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污水处理装置.pdf

上传人:徐敬 文档编号:9751598 上传时间:2021-05-2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81.2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效污水处理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效污水处理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效污水处理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文档描述:

《高效污水处理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效污水处理装置.pdf(9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240048.0 (22)申请日 2020.03.02 (73)专利权人 泉州东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美林溪 洲村溪州172号 (72)发明人 不公告发明人 (51)Int.Cl. B01D 21/06(2006.01) B01D 21/2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高效污水处理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的技术领域, 特别 是涉及一种高效污水处理装置, 其通过对装置内 沉积的杂质进行自动清理, 可。

2、有效节省人工清理 时的体力和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清理效果, 提高实用性和可靠性; 包括沉淀池、 四组支腿、 第 一水管、 第一水阀、 第三水管和第二水阀, 四组支 腿均匀安装在沉淀池上, 沉淀池的顶端连通设置 有沉淀槽, 第一水管安装在沉淀池上, 第三水管 位于沉淀池的右方, 第一水阀和第二水阀分别安 装在第一水管和第三水管上; 还包括第二水管、 软管、 电机、 转轴、 减速器、 搅动轴和安装座。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CN 211752728 U 2020.10.27 CN 211752728 U 1.一种高效污水处理装置, 包括沉淀池(1)、 四组支腿(2)、 第一。

3、水管(3)、 第一水阀(4)、 第三水管(7)和第二水阀(8), 四组支腿(2)均匀安装在沉淀池(1)上, 沉淀池(1)的顶端连通 设置有沉淀槽, 第一水管(3)安装在沉淀池(1)上, 第三水管(7)位于沉淀池(1)的右方, 第一 水阀(4)和第二水阀(8)分别安装在第一水管(3)和第三水管(7)上;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 二水管(5)、 软管(6)、 电机(9)、 转轴(10)、 减速器(11)、 搅动轴(12)和安装座(13), 第二水管 (5)安装在沉淀池(1)右侧, 软管(6)安装在第二水管(5)上, 第三水管(7)安装在软管(6)上, 第三水管(7)的顶端设置有控制装置, 控制装置。

4、安装在沉淀池(1)外壁上, 电机(9)和减速器 (11)均安装在沉淀池(1)上并通过转轴(10)可传动连接, 搅动轴(12)位于沉淀槽内, 搅动轴 (12)的底端穿过沉淀槽的底端并安装在减速器(11)的上侧输出端上, 安装座(13)安装在搅 动轴(12)的顶端, 安装座(13)的左端和右端均设置有推动杆(14), 两组推动杆(14)上均匀 设置有多组连接杆(15), 多组连接杆(15)上均设置有推板(16), 多组推板(16)均倾斜交错 安装, 多组推板(16)的倾斜方向均与搅动轴(12)转动方向对应, 多组推板(16)上均设置有 刮板(17), 多组刮板(17)的形状均为弧形, 多组刮板(1。

5、7)的底端均与沉淀槽底端接触, 沉淀 池(1)的底端右侧连通设置有排污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污水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排污装置包括收集仓 (18)、 排污管(19)和排污阀(20), 收集仓(18)安装在沉淀池(1)上, 收集仓(18)的顶端连通 设置有收集槽, 收集槽的顶端与沉淀槽内部连通, 排污管(19)安装在收集仓(18)上, 排污阀 (20)安装在排污管(19)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污水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控制装置包括安装架 (21)、 液压站(22)、 液压杆(23)和液压管(24), 安装架(21)安装在沉淀池(1)上, 液压站(22) 和液。

6、压杆(23)均安装在安装架(21)上并通过液压管(24)可相互连通, 液压杆(23)的底端安 装在第三水管(7)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污水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导向杆(25), 导向 杆(25)的底端安装在第三水管(7)上, 导向杆(25)的顶端穿过安装架(21)并伸出至安装架 (21)的上方, 导向杆(25)与安装架(21)可滑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污水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固定板(26)和过滤 网(27), 固定板(26)安装在沉淀槽内壁上, 过滤网(27)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安装在固定板 (26)的左壁和沉淀槽的左壁上。 6.如权利要求5所。

7、述的一种高效污水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排污板(28), 沉淀 槽的左端上侧连通设置有排污口, 排污口的底端与过滤网(27)的顶端平齐, 排污板(28)盖 装在排污口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效污水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冲击斜板(29), 冲 击斜板(29)位于过滤网(27)的下方, 冲击斜板(29)倾斜安装在沉淀槽内壁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效污水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接触开关(30), 接 触开关(30)安装在沉淀槽内壁上。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752728 U 2 一种高效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

