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插接形成正二十面体纸盒的可折叠纸板及纸盒.pdf
《用于插接形成正二十面体纸盒的可折叠纸板及纸盒.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插接形成正二十面体纸盒的可折叠纸板及纸盒.pdf(10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025825.X (22)申请日 2020.01.07 (73)专利权人 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创贝纸箱 厂 (普通合伙) 地址 315122 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旅游度 假区方水村 (72)发明人 钱高峰 (74)专利代理机构 宁波慈恒专利代理事务所 (特殊普通合伙) 33249 代理人 刘世勇 (51)Int.Cl. B65D 5/18(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用于插接形成正二十面体纸盒的可折 叠纸板及纸盒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插接形成正。
2、二十面体纸 盒的可折叠纸板包括中间板、 上顶角形成板以及 下顶角形成板, 所述中间板由10个中排等边三角 形组成, 所述中间板较长的两边分别向外延伸形 成5个形状与所述中排等边三角形全等的上排等 边三角形以及下排等边三角形, 所述上排等边三 角形形成所述上顶角形成板, 所述下排等边三角 形形成所述下顶角形成板, 所述中间板、 上顶角 形成板以及下顶角形成板围合形成二十面体。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1页 CN 211766927 U 2020.10.27 CN 211766927 U 1.一种用于插接形成正二十面体纸盒的可折叠纸板, 其特征在于: 包括形状为等边四 边形的中间板(1),。
3、 所述中间板(1)由10个中排等边三角形(11)连续正反相接形成, 且每两个所述中排等 边三角形(11)相连接的一边带有翻折痕(8); 所述中间板(1)较短的两边分别向外延伸形成中排连接片(12)及中排插接片(13), 所 述中排连接片(12)以及所述中排插接片(13)与所述中排等边三角形(11)相连接的一边带 有翻折痕(8); 所述中间板(1)长度较长的两边分别向外延伸形成有若干个与所述中排等边三角形 (11)全等的连接板(4), 所述连接板(4)形成顶角形成板(5); 所述顶角形成板(5)包括上顶角形成板(2)和下顶角形成板(3); 所述上顶角形成板(2) 包括5个与所述中排等边三角形(1。
4、1)全等的上排等边三角形(21); 所述下顶角形成板(3)包 括5个与所述中排等边三角形(11)全等的下排等边三角形(31); 所述上排等边三角形(21) 与所述中排等边三角形(11)相连接的一边带有翻折痕(8), 所述下排等边三角形(31)与所 述中排等边三角形(11)相连接的一边带有翻折痕(8); 所述上排等边三角形(21)远离所述中排等边三角形(11)的两边分别向外延伸形成上 排连接片(22)和上排插接片(23), 且所述上排等边三角形(21)沿着展开方向连续设置所述 上排连接片(22)和所述上排插接片(23), 所述上排连接片(22)以及所述上排插接片(23)与 所述上排等边三角形(2。
5、1)相连接的一边均带有翻折痕(8); 每个所述下排等边三角形(31)远离所述中排等边三角形(11)的两边分别向外延伸形 成下排连接片(32)和下排插接片(33), 且所述下排等边三角形(31)沿着展开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下排连接片(32)和所述下排插接片(33); 所述下排连接片(32)以及所述下排插接片 (33)分别与所述下排等边三角形(31)相连接的边均带有翻折痕(8); 所述上排连接片(22)、 所述中排连接片(12)以及所述下排连接片(32)分别设置可容纳 所述上排插接片(23)、 所述中排插接片(13)以及所述下排插接片(33)的插接缝(6); 所述上排插接片(23)与所述上排等边三角。
