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升降机.pdf
《减震升降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减震升降机.pdf(6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386255.7 (22)申请日 2020.03.24 (73)专利权人 深圳市佳信捷智慧物联有限公司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 区前海湾一路1号A栋201室 (入驻深圳 市前海商务秘书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林森 (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龙图腾专利代理有限公 司 44541 代理人 廉莹 (51)Int.Cl. B66F 11/04(2006.01) B66F 13/00(2006.01) B66F 17/00(2006.01) F16F 。
2、15/067(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减震升降机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震升降机, 包括底 座、 升降板、 工作台、 轮子、 升降机构以及减震机 构; 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多个便于移动的轮子, 且其上方通过升降机构连接有升降板; 所述升降 板和工作台之间设有多个减震机构。 该升降机通 过设置减震机构, 能够在升降过程中对工作台进 行减震, 从而保护了工作人员的安全; 通过设置 多个升降机构, 能够使升降更加稳定。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11813319 U 2020.10.30 CN 211813319 U 1.一种减震升降机, 包括底座。
3、 (1) 、 升降板 (2) 、 轮子 (19) 以及升降机构; 所述底座 (1) 的 底部设有多个便于移动的轮子 (19) , 且其上方通过升降机构连接有升降板 (2) ; 其特征在 于, 还包括工作台 (3) 和减震机构, 所述升降板 (2) 和工作台 (3) 之间设有多个减震机构; 所 述减震机构包括固定套筒 (4) 、 滑动杆 (5) 以及减震弹簧 (6) ; 所述固定套筒 (4) 的下端固定 在升降板 (2) 上, 且固定套筒 (4) 的上端内滑动设有滑动杆 (5) 的下端; 所述滑动杆 (5) 的上 端固定在工作台 (3) 的底部, 且固定套筒 (4) 和滑动杆 (5) 的外侧设有。
4、减震弹簧 (6) ; 所述减 震弹簧 (6) 的一端与升降板 (2) 相接触, 另一端与工作台 (3) 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升降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转动丝杆 (7) 、 左 套筒 (8) 、 右套筒 (9) 、 第一连杆 (10) 、 第二连杆 (11) 、 第三连杆 (12) 、 第四连杆 (13) 、 左滑动 块 (14) 以及右滑动块 (15) ; 所述转动丝杆 (7) 转动设置在底座 (1) 的左右侧壁之间, 且转动 丝杆 (7) 上左右对称开设有往复滑槽; 所述转动丝杆 (7) 的左右往复滑槽分别与左套筒 (8) 和右套筒 (9) 相配合; 所述左套。
5、筒 (8) 和右套筒 (9) 的下端分别滑动设置在开设于底座 (1) 上 的滑动槽内, 上端分别与第一连杆 (10) 和第二连杆 (11) 的一端铰接; 所述第一连杆 (10) 和 第二连杆 (11) 的中心部分相互铰接, 且第一连杆 (10) 和第二连杆 (11) 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四 连杆 (13) 和第三连杆 (12) 的一端铰接; 所述第四连杆 (13) 和第三连杆 (12) 的中心部分相互 铰接, 且第四连杆 (13) 和第三连杆 (12) 的另一端分别与左滑动块 (14) 和右滑动块 (15) 铰 接; 所述左滑动块 (14) 和右滑动块 (15) 滑动设置在开设于升降板 (2) 底。
6、部的滑槽内; 所述底 座 (1) 的一侧还设有驱动转动丝杆 (7) 转动的驱动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升降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机构的数量为多个, 且等 距分布在底座 (1) 和升降板 (2) 之间; 多个所述转动丝杆 (7) 之间通过皮带 (17) 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升降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机构为驱动电机 (16) ; 所 述驱动电机 (16) 固定在底座 (1) 的一侧, 且其转动端转动穿过底座 (1) 的侧壁, 并与转动丝 杆 (7) 的一端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升降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轮子 (19) 为自锁万向轮。 6.根据。
7、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升降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作台 (3) 的上方还设有防止 工作人员跌落的挡板 (18) 。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813319 U 2 一种减震升降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升降机, 具体是一种减震升降机。 背景技术 0002 升降机通常被用于救援和装修, 现有的大多升降机, 其升降机构虽然能够缓慢进 行升降, 但在升降启动的瞬间, 由于没有设置减震机构, 会导致站立在工作台上的工作人员 出现站立不稳的情况, 从而可能会使工作人员跌落。 为了避免危险的发生, 需要设计出一种 减震升降机来满足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
8、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升降机,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 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减震升降机, 包括底座、 升降板、 工作台、 轮子、 升降机构以及减震机构; 所述 底座的底部设有多个便于移动的轮子, 且其上方通过升降机构连接有升降板; 所述升降板 和工作台之间设有多个减震机构; 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固定套筒、 滑动杆以及减震弹簧; 所述 固定套筒的下端固定在升降板上, 且固定套筒的上端内滑动设有滑动杆的下端; 所述滑动 杆的上端固定在工作台的底部, 且固定套筒和滑动杆的外侧设有减震弹簧; 所述减震弹簧 的一端与升降板相接触, 另一端与工作台相。
