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pdf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pdf(22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066691.6 (22)申请日 2020.01.13 (73)专利权人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经济技术开发 区经海一路118号 专利权人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仝广运陈旭张宇王伯长 秦雪飞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291 代理人 刘红彬 (51)Int.Cl. G02F 1/13357(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
2、新型涉及显示领域, 公开一种背光模 组及显示装置, 包括背板、 第一中框和膜材; 膜材 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以及第三 侧边和第四侧边, 膜材与第一侧边和第三侧边对 应的边缘均设有多个挂孔; 背板上设有与挂孔一 一对应的挂接件, 每一组相互对应的挂孔和挂接 件中, 挂接件穿过挂孔以与膜材连接; 第一侧边 上一一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中, 沿第三侧边至第 四侧边, 挂接件远离第四侧边的侧面与挂孔远离 第四侧边的侧壁之间具有的第一间隙递增; 第三 侧边上每一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中, 沿第 一侧边至第二侧边, 挂接件远离第二侧边的侧面 与挂孔远离第二侧边的侧壁之间具有的第一间 隙递增, 因。
3、而该背光模组能很好的适应膜材的膨 胀量。 权利要求书4页 说明书12页 附图5页 CN 211014952 U 2020.07.14 CN 211014952 U 1.一种背光模组, 其特征在于, 包括: 背板、 第一中框和膜材; 所述背板包括底板和形成 于所述底板周边的侧板; 所述第一中框背离所述底板的表面形成有用于支撑所述膜材的承载面; 所述膜材具有第一侧边、 第二侧边、 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 其中, 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 第二侧边相对设置, 所述第三侧边和所述第四侧边相对设置, 所述第三侧边以及所述第四 侧边均位于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之间且均与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连接, 所述膜。
4、材与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三侧边对应的边缘均设有多个挂孔; 所述背板上设有与所述挂孔一一对应的挂接件, 每一组相互对应的挂孔和挂接件中, 所述挂接件穿过所述挂孔以与所述膜材连接; 所述第一侧边上每一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中, 挂接件远离所述第四侧边的侧面 与挂孔远离所述第四侧边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沿所述第三侧边至所述第四侧边, 各 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具有的第一间隙递增; 所述第三侧边上每一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中, 挂接件远离所述第二侧边的侧面 与挂孔远离所述第二侧边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沿所述第一侧边至所述第二侧边, 各 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具有的第一间隙递增。 2.根据权。
5、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边上每一组相互对应的挂 孔与挂接件中, 挂接件远离所述第一侧边的侧面与挂孔远离所述第一侧边的侧壁之间具有 第二间隙, 挂接件远离所述第三侧边的侧面与挂孔远离所述第三侧边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三 间隙, 挂接件远离所述第二侧边的侧面与挂孔远离所述第二侧边的侧壁之间具有第四间 隙, 且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具有的所述第二间隙、 所述第三间隙以及所述第四间隙 分别相等; 和/或, 所述第三侧边上每一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中, 挂接件远离所述第三侧边 的侧面与挂孔远离所述第三侧边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挂接件远离所述第一侧边的侧 面与挂孔远离所述第一侧。
6、边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三间隙, 挂接件远离所述第四侧边的侧面与 挂孔远离所述第四侧边的侧壁之间具有第四间隙, 且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具有的所 述第二间隙、 所述第三间隙以及所述第四间隙分别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边上每一组相互对应的挂 孔与挂接件中, 沿所述第三侧边至所述第四侧边, 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具有的第一 间隙呈线性递增; 和/或, 所述第三侧边上每一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中, 沿所述第一侧边至所述第 二侧边, 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具有的第一间隙呈线性递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边上每一组相互。