6、形(21)连接处相对的两侧、 所述中排插接片 (13)与所述中排等边三角形(11)连接处相对的两侧, 以及所述下排插接片(33)与所述下排 等边三角形(31)连接处相对的两侧均设置缺口(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插接形成正二十面体纸盒的可折叠纸板, 其特征在于: 所 述中排连接片(12)的形状为等腰梯形, 所述中排连接片(12)与所述中排等边三角形(11)连 接的底边与所述中排等边三角形(11)的边长相同, 所述中排连接片(12)的腰长与底边夹角 为65-70度; 所述上顶角形成板(2)最边侧的边形成的上排连接片(22)为与所述中排连接片 (12)形状相同的上等腰连接片(221), 。
7、以及所述下顶角形成板(3)嘴边的边形成的下排连接 片(32)为与所述中排连接片(12)形状相同的下等腰连接片(321); 剩余的所述上排连接片 (22)以及所述下排连接片(32)的形状为梯形, 所述上排连接片(22)与所述上排等边三角形 (21)连接的底边与所述上排等边三角形(21)的边长相同, 所述下排连接片(32)与所述下排 等边三角形(31)连接的底边与所述下排等边三角形(31)的边长相同, 所述上排连接片 (22)、 以及所述下排连接片(32)的较长的腰长与底边的夹角为25-30度、 较短的腰长与底边 的夹角为65-70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插接形成正二十面体纸盒的可折叠纸。
8、板, 其特征在于: 所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211766927 U 2 述中排连接片(12)的底边为70mm、 腰长为15mm; 所述上排连接片(22)的较长的腰长为25mm、 较短的腰长为15mm; 所述下排连接片(32)的较长的腰长为25mm、 较短的腰长为1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插接形成正二十面体纸盒的可折叠纸板, 其特征在于: 所 述上排插接片(23)与所述上排等边三角形(21)连接处的边长、 所述中排插接片(13)与所述 中排等边三角形(11)连接处的边长、 以及所述下排插接片(33)与所述下排等边三角形(31) 连接处的边长均与所述插接缝(6)的长度相。
9、同; 且所述上排插接片(23)与所述上排连接片 (22)的插接缝(6)处于同一水平线, 所述下排插接片(33)与所述下排连接片(32)的插接缝 (6)处于同一水平线, 所述中排插接片(13)与所述中排连接片(12)的插接缝(6)处于同一水 平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插接形成正二十面体纸盒的可折叠纸板, 其特征在于: 所 述上排插接片(23)、 所述中排插接片(13)、 以及所述下排插接片(33)的形状大小相同, 且形 状为等腰梯形, 所述上排插接片(23)与所述上排等边三角形(21)连接处的底边与腰形成的 内角为58-60度, 底边长度为31mm、 腰长为14mm。 6.根据权利要求。
10、5所述的用于插接形成正二十面体纸盒的可折叠纸板, 其特征在于: 所 述上排插接片(23)远离所述中间板(1)的一侧, 与所述上排等边三角形(21)远离所述中间 板(1)的顶角形成的边长为18mm; 所述下排插接片(33)远离所述中间板(1)的一侧, 与所述 下排等边三角形(31)远离所述中间板(1)的顶角形成的边长为18mm; 所述中排插接片(13) 位于所述中间板(1)短边的中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插接形成正二十面体纸盒的可折叠纸板, 其特征在于: 所 述缺口(7)的夹角为40-50度。 8.一种可折叠纸板形成的正二十面体纸盒,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二十面体纸盒采用权 利要求1-。
