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芬顿反应的废水处理装置.pdf
《基于芬顿反应的废水处理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芬顿反应的废水处理装置.pdf(12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406633.3 (22)申请日 2020.03.26 (73)专利权人 江苏泷涛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 210019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奥体大 街69号3幢1层104室 (72)发明人 骆坚平何曼妮潘涛郭行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博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93 代理人 刘馨月 (51)Int.Cl. C02F 9/0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基于芬顿反应的废水处理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芬顿反应的废。
2、 水处理装置, 包括主体反应区与净水分离区, 净 水分离区包括絮凝槽以及沉淀槽, 絮凝槽设置在 沉淀槽内并靠上布置, 絮凝槽开设有絮凝剂投放 口, 絮凝槽的入水口与主体反应区的絮状Fe (OH)3中间水体排水口连通, 絮凝槽的出水口与 沉淀槽的内腔连通, 沉淀槽侧壁开设有净水口, 沉淀槽的底部设置有排泥口。 本实用新型的废水 处理装置絮凝槽与沉淀槽一体设置, 絮凝槽可以 利用沉淀槽内腔上部空间, 絮凝槽转移或排出等 量混合物所需的容积较小, 从而使得废水处理装 置所需的土建容积或占地面积更小。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3页 CN 212293089 U 2021.01.05 CN 21。
3、2293089 U 1.一种基于芬顿反应的废水处理装置, 包括主体反应区(100)与净水分离区(200), 所 述主体反应区(100)用于实现待处理水的芬顿氧化处理、 加碱平衡pH值处理以及输出包括 絮状Fe(OH)3的中间水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净水分离区(200)包括絮凝槽(1)以及沉淀槽 (2), 所述絮凝槽(1)设置在所述沉淀槽(2)内并靠上布置, 所述絮凝槽(1)开设有絮凝剂投 放口(11), 所述絮凝槽(1)的入水口与所述主体反应区(100)的絮状Fe(OH)3中间水体排水 口连通, 所述絮凝槽(1)的出水口与所述沉淀槽(2)的内腔连通, 所述沉淀槽(2)侧壁开设有 净水口(21。
4、), 所述沉淀槽(2)的底部设置有排泥口(2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芬顿反应的废水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反应区 (100)包括第一pH调节槽(3)和氧化反应槽(4), 所述第一pH调节槽(3)开设有进水口(31)、 硫酸供给口(32)以及硫酸亚铁供给口(33), 所述氧化反应槽(4)与所述第一pH调节槽(3)连 通, 所述氧化反应槽(4)开设有双氧水供给口(4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芬顿反应的废水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pH调节槽 (3)的进水口(31)、 硫酸供给口(32)以及硫酸亚铁供给口(33)均靠近所述第一pH调节槽(3) 的底部设置; 所述第。