7、对应的挂 孔与挂接件中: 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具有的第二间隙为0.4mm-0.6mm; 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具有的第三间隙为0.45mm-0.55mm; 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具有的第四间隙为0mm; 和/或, 所述第三侧边上每一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中: 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具有的第二间隙为0.4mm-0.6mm; 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具有的第三间隙为0.45mm-0.55mm; 权利要求书 1/4 页 2 CN 211014952 U 2 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具有的第四间隙为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膜材与所述第二侧边对应的边缘。
8、 设有多个挂孔, 所述背板上设有与所述挂孔一一对应的挂接件, 每一组相互对应的挂孔和 挂接件中, 所述挂接件穿过所述挂孔以与所述膜材连接; 所述第二侧边上每一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中, 挂接件远离所述第二侧边的侧面 与挂孔远离所述第二侧边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挂接件远离所述第一侧边的侧面与挂 孔远离所述第一侧边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挂接件远离所述第四侧边的侧面与挂孔远 离所述第四侧边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三间隙; 挂接件远离所述第三侧边的侧面与挂孔远离所 述第三侧边的侧壁之间具有第四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侧边上每一组相互对应的挂 孔与挂接件中: 。
9、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具有的第一间隙相等; 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具有的第二间隙相等; 沿所述第三侧边至所述第四侧边, 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具有的第三间隙递增; 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具有的第四间隙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侧边上每一组相互对应的挂 孔与挂接件中: 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具有的第一间隙为1mm-1.5mm; 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具有的第二间隙为0.4mm-0.6mm; 沿所述第三侧边至所述第四侧边, 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具有的第三间隙线性递 增; 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具有的第四间隙为0.45mm-0.55mm。 8。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片和扩散 板; 所述反射片位于所述背板和所述膜材之间; 所述扩散板位于所述反射片和所述膜材之间, 且所述扩散板背离所述膜材一侧与所述 承载面接触; 所述扩散板具有第一侧边、 第二侧边、 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 所述扩散板中, 第 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相对设置, 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相对设置, 第三侧边以及第四侧边均位 于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之间且均与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连接; 所述扩散板的第一侧边和第 三侧边对应的边缘均设有多个定位开槽; 所述背板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开槽一一对应的定位插件, 每一组相互对应的定位开槽和 定位插件中, 定位插。
11、件卡入所述定位开槽内以与所述扩散板插接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散板的第二侧边对应的边缘设 有多个定位开槽, 且所述扩散板第二侧边上的多个定位开槽与所述扩散板第一侧边上的多 个定位开槽关于所述扩散板与所述第一侧边平行的中线对称设置; 和/或, 所述扩散板的第四侧边对应的边缘设有多个定位开槽, 且所述扩散板第四侧边 上的多个定位开槽与所述扩散板第三侧边上的多个定位开槽关于所述扩散板与所述第三 侧边平行的中线对称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散板第一侧边上的定位开槽 权利要求书 2/4 页 3 CN 211014952 U 。