11、7任意一项所述的可折叠纸板插接形成。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211766927 U 3 一种用于插接形成正二十面体纸盒的可折叠纸板及纸盒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材料技术领域, 具体地, 涉及一种用于插接形成正二十面体 纸盒的可折叠纸板。 背景技术 0002 在现有技术中, 纸板具有重量轻、 成本低、 易加工、 便于存储和运输的特点, 因为被 广泛应用于各类包装纸盒中。 随着人们对纸板的应用开发, 纸板也开始应用于各种场合的 手工艺品中, 尤其幼儿教育中。 0003 但是幼儿普遍动手能力不是很强, 这就需要在幼儿教育中提供带折痕的纸板, 更 适宜幼儿的手工作业。 实用。
12、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插接形成正二十面体纸盒的可 折叠纸板, 各个面之间带有适当的翻折痕, 方便使用者使用折叠, 培养动手能力, 开发空间 思维能力。 0005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用于插接形成正二十面体纸 盒的可折叠纸板包括形状为等边四边形的中间板, 0006 所述中间板由10个中排等边三角形连续正反相接形成, 且每两个所述中排等边三 角形相连接的一边带有翻折痕; 0007 所述中间板长度较长的两边分别向外延伸形成有若干个与所述中排等边三角形 全等的连接板, 所述连接板形成所述顶角形成板; 0008 所述中间板较短的两边分别向外。
13、延伸形成中排连接片及中排插接片, 所述中排连 接片以及所述中排插接片与所述中排等边三角形相连接的一边均带有翻折痕; 0009 所述顶角形成板包括上顶角形成板和下顶角形成板; 所述上顶角形成板包括5个 与所述中排等边三角形全等的上排等边三角形; 所述下顶角形成板包括5个与所述中排等 边三角形全等的下排等边三角形; 所述上排等边三角形与所述中排等边三角形相连接的一 边带有翻折痕, 所述下排等边三角形与所述中排等边三角形相连接的一边带有翻折痕; 0010 所述上排等边三角形远离所述中排等边三角形的两边分别向外延伸形成上排连 接片和上排插接片, 且所述上排等边三角形沿着展开方向连续设置所述上排连接片和。
14、所述 上排插接片, 所述上排连接片以及所述上排插接片与所述上排等边三角形相连接的一边带 有翻折痕; 0011 所述下排等边三角形远离所述中排等边三角形的两边分别向外延伸形成下排连 接片和下排插接片, 且所述下排等边三角形沿着展开方向连续设置所述下排连接片和所述 下排插接片, 所述下排连接片以及所述下排插接片与所述下排等边三角形相连接的一边带 有翻折痕; 0012 所述上排连接片、 所述中排连接片以及所述下排连接片分别设置可容纳所述上排 说明书 1/6 页 4 CN 211766927 U 4 插接片、 所述中排插接片以及所述下排插接片的插接缝; 0013 所述上排插接片与所述上排等边三角形连接。
15、处相对的两侧、 所述中排插接片与所 述中排等边三角形连接处相对的两侧, 以及所述下排插接片与所述下排等边三角形连接处 相对的两侧均设置缺口。 0014 采用上述方案, 所述中间板的各个中排等边三角形通过翻折痕弯折的同时, 所述 上排等边三角形的上排插接片插入相邻的上排等边三角形的上排连接片、 所述下排等边三 角形的下排插接片插入相邻的下排等边三角形的下排连接片, 弯折的最后, 所述中排插接 片插入所述中排连接片, 围设成一个封闭的正二十面体, 在整个弯折拼合的过程中, 可以使 操作者充分的理解正二十面体的组成和形成, 提高了操作者的动手能力, 开发了操作者的 空间思维能力; 所述上排插接片、 。
