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支架.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9928774 上传时间:2021-05-2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69.3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透镜支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透镜支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透镜支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文档描述:

《透镜支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透镜支架.pdf(9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1150072.1 (22)申请日 2020.06.19 (73)专利权人 深圳市宏泰达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 道高桥社区教育北路49号3栋第六层C 区 (72)发明人 骆维 (51)Int.Cl. G02B 7/0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透镜支架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透镜支架, 包括连接 单元和粘合单元, 粘合单元包括连接筒体, 连接 筒体的前端开设有贯穿与连接筒体后端且与连 接筒体中心线重合的。

2、第一通孔; 连接筒体的后端 开设有环形连接槽, 环形连接槽的中心线与连接 筒体重合, 连接筒体的后端开设有环形定位槽, 环形定位槽的直径大于环形连接槽的直径, 环形 定位槽的底部与环形挤压件的前端连接, 环形挤 压件的后端向连接筒体后端延伸; 环形连接槽内 侧设置有若干个限位座, 各限位座各限位座与连 接筒体连接, 限位座包括连接部和延伸部。 本实 用新型能够便于在球面透镜上粘合其他元件的 透镜支架。 具有不易损坏、 制造成本低、 结构强度 高、 操作方便和使用寿命长等有益效果。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CN 212341555 U 2021.01.12 CN 212341555。

3、 U 1.一种透镜支架, 其特征是: 包括连接单元(1)和粘合单元(2), 所述粘合单元(2)包括 连接筒体(3), 所述连接筒体(3)的前端开设有贯穿与所述连接筒体(3)后端且与所述连接 筒体(3)中心线重合的第一通孔(5); 所述连接筒体(3)的后端开设有环形连接槽(6), 所述环形连接槽(6)的中心线与所述 连接筒体(3)重合, 所述连接筒体(3)的后端开设有环形定位槽(7), 所述环形定位槽(7)的 直径大于所述环形连接槽(6)的直径, 所述环形定位槽(7)的底部与环形挤压件(8)的前端 连接, 所述环形挤压件(8)的后端向所述连接筒体(3)后端延伸; 所述环形连接槽(6)内侧设置有若。

4、干个限位座(9), 各所述限位座(9)各所述限位座(9) 与所述连接筒体(3)连接, 所述限位座(9)包括连接部(10)和延伸部(11), 所述连接部(10) 与所述连接筒体(3)的后端连接, 所述延伸部(11)沿所述连接筒体(3)的径向延伸并位于所 述第一通孔(5)内; 所述连接单元(1)包括第一结合部(12)和第二结合部(13), 所述连接单元(1)通过第一 结合部(12)位于所述环形连接槽(6)处与所述粘合单元(2)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二结合部(13)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半圆形左壳体(15)和半圆形右壳体(16), 所 述半圆形左壳体(15)的前端与所述第一结合部(12)的后端连接, 所述。

5、半圆形左壳体(15)的 中心线与所述连接筒体(3)的中心线重合, 所述半圆形左壳体(15)的内径与所述连接筒体 (3)的内径相同, 所述半圆形左壳体(15)的外径大于所述连接筒体(3)的外径; 所述半圆形 右壳体(16)与所述半圆形左壳体(15)可拆卸连接形成与所述第一通孔(5)中心线重合的第 二通孔(17), 所述第一通孔(5)与所述第二通孔(17)贯通, 所述半圆形右壳体(16)与所述连 接筒体(3)的后端贴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支架, 其特征是: 所述连接筒体(3)的前端设置有四个安装 位(18), 各所述安装位(18)向所述连接筒体(3)的径向延伸, 各所述安装位(18)沿所。

6、述连接 筒体(3)的中心线呈圆形阵列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支架, 其特征是: 所述限位座(9)的个数为八个, 各所述延伸 部(11)的前端与所述连接部(10)的后端连接, 所述延伸部(11)从前端至后端的横截面逐渐 变小且形成贴合面(19), 所述贴合面(19)呈弧形且该贴合面(19)的中心线与所述连接筒体 (3)重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支架, 其特征是: 所述连接单元(1)通过第一结合部(12)位 于所述环形连接槽(6)处与所述粘合单元(2)螺纹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支架, 其特征是: 所述半圆形右壳体(16)与所述半圆形左壳 体(15)通过螺钉(20)可拆。

7、卸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支架, 其特征是: 所述第二通孔(17)的内壁设置有若干个防 压条(21), 各相邻的两个防压条(21)间隔设置, 各所述防压条(21)沿所述第二通孔(17)中 心线呈圆形阵列设置。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透镜支架, 其特征是: 所述环形挤压件(8)包括第一挤压 圈(22)和第二挤压圈(23), 所述第一挤压圈(22)的前端与所述环形定位槽(7)的底部连接, 所述第一挤压圈(22)的后端与所述第二挤压圈(23)的前端连接, 所述第二挤压圈(23)位于 所述环形定位槽(7)外, 所述第二挤压圈(23)的内径和外径均大于所述第一挤压圈(22), 所 述第。