12、3 包括两个第一定位开槽, 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开槽对称设置于所述扩散板中平行所述第三侧 边的中线的两侧, 每个所述第一定位开槽背离所述扩散板中平行所述第三侧边的中线一侧 均设有一个第二定位开槽; 所述第一定位开槽靠近所述扩散板中平行所述第三侧边的中线 的侧壁与其对应的定位插件靠近所述扩散板中平行所述第三侧边的中线的侧壁之间具有 第一间隙, 所述第二定位开槽靠近所述扩散板中平行所述第三侧边的中线的侧壁与其对应 的定位插件靠近所述扩散板中平行所述第三侧边的中线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所述第 一定位开槽与其对应的定位插件具有的第一间隙小于所述第二定位开槽与其对应的定位 插件具有的第一间隙; 所述扩散。
13、板第三侧边上的定位开槽包括两个第三定位开槽, 两个所述第三定位开槽对 称设置于所述扩散板中平行所述第一侧边的中线的两侧, 每个所述第三定位开槽背离所述 扩散板中平行所述第一侧边的中线一侧均设有一个第四定位开槽; 所述第三定位开槽靠近 所述扩散板中平行所述第一侧边的中线的侧壁与其对应的定位插件靠近所述扩散板中平 行所述第一侧边的中线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所述第四定位开槽靠近所述扩散板中平 行所述第一侧边的中线的侧壁与其对应的定位插件靠近所述扩散板中平行所述第一侧边 的中线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所述第三定位开槽与其对应的定位插件具有的第一间隙 小于所述第四定位开槽与其对应的定位插件具有的第。
14、一间隙。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散板第一侧边上的定位开槽 中: 所述第一定位开槽远离所述扩散板中平行所述第三侧边的中线的侧壁与其对应的定 位插件远离所述扩散板中平行所述第三侧边的中线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所述第二定 位开槽远离所述扩散板中平行所述第三侧边的中线的侧壁与其对应的定位插件远离所述 扩散板中平行所述第三侧边的中线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所述第一定位开槽的底壁与 定位插件朝向所述第一定位开槽底部的侧面之间具有第三间隙, 所述第二定位开槽的底壁 与定位插件朝向所述第二定位开槽底部的侧面之间具有第三间隙; 所述扩散板第三侧边上的定位开槽中: 所述。
15、第三定位开槽远离所述扩散板中线的侧壁与其对应的定位插件远离所述扩散板 中平行所述第一侧边的中线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所述第四定位开槽远离所述扩散板 中平行所述第一侧边的中线的侧壁与其对应的定位插件远离所述扩散板中平行所述第一 侧边的中线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所述第三定位开槽的底壁与定位插件朝向所述第三 定位开槽底部的侧面之间具有第三间隙, 所述第四定位开槽的底壁与定位插件朝向所述第 四定位开槽底部的侧面之间具有第三间隙。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模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散板第一侧边上的定位开槽 中: 所述第一定位开槽与其对应的定位插件具有的第一间隙为0.15mm-0.2mm。
16、; 所述第一定位开槽与其对应的定位插件具有的第二间隙为0.2mm-0.25mm; 所述第一定位开槽与其对应的定位插件具有的第三间隙为2.1mm-2.5mm; 所述第二定位开槽与其对应的定位插件具有的第一间隙为3.0mm-3.5mm; 所述第二定位开槽与其对应的定位插件具有的第二间隙为1.0mm-1.5mm; 所述第二定位开槽与其对应的定位插件具有的第三间隙为2.1mm-2.5mm; 权利要求书 3/4 页 4 CN 211014952 U 4 所述扩散板第三侧边上的定位开槽中: 所述第三定位开槽与其对应的定位插件具有的第一间隙为0.15mm-0.2mm; 所述第三定位开槽与其对应的定位插件具有。
17、的第二间隙为0.2mm-0.25mm; 所述第三定位开槽与其对应的定位插件具有的第三间隙为3.5mm-4.0mm; 所述第四定位开槽与其对应的定位插件具有的第一间隙为2.0mm-2.5mm; 所述第四定位开槽与其对应的定位插件具有的第二间隙为1.0mm-1.5mm; 所述第四定位开槽与其对应的定位插件具有的第三间隙为3.5mm-4.0mm。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多个平行设置 的灯条, 所述灯条位于所述背板朝向所述反射片的一侧, 且每个所述灯条上设有多个间隔 设置的灯珠, 沿垂直所述灯条的延伸方向, 相邻两个所述灯条上的灯珠一一对应, 且一一对 。
18、应的两个所述灯珠的连线与所述灯条的延伸方向垂直; 所述灯珠贯穿所述反射片上的避让孔, 所述反射片朝向所述扩散板一侧设有多个用于 支撑所述扩散板的支撑组件, 所述支撑组件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灯条中一一对应的两个灯珠 的连线中点上。 14.一种显示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权利要求书 4/4 页 5 CN 211014952 U 5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物联网, 5G等技术的快速发展, 显示技术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目前, 液晶 模组作为主流显示。
