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积雪隔离罩及具有该隔离罩的列车转向架.pdf
《防积雪隔离罩及具有该隔离罩的列车转向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积雪隔离罩及具有该隔离罩的列车转向架.pdf(10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240024.5 (22)申请日 2020.03.02 (73)专利权人 西南交通大学 地址 610036 四川省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 专利权人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张晓涵李田常城秦登周鹏 张继业刘楠安超 (74)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51229 代理人 李蕊 (51)Int.Cl. B61F 5/50(2006.01) B61H 1/00(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
2、名称 一种防积雪隔离罩及具有该隔离罩的列车 转向架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积雪隔离罩及具 有该隔离罩的列车转向架, 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 域, 一种具有防积雪隔离罩的列车转向架, 包括: 转向架本体以及可拆卸地设置在转向架本体前 端的防积雪隔离罩。 转向架本体的两端设有制动 装置, 防积雪隔离罩围设在制动装置周围。 防积 雪隔离罩包括: 分别可拆卸地设置在列车转向架 上的顶板和后板, 以及依次设置在顶板和后板之 间的前挡板、 前板和底板; 顶板、 后板、 底板、 前挡 板和前板围合成两端开口的空心罩体, 空心罩体 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 该防积雪 隔离罩可以阻止夹带雪粒。
3、的空气进入制动区域, 具有该隔离罩的列车在风雪天气具有良好的制 动性能。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 CN 211765561 U 2020.10.27 CN 211765561 U 1.一种防积雪隔离罩,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分别可拆卸地设置在列车转向架上的顶板 (1)和后板(2), 以及依次设置在所述顶板(1)和所述后板(2)之间的前挡板(4)、 前板(3)和 底板(5); 所述顶板(1)、 后板(2)、 底板(5)、 前挡板(4)和前板(3)围合成两端开口的空心罩 体, 所述空心罩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侧板(6)和第二侧板(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积雪隔离罩, 其特征。
4、在于, 所述防积雪隔离罩为凸五棱柱结 构, 所述底板(5)与地面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积雪隔离罩, 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板(1)与所述前板(3)连接 的端部设有相对于所述顶板(1)的板面倾斜设置的坡面(12), 所述坡面(12)上设有第一卡 槽(13), 所述前板(3)与所述顶板(1)连接的端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槽(13)配合的第一凸块 (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积雪隔离罩,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槽(13)和所述第一凸 块(3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螺栓孔(131), 所述螺栓通过所述第一螺栓孔(131)将所述顶板 (1)和所述前板(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5、防积雪隔离罩, 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板(3)与所述前挡板(4)、 所述前挡板(4)与所述底板(5)、 所述底板(5)与所述后板(2)均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卡槽(13) 和第一凸块(31)的配合方式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防积雪隔离罩, 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板(1)、 前板(3)、 前挡板(4)、 底板(5)和后板(2)的两端的内壁面分别设有第二卡槽(14), 所述第一侧板(6) 和所述第二侧板(7)对应设有与所述第二卡槽(14)配合的第二凸块(62), 所述第一侧板(6) 和所述第二侧板(7)通过所述第二卡槽(14)与所述第二凸块(62)相配合与所述顶板(1)、 前 板(3。