5、一pH调节槽(3)的出水口远离第一pH调节槽(3)的底部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芬顿反应的废水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反应区 (100)还包括第一布气装置(5), 所述第一布气装置(5)设于所述第一pH调节槽(3)的底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芬顿反应的废水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pH调节槽 (3)与氧化反应槽(4)共用一侧壁, 该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过流口(34), 所述第一过流口(34) 远离所述第一pH调节槽(3)的底部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芬顿反应的废水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反应区 (100)还包括第一pH计(6a), 所述第一p。
6、H计(6a)伸入所述第一pH调节槽(3)并邻近所述第一 过流口(34)设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芬顿反应的废水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氧水供给口 (41)邻近所述第一过流口(34)设置。 8.如权利要求2或7所述的基于芬顿反应的废水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反应 区(100)还包括第二布气装置(7), 所述第二布气装置(7)设于所述氧化反应槽(4)的底部。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芬顿反应的废水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反应区 (100)还包括第二pH调节槽(8), 所述第二pH调节槽(8)开设有碱药供给口(81), 所述第二pH 调节槽(8)分别与所述氧化反。
7、应槽(4)及絮凝槽(1)连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芬顿反应的废水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碱药供给口 (81)邻近所述第二pH调节槽(8)的底部设置, 所述主体反应区(100)还包括设置于第二pH调 节槽(8)底部的第三布气装置(9)。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芬顿反应的废水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pH调节 槽(8)与所述氧化反应槽(4)共用一侧壁, 该侧壁上开设有第二过流口(42), 所述第二过流 口(42)远离所述氧化反应槽(4)的底部设置。 12.如权利要求9或11所述的基于芬顿反应的废水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pH 调节槽(8)与所述絮凝槽(1)共。
8、用一侧壁, 该侧壁上开设有第三过流口(82), 所述第三过流 口(82)远离所述第二pH调节槽(8)的底部设置, 所述絮凝剂投放口(11)邻近所述第三过流 口(82)设置。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212293089 U 2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于芬顿反应的废水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反应区 (100)还包括第二pH计(6b), 所述第二pH计(6b)伸入所述第二pH调节槽(8)并邻近所述第三 过流口(82)设置。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芬顿反应的废水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净水分离区 (200)还包括搅拌器(12), 所述搅拌器(12)设置在所述絮凝槽。
9、(1)内。 15.如权利要求1或14所述的基于芬顿反应的废水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净水分 离区(200)还包括中心导流管(13), 所述中心导流管(13)水平居中设置在所述沉淀槽(2) 内, 所述中心导流管(13)的上端与所述絮凝槽(1)的出水口连通, 下端与所述沉淀槽(2)的 内腔连通。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基于芬顿反应的废水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沉淀槽(2) 的底部形成有泥斗(23), 所述泥斗(23)的横截面由上至下呈渐缩状, 所述沉淀槽(2)的排泥 口(22)设置在泥斗(23)的底端, 且所述排泥口(22)位于所述中心导流管(13)向下的投影区 域。 17.如权利。
