包装袋缝合装置.pdf
《包装袋缝合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包装袋缝合装置.pdf(13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1549661.7 (22)申请日 2020.07.30 (73)专利权人 苏州英派克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地址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胜浦 润胜路15号 专利权人 征图新视 (江苏) 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 (72)发明人 沈传军方志斌黄天星 (74)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集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32269 代理人 安纪平 (51)Int.Cl. B65B 51/07(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
2、一种包装袋缝合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包装袋缝合装置。 装 置包括缝合机构和与缝合机构相连的平移机构, 缝合机构包括缝合针、 支架及设于支架上的第一 夹持组件、 第二夹持组件和缝合驱动机构, 缝合 驱动机构与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相连, 可驱动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交替夹持 缝合针并将缝合针穿过包装袋, 以实现包装袋的 封口处理。 本实用新型能够使用缝合线对包装袋 进行封口处理, 并且缝合线更容易拆除, 提高了 包装袋的打开效率, 也使得包装袋可重复利用, 节约成本。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4页 CN 212267997 U 2021.01.01 CN 212。
3、267997 U 1.一种包装袋缝合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装袋缝合装置包括缝合机构和用于驱动 所述缝合机构移动的平移机构, 所述缝合机构包括支架、 缝合针、 第一夹持组件、 第二夹持 组件和缝合驱动机构, 所述支架与所述平移机构相连, 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 设于所述支架上, 用于夹持所述缝合针; 所述缝合驱动机构装设于所述支架上, 并与所述第 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相连, 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交替夹持缝 合针并将缝合针穿过包装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袋缝合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基 板、 第一夹爪、 第二夹爪和第一夹爪导向件,。
4、 所述第一基板可移动地设于支架上并与缝合驱 动机构相连, 所述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均枢接于第一基板上并可相对第一基板转动, 所述 第一夹爪导向件设于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之间, 用于在第一基板带动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 移动过程中作用于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上, 使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夹持或释放缝合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袋缝合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夹爪导向件上设有第 一导向面, 所述第一导向面用于在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移动过程中与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 相抵接, 使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夹持或释放缝合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袋缝合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第二基 板、 第三。
