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水分离杯分离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茶水分离杯.pdf
《茶水分离杯分离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茶水分离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水分离杯分离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茶水分离杯.pdf(12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272077.5 (22)申请日 2020.03.06 (73)专利权人 王文奎 地址 252000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古楼 办事处古楼西大街二十里铺街1号 (72)发明人 王文奎 (74)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克雷姆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37279 代理人 张祥明 (51)Int.Cl. A47J 31/06(2006.01) A47G 19/22(2006.01) A47G 19/1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茶水分离杯分离结构及包含该结。
2、构的 茶水分离杯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茶水分离杯分离结 构及包含该结构的茶水分离杯, 其包括上旋转座 和下旋转座, 所述上旋转座设置有上隔离片, 下 旋转座上设置有下隔离片, 上、 下隔离片上均设 有相配合的过水孔, 且上、 下隔离片相互贴合在 一起, 所述下旋转座上连接有连接卡圈, 所述连 接卡圈包括向上延伸的连接段, 连接段端部的上 端设有上卡钩, 所述上旋转座上设有与上卡钩相 配合的上卡台, 上卡台与上卡钩可旋转扣合在一 起。 茶水分离杯包括上杯体、 下杯体和上述茶水 分离杯分离结构, 所述下杯体的上部可拆卸地安 装有下旋转座, 所述上杯体的下部连接有上旋转 座, 本实用新。
3、型结构简洁紧凑, 便于安装与使用。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5页 CN 211704285 U 2020.10.20 CN 211704285 U 1.茶水分离杯分离结构, 包括上旋转座和下旋转座,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旋转座设置有 上隔离片, 下旋转座上设置有下隔离片, 上、 下隔离片上均设有相配合的过水孔, 且上、 下隔 离片相互贴合在一起, 所述下旋转座上连接有连接卡圈, 所述连接卡圈包括向上延伸的连 接段, 连接段端部的上端设有上卡钩, 所述上旋转座上设有与上卡钩相配合的上卡台, 上卡 台与上卡钩可旋转扣合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水分离杯分离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
4、述上卡钩与上卡台上均 设有卡接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水分离杯分离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卡圈的下端设有 下卡钩, 所述下旋转座上设有与下卡钩相配合的下卡台, 下卡台与下卡钩扣合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茶水分离杯分离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卡台位于下旋转座 的外侧壁, 所述上卡台位于上旋转座的外侧壁, 所述连接卡圈的外侧面与下旋转座的外侧 面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茶水分离杯分离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卡圈为至少两 个, 所述下旋转座外侧壁周向设有下卡台, 且下旋转座上设有与连接卡圈相对应的定位凸 筋, 连接卡圈连接在定位凸筋之间的下卡台上。 6.根。
