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科临床医生用防护装置.pdf
《呼吸科临床医生用防护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吸科临床医生用防护装置.pdf(10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220441.3 (22)申请日 2020.02.27 (73)专利权人 王伟 地址 250306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经十西 路10888号 (72)发明人 王伟蔡文倩 (74)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市诺兴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50239 代理人 熊军 (51)Int.Cl. A61B 90/00(201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呼吸科临床医生用防护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呼吸科临床医生用 防护装置, 包括诊断台, 所述诊断台内壁左右两。
2、 侧皆焊接有滑轨, 两组所述滑块靠近诊断台内侧 皆焊接在第一滑动杆左右两端, 且第一滑动杆底 端左右两侧皆焊接在第一减震腔室顶端, 两组所 述第一减震腔室底端皆套设在第二减震腔室内 部, 所述第一滑动杆顶端焊接在诊断防护装置底 端, 所述诊断台底端左右两侧皆焊接在支撑腔室 顶端。 本实用新型当装置不进行移动时, 通过拧 动螺栓对移动轮的限位效果解除, 通过向下进行 压动移动轮, 使移动轮进入支撑腔室内部, 有效 避免了在进行诊断时由于地面与装置摩擦力较 小, 装置容易发生走位, 且由轮子长时间进行支 撑地面会对轮子有损伤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 CN 212281661 。
3、U 2021.01.05 CN 212281661 U 1.一种呼吸科临床医生用防护装置, 包括诊断台(1), 其特征在于: 所述诊断台(1)内壁 左右两侧皆焊接有滑轨(4), 且滑轨(4)内部皆设置有滑块(5), 两组所述滑块(5)靠近诊断 台(1)内侧皆焊接在第一滑动杆(6)左右两端, 且第一滑动杆(6)底端左右两侧皆焊接在第 一减震腔室(7)顶端, 两组所述第一减震腔室(7)底端皆套设在第二减震腔室(8)内部, 且第 二减震腔室(8)内壁底端中间位置处皆焊接在连接杆(9)底端, 所述连接杆(9)贯穿第一减 震腔室(7)延伸至第一减震腔室(7)内部, 且连接杆(9)外部缠绕有第一弹簧(10。
4、), 所述第一 滑动杆(6)顶端焊接在诊断防护装置(2)底端, 所述诊断台(1)底端左右两侧皆焊接在支撑 腔室(3)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科临床医生用防护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诊断台 (1)底端左右两侧皆设置有橡胶软垫, 且诊断台(1)底端橡胶软垫长度与第二减震腔室(8) 长度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科临床医生用防护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诊断台 (1)内壁顶端左右两侧皆开设有限位拉槽(12), 且限位拉槽(12)内部靠近诊断台(1)外侧上 下两端皆焊接有限位杆(13), 所述限位拉槽(12)内部设置有限位卡块(15), 所述限位卡块 (15)底端靠近诊。