19、技术, 正在朝着高亮度、 高色域、 高分辨率、 大尺寸、 薄型化等方向发展。 0003 现阶段, 市面上超大尺寸显示模组数量(例如98寸&110寸)很少, 其背光模组中因 膜材不能适应膜材膨胀量的问题, 导致超大尺寸显示模组市场竞争力极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不能 适应膜材膨胀量的问题。 0005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 包括: 背板、 第一中框和膜材; 所述背板包括底板 和形成于所述底板周边的侧板; 0007 所述第一中框背离所述底板的表面形成有用于支撑所。
20、述膜材的承载面; 0008 所述膜材具有第一侧边、 第二侧边、 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 其中, 所述第一侧边和 所述第二侧边相对设置, 所述第三侧边和所述第四侧边相对设置, 所述第三侧边以及所述 第四侧边均位于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之间且均与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 连接, 所述膜材与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三侧边对应的边缘均设有多个挂孔; 0009 所述背板上设有与所述挂孔一一对应的挂接件, 每一组相互对应的挂孔和挂接件 中, 所述挂接件穿过所述挂孔以与所述膜材连接; 0010 所述第一侧边上每一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中, 挂接件远离所述第四侧边的 侧面与挂孔远离所述第四侧边的侧壁之间具有。
21、第一间隙, 沿所述第三侧边至所述第四侧 边, 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具有的第一间隙递增; 0011 所述第三侧边上每一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中, 挂接件远离所述第二侧边的 侧面与挂孔远离所述第二侧边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沿所述第一侧边至所述第二侧 边, 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具有的第一间隙递增。 0012 上述背光模组中, 第一中框的承载面承载膜材的边缘, 且膜材边缘设有与背板上 挂接件一一对应的挂孔, 以实现膜材的固定。 具体地, 膜材为矩形, 该矩形具有相对设置的 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 第一侧边以及第三侧边上均设 有多个挂孔; 背板上设有与挂孔一一。
22、对应并穿过对应挂孔的挂接件; 第一侧边上每一组相 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中, 挂接件远离第四侧边的侧面与挂孔远离第四侧边的侧壁之间具 有第一间隙, 且第一间隙沿第三侧边至第四侧边逐渐递增; 第三侧边上每一组相互对应的 挂孔与挂接件中, 挂接件远离第二侧边的侧面与挂孔远离第二侧边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一间 隙, 且第一间隙沿第一侧边至第二侧边逐渐递增; 当背光模组横向使用时, 膜材的第一侧 说明书 1/12 页 6 CN 211014952 U 6 边、 第二侧边、 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分别为天侧、 地侧、 左侧和右侧, 受热膨胀时, 以膜材第 一侧边上靠近第三侧边的挂孔为例, 该挂孔随膜材向左侧膨胀, 。
23、直至膜材第三侧边上的挂 孔与其对应的挂接件相抵, 第一侧边上靠近第三侧边的挂孔向左膨胀受到与第三侧边上的 挂孔对应的挂接件的限制, 第一侧边上靠近第三侧边的挂孔只能向右膨胀; 以膜材第一侧 边上靠近第四侧边的挂孔为例, 该挂孔随膜材向右侧膨胀; 且沿第三侧边至第四侧边, 第一 侧边上每一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中, 挂接件远离第四侧边的侧面与挂孔远离第四侧 边的侧壁之间的第一间隙不仅要适应左侧挂孔的膨胀量, 还要适应本身的膨胀量, 故沿第 三侧边至第四侧边, 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具有的第一间隙递增; 竖向由于重力向下 膨胀。 当背光模组竖向使用时, 膜材的第三侧边、 第四侧边、 第二侧边和。
24、第一侧边分别为天 侧、 地侧、 左侧和右侧, 受热膨胀时, 以膜材第三侧边上靠近第一侧边的挂孔为例, 该挂孔随 膜材向右侧膨胀, 直至膜材第一侧边上的挂孔与其对应的挂接件相抵, 第三侧边上靠近第 一侧边的挂孔向右膨胀受到与第一侧边上的挂孔对应的挂接件的限制, 第一侧边上靠近第 三侧边的挂孔只能向左膨胀; 以膜材第三侧边上靠近第二侧边的挂孔为例, 该挂孔随膜材 向左侧膨胀; 且沿第一侧边至第二侧边, 第三侧边上每一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中, 挂 接件远离第二侧边的侧面与挂孔远离第二侧边的侧壁之间的第一间隙不仅要适应右侧挂 孔的膨胀量, 还要适应本身的膨胀量, 故沿第一侧边至第二侧边, 各相互对。
25、应的挂孔与挂接 件具有的第一间隙递增; 竖向由于重力向下膨胀。 0013 因此, 上述背光模组无论横向使用还是竖向使用膜材挂孔均能很好的适应膜材的 膨胀量。 0014 可选地, 所述第一侧边上每一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中, 挂接件远离所述第 一侧边的侧面与挂孔远离所述第一侧边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挂接件远离所述第三侧 边的侧面与挂孔远离所述第三侧边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三间隙, 挂接件远离所述第二侧边的 侧面与挂孔远离所述第二侧边的侧壁之间具有第四间隙, 且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具 有的所述第二间隙、 所述第三间隙以及所述第四间隙分别相等; 0015 和/或, 所述第三侧边上每一组相互对应的。