16、所述中排插接片、 以及所述下排插接片分别通过所述上排 连接片的插接缝、 所述中排连接片的插接缝以及所述下排连接片的插接缝插入所述上排连 接片、 所述中排连接片、 以及所述下排连接片, 之后通过所述缺口卡在所述上排连接片、 所 述中排连接片、 以及所述下排连接片上, 不易脱落, 增加了正二十面体的紧固性。 0015 进一步的, 所述中排连接片的形状为等腰梯形, 所述中排连接片与所述中排等边 三角形连接的底边与所述中排等边三角形的边长相同, 所述中排连接片的腰长与底边夹角 为65-70度; 所述上顶角形成板最边侧的边形成的上排连接片为与所述中排连接片形状相 同的上等腰连接片, 以及所述下顶角形成板。
17、嘴边的边形成的下排连接片为与所述中排连接 片形状相同的下等腰连接片; 剩余的所述上排连接片以及所述下排连接片的形状为梯形, 所述上排连接片与所述上排等边三角形连接的底边与所述上排等边三角形的边长相同, 所 述下排连接片与所述下排等边三角形连接的底边与所述下排等边三角形的边长相同, 所述 上排连接片、 以及所述下排连接片的较长的腰长与底边的夹角为25-30度、 较短的腰长与底 边的夹角为65-70度。 0016 优选地, 所述中排连接片的腰长与底边夹角为68.96度, 所述上排连接片、 以及所 述下排连接片的较长的腰长与底边的夹角为28.69 度, 较短的腰长与底边的夹角为68.96 度。 00。
18、17 进一步的, 所述中排连接片的底边为70mm、 腰长为15mm; 所述上排连接片的较长的 腰长为25mm、 较短的腰长为15mm。 0018 进一步的, 所述上排插接片与所述上排等边三角形连接处的边长、 所述中排插接 片与所述中排等边三角形连接处的边长、 以及所述下排插接片与所述下排等边三角形连接 处的边长均与所述插接缝的长度相同; 且所述上排插接片与所述上排连接片的插接缝处于 同一水平线, 所述下排插接片与所述下排连接片的插接缝处于同一水平线, 所述中排插接 片与所述中排连接片的插接缝处于同一水平线。 0019 采用上述方案, 保证所述上排插接片与所述上排连接片的插接缝的高度吻合, 保 。
19、证所述上排插接片与所述上排连接片的连接紧固度; 保证所述中排插接片与所述中排连接 片的插接缝的高度吻合, 保证所述中排插接片与所述中排连接片的连接紧固度; 保证所述 下排插接片与所述下排连接片的插接缝的高度吻合, 保证所述下排插接片与所述中排连接 片的连接紧固度。 0020 进一步的, 所述上排插接片、 所述中排插接片、 以及所述下排插接片的形状大小相 同, 且形状为等腰梯形, 所述上排插接片与所述上排等边三角形连接处的底边与腰形成的 说明书 2/6 页 5 CN 211766927 U 5 内角为58-60度, 底边长度为 31mm、 腰长为14mm。 0021 优选地, 所述上排插接片与所。
20、述上排等边三角形连接处的底边与腰形成的内角为 59度, 同样的, 所述中排插接片与所述中排等边三角形连接处的底边与腰形成的内角为59 度, 所述下排插接片与所述下排等边三角形连接处的底边与腰形成的内角为59度。 0022 进一步的, 所述上排插接片远离所述中间板的一侧, 与所述上排等边三角形远离 所述中间板的顶角形成的边长为18mm; 所述下排插接片远离所述中间板的一侧, 与所述下 排等边三角形远离所述中间板的顶角形成的边长为18mm; 所述中排插接片位于所述中间板 短边的中间。 0023 进一步的, 所述缺口的夹角为40-50度。 0024 优选的, 所述缺口的夹角为45度。 0025 采用。
21、上述方案, 所述缺口可以很好的卡在任一连接片上, 并且当缺口的夹角为45 度时, 紧固度最佳。 0026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折叠纸板形成的正二十面体纸盒, 各个面之间带有适当的翻折痕, 方便使用者使用折叠, 培养动手能力, 开发空间思维能力。 0027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可折叠纸板形成的正二十面 体纸盒, 所述正二十面体采用上述的可折叠纸板插接形成。 0028 采用上述方案, 所述中间板的各个中排等边三角形通过翻折痕弯折的同时, 所述 上排等边三角形的上排插接片插入相邻的上排等边三角形的上排连接片、 所述下排等边三 角形的下排插接片插入相邻的下排。
