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用针脚弯针装置.pdf
《传感器用针脚弯针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感器用针脚弯针装置.pdf(10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617918.1 (22)申请日 2020.04.23 (73)专利权人 泰州市双宇电子有限公司 地址 225300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工业园区 迎春东路98号 (72)发明人 阮献忠 (51)Int.Cl. B21F 1/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传感器用针脚弯针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传感器用针脚弯针 装置, 涉及传感器制造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包 括安装板, 安装板的下方设置有底板, 安装板的 下壁固定有气缸, 气缸的下方设。
2、置有电机, 电机 的动力输出轴上固定有转盘, 转盘下壁的中间位 置处通过螺栓固定有安装套, 底板的上壁通过螺 栓固定有限位板, 限位板的内侧设置有传感器本 体。 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转动使转动棒转动, 再 在抵块的作用下使传感器本体的针脚弯曲以对 针脚进行折弯, 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力对传感器 的针脚进行折弯不仅劳动强度较高, 同时工作效 率较低, 且使用人力对传感器进行折弯时常常无 法把握折弯的角度, 再进行二次折弯容易造成针 脚的强度变差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 CN 212310693 U 2021.01.08 CN 212310693 U 1.一种传感器用针脚弯针装置。
3、, 包括安装板 (1) ,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板 (1) 的下方设 置有底板 (10) , 所述安装板 (1) 的下壁固定有气缸 (3) , 所述气缸 (3) 的下方设置有电机 (7) , 所述电机 (7) 的动力输出轴上固定有转盘 (17) , 所述转盘 (17) 下壁的中间位置处通过螺栓 (15) 固定有安装套 (18) , 所述底板 (10) 的上壁通过螺栓 (15) 固定有限位板 (5) , 所述限位板 (5) 的内侧设置有传感器本体 (14)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感器用针脚弯针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套 (18) 的 内部设置有弹簧 (19) , 所述弹簧 (。
4、19) 的下侧对应安装套 (18) 的内部设置有压柱 (21) , 所述 压柱 (21) 的底部固定有第二海绵垫 (20)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传感器用针脚弯针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柱 (21) 所在 位置处对应安装套 (18) 的下壁开设有开口孔 (22) , 且压柱 (21) 的底部穿过开口孔 (22) 延伸 至安装套 (18) 的外部, 所述压柱 (21) 的横截面为圆形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感器用针脚弯针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 (10) 和安 装板 (1) 的后侧固定有侧板 (6) , 所述底板 (10) 与侧板 (6) 的夹角处和安装板 (1。
5、) 与侧板 (6) 的夹角处均固定有加强板 (16)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感器用针脚弯针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缸 (3) 与电 机 (7) 之间设置有导向板 (4) , 且气缸 (3) 和电机 (7) 分别固定在导向板 (4) 的上表面和下表 面, 所述导向板 (4) 的四个拐角位置处滑动连接有导向杆 (2) , 且导向杆 (2) 的上端与安装板 (1) 的下表面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感器用针脚弯针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盘 (17) 的下 方对应底板 (10) 的上壁开设有置放槽 (11) , 所述安装套 (18) 的下方对应限位板 (5) 的内部 开。
