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射频电路、移动终端与节点设备.pdf
《通信射频电路、移动终端与节点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射频电路、移动终端与节点设备.pdf(6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149268.2 (22)申请日 2020.02.02 (73)专利权人 山东曙光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 276800 山东省日照市高新区文创园 Al幢6层 (72)发明人 李健胜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11357 代理人 魏忠晖 (51)Int.Cl. H04B 1/40(2015.01) H04B 1/401(2015.01) (54)实用新型名称 通信射频电路、 移动终端与节点设备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通。
2、信射频电路、 移动 终端与节点设备, 包括: 功率放大电路、 第一匹配 电路、 第二匹配电路、 天线转换开关、 第三匹配电 路。 优点: 该通信射频电路通过良好的阻抗匹配, 使功率放大电路达到较高的利用率, 天线的能量 较好地辐射出去, 保证了功率放大电路的正常工 作。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11046927 U 2020.07.17 CN 211046927 U 1.一种通信射频电路,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功率放大电路: 用于对射频信号进行线性放大; 第一匹配电路: 用于对功率放大电路输入端进行阻抗匹配; 第二匹配电路: 用于对功率放大电路输出端进行阻抗匹配; 天线。
3、转换开关: 用于接收模式与发射模式的转换控制; 第三匹配电路: 用于对天线进行阻抗匹配; 所述第一匹配电路与功率放大电路通过第一电容(C1)相互连接, 所述功率放大电路与 第二匹配电路直接电连接, 所述第二匹配电路与天线转换开关通过第四电容(C4)相互连 接, 所述天线转换开关与第三匹配电路通过第五电容(C5)相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射频电路,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匹配电路为PI型电阻匹 配电路, 包括第一电阻(R1)、 第二电阻(R2)、 第三电阻(R3), 所述第一电阻(R1)一端接地, 另 一端与输入端口、 第二电阻(R2)电连接, 所述第三电阻(R3)一端接地, 另一。
4、端与第二电阻 (R2)、 第一电容(C1)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射频电路,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匹配电路为PI型LC匹配 电路, 包括第二电容(C2)、 第一电感(L1)、 第三电容(C3), 所述第二电容(C2)一端接地, 另一 端与第一电感(L1)、 功率放大电路进行电连接, 所述第三电容(C3)一端接地, 另一端与第一 电感(L1)、 第四电容(C4)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射频电路,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匹配电路包括第一PI型 LC匹配电路、 第二PI型LC匹配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射频电路,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PI型LC匹配电路包括。
5、第 六电容(C6)、 第七电容(C7)、 第二电感(L2)、 第八电容(C8), 所述第六电容(C6)一端接地, 另 一端与第五电容(C5)、 第七电容(C7)及第二电感(L2)电连接, 所述第八电容(C8)一端接地, 另一端与第七电容(C7)、 第二电感(L2)及第二PI型LC匹配电路进行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射频电路,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PI型LC匹配电路包括第 九电容(C9)、 第十电容(C10)、 第三电感(L3)、 第十一电容(C11), 所述第九电容(C9)一端接 地, 另一端与第十电容(C10)、 第三电感(L3)及第一PI型LC匹配电路进行电连接, 所述第十。
6、 一电容(C11)一端接地, 另一端与第十电容(C10)、 第三电感(L3)及天线端口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通信射频电路,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转换开关为 RFSW800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射频电路,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率放大电路为RF5110G。 9.一种移动终端, 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通信射频电路。 10.一种节点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通信射频电路。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046927 U 2 通信射频电路、 移动终端与节点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
7、, 尤其涉及一种通信射频电路、 移动终端与节 点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阻抗匹配是无线电技术中常见的一种工作状态, 它反映了输入电路与输出电路之 间的功率传输关系。 当电路实现阻抗匹配时, 将获得最大的功率传输。 反之, 当电路阻抗失 配时, 不但得不到最大的功率传输, 还可能对电路产生损坏。 无线收发器的输入输出阻抗与 传输线的阻抗、 传输线与天线的阻抗应达到一致。 如果阻抗值不一致, 收发器输出的高频能 量将被大量消耗在传输回路中, 不能全部由传输线传输直至天线发射出去。 这部分没有发 射出去的能量会反射回来, 产生驻波, 严重时会引起馈线的绝缘层及收发器末级功放管的 损坏。 为了使信。
