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或电动车双撑底座.pdf
《摩托车或电动车双撑底座.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摩托车或电动车双撑底座.pdf(6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159887.X (22)申请日 2020.02.10 (73)专利权人 广东君强模具有限公司 地址 511600 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龙山镇 106国道边龙山油站侧广东佛冈新元 科技有限公司办公楼一楼 (72)发明人 赵桂阳谈福康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卓特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11572 代理人 段宇 (51)Int.Cl. B62H 1/0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摩托车或电动车双撑底座 (57)摘要 本申请属于摩托车和电动车技术。
2、领域, 具体 涉及一种摩托车或电动车双撑底座。 其包括第一 支撑脚、 第二支撑脚、 双撑横梁、 安装机构、 脚蹬 机构、 弹性件连接部以及缓冲机构。 由于第一支 撑脚和第二支撑脚可以在车体两侧形成两个对 称的支撑点, 本申请提供的双撑底座相比现有的 单撑底座具有稳定性好、 机械强度高等技术优 势; 同时, 由于双撑底座上设置有缓冲机构, 还可 以通过滑动缓冲作用, 降低使用过程中发出的噪 音以及减少双撑底座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的硬性 损伤。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11617930 U 2020.10.02 CN 211617930 U 1.一种摩托车或电动车双撑底座, 其特。
3、征在于, 该摩托车或电动车双撑底座包括: 第一支撑脚(10), 用作该摩托车或电动车双撑底座的第一支撑点; 第二支撑脚(20); 用作该摩托车或电动车双撑底座的第二支撑点; 双撑横梁(30), 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脚(10)和所述第二支撑脚(20); 安装机构(40), 用于将该摩托车或电动车双撑底座安装到摩托车或电动车上; 脚蹬机构(50), 用于接受外力以使该摩托车或电动车双撑底座发生旋转; 弹性件连接部(60), 用于连接弹性件以增加该摩托车或电动车双撑底座的恢复力; 缓冲机构(70), 用于降低噪音并通过缓冲作用减少该摩托车或电动车双撑底座受到的 损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
4、或电动车双撑底座,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脚(10)上还设置有第一支撑脚护垫(80); 所述第二支撑脚(20)上还设置有第二支撑脚护垫(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或电动车双撑底座,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脚(10)、 所述第二支撑脚(20)和所述双撑横梁(30)为一体成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或电动车双撑底座,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机构(40)包括第一安装机构(410)和第二安装机构(420); 所述第一安装机构(410)和第二安装机构(420)分别设置在所述双撑横梁(30)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或电动车双撑底座,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5、一安装机构(410)包括第一装配孔(4110)和第一肋板(4120); 所述第二安装机构(420)包括第二装配孔(4210)和第二肋板(42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或电动车双撑底座, 其特征在于: 所述脚蹬机构(50)包括脚蹬杆(510)和脚蹬部(520); 所述脚蹬杆(510)和所述脚蹬部(520)为一体成型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摩托车或电动车双撑底座, 其特征在于: 所述脚蹬部(520)上设置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摩擦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或电动车双撑底座,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件连接部(60)包括连接板体(610), 所述连接板体(610)的一端设。