6、设有限位槽 (13) , 且限位板 (5) 和传感器本体 (14) 分别位于对应的置放槽 (11) 和限位槽 (13) 的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感器用针脚弯针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本体 (14) 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海绵垫 (12) , 所述传感器本体 (14) 上的针脚的后侧对应限位板 (5) 的上壁固定有抵块 (9) , 所述传感器本体 (14) 上的针脚的前侧对应转盘 (17) 的下壁固定有 转动棒 (8) , 且转动棒 (8) 位于抵块 (9) 的右侧。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2310693 U 2 一种传感器用针脚弯针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
7、实用新型属于传感器制造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传感器用针脚弯针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 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 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 按一定规 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 以满足信息的传输、 处理、 存储、 显示、 记录 和控制等要求, 广泛应用于工业、 交通、 国防、 科研等各个领域, 由于某些传感器的安装位置 较为特殊, 诸如轮速传感器, 出于方便需要, 需要将轮速传感器内部的针脚进行折弯, 目前 大多人工对轮速传感器的针脚进行折弯, 现有技术中人力对传感器的针脚进行折弯不仅劳 动强度较高, 同时工作效率较低, 且使用人力对传感器进行折弯时常常无。
8、法把握折弯的角 度, 再进行二次折弯容易造成针脚的强度变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感器用针脚弯针装置, 通过电机转动使转动棒 转动, 再在抵块的作用下使传感器本体的针脚弯曲以对针脚进行折弯, 解决了现有技术中 人力对传感器的针脚进行折弯不仅劳动强度较高, 同时工作效率较低, 且使用人力对传感 器进行折弯时常常无法把握折弯的角度, 再进行二次折弯容易造成针脚的强度变差的问 题。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传感器用针脚弯针装置, 包括安装板, 所述安装板的下方设置 有底板, 所述安装板的下壁固定。
9、有气缸, 所述气缸的下方设置有电机, 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 轴上固定有转盘, 所述转盘下壁的中间位置处通过螺栓固定有安装套, 所述底板的上壁通 过螺栓固定有限位板, 所述限位板的内侧设置有传感器本体。 0006 进一步地, 所述安装套的内部设置有弹簧, 所述弹簧的下侧对应安装套的内部设 置有压柱, 所述压柱的底部固定有第二海绵垫。 0007 进一步地, 所述压柱所在位置处对应安装套的下壁开设有开口孔, 且压柱的底部 穿过开口孔延伸至安装套的外部, 所述压柱的横截面为圆形设置。 0008 进一步地, 所述底板和安装板的后侧固定有侧板, 所述底板与侧板的夹角处和安 装板与侧板的夹角处均固定有加强板。。
10、 0009 进一步地, 所述气缸与电机之间设置有导向板, 且气缸和电机分别固定在导向板 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所述导向板的四个拐角位置处滑动连接有导向杆, 且导向杆的上端与 安装板的下表面固定。 0010 进一步地, 所述转盘的下方对应底板的上壁开设有置放槽, 所述安装套的下方对 应限位板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 且限位板和传感器本体分别位于对应的置放槽和限位槽的 内侧。 0011 进一步地, 所述传感器本体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海绵垫, 所述传感器本体上的针脚 说明书 1/4 页 3 CN 212310693 U 3 的后侧对应限位板的上壁固定有抵块, 所述传感器本体上的针脚的前侧对应转盘的下壁固 定有。
11、转动棒, 且转动棒位于抵块的右侧。 0012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气缸、 电机、 转动棒、 抵块和限位板, 通过将传感器本体放置 在限位槽的内部可对传感器本体的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进行限位, 再通过控制气缸伸长 可使压柱底部的第二海绵垫对传感器本体施加作用力从而挤压传感器本体, 使得传感器本 体处于被限位状态, 然后通过控制电机转动带动转动棒转动, 转动棒转动时在抵块的配合 下实现传感器本体上的针脚进行折弯的过程, 本新型通过控制电机和气缸的运行即可将传 感器本体上的针脚折弯, 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新型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同时可一定 程度上提升传感器本。
