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高风险防疫隔离可移动操作室.pdf
《一次性高风险防疫隔离可移动操作室.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次性高风险防疫隔离可移动操作室.pdf(13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227059.5 (22)申请日 2020.02.28 (73)专利权人 宁波市第一医院 地址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柳汀街59号 (72)发明人 郑钧水杨专魏鹏 (74)专利代理机构 宁波高新区核心力专利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73 代理人 尤莹 (51)Int.Cl. A61G 10/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一次性高风险防疫隔离可移动操作室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一次性高风 险防疫隔离可移动操作室, 属于隔离。
2、设备技术领 域, 所述操作室包括: 骨架, 所述骨架为框架结 构, 所述骨架内可空置至少一人; 隔离膜, 且所述 隔离膜上设置有: 接口, 所述接口用于进出气体; 袖套, 所述袖套作用在人的手部, 使得人的手部 可以活动; 其中, 所述隔离膜设置在骨架上, 且所 述隔离膜和骨架构成一个罩体, 通过罩体使得人 处于隔离状态。 达到快速穿戴的技术效果。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7页 CN 211797423 U 2020.10.30 CN 211797423 U 1.一种一次性高风险防疫隔离可移动操作室, 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室包括: 骨架, 所述骨架为框架结构, 所述骨架内可空置至少一。
3、人; 隔离膜, 且所述隔离膜上设置有: 接口, 所述接口用于进出气体; 袖套, 所述袖套作用在人的手部, 使得人的手部可以活动; 其中, 所述隔离膜设置在骨架上, 且所述隔离膜和骨架构成一个罩体, 通过罩体使得人 处于隔离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高风险防疫隔离可移动操作室, 其特征在于, 所述骨架的 下端设置有滚轮, 并通过滚轮使得操作室可以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高风险防疫隔离可移动操作室, 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膜 具体为一个带下开口的包覆状, 所述隔离膜从上向下套设在骨架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次性高风险防疫隔离可移动操作室, 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膜 的底。
4、部为翻边, 所述翻边内翻并固定在所述骨架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高风险防疫隔离可移动操作室, 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膜 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 其中, 袖套设置在第一侧面上, 所述第二侧面和第一侧面相对, 且第二侧面上设置有入口, 通过入口使得人进入罩体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高风险防疫隔离可移动操作室, 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膜 相对于所述袖套设置有袖套端口, 所述袖套可拆卸式连接在袖套端口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高风险防疫隔离可移动操作室,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口包 括: 第一接口, 所述第一接口设置在隔离膜的上部, 用来接入氧气; 第二接口, 所述第二接口。
5、设置在隔离膜的下部, 用来排出气体。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高风险防疫隔离可移动操作室, 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室 还包括: 挡裙, 所述挡裙设置在所述骨架上, 且所述挡裙向下放置, 以作用在骨到地面的间隙部 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次性高风险防疫隔离可移动操作室, 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裙的 外侧面底部设置有铲块。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次性高风险防疫隔离可移动操作室, 其特征在 于, 所述骨架包括: 下框架; 上框架, 所述上框架位于所述下框架的上方; 以及 立杆, 所述立杆设置在下框架和上框架之间, 且所述立杆为伸缩杆; 通过所述立杆使得 上框架相对于下框架升。