22、等边三角形的下排连接片, 弯折的最后, 所述中排插接 片插入所述中排连接片, 围设成一个封闭的正二十面体, 在整个弯折拼合的过程中, 可以使 操作者充分的理解正二十面体的组成和形成, 提高了操作者的动手能力, 开发了操作者的 空间思维能力; 所述上排插接片、 所述中排插接片、 以及所述下排插接片分别通过所述上排 连接片的插接缝、 所述中排连接片的插接缝以及所述下排连接片的插接缝插入所述上排连 接片、 所述中排连接片、 以及所述下排连接片, 之后通过所述缺口卡在所述上排连接片、 所 述中排连接片、 以及所述下排连接片上, 不易脱落, 增加了正二十面体的紧固性。 002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
23、0030 (1)所述上排连接片、 所述中排连接片、 所述下排连接片以及所述上排插接片、 所 述中排插接片、 所述下排插接片的设置, 可以方便所述上顶角形成板、 所述中间板以及所述 下顶角形成板连接形成封闭的二十面体, 方便操作者的操作的同时, 保证了形成的二十面 体的紧固度; 0031 (2)所述上排插接片、 所述中排插接片以及所述下排插接片的缺口的设置, 可使所 述上排插接片、 所述中排插接片以及所述下排插接片分别插入所述上排连接片、 所述中排 连接片以及所述下排连接片, 不易脱落, 增加了正二十面体的紧固度; 0032 (3)所述翻折痕的设置, 可以方便了使用者的操作, 以使使用者充分的理。
24、解二十面 体的组成和形成, 提高了操作者的动手能力, 开发了操作者的空间思维能力。 附图说明 003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插接形成正二十面体纸盒的可折叠纸板的示意图; 0034 图2为可折叠纸板形成的正二十面体纸盒的示意图。 说明书 3/6 页 6 CN 211766927 U 6 0035 图中, 各个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位名称是: 1、 中间板; 11、 中排等边三角形; 12、 中排 连接片; 13、 中排插接片; 2、 上顶角形成板; 21、 上排等边三角形; 22、 上排连接片; 221、 上等 腰连接片; 23、 上排插接片; 3、 下顶角形成板; 31、 下排等边三角形; 32、。
25、 下排连接片; 321、 下 等腰连接片; 33、 下排插接片; 4、 连接板; 5、 顶角形成板; 6、 插接缝; 7、 缺口; 8、 翻折痕。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下面通过实施例, 并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37 图1中虚线代表的是翻折痕8, 虚线较粗处代表的是插接缝6。 0038 如图1-2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插接形成正二十面体纸盒的可折叠纸板, 包括中 间板1、 上顶角形成板2、 以及下顶角形成板3; 0039 所述中间板1的形状为等边四边形, 由10个中排等边三角形11 连续正反相接形 成, 具体的, 所述中排等边三角形11的边长为70mm。
26、, 且每两个所述中排等边三角形11相连接 的一边带有翻折痕8, 方便所述中间板1在翻折过程中, 每个所述中排等边三角形11的弯折; 所述中间板1较短的两边分别向外延伸形成中排连接片12及中排插接片13, 所述中排连接 片12以及所述中排插接片13与所述中排等边三角形11相连接的一边带有翻折痕8, 方便所 述中间板1在闭合时的所述中排连接片12以及所述中排插接片13之间的插接。 0040 所述中间板1长度较长的两边分别向外延伸形成有若干个与所述中排等边三角形 11全等的连接板4, 所述连接板4形成所述顶角形成板5; 所述顶角形成板5包括上顶角形成 板2和下顶角形成板2, 所述上顶角形成板2和下顶。