8、保设备的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效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众所周知, 高效污水处理装置是一种用于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辅助装置, 其在 环保设备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现有的高效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沉淀池、 四组支腿、 第 一水管、 第一水阀、 第三水管和第二水阀, 四组支腿均匀安装在沉淀池上, 沉淀池的顶端连 通设置有沉淀槽, 第一水管和第三水管均安装在沉淀池上, 第一水阀和第二水阀分别安装 在第一水管和第三水管上; 现有的高效污水处理装置使用时, 首先打开第一水阀, 外界污水 通过第一水管进入沉淀池内并进行静置沉淀, 污水中的杂质受重力影响自然沉淀至沉淀槽 底部, 打开第二水。

9、阀, 沉淀池内沉淀完成的污水可通过第三水管排出至外界, 从而完成对污 水的净化处理; 现有的高效污水处理装置使用中发现, 污水中的杂质沉淀至沉淀池底部, 需 对杂质进行定期清理, 杂质清理通常采用人工打捞的方式进行, 人工清理时, 人体体力消耗 较大, 打捞速度较慢, 工作效率较低, 沉淀池底部残留的杂质较多, 杂质清理效果较差, 同时 人工打捞时, 容易对沉淀池内部污水产生剧烈搅动, 沉淀池内的杂质容易重新混入污水中, 导致污水纯净度下降, 沉淀分离的杂质减少, 导致打捞效果较差, 导致实用性和可靠性较 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过对装置内沉积的。

10、杂质进行自动清 理, 可有效节省人工清理时的体力和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清理效果, 提高实用性和可 靠性的高效污水处理装置。 0004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污水处理装置, 包括沉淀池、 四组支腿、 第一水管、 第一水 阀、 第三水管和第二水阀, 四组支腿均匀安装在沉淀池上, 沉淀池的顶端连通设置有沉淀 槽, 第一水管安装在沉淀池上, 第三水管位于沉淀池的右方, 第一水阀和第二水阀分别安装 在第一水管和第三水管上; 还包括第二水管、 软管、 电机、 转轴、 减速器、 搅动轴和安装座, 第 二水管安装在沉淀池右侧, 软管安装在第二水管上, 第三水管安装在软管上, 第三水管的顶 端设置有控制装。

11、置, 控制装置安装在沉淀池外壁上, 电机和减速器均安装在沉淀池上并通 过转轴可传动连接, 搅动轴位于沉淀槽内, 搅动轴的底端穿过沉淀槽的底端并安装在减速 器的上侧输出端上, 安装座安装在搅动轴的顶端, 安装座的左端和右端均设置有推动杆, 两 组推动杆上均匀设置有多组连接杆, 多组连接杆上均设置有推板, 多组推板均倾斜交错安 装, 多组推板的倾斜方向均与搅动轴转动方向对应, 多组推板上均设置有刮板, 多组刮板的 形状均为弧形, 多组刮板的底端均与沉淀槽底端接触, 沉淀池的底端右侧连通设置有排污 装置; 打开第一水阀, 外界污水通过第一水管进入沉淀池内并进行静置沉淀, 污水中的杂质 受重力影响自然。

12、沉淀至沉淀槽底部, 打开第二水阀, 沉淀池内沉淀完成的污水可通过第三 水管排出至外界, 从而完成对污水的净化处理, 打开电机, 电机通过转轴带动减速器运行, 说明书 1/4 页 3 CN 211752728 U 3 减速器通过搅动轴带动安装座转动, 安装座通过两组推动杆、 多组连接杆和多组推板带动 多组刮板进行缓慢转动, 多组刮板的底端对沉淀池内部底端沉积的杂质进行缓慢刮除推动 处理, 杂质经过多组刮板和多组推板推动进入排污装置内并排出至外界, 从而完成对沉淀 池内部沉积杂质的自动化清理工作, 通过对装置内沉积的杂质进行自动清理, 可有效节省 人工清理时的体力和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 沉淀池内。

