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烹饪器的蒸发器改良结构.pdf

上传人:罗明 文档编号:9835953 上传时间:2021-05-23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1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蒸汽烹饪器的蒸发器改良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蒸汽烹饪器的蒸发器改良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蒸汽烹饪器的蒸发器改良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文档描述:

《蒸汽烹饪器的蒸发器改良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蒸汽烹饪器的蒸发器改良结构.pdf(12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158081.9 (22)申请日 2020.02.10 (73)专利权人 廖茂生 地址 342800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田头镇 白沙村沙排组 (72)发明人 廖茂生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94 代理人 张绮丽 (51)Int.Cl. F22B 1/28(2006.01) F22B 37/26(2006.01) F22B 37/00(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

2、种蒸汽烹饪器的蒸发器改良结构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蒸汽烹饪器的蒸发器 改良结构, 包括蒸发器、 蒸发器管路, 所述蒸发器 设有蒸发器进出水口、 蒸汽发生腔、 蒸发器蒸汽 出口, 所述蒸汽发生腔与蒸发器进出水口腔、 蒸 发器蒸汽出口连通, 所述蒸发器进出水口、 蒸发 器蒸汽出口通过蒸发器管路分别与蒸汽烹饪器 的水箱、 内胆连通, 所述蒸发器还包括水汽分离 件, 所述水汽分离件设置在蒸汽发生腔内, 所述 水汽分离件将蒸汽发生腔分隔出凝结腔, 所述蒸 汽发生腔通过凝结腔与蒸发器蒸汽出口连通。 本 实用新型通过在蒸发器内设置水汽分离件, 对产 生的蒸汽进行水汽分离, 从而避免蒸汽在内胆的 。

3、腔壁上凝结成水珠, 而影响食物外观和口感。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6页 CN 211502723 U 2020.09.15 CN 211502723 U 1.一种蒸汽烹饪器的蒸发器改良结构, 包括蒸发器、 蒸发器管路, 所述蒸发器设有蒸发 器进出水口、 蒸汽发生腔、 蒸发器蒸汽出口, 所述蒸汽发生腔与蒸发器进出水口、 蒸发器蒸 汽出口连通, 所述蒸发器进出水口、 蒸发器蒸汽出口通过蒸发器管路分别与蒸汽烹饪器的 水箱、 内胆连通, 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发器还包括水汽分离件, 所述水汽分离件设置在蒸汽 发生腔内, 所述水汽分离件将蒸汽发生腔分隔出凝结腔, 所述蒸汽发生腔通过凝结腔与蒸 发。

4、器蒸汽出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蒸汽烹饪器的蒸发器改良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凝结腔包括第 一凝结腔、 第二凝结腔, 所述水汽分离件设有第一连通口、 第二连通口, 所述第一连通口将 第一凝结腔与蒸汽发生腔连通, 所述第二连通口将第一凝结腔与第二凝结腔连通, 所述第 二凝结腔与蒸发器蒸汽出口连通; 所述第二连通口的位置低于第一连通口和/或蒸发器蒸 汽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蒸汽烹饪器的蒸发器改良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汽分离件设 有排水孔, 所述排水孔将第二凝结腔与蒸汽发生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蒸汽烹饪器的蒸发器改良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汽分离件包 括底面部、。

5、 侧面部、 端板部、 隔板部, 所述底面部设置在侧面部之间, 所述端板部设置在底面 部的一端端部上并与侧面部连接, 隔板部设置在底面部的中部上并与侧面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蒸汽烹饪器的蒸发器改良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凝结腔由 底面部、 侧面部、 端板部以及隔板部共同围成, 所述第二凝结腔由所述底面部、 隔板部以及 蒸汽发生腔的腔壁共同围成; 所述第一连通口由端板部与蒸汽发生腔的腔壁之间的缺口形 成, 所述隔板部可与蒸汽发生腔的腔壁相抵, 所述第二连通口设置在隔板部上, 所述排水孔 设置在底面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蒸汽烹饪器的蒸发器改良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面部为。

6、斜 面, 所述底面部较高的端部远离蒸发器蒸汽出口, 所述端板部设置在底面部较高的端部上, 所述排水孔设置在底面部较低的端部上; 所述侧面部上设有卡孔, 所述蒸汽发生腔的腔壁 设有卡块, 所述卡块可与卡孔扣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蒸汽烹饪器的蒸发器改良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面部对称设 有开槽, 所述侧面部位于开槽之间处形成弹性臂, 所述卡孔设置在弹性臂上。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蒸汽烹饪器的蒸发器改良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发器 包括蒸发器座、 蒸发器盖、 发热盘, 所述蒸发器座设置在发热盘上, 所述蒸发器盖设置在蒸 发器座上, 所述蒸发器盖的盖腔与蒸发器座的座腔连通并共同。