27、角形成板3均与所述中间板1连接, 并与所 述中间板1闭合形成正二十面体; 0041 所述上顶角形成板2包括5个与所述中排等边三角形11全等的上排等边三角形21; 所述下顶角形成板3包括5个与所述中排等边三角形11全等的下排等边三角形31; 所述上排 等边三角形21与所述中排等边三角形11相连接的一边带有翻折痕8, 方便每个所述上排等 边三角形21的弯折; 所述下排等边三角形31与所述中排等边三角形11相连接的一边带有翻 折痕8, 方便每个所述下排等边三角形31的弯折; 0042 所述上排等边三角形21远离所述中排等边三角形11的两边分别向外延伸形成上 排连接片22和上排插接片23, 且所述上排。
28、等边三角形21沿着展开方向连续设置所述上排连 接片22和所述上排插接片 23, 所述上排连接片22以及所述上排插接片23与所述上排等边 三角形21相连接的一边带有翻折痕8, 方便所述上排插接片23与所述上排连接片22之间的 插接并闭合所述上顶角形成板2; 0043 所述下排等边三角形31远离所述中排等边三角形11的两边分别向外延伸形成下 排连接片32和下排插接片33, 且所述下排等边三角形31沿着展开方向连续设置所述下排连 接片32和所述下排插接片 33, 所述下排连接片32以及所述下排插接片33与所述下排等边 三角形31相连接的一边带有翻折痕8, 方便所述下排插接片33与所述下排连接片32之。
29、间的 插接并闭合所述下顶角形成板3; 0044 所述上排连接片22、 所述中排连接片12以及所述下排连接片32 分别设置可容纳 所述上排插接片23、 所述中排插接片13以及所述下排插接片33的插接缝6, 方便所述上排插 接片23插入所述上排连接片22, 所述中排插接片13插入所述中排连接片12, 以及所述下排 插接片33插入所述下排连接片32; 说明书 4/6 页 7 CN 211766927 U 7 0045 所述上排插接片23与所述上排等边三角形21连接处相对的两侧、 所述中排插接片 13与所述中排等边三角形11连接处相对的两侧, 以及所述下排插接片33与所述下排等边三 角形31连接处相对。
30、的两侧均设置缺口7, 增加所述上顶角形成板2、 所述中间板1、 以及所述 下顶角形成板3的紧固度, 进一步的保证形成的正二十面体的闭合度, 且不易散开, 所述缺 口7的角度为40-50度, 优选为45度。 0046 所述中排连接片12的形状为等腰梯形, 所述中排连接片12与所述中排等边三角形 11连接的底边与所述中排等边三角形11的边长相同, 具体的, 所述中排连接片12的底边为 70mm, 腰长为15mm, 所述中排连接片12的腰长与底边夹角为65-70度, 优选为68.96度; 所述 上顶角形成板2最边侧的边形成的上排连接片22为与所述中排连接片12形状相同的上等腰 连接片221, 以及所。
31、述下顶角形成板3最边侧的边形成的下排连接片32为与所述中排连接片 12形状相同的下等腰连接片321; 剩余的所述上排连接片22以及所述下排连接片32 的形状 为梯形, 所述上排连接片22与所述上排等边三角形21连接的底边与所述上排等边三角形21 的边长相同, 所述下排连接片32与所述下排等边三角形31连接的底边与所述下排等边三角 形31的边长相同, 所述上排连接片22、 以及所述下排连接片32的较长的腰长与底边的夹角 为25-30度, 优选为28.69度; 较短的腰长与底边的夹角为 65-70度, 优选为68.96度, 具体 的, 形状为梯形的所述上排连接片 22以及所述下排连接片32的底边为。
32、70mm, 较长的腰长为 25mm、 较短的腰长为15mm。 0047 所述上排插接片23与所述上排等边三角形21连接处的边长、 所述中排插接片13与 所述中排等边三角形11连接处的边长、 以及所述下排插接片33与所述下排等边三角形31连 接处的边长均与所述插接缝6的长度相同, 且所述上排插接片23、 所述中排插接片13、 以及 所述下排插接片33的形状大小相同, 且形状为等腰梯形, 所述上排插接片23与所述上排等 边三角形21连接处的底边与腰形成的内角为58-60度, 优选为59度, 底边长度为31mm、 腰长 为14mm; 同时, 所述上排插接片23与所述上排连接片22的插接缝6处于同一水。