13、部残留杂质减少, 提高清理效果, 同时 设备缓慢运行, 沉淀池内沉积杂质缓慢刮除和推动, 从而有效降低对污水的搅动强度, 防止 沉淀分离出的杂质重新混入污水中, 有效提高杂质清理效果, 提高实用性和可靠性。 0005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污水处理装置, 排污装置包括收集仓、 排污管和排污阀, 收 集仓安装在沉淀池上, 收集仓的顶端连通设置有收集槽, 收集槽的顶端与沉淀槽内部连通, 排污管安装在收集仓上, 排污阀安装在排污管上; 沉淀池内转动状态的多组刮板推动沉淀 池内沉淀的杂质落入收集仓上的收集槽内并进行聚集, 打开排污阀, 收集仓内收集的杂质 通过沉淀池内污水重力推动可通过排污管自然排出至外。

14、界。 0006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污水处理装置, 控制装置包括安装架、 液压站、 液压杆和液 压管, 安装架安装在沉淀池上, 液压站和液压杆均安装在安装架上并通过液压管可相互连 通, 液压杆的底端安装在第三水管上; 打开液压站, 液压站通过液压管控制液压杆的底端进 行上下移动, 液压杆的底端带动第三水管进行上下移动, 从而对第三水管的溢流高度进行 调整, 方便对沉淀池内污水溢流水位进行控制, 提高实用性和可靠性。 0007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污水处理装置, 还包括导向杆, 导向杆的底端安装在第三 水管上, 导向杆的顶端穿过安装架并伸出至安装架的上方, 导向杆与安装架可滑动连接; 第 三水管。

15、上下移动时, 第三水管带动导向杆在安装架上进行上下滑动, 通过设置导向杆, 可方 便对第三水管进行导向和支撑, 提高其移动时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提高实用性。 0008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污水处理装置, 还包括固定板和过滤网, 固定板安装在沉 淀槽内壁上, 过滤网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安装在固定板的左壁和沉淀槽的左壁上; 第一水管 右侧输出端排出的污水穿过过滤网落入沉淀池内, 通过设置过滤网, 可方便对污水中的漂 浮物进行打捞过滤处理, 从而提高污水净化效果, 通过设置固定板, 可方便对过滤网进行支 撑和固定, 提高实用性和可靠性。 0009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污水处理装置, 还包括排污板, 沉淀。

16、槽的左端上侧连通设 置有排污口, 排污口的底端与过滤网的顶端平齐, 排污板盖装在排污口上; 打开排污板, 可 方便通过排污口对过滤网上拦截的杂质进行清理, 提高实用性和可靠性。 0010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污水处理装置, 还包括冲击斜板, 冲击斜板位于过滤网的 下方, 冲击斜板倾斜安装在沉淀槽内壁上; 穿过过滤网下落的污水冲击在冲击斜板上并流 入沉淀池内, 通过设置冲击斜板, 可方便对进入沉淀池内的污水进行阻挡减速处理, 有效防 止高速流动的污水进入沉淀池内并对沉淀池底部沉积的杂质造成冲击, 同时方便污水快速 进入静置状态, 提高实用性和可靠性。 0011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污水处理装置,。

17、 还包括接触开关, 接触开关安装在沉淀槽 内壁上; 沉淀池内的污水水面与接触开关的底端接触时, 接触开关控制关闭第一水阀, 通过 设置接触开关, 可方便对沉淀池内的污水存储量进行自动控制, 提高实用性和可靠性。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打开第一水阀, 外界污水通过第一水 管进入沉淀池内并进行静置沉淀, 污水中的杂质受重力影响自然沉淀至沉淀槽底部, 打开 说明书 2/4 页 4 CN 211752728 U 4 第二水阀, 沉淀池内沉淀完成的污水可通过第三水管排出至外界, 从而完成对污水的净化 处理, 打开电机, 电机通过转轴带动减速器运行, 减速器通过搅动轴带动安装座。

18、转动, 安装 座通过两组推动杆、 多组连接杆和多组推板带动多组刮板进行缓慢转动, 多组刮板的底端 对沉淀池内部底端沉积的杂质进行缓慢刮除推动处理, 杂质经过多组刮板和多组推板推动 进入排污装置内并排出至外界, 从而完成对沉淀池内部沉积杂质的自动化清理工作, 通过 对装置内沉积的杂质进行自动清理, 可有效节省人工清理时的体力和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 沉淀池内部残留杂质减少, 提高清理效果, 同时设备缓慢运行, 沉淀池内沉积杂质缓慢刮除 和推动, 从而有效降低对污水的搅动强度, 防止沉淀分离出的杂质重新混入污水中, 有效提 高杂质清理效果, 提高实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3 图1是本实用新。