6、置有钩状的 连接部(62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或电动车双撑底座, 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机构(70)包括轮框(710)和装配在所述轮框(710)内的滑轮(720)。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摩托车或电动车双撑底座, 其特征在 于: 所述第一支撑脚(10)、 第二支撑脚(20)和所述双撑横梁(30)为U型结构。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617930 U 2 一种摩托车或电动车双撑底座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属于摩托车和电动车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或电动车双撑底座。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摩托车或电动车的支撑底座一般为单撑结构, 。
7、稳定性欠佳且强度不够。 并且, 现有摩托车或电动车的支撑底座在使用过程中还会发出较大的噪音, 影响环境保护且容易 造成底座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有鉴于此,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摩托车或电动车双撑底座, 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 的技术问题。 0004 本申请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而提供的解决方案为: 0005 一种摩托车或电动车双撑底座, 其包括: 第一支撑脚, 用作第一支撑点; 第二支撑 脚; 用作第二支撑点; 双撑横梁, 用于连接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 安装机构, 用于将该摩 托车或电动车双撑底座安装到摩托车或电动车上; 脚蹬机构, 用于接受外力以使该摩托车 或电动车双撑底座发生旋转; 弹性。
8、件连接部, 用于连接弹性件以增加该摩托车或电动车双 撑底座的恢复力; 缓冲机构, 用于降低噪音并通过缓冲作用减少该摩托车或电动车双撑底 座受到的损伤。 0006 作为本申请提供的摩托车或电动车双撑底座的优选, 第一支撑脚上还设置有第一 支撑脚护垫, 第二支撑脚上还设置有第二支撑脚护垫。 0007 作为本申请提供的摩托车或电动车双撑底座的优选, 第一支撑脚、 第二支撑脚和 双撑横梁为一体成型结构。 0008 作为本申请提供的摩托车或电动车双撑底座的优选, 安装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机构 和第二安装机构; 第一安装机构和第二安装机构分别设置在双撑横梁的两侧。 0009 作为本申请提供的摩托车或电动车双撑。
9、底座的优选, 第一安装机构包括第一装配 孔和第一肋板; 第二安装机构包括第二装配孔和第二肋板。 0010 作为本申请提供的摩托车或电动车双撑底座的优选, 脚蹬机构包括一体成型的脚 蹬杆和脚蹬部。 进一步优选地, 脚蹬部上还设置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摩擦结构。 0011 作为本申请提供的摩托车或电动车双撑底座的优选, 弹性件连接部包括连接板 体, 连接板体的一端设置有钩状的连接部。 0012 作为本申请提供的摩托车或电动车双撑底座的优选, 缓冲机构包括轮框和装配在 轮框内的滑轮。 0013 作为本申请提供的摩托车或电动车双撑底座的优选, 第一支撑脚、 第二支撑脚和 双撑横梁为U型结构。 0014 有。
10、益的技术效果: 0015 1、 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分别形成车体左右两侧的两个支撑点, 有助于增加支 说明书 1/3 页 3 CN 211617930 U 3 撑底座的机械强度和支撑的稳定性。 0016 2、 缓冲机构可以通过滑动缓冲作用降低使用过程中发出的噪音, 并通过滑动缓冲 作用减少双撑底座受到的损伤。 0017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进行详细 介绍。 附图说明 0018 图1: 本申请摩托车或电动车双撑底座的正面透视图; 0019 图2: 本申请摩托车或电动车双撑底座的右侧透视图。 0020 标识说明: 0021 10-第一支撑脚, 20-第。
11、二支撑脚, 30-双撑横梁, 40-安装机构, 50-脚蹬机构, 60-弹 性件连接部, 70-缓冲机构, 80-第一支撑脚护垫, 90-第二支撑脚护垫; 0022 410-第一安装机构, 420-第二安装机构; 0023 510-脚蹬杆, 520-脚蹬部; 0024 610-连接板体, 620-连接部; 0025 710-轮框, 720-滑轮; 0026 4110-第一装配孔, 4120-第一肋板; 0027 4210-第二装配孔, 4220-第二肋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请参阅图1和图2, 本申请公开的摩托车或电动车双撑底座包括第一支撑脚10、 第 二支撑脚20、 双撑横梁30、 安。
