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长光程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技术的移动监测走航车.pdf
《基于长光程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技术的移动监测走航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长光程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技术的移动监测走航车.pdf(8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893615.2 (22)申请日 2020.05.25 (73)专利权人 河南德中互利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优胜北 路1号南楼12层1215-1216号 (72)发明人 李志王兵锋田永王聪 (74)专利代理机构 郑州欧凯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41166 代理人 郭辽原 (51)Int.Cl. G01N 21/3504(2014.01) G01N 21/01(2006.01) B60P 3/00(2006.01) (54)实用新。
2、型名称 基于长光程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技术的移 动监测走航车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红外变换光谱技术领域, 尤 其是一种基于长光程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技术 的移动监测走航车, 包括车头, 所述车头的一侧 固定安装连接杆的一端, 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安 装有车箱, 车头与车厢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车 轮, 所述车厢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块, 固定块 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转孔, 第一转孔内转动安装有 第一丝杆与第二丝杆, 第一丝杆与第二丝杆相互 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一丝杆与第二丝杆相 互远离的一端均延伸至第一转孔外且第一丝杆 的一端固定套接有第一齿轮。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 单、 使用方便, 便于对监测走航车。
3、中的监测装置 进行收纳保护。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CN 212321430 U 2021.01.08 CN 212321430 U 1.基于长光程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技术的移动监测走航车, 包括车头, 其特征在于, 所 述车头的一侧固定安装连接杆的一端, 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车厢 (1) , 车头与车厢 (1) 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车轮, 所述车厢 (1) 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块 (7) , 固定块 (7) 的一 侧开设有第一转孔, 第一转孔内转动安装有第一丝杆 (6) 与第二丝杆 (8) , 第一丝杆 (6) 与第 二丝杆 (8) 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一丝杆 (6) 。
4、与第二丝杆 (8) 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延伸 至第一转孔外且第一丝杆 (6) 的一端固定套接有第一齿轮 (4) , 所述第一丝杆 (6) 与第二丝 杆 (8) 的螺纹方向为相反设置且第一丝杆 (6) 与第二丝杆 (8) 上均螺纹套接有第一丝杆导套 (5) , 所述车厢 (1) 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竖杆, 竖杆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转孔, 第二转孔内 转动安装有第三丝杆 (12) 与第四丝杆 (10) , 第三丝杆 (12) 与第四丝杆 (10) 相互靠近的一端 固定连接, 且第三丝杆 (12) 与第四丝杆 (10) 的螺纹方向为相反设置, 第三丝杆 (12) 与第四 丝杆 (10) 上均螺纹套接有第二。
5、丝杆导套 (20) , 第二丝杆导套 (20) 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曲面 块 (19) , 所述第三丝杆 (12) 上固定套接有第二齿轮 (17) , 车厢 (1) 靠近第二齿轮 (17) 的一侧 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横杆, 横杆位于第二齿轮 (17) 的上方且横杆的一侧开设有第三转孔, 第 三转孔内转动安装有转杆 (2) , 转杆 (2) 的两端均延伸至第三转孔外且靠近第二齿轮 (17) 的 一端固定套接有第三齿轮 (18) , 第三齿轮 (18) 与第二齿轮 (17) 相啮合, 另一端延伸车厢 (1) 外且固定套接有第四齿轮 (3) , 第四齿轮 (3) 与第一齿轮 (4) 相啮合。 2.根据权。
6、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长光程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技术的移动监测走航车, 其 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丝杆 (12) 的一端延伸至车厢 (1) 外且固定套接有转盘 (13)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长光程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技术的移动监测走航车, 其 特征在于, 所述车厢 (1) 的两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滑轨, 第一滑轨上滑动安装有第一滑 块, 两个第一滑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同一个放置板 (9) , 放置板 (9) 的底部固定安 装有两个连接杆 (21) 且放置板 (9) 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监测器 (11) , 两个连接杆 (21) 的底部 均滑动安装有滚轮 (14) , 滚轮 (14) 与曲。
