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丢草茎穗兼收割台.pdf
《防丢草茎穗兼收割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丢草茎穗兼收割台.pdf(6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907195.9 (22)申请日 2020.05.26 (73)专利权人 河北英虎农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地址 072250 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王家关 村东永平路东侧 (72)发明人 李衡 (74)专利代理机构 石家庄领皓专利代理有限公 司 13130 代理人 冯贺珍 (51)Int.Cl. A01D 47/00(2006.01) A01D 43/08(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防丢草茎穗兼收割台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防丢草茎穗兼收割台, 属 于。
2、农用机械设备技术领域, 割台包括壳体, 还包 括在壳体内由前向后依次设置的前割刀、 送料机 构、 喂料机构、 碎料机构及送料搅龙, 关键在于: 所述的送料机构包括沿前后方向排列的至少两 个导入辊, 导入辊的轴线都是沿左右方向设置且 所有的导入辊同向同步旋转。 可以有效避免秸秆 掉落, 能极大的减少秸秆损失, 降低损失率, 提高 机收收益。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12324774 U 2021.01.12 CN 212324774 U 1.防丢草茎穗兼收割台, 包括壳体(7), 还包括在壳体(7)内由前向后依次设置的前割 刀(1)、 送料机构、 喂料机构、 碎料机构及送料。
3、搅龙(6),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送料机构包括沿 前后方向排列的至少两个导入辊(2), 导入辊(2)的轴线都是沿左右方向设置且所有的导入 辊(2)同向同步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丢草茎穗兼收割台, 其特征在于: 相邻导入辊(2)之间沿径 向的间距d小于1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丢草茎穗兼收割台,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导入辊(2)的数量 为四个, 前后相邻的两个导入辊(2)的圆心连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为锐角且位于后方的 导入辊(2)都向下偏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丢草茎穗兼收割台,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夹角 为10 -20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丢草茎穗兼。
4、收割台, 其特征在于: 在导入辊(2)的侧壁上沿 圆周方向设置有至少三个挡料条, 挡料条的长度方向沿左右方向设置且挡料条的两端分别 与导入辊(2)对应端的端面齐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丢草茎穗兼收割台,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挡料条为钢筋 (1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丢草茎穗兼收割台,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喂料机构包括喂入 底辊(3)及设置在喂入底辊(3)上方的喂入上辊(4), 位于最后方的导入辊(2)的最高处位于 喂入底辊(3)与喂入上辊(4)之间, 位于最后方的导入辊(2)的最低处位于喂入底辊(3)最低 处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丢草茎穗兼收割台, 其特征在于:。