33、平线, 且所述 上排插接片23远离所述中间板1的一侧, 与所述上排等边三角形21远离所述中间板1的顶角 形成的边长为18mm; 所述下排插接片33与所述下排连接片32的插接缝6处于同一水平线, 且 所述下排插接片33远离所述中间板1的一侧, 与所述下排等边三角形31远离所述中间板1的 顶角形成的边长为18mm; 所述中排插接片13与所述中排连接片12的插接缝6处于同一水平 线, 且所述中排插接片13位于所述中间板1短边的中间。 0048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插接形成正二十面体纸盒的可折叠纸板的操作步骤: 0049 将所述中间板1的中排等边三角形11沿着翻折痕8进行翻折, 此时, 会带动所述上 顶角。
34、形成板2的上排等边三角形21以及下顶角形成板3的下排等边三角形31慢慢围合, 在上 顶角形成板2以及下顶角形成板3围合的过程中, 所述上排插接片23通过插接缝6一一插入 相邻的上排连接片22, 述下排插接片33通过插接缝6一一插入相邻的下排连接片32, 最后, 在所述中间板1的中排插接片13插入中排连接片12内的同时, 所述上顶角形成板2最边侧的 上排插接片 23通过插接缝6插入所述上等腰连接片221以及所述下顶角形成板3 最边侧的 下排插接片33通过插接缝6插入所述下等腰连接片321, 闭合形成本实用新型的正二十面 体。 0050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 修 说明书 5/6 页 8 CN 211766927 U 8 改、 替换和变型,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说明书 6/6 页 9 CN 211766927 U 9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1 页 10 CN 211766927 U 10 。
- 内容关键字: 用于 插接 形成 十面体 纸盒 可折叠 纸板
活性炭吸附印刷废气净化设备.pdf
园林绿化植物可调式保护支架.pdf
烟气脱硫塔的除尘装置.pdf
石材仿形切割装置.pdf
茶叶加工用上料装置.pdf
藻类培养容器的自动清洗装置.pdf
轨道车用液压马达与扇叶的连接装置.pdf
布卷抽布装置.pdf
双电源切换装置.pdf
应用于综合配电箱风冷却的降温装置.pdf
电力电缆安装用张紧装置.pdf
用于兽药残留检测的样品预处理装置.pdf
矿用可移动终端的模块电路.pdf
净水剂检测用取样装置.pdf
汽车双发电机双蓄电池并联电路.pdf
防火型电气控制柜.pdf
便携式食品样品取样装置.pdf
电缆铺设夹持组件.pdf
柜体装配检验装置.pdf
用于按摩椅的柔性按摩机构.pdf
硬炭及其制备方法、二次电池.pdf
汽车左悬置支架焊接设备.pdf
路面摊铺器.pdf
滤波器腔体生产装置.pdf
带漏电的保护插线板.pdf
电动轮椅安全阈值控制方法.pdf
重点管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筛查方法及系统.pdf
用于小型渠道整型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pdf
miRNA标志物组合在制备预测年龄产品中的应用.pdf
水质检测方法及其系统.pdf
防误插的圆形电连接器.pdf
用于新能源汽车零件的皮碗压装装置.pdf
投影物镜系统中光学元件重力变形气压差补偿装置及方法.pdf
神经元信息单位放电分析方法及分析系统.pdf
光学读写头的轴棒定位装置.pdf
一种双调制编码方法.pdf
伪随机序列相关性的运算方法及电路.pdf
主动型电动蓄能器.pdf
偏光板及偏光板形成用粘合剂组合物.pdf
压缩木制品及其制造方法.pdf
机动车中的能量管理方法.pdf
充气轮胎.pdf
用于触发汽车人员保护装置的方法和控制装置.pdf
车辆的充电控制装置.pdf
混合动力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pdf
21羟烷基环烷酮的制造方法.pdf
溴促进的氟硫化合物的合成.pdf
变容量摆动板式压缩机.pdf
具有用于温度控制的流体区域的工件支撑.pdf
制造电力设备的方法和电力设备.pdf
在协同多输入多输出通信系统中发送预编码信号的方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