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尘型环境监测装置.pdf
《防尘型环境监测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尘型环境监测装置.pdf(7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153011.4 (22)申请日 2020.02.05 (73)专利权人 福建省莆阳检测有限公司 地址 351100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江口镇 石庭石西村999号 (72)发明人 姚俊冰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代理人 邢江峰 (51)Int.Cl. G01D 21/02(2006.01) G01D 11/00(2006.01) G01D 11/3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防尘型环境监测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
2、公开了一种防尘型环境监测装 置, 其技术方案要点是: 包括固定底座, 固定底座 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杆, 第一支撑杆的上 端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撑杆, 第二支撑杆的上端固 定设置有顶部支撑臂, 第一支撑杆的前端固定设 置有仪器防护箱, 仪器防护箱的前端面固定设置 有LED显示屏, 仪器防护箱的内部固定设置有采 集仪, 仪器防护箱的右端面对应于采集仪的位置 处开设有散热孔, 采集仪的右端对应于散热孔的 位置处固定设置有防尘网, 第一支撑杆与仪器防 护箱通过第一抱箍与第二抱箍固定连接; 本实用 新型能够防止灰尘沿着散热孔进入到采集仪的 内部, 方便转动LED显示屏, 方便操作, 实用性强。 权利要。
3、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11234544 U 2020.08.11 CN 211234544 U 1.一种防尘型环境监测装置, 包括固定底座(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底座(1)的上端 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杆(2), 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撑杆(3), 所述第 二支撑杆(3)的上端固定设置有顶部支撑臂(4), 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前端固定设置有仪 器防护箱(6), 所述仪器防护箱(6)的前端面固定设置有LED显示屏(7), 所述仪器防护箱(6) 的内部固定设置有采集仪(8), 所述仪器防护箱(6)的右端面对应于所述采集仪(8)的位置 处开设有散热孔(60。
4、2), 所述采集仪(8)的右端对应于所述散热孔(602)的位置处固定设置 有防尘网(801); 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外侧开设有第一通孔(201), 所述第一通孔(201)为 多个, 多个所述第一通孔(201)在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外侧组成圆形, 所述仪器防护箱(6) 的后端面固定设置有固定孔(601), 所述第一支撑杆(2)与所述仪器防护箱(6)通过第一抱 箍(9)与第二抱箍(10)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杆(2)上对应于所述第一抱箍(9)与所述第 二抱箍(10)的位置处开设有环形凹槽(202), 所述第一抱箍(9)的中部开设有第二通孔 (901), 所述第一抱箍(9)的外侧对应于所述第二。
5、通孔(901)的位置处活动设置有螺旋把手 (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尘型环境监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杆(2)、 所述第二支撑杆(3)与所述顶部支撑臂(4)的表面涂有防腐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尘型环境监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部支撑臂(4) 的上端固定设置有风向传感器(401)、 百叶箱(402)与风速传感器(40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尘型环境监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撑杆(3) 上固定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尘型环境监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仪器防护箱(6) 的后端面对应于所述采集。
6、仪(8)的位置处活动设置有盖板(603), 所述盖板(603)与所述仪 器防护箱(6)铰链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尘型环境监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抱箍(9)与 所述第二抱箍(10)通过紧固螺钉(12)与所述仪器防护箱(6)固定连接。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234544 U 2 一种防尘型环境监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监测设备技术领域, 尤其是一种防尘型环境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环境监测仪器是用于监测室内外环境各项参数的仪器总称, 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 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 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环境监测。