6、)、 前挡板(4)、 底板(5)和后板(2)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积雪隔离罩,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卡槽(14)的侧壁上以及 所述第二凸块(62)上设有至少一排第二螺栓孔(141), 螺栓通过所述第二螺栓孔(141)将所 述第一侧板(6)以及所述第二侧板(7)分别与所述顶板(1)、 前板(3)、 前挡板(4)、 底板(5)和 后板(2)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积雪隔离罩,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板(6)和所述第二侧 板(7)上设有供列车主轴通过的通孔(61)。 9.一种具有防积雪隔离罩的列车转向架, 其特征在于, 包括: 转向架本体(8)以及可拆 卸地设置。
7、在所述转向架本体(8)两端的权利要求6-7任一项所述的防积雪隔离罩, 所述转向 架本体(8)的两端设有制动装置(81), 所述防积雪隔离罩围设在所述制动装置(81)周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防积雪隔离罩的列车转向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动装 置(81)包括制动盘(811)以及与所述制动盘(811)对应设置的闸瓦(812), 所述转向架本体 (8)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闸瓦(812)的闸瓦支架(813), 所述顶板(1)上设有至少一排第三螺 栓孔(11), 螺栓通过第三螺栓孔(11)将所述顶板(1)固定在所述闸瓦支架(813)的上端, 所 述顶板(1)的内壁面抵触在所述闸瓦支架(813。
8、)上, 所述后板(2)设置在所述闸瓦支架(813) 下方的所述转向架本体(8)上。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765561 U 2 一种防积雪隔离罩及具有该隔离罩的列车转向架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防积雪隔离罩及具有该隔离罩 的列车转向架。 背景技术 0002 对于高速列车, 当列车高速运行时, 由于空气流动, 转向架的制动区域以负压为 主, 该区域存在大量的流速较小的漩涡, 容易吸附雪粒堆积进而导致制动盘上容易结冰, 由 于制动盘主要通过与闸瓦之间摩擦力来制动, 因此当制动盘上结冰时会减小制动盘与闸瓦 之间的摩擦力, 从而影响列车制动。
9、性能, 使列车制动时滑行距离增加, 甚至无法制动造成事 故, 但现有列车制动装置上没有任何有效的防护装置来避免制动区域结冰。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积雪隔离罩及具有该隔离罩的列车转向架, 该 防积雪隔离罩可以阻止夹带雪粒的空气进入制动区域, 具有该隔离罩的列车在风雪天气具 有良好的制动性能。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 一种防积雪隔离罩, 包括: 分别可拆卸地设置在列车转向架上的顶板和后板, 以及 依次设置在顶板和后板之间的前挡板、 前板和底板; 顶板、 后板、 底板、 前挡板和前板围合成 两端开口的空心罩体, 空心罩体的两端。
10、分别设有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 0006 该防积雪隔离罩设置在列车转向架的制动区域, 可以将制动区域与外界隔离开, 从而防止外界空气在制动区域形成旋涡或者负压, 从而减少制动区域吸附雪粒。 该隔离罩 采用顶板、 后板、 底板、 前挡板和前板五块板围设成一空心罩体, 并在罩体开口两端设置第 一侧板和第二侧板, 从而将制动装置包围在罩体中, 顶板和后板设置在转向架现有的结构 上, 可以节约一定的空间的同时不会对转向架做出太大的改动, 使该隔离罩的适用范围更 广, 安装拆卸更加方便, 且五块板沿360 一周设置, 可拆卸掉任意一块板进行某一位置的检 修, 视线范围分布合理。 0007 进一步地, 在本。
11、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 防积雪隔离罩为凸五棱柱结构, 底板与 地面平行。 0008 该隔离罩为凸五棱柱结构, 底板与地面平行, 底板可防止防地面轨道上的风雪进 入制动区域, 侧面各块板倾斜设置, 可避免积雪堆积, 后板可以有效隔离转向架制动区域后 方的风雪, 前板和前挡板从其连接棱处分别向斜上方和斜下方延伸, 可以使前方夹带雪花 颗粒的高速气流沿前板和前挡板分流向斜上方和斜下方, 两端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则将 隔离罩封闭, 避免上扬的气流从两侧进入制动区域。 0009 进一步地,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 顶板与前板连接的端部设有相对于顶 板的板面倾斜设置的坡面, 坡面上设有第一卡槽, 。
