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移动式停车设备.pdf
《平面移动式停车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面移动式停车设备.pdf(57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1024922.3 (22)申请日 2020.06.01 (73)专利权人 上海云街智能科技中心 地址 201805 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昌吉路 156弄43号 (72)发明人 于君 (51)Int.Cl. E04H 6/34(2006.01) E04H 6/22(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平面移动式停车设备 (57)摘要 一种平面移动式停车设备, 包括可被移动的 载车板1, 包括用于存放载车板1的存通道和用于。
2、 提取载车板1的取通道。 提取载车板1a时, 侧向搬 运车22、 21可将存通道内的载车板1a移至取通 道, 并由驱动系统将载车板1a移至交换台4, 完成 提取作业。 存入时, 载车板1c可从交换台4移至存 通道内的避让区, 完成存入作业。 因存入和取出 过程可在重叠时间段内同时进行, 并且, 侧向搬 运车无需长距离运送载车板1, 与现有平面移动 类停车设备相比, 具有显著的高效率存取优势。 权利要求书6页 说明书17页 附图33页 CN 212336858 U 2021.01.12 CN 212336858 U 1.一种平面移动式停车设备, 其特征是: 1)包括至少一层车辆存放层; 2)在同。
3、一层车辆存放层内, 布置了纵向排列的至少一条取通道和至少一条存通道; 3)取通道与至少一条存通道相邻; 4)在存通道内和取通道内, 设有用于承托和引导载车板纵向移位的引导部; 5)存通道内的引导部上排列了多个可被驱动系统纵向移位的载车板; 6)取通道内的引导部上的载车板可被驱动系统沿引导部纵向移位; 7)在引导部上的相邻的载车板可相互挤靠, 并且, 其中被移动的载车板可推动相邻的 载车板移动; 8)包括侧向搬运车; 9)侧向搬运车可将存通道内的引导部上的载车板移至取通道内的引导部上; 10)在同一层车辆存放层内, 设有可停放载车板的交换台; 11)取通道内的驱动系统可驱动载车板沿引导部向交换台。
4、移动; 12)交换台上的载车板可被驱动系统移入存通道内; 13)取通道内的载车板可被驱动系统移入空置的交换台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面移动式停车设备, 其特征是: 所述取通道内的驱动系 统, 包括沿着取通道固定设置的可驱动载车板向交换台方向纵向移位的载车板驱动和制动 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平面移动式停车设备, 其特征是: 1)所述的引导部支撑所述载车板的两侧; 2)两侧被引导部支撑的载车板的底部下方, 有纵向贯通的低通道; 3)每条存通道和每条取通道, 至少布置了一台侧向搬运车; 4)侧向搬运车可沿取通道和存通道的底部纵向移位; 5)侧向搬运车可在存通道内和取通道内的。
5、引导部上的各载车板的底部下方的低通道 穿行; 6)侧向搬运车设有可做起升和下落动作的起升机构; 7)当存通道内的侧向搬运车移至一个位于引导部上的载车板的下方后, 侧向搬运车的 起升机构可升起该载车板, 使该载车板脱离存通道内的引导部; 8)侧向搬运车设有侧向传接机构; 9)当存通道内的侧向搬运车的起升机构升起一个载车板后, 侧向搬运车的侧向传接机 构可使该载车板向侧方的取通道方向移位; 10)取通道内的侧向搬运车的处于升起状态的起升机构和侧向传接机构, 可承托并接 收从侧方相邻的存通道内的侧向搬运车移送过来的载车板, 并可由起升机构将其下落到取 通道内的引导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
6、平面移动式停车设备, 其特征是: 1)所述交换台内的两侧, 设有用于承托和引导载车板的纵向的引导部; 2)所述取通道内的引导部可与交换台内的引导部纵向对接连通; 3)至少一条所述存通道与交换台的侧方相邻; 4)存通道中的与交换台侧向对正的区域设有避让区; 权利要求书 1/6 页 2 CN 212336858 U 2 5)避让区内设有可做起升和下落动作的起升机构和侧向传接机构; 6)当避让区内的起升机构处于下落状态时, 由避让区内的引导部承托的载车板可被驱 动系统沿引导部移出避让区; 7)交换台内设有可做起升和下落动作的起升机构和侧向传接机构; 8)交换台内的起升机构可升起引导部上的载车板, 使。