5、夹爪、 第四夹爪和第二夹爪导向件, 所述第二基板可移动地设于支架上并与缝合驱 动机构相连, 所述第三夹爪和第四夹爪均枢接于第二基板上并可相对第二基板转动, 所述 第二夹爪导向件设于第三夹爪和第四夹爪之间, 用于在第二基板带动第三夹爪和第四夹爪 移动过程中作用于第三夹爪和第四夹爪上, 使第三夹爪和第四夹爪夹持或释放缝合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袋缝合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夹爪导向件上设有第 二导向面, 所述第二导向面用于在第三夹爪和第四夹爪移动过程中与第三夹爪和第四夹爪 相抵接, 使第三夹爪和第四夹爪夹持或释放缝合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袋缝合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
6、缝合驱动机构包括第一转 盘、 第二转盘、 第一连接件、 第二连接件和动力源, 所述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设于支架上且 均与所述动力源相连, 所述动力源驱动所述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同步转动, 所述第一转盘 上设有用于使第一夹持组件夹持缝合针并将缝合针穿过包装袋的第一轨迹槽, 所述第二转 盘上设有用于使第二夹持组件夹持缝合针并将缝合针穿过包装袋的第二轨迹槽, 所述第一 连接件枢接于所述支架上, 且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轨迹槽内, 相对端与所 述第一夹持组件相连, 所述第二连接件枢接于所述支架上, 且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设于 所述第二轨迹槽内, 相对端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
7、所述的包装袋缝合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缝合针包括针体部及设于 针体部两端的针尖部, 所述针体部上设有沿针体部轴向间隔布置的两个穿线孔, 每个穿线 孔包括相连通的第一线孔部和第二线孔部, 所述第一线孔部用于供缝合线穿过缝合针的针 体的第一线孔部, 所述第二线孔部用于在缝合针穿过包装袋过程中对缝合线进行夹持, 防 止缝合线从穿线孔中滑出的第二线孔部, 两个所述第二线孔部位于两个所述第一线孔部之 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袋缝合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移机构包括丝杆、 丝杆 螺母及平移驱动机构, 所述丝杆螺母滑动设于丝杆上并与所述支架相连, 所述平移驱动机 构与丝杆的任意一端相连, 。
8、用于驱动所述丝杆转动。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212267997 U 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袋缝合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装缝合装置还包括压袋机 构, 压袋机构包括设于包装袋两侧的第一压紧组件和第二压紧组件, 所述第一压紧组件和 第二压紧组件均包括把手和设于把手端部的抵压件。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212267997 U 3 一种包装袋缝合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 尤其是涉及一种包装袋缝合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包装袋广泛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其用于包装各种物品, 使物品在生产流 通过程中方便运输和存储。 包装袋在存储物。