5、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茶水分离杯分离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旋转座外侧设 有固定套。 7.茶水分离杯, 包括上杯体、 下杯体, 其特征在于, 还包含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茶 水分离杯分离结构, 所述上杯体的下部连接有上旋转座, 所述下杯体的上部通过螺纹连接 下旋转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茶水分离杯,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旋转座上安装有上过滤网; 所述上杯体内部上方设有挡茶网, 上杯体内的空间形成泡茶仓, 上杯体上设有通过螺纹连 接泡茶仓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茶水分离杯,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杯体内壁设有于凸台, 所述 挡茶网嵌扣在该凸台上。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茶水。
6、分离杯,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下过滤网, 所述下过滤网安 装在下旋转座上。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704285 U 2 一种茶水分离杯分离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茶水分离杯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密封领域及饮水茶具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茶水分离 杯分离 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茶水分离杯。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茶水分离杯产品, 诸如茶仓组合式、 茶仓内置式等等, 多数产品 都很好的实现了茶和茶汤的分离及茶水浓度的自主控制, 比如专利号为201821055952.3、 名称为 “一种分离式泡茶杯” 的专利设计能较好的实现茶和茶汤的分离及茶水浓度的自主 控制, 。
7、但该专利设计中茶水分离结构采用向下延伸到底盖的顶杆实现茶水的分离, 对分离 结构下杯体内空间带来影响。 另外, 该专利设计能较好的实现茶和茶汤的分离及茶水浓度 的自主控制, 但该专利设计存在无法实现既能储存白开水又能同时泡茶两用功能、 无法保 温等缺陷, 给户外场景使用带来不便。 0003 另外, 一种可分离茶水杯(申请号201920136069.5, 公告号CN 209661166U)公开了 一种可分离茶水杯, 上杯体的底部固定有上旋转座; 下旋转座上设置有下带孔陶瓷片; 下带 孔陶瓷片贴合在上带孔陶瓷片上; 上杯体与上旋转座之间固定有上密封圈; 下旋转座与下 杯体之间固定下密封圈; 上密封。
8、圈的内腔固定有上过滤网。 其分离结构是: 在上旋转座内侧 壁均布有若干个卡板, 卡槽由纵向槽和横向槽组成; 所述纵向槽一端贯穿至下旋转座的顶 部; 纵向槽另一端与横向槽一端相接通; 所述卡板分别从纵向槽滑入到横向槽内槽在下旋 转座上呈圆周分布; 所述卡槽由纵向槽和横向槽组成; 所述纵向槽一端贯穿至下旋转座的 顶部; 纵向槽另一端与横向槽一端相接通; 所述卡板分别从纵向槽滑入到横向槽内。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茶水分离杯分离结构, 该结构便 于安装和使用。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包含该分离结构的茶水分离杯, 其既能实现 茶水分离和浓度控制、 又能保温。
9、、 泡茶和喝白开水可任意选择、 且可现泡现饮、 特别适合户 外场景使用的产品技术方案。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6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茶水分离杯分离结构, 包括上旋转座和下旋转座, 所述上旋 转座设置有上隔离片, 下旋转座上设置有下隔离片, 上、 下隔离片上均设有相配合的过水 孔, 上、 下隔离片相互贴合在一起, 所述下旋转座上连接有连接卡圈, 所述连接卡圈包括向 上延伸的连接段, 连接段端部的上端设有上卡钩, 所述上旋转座上设有与上卡钩相配合的 上卡台, 上卡台与上卡钩可旋转扣合在一起。 0007 可选的, 所述上卡钩与上卡台上均设有卡接斜面。 进一步。
10、可选的, 所述上旋转座向 下伸出有延伸段, 延伸段的端部设有所述上卡台。 0008 可选的, 所述连接卡圈的下端设有下卡钩, 所述下旋转座上设有与下卡钩相配合 的下卡台, 下卡台与下卡钩扣合在一起。 说明书 1/5 页 3 CN 211704285 U 3 0009 可选的, 所述下卡台位于下旋转座的外侧壁, 所述上卡台位于上旋转座的外侧壁, 所述连接卡圈的外侧面与下旋转座的外侧面平齐。 0010 可选的, 所述连接卡圈为至少两个, 所述下旋转座外侧壁周向设有下卡台, 且下旋 转座上设有与连接卡圈相对应的竖向定位凸筋, 连接卡圈连接在定位凸筋之间的下卡台 上。 可选的, 所述连接卡圈由至少两个。