7、该载车板脱离引导部, 再由侧向 传接机构将该载车板向侧方相邻的存通道内处于空置状态的避让区移送; 9)处于空置状态的避让区内的已升起的起升机构和侧向传接机构可承托并接收由交 换台移送过来的载车板, 并可使该载车板下落到避让区内的引导部上; 10)当空置的交换台内的起升机构处于下落状态时, 取通道内的引导部上的载车板可 被驱动系统沿引导部移至交换台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平面移动式停车设备, 其特征是: 1)包括与所述交换台纵向对接的所述存通道; 2)交换台内的两侧, 设有用于承托和引导载车板的纵向的引导部; 3)与交换台对接的所述存通道内的引导部可与交换台内的引导部纵向对接连通; 4。
8、)所述取通道的侧方与交换台相邻; 5)取通道中的与交换台侧向对正的区域设有转存区; 6)交换台内设有可做起升和下落动作的起升机构和侧向传接机构; 7)当交换台内的起升机构处于下落状态时, 由交换台内的引导部承托的载车板可被驱 动系统沿引导部移至存通道内; 8)转存区内设有可做起升和下落动作的起升机构和侧向传接机构; 9)转存区内的起升机构可升起引导部上的载车板, 使该载车板脱离引导部, 再由侧向 传接机构将该载车板向处于空置状态的交换台移送; 10)空置的交换台内的已升起的起升机构和侧向传接机构可承托并接收由转存区移送 过来的载车板, 并由起升机构将该载车板下落到交换台内的引导部上。 6.根据。
9、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平面移动式停车设备, 其特征是: 1)在所述交换台的侧方纵向布置了至少一条所述存通道, 并且, 其中至少一条存通道 与交换台相邻; 2)交换台侧方的存通道内的与交换台侧向对正的区域设有避让区; 3)避让区内设有可做起升和下落动作的起升机构和侧向传接机构; 4)当避让区内的起升机构处于下落状态时, 由避让区内的引导部承托的载车板可被驱 动系统沿引导部移出避让区; 5)交换台内的起升机构可升起引导部上的载车板, 使该载车板脱离引导部, 再由侧向 传接机构将该载车板向侧方相邻的存通道内处于空置状态的避让区移送; 6)处于空置状态的避让区内的已升起的起升机构和侧向传接机构可承托并接。
10、收由侧 方移送过来的载车板, 并可使该载车板下落到避让区内的引导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平面移动式停车设备, 其特征是: 1)包括与所述取通道侧方并排相邻的第一存通道; 2)包括与第一存通道侧方并排相邻的第二存通道; 3)所述交换台与第一存通道的端部纵向相邻; 权利要求书 2/6 页 3 CN 212336858 U 3 4)交换台的两侧分别与取通道和第二存通道相邻; 5)在第二存通道中与交换台侧向对正的区域内设有避让区; 6)在取通道中与交换台侧向对正的区域内设有转存区; 7)在避让区和转存区内, 设有起升机构和侧向传接机构; 8)当避让区内的起升机构处于下落状态时, 由避让区内。
11、的引导部承托的载车板可被驱 动系统沿引导部移出避让区; 9)在交换台内, 设置了侧向传接机构; 10)交换台内的载车板可由侧向传接机构向避让区移送; 11)避让区内的已升起的起升机构和侧向传接机构可承托并接收由交换台移送过来的 载车板, 再使该载车板下落到避让区内的引导部; 12)转存区内的起升机构可升起并承托载车板, 使该载车板脱离引导部, 再由侧向传接 机构将该载车板向交换台移送; 13)交换台的侧向传接机构可接收由转存区移送过来的载车板。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平面移动式停车设备, 其特征是: 1)所述交换台包括纵向相对的前端口和后端口; 2)所述取通道分为前段取通道和后段取通道;。
12、 3)交换台的前端口与前段取通道的后端口纵向对接连通, 交换台的后端口与后段取通 道的前端口纵向对接连通; 4)交换台内的两侧设有用于承托和引导载车板的纵向的引导部; 5)交换台内的引导部可与前段取通道和后段取通道内的引导部纵向对接连通; 6)在前段取通道的后端区域和后段取通道的前端区域, 设置了暂存区; 在暂存区设有 起升机构和侧向传接机构; 7)在存通道中与暂存区侧向对正的区域设置了避让区, 在避让区中设置了起升机构和 侧向传接机构; 8)当避让区内的起升机构处于下落状态时, 由避让区内的引导部承托的载车板可被驱 动系统沿引导部移出避让区; 9)暂存区内的起升机构可升起引导部上的载车板, 。
13、使该载车板脱离引导部, 再由侧向 传接机构将该载车板向相邻的处于空置状态的避让区移送; 10)处于空置状态的避让区内的已升起的起升机构和侧向传接机构可承托并接收由侧 方移送过来的载车板, 并可使该载车板下落到避让区内的引导部; 11)当空置的暂存区内的起升机构处于下落状态时, 载车板可被驱动系统沿取通道内 的引导部移至暂存区; 12)当空置的暂存区内的起升机构处于下落状态时, 交换台内的引导部上的载车板可 被驱动系统移至这个空置的暂存区内的引导部上; 13)当暂存区内的起升机构处于下落状态时, 该暂存区内的引导部上的载车板可被驱 动系统移至空置的交换区内的引导部上。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
