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温度采集装置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pdf
《电池温度采集装置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池温度采集装置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pdf(11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702129.8 (22)申请日 2020.04.30 (73)专利权人 中航锂电 (洛阳) 有限公司 地址 471003 河南省洛阳市高新技术开发 区滨河北路66号 专利权人 中航锂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畅志远杜肖源张水田李新建 杨培刘明明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律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438 代理人 孙宝海袁礼君 (51)Int.Cl. G01K 7/22(2006.01) H01M 10/48(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
2、电池温度采集装置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 (57)摘要 本公开涉及电池技术领域, 提出了一种电池 温度采集装置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 电池温度采 集装置用于设置在端板和电池之间, 或相邻两个 电池之间, 电池温度采集装置包括支撑部和至少 一个测温组件, 测温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 温度 传感器设置在支撑部上。 本公开的电池温度采集 装置通过设置在端板和电池之间, 或者相邻两个 电池之间, 缩短了温度传感器与电池的电芯之间 的传热路径, 从而提高了温度传感器温度采集的 准确性, 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温度采集方式准确 性较低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2页 CN 211740441 U 2020。
3、.10.23 CN 211740441 U 1.一种电池温度采集装置, 其特征在于, 用于设置在端板(1)和电池(2)之间, 或相邻两 个电池(2)之间, 所述电池温度采集装置包括: 支撑部(10); 至少一个测温组件, 所述测温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20), 所述温度传感器(20)设置在 所述支撑部(1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温度采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温度采集装置还包 括: 电路板(30), 所述电路板(30)设置在所述支撑部(10)上, 所述温度传感器(20)与所述 电路板(30)的线路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温度采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
4、10)上设置有容 纳槽(11), 所述电路板(30)位于所述容纳槽(11)内; 其中, 所述电路板(30)包括第一表面(31)和第二表面(32), 所述第一表面(31)朝向所 述容纳槽(11)的底面(111), 且与所述底面(111)间隔, 所述第二表面(32)朝向所述容纳槽 (11)的开口, 且位于所述开口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温度采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表面(31)与所述底 面(111)之间设置有凸起(33), 以使所述第一表面(31)的部分与所述底面(111)之间空气隔 绝; 或, 所述第一表面(31)与所述底面(111)之间设置有隔热部(34)。 5.根据权利。
5、要求4所述的电池温度采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表面(32)上设置有 所述隔热部(34), 所述隔热部(34)均位于所述容纳槽(11)内。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温度采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板 (30)为柔性电路板。 7.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温度采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温组件 还包括: 导热片(40), 所述导热片(40)的两侧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20)和所述电池(2)相接 触。 8.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温度采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 (10)上设置有容纳通孔(12), 所述测温组件还包括: 回形框(50),。