9、品过程中, 通常需要进行封口处理。 现有技术 中, 一些包装袋通过热封进行封口处理或者通过机械设备使用缝合线进行封口处理, 其中, 采用热封进行封口处理的包装袋在需取出包装袋内物品时需对包装袋进行破坏, 使得包装 袋无法循环利用; 而采用缝合线进行封口处理的包装袋, 一方面缝合线比较细, 包装袋在运 输过程中缝合线容易断裂, 导致包装袋容易开口, 另一方面由于缝合线缠绕复杂, 使得在需 取出包装袋内物品时缝合线难以拆除, 同样需对包装袋进行破坏, 使得包装袋的打开效率 降低, 且也不利于包装袋的循环利用。 因此, 亟需一种包装袋缝合装置, 采用缝合线实现包 装袋封口的同时使得缝合线更易拆除。 。
10、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提供一种包装袋缝合装置, 使得包 装袋的缝合线拆除更加容易。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包装袋缝合装置, 所述包装 袋缝合装置包括缝合机构和用于驱动所述缝合机构移动的平移机构, 所述缝合机构包括支 架、 缝合针、 第一夹持组件、 第二夹持组件和缝合驱动机构, 所述支架与所述平移机构相连, 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设于所述支架上, 用于夹持所述缝合针; 所述缝合驱动 机构装设于所述支架上, 并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相连, 用于驱动所述第一 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交替夹持缝合针并将。
11、缝合针穿过包装袋。 0005 优选地, 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基板、 第一夹爪、 第二夹爪和第一夹爪导向 件, 所述第一基板可移动地设于支架上并与缝合驱动机构相连, 所述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 均枢接于第一基板上并可相对第一基板转动, 所述第一夹爪导向件设于第一夹爪和第二夹 爪之间, 用于在第一基板带动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移动过程中作用于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 上, 使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夹持或释放缝合针。 0006 优选地, 所述第一夹爪导向件上设有第一导向面, 所述第一导向面用于在第一夹 爪和第二夹爪移动过程中与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相抵接, 使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夹持或释 放缝合针。 0007 优选地,。
12、 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第二基板、 第三夹爪、 第四夹爪和第二夹爪导向 件, 所述第二基板可移动地设于支架上并与缝合驱动机构相连, 所述第三夹爪和第四夹爪 均枢接于第二基板上并可相对第二基板转动, 所述第二夹爪导向件设于第三夹爪和第四夹 爪之间, 用于在第二基板带动第三夹爪和第四夹爪移动过程中作用于第三夹爪和第四夹爪 上, 使第三夹爪和第四夹爪夹持或释放缝合针。 说明书 1/6 页 4 CN 212267997 U 4 0008 优选地, 所述第二夹爪导向件上设有第二导向面, 所述第二导向面在第三夹爪和 第四夹爪移动过程中与第三夹爪和第四夹爪相抵接, 使第三夹爪和第四夹爪夹持或释放缝 合针。 0。
13、009 优选地, 所述缝合驱动机构包括第一转盘、 第二转盘、 第一连接件、 第二连接件和 动力源, 所述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设于支架上且均与所述动力源相连, 所述动力源驱动所 述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同步转动, 所述第一转盘上设有用于使第一夹持组件夹持缝合针并 将缝合针穿过包装袋的第一轨迹槽, 所述第二转盘上设有用于使第二夹持组件夹持缝合针 并将缝合针穿过包装袋的第二轨迹槽, 所述第一连接件枢接于所述支架上, 且所述第一连 接件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轨迹槽内, 相对端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相连, 所述第二连接件枢 接于所述支架上, 且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二轨迹槽内, 相对端与所述第二夹 持组件相连。