14、种平面移动式停车设备, 其特征是: 1)所述的侧向搬运车横跨所述存通道和取通道的存车空间的上方, 并可沿纵向轨道移 动; 权利要求书 3/6 页 4 CN 212336858 U 4 2)侧向搬运车的构成包括可在取通道与相邻的存通道之间往复横移的提升和转移机 构; 3)当侧向搬运车的提升和转移机构移至存通道内的一个载车板上方对正位置后, 该提 升和转移机构可将该载车板及其所载车辆提升到脱离引导部的高度, 再横移并向下放置到 取通道的引导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平面移动式停车设备, 其特征是: 1)所述的载车板设有载车板顶棚; 2)载车板顶棚的侧部通过支柱与载车板的侧梁相连; 3)。
15、载车板顶棚的上部设有挂钩; 4)所述的侧向搬运车的提升和转移机构可勾住载车板顶棚上部的挂钩, 并将载车板整 体提升到脱落引导部的高度, 再横移并向下放置到取通道的引导部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面移动式停车设备, 其特征是: 1)所述的载车板设有顶棚; 2)载车板顶棚的侧部通过支柱与载车板的侧梁相连。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平面移动式停车设备, 其特征是: 所述载车板驱动和制 动系统, 包括取通道内的具有1并5的坡度, 且坡向所述交换台的引导部; 还包括设 有限制载车板沿具有坡度的引导部溜行的速度的限速装置和设置在邻近交换台处的限位 制动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2至12之。
16、一所述的一种平面移动式停车设备, 其特征是: 1)所述交换台设置在包含导轨的升降井道内; 2)包括车辆出入层; 3)升降井道连通所述车辆存放层和车辆出入层; 4)交换台可在车辆存放层与车辆出入层之间升降运行。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平面移动式停车设备, 其特征是: 1)所述交换台设有侧向传接机构; 2)车辆出入层包括设有侧向传接机构的一个左停车台和一个右停车台; 3)当交换台与车辆出入层平层时, 交换台的左侧对接左停车台, 交换台的右侧对接右 停车台; 交换台内的载车板可被侧向传接机构移入左停车台或右停车台; 同时, 右停车台或 左停车台内的载车板可被侧向传接机构移入交换台。 15.。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平面移动式停车设备, 其特征是: 1)所述车辆出入层位于所述车辆存放层的下方; 2)所述升降井道底部设有可承载载车板的升降桥, 升降桥上设有侧向传接机构; 3)当所述交换台与所述左停车台和所述右停车台平层对接时, 降至低位的可载有空置 的载车板的升降桥位于交换台的下方空间中; 4)当交换台上升后, 升降桥可升至与左停车台和右停车台平层对接的位置; 5)当升降桥与左停车台和右停车台平层对接后, 升降桥内的载车板被侧向传接机构移 入左停车台或右停车台, 右停车台或左停车台内的空载的载车板可被侧向传接机构移入升 降桥内, 并可随升降桥降至低位。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
18、一种平面移动式停车设备, 其特征是: 权利要求书 4/6 页 5 CN 212336858 U 5 1)所述车辆出入层位于所述车辆存放层的上方; 2)所述升降井道顶部设有可承载载车板的升降桥, 升降桥上设有侧向传接机构; 3)当载有载车板和车辆的所述交换台与所述左停车台和所述右停车台平层对接时, 已 升至高位的升降桥位于交换台的载车板及其所载车辆的上方空间中; 4)当交换台下降后, 升降桥可降至与左停车台和右停车台平层对接的位置; 5)当升降桥与左停车台和右停车台平层对接后, 升降桥内的载车板被侧向传接机构移 入左停车台或右停车台, 右停车台或左停车台内的载车板可被侧向传接机构移入升降桥 内,。
19、 并可随升降桥升至高位。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平面移动式停车设备, 其特征是: 1)所述交换台包括纵向相对的前端口和后端口; 2)所述交换台内的两侧, 设有用于承托和引导载车板的纵向的引导部; 3)所述车辆出入层包括一个前停车台和一个后停车台; 4)所述前停车台内和后停车台内的两侧, 设有用于承托和引导载车板的纵向的引导 部; 5)当交换台与车辆出入层平层时, 交换台的前端口与前停车台的后端对接, 交换台的 后端口与后停车台的前端对接, 并且, 交换台的引导部与前停车台和后停车台的引导部相 互对接连通; 交换台内的载车板可被驱动系统沿引导部移入前停车台或者后停车台, 前停 车台内或。