7、构成蒸汽发生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蒸汽烹饪器的蒸发器改良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发器进出水 口设置在蒸发器座上并与蒸发器座的座腔连通, 所述蒸发器蒸汽出口设置在蒸发器盖上并 与蒸发器盖的盖腔连通, 所述水汽分离件设置在蒸发器盖的盖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蒸汽烹饪器的蒸发器改良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发器蒸汽 出口对称设置在蒸发器盖的两侧上, 所述水汽分离件对称设置在蒸发器盖的盖腔内。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502723 U 2 一种蒸汽烹饪器的蒸发器改良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汽烹饪器技术领域, 更具体地说, 是涉及一种蒸汽烹饪器的蒸 。

8、发器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现有的家用蒸汽烹饪器, 例如蒸汽锅炉、 蒸烤箱等, 其采用的蒸汽器产生的 蒸汽温度, 通常为100的饱和蒸汽, 不能产生温度超过100的高温蒸汽。 而采用100的 饱和蒸汽进行蒸食物时, 100的饱和蒸汽与蒸汽烹饪器的内胆腔壁接触容易凝结成水珠, 而凝结的水珠掉落在食物上, 影响食物的外观和口感。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汽烹饪器的蒸发器改良结构, 其能将蒸汽中的 水汽分离, 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蒸汽烹饪器的蒸发器改良结构, 包括蒸发器、 蒸发器管路, 所述蒸发器。

9、设有蒸发器进出水口、 蒸汽发生腔、 蒸发器蒸汽出口, 所述蒸汽发生腔与蒸发器进出水口、 蒸发器蒸汽出口连通, 所述蒸发器进出水口、 蒸发器蒸 汽出口通过蒸发器管路分别与蒸汽烹饪器的水箱、 内胆连通, 所述蒸发器还包括水汽分离 件, 所述水汽分离件设置在蒸汽发生腔内, 所述水汽分离件将蒸汽发生腔分隔出凝结腔, 所 述蒸汽发生腔通过凝结腔与蒸发器蒸汽出口连通。 0005 所述凝结腔包括第一凝结腔、 第二凝结腔, 所述水汽分离件设有第一连通口、 第二 连通口, 所述第一连通口将第一凝结腔与蒸汽发生腔连通, 所述第二连通口将第一凝结腔 与第二凝结腔连通, 所述第二凝结腔与蒸发器蒸汽出口连通; 所述第二。

10、连通口的位置低于 第一连通口和/或蒸发器蒸汽出口。 0006 所述水汽分离件设有排水孔, 所述排水孔将第二凝结腔与蒸汽发生腔连通。 0007 所述水汽分离件包括底面部、 侧面部、 端板部、 隔板部, 所述底面部设置在侧面部 之间, 所述端板部设置在底面部的一端端部上并与侧面部连接, 隔板部设置在底面部的中 部上并与侧面部连接。 0008 所述第一凝结腔由底面部、 侧面部、 端板部以及隔板部共同围成, 所述第二凝结腔 由所述底面部、 隔板部以及蒸汽发生腔的腔壁共同围成; 所述第一连通口由端板部与蒸汽 发生腔的腔壁之间的缺口形成, 所述隔板部可与蒸汽发生腔的腔壁相抵, 所述第二连通口 设置在隔板部。

11、上, 所述排水孔设置在底面部上。 0009 所述底面部为斜面, 所述底面部较高的端部远离蒸发器蒸汽出口, 所述端板部设 置在底面部较高的端部上, 所述排水孔设置在底面部较低的端部上; 所述侧面部上设有卡 孔, 所述蒸汽发生腔的腔壁设有卡块, 所述卡块可与卡孔扣合。 0010 所述侧面部对称设有开槽, 所述侧面部位于开槽之间处形成弹性臂, 所述卡孔设 置在弹性臂上。 说明书 1/4 页 3 CN 211502723 U 3 0011 所述蒸发器包括蒸发器座、 蒸发器盖、 发热盘, 所述蒸发器座设置在发热盘上, 所 述蒸发器盖设置在蒸发器座上, 所述蒸发器盖的盖腔与蒸发器座的座腔连通并共同构成蒸 。

12、汽发生腔。 0012 所述蒸发器进出水口设置在蒸发器座上并与蒸发器座的座腔连通, 所述蒸发器蒸 汽出口设置在蒸发器盖上并与蒸发器盖的盖腔连通, 所述水汽分离件设置在蒸发器盖的盖 腔内。 0013 所述蒸发器蒸汽出口对称设置在蒸发器盖的两侧上, 所述水汽分离件对称设置在 蒸发器盖的盖腔内。 001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5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蒸汽烹饪器的蒸发器改良结构, 其通过在蒸发器内设置水汽 分离件, 对产生的蒸汽进行水汽分离; 水汽分离件将蒸发器的蒸汽发生腔分隔出凝结腔, 产 生的蒸汽要通过凝结腔才能经蒸发器蒸汽出口排出, 让蒸汽中水分凝结在凝结腔的腔壁 上, 从而避免蒸汽在蒸。