5、断台(1)外侧皆焊接有竖向延伸块, 且限位卡块(15)和竖向延伸块组成 “T” 字形结构设计, 所述限位卡块(15)上竖向延伸块上下两端皆套设在限位杆(13)外部进行滑 动连接, 两组所述限位卡块(15)上竖向延伸块靠近诊断台(1)外侧皆焊接在第二弹簧(14) 上, 所述第二弹簧(14)另一端焊接在限位拉槽(12)内壁上, 两组所述限位卡块(15)前端靠 近诊断台(1)外侧皆焊接在第二滑动杆(16)后侧, 且第二滑动杆(16)皆套设在拉力片(17) 内部, 两组所述拉力片(17)内部皆开设有与第二滑动杆(16)相互配合的滑槽, 且拉力片 (17)顶端皆设置有扳手(18), 且扳手(18)与拉力。
6、片(17)进行铰接, 所述限位卡块(15)与诊 断防护装置(2)进行卡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科临床医生用防护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诊断防护 装置(2)左右两侧中间位置处皆开设有槽口, 且诊断防护装置(2)上槽口内部上下两端皆焊 接在握杆(11)上, 所述诊断防护装置(2)顶端中间位置处焊接有把手, 且诊断防护装置(2) 顶端把手为 “冂” 字形结构设计, 所述诊断防护装置(2)左右两侧上下两端皆开设有与限位 卡块(15)相互配合的卡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科临床医生用防护装置, 其特征在于: 两组所述支撑 腔室(3)内壁底端皆焊接在第三弹簧(19)顶端, 且第。
7、三弹簧(19)底端皆焊接在移动轮(21) 顶端, 两组所述第三弹簧(19)皆套设在旋钮(20)内部, 且旋钮(20)内部皆开设有与连接杆 (9)相互配合的套孔, 所述旋钮(20)底端左右两侧皆焊接在卡扣(22)底端, 两组所述支撑腔 室(3)底端靠近诊断台(1)外侧皆设置有螺栓(23), 所述移动轮(21)靠近诊断台(1)外侧皆 开设有与螺栓(23)相互配合的螺孔, 且移动轮(21)与螺栓(23)进行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呼吸科临床医生用防护装置, 其特征在于: 两组所述支撑 腔室(3)左右两侧中间位置处皆开设有与旋钮(20)相互配合的半圆弧槽, 且旋钮(20)左右 两侧皆通。
8、过半圆弧槽延伸至支撑腔室(3)外表面, 所述移动轮(21)左右两侧皆焊接有与卡 扣(22)相互配合的限位环, 且卡扣(22)皆为圆弧状设计。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2281661 U 2 一种呼吸科临床医生用防护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装置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呼吸科临床医生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呼吸科临床医生用防护装置主要是在进行临床诊断中, 避免直接与病人接触进行 诊断, 防止诊断医生在未确诊病历前被患者传染, 现有的呼吸科临床医生用防护装置具备 各种各样的功能, 以满足呼吸科临床医生使用的各种需求, 实现多元化, 比如公开号为 CN2086。
9、59573U公开的一种呼吸科临床中的防护装置, 包括固定座, 侧支架, 上安装架, 喷雾 消毒装置, 滑槽, 移动门, 移动轮, 辅助支撑装置, 空气净化装置, 消毒灯和控制面板, 所述的 侧支架安装在固定座的左右两侧并在顶端连接上安装架; 所述的滑槽开设在固定座的上表 面和上安装架的下表面; 所述的移动门滑动安装在滑槽内。 本实用新型移动轮和辅助支撑 装置的设置, 有利于移动方便且提高该防护装置在移动时的稳定性; 空气净化装置的设置, 有利于对并病房内的空气进行过滤净化; 过滤网插接在安装框架内并配合提手的设置, 有 利于方便更滑过滤网, 使用方便; 负离子发生器和消毒灯的设置, 有利于对周。
