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污扩容冷却装置.pdf
《排污扩容冷却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排污扩容冷却装置.pdf(9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047453.0 (22)申请日 2020.01.09 (73)专利权人 连云港市瑞成机械有限公司 地址 222000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新牛 公路洪门工业园区 (72)发明人 许永平许建平开成力孙欢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616 代理人 戴秀秀 (51)Int.Cl. F28B 5/00(2006.01) F28B 9/00(2006.01) F28B 11/00(2006.01) F25D 31/00(2006.01) (。
2、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排污扩容冷却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冷却装置技术领域, 尤其为 一种排污扩容冷却装置, 包括扩容冷却池和冷凝 器格栅, 扩容冷却池为敞口的矩形框体, 扩容冷 却池的两侧垂直固定有两块相对设置的立板, 两 块立板之间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轴, 两根转 轴相对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槽板, 两块槽板上均 活动嵌合有滑块, 两块槽板相同的一端均通过轴 承板转动连接有调节螺杆。 本实用新型通过转轴 带动偏心联动轴偏转, 偏心联动轴通过连杆调节 冷凝器格栅在扩容冷却池中的嵌合高度和与污 水的接触面积, 实现对污水降温速率的调节, 并 通过两根螺杆调节转轴与偏心联动轴的偏心率,。
3、 对冷凝器格栅的升降行程进行调节, 实现对扩容 冷却池中污水温度进行更大范围的调节。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CN 211451926 U 2020.09.08 CN 211451926 U 1.一种排污扩容冷却装置, 包括扩容冷却池(1)和冷凝器格栅(9),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 容冷却池(1)为敞口的矩形框体, 所述扩容冷却池(1)的两侧垂直固定有两块相对设置的立 板(2), 两块所述立板(2)之间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轴(3), 两根所述转轴(3)相对的一 端均固定连接有槽板(4), 两块所述槽板(4)上均活动嵌合有滑块(5), 两块所述槽板(4)相 同的一端均通过轴承板转。
4、动连接有调节螺杆(6), 两根所述调节螺杆(6)各自螺合连接与之 对应的所述滑块(5), 两个所述滑块(5)之间固定连接有偏心联动轴(7), 所述偏心联动轴 (7)的中部活动串接有连杆(8), 所述扩容冷却池(1)的内腔活动嵌合有所述冷凝器格栅 (9), 所述连杆(8)的底端活动连接所述冷凝器格栅(9)的顶面, 所述冷凝器格栅(9)的进口 和出口均连通有柔性软管(10), 所述扩容冷却池(1)的一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液态冷却工质 容器(11)和气态冷却工质容器(12), 所述立板(2)的一侧固定有转换阀门(13), 所述液态冷 却工质容器(11)和所述气态冷却工质容器(12)交替连通所述转换阀门(。
5、13)的进口端, 所述 转换阀门(13)的出口通过所述柔性软管(10)连通所述冷凝器格栅(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污扩容冷却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立板(2)的另一侧 固定连接有减速箱(14), 所述减速箱(14)的输入轴固定连接有正反转电机(15), 所述减速 箱(14)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转轴(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污扩容冷却装置, 其特征在于: 两根所述调节螺杆(6) 的顶端均固定串接有链轮(16), 两个所述链轮(16)之间绕接有链条(1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污扩容冷却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容冷却池(1)内 腔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