6、 所述回形框(50)设置在所述容纳通孔(12)内, 所述回形框(50)的一侧与 所述电路板(30)远离所述温度传感器(20)探头的一侧相贴合, 所述回形框(50)上设置有容 纳孔(51), 所述温度传感器(20)凸出所述电路板(30)的部分位于所述容纳孔(51)内; 缓冲垫(60), 所述缓冲垫(60)设置在所述容纳通孔(12)内, 所述缓冲垫(60)的一侧与 所述回形框(50)远离所述电路板(30)的另一侧相贴合; 其中, 所述缓冲垫(60)远离所述回形框(50)的另一侧用于与所述端板(1)或所述电池 (2)相贴合, 所述缓冲垫(60)用于向所述温度传感器(20)提供压紧于所述电池(2)上的。
7、力。 9.一种电池模组, 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温度采集装置、 端板(1)和电池(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模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温度采集装置上设置有第 一连接器(21), 所述温度传感器(20)与所述第一连接器(21)电连接, 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 低压采集组件(70), 所述低压采集组件(70)设置在所述电池(2)上, 所述低压采集组件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211740441 U 2 (70)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器(71)和第三连接器(72), 所述第二连接器(71)与所述第一连接器 (21)电连接, 所述第三连接器(72)用于与电。
8、池管理系统电连接。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211740441 U 3 电池温度采集装置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0001 本公开涉及电池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温度采集装置及具有其的电池模 组。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模组温度采集位置位于电池模组顶部(汇流排或电池顶盖板), 但在不同的 工况和使用条件下, 电池模组上部与电池模组下部具有较大温差。 例如, 在电池模组充放电 过程中, 且电池模组底部液冷系统开启的情况下, 电池模组上部温度最高, 而与液冷板接触 的电池模组下部温度最低; 而在电池模组低温加热时, 电池模组底部温度最高, 电池模组顶 部温度最低。 电池模组的。
9、正常工作温度在-3060之间, 超过该温度范围, 电池模组工 作效率和寿命降低。 现有电池模组只采集电池模组上部温度, 无法监控电池模组整个温度 分布状态。 由于温度数据的缺失, 不利于热管理系统对电池系统进行精确的热管理, 给电池 系统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带来不利影响。 0003 且现有的电池模组温度采集方式是: 汇流排与电池极柱连接, 金属片一端与汇流 排连接, 另一端形成包裹结构, 温度传感器位于包裹结构内, 传感器与包裹结构之间由导热 胶填充(传感器与包裹结构不直接接触)。 由此产生的导热路径是: 电芯导电条电池极 柱汇流排金属片导热胶温度传感器。 0004 现有技术中, 温度传感器与。
10、电池内部(电芯)之间的热传导路径太长, 造成温度采 集的准确性降低。 另一方面, 汇流排在电流通过时也会产生热量, 导致温度采集误差进一步 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池温度采集装置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 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温 度采集方式准确性较低的问题。 000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 提供了一种电池温度采集装置, 用于设置在端板 和电池之间, 或相邻两个电池之间, 电池温度采集装置包括: 0007 支撑部; 0008 至少一个测温组件, 测温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支撑部上。 0009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温度采集装置通过设置在端板和电池之间, 或者相邻。
11、两个电池 之间, 缩短了温度传感器与电池的电芯之间的传热路径, 从而提高了温度传感器温度采集 的准确性, 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温度采集方式准确性较低的问题。 001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 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 包括上述的电池温度采集 装置、 端板和电池。 0011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通过将电池温度采集装置设置在端板和电池之间, 或者相 邻两个电池之间, 缩短了温度传感器与电池的电芯之间的传热路径, 从而提高了温度传感 器温度采集的准确性。 说明书 1/6 页 4 CN 211740441 U 4 附图说明 0012 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 本公开的各种。