8、号和能量有效地传输, 必须使电路工作在阻抗匹配状态, 即信号源或功率源 的内阻等于电路的输入阻抗, 电路的输出阻抗等于负载的阻抗。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信射频电路、 移动终端与节点设 备, 可实现良好的阻抗匹配, 使功率放大电路达到较高的利用率, 天线的能量较好地辐射出 去, 避免了损坏功率放大电路。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 第一方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信射频电路, 包括: 0006 功率放大电路: 用于对射频信号进行线性放大; 0007 第一匹配电路: 用于对功率放大电路输入端进行阻抗匹配; 。
9、0008 第二匹配电路: 用于对功率放大电路输出端进行阻抗匹配; 0009 天线转换开关: 用于接收模式与发射模式的转换控制; 0010 第三匹配电路: 用于对天线进行阻抗匹配; 0011 所述第一匹配电路与功率放大电路通过第一电容(C1)相互连接, 所述功率放大电 路与第二匹配电路直接电连接, 所述第二匹配电路与天线转换开关通过第四电容(C4)相互 连接, 所述天线转换开关与第三匹配电路通过第五电容(C5)相互连接。 0012 优选地, 所述第一匹配电路为PI型电阻匹配电路, 包括第一电阻(R1)、 第二电阻 (R2)、 第三电阻(R3), 所述第一电阻(R1)一端接地, 另一端与输入端口、。
10、 第二电阻(R2)电连 接, 所述第三电阻(R3)一端接地, 另一端与第二电阻(R2)、 第一电容(C1)电连接。 0013 优选地, 所述第二匹配电路为PI型LC匹配电路, 包括第二电容(C2)、 第一电感 (L1)、 第三电容(C3), 所述第二电容(C2)一端接地, 另一端与第一电感(L1)、 功率放大电路 进行电连接, 所述第三电容(C3)一端接地, 另一端与第一电感(L1)、 第四电容(C4)电连接。 0014 优选地, 所述第三匹配电路包括第一PI型LC匹配电路、 第二PI型LC匹配电路。 0015 优选地, 所述第一PI型LC匹配电路包括第六电容(C6)、 第七电容(C7)、 第。
11、二电感 说明书 1/3 页 3 CN 211046927 U 3 (L2)、 第八电容(C8), 所述第六电容(C6)一端接地, 另一端与第五电容(C5)、 第七电容(C7) 及第二电感(L2)电连接, 所述第八电容(C8)一端接地, 另一端与第七电容(C7)、 第二电感 (L2)及第二PI型LC匹配电路进行电连接。 0016 优选地, 所述第二PI型LC匹配电路包括第九电容(C9)、 第十电容(C10)、 第三电感 (L3)、 第十一电容(C11), 所述第九电容(C9)一端接地, 另一端与第十电容(C10)、 第三电感 (L3)及第一PI型LC匹配电路进行电连接, 所述第十一电容(C11)。
12、一端接地, 另一端与第十电 容(C10)、 第三电感(L3)及天线端口电连接。 0017 优选地, 所述天线转换开关为RFSW8000。 0018 优选地, 所述功率放大电路为RF5110G。 0019 第二方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 包括第一方面的所述通信射频电路。 0020 第三方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节点设备, 包括第一方面的所述通信射频电路。 0021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通信射频电路、 移动终端与节点设备, 通过良好的阻抗匹 配, 使功率放大电路达到较高的利用率, 天线的能量较好地辐射出去, 保证了功率放大电路 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002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
13、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 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 施例, 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 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 图1是本实用新型通信射频电路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是本实用新型通信射频电路上述实施例具体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这是本实用 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应当理解,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 。
14、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 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 可以相互组合。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 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6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射频电路, 如图1、 2所示, 具体包括: 用于对 射频信号进行线性放大的功率放大电路RF5110G, 用于对功率放大电路RF5110G的输入、 输 出端进行阻抗匹配的第一匹配电路、 第二匹配电路, 用于接收模式与发射模式的转换控制 的天线转换开关RFSW8000, 用于对天线进行阻抗匹配的第三匹配电路。 其中, 第一匹配。