14、, 所述动力源与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相连, 用于驱动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同步 转动。 0010 优选地, 所述缝合针包括针体部及设于针体部两端的针尖部, 所述针体部上设有 沿针体部轴向间隔布置的两个穿线孔, 每个穿线孔包括相连通的第一线孔部和第二线孔 部, 所述第一线孔部用于供缝合线穿过缝合针的针体的第一线孔部, 所述第二线孔部用于 在缝合针穿过包装袋过程中对缝合线进行夹持, 防止缝合线从穿线孔中滑出的第二线孔 部, 两个所述第二线孔部位于两个所述第一线孔部之间。 0011 优选地, 所述平移机构包括丝杆、 丝杆螺母及平移驱动机构, 所述丝杆螺母滑动设 于丝杆上并与所述支架相连, 所述平移驱动机构。
15、与丝杆的任意一端相连, 用于驱动所述丝 杆转动。 0012 优选地, 包装缝合装置还包括压袋机构, 压袋机构包括设于包装袋两侧的第一压 紧组件和第二压紧组件, 所述第一压紧组件和第二压紧组件均包括把手和设于把手端部的 抵压件。 001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4 (1)本实用新型能够使用缝合线, 如麻绳等, 对包装袋进行封口处理, 使得包装袋 上的缝合线的拆除更加便捷, 拆除时只需在缝合线的任意部位剪断缝合线, 即可将缝合线 从包装袋上抽出, 提高了包装袋的打开效率, 也使得包装袋可重复利用, 节约成本。 0015 (2)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通过缝合针缝合包装袋的过。
16、程由 同一个缝合驱动机构控制, 保证了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夹紧、 松开缝合针的同步 性及交替夹持缝合针时的稳定性。 0016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平移机构, 及缝合机构, 代替人工, 减少成本, 并且使得包 装袋的缝合间距一致性好, 避免了人工缝合的间距差异。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0018 图2是图1中缝合机构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0019 图3是图2中A部分放大示意图; 0020 图4是图2中B部分放大示意图; 0021 图5是图1中缝合机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说明书 2/6 页 5 CN 212267997 U 5 0022 图6是图2中缝合针。
17、的立体示意图; 0023 图7是图1中C部分放大示意图。 0024 附图标记: 10、 平移机构, 11、 丝杆, 12、 丝杆螺母, 13、 平移驱动机构, 14、 滑块, 15、 导轨, 20、 缝合机构, 21、 支架, 22、 缝合针, 221、 针体, 222、 针尖部, 223、 穿线孔, 223a、 第一线 孔部, 223b、 第二线孔部, 23、 第一夹持组件, 231、 第一基板, 232、 第一夹爪, 233、 第二夹爪, 234、 第一夹爪导向件, 234a、 第一导向面, 24、 第二夹持组件, 241、 第二基板, 242、 第三夹爪, 243、 第四夹爪, 244、。
18、 第二夹爪导向件, 244a、 第二导向面, 25、 缝合驱动机构, 251、 第一转盘, 251a、 第一轨迹槽, 252、 第二转盘, 252a、 第二轨迹槽, 253、 第一连接件, 254、 第二连接件, 255、 动力源, 31、 第一压紧组件, 32、 第二压紧组件, 30a、 把手, 30b、 抵压件, a、 基体部, b、 夹 持部, c、 抵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 的描述。 0026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一种包装袋缝合装置, 使用缝合线, 如直径34mm的麻绳等, 对包装袋进行封口处理, 使得包。
19、装袋上的缝合线的拆除更加便捷, 拆除时只需在缝合线的 任意部位剪断缝合线, 即可将缝合线从包装袋上抽出, 提高了包装袋的打开效率, 也使得包 装袋可重复利用, 节约成本。 0027 如图1所示, 包装袋缝合装置包括平移机构10及装设于平移机构10上的缝合机构 20, 平移机构10用于驱动缝合机构20沿第一方向X移动, 缝合机构20用于使用缝合线对包装 袋M的开口部进行封口处理。 本实施例中, 第一方向X为包装袋的开口部的宽度方向。 0028 具体地, 平移机构10包括丝杆11、 丝杆螺母12及平移驱动机构13。 其中, 丝杆11沿 第一方向X延伸设置; 平移驱动机构13与丝杆11的任意一端相连。