20、者后停车台内的载车板可被驱动系统沿引导部移入交换台。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种平面移动式停车设备, 其特征是: 1)所述车辆出入层位于所述车辆存放层的下方; 2)所述升降井道底部设有可停放载车板的升降桥; 3)升降桥内的两侧, 设有用于承托和引导载车板的纵向的引导部; 4)当所述交换台与所述前停车台和所述后停车台平层对接时, 已降至低位的升降桥位 于交换台的下方空间中; 5)当交换台上升后, 升降桥可升至与前停车台和后停车台平层对接的位置; 并且, 升降 桥的引导部与前停车台和后停车台的引导部相互对接连通; 6)当升降桥与前停车台和后停车台平层对接后, 升降桥内的载车板可被驱动系统沿引。
21、 导部移入前停车台或后停车台, 后停车台或前停车台内的空载的载车板可被驱动系统沿引 导部移入升降桥内, 并可随升降桥降至低位。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种平面移动式停车设备, 其特征是: 1)所述车辆出入层位于车辆存放层的上方; 2)所述升降井道顶部设有可停放载车板的升降桥; 3)升降桥内的两侧, 设有用于承托和引导载车板的纵向的引导部; 4)当所述交换台与所述前停车台和所述后停车台平层对接时, 已升至高位的升降桥位 于交换台的载车板及其所载车辆的上方空间中; 5)当交换台下降后, 升降桥可降至与前停车台和后停车台平层对接的位置; 6)当升降桥与前停车台和后停车台平层对接后, 升降桥内的。
22、载车板可被驱动系统沿引 导部移入前停车台或后停车台, 后停车台或前停车台内的载车板可被驱动系统沿引导部移 入升降桥内, 并可随升降桥升至高位。 权利要求书 5/6 页 6 CN 212336858 U 6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种平面移动式停车设备, 其特征是: 1)所述车辆出入层并排设置了三个地面传送台, 其中, 中间的地面传送台位于所述升 降井道底部; 2)一个靠边的地面传送台与行车道齐平相连; 3)各地面传送台上设有侧向传接机构; 4)下降到低位的交换台的载车板轨道可沉入地面传送台之间的间隙中。 权利要求书 6/6 页 7 CN 212336858 U 7 一种平面移动式停车设备。
23、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一种停车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以移动载车板来运送车辆的平面移动式 停车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技术中的依靠移动载车板的方式存取车辆的典型的单层或者多层平面移动 类停车设备, 其存车过程, 是通过搬运器将载有车辆的载车板从车库入口经过车辆存车层 内的水平存取通道运至存储场地中可以放置载车板的空位; 其取车过程, 是通过搬运器经 过存取通道从载车板队列中取出载有待取车辆的载车板并移送到出车口。 0003 这类停车设备存在的长期困扰行业的缺陷, 是调度载车板的空耗时间令总体运行 效率难以提高, 不能满足快速存取的要求。 0004 采用梳齿交换或者夹轮式搬运器来代。
24、替载车板, 虽然避免了传送空载车板的时间 消耗, 但因一条存取通道在同一段工作时间内只能用于一个载车板的存入或者取出过程, 仍然影响了存取效率的提高。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 为了提高存取效率, 本发明提出如下解决方案: 0006 这是一种平面移动式停车设备, 其基本的特征是: 0007 1)包括至少一层车辆存放层; 0008 2)在同一层车辆存放层内, 布置了纵向排列的至少一条取通道和至少一条存通 道; 0009 3)取通道与至少一条存通道相邻; 0010 4)在存通道内和取通道内, 设有用于承托和引导载车板纵向移位的引导部; 0011 5)存通道内的引导部上排列了多个。
25、可被驱动系统纵向移位的载车板; 0012 6)取通道内的引导部上的载车板可被驱动系统沿引导部纵向移位; 0013 7)在引导部上的相邻的载车板可相互挤靠, 并且, 其中被移动的载车板可推动相 邻的载车板移动; 0014 8)包括侧向搬运车; 0015 9)侧向搬运车可将存通道内的引导部上的载车板移至取通道内的引导部上; 0016 10)在同一层车辆存放层内, 设有可停放载车板的交换台; 0017 11)取通道内的驱动系统可驱动载车板沿引导部向交换台移动; 0018 12)交换台上的载车板可被驱动系统移入存通道内; 0019 13)取通道内的载车板可被驱动系统移入空置的交换台上。 0020 在上。