10、要求1所述的基于芬顿反应的废水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净水分离区 (200)还包括围堰件(24), 所述围堰件(24)设置在所述沉淀槽(2)的侧壁并包围所述净水口 (21), 所述围堰件(24)的上边缘高出所述净水口(21)的上边缘。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212293089 U 3 一种基于芬顿反应的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芬顿反应的废水处理 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高级氧化技术主要分为湿式氧化、 二氧化氯催化氧化、 臭氧氧化、 双氧水氧化和芬 顿(Fenton)氧化等等。 由于芬顿氧化只需要反应床以及药剂。
11、投加, 反应速度快, 效果明显, 设备使用周期长且投资低等优点, 被广泛的应用于化工、 制药、 皮革、 印染等行业的污水预 处理或深度处理。 0003 现有基于芬顿反应氧化技术的废水处理装置一般设置成至少三段式, 其中就包括 一段絮凝反应的水槽和一段最后的沉淀分离出净水的水槽, 两水槽沿水平方向邻接, 经实 际工程发现两个水槽均存在容积浪费, 由此导致整机所需的土建容积大或占地面积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基于上述现状,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建容积小或占地面积小的 基于芬顿反应的废水处理装置。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 一种基于芬。
12、顿反应的废水处理装置, 包括主体反应区与净水分离区, 所述主体反 应区用于实现待处理水的芬顿氧化处理、 加碱平衡pH值处理以及输出包括絮状Fe(OH)3的 中间水体, 所述净水分离区包括絮凝槽以及沉淀槽, 所述絮凝槽设置在所述沉淀槽内并靠 上布置, 所述絮凝槽开设有絮凝剂投放口, 所述絮凝槽的入水口与所述主体反应区的絮状 Fe(OH)3中间水体排水口连通, 所述絮凝槽的出水口与所述沉淀槽的内腔连通, 所述沉淀槽 侧壁开设有净水口, 所述沉淀槽的底部设置有排泥口。 0007 优选地, 所述主体反应区包括第一pH调节槽和氧化反应槽, 所述第一pH调节槽开 设有进水口、 硫酸供给口以及硫酸亚铁供给口。
13、, 所述氧化反应槽与所述第一pH调节槽连通, 所述氧化反应槽开设有双氧水供给口。 0008 优选地, 所述第一pH调节槽的进水口、 硫酸供给口以及硫酸亚铁供给口均靠近所 述第一pH调节槽的底部设置; 所述第一pH调节槽的出水口远离第一pH调节槽的底部设置。 0009 优选地, 所述主体反应区还包括第一布气装置, 所述第一布气装置设于所述第一 pH调节槽的底部。 0010 优选地, 所述第一pH调节槽与氧化反应槽共用一侧壁, 该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过流 口, 所述第一过流口远离所述第一pH调节槽的底部设置。 0011 优选地, 所述主体反应区还包括第一pH计, 所述第一pH计伸入所述第一pH调节槽 。
14、并邻近所述第一过流口设置。 0012 优选地, 所述双氧水供给口邻近所述第一过流口设置。 0013 优选地, 所述主体反应区还包括第二布气装置, 所述第二布气装置设于所述氧化 说明书 1/6 页 4 CN 212293089 U 4 反应槽的底部。 0014 优选地, 所述主体反应区还包括第二pH调节槽, 所述第二pH调节槽开设有碱药供 给口, 所述第二pH调节槽分别与所述氧化反应槽及絮凝槽连通。 0015 优选地, 所述碱药供给口邻近所述第二pH调节槽的底部设置, 所述主体反应区还 包括设置于第二pH调节槽底部的第三布气装置。 0016 优选地, 所述第二pH调节槽与所述氧化反应槽共用一侧壁。