26、挂孔与挂接件中, 挂接件远离所述第三 侧边的侧面与挂孔远离所述第三侧边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挂接件远离所述第一侧边 的侧面与挂孔远离所述第一侧边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三间隙, 挂接件远离所述第四侧边的侧 面与挂孔远离所述第四侧边的侧壁之间具有第四间隙, 且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具有 的所述第二间隙、 所述第三间隙以及所述第四间隙分别相等。 0016 可选地, 所述第一侧边上每一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中, 沿所述第三侧边至 所述第四侧边, 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具有的第一间隙呈线性递增; 0017 和/或, 所述第三侧边上每一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中, 沿所述第一侧边至所 述第二侧边, 各。
27、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具有的第一间隙呈线性递增。 0018 可选地, 所述第一侧边上每一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中: 0019 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具有的第二间隙均为0.4mm-0.6mm; 0020 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具有的第三间隙均为0.45mm-0.55mm; 0021 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具有的第四间隙为0mm; 0022 和/或, 所述第三侧边上每一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中: 0023 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具有的第二间隙为0.4mm-0.6mm; 说明书 2/12 页 7 CN 211014952 U 7 0024 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具有的第三间隙为0.45。
28、mm-0.55mm; 0025 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具有的第四间隙为0mm。 0026 可选地, 所述膜材与所述第二侧边对应的边缘设有多个挂孔, 所述背板上设有与 所述挂孔一一对应的挂接件, 每一组相互对应的挂孔和挂接件中, 所述挂接件穿过所述挂 孔以与所述膜材连接; 0027 所述第二侧边上每一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中, 挂接件远离所述第二侧边的 侧面与挂孔远离所述第二侧边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挂接件远离所述第一侧边的侧面 与挂孔远离所述第一侧边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挂接件远离所述第四侧边的侧面与挂 孔远离所述第四侧边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三间隙; 挂接件远离所述第三侧边的侧面与挂孔。
29、远 离所述第三侧边的侧壁之间具有第四间隙。 0028 可选地, 所述第二侧边上每一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中: 0029 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具有的第一间隙相等; 0030 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具有的第二间隙相等; 0031 沿所述第三侧边至所述第四侧边, 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具有的第三间隙递 增; 0032 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具有的第四间隙相等。 0033 可选地, 所述第二侧边上每一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中: 0034 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具有的第一间隙为1mm-1.5mm; 0035 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具有的第二间隙为0.4mm-0.6mm; 0036 沿所。
30、述第三侧边至所述第四侧边, 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具有的第三间隙线 性递增; 0037 各相互对应的挂孔与挂接件具有的第四间隙为0.45mm-0.55mm。 0038 可选地, 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片和扩散板; 0039 所述反射片位于所述背板和所述膜材之间; 0040 所述扩散板位于所述反射片和所述膜材之间, 且所述扩散板背离所述膜材一侧与 所述承载面接触; 所述扩散板具有第一侧边、 第二侧边、 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 所述扩散板 中, 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相对设置, 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相对设置, 第三侧边以及第四侧边 均位于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之间且均与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连接; 所述扩散板的。