7、是环境管理的 基础和技术支持, 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环境监测仪器生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0003 参照现有公开号为CN20860680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其公开了一种高稳定防潮 环境监测设备, 包括承重杆, 所述承重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杆, 所述支撑杆的底部活动 安装有安装底座, 所述安装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支撑杆左侧和右侧的两个夹紧块, 两个所述夹紧块相背的一侧均插接有延伸至支撑杆内部的卡接杆, 两个所述夹紧块和两个 卡接杆之间均设置有卡接弹簧, 右边的所述夹紧块的右侧插接有贯穿支撑杆并延伸至左边 的夹紧块的左侧的插接杆。 0004。
8、 上述的这种高稳定防潮环境监测设备, 其设置在箱盖上的干燥层, 通过其内部的 干燥剂可将整个箱体内的水分吸收, 从而避免设备内壁积水, 从而加快氧化, 导致设备出现 锈蚀, 实现了其防潮的效果, 方便人们使用; 但是上述的这种高稳定防潮环境监测设备依旧 存在着一些缺点, 如: 一、 环境监测设备在长时间放置后, 会有灰尘沿着散热孔进入到环境 监测设备的内部, 较多的灰尘堆积可能会影响其内部各种电器元件的正常使用; 二、 现实生 活使用时, 由于不同的需求, 人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观察LED显示屏上的监测数据, 如果LED 显示屏不能沿着固定杆转动, 会对影响人们的正常观察。 实用新型内容 000。
9、5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尘型环境监测装 置, 以解决环境监测设备内部会堆积灰尘以及LED显示屏无法转动的问题。 0006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 一种防尘型环境监测装置, 包括固定底座, 固定底座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 杆, 第一支撑杆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撑杆, 第二支撑杆的上端固定设置有顶部支撑臂, 第一支撑杆的前端固定设置有仪器防护箱, 仪器防护箱的前端面固定设置有LED显示屏, 仪 器防护箱的内部固定设置有采集仪, 仪器防护箱的右端面对应于采集仪的位置处开设有散 热孔, 采集仪的右端对应于散热孔的位置处固定。
10、设置有防尘网; 第一支撑杆的外侧开设有 第一通孔, 第一通孔为多个, 多个第一通孔在第一支撑杆的外侧组成圆形, 仪器防护箱的后 端面固定设置有固定孔, 第一支撑杆与仪器防护箱通过第一抱箍与第二抱箍固定连接, 第 一支撑杆上对应于第一抱箍与第二抱箍的位置处开设有环形凹槽202, 第一抱箍的中部开 设有第二通孔, 第一抱箍的外侧对应于第二通孔的位置处活动设置有螺旋把手。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能够防止灰尘沿着散热孔进入到采集仪的内部, 避免了 说明书 1/3 页 3 CN 211234544 U 3 较多的灰尘堆积从而影响到采集仪内部各种电器元件的正常使用; 当LED显示屏需要转动 时。
11、, 先将紧固螺钉拧松, 旋转并拉出螺旋把手, 将LED显示屏转动到合适的位置后, 拧紧紧固 螺钉, 并将螺旋把手插入后固定即可, 方便操作, 实用性强。 0009 进一步的, 第一支撑杆、 第二支撑杆与顶部支撑臂的表面涂有防腐漆。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能够避免第一支撑杆、 第二支撑杆与顶部支撑臂受到氧 化, 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0011 进一步的, 顶部支撑臂的上端固定设置有风向传感器、 百叶箱与风速传感器。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方便观察环境中的风向、 风速以及其他需要监测的内容。 0013 进一步的, 第二支撑杆上固定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 0014 通过采用上述。
12、技术方案, 使用太阳能电池板能够为采集仪等设备提供所需要的电 力, 起到了节约用电的功能。 0015 进一步的, 仪器防护箱的后端面对应于采集仪的位置处活动设置有盖板, 盖板与 仪器防护箱铰链连接。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通过设置盖板与仪器防护箱铰链连接, 方便操作人员打 开仪器防护箱, 观察采集仪内部的使用情况, 有利于维修或者更换零部件。 0017 进一步的, 第一抱箍与第二抱箍通过紧固螺钉与仪器防护箱固定连接。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能够确保仪器防护箱稳定地固定在第一支撑杆上。 0019 综上, 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采集仪的。
13、一端固定设置防尘网, 能够防止灰尘沿着散热孔进入 到采集仪的内部, 避免了较多的灰尘堆积从而影响到采集仪内部各种电器元件的正常使 用; 通过设置第一支撑杆与仪器防护箱通过第一抱箍与第二抱箍固定连接, 在第一支撑杆 上设置第一通孔、 第一抱箍上设置第二通孔, 当LED显示屏需要转动时, 旋转并拉出螺旋把 手, 将LED显示屏转动到合适的位置后, 并将螺旋把手插入后固定即可, 方便操作, 实用性 强。 附图说明 0021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 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 与本实用 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 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0022 图1为本实用。