12、体的折弯效率, 同时本新型利用电机工作带动转动棒转动可对传感器 本体上的针脚进行折弯时一次性折弯到位, 避免进行二次折弯, 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力对 传感器的针脚进行折弯不仅劳动强度较高, 同时工作效率较低, 且使用人力对传感器进行 折弯时常常无法把握折弯的角度, 再进行二次折弯容易造成针脚的强度变差的问题。 0014 当然,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15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 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13、,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 其他的附图。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视图; 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外观图; 0018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外观图; 0019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限位板的俯视结构图; 0020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的放大图。 0021 附图中, 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2 1、 安装板; 2、 导向杆; 3、 气缸; 4、 导向板; 5、 限位板; 6、 侧板; 7、 电机; 8、 转动棒; 9、 抵块; 10、 底板; 11、 置放槽; 12、 第一海绵垫; 13、 限位槽; 14、 传感器本体; 15、 螺栓。
14、; 16、 加强 板; 17、 转盘; 18、 安装套; 19、 弹簧; 20、 第二海绵垫; 21、 压柱; 22、 开口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4 请参阅图1-5所示,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传感器用针脚弯针装置, 包括安装板1, 安装 板1的下方设置有底板10, 安装板1的下壁固定的。
15、气缸3可使安装板1上下移动, 气缸3的下方 设置的电机7工作可使转盘17转动, 电机7的动力输出轴上固定的转盘17转动会带动转动棒 8转动, 转盘17下壁的中间位置处通过螺栓15固定的安装套18可对压柱21进行限位, 使压柱 说明书 2/4 页 4 CN 212310693 U 4 21沿安装套18的内部上下移动, 底板10的上壁通过螺栓15固定的限位板5可对传感器本体 14进行限位, 限位板5的内侧设置有传感器本体14, 本新型中的电机7为现有技术, 在此不对 其型号作限定, 且电机7为伺服电机, 电机7工作前需对电机7的转动角度作设定, 以保证传 感器本体14上的针脚的折弯角度。 0025。
16、 安装套18的内部设置的弹簧19可对压柱21施加作用力以对传感器本体14进行挤 压, 弹簧19的下侧对应安装套18的内部设置的压柱21可对传感器本体14进行挤压, 压柱21 的底部固定的第二海绵垫20可起到缓冲作用, 避免压柱21直接挤压传感器本体14时压柱21 的底部对传感器本体14形成伤害, 比如可避免传感器本体14被刮花而影响产品美观。 0026 压柱21所在位置处对应安装套18的下壁开设的开口孔22使压柱21可延伸至安装 套18的外部, 压柱21的底部穿过开口孔22延伸至安装套18的外部使得压柱21可在安装套18 的内部上下移动, 压柱21的横截面为圆形设置使得安装套18可相对压柱21。
17、转动。 0027 底板10和安装板1的后侧固定有侧板6, 底板10与侧板6的夹角处和安装板1与侧板 6的夹角处均固定的加强板16可使安装板1与侧板6之间和底板10与侧板6之间更加稳固。 0028 气缸3与电机7之间设置的导向板4的上壁和下壁可安装气缸3和电机7, 且气缸3和 电机7分别固定在导向板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导向板4的四个拐角位置处滑动连接的导向 杆2可对导向板4进行限位, 避免折弯时电机7发生晃动, 增加折弯时电机7和气缸3的稳定 性, 且导向杆2的上端与安装板1的下表面固定。 0029 转盘17的下方对应底板10的上壁开设的置放槽11可对限位板5进行限位, 安装套 18的下方对应。
18、限位板5的内部开设的限位槽13可对传感器本体14进行限位, 且限位板5和传 感器本体14分别位于对应的置放槽11和限位槽13的内侧, 由于传感器本体14的规格大小不 一, 可制作同规格的限位板5, 再在同规格的限位板5上分别开设不同规格的限位槽13满足 不同规格的传感器本体14的针脚进行折弯。 0030 传感器本体14的下方设置的第一海绵垫12防止底板10与传感器本体14硬接触而 导致传感器本体14被刮花等情况, 折弯时以传感器本体14上的针脚的后侧对应限位板5的 上壁固定的抵块9为支点进行折弯, 传感器本体14上的针脚的前侧对应转盘17的下壁固定 的转动棒8转动即可对传感器本体14上的针脚施。
