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屏蔽手套.pdf
《电磁屏蔽手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磁屏蔽手套.pdf(9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816991.1 (22)申请日 2020.05.17 (73)专利权人 杭州碳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经济技术 开发区白杨街道6号大街452号1幢 4A13号 专利权人 浙江理工大学 (72)发明人 竺铝涛赵新月 (51)Int.Cl. H05K 9/00(2006.01) A41D 19/015(2006.01) A41D 31/26(2019.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电磁屏蔽手套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磁。
2、屏蔽手套, 涉及 防电磁危害影响手套领域, 针对现有的手套很多 采用橡胶材质制成, 功能单一且不具备电磁屏蔽 功能的问题, 现提出如下方案, 其包括手套、 粘贴 布、 衬纬纱、 衬经纱、 第一斜向衬纱和第二斜向衬 纱, 所述手套由衬纬纱、 衬经纱、 第一斜向衬纱以 及第二斜向衬纱编织而成, 所述衬纬纱和衬经纱 分别呈横向和纵向排列, 且所述第一斜向衬纱和 第二斜向衬纱分别呈斜向交叉排列, 所述手套的 表面连接有粘贴布, 且所述粘贴布和手套粘性连 接, 所述手套的内部编织有均匀分布的编织纱。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 且该装置不仅佩戴手感更 细腻并且力学强度较好, 同时具有一定的保暖效 果以及抗电磁。
3、辐射效果, 比较实用。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CN 211630740 U 2020.10.02 CN 211630740 U 1.一种电磁屏蔽手套, 包括手套 (1) 、 粘贴布 (2) 、 衬纬纱 (3) 、 衬经纱 (4) 、 第一斜向衬纱 (5) 和第二斜向衬纱 (6) ,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套由衬纬纱 (3) 、 衬经纱 (4) 、 第一斜向衬纱 (5) 以及第二斜向衬纱 (6) 编织而成, 所述衬纬纱 (3) 和衬经纱 (4) 分别呈横向和纵向排列, 且所 述第一斜向衬纱 (5) 和第二斜向衬纱 (6) 分别呈斜向交叉排列, 所述手套 (1) 的表面连接有 粘贴布。
4、 (2) , 且所述粘贴布 (2) 和手套 (1) 粘性连接, 所述手套 (1) 的内部编织有均匀分布的 编织纱 (7) , 且所述编织纱 (7) 分别和衬纬纱 (3) 、 衬经纱 (4) 、 第一斜向衬纱 (5) 以及第二斜 向衬纱 (6) 交叉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屏蔽手套,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套 (1) 的表面固定安 装有铭牌, 且铭牌位于手套 (1) 的掌心处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屏蔽手套,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套 (1) 的内部编织有 均匀分布的短切碳纤维 (9) , 且所述短切碳纤维 (9) 分别与衬经纱 (4) 以及衬纬纱 (3) 交叉连 接。
5、, 且所述短切碳纤维 (9) 的内部填充有均匀分布的PVC糊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磁屏蔽手套,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套 (1) 的内部填充有 均匀分布的浓硝酸颗粒 (8) , 且所述浓硝酸颗粒 (8) 均与短切碳纤维 (9) 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屏蔽手套, 其特征在于, 所述衬纬纱 (3) 以及第二斜 向衬纱 (6) 的表面均涂覆有均匀分布的颜料。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630740 U 2 一种电磁屏蔽手套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电磁危害影响手套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电磁屏蔽手套。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进。