20、, 用于驱动丝杆11周向转 动; 丝杆螺母12套设于丝杆11上, 并与缝合机构20相连, 丝杆螺母12上设有内螺纹, 丝杆11 上设于与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 实施时, 平移驱动机构13驱动丝杆11周向转动, 丝杆11在 内、 外螺纹的配合下驱动丝杆螺母12沿第一方向X移动, 丝杆螺母12进一步带动缝合机构20 移动, 缝合机构20在移动过程中, 对包装袋进行缝合处理。 0029 本实施例中, 平移驱动机构13优选电机, 当然, 在其他实施例中, 也可以选择其他 动力源, 以实现丝杆11旋转即可。 0030 如图1所示, 平移机构10还包括导向组件, 导向组件用于使缝合机构20沿预设方向 移动。
21、。 导向组件包括滑块14及供滑块14导向滑动的导轨15, 导轨15沿第一方向X延伸设置并 与丝杆11平行设置; 滑块14与缝合机构20相连。 实施时, 缝合机构20在移动过程中, 通过滑 块14与导轨15的配合, 实现沿第一方向X移动。 0031 结合图2图5所示, 缝合机构20包括支架21、 缝合针22、 第一夹持组件23、 第二夹 持组件24和缝合驱动机构25。 其中, 支架21与丝杆螺母12和滑块14均相连; 第一夹持组件23 和第二夹持组件24沿与第一方向X相垂直的第二方向Y间隔设于支架21上, 第二夹持组件24 位于第一夹持组件的上方, 两者均用于夹持缝合针22; 缝合驱动机构25装。
22、设于支架21上, 并 与第一夹持组件23和第二夹持组件24均相连, 用于驱动第一夹持组件23和第二夹持组件24 交替夹持缝合针并将缝合针穿过包装袋, 具体地: 说明书 3/6 页 6 CN 212267997 U 6 0032 缝合驱动机构25驱动第一夹持组件23夹持缝合针22并驱动第一夹持组件23向第 二夹持组件24方向移动, 第一夹持组件23带动缝合针22的一端穿过位于第一夹持组件23和 第二夹持组件24之间的包装袋的开口部, 同时驱动第二夹持组件24向第一夹持组件23方向 移动, 使第二夹持组件24夹持缝合针22穿出包装袋的端部, 进一步驱动第二夹持组件24向 远离第一夹持组件23方向移。
23、动, 使缝合针22的另一端穿过包装袋, 至此, 第一夹持组件23和 第二夹持组件24完成交替夹持缝合针并将缝合针穿过包装袋这一动作。 0033 缝合机构20在平移机构10的作用下移动预设距离后, 缝合驱动机构25驱动第二夹 持组件24夹持缝合针22并驱动第二夹持组件24向第一夹持组件23方向移动, 第二夹持组件 24带动缝合针22的一端穿过包装袋, 同时驱动第一夹持组件23向第二夹持组件24方向移 动, 使第一夹持组件23夹持缝合针22穿出包装袋的端部, 进一步驱动第一夹持组件23向远 离第二夹持组件24的方向移动, 使缝合针22的另一端穿过包装袋, 至此, 第一夹持组件23和 第二夹持组件2。
24、4再次完成交替夹持缝合针并将缝合针包装袋这一动作。 0034 缝合机构20在每次移动预设距离之后, 第一夹持组件23和第二夹持组件24均在缝 合驱动机构25的作用下交替夹持缝合针并将缝合针穿过包装袋, 以完成一次穿线动作。 0035 本实施例中, 第一夹持组件23和第二夹持组件24由同一个缝合驱动机构控制, 保 证了第一夹持组件23和第二夹持组件24夹紧、 松开缝合针的同步性及交替夹持缝合针时的 稳定性, 也减少设备的复杂度及设备成本。 当然, 在其他实施例中, 也可为第一夹持组件23 和第二夹持组件24设置对应的动力源, 以实现交替夹持缝合针并将缝合针穿过包装袋动 作。 0036 如图6所示。
25、, 缝合针22包括针体221和设于针体221两端的针尖部222, 针尖部222为 锥体结构, 便于刺穿包装袋的开口部。 针体221上还设有两个沿针体221轴向间隔布置的穿 线孔223, 两个穿线孔223优选对称设置。 每个穿线孔223均包括相连通的第一线孔部223a和 第二线孔部223b, 两个第二线孔部223b相靠近设置, 第一线孔部223a用于供缝合线穿过缝 合针22的针体221, 第二线孔部223b用于在缝合针穿过包装袋过程中对缝合线进行夹持, 防 止缝合线从穿线孔223中滑出。 0037 如图3所示, 第一夹持组件23包括第一基板231、 第一夹爪232、 第二夹爪233和第一 夹爪导。
26、向件234。 其中, 第一基板231可移动地设于支架21上, 第一基板231可通过滑块14与 滑轨相配合的结构实现第一基板231可移动地安装于支架21上; 第一夹爪232和第二夹爪 233均枢接于第一基板231上并可相对第一基板231枢转, 第一夹爪232和第二夹爪233均包 括与第一基板231相枢接的基体部a及分别设于基体部a两端的夹持部b和抵接部c; 第一夹 爪导向件234设于第一夹爪232和第二夹爪233之间, 其上设有用于使第一夹爪232和第二夹 爪233在移动过程, 第一夹爪232的夹持部b和第二夹爪233的夹持部b靠近或者远离的第一 导向面234a。 实施时, 第一基板231在缝合。