26、述基本特征基础上, 进一步的第2部分特征是: 所述取通道内的驱动系统, 包 括沿着取通道固定设置的可驱动载车板向交换台方向纵向移位的载车板驱动和制动系统。 0021 在第2部分特征基础上, 进一步的第3部分特征是: 说明书 1/17 页 8 CN 212336858 U 8 0022 1)所述的引导部支撑所述载车板的两侧; 0023 2)两侧被引导部支撑的载车板的底部下方, 有纵向贯通的低通道; 0024 3)每条存通道和每条取通道, 至少布置了一台侧向搬运车; 0025 4)侧向搬运车可沿取通道和存通道的底部纵向移位; 0026 5)侧向搬运车可在存通道内和取通道内的引导部上的各载车板的底部。
27、下方的低 通道穿行; 0027 6)侧向搬运车设有可做起升和下落动作的起升机构; 0028 7)当存通道内的侧向搬运车移至一个位于引导部上的载车板的下方后, 侧向搬运 车的起升机构可升起该载车板, 使该载车板脱离存通道内的引导部; 0029 8)侧向搬运车设有侧向传接机构; 0030 9)当存通道内的侧向搬运车的起升机构升起一个载车板后, 侧向搬运车的侧向传 接机构可使该载车板向侧方的取通道方向移位; 0031 10)取通道内的侧向搬运车的处于升起状态的起升机构和侧向传接机构, 可承托 并接收从侧方相邻的存通道内的侧向搬运车移送过来的载车板, 并可由起升机构将其下落 到取通道内的引导部上。 0。
28、032 在第3部分特征基础上, 进一步的第4部分特征是: 0033 1)所述交换台内的两侧, 设有用于承托和引导载车板的纵向的引导部; 0034 2)所述取通道内的引导部可与交换台内的引导部纵向对接连通; 0035 3)至少一条所述存通道与交换台的侧方相邻; 0036 4)存通道中的与交换台侧向对正的区域设有避让区; 0037 5)避让区内设有可做起升和下落动作的起升机构和侧向传接机构; 0038 6)当避让区内的起升机构处于下落状态时, 由避让区内的引导部承托的载车板可 被驱动系统沿引导部移出避让区; 0039 7)交换台内设有可做起升和下落动作的起升机构和侧向传接机构; 0040 8)交换。
29、台内的起升机构可升起引导部上的载车板, 使该载车板脱离引导部, 再由 侧向传接机构将该载车板向侧方相邻的存通道内处于空置状态的避让区移送; 0041 9)处于空置状态的避让区内的已升起的起升机构和侧向传接机构可承托并接收 由交换台移送过来的载车板, 并可使该载车板下落到避让区内的引导部上; 0042 10)当空置的交换台内的起升机构处于下落状态时, 取通道内的引导部上的载车 板可被驱动系统沿引导部移至交换台内。 0043 在第3部分特征基础上, 进一步的第5部分特征是: 0044 1)包括与所述交换台纵向对接的所述存通道; 0045 2)交换台内的两侧, 设有用于承托和引导载车板的纵向的引导部。
30、; 0046 3)与交换台对接的所述存通道内的引导部可与交换台内的引导部纵向对接连通; 0047 4)所述取通道的侧方与交换台相邻; 0048 5)取通道中的与交换台侧向对正的区域设有转存区; 0049 6)交换台内设有可做起升和下落动作的起升机构和侧向传接机构; 0050 7)当交换台内的起升机构处于下落状态时, 由交换台内的引导部承托的载车板可 被驱动系统沿引导部移至存通道内; 说明书 2/17 页 9 CN 212336858 U 9 0051 8)转存区内设有可做起升和下落动作的起升机构和侧向传接机构; 0052 9)转存区内的起升机构可升起引导部上的载车板, 使该载车板脱离引导部, 。
31、再由 侧向传接机构将该载车板向处于空置状态的交换台移送; 0053 10)空置的交换台内的已升起的起升机构和侧向传接机构可承托并接收由转存区 移送过来的载车板, 并由起升机构将该载车板下落到交换台内的引导部上。 0054 在第5部分特征基础上, 进一步的第6部分特征是: 0055 1)在所述交换台的侧方纵向布置了至少一条所述存通道, 并且, 其中至少一条存 通道与交换台相邻; 0056 2)交换台侧方的存通道内的与交换台侧向对正的区域设有避让区; 0057 3)避让区内设有可做起升和下落动作的起升机构和侧向传接机构; 0058 4)当避让区内的起升机构处于下落状态时, 由避让区内的引导部承托的。
32、载车板可 被驱动系统沿引导部移出避让区; 0059 5)交换台内的起升机构可升起引导部上的载车板, 使该载车板脱离引导部, 再由 侧向传接机构将该载车板向侧方相邻的存通道内处于空置状态的避让区移送; 0060 6)处于空置状态的避让区内的已升起的起升机构和侧向传接机构可承托并接收 由侧方移送过来的载车板, 并可使该载车板下落到避让区内的引导部上。 0061 在第3部分特征基础上, 进一步的第7部分特征是: 0062 1)包括与所述取通道侧方并排相邻的第一存通道; 0063 2)包括与第一存通道侧方并排相邻的第二存通道; 0064 3)所述交换台与第一存通道的端部纵向相邻; 0065 4)交换台。
33、的两侧分别与取通道和第二存通道相邻; 0066 5)在第二存通道中与交换台侧向对正的区域内设有避让区; 0067 6)在取通道中与交换台侧向对正的区域内设有转存区; 0068 7)在避让区和转存区内, 设有起升机构和侧向传接机构; 0069 8)当避让区内的起升机构处于下落状态时, 由避让区内的引导部承托的载车板可 被驱动系统沿引导部移出避让区; 0070 9)在交换台内, 设置了侧向传接机构; 0071 10)交换台内的载车板可由侧向传接机构向避让区移送; 0072 11)避让区内的已升起的起升机构和侧向传接机构可承托并接收由交换台移送过 来的载车板, 再使该载车板下落到避让区内的引导部; 。