5、 所述的导入辊(2)的外径 等于喂入底辊(3)的外径, 喂入底辊(3)与位于最后方的导入辊(2)之间沿径向的间距小于 10mm, 喂入底辊(3)的轴线与位于最后方的导入辊(2)的轴线之间的连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 角为 , 为10 -20 。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丢草茎穗兼收割台,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碎料机构包括与壳 体(7)固定连接的定刀(8)、 设置在定刀(8)后方并与壳体(7)形成转动配合的刀轴(5)、 以及 固定在刀轴(5)上的一组动刀(9), 所有的动刀(9)沿刀轴(5)的圆周方向排列, 位于刀轴(5) 最高处的动刀(9)的刀刃具有向前的旋转自由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
6、丢草茎穗兼收割台,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碎料机构还包括 与刀轴(5)同轴设置且位于其上方的圆弧形的上导流板(10)以及与刀轴(5)同轴设置且位 于刀轴(5)下方的圆弧形的下导流板(11), 上导流板(10)和下导流板(11)都与壳体(7)固定 连接, 上导流板(10)前端与下导流板(11)前端之间的间隙形成为与喂料机构的出料侧相衔 接的碎料机构的进料口, 上导流板(10)的后端向下倾斜延伸形成为上斜板(12), 下导流板 (11)的后端向上倾斜延伸形成为下斜板(13), 上斜板(12)后端与下斜板(13)后端之间的间 隙形成为与送料搅龙(6)的进料口连通的碎料机构的出料口。 权利要求书 1/1。
7、 页 2 CN 212324774 U 2 防丢草茎穗兼收割台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用机械设备技术领域, 涉及到割台, 特别是防丢草茎穗兼收割 台。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老款茎穗兼收割台前割刀后侧的传动方式为耙链结构, 其主要结构为两条链 条上方安装有扁管, 通过链条的旋转来拖动扁管运动, 带动秸秆向后达到喂入的目的, 但是 因为相邻的链条之间、 相邻的扁管之间间隙都很大, 所以秸秆容易从间隙中掉落, 损失率 高, 机收收益下降严重。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设计了防丢草茎穗兼收割台, 可以有效避 免秸秆掉落, 能极大的减少秸秆损失, 降低损。
8、失率, 提高机收收益。 0004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防丢草茎穗兼收割台, 包括壳体, 还包括在 壳体内由前向后依次设置的前割刀、 送料机构、 喂料机构、 碎料机构及送料搅龙, 关键在于: 所述的送料机构包括沿前后方向排列的至少两个导入辊, 导入辊的轴线都是沿左右方向设 置且所有的导入辊同向同步旋转。 0005 相邻导入辊之间沿径向的间距d小于10mm。 0006 所述的导入辊的数量为四个, 前后相邻的两个导入辊的圆心连线与水平面之间的 夹角 为锐角且位于后方的导入辊都向下偏移。 0007 所述的夹角 为10 -20 。 0008 在导入辊的侧壁上沿圆周方向设置有至少三个挡料条。
9、, 挡料条的长度方向沿左右 方向设置且挡料条的两端分别与导入辊对应端的端面齐平。 0009 所述的挡料条为钢筋。 0010 所述的喂料机构包括喂入底辊及设置在喂入底辊上方的喂入上辊, 位于最后方的 导入辊的最高处位于喂入底辊与喂入上辊之间, 位于最后方的导入辊的最低处位于喂入底 辊最低处的上方。 0011 所述的导入辊的外径等于喂入底辊的外径, 喂入底辊与位于最后方的导入辊之间 沿径向的间距小于10mm, 喂入底辊的轴线与位于最后方的导入辊的轴线之间的连线与水平 面之间的夹角为 , 为10 -20 。 0012 所述的碎料机构包括与壳体固定连接的定刀、 设置在定刀后方并与壳体形成转动 配合的刀。
10、轴、 以及固定在刀轴上的一组动刀, 所有的动刀沿刀轴的圆周方向排列, 位于刀轴 最高处的动刀的刀刃具有向前的旋转自由度。 0013 所述的碎料机构还包括与刀轴同轴设置且位于其上方的圆弧形的上导流板以及 与刀轴同轴设置且位于刀轴下方的圆弧形的下导流板, 上导流板和下导流板都与壳体固定 连接, 上导流板前端与下导流板前端之间的间隙形成为与喂料机构的出料侧相衔接的碎料 说明书 1/3 页 3 CN 212324774 U 3 机构的进料口, 上导流板的后端向下倾斜延伸形成为上斜板, 下导流板的后端向上倾斜延 伸形成为下斜板, 上斜板后端与下斜板后端之间的间隙形成为与送料搅龙的进料口连通的 碎料机构的。