27、驱动机构25的作用下带动第一夹爪232和第二夹 爪233移动, 第一夹爪232和第二夹爪233的抵接部c进一步与第一导向面234a相抵接, 并在 第一导向面234a的作用下, 第一夹爪232和第二夹爪233的基体部a可相对第一基板231枢 转, 以使第一夹爪232的夹持部b和第二夹爪233的夹持部b靠近或远离, 靠近时可实现对缝 合针22的夹持, 远离是可实现对缝合针22的释放。 0038 如图4所示, 第二夹持组件24包括第二基板241、 第三夹爪242、 第四夹爪243和第二 夹爪导向件244。 其中, 第二基板241可移动地设于支架21上, 第二基板241可通过滑块与滑 说明书 4/6 。
28、页 7 CN 212267997 U 7 轨相配合的结构实现第二基板241可移动地安装于支架21上; 第三夹爪242和第四夹爪243 均枢接于第二基板241上并可相对第二基板241枢转, 第三夹爪242和第四夹爪243均包括与 第二基板241相枢接的基体部a及分别设于基体部a两端的夹持部b和抵接部c; 第二夹爪导 向件244设于第三夹爪242和第四夹爪243之间, 其上设有用于使第三夹爪242和第四夹爪 243在移动过程, 第三夹爪242的夹持部b和第四夹爪243的夹持部b靠近或者远离的第二导 向面244a。 实施时, 第二基板241在缝合驱动机构25的作用下带动第三夹爪242和第四夹爪 24。
29、3移动, 第三夹爪242和第四夹爪243移动的抵接部c进一步与第二导向面244a相抵接, 并 在第二导向面244a的作用下, 第三夹爪242和第四夹爪243移动的基体部a可相对第二基板 241枢转, 以使第三夹爪242的夹持部b和第四夹爪243的夹持部b靠近或远离, 靠近时可实现 对缝合针的夹持, 远离是可实现对缝合针的释放。 0039 结合图2和图5所示, 缝合驱动机构25包括第一转盘251、 第二转盘252、 第一连接件 253、 第二连接件254和动力源255。 其中, 第一转盘251和第二转盘252装设于支架21上, 第一 转盘251位于支架21的一侧, 第二转盘252位于支架21的另。
30、一侧, 且两者同轴设置, 第一转盘 251上设有第一轨迹槽251a, 第二转盘252上设有第二轨迹槽252a, 第一连接件253枢接于支 架21上并与第一转盘251同侧设置, 第一连接件253的一端设于第一轨迹槽251a内, 相对端 与第一基板231相连, 第二连接件254枢接于支架21上并与第二转盘252同侧设置, 第二连接 件254的一端设于第二轨迹槽252a内, 相对端与所述第二基板241相连, 第一轨迹槽251a用 于使第一夹持组件23夹持缝合针并使缝合针穿过包装袋, 第二轨迹槽252a用于使第二夹持 组件24夹持缝合针并使缝合针穿过包装袋; 动力源255与第一转盘251和第二转盘25。
31、2均相 连, 用于驱动第一转盘251和第二转盘252同步转动。 0040 实施时, 动力源255驱动第一转盘251和第二转盘252同步转动, 第一转动盘251通 过第一连接件253作用于第一基板231, 第一连接件253在第一轨迹槽251a的作用下带动第 一基板231移动, 第一基板231移动过程中使第一夹爪232和第二夹爪233夹持缝合针并将缝 合针的一端部穿过包装袋; 同时, 第二转动盘252通过第二连接件254作用于第二基板241, 第二连接件254在第二轨迹槽252a的作用下带动第二基板241移动, 第二基板241移动过程 中使第三夹爪242和第四夹爪243夹持缝合针并将缝合针的一端部。
32、穿过包装袋。 本实施例 中, 动力源255优选电机。 0041 如图1所示, 包装缝合装置还包括压袋机构, 压袋机构包括设于包装袋两侧的第一 压紧组件31和第二压紧组件32, 第一压紧组件31和第二压紧组件32均包括把手30a和设于 把手30a端部的抵压件30b, 把手30a设于工作台上, 其中部与工作台相枢接。 实施时, 按压把 手30a的自由端, 以使把手30a设有抵压件30b的另一端抬升, 把手30a抬升过程中抵压件30b 工作台之间产生间隙, 进而可将包装袋放置于间隙中; 将把手30a复位后抵压件30b可对包 装袋进行抵压, 实现包装袋的压紧。 0042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包装袋缝合装置。
33、的工作原理如下: 0043 首先, 使用第一压紧组件31和第二压紧组件32将包装袋M进行压紧, 避免包装袋M 在缝合过程中产生移动; 0044 其次, 将缝合线穿过缝合针22, 并将缝合针22夹持在第一夹持组件23, 第一夹持组 件23在缝合驱动机构25的作用下夹持缝合针22, 缝合驱动机构25进一步通过驱动第一夹持 组件23驱动缝合针22沿与第一方向相垂直或近似垂直的第二方向向第二夹持组件24移动, 说明书 5/6 页 8 CN 212267997 U 8 第一夹持组件23移动到位后缝合针22的一端穿过包装袋的开口部, 同时, 第二夹持组件24 在缝合驱动机构25的作用下夹持缝合针22穿出包。