31、第一侧边 和第三侧边对应的边缘均设有多个定位开槽; 0041 所述背板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开槽一一对应的定位插件, 每一组相互对应的定位开 槽和定位插件中, 定位插件卡入所述定位开槽内以与所述扩散板插接定位。 0042 可选地, 所述扩散板的第二侧边对应的边缘设有多个定位开槽, 且所述扩散板第 二侧边上的多个定位开槽与所述扩散板第一侧边上的多个定位开槽关于所述扩散板与所 述第一侧边平行的中线对称设置; 0043 和/或, 所述扩散板的第四侧边对应的边缘设有多个定位开槽, 且所述扩散板第四 侧边上的多个定位开槽与所述扩散板第三侧边上的多个定位开槽关于所述扩散板与所述 第三侧边平行的中线对称设置。 0。
32、044 可选地, 所述扩散板第一侧边上的定位开槽包括两个第一定位开槽, 两个所述第 一定位开槽对称设置于所述扩散板中平行所述第三侧边的中线的两侧, 每个所述第一定位 说明书 3/12 页 8 CN 211014952 U 8 开槽背离所述扩散板中平行所述第三侧边的中线一侧均设有一个第二定位开槽; 所述第一 定位开槽靠近所述扩散板中平行所述第三侧边的中线的侧壁与其对应的定位插件靠近所 述扩散板中平行所述第三侧边的中线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所述第二定位开槽靠近所 述扩散板中平行所述第三侧边的中线的侧壁与其对应的定位插件靠近所述扩散板中平行 所述第三侧边的中线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所述第一定。
33、位开槽与其对应的定位插件具 有的第一间隙小于所述第二定位开槽与其对应的定位插件具有的第一间隙; 0045 所述扩散板第三侧边上的定位开槽包括两个第三定位开槽, 两个所述第三定位开 槽对称设置于所述扩散板中平行所述第一侧边的中线的两侧, 每个所述第三定位开槽背离 所述扩散板中平行所述第一侧边的中线一侧均设有一个第四定位开槽; 所述第三定位开槽 靠近所述扩散板中平行所述第一侧边的中线的侧壁与其对应的定位插件靠近所述扩散板 中平行所述第一侧边的中线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所述第四定位开槽靠近所述扩散板 中平行所述第一侧边的中线的侧壁与其对应的定位插件靠近所述扩散板中平行所述第一 侧边的中线的侧壁之。
34、间具有第一间隙, 所述第三定位开槽与其对应的定位插件具有的第一 间隙小于所述第四定位开槽与其对应的定位插件具有的第一间隙。 0046 可选地, 所述扩散板第一侧边上的定位开槽中: 0047 所述第一定位开槽远离所述扩散板中线的侧壁与其对应的定位插件远离所述扩 散板中平行所述第三侧边的中线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所述第二定位开槽远离所述扩 散板中平行所述第三侧边的中线的侧壁与其对应的定位插件远离所述扩散板中平行所述 第三侧边的中线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所述第一定位开槽的底壁与定位插件朝向所述 第一定位开槽底部的侧面之间具有第三间隙, 所述第二定位开槽的底壁与定位插件朝向所 述第二定位开槽底。
35、部的侧面之间具有第三间隙; 0048 所述扩散板第三侧边上的定位开槽中: 0049 所述第三定位开槽远离所述扩散板中平行所述第一侧边的中线的侧壁与其对应 的定位插件远离所述扩散板中线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所述第四定位开槽远离所述扩 散板中线的侧壁与其对应的定位插件远离所述扩散板中平行所述第一侧边的中线的侧壁 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所述第三定位开槽的底壁与定位插件朝向所述第三定位开槽底部的侧 面之间具有第三间隙, 所述第四定位开槽的底壁与定位插件朝向所述第四定位开槽底部的 侧面之间具有第三间隙。 0050 可选地, 所述扩散板第一侧边上的定位开槽中: 0051 所述第一定位开槽与其对应的定位插。
36、件具有的第一间隙为0.15mm-0.2mm; 0052 所述第一定位开槽与其对应的定位插件具有的第二间隙为0.2mm-0.25mm; 0053 所述第一定位开槽与其对应的定位插件具有的第三间隙为2.1mm-2.5mm; 0054 所述第二定位开槽与其对应的定位插件具有的第一间隙为3.0mm-3.5mm; 0055 所述第二定位开槽与其对应的定位插件具有的第二间隙为1.0mm-1.5mm; 0056 所述第二定位开槽与其对应的定位插件具有的第三间隙为2.1mm-2.5mm; 0057 所述扩散板第三侧边上的定位开槽中: 0058 所述第三定位开槽与其对应的定位插件具有的第一间隙为0.15mm-0。
37、.2mm; 0059 所述第三定位开槽与其对应的定位插件具有的第二间隙为0.2mm-0.25mm; 0060 所述第三定位开槽与其对应的定位插件具有的第三间隙为3.5mm-4.0mm; 说明书 4/12 页 9 CN 211014952 U 9 0061 所述第四定位开槽与其对应的定位插件具有的第一间隙为2.0mm-2.5mm; 0062 所述第四定位开槽与其对应的定位插件具有的第二间隙为1.0mm-1.5mm; 0063 所述第四定位开槽与其对应的定位插件具有的第三间隙为3.5mm-4.0mm。 0064 可选地, 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灯条, 所述灯条位于所述背板朝向 所述反射片。