12、装机构40、 脚蹬机构50、 弹性件连接部60以及缓冲机构70。 0029 第一支撑脚10、 第二支撑脚20和双撑横梁30采用空心金属管一体弯折成型, 整体 呈现 U型结构, 第一支撑脚10和第二支撑脚20分别用作该摩托车或电动车双撑底座的第一 支撑点和第二支撑点。 0030 安装机构40包括分别设置在双撑横梁30两侧的第一安装机构410和第二安装机构 420, 第一安装机构410包括第一装配孔4110和第一肋板4120, 第二安装机构420包括第二装 配孔4210和第二肋板4220。 第一装配孔4110和第二装配孔4210用于将该摩托车或电动车双 撑底座安装到车体上。 0031 脚蹬机构50。
13、包括一体成型的脚蹬杆510和脚蹬部520, 脚蹬部520用于接受外力以 使该摩托车或电动车双撑底座发生旋转, 脚蹬杆510用于传递脚蹬部520受到的外力。 为增 加摩擦力, 脚蹬部520上还设置有摩擦结构。 0032 弹性件连接部60包括连接板体610, 连接板体610的一端紧固在第一支撑脚10上, 另一端设置有钩状的连接部620。 连接部620用于连接弹性件比如弹簧以增加该摩托车或电 动车双撑底座的恢复力。 0033 缓冲机构70包括轮框710和装配在轮框710内的滑轮720, 滑轮720用于降低噪音并 通过缓冲作用减少该摩托车或电动车双撑底座受到的损伤。 0034 由于第一支撑脚10和第二。
14、支撑脚20可以在车体两侧形成两个支撑点, 本申请提供 的双撑底座相比现有的单撑底座具有稳定性好、 机械强度高等技术优势; 同时, 由于双撑底 说明书 2/3 页 4 CN 211617930 U 4 座上设置有缓冲机构, 还可以通过滑轮720的滑动缓冲作用, 降低使用过程中发出的噪音以 及减少双撑底座使用中受到的硬性损伤。 0035 在本申请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 为了增加对第一支撑脚10和第二支撑脚20的保 护, 第一支撑脚10和第二支撑脚20上还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脚护垫80和第二支撑脚护垫 90。 0036 以上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进行了详细 阐述, 应该说明的是, 说明书中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申请较佳的实施例而已, 所述领 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其他的实施例; 任何不脱离本申请创新理念的简单 变形和等同替换均涵盖于本申请, 属于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说明书 3/3 页 5 CN 211617930 U 5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1 页 6 CN 211617930 U 6 。
- 内容关键字: 摩托车 电动车 底座
便于维修的反冲洗过滤器.pdf
农机动力飞轮加工用抛光装置.pdf
用于茶叶外包装的标签打印装置.pdf
双核心密码工程实验箱.pdf
对虾养殖水体温度和盐度的自动调控装置.pdf
塑料模具脱壳机.pdf
ALC轻质墙体板分离工具.pdf
可调泡径的人字板机构.pdf
化妆品包装瓶点喷式喷涂装置.pdf
用于载人观光潜水器的连接结构.pdf
铝粉生产用雾化系统.pdf
固体磷酸催化剂均化器搅拌机构.pdf
日光温室多功能智能一体机.pdf
球形黑体辐射源.pdf
建筑施工用安全防护围挡.pdf
便携式可伸缩绝缘烟感温感检测装置.pdf
给排水系统图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管道缺陷修补装置.pdf
西林瓶高速分装称量抽真空一体机.pdf
飞行物识别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pdf
易维护的包装机械密封防护构型.pdf
红外卫星遥感影像薄云去除方法、装置及介质.pdf
半球谐振陀螺仪的正交漂移误差检测方法.pdf
二级差动环形压控振荡器及射频芯片模组.pdf
角膜移植术后防止植片移位的头部固定枕.pdf
便携式桥梁检测设备.pdf
视频采集设备的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pdf
晶圆背面清洗方法和装置.pdf
碳化硼结合金刚石复合超硬防弹陶瓷的制备方法.pdf
水处理用加药方法及其设备.pdf
基于感应辅热与磁流体冷却的杆件在轨成形机构与方法.pdf
龙门加工中心滑块润滑装置.pdf
通过传播剪切波来测量哺乳动物软组织物理参数的方法和装置.pdf
用于将缝钉送进薄型外科缝合器中的装置.pdf
在计算机断层成像设备中无接触的信号传输的装置和方法.pdf
电子血压计.pdf
一种全自动验光仪.pdf
具有用于标识空间中的平面的装置的医用成像设备.pdf
谐振换能器和包括谐振换能器的超声处置装置.pdf
光声装置.pdf
新型术前护理仪.pdf
一种心脏监护仪支撑架.pdf
用于对自主换气受试者中的肺顺应性进行量化的系统和方法.pdf
临床穿刺专用止血器.pdf
电子血压计.pdf
用于修正左心耳的医疗装置以及相关的系统和方法.pdf
一种EEG电极延长快速输入盒.pdf
一种用于心电特征选择的禁忌搜索方法.pdf
一种外科临床用鸡眼夹.pdf
一种便携式PICC穿刺移动箱.pdf
改进的肱动脉止血压迫仪.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