10、围空气进行多 种方式净化、 消毒。 0003 问题1: 该装置没有设置固定装置, 在进行诊断时由于地面与装置摩擦力较小, 装 置容易发生走位, 且由轮子长时间进行支撑地面会对轮子有损伤。 0004 问题2: 传统的呼吸科临床医生用防护装置普遍为固定式设计, 安装在诊断台顶 端, 在不进行使用时, 大都暴露在外部, 不小心碰撞到装置时, 防护装置上的玻璃有破碎的 危险, 且损坏容易砸到病人, 对病人身体造成伤害, 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的呼吸科临床医生用 防护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呼吸科临床医生用防护装置,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 术中提出的由于地面与装置摩。
11、擦力较小容易发生走位以及在在不进行使用时, 装置大都暴 露在外部, 不小心碰撞到时装置时会对装置造成损伤, 且容易砸伤医护人员和病人的问题。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呼吸科临床医生用防护装 置, 包括诊断台, 所述诊断台内壁左右两侧皆焊接有滑轨, 且滑轨内部皆设置有滑块, 两组 所述滑块靠近诊断台内侧皆焊接在第一滑动杆左右两端, 且第一滑动杆底端左右两侧皆焊 接在第一减震腔室顶端, 两组所述第一减震腔室底端皆套设在第二减震腔室内部, 且第二 减震腔室内壁底端中间位置处皆焊接在连接杆底端, 所述连接杆贯穿第一减震腔室延伸至 第一减震腔室内部, 且连接杆外部缠。
12、绕有第一弹簧, 所述第一滑动杆顶端焊接在诊断防护 装置底端, 所述诊断台底端左右两侧皆焊接在支撑腔室顶端。 0007 优选的, 所述诊断台底端左右两侧皆设置有橡胶软垫, 且诊断台底端橡胶软垫长 度与第二减震腔室长度相等。 0008 优选的, 所述诊断台内壁顶端左右两侧皆开设有限位拉槽, 且限位拉槽内部靠近 说明书 1/4 页 3 CN 212281661 U 3 诊断台外侧上下两端皆焊接有限位杆, 所述限位拉槽内部设置有限位卡块, 所述限位卡块 底端靠近诊断台外侧皆焊接有竖向延伸块, 且限位卡块和竖向延伸块组成 “T” 字形结构设 计, 所述限位卡块上竖向延伸块上下两端皆套设在限位杆外部进行滑。
13、动连接, 两组所述限 位卡块上竖向延伸块靠近诊断台外侧皆焊接在第二弹簧上, 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焊接在限 位拉槽内壁上, 两组所述限位卡块前端靠近诊断台外侧皆焊接在第二滑动杆后侧, 且第二 滑动杆皆套设在拉力片内部, 两组所述拉力片内部皆开设有与第二滑动杆相互配合的滑 槽, 且拉力片顶端皆设置有扳手, 且扳手与拉力片进行铰接, 所述限位卡块与诊断防护装置 进行卡合。 0009 优选的, 所述诊断防护装置左右两侧中间位置处皆开设有槽口, 且诊断防护装置 上槽口内部上下两端皆焊接在握杆上, 所述诊断防护装置顶端中间位置处焊接有把手, 且 诊断防护装置顶端把手为 “冂” 字形结构设计, 所述诊断防护装。
14、置左右两侧上下两端皆开设 有与限位卡块相互配合的卡槽。 0010 优选的, 两组所述支撑腔室内壁底端皆焊接在第三弹簧顶端, 且第三弹簧底端皆 焊接在移动轮顶端, 两组所述第三弹簧皆套设在旋钮内部, 且旋钮内部皆开设有与连接杆 相互配合的套孔, 所述旋钮底端左右两侧皆焊接在卡扣底端, 两组所述支撑腔室底端靠近 诊断台外侧皆设置有螺栓, 所述移动轮靠近诊断台外侧皆开设有与螺栓相互配合的螺孔, 且移动轮与螺栓进行螺纹连接。 0011 优选的, 两组所述支撑腔室左右两侧中间位置处皆开设有与旋钮相互配合的半圆 弧槽, 且旋钮左右两侧皆通过半圆弧槽延伸至支撑腔室外表面, 所述移动轮左右两侧皆焊 接有与卡扣。
15、相互配合的限位环, 且卡扣皆为圆弧状设计。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3 1、 该呼吸科临床医生用防护装置设置有支撑腔室、 第三弹簧、 旋钮、 移动轮、 卡扣 和螺栓, 通过该设计, 当装置不进行移动时, 通过拧动螺栓对移动轮的限位效果解除, 通过 向下进行压动移动轮, 通过第三弹簧的作用进行收缩, 使移动轮进入支撑腔室内部, 进行收 纳, 通过移动轮左右两侧焊接的锁定环, 在转动旋钮的作用下带动卡扣对锁定环进行卡合, 对移动轮进行限位效果, 使支撑腔室的与地面进行接触, 使接触面积增大, 防止了因移动轮 接地面积较小发生走位的现象, 且对移动轮进行了保护作用。