12、前板与顶板连接的端部设有与第一卡槽 配合的第一凸块。 说明书 1/4 页 3 CN 211765561 U 3 0010 顶板和前板通过第一卡槽和第一凸块配合实现两者可拆卸连接, 由于顶板和前板 不是垂直设置, 因此第一卡槽设置在具有一定角度的坡面上, 从几何关系上看, 坡面与顶板 表面之间的夹角再加上90 即为顶板和前板之间的夹角。 0011 进一步地,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 第一卡槽和第一凸块的两端分别设有 第一螺栓孔, 螺栓通过第一螺栓孔将顶板和前板连接。 0012 为进一步固定顶板和前板, 在卡槽和凸块的两端通过螺栓再次连接。 0013 进一步地,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
13、 前板与前挡板、 前挡板与底板、 底板与 后板均通过设置第一卡槽和第一凸块的配合方式可拆卸连接。 0014 进一步地,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 顶板、 前板、 前挡板、 底板和后板的两端 的内壁面分别设有第二卡槽, 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对应设有与第二卡槽配合的第二凸块, 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通过第二卡槽与第二凸块相配合与顶板、 前板、 前挡板、 底板和后板可 拆卸连接。 0015 在顶板、 前板、 前挡板、 底板以及后板两端的内壁面上开设与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 板相配合的第二卡槽即可把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卡设在第二卡槽中, 实现第一侧板和第二 侧板的各条边分别与顶板、 前板、 前挡板、 底板以及。
14、后板连接, 结构简单, 安装方便。 0016 进一步地,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 第二卡槽的侧壁上以及第二凸块上设 有至少一排第二螺栓孔, 螺栓通过第二螺栓孔将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分别与顶板、 前板、 前挡板、 底板和后板可拆卸连接。 0017 为进一步加强固定作用, 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不仅仅需要卡设在第二卡槽中, 还 需通过螺栓固定在顶板、 前板、 前挡板、 底板以及后板上。 0018 进一步地,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 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设有供列车主 轴通过的通孔。 0019 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列车主轴的位置开设通孔, 通孔的个数、 大小和位置等不 做具体限定, 可根据列车。
15、转向架实际结构进行调整, 通孔的尺寸不宜过大, 以避免风雪从通 孔和主轴之间的间隙进入隔离罩, 同样的, 通孔的尺寸也不应太小, 以避免影响主轴转动。 0020 一种具有防积雪隔离罩的列车转向架, 包括: 转向架本体以及可拆卸地设置在转 向架本体两端的防积雪隔离罩, 转向架本体的两端设有制动装置, 防积雪隔离罩围设在制 动装置周围。 0021 该列车转向架在制动区域安装了上述的防积雪隔离罩, 隔离罩只需设置在转向架 的制动区域, 对其他结构无影响, 且隔离罩可拆卸地设置在列车转向架上, 可根据天气选择 是否需要安装该隔离罩。 0022 进一步地,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 制动装置包括制动。
16、盘以及与制动盘对 应设置的闸瓦, 转向架本体上设有用于支撑闸瓦的闸瓦支架, 顶板上设有至少一排第三螺 栓孔, 螺栓通过第三螺栓孔将顶板固定在闸瓦支架的上端, 顶板的内壁面抵触在闸瓦支架 上, 后板设置在闸瓦支架下方的转向架本体上。 0023 隔离罩的顶板安装在转向架的闸瓦支架上, 后板也安装在转向架本体上, 无需在 转向架上增加其他安装结构, 且闸瓦支架的上表面倾斜, 使顶板也倾斜设置, 与平面相比, 倾斜的表面不易堆积雪花。 0024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说明书 2/4 页 4 CN 211765561 U 4 0025 本实用新型为在寒冷风雪等恶劣天气下运行的高速列车提供一种隔离。