34、0073 12)转存区内的起升机构可升起并承托载车板, 使该载车板脱离引导部, 再由侧向 传接机构将该载车板向交换台移送; 0074 13)交换台的侧向传接机构可接收由转存区移送过来的载车板。 0075 在第3部分特征基础上, 进一步的第8部分特征是: 0076 1)所述交换台包括纵向相对的前端口和后端口; 0077 2)所述取通道分为前段取通道和后段取通道; 0078 3)交换台的前端口与前段取通道的后端口纵向对接连通, 交换台的后端口与后段 取通道的前端口纵向对接连通; 0079 4)交换台内的两侧设有用于承托和引导载车板的纵向的引导部; 说明书 3/17 页 10 CN 21233685。
35、8 U 10 0080 5)交换台内的引导部可与前段取通道和后段取通道内的引导部纵向对接连通; 0081 6)在前段取通道的后端区域和后段取通道的前端区域, 设置了暂存区; 在暂存区 设有起升机构和侧向传接机构; 0082 7)在存通道中与暂存区侧向对正的区域设置了避让区, 在避让区中设置了起升机 构和侧向传接机构; 0083 8)当避让区内的起升机构处于下落状态时, 由避让区内的引导部承托的载车板可 被驱动系统沿引导部移出避让区; 0084 9)暂存区内的起升机构可升起引导部上的载车板, 使该载车板脱离引导部, 再由 侧向传接机构将该载车板向相邻的处于空置状态的避让区移送; 0085 10)。
36、处于空置状态的避让区内的已升起的起升机构和侧向传接机构可承托并接收 由侧方移送过来的载车板, 并可使该载车板下落到避让区内的引导部; 0086 11)当空置的暂存区内的起升机构处于下落状态时, 载车板可被驱动系统沿取通 道内的引导部移至暂存区; 0087 12)当空置的暂存区内的起升机构处于下落状态时, 交换台内的引导部上的载车 板可被驱动系统移至这个空置的暂存区内的引导部上; 0088 13)当暂存区内的起升机构处于下落状态时, 该暂存区内的引导部上的载车板可 被驱动系统移至空置的交换区内的引导部上。 0089 在第2部分特征基础上, 进一步的第9部分特征是: 0090 1)所述的侧向搬运车。
37、横跨所述存通道和取通道的存车空间的上方, 并可沿纵向轨 道移动; 0091 2)侧向搬运车的构成包括可在取通道与相邻的存通道之间往复横移的提升和转 移机构; 0092 3)当侧向搬运车的提升和转移机构移至存通道内的一个载车板上方对正位置后, 该提升和转移机构可将该载车板及其所载车辆提升到脱离引导部的高度, 再横移并向下放 置到取通道的引导部上。 0093 在第9部分特征基础上, 进一步的第10部分特征是: 0094 1)所述的载车板设有载车板顶棚; 0095 2)载车板顶棚的侧部通过支柱与载车板的侧梁相连; 0096 3)载车板顶棚的上部设有挂钩; 0097 4)所述的侧向搬运车的提升和转移机。
38、构可勾住载车板顶棚上部的挂钩, 并将载车 板整体提升到脱离引导部的高度, 再横移并向下放置到取通道的引导部上。 0098 在基本特征基础上, 进一步的第11部分特征是: 0099 1)所述的载车板设有顶棚; 0100 2)载车板顶棚的侧部通过支柱与载车板的侧梁相连。 0101 在第2部分特征基础上, 进一步的第12部分特征是: 0102 所述载车板驱动和制动系统, 包括取通道内的具有1并5的坡度, 且坡向 所述交换台的引导部; 还包括设有限制载车板沿具有坡度的引导部溜行的速度的限速装置 和设置在邻近交换台处的限位制动装置。 0103 在第2至第12部分特征之一的基础上, 进一步的第13部分特征。
39、是: 说明书 4/17 页 11 CN 212336858 U 11 0104 1)所述交换台设置在包含导轨的升降井道内; 0105 2)包括车辆出入层; 0106 3)升降井道连通所述车辆存放层和车辆出入层; 0107 4)交换台可在车辆存放层与车辆出入层之间升降运行。 0108 在第13部分特征基础上, 进一步的第14部分特征是: 0109 1)所述交换台设有侧向传接机构; 0110 2)车辆出入层包括设有侧向传接机构的一个左停车台和一个右停车台; 0111 3)当交换台与车辆出入层平层时, 交换台的左侧对接左停车台, 交换台的右侧对 接右停车台; 交换台内的载车板可被侧向传接机构移入左停。
40、车台或右停车台; 同时, 右停车 台或左停车台内的载车板可被侧向传接机构移入交换台。 0112 在第14部分特征基础上, 进一步的第15部分特征是: 0113 1)所述车辆出入层位于所述车辆存放层的下方; 0114 2)所述升降井道底部设有可承载载车板的升降桥, 升降桥上设有侧向传接机构; 0115 3)当所述交换台与所述左停车台和所述右停车台平层对接时, 降至低位的可载有 空置的载车板的升降桥位于交换台的下方空间中; 0116 4)当交换台上升后, 升降桥可升至与左停车台和右停车台平层对接的位置; 0117 5)当升降桥与左停车台和右停车台平层对接后, 升降桥内的载车板被侧向传接机 构移入左。