11、连接卡段组成, 连接卡段的中部设有缺口。 0011 可选的, 所述下旋转座外侧设有固定套。 0012 可选的, 所述下旋转座外壁上设有止转凹槽, 所述固定套内侧设有与所述止转凹 槽相对应的止转凸筋。 0013 可选的, 所述固定套下端具有向内弯曲的凸缘。 0014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茶水分离杯, 包括上杯体、 下杯体, 其特征在于, 还包含上述 茶水分离杯分离结构, 所述上杯体的下部连接有上旋转座, 所述下杯体的上部通过螺纹连 接下旋转座。 0015 可选的, 所述上旋转座上安装有上过滤网; 所述上杯体内部上方设有挡茶网, 上杯 体内的空间形成泡茶仓, 上杯体上设有通过螺纹连接泡茶仓盖。 00。
12、16 可选的, 所述上杯体内壁设有于凸台, 所述挡茶网嵌扣在该凸台上。 0017 可选的, 还包括下过滤网, 所述下过滤网安装在下旋转座上。 0018 可选的, 所述上旋转座与上杯体固接在一起。 0019 可选的, 所述上过滤网包括圆筒形的第一滤网壁和第一滤网壁上方的第二滤网 壁, 第一滤网壁和第二滤网壁之间由环形壁连接形成台阶, 第二滤网壁上方连接有圆形壁, 所述第一滤网壁和、 第二滤网壁、 环形壁和圆形壁上均设有滤孔。 0020 可选的, 所述第一滤网壁上的滤孔呈T形, 第二滤网壁上的滤孔为纵向长孔, 所述 环形壁和圆形壁上的滤孔为圆孔。 0021 可选的, 所述下过滤网结构与上述上过滤网。
13、的结构相同。 0022 可选的, 所述上旋转座与上隔离片之间、 下旋转座与下隔离片之间、 泡茶仓盖与上 杯体之间、 下旋转座与下杯体之间具有密封垫圈。 0023 本实用新型的茶水分离杯在使用时, 取掉泡茶仓盖及挡茶网, 在泡茶仓内放入茶 叶, 并放回挡茶网、 盖上泡茶仓盖; 然后下杯体内注入热水, 并与主体杯盖(下旋转座)连接。 旋转泡茶仓, 使两隔离片过水孔处于对应开启状态, 倒置杯体, 热水流入泡茶仓, 反方向旋 转泡茶仓, 使两隔离片过水孔处于错位关闭状态, 泡茶仓中的水即锁定在泡茶仓内, 进入泡 茶状态。 浓度适宜后, 可开盖即饮, 也可将茶水倒入泡茶仓盖内品用。 杯体内的热水不受泡 。
14、茶仓内茶水的干扰, 处于保温状态, 可随取随用, 泡茶可现泡现饮。 0024 其中, 连接卡圈可以是围绕下旋转座的整圈, 也可以围绕下旋转座一部分。 002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6 本实用新型的上、 下杯体的分离结构通过旋转上、 下旋转座带动上、 下隔离片旋 转, 并使两隔离片的过水孔对齐与错位实现上、 下杯体空间的连通与关闭。 上旋转座的上卡 台与连接卡圈的上卡钩相配合, 连接卡圈用于将上、 下旋转座连接在一起, 同时在旋转上旋 转座时, 上卡台沿上卡钩周向旋转, 实现上、 下旋转座的相对转动。 同时在安装上旋转座时, 可以的一种方式是将上旋转座向下按压, 使上卡台扣入上卡钩内。
15、, 结构简洁紧凑, 便于安装 与使用。 说明书 2/5 页 4 CN 211704285 U 4 0027 本实用新型的茶水分离杯结构紧凑, 兼具保温杯和茶水分离杯的双重功能, 喝白 水、 泡茶任意选择, 且可现泡现饮, 保持茶叶营养, 方便携带出行。 附图说明 0028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 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 其中: 0029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茶水分离杯的分离结构的结构图; 0030 图2是图1局部放大图; 0031 图3是下旋转座的主视图; 0032 图4是下旋转座的俯视图; 0033 图5是下旋转座的立体图; 0034 图6是上旋。
16、转座的仰视图; 0035 图7是上旋转座的俯视图; 0036 图8是上旋转座的主视图; 0037 图9是上旋转座的立体图; 0038 图10是连接卡圈的主视图; 0039 图11是连接卡圈的后视圈; 0040 图12是连接卡圈的俯视图; 0041 图13是连接卡圈的立体图; 0042 图14是上隔离片的俯视图; 0043 图15是上隔离片的仰视图; 0044 图16是上隔离片的主视图; 0045 图17是上隔离片的立体图; 0046 图18是茶水分离杯的结构图。 0047 附图标记说明: 0048 上旋转座1; 上卡台11; 延伸段12; 弹簧座13; 阻尼弹簧14; 滚珠15; 套筒16; 。
17、收口 161; 定位柱17; 上过滤网18; 过滤网固定压圈19; 0049 下旋转座2; 下卡台21; 定位凸筋22; 止转凹槽23; 阻尼槽24; 凸棱241; 阻尼挡块 242; 限位挡块25; 下过滤网26; 0050 上隔离片3; 过水孔31; 限位结构32; 0051 下隔离片4; 0052 连接卡圈5; 连接段51; 上卡钩52; 下卡钩53; 连接卡段54; 缺口55; 0053 固定套6; 止转凸筋61; 凸缘62; 0054 上杯体7; 环形凸台71; 挡茶网72; 0055 下杯体8; 0056 上杯体盖9; 提环91; 0057 密封垫圈10。 说明书 3/5 页 5 。
