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电源连接器.pdf

上传人:梁腾 文档编号:9788298 上传时间:2021-05-2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623.1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车载电源连接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车载电源连接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车载电源连接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文档描述:

《车载电源连接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载电源连接器.pdf(9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833287.7 (22)申请日 2020.05.18 (73)专利权人 东莞宇典铭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街道温塘 社区砖窑四横路201号 (72)发明人 张修峰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 公司 44228 代理人 黎健 (51)Int.Cl. H01R 12/51(2011.01) H01R 12/57(2011.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车载电源连接器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车载电源连接器, 。

2、其包 括: 绝缘体; 若干第一端子, 每个第一端子均包括 第一主体部、 沿第一主体部后端向下弯折形成的 第一引脚部、 弯折成型于第一主体部前端的第一 弯折部和成型于第一弯折部前端的第一接触部; 若干第二端子, 每个第二端子均包括第二主体 部、 沿第二主体部后端向下弯折形成的第二引脚 部、 弯折成型于第二主体部前端的第二弯折部和 成型于第二弯折部前端的第二接触部; 第一、 二 接触部呈上下两层对称分布; 第二弯折部的弯折 角度大于第一弯折部的弯折角度, 且第一、 第二 主体部交错成一排分布, 且第一、 第二引脚部交 错成一排分布; 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伸出于 绝缘体前端, 该第一引脚部和第二引。

3、脚部均伸出 于绝缘体后端。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CN 211700628 U 2020.10.16 CN 211700628 U 1.一种车载电源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其包括: 绝缘体(1); 若干第一端子(2), 每个第一端子均包括第一主体部(21)、 沿该第一主体部(21)后端向 下弯折形成的第一引脚部(22)、 弯折成型于该第一主体部(21)前端的第一弯折部(23)和成 型于该第一弯折部(23)前端的第一接触部(24); 若干第二端子(3), 每个第二端子均包括第二主体部(31)、 沿该第二主体部(31)后端向 下弯折形成的第二引脚部(32)、 弯折成型于该第二主体部。

4、(31)前端的第二弯折部(33)和成 型于该第二弯折部(33)前端的第二接触部(34); 所述第一端子(2)的第一接触部(24)与第二端子(3)的第二接触部(34)呈上下两层对 称分布; 该第二弯折部(33)的弯折角度大于第一弯折部(23)的弯折角度, 且该第一主体部 (21)与第二主体部(31)交错成一排分布, 且该第一引脚部(22)与第二引脚部(32)交错成一 排分布; 所述绝缘体(1)一体注塑成型于该第一主体部(21)、 第一弯折部(23)、 第二主体部 (31)、 第二弯折部(33)上, 所述第一接触部(24)和第二接触部(34)伸出于该绝缘体(1)前 端, 该第一引脚部(22)和第二。

5、引脚部(32)均伸出于该绝缘体(1)后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电源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弯折部(23)包括 有沿该第一主体部(21)前端向上折弯形成的第一弯折段(231)以及沿第一弯折段(231)前 端水平向左或水平向右折弯形成的第二弯折段(232), 所述第一接触部(24)沿第二弯折段 (232)前端向前延伸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电源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弯折部(33)包括 有沿该第二主体部(31)前端向下折弯形成的第三弯折段(331)以及沿第三弯折段(331)前 端水平向左或水平向右折弯形成的第四弯折段(332), 所述第二接触部(34)。

6、沿第四弯折段 (332)前端向前延伸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电源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触部(24)及第 二接触部(34)前端均成型有锥台。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车载电源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体 (1)前端成型有向前凸出的对接凸部(11), 且该对接凸部(11)前端还成型有呈两排分布的 第一正位凸台(111)和位于该第一正位凸台(111)下方的第二正位凸台(112), 所述第一接 触部(24)和第二接触部(34)分别穿过该第一正位凸台(111)和第二正位凸台(112)伸出于 该对接凸部(11)前端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载电源。

7、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体(1)下端成型 有若干透气槽(1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载电源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体(1)下端成型 有若干定位凸柱(13), 该定位凸柱(13)上端设置有圆倒角, 该定位凸柱(13)外围成型有若 干定位凸筋(131), 该定位凸筋(131)上端面成型有倾斜引导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车载电源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体(1)下端面成 型有防止注塑时缩胶的凹槽(14)。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700628 U 2 一种车载电源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产品技术领域, 特指一种车载。

8、电源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 电连接器的主要配套领域有交通、 通信、 网络、 IT、 医疗、 家电、 军用电子产品等, 配 套领域产品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及其市场的快速增长, 强有力地牵引着连接器技术的发 展。 到目前为止, 电连接器已发展成为产品种类齐全、 品种规格丰富、 结构型式多样、 专业方 向细分、 行业特征明显、 标准体系规范的系列化和专业化的产品。 0003 目前的车载电源连接器一般包括有两排金属导电针以及与该两排金属导电针固 定在一起的绝缘体, 这两排金属导电针的接触部及引脚部均呈两排分布, 无论该引脚部设 置为金属导电针焊脚或SMT式焊脚, 其都是呈两排分布, 以致使装配起。