6、步, 各种天然的或人为的电磁波或辐射危害着我们的生 活。 对于经常从事于高压电或电池制作等行业的人受电磁污染危害尤为严重, 所以易受电 磁干扰污染危害的操作工人通常采用穿戴电磁手套的方法, 以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 害。 0003 目前市面上的电磁屏蔽手套功能较为单一。 虽然具备一定的电磁屏蔽功能, 但是 往往力学性能较差, 因其线材的编制较为简单, 导致抗拉伸和抗冲击性能较差。 因此, 为了 解决此类问题, 我们提出一种电磁屏蔽手套。 发明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磁屏蔽手套, 解决了现有的手套很多采用橡胶材质制 成, 功能单一且不具备电磁屏蔽功能的问题。 0005 为了实现上述。
7、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电磁屏蔽手套, 包括手套、 粘贴布、 衬纬纱、 衬经纱、 第一斜向衬纱和第二斜向 衬纱, 所述手套由衬纬纱、 衬经纱、 第一斜向衬纱以及第二斜向衬纱编织而成, 所述衬纬纱 和衬经纱分别呈横向和纵向排列, 且所述第一斜向衬纱和第二斜向衬纱分别呈斜向交叉排 列, 所述手套的表面连接有粘贴布, 且所述粘贴布和手套粘性连接, 所述手套的内部编织有 均匀分布的编织纱, 且所述编织纱分别和衬纬纱、 衬经纱、 第一斜向衬纱以及第二斜向衬纱 交叉连接。 0007 优选的, 所述手套的表面固定安装有铭牌, 且铭牌位于手套的掌心处设置。 0008 优选的, 所。
8、述手套的内部编织有均匀分布的短切碳纤维, 且所述短切碳纤维分别 与衬经纱以及衬纬纱交叉连接, 且所述短切碳纤维的内部填充有均匀分布的PVC糊树脂。 0009 优选的, 所述手套的内部填充有均匀分布的浓硝酸颗粒, 且所述浓硝酸颗粒均与 短切碳纤维固定连接。 0010 优选的, 所述衬纬纱以及第二斜向衬纱的表面均涂覆有均匀分布的颜料。 00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2 1、 通过将衬纬纱、 衬经纱、 第一斜向衬纱以及第二斜向衬纱相互交错编织, 使得该 装置相对于传统的双轴向的经纱和纬纱编织的方法编织出的手套手感更细腻, 力学强度更 好。 0013 2、 通过在手套的内部织入短切碳纤维,。
9、 并且在短切碳纤维中填充有PVC糊树脂, 使 得电磁辐射可被较大程度的反射, 增强了屏蔽效能SE值, 并且通过在短切碳纤维之间填充 有浓硝酸颗粒, 使得当电磁辐射照射到手套的表面时, 使得短切碳纤维产生微弱的电流, 当 电流经过浓硝酸颗粒时会产生热量, 从而使得该装置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暖作用, 并且短切 说明书 1/3 页 3 CN 211630740 U 3 碳纤维被加热后会氧化成为氧化碳纤维, 从而使得碳纤维的表面变得粗糙, 并且氧化碳纤 维的表面产生许多的小沟壑, 从而进一步增大SE值, 增强手套的屏蔽效能。 0014 综上所述, 该装置不仅佩戴手感更细腻并且力学强度较好, 同时具有一定的。
10、保暖 效果以及抗电磁辐射效果, 比较实用。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多轴向织物结构放大图。 0017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多轴向织物的结构侧视图。 0018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波反射工作原理图。 0019 图中标号: 1手套、 2粘贴布、 3衬纬纱、 4衬经纱、 5第一斜向衬纱、 6第二斜向衬纱、 7 编制纱、 8浓硝酸颗粒、 9短切碳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11、 0021 参照图1-4, 一种电磁屏蔽手套, 包括手套1、 粘贴布2、 衬纬纱3、 衬经纱4、 第一斜向 衬纱5和第二斜向衬纱6, 所述手套由衬纬纱3、 衬经纱4、 第一斜向衬纱5以及第二斜向衬纱6 编织而成, 所述衬纬纱3和衬经纱4分别呈横向和纵向排列, 且所述第一斜向衬纱5和第二斜 向衬纱6分别呈斜向交叉排列, 所述手套1的表面连接有粘贴布2, 且所述粘贴布2和手套1粘 性连接, 所述手套1的内部编织有均匀分布的编织纱7, 且所述编织纱7分别和衬纬纱3、 衬经 纱4、 第一斜向衬纱5以及第二斜向衬纱6交叉连接, 所述手套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铭牌, 且铭 牌位于手套1的掌心处设置, 所述手套。
12、1的内部编织有均匀分布的短切碳纤维9, 且所述短切 碳纤维9分别与衬经纱4以及衬纬纱3交叉连接, 且所述短切碳纤维9的内部填充有均匀分布 的PVC糊树脂, 所述手套1的内部填充有均匀分布的浓硝酸颗粒8, 且所述浓硝酸颗粒8均与 短切碳纤维9固定连接, 所述衬纬纱3以及第二斜向衬纱6的表面均涂覆有均匀分布的颜料。 0022 工作原理: 该装置在使用时, 首先将手套1戴在手上, 接着通过将粘贴布2分别于手 套1和操作者的上衣相互粘贴, 从而使得手套1和上衣相对固定, 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手套1 的脱落, 通过将纱线采用多轴向的编织方法, 相对于传统的双向编织改善了手套的力学性 能, 使得手套1收到冲。