15、, 该侧壁上开设有第二 过流口, 所述第二过流口远离所述氧化反应槽的底部设置。 0017 优选地, 所述第二pH调节槽与所述絮凝槽共用一侧壁, 该侧壁上开设有第三过流 口, 所述第三过流口远离所述第二pH调节槽的底部设置, 所述絮凝剂投放口邻近所述第三 过流口设置。 0018 优选地, 所述主体反应区还包括第二pH计, 所述第二pH计伸入所述第二pH调节槽 并邻近所述第三过流口设置。 0019 优选地, 所述净水分离区还包括搅拌器, 所述搅拌器设置在所述絮凝槽内。 0020 优选地, 所述净水分离区还包括中心导流管, 所述中心导流管水平居中设置在所 述沉淀槽内, 所述中心导流管的上端与所述絮凝。
16、槽的出水口连通, 下端与所述沉淀槽的内 腔连通。 0021 优选地, 所述沉淀槽的底部形成有泥斗, 所述泥斗的横截面由上至下呈渐缩状, 所 述沉淀槽的排泥口设置在泥斗的底端, 且所述排泥口位于所述中心导流管向下的投影区 域。 0022 优选地, 所述净水分离区还包括围堰件, 所述围堰件设置在所述沉淀槽的侧壁并 包围所述净水口, 所述围堰件的上边缘高出所述净水口的上边缘。 0023 本实用新型基于芬顿反应的废水处理装置通过将絮凝槽设置在沉淀槽内使得絮 凝反应的水体集中在沉淀槽内腔的上层空间, 一方面这种一体的紧凑结构的设计可以直接 降低所需的土建的容积, 另一方面, 由于絮凝反应的水层相对集中,。
17、 投放的絮凝剂将充分发 挥作用, 因此转移或排出等量混合物所需的容积以及絮凝剂都将减小; 综合这两方面的原 因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基于芬顿反应的废水处理装置所需的土建容积或占地面积更小。 0024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有益效果, 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通过具体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 的介绍来阐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这些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的介绍, 应能理解所述技术 特征和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25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基于芬顿反应的废水处理装置的优选实施 方式进行描述。 图中: 0026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基于芬顿反应的废水处理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 图; 0027 图。
18、2为图1中基于芬顿反应的废水处理装置部分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其中, 第一pH 调节槽与氧化反应槽的顶壁已移除; 0028 图3为据本实用新型的基于芬顿反应的废水处理装置第二实施例部分结构俯视示 意图, 其中, 第一pH调节槽与氧化反应槽的顶壁已移除。 说明书 2/6 页 5 CN 212293089 U 5 0029 附图标号说明: 0030 0031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建容积小或占地面积小的基于芬顿反应 的废水处理装置。 0033 为实现上述目的, 请参照图1及图2,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34 一种基于芬顿反应的废水处理装置, 包括主体。
19、反应区100与净水分离区200, 主体 反应区100用于实现待处理水的芬顿氧化处理、 加碱平衡pH值处理以及输出包括絮状Fe (OH)3的中间水体, 净水分离区200包括絮凝槽1以及沉淀槽2, 絮凝槽1设置在沉淀槽2内并 靠上布置, 絮凝槽1开设有絮凝剂投放口11, 絮凝槽1的入水口与主体反应区100的絮状Fe (OH)3中间水体排水口连通, 絮凝槽1的出水口与沉淀槽2的内腔连通, 沉淀槽2侧壁开设有 净水口21, 沉淀槽2的底部设置有排泥口22。 0035 本实施例中, 主体反应区100的具体结构可不作限定, 例如既可以设置成两段式, 即一段用于实现芬顿氧化处理, 另一段用于实现加碱平衡pH。