8、一挤压圈(22)与所述第二挤压圈(23)中心线重合。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2341555 U 2 一种透镜支架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架, 具体地说,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透镜的支架。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光通信无源器件中, 大部分器件都会用到准直器透镜, 市场上透镜有分C- LENS透镜和G-LENS透镜两种规格。 两种透镜都可以用在光纤准直器产品上, 但是做波分复 用器产品反射端的时候目前只能使用G-LENS透镜来组装(目前此透镜的生产厂家只有两 家, 如供应商产能出现问题会直接影响该产品的停产), 而不能使用C-LENS透镜来组装。 这 就造成了在选料。

9、的时候比较单一, 而且也不好控制成本, 在市场上没有优势。 且两种透镜一 个是平面的, 另一个是球面的, 这种情况下球面透镜的端面就不能粘合其他元件, 只能选择 带平面的透镜来组装。 0003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能够便于在球面透镜上粘合其他元件的透 镜支架。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便 于在球面透镜上粘合其他元件的透镜支架。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透镜支架, 包括连接单元和粘合单元, 所 述粘合单元包括连接筒体, 所述连接筒体的前端开设有贯穿与所述连接筒体后端且与所述 连接筒体中心线重。

10、合的第一通孔; 0006 所述连接筒体的后端开设有环形连接槽, 所述环形连接槽的中心线与所述连接筒 体重合, 所述连接筒体的后端开设有环形定位槽, 所述环形定位槽的直径大于所述环形连 接槽的直径, 所述环形定位槽的底部与环形挤压件的前端连接, 所述环形挤压件的后端向 所述连接筒体后端延伸; 0007 所述环形连接槽内侧设置有若干个限位座, 各所述限位座各所述限位座与所述连 接筒体连接, 所述限位座包括连接部和延伸部, 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连接筒体的后端连接, 所 述延伸部沿所述连接筒体的径向延伸并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 0008 所述连接单元包括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 所述连接单元通过第一结合部位。

11、于 所述环形连接槽处与所述粘合单元可拆卸连接; 0009 所述第二结合部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半圆形左壳体和半圆形右壳体, 所述半圆形 左壳体的前端与所述第一结合部的后端连接, 所述半圆形左壳体的中心线与所述连接筒体 的中心线重合, 所述半圆形左壳体的内径与所述连接筒体的内径相同, 所述半圆形左壳体 的外径大于所述连接筒体的外径; 所述半圆形右壳体与所述半圆形左壳体可拆卸连接形成 与所述第一通孔中心线重合的第二通孔, 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贯通, 所述半圆形 右壳体与所述连接筒体的后端贴合。 0010 作为优选, 所述连接筒体的前端设置有四个安装位, 各所述安装位向所述连接筒 说明书 1/3 。

12、页 3 CN 212341555 U 3 体的径向延伸, 各所述安装位沿所述连接筒体的中心线呈圆形阵列设置。 0011 作为优选, 所述限位座的个数为八个, 各所述延伸部的前端与所述连接部的后端 连接, 所述延伸部从前端至后端的横截面逐渐变小且形成贴合面, 所述贴合面呈弧形且该 贴合面的中心线与所述连接筒体重合。 0012 作为优选, 所述连接单元通过第一结合部位于所述环形连接槽处与所述粘合单元 螺纹连接。 0013 作为优选, 所述半圆形右壳体与所述半圆形左壳体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 0014 作为优选, 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设置有若干个防压条, 各相邻的两个防压条间隔 设置, 各所述防压条沿所。

13、述第二通孔中心线呈圆形阵列设置。 0015 作为优选, 所述环形挤压件包括第一挤压圈和第二挤压圈, 所述第一挤压圈的前 端与所述环形定位槽的底部连接, 所述第一挤压圈的后端与所述第二挤压圈的前端连接, 所述第二挤压圈位于所述环形定位槽外, 所述第二挤压圈的内径和外径均大于所述第一挤 压圈, 所述第一挤压圈与所述第二挤压圈中心线重合。 001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能够便于在球面透镜上粘合其他元件的透 镜支架。 具有不易损坏、 制造成本低、 结构强度高、 操作方便和使用寿命长等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本实用新型配合透镜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是本实。

14、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单元未安装半圆形右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粘合单元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粘合单元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环形挤压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限位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6 如图1至图8所示, 一种透镜支架, 包括连接单元1和粘合单元2, 所述粘合单元2包 括连接筒体3, 所述连接筒体3的前端开设有贯穿。