6、降。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797423 U 2 一种一次性高风险防疫隔离可移动操作室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离设备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一次性高风险防疫隔离可移动 操作室。 背景技术 0002 对于感染性疾病患者(如新冠肺炎)和需要被保护性隔离的患者(大面积烧伤, 器 官移植, 早产儿等)医护患者对其进行临床操作时, 可能会被患者的飞沫、 血液、 体液等分泌 物或排泄物感染病原体, 这就需要医护人员穿戴隔离衣。 尤其像新冠肺炎这样传染性较强 的疾病, 无论是住宅社区、 高速路口、 亦或是机场车站都需要相关人员穿戴隔离衣。 0003 但传统隔离衣穿戴较为繁琐且。
7、存在穿戴时间过长操作者可能会有呼吸不畅而产 生不适的缺点, 非医护人员可能短期无法适应以上缺点, 即使是医护人员, 在特殊情况下, 比如给新冠肺炎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时仍有被感染的风险。 0004 所以, 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在于: 传统隔离衣穿戴繁琐。 发明内容 0005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一次性高风险防疫隔离可移动操作室, 解决了现有技术中 传统隔离衣穿戴繁琐的技术问题; 达到快速穿戴的技术效果。 0006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一次性高风险防疫隔离可移动操作室, 所述操作室包括: 骨架, 所述骨架为框架结构, 所述骨架内可空置至少一人; 隔离膜, 且所述隔离膜上设置有: 接口, 所述接口用于进。
8、出气体; 袖套, 所述袖套作用在人的手部, 使得人的手部可以活动; 其 中, 所述隔离膜设置在骨架上, 且所述隔离膜和骨架构成一个罩体, 通过罩体使得人处于隔 离状态。 0007 作为优选, 所述骨架的下端设置有滚轮, 并通过滚轮使得操作室可以移动。 0008 作为优选, 所述隔离膜具体为一个带下开口的包覆状, 所述隔离膜从上向下套设 在骨架上。 0009 作为优选, 所述隔离膜的底部为翻边, 所述翻边内翻并固定在所述骨架上。 0010 作为优选, 所述隔离膜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 其中, 袖套设置在第一侧面上, 所述第二侧面和第一侧面相对, 且第二侧面上设置有入口, 通过入口使得人进入罩体。
9、内。 0011 作为优选, 所述隔离膜相对于所述袖套设置有袖套端口, 所述袖套可拆卸式连接 在袖套端口上。 0012 作为优选, 所述接口包括: 第一接口, 所述第一接口设置在隔离膜的上部, 用来接 入氧气; 第二接口, 所述第二接口设置在隔离膜的下部, 用来排出气体。 0013 作为优选, 所述操作室还包括: 挡裙, 所述挡裙设置在所述骨架上, 且所述挡裙向 下放置, 以作用在骨到地面的间隙部分。 0014 作为优选, 所述挡裙的外侧面底部设置有铲块, 通过所述铲块使得地面上的痰液 可以被铲去。 说明书 1/4 页 3 CN 211797423 U 3 0015 作为优选, 所述骨架包括: 。
10、下框架; 上框架, 所述上框架位于所述下框架的上方; 以 及立杆, 所述立杆设置在下框架和上框架之间, 且所述立杆为伸缩杆; 通过所述立杆使得上 框架相对于下框架升降。 0016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 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 果: 0017 1、 本申请实施例中, 通过设置骨架, 并在骨架上套设隔离膜, 以构成一个顶面和四 周都封闭的罩体, 医护人员在罩体内和外界处于隔离状态, 实现隔离; 且由于设置骨架使得 本产品的隔离膜处于被支撑状态, 无须在医护人员进入前在调整隔离膜的状态; 解决了现 有技术中传统隔离衣穿戴繁琐的技术问题; 达到快速穿戴的技术效果。 0018 。
11、2、 本申请实施例中, 通过为骨架设计滚轮, 使得骨架和隔离膜的重量作用在地面 上, 而不是医护人员身上, 减少医护人员的体力消耗; 同时本操作室还可以和传统的隔离衣 配合使用, 达到双重隔离防护的目的。 0019 3、 本申请实施例中, 通过设置挡裙使得骨架到地面的间距部分也被遮挡起来, 进 一步增加隔离的效果; 同时通过在挡裙的外侧设置铲块, 使得操作室在运动过程中, 可以铲 去一些粘滞物体, 降低粘滞物体上附着的病菌进入从操作室底面进入的可能, 如痰液。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一次性高风险防疫隔离可移动操作室的侧视向剖视结 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
12、大图; 0022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一次性高风险防疫隔离可移动操作室的侧视向爆炸结 构示意图; 0023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隔离膜的第二侧面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隔离膜的第一侧面和袖套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又一种一次性高风险防疫隔离可移动操作室的侧视向的局 部结构示意图; 0026 图7为图6中的B处的放大图; 0027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9为图8中的C处的放大图。 0029 附图标记: 1、 骨架; 11、 下框架; 12、 立杆; 121、 第一杆体; 1211、 调节孔; 122、 第二杆 体。