19、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是图1中固定板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5 图3是图1中推动杆俯视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 图4是图1中刮板轴侧斜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 附图中标记: 1、 沉淀池; 2、 支腿; 3、 第一水管; 4、 第一水阀; 5、 第二水管; 6、 软管; 7、 第三水管; 8、 第二水阀; 9、 电机; 10、 转轴; 11、 减速器; 12、 搅动轴; 13、 安装座; 14、 推动杆; 15、 连接杆; 16、 推板; 17、 刮板; 18、 收集仓; 19、 排污管; 20、 排污阀; 21、 安装架; 22、 液压站; 23、 液压杆; 24、 液压。

20、管; 25、 导向杆; 26、 固定板; 27、 过滤网; 28、 排污板; 29、 冲击斜板; 30、 接 触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 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以下 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 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19 如图1至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污水处理装置, 其在工作时, 打开第一水 阀4, 外界污水通过第一水管3进入沉淀池1内并进行静置沉淀, 污水中的杂质受重力影响自 然沉淀至沉淀槽底部, 打开第二水阀8, 沉淀池1内沉淀完成的污水可通过第三水管7排出至 外界, 从而完成对污水的净化处理, 打开电机9, 电。

21、机9通过转轴10带动减速器11运行, 减速 器11通过搅动轴12带动安装座13转动, 安装座13通过两组推动杆14、 多组连接杆15和多组 推板16带动多组刮板17进行缓慢转动, 多组刮板17的底端对沉淀池1内部底端沉积的杂质 进行缓慢刮除推动处理, 杂质经过多组刮板17和多组推板16推动进入排污装置内并排出至 外界, 从而完成对沉淀池1内部沉积杂质的自动化清理工作。 0020 本实用新型所实现的主要功能为: 通过对装置内沉积的杂质进行自动清理, 可有 效节省人工清理时的体力和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 沉淀池内部残留杂质减少, 提高清理效 果, 同时设备缓慢运行, 沉淀池内沉积杂质缓慢刮除和推动。

22、, 从而有效降低对污水的搅动强 度, 防止沉淀分离出的杂质重新混入污水中, 有效提高杂质清理效果; 排污装置的运行方式 为, 沉淀池内转动状态的多组刮板推动沉淀池内沉淀的杂质落入收集仓上的收集槽内并进 行聚集, 打开排污阀, 收集仓内收集的杂质通过沉淀池内污水重力推动可通过排污管自然 排出至外界; 控制装置的运行方式为, 打开液压站, 液压站通过液压管控制液压杆的底端进 说明书 3/4 页 5 CN 211752728 U 5 行上下移动, 液压杆的底端带动第三水管进行上下移动, 从而对第三水管的溢流高度进行 调整, 方便对沉淀池内污水溢流水位进行控制; 第三水管上下移动时, 第三水管带动导向。

23、杆 在安装架上进行上下滑动, 通过设置导向杆, 可方便对第三水管进行导向和支撑, 提高其移 动时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第一水管右侧输出端排出的污水穿过过滤网落入沉淀池内, 通过 设置过滤网, 可方便对污水中的漂浮物进行打捞过滤处理, 从而提高污水净化效果, 通过设 置固定板, 可方便对过滤网进行支撑和固定; 打开排污板, 可方便通过排污口对过滤网上拦 截的杂质进行清理; 穿过过滤网下落的污水冲击在冲击斜板上并流入沉淀池内, 通过设置 冲击斜板, 可方便对进入沉淀池内的污水进行阻挡减速处理, 有效防止高速流动的污水进 入沉淀池内并对沉淀池底部沉积的杂质造成冲击, 同时方便污水快速进入静置状态; 沉。

24、淀 池内的污水水面与接触开关的底端接触时, 接触开关控制关闭第一水阀, 通过设置接触开 关, 可方便对沉淀池内的污水存储量进行自动控制, 提高实用性和可靠性。 0021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污水处理装置, 其安装方式、 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 见机械方式, 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 接触开关可在市场采购。 0022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 这些改 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说明书 4/4 页 6 CN 211752728 U 6 图1 说明书附图 1/3 页 7 CN 211752728 U 7 图2 图3 说明书附图 2/3 页 8 CN 211752728 U 8 图4 说明书附图 3/3 页 9 CN 211752728 U 9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高效 污水处理 装置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效污水处理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975159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