15、与所述连接筒体3后端且与所述连接筒体3 中心线重合的第一通孔5; 0027 所述连接筒体3的后端开设有环形连接槽6, 所述环形连接槽6的中心线与所述连 接筒体3重合, 所述连接筒体3的后端开设有环形定位槽7, 所述环形定位槽7的直径大于所 述环形连接槽6的直径, 所述环形定位槽7的底部与环形挤压件8的前端连接, 所述环形挤压 件8的后端向所述连接筒体3后端延伸; 0028 所述环形连接槽6内侧设置有若干个限位座9, 各所述限位座9各所述限位座9与所 述连接筒体3连接, 所述限位座9包括连接部10和延伸部11, 所述连接部10与所述连接筒体3 的后端连接, 所述延伸部11沿所述连接筒体3的径向延。

16、伸并位于所述第一通孔5内; 0029 所述连接单元1包括第一结合部12和第二结合部13, 所述连接单元1通过第一结合 说明书 2/3 页 4 CN 212341555 U 4 部12位于所述环形连接槽6处与所述粘合单元2可拆卸连接; 0030 所述第二结合部13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半圆形左壳体15和半圆形右壳体16, 所述 半圆形左壳体15的前端与所述第一结合部12的后端连接, 所述半圆形左壳体15的中心线与 所述连接筒体3的中心线重合, 所述半圆形左壳体15的内径与所述连接筒体3的内径相同, 所述半圆形左壳体15的外径大于所述连接筒体3的外径; 所述半圆形右壳体16与所述半圆 形左壳体15可拆。

17、卸连接形成与所述第一通孔5中心线重合的第二通孔17, 所述第一通孔5与 所述第二通孔17贯通, 所述半圆形右壳体16与所述连接筒体3的后端贴合。 0031 所述连接筒体3的前端设置有四个安装位18, 各所述安装位18向所述连接筒体3的 径向延伸, 各所述安装位18沿所述连接筒体3的中心线呈圆形阵列设置。 0032 所述限位座9的个数为八个, 各所述延伸部11的前端与所述连接部10的后端连接, 所述延伸部11从前端至后端的横截面逐渐变小且形成贴合面19, 所述贴合面19呈弧形且该 贴合面19的中心线与所述连接筒体3重合。 0033 所述连接单元1通过第一结合部12位于所述环形连接槽6处与所述粘合。

18、单元2螺纹 连接。 所述半圆形右壳体16与所述半圆形左壳体15通过螺钉20可拆卸连接。 0034 所述第二通孔17的内壁设置有若干个防压条21, 各相邻的两个防压条21间隔设 置, 各所述防压条21沿所述第二通孔17中心线呈圆形阵列设置。 0035 所述环形挤压件8包括第一挤压圈22和第二挤压圈23, 所述第一挤压圈22的前端 与所述环形定位槽7的底部连接, 所述第一挤压圈22的后端与所述第二挤压圈23的前端连 接, 所述第二挤压圈23位于所述环形定位槽7外, 所述第二挤压圈23的内径和外径均大于所 述第一挤压圈22, 所述第一挤压圈22与所述第二挤压圈23中心线重合。 0036 图1中: 玻。

19、璃管100、 101双芯毛细管、 102C透镜、 103透镜支架(本实用新型的简化 图)、 105粘合件、 106光纤。 0037 本实用新型将两个部件连接在内部, 然后在透镜支架外圆固定粘合件105, 有效的 解决了球面透镜的端面就不能粘合其他元件的问题。 具有在同一根光纤中,传送2个或数个 非同步信号的能力,有利于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兼容,与数据速率和调制方式无关,在线 路中间可以灵活取出或加入信道。 光信号通过光纤在双纤毛细管里面传输, 玻璃管起到保 护毛细管不受外力影响而破损。 光信号输入的时候光是发散的, 所以需要一个准直光的透 镜来实现光信号聚焦准直, 毛细管和透镜做一个斜8 的角。

20、度是增加产品的回损, 防止有多 余的反射光回来影响信号传输。 C透镜组装在透镜支架内侧, 两者紧配组装, 然后透镜端面 和透镜支架另外一侧距离刚好是光斑光斑聚焦的焦点, 这样透镜跟粘合件就能够好的耦 合。 通过半圆形右壳体16与半圆形左壳体15连接, 然后再通过第一结合部12与环形连接槽6 螺纹连接使其连接单元1与粘合单元2进行开拆卸连接, 透镜前端通过各个限位座9进行限 位。 安装位18可用于更好的将粘合件进行粘合。 0038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 应当理解,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 因此, 凡本技术领 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 推理或者有限的实 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 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说明书 3/3 页 5 CN 212341555 U 5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4 页 6 CN 212341555 U 6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2/4 页 7 CN 212341555 U 7 图5 图6 说明书附图 3/4 页 8 CN 212341555 U 8 图7 图8 说明书附图 4/4 页 9 CN 212341555 U 9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透镜 支架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透镜支架.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992877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