19、加作用力从而实现折弯, 且转动棒8位于抵 块9的右侧。 0031 工作原理: 首先确保压柱21在对传感器施加压力时转动棒8位于传感器本体14上 的针脚的前侧, 此时将传感器本体14放置在限位板5上的限位槽13的内部, 然后通过控制气 缸3伸出, 当气缸3伸出至弹簧19对压柱21产生足够的固定传感器本体14的作用力时控制气 缸3停止工作, 此时启动电机7, 控制电机7的转动方向使转动棒8向抵块9的方向进行转动, 此时在抵块9的配合下可将传感器本体14上的针脚进行折弯, 折弯完成后控制电机7反向转 动使转动棒8恢复至未折弯时的状态, 然后再控制气缸3缩回, 取出折弯后的传感器本体14 后即可进行下。
20、一轮折弯操作。 0032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 参考术语 “一个实施例” 、“示例” 、“具体示例” 等的描述意指 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 结构、 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 实施例或示例中。 在本说明书中, 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 示例。 而且, 描述的具体特征、 结构、 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 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说明书 3/4 页 5 CN 212310693 U 5 0033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 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 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 保护范围。 说明书 4/4 页 6 CN 212310693 U 6 图 1 说明书附图 1/4 页 7 CN 212310693 U 7 图 2 说明书附图 2/4 页 8 CN 212310693 U 8 图 3 说明书附图 3/4 页 9 CN 212310693 U 9 图 4 图 5 说明书附图 4/4 页 10 CN 212310693 U 10 。
- 内容关键字: 传感 器用 针脚 装置
便于组装的铝单板及其成型加工装置.pdf
水藻打捞装置.pdf
无缝针织内衣机针盘弹性让位式导纱装置.pdf
自动化的农作物运输储存设备.pdf
应用于电缆井的边缘物联代理装置.pdf
机电一体化实训设备.pdf
双层折叠式无线充电设备.pdf
撬装式压裂液混合装置.pdf
适应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支座.pdf
墙面打磨设备.pdf
适用于网条拉伸试验的夹具工装.pdf
污水处理过滤装置.pdf
干式变压器拉板.pdf
工业密集区空气粉尘检测装置.pdf
物料上下转运夹持机械手.pdf
具有收集结构的地质取样器.pdf
机车装配自动化车.pdf
燃气阀流量控制安全结构.pdf
可正反转的风扇灯.pdf
有效保护石墨鳞片特性的球磨系统.pdf
反渗透膜气密性检测装置.pdf
方便更换的除尘滤芯.pdf
棋类设备.pdf
秦皮甲素在提高水曲柳抗旱能力中的应用.pdf
针对Ceph文件的读取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pdf
分布式电表采集系统及采集方法.pdf
用于幼教的智慧教学管理系统及方法.pdf
具有硬质镀层的活塞环及其制备方法.pdf
对准标记及图形对准方法.pdf
输出功率的调整方法及美容仪、存储介质、电子设备.pdf
冷氢化生产系统装置及生产工艺.pdf
基于PLC和图像识别的电子围栏安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pdf
低毒曼尼希碱化合物、由其制备的酸化缓蚀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紧固螺栓的防磨处理工艺.pdf
一种高效耐析出阻燃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
海鞘素743的代谢物.pdf
多吡啶胺镍四核金属串材料及制备方法.pdf
苯扎贝特制备过程中的纯化方法.pdf
一种凝胶封窜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封窜方法.pdf
一种耐强酸强碱的防腐涂层.pdf
在包含带有磺酸基的高度氟化的聚合物的颗粒催化剂的存在下分解有机氢过氧化物的方法以及双酚A的制备方法.pdf
一种基于石墨烯改性的防腐涂料及其制备工艺.pdf
合成树脂组合物和汽车内外饰材料.pdf
一种兔耳草醛胶囊及其制备方法.pdf
用于对从一种聚合物级别到另一种聚合物级别的过渡进行优化的方法.pdf
一种无卤阻燃环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pdf
多环芳烃催化转化为二甲苯.pdf
超高抗冲击强度ABS树脂及其制备方法.pdf
N烷氧基4,4二氧基多烷基哌啶类化合物作为自由基聚合引发剂.pdf
多巯基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pdf
压敏胶粘剂组合物和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组合物.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