13、击时, 可通过多轴向的编织纱线将冲击力吸收, 较大程度上避免了手 套1受到损坏; 0023 当操作人员戴着该装置在电磁波或者辐射较强的环境下工作时, 通过在手套1内 部的短切碳纤维9的缝隙间填充有浓硝酸颗粒8, 当电磁辐射照射与手套1的表面时, 手套1 的表面产生微弱的电流, 同时短切碳纤维9会产生热量, 此时不仅使得手套1起到一定的保 暖作用, 并且加速了短切碳纤维9的热氧化, 使得短切碳纤维9的表面更加的粗糙成为氧化 碳纤维, 并且产生许多的小沟壑, 使得屏蔽效能SE值增大; 同时在短切碳纤维9中填充有PVC 糊树脂, 进一步加强该装置的屏蔽效能。 0024 以上所述, 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
14、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 说明书 2/3 页 4 CN 211630740 U 4 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根据本实用 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 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之内。 说明书 3/3 页 5 CN 211630740 U 5 图1 说明书附图 1/4 页 6 CN 211630740 U 6 图2 说明书附图 2/4 页 7 CN 211630740 U 7 图3 说明书附图 3/4 页 8 CN 211630740 U 8 图4 说明书附图 4/4 页 9 CN 211630740 U 9 。
- 内容关键字: 电磁 屏蔽 手套
茶叶加工用的上料装置.pdf
便于装卸的储料桶.pdf
智能化多腔体入料数量检测机构及高速计数筛选装置.pdf
焊接辅助装置.pdf
无纺布切边装置.pdf
阀门用端面打磨装置.pdf
推砖装置.pdf
污染水体水藻清理装置.pdf
调整木板输送姿态的输送装置.pdf
切边刀装配总成.pdf
液压油过滤器.pdf
用于检测育苗水体中弧菌含量的培养装置.pdf
自动配料加料装置.pdf
电加热器超导热管用烘箱.pdf
避免交叉感染的门诊采血车.pdf
压力管道承压检测装置.pdf
多功能彩妆盒.pdf
激光增强的纳米线电子源组件.pdf
旋转型空气净化消毒灯.pdf
无人机智能电力线路巡检系统.pdf
消防器械生产用焊接装置.pdf
基于工业互联网的电力数据挖掘与分析系统.pdf
条码扫描机.pdf
基于TDS-Unet网络的地震速度模型重构方法、介质和设备.pdf
纺织弹性带生产自动卷绕装置及其方法.pdf
基于BIM的轨道交通运维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电子封装用导电银胶及其制备方法.pdf
基于虚拟编组计算列车数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菌落计数样本的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高压断路器机械合闸闭锁装置.pdf
竖井采矿用罐笼旋调升降装置.pdf
热升级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pdf
用于输送螺旋杆型形状记忆避孕栓的体内自动置入系统.pdf
治疗烧烫伤的外用中药.pdf
升降支撑依靠圈.pdf
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pdf
一种新型的尿素氮固体吸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医用头部体温自动调节装置.pdf
一种颈椎矫正椅.pdf
可移除的覆盖物及交互包装.pdf
蚂蚁提取物作为有效成分在制备化妆品中的应用.pdf
一种治疗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的药物组合物.pdf
一种高稳定性护发素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永久性染发凝胶.pdf
一种带有压力计的热水袋.pdf
鼓膜通气引流管.pdf
一种抗幽门螺杆菌免疫巴氏牛奶的生产方法.pdf
电子人工肛门.pdf
一种治疗胆囊息肉的中药组合物.pdf
冷热双系统便携式智能面膜仪.pdf
一种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中药.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