9、来不够方便, 且不利 于两排金属导电针的引脚部进行装配及焊接, 且其中一排引脚部会阻挡另一排引脚部的视 角, 导致很难看到全部引脚部是否焊足锡膏, 不利于质检; 且两排金属导电针之间的间距 小, 抗串扰效果不够理想。 0004 有鉴于此, 本发明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车载电源连接器。 0006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 该车载电源连接器包 括: 绝缘体; 若干第一端子, 每个第一端子均包括第一主体部、 沿该第一主体部后端向下弯 折形成的第一引脚部、 弯折成型于该第一主体部前端的第一弯折部和。

10、成型于该第一弯折部 前端的第一接触部; 若干第二端子, 每个第二端子均包括第二主体部、 沿该第二主体部后端 向下弯折形成的第二引脚部、 弯折成型于该第二主体部前端的第二弯折部和成型于该第二 弯折部前端的第二接触部; 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与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部呈上下两 层对称分布; 该第二弯折部的弯折角度大于第一弯折部的弯折角度, 且该第一主体部与第 二主体部交错成一排分布, 且该第一引脚部与第二引脚部交错成一排分布; 所述绝缘体一 体注塑成型于该第一主体部、 第一弯折部、 第二主体部、 第二弯折部上, 所述第一接触部和 第二接触部伸出于该绝缘体前端, 该第一引脚部和第二引脚部均伸出于该绝缘。

11、体后端。 0007 进一步而言, 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第一弯折部包括有沿该第一主体部前端向上 折弯形成的第一弯折段以及沿第一弯折段前端水平向左或水平向右折弯形成的第二弯折 段, 所述第一接触部沿第二弯折段前端向前延伸形成。 0008 进一步而言, 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第二弯折部包括有沿该第二主体部前端向下 折弯形成的第三弯折段以及沿第三弯折段前端水平向左或水平向右折弯形成的第四弯折 段, 所述第二接触部沿第四弯折段前端向前延伸形成。 0009 进一步而言, 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第一接触部及第二接触部前端均成型有锥台。 0010 进一步而言, 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绝缘体前端成型有向前凸出。

12、的对接凸部, 且该 说明书 1/4 页 3 CN 211700628 U 3 对接凸部前端还成型有呈两排分布的第一正位凸台和位于该第一正位凸台下方的第二正 位凸台, 所述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分别穿过该第一正位凸台和第二正位凸台伸出于该 对接凸部前端外。 0011 进一步而言, 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绝缘体下端成型有若干透气槽。 0012 进一步而言, 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绝缘体下端成型有若干定位凸柱, 该定位凸柱 上端设置有圆倒角, 该定位凸柱外围成型有若干定位凸筋, 该定位凸筋上端面成型有倾斜 引导面。 0013 进一步而言, 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绝缘体下端面成型有防止注塑时缩胶的凹槽。

13、。 0014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 新型中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部伸出于该绝缘体前端, 并呈上下两 排对称分布, 且该第一端子的第一引脚部和第二端子的第二引脚部伸出于该绝缘体后端 外, 并交错成一排分布, 且该第一引脚部和第二引脚部为SMT式引脚, 以致本实用新型后期 在与PCB板焊接时, 装配焊接均更加方便, 且第一引脚部和第二引脚部不会相互遮挡, 便于 观看是否均焊有锡膏, 质检更加方便; 另外, 该第二弯折部的弯折角度大于第一弯折部的弯 折角度, 以致使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的间距变得更大, 防串扰效果更加理想, 令本实。

14、用新型 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0016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17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0018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的装配图; 0019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的装配俯视图; 0020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的装配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22 见图1-6所示, 一种车载电源连接器, 其包括: 绝缘体1; 若干第一端子2, 每个第一 端子均包括第一主体部21、 沿该第一主体部21后端向下弯折形成的第一引脚。

15、部22、 弯折成 型于该第一主体部21前端的第一弯折部23和成型于该第一弯折部23前端的第一接触部24; 若干第二端子3, 每个第二端子均包括第二主体部31、 沿该第二主体部31后端向下弯折形成 的第二引脚部32、 弯折成型于该第二主体部31前端的第二弯折部33和成型于该第二弯折部 33前端的第二接触部34; 所述第一端子2的第一接触部24与第二端子3的第二接触部34呈上 下两层对称分布; 该第二弯折部33的弯折角度大于第一弯折部23的弯折角度, 且该第一主 体部21与第二主体部31交错成一排分布, 且该第一引脚部22与第二引脚部32交错成一排分 布; 所述绝缘体1一体注塑成型于该第一主体部2。

16、1、 第一弯折部23、 第二主体部31、 第二弯折 部33上, 所述第一接触部24和第二接触部34伸出于该绝缘体1前端, 该第一引脚部22和第二 引脚部32均伸出于该绝缘体1后端。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端子2的第一接触部24和第二端子4 的第二接触部34伸出于该绝缘体1前端, 并呈上下两排对称分布, 且该第一端子2的第一引 说明书 2/4 页 4 CN 211700628 U 4 脚部22和第二端子4的第二引脚部32伸出于该绝缘体1后端外, 并交错成一排分布, 且该第 一引脚部22和第二引脚部32为SMT式引脚, 以致本实用新型后期在与PCB板焊接时, 装配焊 接均更加方便, 且第一引脚部22和第。