7、面块 (19) 相适配且两个滚轮 (14) 均分别滚动安装在 曲面块 (19) 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长光程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技术的移动监测走航车, 其 特征在于, 两个第一丝杆导套 (5) 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杆, 连杆上均固定安装有门板 (15) , 所述车厢 (1) 的顶部开设有活动口 (16) , 活动口 (16) 与两个门板 (15) 的大小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长光程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技术的移动监测走航车, 其 特征在于, 所述车厢 (1) 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滑轨, 第二滑轨上滑动安装有两个第二滑 块, 两个第二滑块分别与第二丝杆导套 (20) 的。
8、底部固定连接。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2321430 U 2 基于长光程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技术的移动监测走航车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外变换光谱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基于长光程傅里叶红外变换光 谱技术的移动监测走航车。 背景技术 000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监测技术具备可测量谱带宽、 光谱分辨率高、 信噪比高、 扫描 速度快等特点, 具备对多组分气体进行实时、 在线、 连续和无人值守的监测能力。 当前, 傅里 叶变换红外光谱监测技术大多通过地面固定站点, 监测工业园区上风口、 下风口的固定污 染源VOCs (挥发性有机物) 气体监测, 反演算出工业园区的排放通量情况。
9、。 0003 随着工业园区规模扩大、 爆炸火灾泄露等突发大气污染事故频发, 固定地面站点 监测在定位排放源方面有所局限。 为应对化工园区突发事故应急中, 对复杂、 动态变化环境 条件下的污染物快速、 精准识别的迫切需求, 适应事故现场高温、 高湿等恶劣环境条件下的 使用要求, 安光所FTIR课题组着手开发车载开放光路面源排放监测系统, 以快速获取事故 区域的污染物扩散趋势等情况。 车载开放光路面源排放监测系统具备快速灵活的优势, 可 以对多种污染气体排放进行非接触式、 快速自动测量。 将载有主机的监测车与阵列角反射 镜在较短时间内置于事故现场的两侧, 可以快速获取事故现场的污染气体排放情况。 。
10、另外, 该监测设备在化工园区局部高密度污染面源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巡检、 厂区有毒有害气体 泄露性监测、 突发事故中厂区周界有毒有害气体预警性监测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 0004 然而传统的移动监测走航车, 需要人工将监测设备搬出进行监测, 非常不够省时 省力, 且监测设备长时间暴露在外, 容易造成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 而提出的基于长光程傅里 叶红外变换光谱技术的移动监测走航车。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 基于长光程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技术的移动监测走航车, 包括车头, 所述车头的 一侧固定安装连。
11、接杆的一端, 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车厢, 车头与车厢的底部均固定 安装有车轮, 所述车厢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块, 固定块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转孔, 第一转孔 内转动安装有第一丝杆与第二丝杆, 第一丝杆与第二丝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一 丝杆与第二丝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延伸至第一转孔外且第一丝杆的一端固定套接有第一 齿轮, 所述第一丝杆与第二丝杆的螺纹方向为相反设置且第一丝杆与第二丝杆上均螺纹套 接有第一丝杆导套, 所述车厢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竖杆, 竖杆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转孔, 第二转孔内转动安装有第三丝杆与第四丝杆, 第三丝杆与第四丝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连 接, 且第三丝杆与第四丝杆的螺纹。
12、方向为相反设置, 第三丝杆与第四丝杆上均螺纹套接有 第二丝杆导套, 第二丝杆导套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曲面块, 所述第三丝杆上固定套接有第 二齿轮, 车厢靠近第二齿轮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横杆, 横杆位于第二齿轮的上方且横 说明书 1/4 页 3 CN 212321430 U 3 杆的一侧开设有第三转孔, 第三转孔内转动安装有转杆, 转杆的两端均延伸至第三转孔外 且靠近第二齿轮的一端固定套接有第三齿轮, 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 另一端延伸车 厢外且固定套接有第四齿轮, 第四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 0008 优选的, 所述第三丝杆的一端延伸至车厢外且固定套接有转盘。 0009 优选的, 所述车厢。