41、停车台或右停车台, 右停车台或左停车台内的空载的载车板可被侧向传接机构移 入升降桥内, 并可随升降桥降至低位。 0118 在第14部分特征基础上, 进一步的第16部分特征是: 0119 1)所述车辆出入层位于所述车辆存放层的上方; 0120 2)所述升降井道顶部设有可承载载车板的升降桥, 升降桥上设有侧向传接机构; 0121 3)当载有载车板和车辆的所述交换台与所述左停车台和所述右停车台平层对接 时, 已升至高位的升降桥位于交换台的载车板及其所载车辆的上方空间中; 0122 4)当交换台下降后, 升降桥可降至与左停车台和右停车台平层对接的位置; 0123 5)当升降桥与左停车台和右停车台平层对。
42、接后, 升降桥内的载车板被侧向传接机 构移入左停车台或右停车台, 右停车台或左停车台内的载车板可被侧向传接机构移入升降 桥内, 并可随升降桥升至高位。 0124 在第13部分特征基础上, 进一步的第17部分特征是: 0125 1)所述交换台包括纵向相对的前端口和后端口; 0126 2)所述交换台内的两侧, 设有用于承托和引导载车板的纵向的引导部; 0127 3)所述车辆出入层包括一个前停车台和一个后停车台; 0128 4)所述前停车台内和后停车台内的两侧, 设有用于承托和引导载车板的纵向的引 导部; 0129 5)当交换台与车辆出入层平层时, 交换台的前端口与前停车台的后端对接, 交换 台的后。
43、端口与后停车台的前端对接, 并且, 交换台的引导部与前停车台和后停车台的引导 部相互对接连通; 交换台内的载车板可被驱动系统沿引导部移入前停车台或者后停车台, 前停车台内或者后停车台内的载车板可被驱动系统沿引导部移入交换台。 0130 在第17部分特征基础上, 进一步的第18部分特征是: 说明书 5/17 页 12 CN 212336858 U 12 0131 1)所述车辆出入层位于所述车辆存放层的下方; 0132 2)所述升降井道底部设有可停放载车板的升降桥; 0133 3)升降桥内的两侧, 设有用于承托和引导载车板的纵向的引导部; 0134 4)当所述交换台与所述前停车台和所述后停车台平层。
44、对接时, 已降至低位的升降 桥位于交换台的下方空间中; 0135 5)当交换台上升后, 升降桥可升至与前停车台和后停车台平层对接的位置; 并且, 升降桥的引导部与前停车台和后停车台的引导部相互对接连通; 0136 6)当升降桥与前停车台和后停车台平层对接后, 升降桥内的载车板可被驱动系统 沿引导部移入前停车台或后停车台, 后停车台或前停车台内的空载的载车板可被驱动系统 沿引导部移入升降桥内, 并可随升降桥降至低位。 0137 在第17部分特征基础上, 进一步的第19部分特征是: 0138 1)所述车辆出入层位于车辆存放层的上方; 0139 2)所述升降井道顶部设有可停放载车板的升降桥; 014。
45、0 3)升降桥内的两侧, 设有用于承托和引导载车板的纵向的引导部; 0141 4)当所述交换台与所述前停车台和所述后停车台平层对接时, 已升至高位的升降 桥位于交换台的载车板及其所载车辆的上方空间中; 0142 5)当交换台下降后, 升降桥可降至与前停车台和后停车台平层对接的位置; 0143 6)当升降桥与前停车台和后停车台平层对接后, 升降桥内的载车板可被驱动系统 沿引导部移入前停车台或后停车台, 后停车台或前停车台内的载车板可被驱动系统沿引导 部移入升降桥内, 并可随升降桥升至高位。 0144 在第17部分特征基础上, 进一步的第20部分特征是: 0145 1)所述车辆出入层并排设置了三个。
46、地面传送台, 其中, 中间的地面传送台位于所 述升降井道底部; 0146 2)一个靠边的地面传送台与行车道齐平相连; 0147 3)各地面传送台上设有侧向传接机构; 0148 4)下降到低位的交换台的载车板轨道可沉入地面传送台之间的间隙中。 0149 本文所称的 “纵向” 和 “侧向” 是指大致相互垂直并且水平的两个方向,“侧方” 是指 位于 “侧向” 的地方。 0150 本文所称的 “前”“后” , 与上述的 “纵向” 的方向平行。 0151 本文所称的 “引导部” , 是指支撑和限制载车板移动方向的构造或者部件, 例如现 有技术中的轨道、 滚轮列、 磁悬浮轨道。 相应的, 被 “引导部” 。
47、支撑和限位的载车板, 设有与 “引导部” 匹配的移动副, 例如车轮、 引导梁、 磁悬浮支脚。 0152 由于取通道中的侧向搬运车与载车板互不阻碍, 可分别独立移动, 并且, 需要侧向 搬运车所作的工作只是将存通道内载有待取车辆的载车板或者需要让位的空载车板转移 到取通道即可, 被移至取通道的载车板可被其他驱动力移向交换台, 无需依靠搬运台车运 送。 0153 显然, 在只有一层存取空间的应用环境中, 交换台可充当车辆进出载车板的车辆 出入区。 当设置了多层存取空间时, 通过井道运行的交换台可将各层存车层内的载车板运 至车辆出入层。 说明书 6/17 页 13 CN 212336858 U 13。