18、CN 211704285 U 5 具体实施方式 0058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 其中自始 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 下面通过参 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 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 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 限制。 0059 实施例1 0060 如图1-17所示, 一种用于茶水分离杯的分离结构, 包括上旋转座1、 下旋转座2、 上 隔离片3、 下隔离片4和连接卡圈5。 上旋转座1用于与上杯体7连接, 下旋转座2用于与下杯体 8连接。 0061 具体而言, 上旋转座1设置有上隔离片3, 下旋转座2上设置有。
19、下隔离片4, 当上、 下 旋转座1、 2相对旋转时, 带动上、 下隔离片3、 4发生相对旋转。 上、 下隔离片3、 4上分别通过限 位结构32与上、 下旋转座1、 2相连, 图14-17显示上隔离片3的结构, 下隔离片4结构形状与上 隔离片3相同。 上、 下隔离片3、 4上均设有相配合的过水孔31, 且上、 下隔离片3、 4相互贴合在 一起。 上、 下隔离片3、 4旋转, 当两过水孔31处于对应开启状态时, 上、 下杯体7、 8内水可以连 通, 当两过水孔31处于错位关闭状态时, 上、 下杯体7、 8内水不连通。 0062 上、 下旋转座1、 2通过连接卡圈5实现可旋转连接。 即, 下旋转座2。
20、固定连接或可拆 卸连接有连接卡圈5。 连接卡圈5包括向上延伸的连接段51, 连接段51端部的上端设有上卡 钩 52, 上旋转座1上设有与上卡钩52相配合的上卡台11, 上卡台11与上卡钩52可旋转扣合 在一起。 0063 为便于安装, 上卡钩52与上卡台11上均设有卡接斜面, 安装时将上旋转座1向下按 压使连接段51向外发生形变, 上卡台11与上卡钩52扣合在一起即可。 进一步的, 上旋转座1 向下伸出有延伸段12, 延伸段12的端部设有上卡台11, 从而使得二者在按压扣合时, 延伸段 12也发生形变, 更容易将二者扣合在一起。 0064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示例, 连接卡圈5的下端设有下卡。
21、钩53, 下旋转座2上设 有与下卡钩53相配合的下卡台21, 下卡台21与下卡钩53扣合在一起。 下卡台21位于下旋转 座 2的外侧壁, 上卡台11位于上旋转座1的外侧壁, 连接卡圈5的外侧面与下旋转座2的外侧 面平齐, 便于安装固定套6。 同时, 连接卡圈5为至少两个, 下旋转座2外侧壁周向设有下卡台 21, 且下旋转座2上设有两个与连接卡圈5相对应的定位结构, 定位结构由两条竖向的定位 凸筋22组成, 连接卡圈5连接在相邻两定位结构(两条定位凸筋22)之间的下卡台21 上, 避 免连接卡圈5随同上旋转座1旋转。 连接卡圈5由至少两个连接卡段54组成, 连接卡段54的中 部设有缺口55, 方。
22、便安装时撑开。 0065 下旋转座2外侧设有固定套6, 固定套6起到固定连接卡圈5的作用, 同时也可以起 到装饰作用, 此时可称为装饰套。 下旋转座2上设有止转凹槽23, 固定套6内侧设有与止转凹 槽23相对应的止转凸筋61, 防止固定套6转动。 有利地, 固定套6下端具有向内弯曲的凸缘 62, 凸缘62可以挡住下旋转座2下部的连接壁。 0066 另外, 上隔离片3与上旋转座1之间、 下隔离片4与下旋转座2之间以及下旋转座2与 下杯体8之间均设有密封垫片。 0067 实施例2 0068 如图18所示, 保温式茶水分离杯, 它包括保温杯体和茶水分离机构组件, 其既能实 说明书 4/5 页 6 C。
23、N 211704285 U 6 现茶水分离和浓度控制、 又能保温、 泡茶和喝白开水可任意选择、 且可现泡现饮、 特别适合 户外场景使用。 0069 保温杯体为下杯体8, 下杯体8为双层真空结构, 有利于保温。 茶水分离机构组件包 括泡茶仓(包括上杯体7)、 泡茶仓盖(上杯体盖9)、 挡茶网72、 密封垫圈10、 上、 下过滤网 18、 26和实施例1的茶水分离杯分离结构。 0070 其中, 上旋转座1与上杯体7固接在一起, 上杯体7内的空间形成泡茶仓, 下旋转座2 与下杯体8通过螺纹连接。 上杯体盖9通过螺纹与上杯体7连接, 上杯体盖9(泡茶仓盖) 兼饮 茶杯。 上旋转座1通过过滤网固定压圈1。