12、目 标, 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范性图解, 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 制。 在附图中, 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 其中: 0013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模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是根据第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温度采集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 图; 0015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温度采集装置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 图; 0016 图4是根据第二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温度采集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 图; 0017 图5是根据第三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温度采集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 图。 0018 附图。
13、标记说明如下: 0019 1、 端板; 2、 电池; 3、 汇流排; 4、 电池盖板; 5、 电池极柱; 0020 10、 支撑部; 11、 容纳槽; 111、 底面; 12、 容纳通孔; 20、 温度传感器; 21、 第一连接器; 30、 电路板; 31、 第一表面; 32、 第二表面; 33、 凸起; 34、 隔热部; 40、 导热片; 50、 回形框; 51、 容 纳孔; 60、 缓冲垫; 70、 低压采集组件; 71、 第二连接器; 72、 第三连接器; 80、 绝缘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体现本公开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 应理解的是本 公开能够在不同的。
14、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 其皆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 且其中的说明及 附图在本质上是作说明之用, 而非用以限制本公开。 0022 在对本公开的不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下面描述中, 参照附图进行, 附图形成本公 开的一部分, 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公开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 系 统和步骤。 应理解的是, 可以使用部件, 结构, 示例性装置, 系统和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 并 且可在不偏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 而且, 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 术语 “之上” ,“之间” ,“之内” 等来描述本公开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 但是这些术语用于 本文中仅出于方便, 例如根据附图中。
15、的示例的方向。 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 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本公开中的电池包括电芯和壳体, 电芯 位于壳体内部。 0023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温度采集装置, 请参考图1至图5, 电池 温度采集装置用于设置在端板1和电池2之间, 或相邻两个电池2之间, 电池温度采集装置包 括: 支撑部10; 至少一个测温组件, 测温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20, 温度传感器20设置在支撑 部10上。 0024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温度采集装置通过设置在端板1和电池2之间, 或者 相邻两个电池2之间, 缩短了温度传感器20与电池2的电芯之间的传热路径, 从而提。
16、高了温 度传感器20温度采集的准确性, 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温度采集方式准确性较低的问题。 0025 在一个实施例中, 电池温度采集装置可以位于电池模组的端板1和电池2的壳体之 说明书 2/6 页 5 CN 211740441 U 5 间, 也可以是位于相邻两个电池2的壳体之间, 即温度传感器20直接采集电芯传递至壳体的 温度, 其传热路径较短, 稳定准确性较高。 0026 在一个实施例中, 端板1与电池2的大面相对设置, 即电池温度采集装置可以设置 在端板1与电池2的大面之间。 而相邻两个电池2的大面相对设置, 温度传感器20直接采集电 池2的大面温度, 即壳体大面的温度。 0027 在一个实。