17、罩及具有 该隔离罩的列车转向架, 该隔离罩整体呈凸五棱柱结构, 四周封闭, 可阻挡各个方向的风雪 进入, 且可将各个方向的风雪有效分流, 避免风雪进入制动区域, 具有该隔离罩的转向架与 现有转向架相比, 在风雪天气具有更好的制动性能, 增强列车在风雪天气的行驶安全, 该隔 离罩拆装方便且形状结构不会影响转向架的性能, 可根据高速列车的型号进行灵活调整, 各组成部分之间均采用可拆卸的连接形式, 可根据检修部位拆卸任意位置处的结构。 附图说明 002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防雪隔离罩的转向架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7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防雪隔离罩的转向架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8。
18、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防雪隔离罩的转向架的结构示意图三(无前板); 0029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顶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0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后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1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顶板和前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顶板和第一侧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其中: 1-顶板; 11-第三螺栓孔; 12-坡面; 13-第一卡槽; 131-第一螺栓孔; 14-第二 卡槽; 141-第二螺栓孔; 2-后板; 3-前板; 31-第一凸块; 4-前挡板; 5-底板; 6-第一侧板; 61- 通孔。
19、; 62-第二凸块; 7-第二侧板; 8-转向架本体; 81-制动装置; 811-制动盘; 812-闸瓦; 813- 闸瓦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 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 新型, 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36 实施例 0037 参照图1-图3, 一种防积雪隔离罩及具有该隔离罩的列车转向架, 具有该隔离罩的 列车转向架包括: 转向架本体8以及可拆卸地设置在转向架本体8两端的防积雪隔离罩, 转 向架本体8的两端设有制动装置81, 防积雪隔离罩围设在制动装置81周围, 图1-3中转向架 本体8的两端均设有制动装置81, 两个制动装置。
20、81处分别设置防积雪隔离罩, 但为简化图 示, 图上只画出一端的防积雪隔离罩; 制动装置81包括制动盘811以及与制动盘811对应设 置的闸瓦812, 转向架本体8上设有用于支撑闸瓦812的闸瓦支架813。 0038 该防积雪隔离罩包括: 分别可拆卸地设置在列车转向架上的顶板1和后板2, 以及 依次设置在顶板1和后板2之间的前挡板4、 前板3和底板5; 顶板1、 后板2、 底板5、 前挡板4和 前板3围合成两端开口的空心罩体, 空心罩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侧板6和第二侧板7, 防积 雪隔离罩为凸五棱柱结构, 底板5与地面平行, 顶板1设置在闸瓦支架812的上端, 后板2设置 在闸瓦支架812下方。
21、的转向架本体8上。 0039 参照图4, 顶板1上设有一排第三螺栓孔, 闸瓦支架813上相应的位置开设同样的螺 栓孔, 螺栓通过第三螺栓孔11将顶板1固定在转向架的闸瓦支架813一侧, 顶板1的内壁面抵 触在闸瓦支架813上, 闸瓦支架813对顶板1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且顶板1的倾斜角度与闸 说明书 3/4 页 5 CN 211765561 U 5 瓦支架813相配合, 无需对转向架本体8的现有结构进行过多改动。 0040 参照图5, 后板2设置在闸瓦支架812下方的转向架本体8上并且转向架本体8将后 板2与顶板1连接, 使顶板1和后板2之间无间距。 0041 参照图6, 顶板1靠近前板3的。
22、一端的端部设有与顶板1的板面倾斜设置的坡面12, 坡面12上设有第一卡槽13, 前板3靠近顶板1的一端的端部设有与第一卡槽13配合的第一凸 块31。 第一卡槽13和第一凸块3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螺栓孔131, 螺栓通过第一螺栓孔131 将顶板1和前板3连接。 前板3和前挡板4、 前挡板4与底板5、 底板5与后板2均通过与第一卡槽 13和第一凸块31相同的配合方式可拆卸连接, 即前板3靠近前挡板4的一端的截面上设置卡 槽, 前挡板4与前板3相配合的位置设置凸台, 前挡板4靠近底板5的一端的截面设有卡槽, 底 板5与前挡板4相配合的位置设置凸台, 底板5的另一端设置卡槽与后板2上设置的凸台配 合。。