48、 0154 由于交换台内的载有待存车辆的载车板无需搬运台车即可被驱动力移入存通道, 完成存车程序, 并且, 这期间的侧向搬运车可同时进行将更多载车板转移到取通道的工作, 被转移到取通道的所有载有待取车辆的载车板均可独立向交换台方向移动, 在交换台前形 成等候队列, 再按先后顺序依次进入交换台。 0155 每个载车板从存通道被移至取通道后, 都会在存通道中的载车板队列中形成空 档。 这些空档会被其他向内移动的载车板补位填充, 并在队列首端靠近交换台处形成避让 空位, 这些空位为来自交换台的载有待存车辆的载车板或者因车辆驶离而被空置的载车板 提供了存放空间, 形成了循环补位的存取作业。 0156 。
49、停车台的设置, 避免了交换台被车辆进出载车板的过程长时间占用, 提高了升降 式的交换台的工作效率。 0157 升降桥的设置, 让成对配置的停车台可以分别用于存车区和取车区, 并且可以让 取车区已经空置的载车板可以及时转移到等待空载车板的存车区, 进一步提高了存取效 率。 0158 综上所述, 本发明消除了现有技术中取通道被搬运器长时间独占、 搬运器被单次 存取操作长时间占用的低效率问题, 也避免了存取作业不可同时进行的问题, 显著提高了 存取效率, 改善了用户体验。 0159 本发明的更具体的技术特征和有益效果, 将在以下多个实施例中, 结合附图做进 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160 图1。
50、是实施例1的未布置载车板时从前上视角观察的立体图和局部放大图; 0161 图2是实施例1的载车板的从前上视角观察的立体图和局部放大图; 0162 图3是实施例1的载车板的从前下视角观察的立体图和局部放大图; 0163 图4是实施例1的侧向搬运车的从前上视角观察的立体图和局部放大图; 0164 图5是实施例1的交换台的从前上视角观察的立体图和局部放大图; 0165 图6是实施例1的侧向搬运车向取通道侧向传递载车板时的运行状态立体图; 0166 图7是实施例1的交换台向存通道传递载车板时的运行状态立体图; 0167 图8是实施例1的载车板移入交换台时的运行状态立体图; 0168 图9是实施例2的侧。
- 内容关键字: 平面 移动式 停车 设备
新能源汽车用直流充电座.pdf
汽车智能避碰装置.pdf
骨料分选系统.pdf
片材生产用冷却设备.pdf
排水管道定位结构.pdf
一体式地面操作控制台.pdf
调色色浆过滤装置.pdf
干式变压器线圈吊具.pdf
下肢体能训练机器人.pdf
具有振动功能的发声装置.pdf
方便调整的缝纫机卷布装置.pdf
通讯接口.pdf
挤浆机加料装置.pdf
检测光刻胶适用性的方法及装置.pdf
齿轮箱生产用滚齿装置.pdf
基于动态规划和量子退火的RNA结构预测方法及系统.pdf
基于大数据的电力数据监管系统及方法.pdf
基于UWB的音频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pdf
铸造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
内置光纤电缆导体的制作方法.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噪声等级监测装置、监测方法及电子设备.pdf
轨道交通车辆电连接器用固定框装置.pdf
碳氮共渗的加热装置.pdf
油田隐患井报废的连续注浆封堵设备及方法.pdf
多角度辐照抗菌装置及其在制备抗菌面料中的应用.pdf
流星雨页面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航路与平台之间安全距离的评估方法、电子设备.pdf
混凝土密实用混凝土振动装置.pdf
基于NS3网络仿真平台的数据链仿真方法.pdf
双重降低残碱的高镍无钴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PTFE膜自动缠卷设备及缠卷方法.pdf
装配式断热桥楼宇景观亮化结构及其应用.pdf
起动机及其开关.pdf
TLGFHY45Ⅰ高效新型物料输送风机.pdf
内置式单向排气膜贴复合阻气真空排气咀.pdf
可旋转气动抓取工具.pdf
带触摸功能的一体式投影机.pdf
一种新型材料的汽车发动机活塞.pdf
冲压撞击流发动机.pdf
电源设备.pdf
微型抽吸泵.pdf
一种碟刹全方位调整机构.pdf
环氧玻璃布层压板的生产方法.pdf
一种支腿及其所应用的起重机.pdf
一种天然气加压输送系统.pdf
一种组合群叠生物质发电化工提取联产装置.pdf
用于控制通信范围的快速接入近距无线通信模块.pdf
发电设备.pdf
具有灵活后杆的自动自行车脚蹬.pdf
用于在转子叶片上对准表面特征的模板.pdf
新型空气能制冷装置.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