38、的一侧, 且每个所述灯条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灯珠, 沿垂直所述灯条的延伸 方向, 相邻两个所述灯条上的灯珠一一对应, 且一一对应的两个所述灯珠的连线与所述灯 条的延伸方向垂直; 0065 所述灯珠贯穿所述反射片上的避让孔, 所述反射片朝向所述扩散板一侧设有多个 用于支撑所述扩散板的支撑组件, 所述支撑组件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灯条中一一对应的两个 灯珠的连线中点上。 0066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 包括上述方案中任一种背光模组。 附图说明 0067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中膜材固定的结构示意图; 0068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中膜材上挂孔的分布示意图;。
39、 0069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中膜材第一侧边上挂孔与其对应的 挂接件的配合示意图; 0070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 光模组中膜材上挂孔的分布示意图; 0071 模组中膜材第二侧边上挂孔与其对应的挂接件的配合示意图; 0072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中膜材第三侧边上挂孔与其对应的 挂接件的配合示意图; 0073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中扩散板定位的结构示意图; 0074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中扩散板上定位开槽的分布示意 图; 0075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
40、光模组中扩散板上第一定位开槽(第三定 位开槽)与其对应的定位插件的配合示意图; 0076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中扩散板上第二定位开槽(第四定 位开槽)与其对应的定位插件的配合示意图; 0077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中扩散板的支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78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
41、护的范围。 0079 如图1至图10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 包括: 背板1、 第一中 框2、 第二中框3和膜材4; 背板1包括底板10和形成于底板10周边的侧板; 第一中框2背离底 板10的表面形成有用于支撑膜材4的承载面C; 第二中框背离膜材4一侧形成有用于支撑显 说明书 5/12 页 10 CN 211014952 U 10 示面板的支撑部; 膜材4具有第一侧边A1、 第二侧边A2、 第三侧边A3和第四侧边A4, 其中, 第 一侧边A1和第二侧边A2相对设置, 第三侧边A3和第四侧边A4相对设置, 第三侧边A3以及第 四侧边A4均位于第一侧边A1和第二侧边A2之间且均。
42、与第一侧边A1和第二侧边A2连接, 膜材 4与第一侧边A1以及第三侧边A3对应的边缘均设有多个挂孔40; 背板1上设有与挂孔40一一 对应的挂接件11, 每一组相互对应的挂孔40和挂接件11中, 挂接件11穿过挂孔40以与膜材4 连接; 第一侧边A1上每一组相互对应的挂孔40与挂接件11中, 挂接件11远离第四侧边A4的 侧面与挂孔40远离第四侧边A4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沿第三侧边A3至第四侧边A4, 各 相互对应的挂孔40与挂接件11具有的第一间隙递增; 第三侧边A3上每一组相互对应的挂孔 40与挂接件11中, 挂接件11远离第二侧边A2的侧面与挂孔40远离第二侧边A2的侧壁之间具 有。
43、第一间隙, 沿第一侧边A1至第二侧边A2, 各相互对应的挂孔40与挂接件11具有的第一间 隙递增。 0080 上述背光模组中, 膜材4边缘位于承载面和支撑部之间的部分设有与背板1上挂接 件11一一对应的挂孔40, 以实现膜材4的固定。 具体地, 膜材4为矩形, 该矩形具有相对设置 的第一侧边A1和第二侧边A2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侧边A3和第四侧边A4, 第一侧边A1以及第 三侧边A3上均设有多个挂孔40; 背板1上设有与挂孔40一一对应并穿过对应挂孔40的挂接 件11; 第一侧边A1上每一组相互对应的挂孔40与挂接件11中, 挂接件11远离第四侧边A4的 侧面与挂孔40远离第四侧边A4的侧壁之间。
44、具有的第一间隙沿第三侧边A3至第四侧边A4逐 渐递增; 第三侧边A3上每一组相互对应的挂孔40与挂接件11中, 挂接件11远离第二侧边A2 的侧面与挂孔40远离第二侧边A2的侧壁之间具有的第一间隙沿第一侧边A1至第二侧边A2 逐渐递增; 当背光模组横向使用时, 膜材4的第一侧边A1、 第二侧边A2、 第三侧边A3和第四侧 边A4分别为天侧、 地侧、 左侧和右侧, 受热膨胀时, 以膜材4第一侧边A1上靠近第三侧边A3的 挂孔40为例, 该挂孔40随膜材4向左侧膨胀, 直至膜材4第三侧边A3上的挂孔40与其对应的 挂接件11相抵, 第一侧边A1上靠近第三侧边A3的挂孔40向左膨胀受到与第三侧边A3。
45、上的挂 孔40对应的挂接件11的限制, 第一侧边A1上靠近第三侧边A3的挂孔40只能向右膨胀; 以膜 材4第一侧边A1上靠近第四侧边A4的挂孔40为例, 该挂孔40随膜材4向右侧膨胀; 且沿第三 侧边A3至第四侧边A4, 第一侧边A1上每一组相互对应的挂孔40与挂接件11中, 挂接件11远 离第四侧边A4的侧面与挂孔40远离第四侧边A4的侧壁之间的第一间隙不仅要适应左侧挂 孔40的膨胀量, 还要适应本身的膨胀量, 故沿第三侧边A3至第四侧边A4, 各相互对应的挂孔 40与挂接件11具有的第一间隙递增; 竖向由于重力向下膨胀。 当背光模组竖向使用时, 膜材 4的第三侧边A3、 第四侧边A4、 第。