6、一水温计(18)和第二水温计(1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污扩容冷却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容冷却池(1)的 一端连通有进水管(20), 所述扩容冷却池(1)的另一端连通有出水管(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污扩容冷却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板(4)为T型槽结 构或燕尾槽结构。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451926 U 2 一种排污扩容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装置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排污扩容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冷却器是换热设备的一类, 用以冷却流体, 通常用水或空气为冷却剂以除去热量, 主要可以分为列管式冷却。
7、器、 板式冷却器和风冷式冷却器, 冷却器也是冶金、 化工、 能源、 交 通、 轻工、 食品等工业部门普遍采用的热交换装置, 它适用于冷却器、 冷凝、 加热、 蒸发、 废热 回收等不同工况, 因此, 在门类众多的热交换器中, 管式换热器仍居于重要位置, 包括间壁 式冷却器、 喷淋式冷却器、 夹套式冷却器和蛇管式冷却器等, 也可用于大功率硅整流和感应 炉及中频炉等大电器设备配套作为冷却保护付机的纯水、 水风、 油水、 油风冷却装置, 冷却 器以间壁式、 混合式、 蓄热式交换器为主要对象, 冷却器的工作原理、 传热计算、 结构计算、 流动阻力计算和设计程序, 因此在污水的排污扩容冷却装置中也普遍使用。
8、。 0003 目前的排污扩容冷却装置存在下列问题: 0004 1、 目前的排污扩容冷却装置的冷却功率不能够进行相应调节。 0005 2、 目前的排污扩容冷却装置的导热工质不能进行快速切换。 实用新型内容 0006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排污扩容冷却装置, 解决了目前的 排污扩容冷却装置的冷却功率不能够进行相应调节, 以及冷却装置的导热工质不能进行快 速切换的问题。 0008 (二)技术方案 0009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排污扩容冷却装置, 包括扩 容冷却池和冷凝器格栅, 所述扩容冷却池为敞口的矩形框体, 所述扩。
9、容冷却池的两侧垂直 固定有两块相对设置的立板, 两块所述立板之间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轴, 两根所述转 轴相对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槽板, 两块所述槽板上均活动嵌合有滑块, 两块所述槽板相同 的一端均通过轴承板转动连接有调节螺杆, 两根所述调节螺杆各自螺合连接与之对应的所 述滑块, 两个所述滑块之间固定连接有偏心联动轴, 所述偏心联动轴的中部活动串接有连 杆, 所述扩容冷却池的内腔活动嵌合有所述冷凝器格栅, 所述连杆的底端活动连接所述冷 凝器格栅的顶面, 所述冷凝器格栅的进口和出口均连通有柔性软管, 所述扩容冷却池的一 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液态冷却工质容器和气态冷却工质容器, 所述立板的一侧固定有转换。
10、阀 门, 所述液态冷却工质容器和所述气态冷却工质容器交替连通所述转换阀门的进口端, 所 述转换阀门的出口通过所述柔性软管连通所述冷凝器格栅。 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 所述立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减速箱, 所 述减速箱的输入轴固定连接有正反转电机, 所述减速箱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转轴。 001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 两根所述调节螺杆的顶端均固定串接有链 说明书 1/4 页 3 CN 211451926 U 3 轮, 两个所述链轮之间绕接有链条。 001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 所述扩容冷却池内腔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 有第一水温计和第二水温计。 00。
11、1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 所述扩容冷却池的一端连通有进水管, 所 述扩容冷却池的另一端连通有出水管。 001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 所述槽板为T型槽结构或燕尾槽结构。 0015 (三)有益效果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排污扩容冷却装置, 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 1、 该排污扩容冷却装置, 通过转轴带动偏心联动轴偏转, 偏心联动轴通过连杆调 节冷凝器格栅在扩容冷却池中的嵌合高度和与污水的接触面积, 实现对污水降温速率的调 节, 并通过两根螺杆调节转轴与偏心联动轴的偏心率, 对冷凝器格栅的升降行程进行调节, 实现对扩容冷却池中污水温度进。