20、值处理即输出包括絮状絮状Fe (OH)3的中间水体; 也可以设置成更多段或更少段。 絮凝槽1与沉淀槽2通常被设置成薄壁结 构, 并且优选地, 为了节省空间或物料絮凝槽1可以与沉淀槽2共用侧壁。 另外, 该主体反应 区100的具体结构也可以适用加电的芬顿氧化处理。 芬顿氧化处理中的芬顿试剂是一种过 氧化氢(H2O2, 俗称双氧水)与催化剂Fe2+(FeSO4)构成的氧化体系, 在酸性条件下Fe2+可以将 H2O2催化生成高活性的羟基自由基, 羟基自由基与有机物反应从而实现废水中有机物的氧 化。 在加碱平衡pH值处理中, 铁离子与碱反应可生成褐色絮状沉淀物, 该絮状沉淀物与絮凝 剂作用可产生易于与。
21、净水分离的颗粒状沉淀物。 可以理解的是, 所有物料的投放装置, 对于 本实用新型的废水处理装置来说, 既可以自身集成, 也可以外接。 优选地, 为了方便外接物 说明书 3/6 页 6 CN 212293089 U 6 料投放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废水处理装置可以设置与投放口相连的连接管。 0036 本实用新型的废水处理装置工作时, 待处理水首先进入主体反应区100, 在酸环境 下实现芬顿氧化处理, 在该处理中, 需要通入酸, 例如硫酸; 亚铁离子, 例如硫酸亚铁, 以及 过氧化氢, 这样待处理水中的有机物被氧化, 但是水体呈酸性并包含大量的铁离子。 然后通 过加入碱药, 平衡前序工艺生产水体的p。
22、H值, 与此同时OH-与铁离子反应生产红褐色絮状沉 淀物。 接着在净水分离区200包括絮状Fe(OH)3的中间水体进入絮凝槽1, 此时通过加入絮凝 剂, 例如PAM聚丙烯酰胺使絮状Fe(OH)3聚集成小颗粒状。 进一步地, 包括Fe(OH)3颗粒混合物 的水体进入沉淀槽2实现净水分离, 分离出的净水位于水体上层, 并通过与层水体连通的净 水口21排出, 而沉淀在沉淀槽2底部的颗粒在积累到一定量后可以从排泥口22排出。 0037 本实用新型基于芬顿反应的废水处理装置通过将絮凝槽1设置在沉淀槽2内使得 絮凝反应的水体集中在沉淀槽2内腔的上层空间, 一方面这种一体的紧凑结构的设计可以 直接降低所需的。
23、土建的容积, 另一方面, 由于絮凝反应的水层相对集中, 投放的絮凝剂将充 分发挥作用, 因此转移或排出等量混合物所需的容积以及絮凝剂都将减小; 综合这两方面 的原因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基于芬顿反应的废水处理装置所需的土建容积或占地面积更小。 0038 进一步地, 主体反应区100包括第一pH调节槽3及氧化反应槽4, 第一pH调节槽3开 设有进水口31、 硫酸供给口32以及硫酸亚铁供给口33, 氧化反应槽4与第一pH调节槽3连通, 氧化反应槽4开设有双氧水供给口41。 0039 本实施例中, 由于加入与硫酸与硫酸亚铁后在未充分混合的情况下, 通常有较高 比例的亚铁盐被水解成氢氧化亚铁, 这一部分对应。
24、的亚铁离子便失去了催化过氧化氢的作 用, 因此, 如果硫酸、 硫酸亚铁以及双氧水从一开始就同时供给, 则必须要加入过量的试剂, 进而相应地也需要提供较大的反应容积。 通过设置第一pH调节槽3与氧化反应槽4, 首先在 第一pH调节槽3通入硫酸与硫酸亚铁, 保证足够的酸根离子H+抑制亚铁盐的水解, 这样以较 少的药剂和反应容积保证了亚铁离子的浓度; 然后, 由于进入氧化反应槽4前序工艺水体亚 铁离子浓度高, 加入的双氧水可以与充分地与亚铁离子反应, 这样同等处理量下, 双氧水的 用量, 以及氧化反应所需的容积也将减小。 由于更多环节的容积减小, 进一步地降低了废水 处理装置土建容积与占地面积, 此。
25、外要实现同样的处理量, 所需的药剂量也将减少。 同理, 为了方便外接物料投放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废水处理装置可以设置与第一pH调节槽3的进 水口31、 硫酸供给口32以及硫酸亚铁供给口33相连的连接管。 0040 进一步地, 第一pH调节槽3的进水口31、 硫酸供给口32以及硫酸亚铁供给口33均靠 近第一pH调节槽3的底部设置; 第一pH调节槽3的出水口远离第一pH调节槽3的底部设置。 0041 本实施例中, 首先, 第一pH调节槽3的进水口31、 硫酸供给口32以及硫酸亚铁供给 口33相对集中设置, 可以提前促进药剂与待处理水之间, 以及不同药剂之间的混合; 其次, 结合第一pH调节槽3的出。