16、, 有效避免了在进行诊断时由 于地面与装置摩擦力较小, 装置容易发生走位, 且由轮子长时间进行支撑地面会对轮子有 损伤的问题。 0014 2、 该呼吸科临床医生用防护装置设置有诊断防护装置、 滑轨、 滑块、 第一滑动杆、 第一减震腔室、 第二减震腔室、 连接杆、 第一弹簧、 握杆、 限位拉槽、 限位杆、 第二弹簧、 限位 卡块、 第二滑动杆和拉力片, 通过该设计, 通过扳动扳手, 在限位拉槽、 限位杆、 第二弹簧、 限 位卡块、 第二滑动杆和拉力片的作用下对诊断防护装置的限位效果解除, 通过用手抓住握 杆, 在滑轨、 滑块、 第一滑动杆的作用下对诊断防护装置进行向下移动, 当推动到要覆盖住 握。
17、杆时, 通过诊断防护装置顶端焊接的把手, 将诊断防护装置继续向下推动, 通过滑块的作 用对诊断防护装置顶端进行限位, 对诊断防护装置进行了保护, 防止在不进行使用时装置 被碰撞损坏, 通过第一滑动杆底端两侧设置的第一减震腔室、 第二减震腔室、 连接杆和第一 弹簧的作用和诊断台底端两侧设置的橡胶软垫, 对诊断防护装置进行减震, 防止在诊断防 护装置进行下拉的过程中因力度过大, 导致诊断防护装置造成损坏, 有效避免了装置在不 说明书 2/4 页 4 CN 212281661 U 4 进行使用时不小心碰撞到装置, 对装置上的玻璃造成损坏, 且损坏容易砸到病人, 对病人身 体造成伤害的问题。 附图说明。
18、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8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9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4中C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0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旋钮和卡扣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1 图中: 1、 诊断台; 2、 诊断防护装置; 3、 支撑腔室; 4、 滑轨; 5、 滑块; 6、 第一滑动杆; 7、 第一减震腔室; 8、 第二减震腔室; 9、 连接杆; 10、 第一弹簧; 11、 握杆; 12、 限位拉槽; 13、 限位 杆; 14、 第二弹。
19、簧; 15、 限位卡块; 16、 第二滑动杆; 17、 拉力片; 18、 扳手; 19、 第三弹簧; 20、 旋 钮; 21、 移动轮; 22、 卡扣; 23、 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3 请参阅图1-6,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0024 一种呼吸科临床医生用防护装置, 包。
20、括诊断台1, 诊断台1内壁左右两侧皆焊接有 滑轨4, 且滑轨4内部皆设置有滑块5, 两组滑块5靠近诊断台1内侧皆焊接在第一滑动杆6左 右两端, 且第一滑动杆6底端左右两侧皆焊接在第一减震腔室7顶端, 两组第一减震腔室7底 端皆套设在第二减震腔室8内部, 诊断台1底端左右两侧皆设置有橡胶软垫, 且诊断台1底端 橡胶软垫长度与第二减震腔室8长度相等, 这样设计可以使通过橡胶软垫使诊断防护装置2 的损伤大大减小, 使诊断防护装置2减小损伤, 且第二减震腔室8内壁底端中间位置处皆焊 接在连接杆9底端, 连接杆9贯穿第一减震腔室7延伸至第一减震腔室7内部, 且连接杆9外部 缠绕有第一弹簧10, 第一滑动。