13、; 1221、 容置腔; 123、 卡件; 13、 上框架; 14、 滚轮; 141、 护罩; 2、 隔离膜; 21、 第一接口; 22、 第 二接口; 23、 袖套; 24、 翻边; 25、 第二侧面; 251、 入口; 26、 第一侧面; 261、 袖套端口; 3、 固定 件; 4、 挡裙; 41、 铲块; 5、 衬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一次性高风险防疫隔离可移动操作室, 通过设置骨架1, 并在骨架1上套设隔离膜2, 以构成一个顶面和四周都封闭的罩体, 医护人员在罩体内和外 界处于隔离状态, 实现隔离; 且由于设置骨架1使得本产品的隔离膜2处于被支撑状态, 无。
14、须 在医护人员进入前在调整隔离膜2的状态; 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统隔离衣穿戴繁琐的技术 说明书 2/4 页 4 CN 211797423 U 4 问题; 达到快速穿戴的技术效果。 0031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 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0032 实施例一 0033 一种一次性高风险防疫隔离可移动操作室, 操作室包括: 骨架1、 隔离膜2以及挡 圈。 其中, 隔离膜2设置在骨架1上, 且隔离膜2和骨架1构成一个罩体, 通过罩体使得人处于 隔离状态。 0034 骨架1, 骨架1为框架结构, 骨架1内可空置至少一人; 骨架1的下端设置有滚轮14,。
15、 并通过滚轮14使得操作室可以移动。 优选, 滚轮14为万向轮, 滚轮14上设置有护罩141, 护罩 141遮挡在滚轮14和挡裙4之间, 利用护罩141避免滚轮14和挡裙4之间接触。 优选, 可以在骨 架1的内侧设置握持柄, 便于医护人员推动操作室运动。 0035 隔离膜2, 隔离膜2具体为一个带下开口的包覆状, 隔离膜2从上向下套设在骨架1 上。 且优选隔离膜2相对于骨架1的各个侧面的部分均为透明, 便于医护人员观察外界环境。 隔离膜2的底部为翻边24, 翻边24内翻并固定在骨架1上, 固定的形式可以采用一个固定件3 穿设过翻边24, 并固定在骨架1上。 隔离膜2上设置有: 接口和袖套23。。
16、 接口用于进出气体; 袖 套23作用在人的手部, 使得人的手部可以活动。 0036 具体来说, 隔离膜2包括第一侧面26和第二侧面25; 袖套23设置在第一侧面26上, 第二侧面25和第一侧面26相对, 且第二侧面25上设置有入口251, 入口251设置有可以开闭 的拉链, 通过入口251使得人进入罩体内。 其中, 隔离膜2相对于袖套23设置有袖套端口261, 袖套23可拆卸式连接在袖套端口261上。 0037 具体来说, 接口包括: 第一接口21和第二接口22, 第一接口21设置在隔离膜2的上 部, 连接正压, 用来接入氧气; 第二接口22设置在隔离膜2的下部, 连接负压, 用来排出气体。 。
17、通过在两个接口连接正负压, 操作室内气体从上向下运动, 提供气流通常的环境, 由于第二 接口22设置在下部, 在连接负压后, 可以避免病菌或者有毒气体从下向上进入人体内。 0038 挡裙4, 挡裙4设置在骨架1上, 且挡裙4向下放置, 挡裙4位于滚轮14的内侧, 以作用 在骨到地面的间隙部分。 挡裙4的外侧面底部设置有铲块41, 通过铲块41使得地面上的痰液 可以被铲去, 同时通过设置铲块41使得挡裙4的底部重量大, 减少挡圈晃动, 便于挡圈保持 垂直向下的状态。 优选铲块41和挡裙4为一整体, 铲块41小大上小, 铲块41对外的主视面为 一由上向下向外倾斜的斜面。 0039 具体来说, 为了。
18、避免挡裙4晃动到滚轮14上, 在挡裙4的下面设置一块衬板5, 衬板5 作用在挡裙4上, 利用衬板5限制挡裙4和滚轮14之间的间距。 0040 实施例二 0041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 具体来说, 0042 骨架1包括: 上框架13、 下框架11以及立杆12; 上框架13位于下框架11的上方; 立杆 12设置在下框架11和上框架13之间, 且立杆12为伸缩杆; 通过立杆12使得上框架13相对于 下框架11升降,b便于不同身高的医护人员使用。 0043 其中, 立杆12分为第一杆体121、 第二杆体122以及卡件123, 第一杆体121固定设置 在下框架11上, 且第一杆体121的上部设。
19、置有若干的调节孔1211; 第二杆体122固定设置在 上框架13上, 且第二杆体122通过设置容置腔1221来将第一杆体121套入; 利用卡件123穿过 说明书 3/4 页 5 CN 211797423 U 5 第一杆体121和第二杆体122, 来使得立杆12的总长固定。 0044 工作原理: 0045 预先由专人将隔离膜2套设在骨架1上, 医护人员需要使用时, 通过第二侧面25上 的入口251进入到操作室内, 通过医护人员推动操作室, 可以使得操作室运动起来。 通过将 手伸入袖套23内, 使得位于操作室内的医护人员可以对患者进行临床操作。 0046 技术效果: 0047 1、 本申请实施例中。