17、施例中, 支撑部10夹设在端板1和电池2的大面之间, 或相邻两个电池2之 间, 温度传感器20的探头可以直接与电池2的大面接触, 也可以通过其他导入部件与电池2 的大面接触。 其中, 支撑部10为支撑板。 0028 在一个实施例中, 温度传感器20为至少一个, 其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 进行布置, 此处不作限定, 例如, 靠近支撑部10上表面以及下表面的位置处均可以布置一个 温度传感器20, 分别用于获取电池2顶部以及底部的温度, 而支撑部10的中间位置也可以布 置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20, 以用于获取电池2中间位置的温度。 0029 在一个实施例中, 如图2所示, 电池温度采集装置还包括。
18、: 电路板30, 电路板30设置 在支撑部10上, 温度传感器20与电路板30的线路电连接, 从而通过电路板30将采集到的温 度信息传输至电池管理系统, 且温度传感器20通过电路板30设置在了支撑部10上, 支撑部 10上的热量不会直接传导至温度传感器20上, 即避免了支撑部10上的热量影响温度传感器 20采集温度的准确性。 0030 在一个实施例中, 如图2至图4所示, 支撑部10上设置有容纳槽11, 电路板30位于容 纳槽11内; 其中, 电路板30包括第一表面31和第二表面32, 第一表面31朝向容纳槽11的底面 111, 且与底面111间隔, 第二表面32朝向容纳槽11的开口, 且位于。
19、开口的下方。 电路板30位 于容纳槽11的内部, 且电路板30的第一表面31不与容纳槽11的底面111直接接触, 而第二表 面32也不会与电池2直接接触, 从而避免了支撑部10以及电池2上的热量传递至电路板30, 不仅可以避免对电路板30造成损坏, 且不会影响温度传感器20采集温度的准确性。 0031 在一个实施例中, 如图2所示, 容纳槽11具有一个衔接位置和两个端部, 此时衔接 位置和两个端部处各对应有一个温度传感器20, 而衔接位置和两个端部之间也可以各设置 一个温度传感器20, 即温度温度传感器20的个数可以是5个, 当然实际使用过程中, 可以根 据需要设置容纳槽11的形状, 以及温度。
20、温度传感器20的数量和设置位置, 此处不作限定。 0032 在一个实施例中, 如图4和图5所示, 第一表面31与底面111之间设置有凸起33, 以 使第一表面31的部分与底面111之间空气隔绝; 或, 第一表面31与底面111之间设置有隔热 部34。 凸起33或隔热部34的设置也主要是对电路板30进行保护, 防止热量大量传递至电路 板30。 0033 在一个实施例中, 如图4所示, 容纳槽11内设置有多个凸起33, 多个凸起33间隔设 置, 从而将电路板30支撑在容纳槽11内, 此时电路板30与容纳槽11的底面111之间具有间 隙, 此间隙实现空气隔绝。 0034 在一个实施例中, 第二表面3。
21、2上设置有隔热部34, 隔热部34均位于容纳槽11内, 从 而保证实现隔热的基础上, 不会影响电池2与支撑部10贴合。 0035 在一个实施例中, 如图5所示, 第一表面31和第二表面32上对应有隔热部34, 第一 表面31与底面111之间的隔热部34可以设置在第一表面31或底面111上, 隔热部34与电路板 30相适配, 即隔热部34可以根据电路板30的形状进行组合, 如图5中, 第一表面31或第二表 说明书 3/6 页 6 CN 211740441 U 6 面32对应的隔热部34就是通过多个隔热部34组合而成的。 0036 在一个实施例中, 电路板30为柔性电路板。 柔性电路板(Flexi。
22、ble Printed Circuit, FPC)是以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 绝佳的可挠性 印刷电路板, 具有配线密度高、 重量轻、 厚度薄、 弯折性好的特点。 柔性电路板两侧设置有凸 起33或隔热部34用于将FPC与电池表面热隔离, 防止与温度传感器20相对应的温度监控区 域之外的电池表面热量经FPC传导至温度传感器20, 从而影响温度传感器采集温度的准确 性, 也防止电池的热量传导至FPC, 使得FPC内信号传递铜线温度升高, 造成线路阻值升高, 从而影响温度采集精度, 以及防止在极端工况, 诸如过充、 短路等, 电池高温将FPC损坏, 使 得无法及时将温度数据。
23、传递给电池管理系统, 无法起到高温预警作用。 0037 在一个实施例中, 温度传感器20为NTC热敏电阻(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NTC), 电路板30为FPC, NTC通过锡焊固定在FPC上, 并通过FPC传递温度信息。 FPC具有绝缘膜, 绝缘膜粘贴在对应于温度传感器20位置, 起绝缘隔离作用。 由于FPC路径 (外形)可以任意设计, NTC在FPC上的位置也可以任意设置。 0038 在一个实施例中, 如图3所示, 测温组件还包括: 导热片40, 导热片40的两侧分别与 温度传感器20和电池2相接触, 即温度传感器20通过导热片40和电池2相接触。
24、, 导热片40将 热量传递至温度传感器20, 考虑到导热片40的面积大于探头, 不仅可以保证温度传感器20 可以采集到温度信息, 且扩展了采集的范围(导热片40上的热量来源于一个相对较大的 面)。 其中, 导热片40与温度传感器20一一相对应地设置, 当设置有多个温度传感器20时, 每 个温度传感器20均通过对应的导热片40和电池2相接触。 0039 在一个实施例中, 导热片40设置在电路板30上, 导热片40在实现导热的基础上, 还 可以对电路板30起到保护作用, 尤其在电路板30采用柔性电路板时。 0040 在一个实施例中, 如图3所示, 支撑部10上设置有容纳通孔12, 测温组件还包括:。