46、二侧边A2和第一侧边A1分别为天侧、 地侧、 左侧和右侧, 受 热膨胀时, 以膜材4第三侧边A3上靠近第一侧边A1的挂孔40为例, 该挂孔40随膜材4向右侧 膨胀, 直至膜材4第一侧边A1上的挂孔40与其对应的挂接件11相抵, 第三侧边A3上靠近第一 侧边A1的挂孔40向右膨胀受到与第一侧边A1上的挂孔40对应的挂接件11的限制, 第一侧边 A1上靠近第三侧边A3的挂孔40只能向左膨胀; 以膜材4第三侧边A3上靠近第二侧边A2的挂 孔40为例, 该挂孔40随膜材4向左侧膨胀; 且沿第一侧边A1至第二侧边A2, 第三侧边A3上每 一组相互对应的挂孔40与挂接件11中, 挂接件11远离第二侧边A2。
47、的侧面与挂孔40远离第二 侧边A2的侧壁之间的第一间隙不仅要适应右侧挂孔40的膨胀量, 还要适应本身的膨胀量, 故沿第一侧边A1至第二侧边A2, 各相互对应的挂孔40与挂接件11具有的第一间隙递增; 竖 向由于重力向下膨胀。 说明书 6/12 页 11 CN 211014952 U 11 0081 因此, 上述背光模组无论横向使用还是竖向使用膜材挂孔均能很好的适应膜材的 膨胀量。 0082 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 膜材4的整体结构采用扩散+棱镜+扩散结构, 上下扩散型号 一致, 厚度为0.40t-0.43t, 优选为0.415t; 雾度为93-97, 优选为95。 棱镜厚度0.40t- 0.45。
48、t, 优选为0.43t, 增益为1.6-1.7, 优选为1.65, 雾度为90-95, 优选为93, 较厚的 厚度可以保证背光模组在高温高湿使用环境下不易发生板起皱等不良, 具有高信赖性; 高 雾度可以提升膜材4遮蔽性, 从而降低混光距离和灯珠71颗数, 有利于降低背光模组厚度以 及设计成本。 膜材4中的膜片使用挂耳固定, 每个挂耳上设有一个挂孔40。 0083 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 第一侧边A1、 第二侧边A2上各6个挂耳, 分别为a-f和g-l, 第 三侧边A3上4个挂耳, 分别为m-p。 为满足横竖兼容要求, 三张膜材4按最大热膨胀系数16.01 m/m计算, 膜材4挂耳具体结构如下所述。
49、: 0084 可选地, 第一侧边A1上每一组相互对应的挂孔40与挂接件11中, 挂接件11远离第 一侧边A1的侧面与挂孔40远离第一侧边A1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挂接件11远离第三侧 边A3的侧面与挂孔40远离第三侧边A3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三间隙; 挂接件11远离第二侧边A2 的侧面与挂孔40远离第二侧边A2的侧壁之间具有第四间隙, 且各相互对应的挂孔40与挂接 件11具有的第二间隙、 第三间隙以及第四间隙分别相等。 0085 可选地, 第一侧边A1上每一组相互对应的挂孔40与挂接件11中: 沿第三侧边A3至 第四侧边A4, 各相互对应的挂孔40与挂接件11具有的第一间隙呈线性递增。 008。
50、6 可选地, 第一侧边A1上每一组相互对应的挂孔40与挂接件11中: 各相互对应的挂 孔40与挂接件11具有的第二间隙均为0.4mm-0.6mm; 各相互对应的挂孔40与挂接件11具有 的第三间隙均为0.45mm-0.55mm; 各相互对应的挂孔40与挂接件11具有的第四间隙均为 0mm。 0087 需要说明的是, 当背光模组横向使用时, 膜材4的第一侧边A1、 第二侧边A2、 第三侧 边A3和第四侧边A4分别为天侧、 地侧、 左侧和右侧, 天侧的挂孔40远离地侧的侧壁与其对应 的挂接件11远离地侧的侧面直接接触, 实现膜材4天侧的限位。 0088 第一侧边A1挂耳设置方式: 第一侧边A1上每。
- 内容关键字: 背光 模组 显示装置
硫磺或硫铁矿制酸低温废热回收装置.pdf
沙蚕养殖装置.pdf
木材生产加工的翻转输送装置.pdf
马铃薯贮藏装置.pdf
自动输送扎花机.pdf
便于下料的不锈钢板压弯装置.pdf
海洋潮汐的水位监测仪安装装置.pdf
采血冰浴盒及样本固定装置.pdf
基于活性炭吸附脱附的有机废气连续处理系统.pdf
水利勘测水位计.pdf
微型高压放气阀.pdf
燃气管内壁清洁设备.pdf
光伏支架表面热镀锌装置.pdf
软管收卷调节机构及收卷机.pdf
转子线圈绕线压线装置.pdf
陶瓷坯泥生产设备.pdf
FRID通道式扫描机.pdf
智能电网安全运维监测装置.pdf
密封性好的细胞培养皿.pdf
计算机散热装置降噪组件.pdf
间续进料机构.pdf
电解液配置系统.pdf
实验小鼠喂药装置.pdf
智能防脱机械手.pdf
槽钢的压延结构.pdf
局部集中载荷作用下的组合梁精细化应力位移分析方法.pdf
精准按摩机芯机构.pdf
位置自动调节的热压装置.pdf
用于糠醛生产的糠醛渣输送装置.pdf
硫酸钾镁盐添加剂饲料生产用搅拌式混合装置.pdf
AIP三维堆叠TR气密封装组件.pdf
应急储能电源系统及应急储能电源.pdf
一种基于KF和STUPF组合滤波的SINS大方位失准角初始对准方法.pdf
一种光谱测试调整方法及测试调整装置.pdf
一种动态称重仪.pdf
一种用于光学测量的仪器及其测量方法.pdf
用于主动高光谱成像的近红外超连续谱照明系统.pdf
基于断言的存储器控制器接口时序参数化验证系统.pdf
一种可实现变水压力作用的渗透装置.pdf
高速风洞油流试验方法.pdf
一种纬度未知情况下的双系统罗经法静基座对准方法.pdf
宽波段、大量程激光功率计检定装置.pdf
电路装置、光电装置以及电子设备.pdf
一种提取凭证的处理方法及装置、系统.pdf
一种轮胎动平衡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pdf
一种可测经纬度的通信线路测量花杆.pdf
一种压轴承立柱机构.pdf
一种热成像镜头光学后焦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pdf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高压电塔测温系统.pdf
一种基于词袋树群模型的机器人定位和导航方法.pdf
一种胶料连续生产用检重称.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