21、杆6顶端焊接在诊断防护装置2底端。 0025 诊断台1内壁顶端左右两侧皆开设有限位拉槽12, 且限位拉槽12内部靠近诊断台1 外侧上下两端皆焊接有限位杆13, 限位拉槽12内部设置有限位卡块15, 限位卡块15底端靠 近诊断台1外侧皆焊接有竖向延伸块, 且限位卡块15和竖向延伸块组成 “T” 字形结构设计, 限位卡块15上竖向延伸块上下两端皆套设在限位杆13外部进行滑动连接, 两组限位卡块15 上竖向延伸块靠近诊断台1外侧皆焊接在第二弹簧14上, 第二弹簧14另一端焊接在限位拉 槽12内壁上, 两组限位卡块15前端靠近诊断台1外侧皆焊接在第二滑动杆16后侧, 且第二滑 动杆16皆套设在拉力片1。
22、7内部, 两组拉力片17内部皆开设有与第二滑动杆16相互配合的滑 槽, 且拉力片17顶端皆设置有扳手18, 且扳手18与拉力片17进行铰接, 限位卡块15与诊断防 护装置2进行卡合, 这样设计可以使通过限位卡块15的作用对诊断防护装置2进行限位使诊 断防护装置2进行固定。 说明书 3/4 页 5 CN 212281661 U 5 0026 诊断防护装置2左右两侧中间位置处皆开设有槽口, 且诊断防护装置2上槽口内部 上下两端皆焊接在握杆11上, 诊断防护装置2顶端中间位置处焊接有把手, 且诊断防护装置 2顶端把手为 “冂” 字形结构设计, 诊断防护装置2左右两侧上下两端皆开设有与限位卡块15 相。
23、互配合的卡槽, 这样设计可以使通过把手的设计使诊断防护装置2更好的向下进行推动, 通过开设的卡槽与限位卡块15的配合对诊断防护装置2进行限位, 诊断台1底端左右两侧皆 焊接在支撑腔室3顶端, 两组支撑腔室3内壁底端皆焊接在第三弹簧19顶端, 且第三弹簧19 底端皆焊接在移动轮21顶端, 两组第三弹簧19皆套设在旋钮20内部, 且旋钮20内部皆开设 有与连接杆9相互配合的套孔, 旋钮20底端左右两侧皆焊接在卡扣22底端, 两组支撑腔室3 底端靠近诊断台1外侧皆设置有螺栓23, 移动轮21靠近诊断台1外侧皆开设有与螺栓23相互 配合的螺孔, 且移动轮21与螺栓23进行螺纹连接, 这样设计可以使通过。
24、向内进行收缩移动 轮21对移动轮21进行保护且增加了地面与装置的摩擦力, 使装置更加稳定, 两组支撑腔室3 左右两侧中间位置处皆开设有与旋钮20相互配合的半圆弧槽, 且旋钮20左右两侧皆通过半 圆弧槽延伸至支撑腔室3外表面, 移动轮21左右两侧皆焊接有与卡扣22相互配合的限位环, 且卡扣22皆为圆弧状设计, 这样设计可以使通过卡扣22对限位环进行卡合对移动轮21进行 固定效果。 0027 工作原理: 当装置不进行移动时, 通过拧动螺栓23对移动轮21的限位效果解除, 通 过向下进行压动移动轮21, 通过第三弹簧19的作用向支撑腔室3内部进行收缩, 使移动轮21 进入支撑腔室3内部, 进行收纳作。
25、用, 通过移动轮21顶端左右两侧焊接的锁定环, 在进行转 动旋钮20的作用下带动旋钮20底端的卡扣22对锁定环进行卡合, 对移动轮21进行限位效 果, 使支撑腔室3的与地面进行接触, 使接触面积增大, 防止了因移动轮21接地面积较小发 生走位的现象, 且对移动轮21进行了保护作用, 当要进行移动时, 再次转动旋钮20对移动轮 21的限位效果解除, 移动轮21在第三弹簧19压缩蓄力的状态下向外部进行弹出, 通过拧动 螺栓23对移动轮21再次进行限位, 进行移动。 0028 通过扳动扳手18, 带动铰接在扳手18上的拉力片17进行转动, 在拉力片17内部滑 槽的作用下, 使限位卡块15在第二滑动杆。
26、16、 限位杆13和第二弹簧14的作用下向限位拉槽 12内部进行移动, 对诊断防护装置2的限位效果解除, 用手抓住握杆11, 通过焊接在第一滑 动杆6两侧的限位卡块15在滑轨4的作用下, 使对诊断防护装置2进行向下滑动, 当推动到要 覆盖住握杆11时, 通过诊断防护装置2顶端焊接的把手, 将诊断防护装置2继续向下推动, 通 过滑块5的作用对诊断防护装置2顶端进行限位, 对诊断防护装置2进行了保护, 当对诊断防 护装置2滑动用力过大时, 通过第一滑动杆6底端两侧设置的第一减震腔室7在第二减震腔 室8内部通过连接杆9和第一弹簧10的作用与诊断台1底端两侧设置的橡胶软垫, 对诊断防 护装置2进行减震。