12、行更大范围的调节。 0018 2、 该排污扩容冷却装置, 通过转换阀门向冷凝器格栅导入低温液态冷却工质快速 降温, 或通过转换阀门向冷凝器格栅导入气态冷却工质持续降温; 或先向冷凝器格栅导入 低温液态冷却工质快速降温, 再切换至气态冷却工质实现持续的降温, 快速实现工作模式 的转变和工作效率的提升。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观结构一侧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观结构另一侧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剖结构示意图。 0022 图中: 1、 扩容冷却池; 2、 立板; 3、 转轴; 4、 槽板; 5、 滑块; 6、 调节螺杆; 7、 偏心联动 轴; 8、 连杆;。
13、 9、 冷凝器格栅; 10、 柔性软管; 11、 液态冷却工质容器; 12、 气态冷却工质容器; 13、 转换阀门; 14、 减速箱; 15、 正反转电机; 16、 链轮; 17、 链条; 18、 第一水温计; 19、 第二水温 计; 20、 进水管; 21、 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
14、0024 实施例 0025 请参阅图1-3, 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排污扩容冷却装置, 包括扩容 冷却池1和冷凝器格栅9, 扩容冷却池1为敞口的矩形框体, 扩容冷却池1的两侧垂直固定有 两块相对设置的立板2, 两块立板2之间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轴3, 两根转轴3相对的一 端均固定连接有槽板4, 两块槽板4上均活动嵌合有滑块5, 两块槽板4相同的一端均通过轴 承板转动连接有调节螺杆6, 两根调节螺杆6各自螺合连接与之对应的滑块5, 两个滑块5之 间固定连接有偏心联动轴7, 偏心联动轴7的中部活动串接有连杆8, 扩容冷却池1的内腔活 动嵌合有冷凝器格栅9, 连杆8的底端活动连接冷凝器。
15、格栅9的顶面, 冷凝器格栅9的进口和 说明书 2/4 页 4 CN 211451926 U 4 出口均连通有柔性软管10, 扩容冷却池1的一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液态冷却工质容器11和气 态冷却工质容器12, 立板2的一侧固定有转换阀门13, 液态冷却工质容器11和气态冷却工质 容器12交替连通转换阀门13的进口端, 转换阀门13的出口通过柔性软管10连通冷凝器格栅 9。 0026 本实施例中, 冷凝器格栅9采用WX-01型铜铝鼻复冷凝器, 冷凝器格栅9在扩容冷却 池1的内腔中进行活动升降, 当冷凝器格栅9降落至扩容冷却池1的底端, 其冷却工作面对扩 容冷却池1中的污水接触面增大, 因此对污水的冷却。
16、效率高, 当冷凝器格栅9提升至扩容冷 却池1的顶端, 其冷却工作面对扩容冷却池1中的污水接触面减少, 因此对污水的冷却效率 低, 因此通过转动转轴3带动偏心联动轴7偏转, 就能够通过连杆8调节冷凝器格栅9在扩容 冷却池1中的嵌合高度和与污水的接触面积, 实现对污水降温速率的调节, 当偏心联动轴7 与转轴3的偏心率不足时, 则通过两根调节螺杆6同时螺合调节滑块5, 当滑块5向槽板4的两 端移动时, 偏心联动轴7与转轴3的偏心率增大, 此时偏心联动轴7转动时连杆8和冷凝器格 栅9的移动行程增长, 冷凝器格栅9与污水接触和脱离的面积均发生相应改变, 从而对扩容 冷却池1中污水温度进行更大范围的调节;。
17、 0027 液态冷却工质容器11和气态冷却工质容器12具有不同的热传导速率, 当需要快速 的对扩容冷却池1中污水进行冷却时, 通过转换阀门13向冷凝器格栅9导入低温的液态冷却 工质, 此时就能够实现快速的降温, 当需要快速的对扩容冷却池1中污水进行长时间, 缓慢 的冷却时, 通过转换阀门13向冷凝器格栅9导入低温的气态冷却工质, 此时就能够实现持续 的降温; 也可以先向冷凝器格栅9导入低温液态冷却工质进行快速的降温, 当温度降至设定 区间后, 通过转换阀门13切换至气态冷却工质实现持续的降温, 快速实现工作模式的转变 和工作效率的提升; 其中, 转换阀门13采用DSF-4型两位三通电磁阀。 0。
18、028 具体的, 立板2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减速箱14, 减速箱14的输入轴固定连接有正反 转电机15, 减速箱14的输出轴传动连接转轴3。 0029 本实施例中, 正反转电机15通过减速箱14带动转轴3正向转动或反向转动, 转轴3 带动槽板4进行摆动, 进而通过偏心联动轴7和连杆8带动冷凝器格栅9在扩容冷却池1的内 腔中进行升降。 0030 具体的, 两根调节螺杆6的顶端均固定串接有链轮16, 两个链轮16之间绕接有链条 17。 0031 本实施例中, 当需要调节冷凝器格栅9的升降或摆动行程时, 通过链条17带动两个 链轮16同步转动, 两个链轮16同时带动两根调节螺杆6同方向和同速度进行转动。
19、, 实现对两 个滑块5的同方向和同步移动, 以便调节偏心联动轴7与转轴3的偏心度; 在实际使用过程 中, 链条17是间断性与链轮16进行连接的, 这是因为当偏心联动轴7处于其最低点时, 链条 17会与连杆8发生干涉, 所以链条17只在对偏心联动轴7的偏心度进行调节时绕接在两个链 轮16之间, 在不调节时将之去下, 避免与连杆8发生干涉。 0032 具体的, 扩容冷却池1内腔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水温计18和第二水温计19。 0033 本实施例中, 第一水温计18和第二水温计19采用LCD-110型数字式水温检测器, 分 别对扩容冷却池1两端的水温进行检测, 并通过数字显示, 以便根据显示的温。