13、汽烹饪器的内胆的腔壁上凝结成水珠, 影响食物外观和口感。 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蒸汽烹饪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17 图2是本实用新型蒸汽烹饪器的蒸发器改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蒸发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19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水汽分离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蒸发器的结构剖视图。 0021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蒸发器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 其中自始 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下面通过参 考附图描述的。

14、实施例是示例性的, 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 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 限制。 0023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需要理解的是, 术语 “中心” 、“横向” 、“上” 、“下” 、“左” 、 “右” 、“竖直” 、“水平” 、“内” 、“外”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 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 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 另有说明,“多个” 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4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需要说明的是,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术语 “安。

15、 装” 、“相连” 、“连接” 应作广义理解, 例如, 可以是固定连接。 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一体地 连接; 可以是机械连接, 也可以是电连接; 可以是直接相连, 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 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 0025 参见图1, 一种蒸汽烹饪器, 包括箱体1、 箱门11、 内胆2、 水箱12。 其中, 内胆2设置在 箱体1内, 且内胆2与箱体1之间设有保温层, 箱门11铰接在箱体1上以打开或关闭内胆2; 水 说明书 2/4 页 4 CN 211502723 U 4 箱12设置在内胆2的顶部。 。

16、内胆2的腔体的左右两侧上分别设有托架, 其用于承托层架。 0026 参见图2-5, 一种蒸汽烹饪器的蒸发器改良结构, 应用于上述蒸汽烹饪器, 其包括 蒸发器5、 蒸发器管路, 蒸发器5通过蒸发器管路与水箱12、 内胆2的腔体连通。 其中, 蒸发器5 包括蒸发器座51、 蒸发器盖52、 发热盘53、 水汽分离件6, 蒸发器座51采用金属材质, 蒸发器 盖52采用耐高温的塑料材质。 0027 内胆1的顶部设有蒸发器支架13, 蒸发器5安装在蒸发器支架13上。 具体地, 蒸发器 座51安装在发热盘53上, 蒸发器盖52通过螺钉安装在蒸发器座51上, 且蒸发器盖52与蒸发 器座51的连接处设有蒸发器密。

17、封圈56。 发热盘53安装在蒸发器支架13上, 其底部设有热切 断器54、 温控器55。 其中, 蒸发器盖52的盖腔521腔壁上设有加强筋, 以增加整体结构强度。 0028 蒸发器盖52的盖腔521与蒸发器座51的座腔511连通并共同构成蒸汽发生腔, 蒸发 器座51的底部设有与座腔511连通的蒸发器进出水口512, 蒸发器盖52的两侧高处分别设有 与盖腔521连通的蒸发器蒸汽出口522。 蒸发器管路包括进水管路、 蒸汽管路, 蒸发器进出水 口512通过进水管路与水箱12连通, 蒸发器蒸汽出口522通过蒸汽管路与内胆2的腔体连通。 0029 其中, 内胆2的左右两侧上分别设有内胆蒸汽进口, 蒸发。

18、器蒸汽出口522与内胆蒸 汽进口一一对应连通, 工作时, 蒸发器5产生的蒸汽从两侧进入内胆2的腔体本实用新型综 合考虑蒸汽管路布局, 保证工作时内胆内的蒸汽分布均匀, 同时保证内胆内的温度分布均 匀, 从而使内胆内的食材充分且均匀受热。 0030 水汽分离件6设置在蒸发器盖52与蒸发器座51之间, 具体地, 水汽分离件6对称设 置在盖腔521内靠近蒸发器蒸汽出口522处, 并分别将盖腔521的两侧分隔出第一凝结腔65 和第二凝结腔66。 0031 如图4所示, 水汽分离件6为一体成型, 其包括一底面部61、 两侧面部62、 一端板部 63、 一隔板部64, 底面部61设置在两侧面部62之间, 。

19、端板部63设置在底面部61的一端端部上 且其两端分别与侧面部62连接, 隔板部64设置在底面部61的中部上且其两端分别与侧面部 62连接。 其中, 底面部61为斜面且其较高的端部远离蒸发器蒸汽出口522, 端板部63设置在 底面部61较高的端部上并与盖腔521底部之间留有间距, 侧面部62、 隔板部64均能与盖腔 521底部相抵; 侧面部62上设有避空以避让加强筋。 0032 第一凝结腔65由底面部61、 侧面部62、 端板部63以及隔板部64共同围成, 端板部63 与盖腔521底部之间的空位形成第一连通口631以将盖腔521与第一凝结腔65连通。 第二凝 结腔66由底面部61、 隔板部64以。