17、二引脚部32不会相互遮挡, 便于观看是否均焊有锡膏, 质检更加方便; 另外, 该第二弯折部33的弯折角度大于第一弯折部23的弯折角度, 以致使第 一端子2与第二端子4的间距变得更大, 防串扰效果更加理想; 另外, 所述绝缘体1是通过一 体注塑方式成型于该第一主体部21、 第一弯折部23、 第二主体部31、 第二弯折部33上, 使该 绝缘体1与第一端子2及第二端子3装配结构极为稳定, 令本实用新型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 力。 0023 所述第一弯折部23包括有沿该第一主体部21前端向上折弯形成的第一弯折段231 以及沿第一弯折段231前端水平向左或水平向右折弯形成的第二弯折段232, 所述第一接触 。

18、部24沿第二弯折段232前端向前延伸形成, 以此可增大相邻两个第一端子之间的间距。 所述 第一弯折部23经过两次折弯后, 可增强第一端子的结构强度, 且增大第一端子与绝缘体的 接触面积, 以此增强第一端子与绝缘体装配结构的稳定性。 0024 所述第二弯折部33包括有沿该第二主体部31前端向下折弯形成的第三弯折段331 以及沿第三弯折段331前端水平向左或水平向右折弯形成的第四弯折段332, 所述第二接触 部34沿第四弯折段332前端向前延伸形成, 以此可增大相邻两个第一端子之间的间距。 所述 第二弯折部33经过两次折弯后, 可增强第二端子的结构强度, 且增大第二端子与绝缘体的 接触面积, 以此。

19、增强第二端子与绝缘体装配结构的稳定性。 0025 所述第一接触部24及第二接触部34前端均成型有锥台, 其便于和与本实用新型适 配的连接器进行对接, 使用更加方便。 0026 所述绝缘体1前端成型有向前凸出的对接凸部11, 且该对接凸部11前端还成型有 呈两排分布的第一正位凸台111和位于该第一正位凸台111下方的第二正位凸台112, 所述 第一接触部24和第二接触部34分别穿过该第一正位凸台111和第二正位凸台112伸出于该 对接凸部11前端外, 以此保证第一接触部24和第二接触部34的正位度, 并且增加该第一接 触部24和第二接触部34与绝缘体1的装配强度, 保障产品质量。 0027 所述。

20、绝缘体1下端成型有若干透气槽12, 本实用新型在第一端子2的第一引脚部22 和第二端子4的第二引脚部32贴在PCB板中的锡膏并进行回流焊时, 该透气槽12能够便于气 流流动, 保障焊锡的质量, 从而保证本实用新型与PCB板焊接的稳定性, 及通讯的稳定性。 0028 所述绝缘体1下端成型有若干定位凸柱13, 该定位凸柱13上端设置有圆倒角, 该定 位凸柱13外围成型有若干定位凸筋131, 该定位凸筋131上端面成型有倾斜引导面。 所述绝 缘体1通过其下端成型的定位凸柱13插装于该PCB板上的定位孔, 且该定位凸筋131与PCB板 上的定位孔张紧定位, 进一步保证绝缘体1与PCB板装配的稳定性, 。

21、且该定位凸柱13上端设 置有圆倒角, 定位凸筋131上端面成型有倾斜引导面, 以致使该定位凸柱13能够更加快速、 更加方便的插装于该PCB板上的定位孔中。 0029 所述绝缘体1下端面成型有防止注塑时缩胶的凹槽14, 预留该凹槽14是为了保证 绝缘体1在注塑成型过程中不会出现缩胶的现象, 保证绝缘体1的质量。 0030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端子2的第一接触部24和第二端子4的第二接触部34 伸出于该绝缘体1前端, 并呈上下两排对称分布, 且该第一端子2的第一引脚部22和第二端 子4的第二引脚部32伸出于该绝缘体1后端外, 并交错成一排分布, 且该第一引脚部22和第 说明书 3/4 页 。

22、5 CN 211700628 U 5 二引脚部32为SMT式引脚, 以致本实用新型后期在与PCB板焊接时, 装配焊接均更加方便, 且 第一引脚部22和第二引脚部32不会相互遮挡, 便于观看是否均焊有锡膏, 质检更加方便; 另 外, 该第二弯折部33的弯折角度大于第一弯折部23的弯折角度, 以致使第一端子2与第二端 子4的间距变得更大, 防串扰效果更加理想, 令本实用新型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0031 当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 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 范围, 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 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 均应包 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说明书 4/4 页 6 CN 211700628 U 6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3 页 7 CN 211700628 U 7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2/3 页 8 CN 211700628 U 8 图5 图6 说明书附图 3/3 页 9 CN 211700628 U 9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车载 电源 连接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车载电源连接器.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978829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