13、的两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滑轨, 第一滑轨上滑动安装有第 一滑块, 两个第一滑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同一个放置板, 放置板的底部固定安装 有两个连接杆且放置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监测器, 两个连接杆的底部均滑动安装有滚轮, 滚轮与曲面块相适配且两个滚轮均分别滚动安装在曲面块的顶部。 0010 优选的, 两个第一丝杆导套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杆, 连杆上均固定安装有门板, 所述车厢的顶部开设有活动口, 活动口与两个门板的大小相适配。 0011 优选的, 所述车厢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滑轨, 第二滑轨上滑动安装有两个第二 滑块, 两个第二滑块分别与第二丝杆导套的底部固定连接。 0012 本实用新型中,。
14、 所述基于长光程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技术的移动监测走航车, 本 实用新型中, 当需要对外界进行监测的时候, 通过转动转盘, 带动第三丝杆的转动, 第三丝 杆带动第二齿轮的转动, 第二齿轮带动第三齿轮的转动, 第三齿轮带动转杆的转动, 转杆带 动第四齿轮的转动, 第四齿轮带动第一齿轮的转动, 第一齿轮带动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的 转动, 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带动两个第一丝杆导套左右分开, 继而打开了车厢顶部的活动 口, 当第三丝杆在转动的时候带动第四丝杆的转动, 第三丝杆和第四丝杆的转动带动了两 个第二丝杆导套相向移动, 继而带动两个曲面块相向移动, 通过曲面块顶部挤压滚轮, 带动 连接杆向上移动, 连。
15、接杆带动放置板向上移动, 当放置板上的监测器上升至活动口外的时 候, 便可通过监测器对外界进行监测。 当需要对监测器进行收纳的时候, 通过反向转动转盘 即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便于对监测走航车中的监测装置进行收纳保护。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基于长光程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技术的移动监测走航车 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基于长光程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技术的移动监测走航车 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基于长光程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技术的移动监测走航车 的B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6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基于长光程傅里。
16、叶红外变换光谱技术的移动监测走航车 的关于车厢的俯视图。 0017 图中: 1车厢、 2转杆、 3第四齿轮、 4第一齿轮、 5第一丝杆导套、 6第一丝杆、 7固定块、 8第二丝杆、 9放置板、 10第四丝杆、 11监测器、 12第三丝杆、 13转盘、 14滚轮、 15门板、 16活动 口、 17第二齿轮、 18第三齿轮、 19曲面块、 20第二丝杆导套、 21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说明书 2/4 页 4 CN 21232。
17、1430 U 4 实施例。 0019 实施例一 0020 参照图1-4, 基于长光程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技术的移动监测走航车, 包括车头, 车头的一侧固定安装连接杆的一端, 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车厢1, 车头与车厢1的底 部均固定安装有车轮, 车厢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块7, 固定块7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转孔, 第一转孔内转动安装有第一丝杆6与第二丝杆8, 第一丝杆6与第二丝杆8相互靠近的一端固 定连接且第一丝杆6与第二丝杆8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延伸至第一转孔外且第一丝杆6的一端 固定套接有第一齿轮4, 第一丝杆6与第二丝杆8的螺纹方向为相反设置且第一丝杆6与第二 丝杆8上均螺纹套接有第一丝杆导套5。
18、, 车厢1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竖杆, 竖杆的一侧开 设有第二转孔, 第二转孔内转动安装有第三丝杆12与第四丝杆10, 第三丝杆12与第四丝杆 10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 且第三丝杆12与第四丝杆10的螺纹方向为相反设置, 第三丝 杆12与第四丝杆10上均螺纹套接有第二丝杆导套20, 第二丝杆导套20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 曲面块19, 第三丝杆12上固定套接有第二齿轮17, 车厢1靠近第二齿轮17的一侧内壁上固定 安装有横杆, 横杆位于第二齿轮17的上方且横杆的一侧开设有第三转孔, 第三转孔内转动 安装有转杆2, 转杆2的两端均延伸至第三转孔外且靠近第二齿轮17的一端固定套接有第三 齿轮18,。