34、装袋开口部的端部继续向上移动, 以使缝 合针22的另一端穿出包装袋的开口部。 0045 再次, 缝合机构20在平移驱动机构13的作用下向前移动预设距离后, 如5080mm, 第二夹持组件24在缝合驱动机构25的作用下驱动缝合针22向第一夹持组件23方向移动, 第 二夹持组件24移动到位后缝合针22的一端穿过包装袋的开口部, 同时, 第一夹持组件23在 缝合驱动机构25的作用下夹持缝合针22继续向上移动, 以使缝合针22的另一端穿出包装袋 的开口部。 0046 最后, 重复上述过程, 可实现对包装袋的封口处理, 封口后的包装袋中, 缝合线整 体呈波浪形, 因此, 只需在缝合线的任意部位剪断缝合线。
35、, 即可将缝合线从包装袋上抽出。 0047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征已揭示如上, 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 能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教示及揭示而作种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替换及修饰, 因此, 本 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 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替换 及修饰, 并为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所涵盖。 说明书 6/6 页 9 CN 212267997 U 9 图1 说明书附图 1/4 页 10 CN 212267997 U 10 图2 图3 说明书附图 2/4 页 11 CN 212267997 U 11 图4 图5 说明书附图 3/4 页 12 CN 212267997 U 12 图6 图7 说明书附图 4/4 页 13 CN 212267997 U 13 。
- 内容关键字: 装袋 缝合 装置
一体式安全吊钳.pdf
漂浮电缆.pdf
线缆托架.pdf
防腐防潮的海洋监测设备固定装置.pdf
超声波布面预湿分解设备.pdf
道路边坡结构.pdf
多工位伺服系统.pdf
智慧采油装备.pdf
油气分离滤芯.pdf
公路裂缝修补装置.pdf
电解槽的极距测量装置.pdf
混凝土抗裂检测装置.pdf
多相流泵.pdf
高电压高倍率球形锰酸锂球磨混料机.pdf
卷扬机卷筒结构.pdf
防尘防砂式排气嘴结构.pdf
外科临床管路固定装置.pdf
免维护激振器.pdf
流延机自动对刀装置.pdf
全氢强对流罩式炉.pdf
表演机器人模型控制系统.pdf
亚跨超声速流场可控喷管的设计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pdf
区块链协助搜索的物联网数据共享方法.pdf
油侧膜头装置及隔膜式压缩机.pdf
自动化PCB板测试系统.pdf
海洋藻类污染治理作业装备.pdf
抗鸡PML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pdf
矿用液压油缸的定时养护装置.pdf
射频复电容率测量装置及方法.pdf
便携式一体化海水淡化器.pdf
快速定位及自动退料的冲压模具.pdf
基于灰水足迹的减污降碳协同度分析方法.pdf
一种金刚石砂线切割机.pdf
一种长丝防羽面料染整加工方法.pdf
一种TIPS法合成的小孔径PVDF超滤膜及制备方法.pdf
一种远红外保健混纺纤维.pdf
一种大型浮式风电站塔筒的涂装方法.pdf
一种负离子内墙乳胶漆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豆腐切块装置.pdf
药品的自动精确计量与分装装置.pdf
一种柠康酸酐的制备方法.pdf
2吡啶酮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用竹浆代替部分木浆制备重组烟叶卷烟纸的方法.pdf
一种印染用抗静电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防锈复合板.pdf
一种基于纳米过滤材料的隐形口罩.pdf
用于制备神经氨酸衍生物的方法.pdf
吡啶酮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pdf
一种除尘器.pdf
一种三唑基频哪酮的提纯方法.pdf
一种荔枝果糖冰皮月饼.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