23、 0042 参照图7, 顶板1靠近第一板以及第二侧板7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卡槽14, 第一侧板6 和第二侧板7靠近顶板1的端部设有与第二卡槽14配合的第二凸块62, 第一侧板6和第二侧 板7通过第二卡槽14与第二凸块62相配合与顶板1可拆卸连接。 第二卡槽14的侧壁上以及第 二凸块62上设有至少一排第二螺栓孔141, 螺栓通过第二螺栓孔141将第一侧板6以及第二 侧板7分别与顶板1可拆卸连接。 前板3、 前挡板4、 底板5和后板2均通过与第二卡槽14相同的 卡槽与第一侧板6和第二侧板7可拆卸连接。 0043 参照图8, 第一侧板6和第二侧板7上设有供列车主轴通过的通孔61。 0044 在天气恶劣的。
24、情况下, 尤其是寒冷雪风天, 可以在列车转向架本体8上安装此隔离 罩, 首先在列车转向架的闸瓦支架813上安装顶板1, 在闸瓦支架813下方的转向架本体8上 安装后板2, 然后通过将各结构上的第一凸块31插入第一卡槽13中, 并用螺栓穿过第一螺栓 孔131进行固定, 按照此种方法依次安装前板3和前挡板4, 之后安装第一侧板6和第二侧板 7, 将第一侧板6和第二侧板7上的第二凸块62插入第二卡槽14中, 然后螺栓通过第二螺栓孔 141将第一侧板6和第二侧板7进行固定, 最后安装底板5在对应的位置即可。 004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凡在本实用 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 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4/4 页 6 CN 211765561 U 6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4 页 7 CN 211765561 U 7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2/4 页 8 CN 211765561 U 8 图5 图6 说明书附图 3/4 页 9 CN 211765561 U 9 图7 图8 说明书附图 4/4 页 10 CN 211765561 U 10 。
- 内容关键字: 积雪 隔离 具有 列车 转向架
腰椎牵引床.pdf
纸质文档扫描装置.pdf
具有节能功能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pdf
新型切料刀具.pdf
高压二极管加工转换组件.pdf
节能防水绝缘分支电缆.pdf
箱包坯体修边机.pdf
绿色节能建筑墙体.pdf
三联体结构金属型模具.pdf
水库坝体除险加固装置.pdf
管柱筒双向镗孔加工工装.pdf
悬挂式振动放矿机.pdf
光伏支架用焊接定位装置.pdf
建筑施工用墙体钻孔装置.pdf
建筑机电安装用电缆架设装置.pdf
建筑构件拆除设备.pdf
自动排气过滤器.pdf
药用空心胶囊生产线输送装置.pdf
用于管道内壁涂层的预处理磨平装置.pdf
图像的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pdf
矿井水的膜过滤装置.pdf
用于除尘设备的通风调节机构.pdf
混凝土管片抗裂性能试验装置及测试方法.pdf
受电弓滑板及其制作方法.pdf
井口取样放空截止装置及其使用方法.pdf
用于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系统.pdf
通过低温钎焊制作氮化物陶瓷覆铜板的方法.pdf
基于EMPC模式的智能建造方法及系统.pdf
钢铁表面缺陷分割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自限温电伴热带.pdf
基于WebGL的自动驾驶可视化方法.pdf
生物膜载体及生物膜反应器.pdf
监听寻呼的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pdf
基于特定路径的家装漫游动画的云端渲染方法及系统.pdf
双风轮式空调电加热保护装置、方法及双风轮式空调.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声纹识别方法及系统.pdf
运行控制装置以及车辆.pdf
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装置、终端以及存储介质.pdf
点云压缩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pdf
片状层叠嵌入式堆积二次颗粒的镍钴锰前驱体的制备方法.pdf
调控电机速度环的分数阶自抗扰控制器的设计方法.pdf
基于异形弹簧驱动与记忆合金丝制动的光电望远镜防尘罩.pdf
新型钢结构的模块化设计方法.pdf
用于张拉索的拉杆及其使用方法.pdf
区块链网络中记账权的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视音频录制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pdf
多功能X射线衍射仪原位电池反应室及应用.pdf
基于蜜网的工业控制网络主动防御系统及其方法.pdf
安装包监控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pdf
基于区块链的退货核验方法、系统、服务器及终端.pdf
基于零知识证明的数字货币交易记账方法及系统.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