15、电路 与功率放大电路RF5110G通过第一电容(C1)相互连接, 功率放大电路与第二匹配电路直接 电连接, 第二匹配电路与天线转换开关RFSW8000通过第四电容(C4)相互连接, 天线转换开 关RFSW8000与第三匹配电路通过第五电容(C5)相互连接。 0027 第一匹配电路: 用于对功率放大电路RF5110G输入端进行阻抗匹配, 该第一匹配电 路为PI型电阻匹配电路, 包括第一电阻(R1)、 第二电阻(R2)、 第三电阻(R3), 第一电阻(R1) 一端接地, 另一端与输入端口、 第二电阻(R2)电连接, 第三电阻(R3)一端接地, 另一端与第 说明书 2/3 页 4 CN 211046。
16、927 U 4 二电阻(R2)、 第一电容(C1)电连接。 0028 第二匹配电路: 用于对功率放大电路RF5110G输出端进行阻抗匹配, 该第二匹配电 路为PI型LC匹配电路, 包括第二电容(C2)、 第一电感(L1)、 第三电容(C3), 第二电容(C2)一 端接地, 另一端与第一电感(L1)、 功率放大电路进行电连接, 第三电容(C3)一端接地, 另一 端与第一电感(L1)、 第四电容(C4)电连接。 0029 第三匹配电路: 用于对天线进行阻抗匹配, 该第三匹配电路包括第一PI型LC匹配 电路、 第二PI型LC匹配电路。 其中, 第一PI型LC匹配电路包括第六电容(C6)、 第七电容(。
17、C7)、 第二电感(L2)、 第八电容(C8), 第六电容(C6)一端接地, 另一端与第五电容(C5)、 第七电容 (C7)及第二电感(L2)电连接, 第八电容(C8)一端接地, 另一端与第七电容(C7)、 第二电感 (L2)及第二PI型LC匹配电路进行电连接; 第二PI型LC匹配电路包括第九电容(C9)、 第十电 容(C10)、 第三电感(L3)、 第十一电容(C11), 第九电容(C9)一端接地, 另一端与第十电容 (C10)、 第三电感(L3)及第一PI型LC匹配电路进行电连接, 第十一电容(C11)一端接地, 另一 端与第十电容(C10)、 第三电感(L3)及天线端口电连接。 0030。
18、 本实用新型的通信射频电路工作原理: 当天线转换开关RFSW8000的使能端EN1为 高电平、 EN2为低电平时, 天线转换开关RFSW8000、 功率放大电路RF5110G均处于发射工作状 态, 第一匹配电路与第二匹配电路对功率放大电路RF5110G的输入、 输出端进行阻抗匹配, 使来自激励级的射频信号经过功率放大电路RF5110G最佳线性放大后通过对天线进行阻抗 匹配的第三匹配电路的匹配激励天线发射射频至自由空间; 当天线转换开关RFSW8000的使 能端EN1为低电平、 EN2为高电平时, 天线转换开关RFSW8000处于接收工作状态, 这时功率放 大电路RF5110G处于休眠截止状态,。
19、 来自天线的微弱感应信号通过对天线进行阻抗匹配的 第三匹配电路进入天线转换开关RFSW8000至接收链路进行底噪信号放大处理。 0031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 包括上述通信射频电路。 0032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点设备, 包括上述通信射频电路。 0033 最后应说明的是: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其限 制; 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 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 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 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 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说明书 3/3 页 5 CN 211046927 U 5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1 页 6 CN 211046927 U 6 。
- 内容关键字: 通信 射频 电路 移动 终端 节点 设备
变速箱.pdf
再生铅烟气中铅尘环保治理湿电除尘超低排放设备.pdf
混合加料机构.pdf
漆包线脱漆机.pdf
灯具的透镜反光杯一体式结构.pdf
防坠网-栏一体装置.pdf
装修用管线固定结构.pdf
物料压平测高装置.pdf
氢溴酸山莨菪碱分析溶解仪器.pdf
粉料分散上料机.pdf
电磁屏蔽壳体以及新能源汽车.pdf
枫叶魔方.pdf
骨科助行装置.pdf
钣金件调直装置.pdf
节能建筑保温体系.pdf
超薄柔性关节镜通道.pdf
适用于有水状态下闸门井封堵后干地修复的施工方法.pdf
车辆充电桩用防尘防水枪头结构.pdf
棉浆粕生产用的蒸球.pdf
码垛机器人几何精度标定与辨识方法.pdf
钕铁硼自动化发蓝设备.pdf
钢管外涂塑粉末自清洁回收装置.pdf
货物出库管理方法、系统及介质.pdf
词汇标签的确定方法及系统和查询语句的生成方法及系统.pdf
用于电机定子的端部叠片和电机定子.pdf
船舶目标检测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pdf
具有圆柱螺旋形液流流道的磁流变阻尼器.pdf
基于AES算法的硬件安全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接口管理方法及接口管理系统.pdf
涂料的质量监测方法及系统.pdf
空气灰尘检测仪.pdf
高铬合金离心铸管机及其使用方法.pdf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pdf
一种防止镊子被外界环境污染的医用酒精棉球包装瓶.pdf
用于代替塑料的强化面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阻燃抗菌聚乳酸纤维制备及该纤维纺成纱线和制作面料.pdf
一种切割机.pdf
一种手持喷头.pdf
液位开关和液位控制装置.pdf
一种生理学试验器具清洗处理剂.pdf
利用废旧衣物制作地毯的方法.pdf
一种铁路集装箱专用平车车体.pdf
有机废气处理装置.pdf
一种利用废旧衣物制作毡垫的方法.pdf
一种线锯机.pdf
一种防水型光氧催化除臭的废气处理装置.pdf
用于编织机的具有减摩特征的供料器.pdf
一种根茎类作物收获机械自动对行装置.pdf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pdf
一种具有适于编织特性的纱线制造工艺.pdf
钢帘线及橡胶产品的制造方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