26、水口远离底部设置, 这样拉大了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 以及供给口 (包括硫酸与硫酸亚铁供给口)与出水口之间的高度差, 如此在进入下一工艺处理槽之前, 增加了促进混合的水体循环路径, 提高了混合的效率。 0042 进一步地, 主体反应区100还包括第一布气装置5, 第一布气装置5设于第一pH调节 槽3的底部。 本实施例中, 结合底部的布气(曝气)可以进一步通过气体循环加速pH调节与药 剂的混合, 从而缩短反应时间, 减少占地。 0043 进一步地, 第一pH调节槽3与氧化反应槽4共用一侧壁, 该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过流 说明书 4/6 页 7 CN 212293089 U 7 口42, 第一过流口42。
27、远离第一pH调节槽3的底部设置。 0044 本实施例中, 通过共用侧壁一方面可以使得结构更为紧凑, 减少占地; 另一方面也 节省了结构用料。 优选地, 第一pH调节槽3与氧化反应槽4设置成方形或矩形, 即水平横截面 形状为方形或矩形; 此外底壁也可以同水平设置。 共用侧壁上的第一过流口42既充当了第 一pH调节槽3的出水口也充当了氧化反应槽4的进水口。 此外, 可以理解的是, 在其他为设置 该共用侧壁的实施例中, 可以通过设置跨接管连接第一pH调节槽3的出水口与氧化反应槽4 的进水口从而保证两槽的连通。 0045 进一步地, 主体反应区100还包括第一pH计6a, 第一pH计6a伸入第一pH调。
28、节槽并邻 近第一过流口42设置。 本实施例中, 通过设置第一pH计6a可以提供pH值反馈, 而靠近第一过 流口42设置则有利于更为准确地反应进入氧化反应槽4的pH值。 0046 进一步地, 双氧水供给口41邻近第一过流口42设置。 如此, pH值及合适浓度的亚铁 离子溶液可以更快地与双氧水混合。 并且如前面描述, 通过有效避免同时投加硫酸亚铁和 双氧水, 减少双氧水消耗。 0047 进一步地, 主体反应区100还包括第二布气装置7, 第二布气装置7设于氧化反应槽 4的底部。 通过第二布气装置7的曝气, 使得亚铁离子和双氧水充分混合, 从而加速反应进 程, 从而进一步减低同等处理量的要求下所需的。
29、反应容积。 0048 进一步地, 主体反应区100还包括第二pH调节槽8, 第二pH调节槽8开设有碱药供给 口81, 第二pH调节槽8分别与氧化反应槽4及絮凝槽1连通。 0049 本实施例中, 通过设置独立的第二pH调节槽8, 使得氧化反应与加碱提升pH值的处 理可以同时进行。 第二pH调节槽8与氧化反应槽4及絮凝槽1的连通方式, 既可以通过共壁共 连通口的方式连通, 也可以采用跨接管的方式连通。 第一pH调节槽3、 氧化反应槽4、 第二pH 调节槽8及沉淀槽2的布局方式优选地为沿水平方向 “一” 字排开如图1及图2所示, 或者呈 “田” 字水平拼接如图3所示形成有缺口的 “田” 字或外形对齐。
30、为矩形的 “田” 字, 这样方便沿 墙体布置或沿墙角布置, 并且在转移水体无需为提升水体而做功。 0050 进一步地, 碱药供给口81邻近第二pH调节槽8的底部设置, 主体反应区100还包括 设置于第二pH调节槽8底部的第三布气装置9。 0051 本实施例中, 为了方便输送, 碱药为液碱; 通过在底部设置第三布气装置9, 一方面 可以方便药剂混合, 另一方面可有效脱除沉淀表面气泡, 保证反应正常进行。 0052 进一步地, 第二pH调节槽8与氧化反应槽4共用一侧壁, 该侧壁上开设有第二过流 口42, 第二过流口42远离氧化反应槽4的底部设置。 0053 本实施例中, 与第一pH调节槽3与氧化反。
31、应槽4共用一侧壁同理, 第二pH调节槽8与 氧化反应槽4通过共用侧壁一方面可以使得结构更为紧凑, 减少占地; 另一方面也节省了结 构用料。 优选地, 第一pH调节槽3、 氧化反应槽4以及第二pH调节槽8三槽的底壁也可以同水 平设置。 第二过流口42远离氧化反应槽4的底部设置可拉大与第二布气装置7之间的高度 差, 保证从第二过流口42流经的水体经过了充分混合与反应。 0054 进一步地, 第二pH调节槽8与絮凝槽1共用一侧壁, 该侧壁上开设有第三过流口82, 第三过流口82远离第二pH调节槽8的底部设置, 絮凝剂投放口11邻近第三过流口82设置。 0055 本实施例中, 与前面实施例共用侧壁的效。
32、果同理, 第二pH调节槽8与絮凝槽1过共 用侧壁一方面可以使得结构更为紧凑, 减少占地; 另一方面也节省了结构用料。 第三过流口 说明书 5/6 页 8 CN 212293089 U 8 82远离第二pH调节槽8的底部设置可拉大与第三布气装置9之间的高度差, 保证从第三过流 口82流经的水体经过了充分混合与反应。 0056 进一步地, 主体反应区100还包括第二pH计6b, 第二pH计6b伸入第二pH调节槽8并 邻近第三过流口82设置。 本实施例中, 通过设置第一pH计6a可以提供pH值反馈, 而靠近第三 过流口82设置则有利于更为准确地反应进入絮凝槽1的pH值, 进而保证最后分离出的pH值 。