25、 回 形框50, 回形框50设置在容纳通孔12内, 回形框50的一侧与电路板30远离温度传感器20探 头的一侧相贴合, 回形框50上设置有容纳孔51, 温度传感器20凸出电路板30的部分位于容 纳孔51内; 缓冲垫60, 缓冲垫60设置在容纳通孔12内, 缓冲垫60的一侧与回形框50远离电路 板30的另一侧相贴合; 其中, 缓冲垫60远离回形框50的另一侧用于与端板1或电池2相贴合, 缓冲垫60用于向温度传感器20提供压紧于电池2上的力。 回形框50可以实现对温度传感器 20的保护, 且还可以保护电路板30, 而缓冲垫60可以在端板1和电池2(或两个电池2)压紧电 池温度采集装置时, 保证温度。
26、传感器20可与电池2贴合。 0041 在一个实施例中, 测温组件为多个时, 每个温度传感器20均对应有回形框50以及 缓冲垫60, 容纳通孔12为多个, 且回形框50以及缓冲垫60均设置在对应的容纳通孔12内。 0042 在一个实施例中, 测温组件为多个时, 多个温度传感器20可以共用一个导热片40。 0043 在一个实施例中, 温度传感器20通过导热片40电池2相接触时, 此时, 回形框50和 导热片40分别位于电路板30的两侧, 从而可以实现对电路板30的保护功能。 0044 在一个实施例中, 容纳通孔12位于容纳槽11上, 而缓冲垫60在未受挤压时, 其外表 面会凸出容纳通孔12, 以此。
27、在缓冲垫60被压紧后可以提供一压力, 保证导热片40贴紧电池 2。 0045 在一个实施例中, 导热片40为薄铝板, 起补强作用, 防止NTC位置的FPC在外力作用 下发生弯曲等行为, 造成焊接电阻异常或传感器损伤, 从而影响NTC采集准确性。 薄铝板具 说明书 4/6 页 7 CN 211740441 U 7 有较高的导热系数且厚度很薄, 从而热阻很小, 对采集精度的影响很小。 薄铝板与电池2的 大面贴紧, 电池热量通过薄铝板和FPC的绝缘膜传递给NTC, 实现对电池大面温度的采集。 由 于NTC与电池大面之间的薄铝板和FPC绝缘膜(PolyimideFilm, PI, 聚酰亚胺薄膜)很薄(。
28、例 如, 0.2mm), 热阻很小, 对温度采集精度影响很小。 而回形框50由环氧树脂制造而成, 回形框 50将NTC包裹住, 防止NTC受到触碰、 挤压而影响采集精度和准确性, 同时回形框50和薄铝板 一同起到防止NTC位置的FPC弯曲的作用。 在回形框50上部设置有回形缓冲垫60, 通过配置 缓冲垫60的压缩量, 可以获得预期的压力, 避免因支撑部10和回形框50等部件制造误差所 造成的压力过大或过小。 缓冲垫60厚度设置凸出支撑部10的表面, 当电池温度采集装置被 压紧在端板1与电池2之间, 或电池2与电池2之间时, 缓冲垫60受到压力将NTC压紧在电池2 上, 提高温度采集的准确性和响。
29、应速度, 从而使温度传感器20测得的温度更加接近电池大 面的温度。 0046 在一个实施例中, 如图2、 图4以及图5所示, 电池温度采集装置还包括绝缘膜80, 绝 缘膜80位于支撑部10远离导热片40的一侧, 用于设置在支撑部10与端板1之间, 或者支撑部 10与电池2之间, 其中, 绝缘膜80为多个。 0047 在一个实施例中, 电池温度采集装置夹设在端板1和电池2之间, 或相邻两个电池2 之间, 即支撑部10的两侧分别与端板1和电池2, 或者两个电池2相贴合, 故温度传感器20、 电 路板30、 导热片40、 回形框50以及缓冲垫60最终都位于支撑部10内, 且缓冲垫60和导热片40 分。
30、别与端板1和电池2相贴合, 或者分别与两个电池2相贴合。 0048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 请参考图1, 电池模组包括上述 的电池温度采集装置、 端板1和电池2。 0049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组通过将电池温度采集装置设置在端板1和电池 2之间, 或者相邻两个电池2之间, 缩短了温度传感器20与电池2的电芯之间的传热路径, 从 而提高了温度传感器20温度采集的准确性。 0050 在一个实施例中, 如图1所示, 电池温度采集装置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器21, 温度传 感器20与第一连接器21电连接, 电池模组还包括: 低压采集组件70, 低压采集组件70设置在 电池2上,。
31、 低压采集组件70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器71和第三连接器72, 第二连接器71与第一连 接器21电连接, 第三连接器72用于与电池管理系统电连接, 从而将温度传感器20采集的温 度信息传输至电池管理系统。 0051 在一个实施例中, 汇流排3设置在电池盖板4上, 并与电池极柱5相连接, 多个电池2 相邻设置。 0052 在一个实施例中, 第一连接器21通过与电路板30上的线路相连接, 从而与温度传 感器20实现电连接。 温度传感器20通过电路板30与第一连接器21连接, 而第一连接器21与 第二连接器71连接将温度信息传输至低压采集组件70, 低压采集组件70通过第三连接器72 与电池管理系统连接。
32、将电池模组的电压(低压采集组件70可用于采集电池模组的电压)和 温度信息输出给电池管理系统, 从而实现对电池模组的温度监控。 0053 在一个实施例中, 电池温度采集装置位于端板1与电池2之间, 或电池2与电池2之 间, 电池温度采集装置上布置有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20, 温度传感器20与电池2的大面热导 通, 用于采集电池大面温度。 由于电池大面部位的电池壳体直接与电芯接触, 电池大面部位 的温度更加接近电池内部(电芯)的温度, 因此温度传感器20采集的温度能更准确地反应电 说明书 5/6 页 8 CN 211740441 U 8 池模组内部的真实温度, 有利于保证电池模组的使用效率和寿命。 。