14、新型的主视图; 0023 图2为本实用新型仪器防护箱的示意图; 0024 图3为本实用新型采集仪的后视图。 0025 图中: 1、 固定底座; 2、 第一支撑杆; 201、 第一通孔; 202、 环形凹槽; 3、 第二支撑杆; 4、 顶部支撑臂; 401、 风向传感器; 402、 百叶箱; 403、 风速传感器; 5、 太阳能电池板; 6、 仪器防 护箱; 601、 固定孔; 602、 散热孔; 603、 盖板; 7、 LED显示屏; 8、 采集仪; 801、 防尘网; 9、 第一抱 箍; 901、 第二通孔; 10、 第二抱箍; 11、 螺旋把手; 12、 紧固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15、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说明书 2/3 页 4 CN 211234544 U 4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7 实施例1 0028 参考图1、 图2和图3, 一种防尘型环境监测装置, 包括固定底座1, 固定底座1的上端 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杆2, 第一支撑杆2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撑杆3, 第二支撑杆3的上 端固定设置有顶部支撑臂4, 第。
16、一支撑杆2的前端固定设置有仪器防护箱6, 仪器防护箱6的 前端面固定设置有LED显示屏7, 仪器防护箱6的内部固定设置有采集仪8, 仪器防护箱6的右 端面对应于采集仪8的位置处开设有散热孔602, 采集仪8的右端对应于散热孔602的位置处 固定设置有防尘网801; 第一支撑杆2的外侧开设有第一通孔201, 第一通孔201为多个, 多个 第一通孔201在第一支撑杆2的外侧组成圆形, 仪器防护箱6的后端面固定设置有固定孔 601, 第一支撑杆2与仪器防护箱6通过第一抱箍9与第二抱箍10固定连接, 第一支撑杆2上对 应于第一抱箍9与第二抱箍10的位置处开设有环形凹槽202, 第一抱箍9与第二抱箍10。
17、能够 在环形凹槽202的内部转动, 操作人员不需要将第一抱箍9与第二抱箍10拆下也能转动仪器 防护箱6, 第一抱箍9的中部开设有第二通孔901, 第一抱箍9的外侧对应于第二通孔901的位 置处活动设置有螺旋把手11。 0029 参考图1和图2, 为了保证该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第一支撑杆2、 第二支撑杆3与顶部 支撑臂4的表面涂有防腐漆, 能够防止其易被氧化。 0030 参考图1, 为了增加监测的项目内容, 在顶部支撑臂4的上端固定设置有风向传感 器401、 百叶箱402与风速传感器403。 0031 参考图1, 为了解决能源, 第二支撑杆3上固定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5, 设置的太阳 能电池板5能。
18、够在白天收集太阳能, 为该装置提供一定的能源。 0032 参考图2, 为了方便操作人员打开仪器防护箱6, 观察采集仪8内部的使用情况, 在 仪器防护箱6的后端面对应于采集仪8的位置处活动设置有盖板603, 盖板603与仪器防护箱 6铰链连接, 同时有利于维修或者更换零部件仪器。 0033 参考图2, 为了确保仪器防护箱6稳定地固定在第一支撑杆2上, 设置第一抱箍9与 第二抱箍10通过紧固螺钉12与仪器防护箱6固定连接。 0034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 操作人员将设备打开后即可正常运行, 在采集仪8的内部设 置的防尘网801能够将外界的灰尘阻挡在外面, 避免灰尘对采集仪8内部的仪器造成影响; 当。
19、LED显示屏7需要转动时, 操作人员旋转并拉出螺旋把手11, 通过转动仪器防护箱6将LED 显示屏7转动到合适的位置后, 并将螺旋把手11插入后固定即可, 方便操作, 实用性强。 0035 最后应说明的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 实用新型,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来说,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 进行等同替换。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做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 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3/3 页 5 CN 211234544 U 5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2 页 6 CN 211234544 U 6 图3 说明书附图 2/2 页 7 CN 211234544 U 7 。
- 内容关键字: 防尘 环境监测 装置
相机模块.pdf
具有防堵机构的浆水处理用滤筛装置.pdf
打包设备.pdf
可回收动脉瘤辅助支架及输送系统.pdf
电梯井道相邻房间的复合隔声墙体构造.pdf
灯具的免接电线的导电铜片触点结构.pdf
管式反应器.pdf
陶瓷纤维管.pdf
留孔装置.pdf
冲压机用的送料机构.pdf
玻璃装饰条组装装置.pdf
电缆抗拉强度检测装置.pdf
电网建设的架线机.pdf
家电玻璃多向磨边机.pdf
用于土壤肥料的均匀泼洒机构.pdf
漏电电流检测仪及防护组件.pdf
洁净室多重复合杀菌过滤风口结构.pdf
纸垛自动整理装置.pdf
有机废气、有机废液及烟气的协同处理系统.pdf
铜锭抛光用夹具.pdf
指纹取景器.pdf
新型电动自楔式安全制动器.pdf
新型血糖试纸盒.pdf
中远距离传输零中频接收机电路.pdf
纳米铁强化磺胺废水厌氧消化的方法.pdf
鱼缸除垢机器人.pdf
可变形手持便携式三防平板电脑.pdf
步进电机散热方法、系统及介质.pdf
建筑施工降尘设备.pdf
防水防潮型家用可燃气体探测器.pdf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实验室安全管理策略确定方法及装置.pdf
基于双边带光频梳的快速布里渊光学时域分析仪.pdf
一种半地下、地下轻型油罐.pdf
导电复合材料.pdf
用作制备铸模的材料的可时效硬化的铜合金.pdf
全热交换元件用纸.pdf
过滤装置及清洗过滤装置中的过滤介质的方法.pdf
制备具有改进催化性能的催化剂的方法.pdf
一种新型振动发生器及使用该器消除金属件残余应力的方法.pdf
用于平织机弯纱三角的调节装置.pdf
浊水过滤自动排渣器.pdf
一种易除冰空浴式气化器.pdf
N-杂环羧酸或羧酸等排物的N-结合氨磺酰.pdf
用作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取代环戊烷和环戊烯化合物.pdf
含姜成分的肥皂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pdf
使筒子架上的引出速度最佳化的方法和装置.pdf
博迪玉保健防癌纤维及制造方法.pdf
风能稳压发电方法.pdf
甲壳质纤维水刺无纺布及其生产方法.pdf
带有两组分三维催化剂的催化膜反应器.pdf
冰箱.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