33、处于合适水平的净水。 0057 进一步地, 净水分离区200还包括搅拌器12, 搅拌器12设置在絮凝槽1内。 搅拌器12 的设置可以促进絮凝剂例如PAM与絮状Fe(OH)3之间的混合, 进而缩短反应时间, 减少相同 絮凝效果下所需的反应容积。 优选地, 为了避免产生过于集中的水冲击力并方便产生的混 合物排出, 搅拌器12为框状搅拌器12, 且转轴沿竖直方向延伸。 0058 进一步地, 净水分离区200还包括中心导流管13, 中心导流管13水平居中设置在沉 淀槽2内, 中心导流管13的上端与絮凝槽1的出水口连通, 下端与沉淀槽2的内腔连通。 0059 本实施例中, 通过设置中心导流管13可以方便。
34、尚未充分分离的颗粒状的Fe(OH)3 与上层水域分离, 进而提升沉淀分离的效率。 0060 进一步地, 沉淀槽2的底部形成有泥斗23, 泥斗23的横截面由上至下呈渐缩状, 沉 淀槽2的排泥口22设置在泥斗23的底端, 且排泥口22位于中心导流管13向下的投影区域。 0061 本实施例中, 通过在沉淀槽2底部设置泥斗23可以方便沉淀物有效排除, 从而降低 容积并提升物料循环使用速率。 排泥口22位于锥形底面的底端且对准中心导流管13的设 置, 可以保证沉积物以更为适当的形态堆积并使沉积物可以更为顺利地排出。 0062 进一步地, 净水分离区200还包括围堰件24, 围堰件24设置在沉淀槽2的侧壁。
35、并包 围净水口21, 围堰件24的上边缘高出净水口21的上边缘。 0063 本实施例中, 通过设置围堰件24可以保证处于最上层的净水进入围堰件24并经净 水口21排出, 此外围堰件24还可以避免水流过于集中, 进而避免带动较低水层这种分离率 不高的水体直接通过净水口21排出。 0064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 在不冲突的前提下, 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 地组合、 叠加。 0065 应当理解, 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 而非限制性的, 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 基本原理的情况下,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 或替换, 都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说明书 6/6 页 9 CN 212293089 U 9 图1 说明书附图 1/3 页 10 CN 212293089 U 10 图2 说明书附图 2/3 页 11 CN 212293089 U 11 图3 说明书附图 3/3 页 12 CN 212293089 U 12 。
- 内容关键字: 基于 反应 废水处理 装置
能有效保证吸嘴袋质量的焊嘴机.pdf
市政工程用围栏.pdf
高浓度有机废气高效吸收精馏装置.pdf
摆动结构及出水装置.pdf
绝缘环保气体柜.pdf
用于氧化锌生产用的干燥机.pdf
弹出式卫星相机及分离装置.pdf
汽车充电桩电源线地下自动回收装置.pdf
皮带输送机.pdf
有利于促进SBS效应的布里渊光纤激光器.pdf
PDC钻头装卸辅助器.pdf
手套夹取码沓机构.pdf
吸附滤芯的功能恢复设备.pdf
自动化打磨装置.pdf
防爆型振动电机的加固机构.pdf
茶叶加工的烘干装置.pdf
多功能起重机.pdf
建筑材料单体燃烧性能检测辅助安装的装置.pdf
生态微景观演示用教具.pdf
频域知识继承的遥感基础模型轻量化方法.pdf
精制棉漂白滤水装置.pdf
复合型空壳平衡重消失模模具.pdf
铣口自动检测的全自动双激光打标机.pdf
韧性增强型钴锆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pdf
基于设计校核一体化的紧固连接正向设计方法.pdf
气流疏导件及动力电池.pdf
小模数齿轮精度的视觉检测方法及系统.pdf
2,4,5-三氟苯乙酸的合成方法.pdf
船载油污收集组件及垃圾收集装置.pdf
大豆分级筛选设备.pdf
多轴分布式驱动车辆路面行驶条件识别方法、装置及设备.pdf
Java系统消息推送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