11、出料口。 001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前割刀在割台最前边是切割秸秆的主要部件, 通过摇 摆机构控制前割刀往复运动, 切割秸秆, 导入辊在前割刀后边将切断的秸秆导入到喂料机 构中, 秸秆经过喂料机构的夹持被送入碎料机构切碎, 切碎的草料由送料搅龙送至风机排 出。 与现有结构相比, 本实用新型将前后相邻的两个导入辊之间沿径向的间距设置的较小, 即可以有效降低秸秆掉落的几率, 能极大的减少秸秆损失, 降低损失率, 提高机收收益。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图1中导入辊与喂入底辊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17 附图中, 1、 前割刀, 2、 导入辊, 3。
12、、 喂入底辊, 4、 喂入上辊, 5、 刀轴, 6、 送料搅龙, 7、 壳 体, 8、 定刀, 9、 动刀, 10、 上导流板, 11、 下导流板, 12、 上斜板, 13、 下斜板, 14、 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0019 具体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 防丢草茎穗兼收割台, 包括壳体7, 还包括在壳体7 内由前向后依次设置的前割刀1、 送料机构、 喂料机构、 碎料机构及送料搅龙6, 所述的送料 机构包括沿前后方向排列的至少两个导入辊2, 导入辊2的轴线都是沿左右方向设置且所有 的导入辊2同向同步旋转。 前割刀1在割台最前边是切割。
13、秸秆的主要部件, 通过摇摆机构控 制前割刀往复运动, 切割秸秆, 导入辊2在前割刀1后边将切断的秸秆导入到喂料机构中, 秸 秆经过喂料机构的夹持被送入碎料机构切碎, 切碎的草料由送料搅龙送至风机排出。 与现 有结构相比, 前后相邻的两个导入辊2之间沿径向的间距较小, 所以可以有效降低秸秆掉落 的几率, 能极大的减少秸秆损失, 降低损失率, 提高机收收益。 为了有效避免秸秆掉落, 本实 用新型中相邻导入辊2之间沿径向的间距d小于10mm。 0020 如图2所示, 导入辊2的数量为四个, 前后相邻的两个导入辊2的圆心连线与水平面 之间的夹角 为锐角且位于后方的导入辊2都向下偏移。 这样有利于秸秆向。
14、后滑落掉入到喂 料机构中。 当导入辊2数量以及相邻导入辊2之间沿径向的间距d一定时, 夹角 越大则割台 的整体高度越高且越有利于秸秆向后滑落, 夹角 越小则割台的整体高度越低且秸秆向后 滑落的速度也会降低, 综合考虑后, 本实用新型将夹角 设置为10 -20 , 既有利于秸秆向后 滑落, 又使得割台的整体高度不会太高。 0021 在导入辊2的侧壁上沿圆周方向设置有至少三个挡料条, 挡料条的长度方向沿左 右方向设置且挡料条的两端分别与导入辊2对应端的端面齐平。 挡料条是条状结构, 用来防 止秸秆滑落, 挡料条表面可以是光滑的平面, 也可以设置有肋板。 本实用新型中的挡料条优 选为钢筋14, 如图。
15、1和图2所示, 每个导入辊2侧壁上都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六个钢筋14, 钢筋14可以起到防滑落作用, 确保秸秆被可靠地向后输送进入到喂料机构中, 钢筋14可以 是光面钢筋, 也可以是带肋钢筋。 0022 喂料机构包括喂入底辊3及设置在喂入底辊3上方的喂入上辊4, 位于最后方的导 说明书 2/3 页 4 CN 212324774 U 4 入辊2的最高处位于喂入底辊3与喂入上辊4之间, 位于最后方的导入辊2的最低处位于喂入 底辊3最低处的上方。 如图1所示, 沿前后方向设置有四个导入辊2, 从前向后数第四个导入 辊2的最高处位于喂入底辊3与喂入上辊4之间且该导入辊2的最低处位于喂入底辊3最低处 的。
16、上方, 确保秸秆经过最后方的导入辊2后能够及时被喂入底辊3接住并输送到喂入底辊3 与喂入上辊4之间。 从前向后数, 第一个导入辊2的轴线与第二个导入辊2的轴线的连线与水 平面之间的夹角 为16.9 , 第二个导入辊2的轴线与第三个导入辊2的轴线的连线与水平面 之间的夹角 为16.9 , 第三个导入辊2的轴线与第四个导入辊2的轴线的连线与水平面之间 的夹角 为14.2 。 0023 导入辊2的外径等于喂入底辊3的外径, 喂入底辊3与位于最后方的导入辊2之间沿 径向的间距小于10mm, 喂入底辊3的轴线与位于最后方的导入辊2的轴线之间的连线与水平 面之间的夹角为 , 为10 -20 且优选为16.。