24、9安装有上过滤网18, 下旋转座2上设有下过滤网26。 0071 上杯体7内壁上方(口部内侧)设有环形凸台71, 挡茶网72卡置在该环形凸台71上。 上杯体7(泡茶仓)为透明材料制成, 便于观察泡茶仓内茶叶。 0072 上旋转座1与上隔离片3之间、 下旋转座2与下隔离片4之间、 泡茶仓盖与上杯体7之 间、 下旋转座2与下杯体8之间具有密封垫圈10, 密封垫圈10起到密封连接作用。 0073 泡茶仓盖上设置有隐藏式提环91。 0074 上过滤网18包括圆筒形的第一滤网壁和第一滤网壁上方的第二滤网壁, 第一滤网 壁和第二滤网壁之间由环形壁连接形成台阶, 第二滤网壁上方连接有圆形壁, 所述第一滤 网。
25、壁和、 第二滤网壁、 环形壁和圆形壁上均设有滤孔。 第一滤网壁上的滤孔呈T形, 第二滤网 壁上的滤孔为纵向长孔, 所述环形壁和圆形壁上的滤孔为圆孔。 下过滤网结构与上过滤网 的结构相同。 0075 使用时, 取掉泡茶仓盖及挡茶网72, 在泡茶仓内放入茶叶, 并放回挡茶网72、 盖上 泡茶仓盖; 然后杯体(下杯体)内注入热水, 并与主体杯盖(下旋转座)连接。 旋转泡茶仓, 使 两隔离片过水孔处于对应开启状态, 倒置杯体, 热水流入泡茶仓, 反方向旋转泡茶仓, 使两 隔离片过水孔处于错位关闭状态, 泡茶仓中的水即锁定在泡茶仓内, 进入泡茶状态。 浓度适 宜后, 可开盖即饮, 也可将茶水倒入泡茶仓盖。
26、内品用。 杯体内的热水不受泡茶仓内茶水的干 扰, 处于保温状态, 可随取随用, 泡茶可现泡现饮。 0076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 修改、 替换 和变型,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说明书 5/5 页 7 CN 211704285 U 7 图1 图2 图3 说明书附图 1/5 页 8 CN 211704285 U 8 图4 图5 图6 说明书附图 2/5 页 9 CN 211704285 U 9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说明书附图 3/5 页 10 CN 211704285 U 10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说明书附图 4/5 页 11 CN 211704285 U 11 图17 图18 说明书附图 5/5 页 12 CN 211704285 U 12 。
- 内容关键字: 茶水 分离 结构 包含
双层厚片吸塑成型机.pdf
冲压件接料及转运装置.pdf
原料输送装置.pdf
防粘黏EVA颗粒用分切设备.pdf
用于电解锂的电解质取样装置及电解槽.pdf
具有逆向冲刷结构的封闭式固液分离过滤罐.pdf
电池搬运堆垛机.pdf
畜牧养殖用食槽.pdf
螺纹钢自动调节卷圆机.pdf
水利工程用闸门结构.pdf
茶叶包装用茶叶压制装置.pdf
旋振筛筛网的分切设备.pdf
压力管道焊缝检测装置.pdf
箱包缝纫机的包边机构.pdf
油套管抛丸堵头装置.pdf
鞋底注塑成型模具.pdf
对用于问答的大语言模型进行样本筛选的方法及装置.pdf
装饰板切割装置.pdf
水环固定调整装置.pdf
用于自动驾驶3D障碍物的多模态融合方法.pdf
改性钛钙型药皮堆焊电焊条及其制备方法.pdf
应急广播图文报警方法、报警系统及存储介质.pdf
复合果泥生产用输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pdf
用于实验室的乳酸菌发酵萝卜干的培养装置.pdf
物面流体仿真中粒子的近邻搜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pdf
机械设备自动化生产用图像处理系统.pdf
金融业务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pdf
光学平面面形绝对检测方法.pdf
面向遥感基础模型的异构NPU训练方法及系统.pdf
基于大数据语义的相似事件检索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pdf
融合充电约束和容量约束的多电动物流车调度方法.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自动化审批方法及系统.pdf
信号处理的装置,发送机,接收机和方法.pdf
穿硅过孔保护环.pdf
射频前端模块、无线接入网络设备及其控制方法.pdf
具有改进的分隔体和电解质的电化学电池.pdf
金属感应驱动装置.pdf
一种双电源型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pdf
光电子器件和用于制造光电子器件的方法.pdf
具有通道带自动收缩功能的取精器.pdf
太阳能电池用保护材料.pdf
用于燃料电池的具有金属氧化物掺杂的催化剂.pdf
光电转换元件制造装置.pdf
一种实现混合业务及交叉颗粒自适应的方法及装置.pdf
无线通信系统.pdf
III族氮化物半导体激光器元件、制作III族氮化物半导体激光器元件的方法及外延基板.pdf
多功能音视频转换器.pdf
一种医院门诊电话预约系统.pdf
锂离子空气电池.pdf
网络电视监视刻录一体机.pdf
带有玩具附着系统的婴儿车衬里.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