20、, 通过设置骨架, 并在骨架上套设隔离膜, 以构成一个顶面和四 周都封闭的罩体, 医护人员在罩体内和外界处于隔离状态, 实现隔离; 且由于设置骨架使得 本产品的隔离膜处于被支撑状态, 无须在医护人员进入前在调整隔离膜的状态; 解决了现 有技术中传统隔离衣穿戴繁琐的技术问题; 达到快速穿戴的技术效果。 0048 2、 本申请实施例中, 通过为骨架设计滚轮, 使得骨架和隔离膜的重量作用在地面 上, 而不是医护人员身上, 减少医护人员的体力消耗; 同时本操作室还可以和传统的隔离衣 配合使用, 达到双重隔离防护的目的。 0049 3、 本申请实施例中, 通过设置挡裙使得骨架到地面的间距部分也被遮挡起来。
21、, 进 一步增加隔离的效果; 同时通过在挡裙的外侧设置铲块, 使得操作室在运动过程中, 可以铲 去一些粘滞物体, 降低粘滞物体上附着的病菌进入从操作室底面进入的可能, 如痰液。 0050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 创造性概念, 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 所以, 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 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0051 显然,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 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这样, 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 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 则本。
22、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说明书 4/4 页 6 CN 211797423 U 6 图1 说明书附图 1/7 页 7 CN 211797423 U 7 图2 说明书附图 2/7 页 8 CN 211797423 U 8 图3 说明书附图 3/7 页 9 CN 211797423 U 9 图4 图5 说明书附图 4/7 页 10 CN 211797423 U 10 图6 图7 说明书附图 5/7 页 11 CN 211797423 U 11 图8 说明书附图 6/7 页 12 CN 211797423 U 12 图9 说明书附图 7/7 页 13 CN 211797423 U 13 。
- 内容关键字: 一次性 风险 防疫 隔离 移动 操作
便于维修的反冲洗过滤器.pdf
农机动力飞轮加工用抛光装置.pdf
用于茶叶外包装的标签打印装置.pdf
双核心密码工程实验箱.pdf
对虾养殖水体温度和盐度的自动调控装置.pdf
塑料模具脱壳机.pdf
ALC轻质墙体板分离工具.pdf
可调泡径的人字板机构.pdf
化妆品包装瓶点喷式喷涂装置.pdf
用于载人观光潜水器的连接结构.pdf
铝粉生产用雾化系统.pdf
固体磷酸催化剂均化器搅拌机构.pdf
日光温室多功能智能一体机.pdf
球形黑体辐射源.pdf
建筑施工用安全防护围挡.pdf
便携式可伸缩绝缘烟感温感检测装置.pdf
给排水系统图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管道缺陷修补装置.pdf
西林瓶高速分装称量抽真空一体机.pdf
飞行物识别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pdf
易维护的包装机械密封防护构型.pdf
红外卫星遥感影像薄云去除方法、装置及介质.pdf
半球谐振陀螺仪的正交漂移误差检测方法.pdf
二级差动环形压控振荡器及射频芯片模组.pdf
角膜移植术后防止植片移位的头部固定枕.pdf
便携式桥梁检测设备.pdf
视频采集设备的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pdf
晶圆背面清洗方法和装置.pdf
碳化硼结合金刚石复合超硬防弹陶瓷的制备方法.pdf
水处理用加药方法及其设备.pdf
基于感应辅热与磁流体冷却的杆件在轨成形机构与方法.pdf
龙门加工中心滑块润滑装置.pdf
聚合物电致发光油墨中的离子盐混合物.pdf
制备疏水性隔热模制品的方法.pdf
一种新型PET打包带母料的制备方法.pdf
一种适用于猪骨骼肌基因表达的启动子的分离克隆及核心区域的鉴定.pdf
溶瘤性腺病毒载体及与其相关的方法和用途.pdf
-葡聚糖酶活性测定试剂盒.pdf
一种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护套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稀式酿酒蒸馏装置.pdf
一种c-KIT基因突变检测液相芯片.pdf
一种利用微波技术制备抗性淀粉的方法.pdf
抗氧化LDL/2GPI复合物的抗体及其用途.pdf
一种阻燃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密封件用润滑塑料.pdf
高吸水性聚合物.pdf
蛭弧菌游泳体在防控生鱼片制作过程中的细菌的应用.pdf
(甲基)丙烯醛与/或(甲基)丙烯酸的制造方法.pdf
由启动子调控两种目的基因表达的重组载体.pdf
一种印刷电路板钻孔用垫板及其制作方法.pdf
一种高收率的甘露醇制备工艺.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