17、8 , 方便秸秆进入喂入底辊3与喂入上辊4之间。 0024 碎料机构包括与壳体7固定连接的定刀8、 设置在定刀8后方并与壳体7形成转动配 合的刀轴5、 以及固定在刀轴5上的一组动刀9, 所有的动刀9沿刀轴5的圆周方向排列, 位于 刀轴5最高处的动刀9的刀刃具有向前的旋转自由度。 刀轴5带动动刀9同步旋转, 动刀9与定 刀8配合完成碎料的过程, 碎料效果好。 0025 碎料机构还包括与刀轴5同轴设置且位于其上方的圆弧形的上导流板10以及与刀 轴5同轴设置且位于刀轴5下方的圆弧形的下导流板11, 上导流板10和下导流板11都与壳体 7固定连接, 上导流板10前端与下导流板11前端之间的间隙形成为与喂料机构的出料侧相 衔接的碎料机构的进料口, 上导流板10的后端向下倾斜延伸形成为上斜板12, 下导流板11 的后端向上倾斜延伸形成为下斜板13, 上斜板12后端与下斜板13后端之间的间隙形成为与 送料搅龙6的进料口连通的碎料机构的出料口。 上导流板10、 下导流板11、 上斜板12与下斜 板13配合使被切碎的秸秆在上述四者与壳体1围成的空腔内运动, 能够顺利进入到送料搅 龙6内部, 可以有效避免秸秆掉落, 能进一步减少秸秆损失, 降低损失率, 提高机收收益。 说明书 3/3 页 5 CN 212324774 U 5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1 页 6 CN 212324774 U 6 。
- 内容关键字: 防丢草茎穗 兼收
电动车玩具车配件清洗设备.pdf
电缆架设用缓冲夹具.pdf
保温墙体连接结构.pdf
卧式液压装配机.pdf
密封胶圈结构.pdf
电缆挤出设备.pdf
自动数控陶瓷茶壶磨口机.pdf
用于锂云母矿的浮选装置.pdf
汽车用线性灯光模块.pdf
多腔体注压成型模具的均匀冷却结构.pdf
空气环境监测装置.pdf
污水净化处理装置.pdf
自动反清洗管道过滤器.pdf
智慧采油系统.pdf
内科护理诊断监测呼吸装置.pdf
压滤机接液翻板支撑结构.pdf
工程材料切割装置.pdf
双侧气囊压榨机罐体.pdf
滚动筛.pdf
均温板.pdf
活塞止转销压力检测装置.pdf
数据抽取与加载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路面隔离装置.pdf
基于中继技术的UWB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pdf
膨化食品原料清洗装置.pdf
低GI冲泡速食米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电路故障监测方法及系统.pdf
生态旅游资源卫星遥感数据批量处理及下载系统.pdf
焦炉烟气去除焦油的装置及方法.pdf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海洋牧场投喂系统.pdf
脉冲信号的时间及电荷测量方法及装置.pdf
废钢破碎的防阻塞布袋除尘器.pdf
生物质动态气化炉.pdf
一种废矿物油再生的充氮提取方法.pdf
基于NASBA的试纸条检测食源致病菌的方法及试剂盒.pdf
成膜装置和成膜材料供给方法.pdf
双噻吩并芴及衍生物和制备方法.pdf
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柔性TIINZNO透明电极、使用它的高电导率的插入有金属的三层透明电极及其制造方法.pdf
一种碳钛复合涂层及其制备方法.pdf
全馏分煤焦油加氢中间产物的脱氮装置及方法.pdf
一种单环刺螠血红蛋白及其分离纯化和应用.pdf
一种SD3破乳剂的制备方法.pdf
一种含有头孢孟多酯钠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pdf
一种多功能有机磷农药降解细菌的筛选方法.pdf
全馏分煤焦油加氢制燃料油和润滑油基础油的方法.pdf
一种改性黄麻纤维增强聚丙烯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多组分含金配合物变质的低锌热浸镀铝合金镀层材料.pdf
以凝析油为主要原料生产普通柴油的方法.pdf
一种阿莫西林化合物及该化合物和克拉维酸钾的药物组合物.pdf
一种甲基丙烯酰胺的制备和提纯方法.pdf
一种柠檬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