20、差结果通过转 动偏心联动轴7的角度, 对冷凝器格栅9位于扩容冷却池1中的嵌合深度进行调节。 0034 具体的, 扩容冷却池1的一端连通有进水管20, 扩容冷却池1的另一端连通有出水 说明书 3/4 页 5 CN 211451926 U 5 管21。 0035 本实施例中, 进水管20用于将污水排进扩容冷却池1中进行冷却, 出水管21用于排 出经过冷却处理的污水。 0036 具体的, 槽板4为T型槽结构或燕尾槽结构。 0037 本实施例中, 槽板4为T型槽结构或燕尾槽结构, 因此能够很好地嵌合连接滑块5, 令两个滑块5能够稳定的在槽板4的内槽中进行滑动, 实现对偏心联动轴7工作行程的调节。 00。
21、38 本实施例中冷凝器格栅9、 转换阀门13、 第一水温计18和第二水温计19为已经公开 的广泛运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已知技术。 0039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冷凝器格栅9在扩容冷却池1的内腔中进行活 动升降, 当冷凝器格栅9降落至扩容冷却池1的底端, 其冷却工作面对扩容冷却池1中的污水 接触面增大, 因此对污水的冷却效率高, 当冷凝器格栅9提升至扩容冷却池1的顶端, 其冷却 工作面对扩容冷却池1中的污水接触面减少, 因此对污水的冷却效率低, 因此通过转动转轴 3带动偏心联动轴7偏转, 就能够通过连杆8调节冷凝器格栅9在扩容冷却池1中的嵌合高度 和与污水的接触面积, 实现对污。
22、水降温速率的调节, 当偏心联动轴7与转轴3的偏心率不足 时, 则通过两根调节螺杆6同时螺合调节滑块5, 则当滑块5向槽板4的两端移动时, 偏心联动 轴7与转轴3的偏心率增大, 此时偏心联动轴7转动时连杆8和冷凝器格栅9的移动行程增长, 冷凝器格栅9与污水接触和脱离的面积均发生相应改变, 从而对扩容冷却池1中污水温度进 行更大范围的调节; 0040 液态冷却工质容器11和气态冷却工质容器12具有不同的热传导速率, 当需要快速 的对扩容冷却池1中污水进行冷却时, 通过转换阀门13向冷凝器格栅9导入低温的液态冷却 工质, 此时就能够实现快速的降温, 当需要快速的对扩容冷却池1中污水进行长时间, 缓慢。
23、 的冷却时, 通过转换阀门13向冷凝器格栅9导入低温的气态冷却工质, 此时就能够实现持续 的降温; 也可以先向冷凝器格栅9导入低温液态冷却工质进行快速的降温, 当温度降至设定 区间后, 通过转换阀门13切换至气态冷却工质实现持续的降温, 快速实现工作模式的转变 和工作效率的提升。 0041 最后应说明的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 实用新型,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来说,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 进行等同替换。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 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4/4 页 6 CN 211451926 U 6 图1 说明书附图 1/3 页 7 CN 211451926 U 7 图2 说明书附图 2/3 页 8 CN 211451926 U 8 图3 说明书附图 3/3 页 9 CN 211451926 U 9 。
- 内容关键字: 排污 扩容 冷却 装置
便携式文档高拍仪.pdf
纤维加热烘箱.pdf
风机箱体法兰.pdf
具有防护机构的绝缘环网柜.pdf
建筑施工用节能式钢筋加工机构.pdf
硬度检测装置.pdf
文胸模杯成型装置.pdf
水质采样设备.pdf
分体式树木胸径固定观测装置.pdf
快装式恒温阀及应用该恒温阀的热水器.pdf
测绘用可调节的测斜仪.pdf
油田伴生气碳捕集系统.pdf
钢渣压辊冷却装置.pdf
磁共振噪音防护耳罩.pdf
固态脱硫脱硝装置.pdf
贴片式高压整流二极管.pdf
用于聚乙烯原料的筛分装置.pdf
弯管机的上料装置.pdf
烤箱、烤箱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pdf
基于3D卷积和多标签解码的颅脑CT影像质量控制方法.pdf
用于船舶石墨铜套生产的钻孔装置.pdf
釜式再沸器.pdf
毫米波雷达信号处理方法及系统.pdf
精棉生产用挤浆机.pdf
基于模板多级匹配的化学仪器位姿估计方法、设备及介质.pdf
基于云服务智能部署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pdf
镁法生产海绵钛加料与充氩装置.pdf
基于扩散模型的音乐音色风格转换方法及系统.pdf
基于半实物仿真的无人机自动化测试系统及方法.pdf
改性卡拉胶、卡拉胶囊皮及改性卡拉胶的制备方法.pdf
照明灯塔设备的能耗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血管吻合装置.pdf
三相旋流滤清器.pdf
泥渣悬层污泥漏斗式斜板沉淀装置.pdf
一种油气分离陶瓷复合膜管及其组件和制备方法.pdf
合金表面微小裂纹止裂方法及其装置.pdf
一种单面印刷的透视潜影.pdf
新型密封锁紧栓.pdf
具有研磨粒子的抛光材料及其制造方法.pdf
虚拟道路边界的辅助驾驶装置.pdf
直接液体燃料电池尾气的电化学处理方法和专用装置.pdf
可反流冲洗的过滤器.pdf
控制来自热工业废气的气体污染物的吸收的方法和装置.pdf
在线更换融体过滤装置滤网的方法.pdf
一种高频振动多通道集成斜板分级浓密设备.pdf
高弹体改性的化学机械抛光垫.pdf
一种水箱模块交角密封件.pdf
囊式滤尘器用喷射器.pdf
防静电卷式膜分离器及其制备方法.pdf
用于多功能折叠钳的防滑钳柄及其制作方法.pdf
环境净化用透光性陶瓷过滤片的制造方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