20、及盖腔521腔壁共同围成, 且第二凝结腔66与蒸发器蒸汽出 口522连通; 隔板部64的底部设有第二连通口641以将第一凝结腔65与第二凝结腔66连通。 底面部61较低的端部设有排水孔611, 以将第二凝结腔66与盖腔521连通。 0033 参见图5, 图中箭头为蒸汽的流向。 蒸汽机构工作时, 水箱12往蒸发器座51内加水, 通过发热盘53将蒸发器座51内的水加热并产生蒸汽; 蒸汽沿底面部61上升, 在此过程中, 蒸 汽中的部分水分会凝结在底面部61的表面上, 并沿斜面回落到座腔511中; 然后, 蒸汽经第 一连通口631进入到第一凝结腔65并经第二连通口641进入到第二凝结腔66, 继而上升。

21、经蒸 发器蒸汽出口522排出, 在此过程中, 蒸汽中剩余的水分绝大部分会凝结在第一凝结腔65的 腔壁上、 第二凝结腔66的腔壁上, 凝结在第一凝结腔65的腔壁上的水分沿斜面流入第二凝 结腔66中, 并与凝结在第二凝结腔66的腔壁上的水分一起经排水孔611流回到座腔511内。 如此实现水汽分离, 有效地减少蒸汽中的水分。 说明书 3/4 页 5 CN 211502723 U 5 0034 另外, 第二凝结腔66内还设有加强肋板67, 既能加强水汽分离件6的整体结构, 又 能将蒸汽中的水分凝结, 进一步地减少蒸汽中的水分。 0035 水汽分离件6的侧面部62分别设有卡孔68, 盖腔521腔壁对应卡。

22、孔68处分别设有卡 块, 通过卡孔68与卡块的扣合将水汽分离件6安装在盖腔521内。 进一步地, 侧面部62靠近卡 孔68的两侧上分别设有开槽681, 以形成两条设有卡孔68的弹性臂, 从而可轻易地安装水汽 分离件6。 另外, 水汽分离件6还设有加固扣件69, 其设置在底面部61较低的端部上, 蒸发器 盖52的侧壁上加固扣孔691, 通过加固扣件69与加固扣孔691扣合能使水汽分离件6稳固地 安装在盖腔521内。 0036 参见图2、 6, 蒸发器管路还包括排水管路, 蒸发器进出水口512通过排水管路与内 胆2的腔体连通。 0037 具体地, 蒸发器进出水口512通过蒸发器5进出水管与三通管7。

23、的第一端连通, 三通 管7的第二端通过水箱出水管72与水箱12连通、 第三端通过蒸发器排水管73与内胆2的腔体 连通。 0038 水箱出水管72上设有由主控制器驱动的第一电磁阀721, 以控制水箱12与蒸发器5 之间的通断; 蒸发器排水管73上设有由主控制器驱动的第二电磁阀731, 以控制蒸发器5与 内胆2的腔体之间的通断。 0039 蒸发器5的进水过程为: 主控制器驱动第一电磁阀721打开以使水箱12与蒸发器进 出水口512连通, 让水箱12的水定量进入到蒸发器5内, 再由主控制器驱动第一电磁阀721关 闭。 0040 蒸发器5的排水过程为: 工作完成后, 主控器驱动第二电磁阀731打开以使。

24、蒸发器 进出水口512与内胆2的腔体连通, 让蒸发器5内的水流进内胆2的腔体中, 再由主控制器驱 动第二电磁阀731关闭; 流进内胆2的腔体中的水会通过加热机构将其蒸发。 0041 本实用新型的蒸发器具有排水功能, 避免蒸发器内积聚水, 从而可防止蒸发器内 产生水垢; 另外, 蒸发器进水口与蒸发器排水口整合为一个蒸发器进出水口, 减少连接环 节, 降低漏汽、 漏水的几率。 0042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 修改、 替换 和变型,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替换所限定, 在未经创造性劳动所作的改 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4/4 页 6 CN 211502723 U 6 图1 说明书附图 1/6 页 7 CN 211502723 U 7 图2 说明书附图 2/6 页 8 CN 211502723 U 8 图3 说明书附图 3/6 页 9 CN 211502723 U 9 图4 说明书附图 4/6 页 10 CN 211502723 U 10 图5 说明书附图 5/6 页 11 CN 211502723 U 11 图6 说明书附图 6/6 页 12 CN 211502723 U 12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蒸汽 烹饪 蒸发器 改良 结构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蒸汽烹饪器的蒸发器改良结构.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983595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