33、0054 在一个实施例中, 温度传感器20可在支撑部10的任意位置布置, 从而实现对电池 大面上任意位置的温度采集。 电池模组在工作过程中, 受充放电工况、 散热条件、 热管理系 统的影响, 电池模组上部与下部具有较大温差, 仅测量电池模组上部或电池模组下部温度, 都无法反映电池模组的整个温度区间, 不利于对电池模组的温度进行有效管理。 本实施例 中的电池温度采集装置可以采集电池模组内任意一支电池2的大面上的任意位置的温度。 可以通过有限元或样机测量的方式确定电池模组在不同工况下温度最高和最低点的温度, 将温度传感器20布置于上述位置, 即可以测量电池模组在任意工况下的最高和最低温度, 实现对。
34、电池模组温度的有效管理。 0055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 温度传感器与电池壳体之间没有其他发热部件, 避免了 发热部件对温度采集的影响。 由于电池大面部位的电池壳体直接与电芯接触, 电池大面部 位的温度更加接近电池内部的温度, 因此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能更准确地反应电池单元 内部的真实温度, 有利于保证电池模组的使用效率和寿命。 温度传感器可以采集电池大面 任意位置的温度, 且可以同时采集多个位置温度, 以及电池模组在各种工况下的温度分布 区间(最高和最低温度), 有益于电池管理系统对电池温度进行更精确的控制。 0056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 将容易想到本实。
35、用 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 本实用新型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 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 这些变型、 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 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 说明书和示例实施方式仅被视为示例性的, 本 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前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0057 应当理解的是,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 构, 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 求来限制。 说明书 6/6 页 9 CN 211740441 U 9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2 页 10 CN 211740441 U 10 图3 图4 图5 说明书附图 2/2 页 11 CN 211740441 U 11 。
- 内容关键字: 电池 温度 采集 装置 具有 模组
纳米气泡布面除油预缩设备.pdf
半导体老化冷热测试装置.pdf
RFID芯片剪切力测试仪.pdf
可按摩式颈托睡眠头枕及汽车座椅.pdf
汽车点火装饰圈.pdf
起落架部件机加工同心度辅助工装.pdf
园林绿化垃圾处理装置.pdf
施工物料分筛装置.pdf
鸡粪螺旋挤出设备.pdf
用于分砖的压砖装置.pdf
故障电池包防护箱.pdf
耐磨型泥沙挖掘齿.pdf
阀门锁盖设备.pdf
用于多肽固相合成的后处理系统及多肽固相合成设备.pdf
高压线圈导线拉紧装置.pdf
可调式带锯机切割辅助工装.pdf
温度压力一体化检测的波码通信控制装置.pdf
屋面防水卷材辅助施工设备.pdf
桥梁支座变形角度测量装置.pdf
便于冷却烘干的塑料玩具注塑机.pdf
防护插板.pdf
基于特征融合Transformer的多对比度核磁共振图像超分辨率方法.pdf
复叠制冷压缩机组.pdf
盾构管片拼装定位分体测量装置.pdf
自组装多肽RAKA 16的合成方法.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盾构掘进机姿态分项预测方法.pdf
宫颈TCT切片的多类型细胞核标注及多任务处理方法.pdf
基于自然资源工程勘测面积的测量装置.pdf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生物质电厂燃烧控制决策优化方法及系统.pdf
低功率的医院污水处理装置.pdf
基于FV-MViT的指静脉识别方法、装置及相关介质.pdf
一种平衡机台产能的方法和装置.pdf
镜头伸缩筒模块.pdf
一种能输送碾压混凝土的大倾角波状挡边带式输送机.pdf
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酒的制配方法.pdf
一种新式微型教学数控机床.pdf
一种准确测试超强吸水树脂堵漏能力的方法.pdf
一种新型送料机的结构.pdf
担架推车.pdf
一种跌打酒.pdf
数控机床远程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实现方法.pdf
一种微波裂解装置.pdf
一种基于GB/T19487的数据元素可信性验证方法.pdf
膜片和制造用于超声换能器的膜片的方法.pdf
图像装置及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pdf
磁场传感器和用于制造磁场传感器的方法.pdf
双层过滤茶杯.pdf
一种多功能实验监控系统.pdf
用双指示线免疫层析半定量诊断促黄体生成素的方法.pdf
用双指示线免疫层析半定量诊断心肌肌钙蛋白Ⅰ的方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