19、 第三齿轮18与第二齿轮17相啮合, 另一端延伸车厢1外且固定套接有第四齿轮3, 第 四齿轮3与第一齿轮4相啮合。 0021 实施例二 0022 本实用新型中, 第三丝杆12的一端延伸至车厢1外且固定套接有转盘13, 通过转动 转盘13, 带动第三丝杆12的转动。 0023 本实用新型中, 车厢1的两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滑轨, 第一滑轨上滑动安装有 第一滑块, 两个第一滑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同一个放置板9, 放置板9的底部固定 安装有两个连接杆21且放置板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监测器11, 两个连接杆21的底部均滑动 安装有滚轮14, 滚轮14与曲面块19相适配且两个滚轮14均分别滚动安装。
20、在曲面块19的顶 部, 当第三丝杆12在转动的时候带动第四丝杆10的转动, 第三丝杆12和第四丝杆10的转动 带动了两个第二丝杆导套20相向移动, 继而带动两个曲面块19相向移动, 通过曲面块19顶 部挤压滚轮14, 带动连接杆21向上移动, 连接杆21带动放置板9向上移动, 当放置板9上的监 测器11上升至活动口16外的时候, 便可通过监测器11对外界进行监测。 0024 本实用新型中, 两个第一丝杆导套5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杆, 连杆上均固定安装 有门板15, 车厢1的顶部开设有活动口16, 活动口16与两个门板15的大小相适配, 第一齿轮4 带动第一丝杆6和第二丝杆8的转动, 第一丝杆6。
21、和第二丝杆8带动两个第一丝杆导套5左右 分开, 继而打开了车厢1顶部的活动口16。 0025 本实用新型中, 车厢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滑轨, 第二滑轨上滑动安装有两个第 二滑块, 两个第二滑块分别与第二丝杆导套20的底部固定连接, 通过第二滑轨与第二滑块 便于第二丝杆导套20的左右移动。 0026 本实用新型中, 当需要对外界进行监测的时候, 通过转动转盘13, 带动第三丝杆12 的转动, 第三丝杆12带动第二齿轮17的转动, 第二齿轮17带动第三齿轮18的转动, 第三齿轮 18带动转杆2的转动, 转杆2带动第四齿轮3的转动, 第四齿轮3带动第一齿轮4的转动, 第一 齿轮4带动第一丝杆6和第。
22、二丝杆8的转动, 第一丝杆6和第二丝杆8带动两个第一丝杆导套5 说明书 3/4 页 5 CN 212321430 U 5 左右分开, 继而打开了车厢1顶部的活动口16, 当第三丝杆12在转动的时候带动第四丝杆10 的转动, 第三丝杆12和第四丝杆10的转动带动了两个第二丝杆导套20相向移动, 继而带动 两个曲面块19相向移动, 通过曲面块19顶部挤压滚轮14, 带动连接杆21向上移动, 连接杆21 带动放置板9向上移动, 当放置板9上的监测器11上升至活动口16外的时候, 便可通过监测 器11对外界进行监测。 当需要对监测器11进行收纳的时候, 通过反向转动转盘13即可。 本实 用新型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便于对监测走航车中的监测装置进行收纳保护。 0027 以上所述, 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 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根据本实用 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 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之内。 说明书 4/4 页 6 CN 212321430 U 6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2 页 7 CN 212321430 U 7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2/2 页 8 CN 212321430 U 8 。
- 内容关键字: 基于 光程 傅里叶 红外 变换 光谱 技术 移动 监测 走航车
防水接线结构.pdf
在线测量散状物料真密度的装置.pdf
适用于室内装修的工作架.pdf
套管施工辅助装置.pdf
防水开关.pdf
水循环增氧轮虫培养池.pdf
新型的包装袋.pdf
建筑涂料搅拌设备.pdf
薄膜生产用加热定型装置.pdf
电机转子线圈绕线机.pdf
激光器保护电路、激光器驱动电源和电子设备.pdf
养殖场通风管道生产用法兰冲孔机.pdf
分子筛吸附分离能力检测系统.pdf
寄存器、寄存器配置方法及芯片.pdf
信号质量检测方法及信号质量检测电路.pdf
基于自适应卷积核和级联检测头的土地覆盖变化检测方法.pdf
运梁炮车自动化调姿系统和方法.pdf
RPA流程操作异常检测方法、设备及存储设备.pdf
适用于PEEK材料的高温3D打印机高温舱结构.pdf
户用电池储能系统.pdf
空气质量预报评估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pdf
基于环境嵌入的分布式光纤入侵预警方法及系统.pdf
显示模组拆解装置和显示模组拆解方法.pdf
安全检测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pdf
自清洁式铝合金门窗及清洁方法.pdf
基于pipeline流程的业务管理方法及装置.pdf
警力资源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pdf
离子氮化炉罩自动升降行走机构.pdf
蓝牙耳机及其存储收纳充电装置.pdf
X射线管.pdf
用于飞机蒙皮精密激光焊接工艺的快速冷却装置.pdf
生物资产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一种高品质酶解发酵豆粕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pdf
一种复合蛋白粉.pdf
含有喹禾灵的除草组合物.pdf
一种咸水灌溉土壤表层积盐和降雨盐害的覆膜防治方法.pdf
萝卜红枣虫草鸭保健汤的制备方法.pdf
炒沙米及其制作方法.pdf
一种抗菌助长动物饲料及其应用.pdf
荒山荒漠植树瓶.pdf
一种丁香嫁接的繁育方法.pdf
一种栝楼番荔枝果酱.pdf
一种雪花鸡柳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白切鸭的烹饪方法.pdf
一种簕菜保健硬糖及其制备方法.pdf
含有香精小球的卷烟及其制作方法.pdf
一种暖胃生姜固体饮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草莓棒酸含乳饮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咸水灌溉土壤表层积盐和降雨盐害的覆膜防治方法.pdf
一种发光型便携式化妆镜.pdf
一种用于烤箱上可清洗的双层活动玻璃门.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