27、效果, 防止诊断防护装置2造成损坏, 到此操作结束。 0029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 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 而 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 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 型。 因此, 无论从哪一点来看, 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 而且是非限制性的, 本实用新 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 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 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 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说明书 4/4 页 6 CN 212281661 U 6 图1 说明书附图 1/4 页 7 CN 212281661 U 7 图2 图3 说明书附图 2/4 页 8 CN 212281661 U 8 图4 图5 说明书附图 3/4 页 9 CN 212281661 U 9 图6 说明书附图 4/4 页 10 CN 212281661 U 10 。
- 内容关键字: 呼吸 临床 医生 防护 装置
用于挤压片状弹簧的压簧装置.pdf
用于回收硫酸装置低温废热的热量回收塔.pdf
汽车零部件冲压定位机构.pdf
弹簧快速弹出的送料装置.pdf
输液杆的主供电箱排水结构.pdf
农业经济果树种植嫁接用防护装置.pdf
车用尿素溶液水解反应装置.pdf
可自由组合堆叠式户用储能电源.pdf
财务凭证卷绕器.pdf
建筑施工卸料平台.pdf
具有应急照明功能的户内多功能储能电源.pdf
多托板自动分离机构.pdf
发动机精密配件加工用稳定支架.pdf
便于清理的橡胶促进剂过滤装置.pdf
防偏移内衣点胶机.pdf
耐插拔动力信号混合式储能防水连接器.pdf
棋类设备的智能裁判器、对弈棋子及棋类设备.pdf
大杯可脱带两用式文胸.pdf
振动传感器及车载扬声器系统.pdf
无酒精的香水配方及其制备方法.pdf
石油勘探用三角异型管电池壳性能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pdf
耐高温陶瓷纤维毡.pdf
转向器摇臂轴花键相对齿形位置间隙测具.pdf
盐碱土壤改良用松土装置.pdf
铝粉生产线.pdf
用于臭氧催化剂生产的混料器.pdf
新能源锂电池材料高效研磨设备及其研磨方法.pdf
地质勘测样品粉碎机.pdf
管道支撑架.pdf
行星减速机的防松脱结构.pdf
带音响装置的操作模块.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反射膜生产质控的方法及系统.pdf
高温超导磁悬浮测试技术.pdf
用于分析基本未稀释的生物液体样品的设备.pdf
一种物质体系.pdf
含水处理溶液中表面活性剂含量的自动检测和调节的方法.pdf
用于对带静电的物件称重的分析天平.pdf
耐材成份的测定方法.pdf
检验钢坯内部低倍缺陷的冷蚀液浇蚀法.pdf
地层移动检知方法.pdf
关联对照防伪标识物.pdf
聚碳酸酯及光学材料.pdf
供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显示方法及所用仪器.pdf
移动式集装箱检测系统的可折叠式探测器扫描臂装置.pdf
一种对多个远程发射机进行大地定位的系统和方法.pdf
用于肝细胞癌诊断的方法和组合物.pdf
放射性比活度测定方法及装置.pdf
测定骨吸收速率的方法.pdf
远程移动的监视和通信系统.pdf
加热部件,图像形成装置和生产硅橡胶海绵和辊的方法.pdf
定影装置.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