9、接触。 0006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转动丝杆、 左套筒、 右套筒、 第 一连杆、 第二连杆、 第三连杆、 第四连杆、 左滑动块以及右滑动块; 所述转动丝杆转动设置在 底座的左右侧壁之间, 且转动丝杆上左右对称开设有往复滑槽; 所述转动丝杆的左右往复 滑槽分别与左套筒和右套筒相配合; 所述左套筒和右套筒的下端分别滑动设置在开设于底 座上的滑动槽内, 上端分别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 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 的中心部分相互铰接, 且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四连杆和第三连杆的一端 铰接; 所述第四连杆和第三连杆的中心部分相互铰接, 且第四连杆和第三连杆的。
10、另一端分 别与左滑动块和右滑动块铰接; 所述左滑动块和右滑动块滑动设置在开设于升降板底部的 滑槽内; 所述底座的一侧还设有驱动转动丝杆转动的驱动机构。 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 所述升降机构的数量为多个, 且等距分布在底 座和升降板之间; 多个所述转动丝杆之间通过皮带相连。 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 所述驱动机构为驱动电机; 所述驱动电机固定 在底座的一侧, 且其转动端转动穿过底座的侧壁, 并与转动丝杆的一端相连。 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 所述轮子为自锁万向轮。 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 所述工作台的上方还设有防止工作人员跌落的。
11、 挡板。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减震机构, 能够在升降过程 说明书 1/3 页 3 CN 211813319 U 3 中对工作台进行减震, 从而保护了工作人员的安全; 通过设置多个升降机构, 能够使升降更 加稳定。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减震升降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为减震升降机中减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中: 1-底座、 2-升降板、 3-工作台、 4-固定套筒、 5-滑动杆、 6-减震弹簧、 7-转动丝 杆、 8-左套筒、 9-右套筒、 10-第一连杆、 11-第二连杆、 12-第三连杆、 13-第四连杆、 14-左滑 动块、。
12、 15-右滑动块、 16-驱动电机、 17-皮带、 18-挡板、 19-轮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16 实施例1 0017 请参阅图1-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震升降机, 包括底座1、 升降板2、 工作台3、 轮 子19、 升降机构以及减震机构; 所述底座1的底部设有多个便于移动的轮子19, 且其上方通 过升降机构连接有升降板2; 所述升降板2和工作台3之间设有多个减震机构; 所述减震机构 包括固定套筒4、 滑动杆5以及减震弹簧6; 所述固定套筒4的下端固定在升降板2上, 且固定 套筒4的上端内滑动设有滑动杆5的下端; 所。
13、述滑动杆5的上端固定在工作台3的底部, 且固 定套筒4和滑动杆5的外侧设有减震弹簧6; 所述减震弹簧6的一端与升降板2相接触, 另一端 与工作台3相接触; 这样设置, 当升降机构驱动升降板2进行升降时, 通过减震弹簧6的作用, 能够对工作台3进行减震, 从而能够保护工作人员。 0018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转动丝杆7、 左套筒8、 右套筒9、 第一连杆10、 第二连杆11、 第三 连杆12、 第四连杆13、 左滑动块14以及右滑动块15; 所述转动丝杆7转动设置在底座1的左右 侧壁之间, 且转动丝杆7上左右对称开设有往复滑槽; 所述转动丝杆7的左右往复滑槽分别 与左套筒8和右套筒9相配合; 所述左。
14、套筒8和右套筒9的下端分别滑动设置在开设于底座1 上的滑动槽内, 上端分别与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11的一端铰接; 所述第一连杆10和第二 连杆11的中心部分相互铰接, 且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1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四连杆13和第 三连杆12的一端铰接; 所述第四连杆13和第三连杆12的中心部分相互铰接, 且第四连杆13 和第三连杆12的另一端分别与左滑动块14和右滑动块15铰接; 所述左滑动块14和右滑动块 15滑动设置在开设于升降板2底部的滑槽内; 所述底座1的一侧还设有驱动转动丝杆7转动 的驱动机构; 这样设置, 当驱动机构带动转动丝杆7转动时, 从而带动左套筒8和右套筒9左 右来回滑动,。
15、 从而推动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11上下往复摆动, 从而带动第三连杆12和第 四连杆13上下往复摆动, 从而带动左滑动块14和右滑动块15左右来回滑动, 从而带动升降 板2进行升降。 0019 为了使得升降板2在升降过程中更加稳定, 所述升降机构的数量为多个, 且等距分 布在底座1和升降板2之间; 多个所述转动丝杆7之间通过皮带17相连; 这样设置, 能够使多 个升降机构同时工作, 从而使升降板2升降更加稳定。 0020 所述驱动机构为驱动电机16; 所述驱动电机16固定在底座1的一侧, 且其转动端转 动穿过底座1的侧壁, 并与转动丝杆7的一端相连。 说明书 2/3 页 4 CN 211813。
16、319 U 4 0021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 当驱动电机16带动转动丝杆7转动时, 从而带动左套筒8 和右套筒9左右来回滑动, 从而推动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11上下往复摆动, 从而带动第三 连杆12和第四连杆13上下往复摆动, 从而带动左滑动块14和右滑动块15左右来回滑动, 从 而带动升降板2进行升降, 此时通过减震弹簧6的作用, 能够对工作台3进行减震, 从而能够 保护工作人员。 0022 实施例2 002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改进, 改进之处为: 所述轮子19的类型不加 限制, 本实施例中, 优选的, 所述轮子19为自锁万向轮。 0024 所述工作台3的上方还设有防止工作人员跌落的挡板18。 0025 需要说明的是,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 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 施例的细节, 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 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 式实现本实用新型。 说明书 3/3 页 5 CN 211813319 U 5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1 页 6 CN 211813319 U 6 。
- 内容关键字: 减震 升降机
管材冷轧机.pdf
禽畜养殖圈舍环境治理消杀机构.pdf
自动排屑的木工机床用顶针.pdf
用于油气井液面测试的声波采集装置.pdf
化工管道快速对接接头.pdf
新型咪头粘网机.pdf
麦克风生产用烘干装置.pdf
隐形眼镜助戴器.pdf
混合料制备系统.pdf
非遗用品存放柜用消毒装置.pdf
光伏逆变器用增压散热风扇.pdf
集线器.pdf
护理床抬升角测量仪.pdf
棋类设备的智能方块及棋类设备.pdf
基于数据融合的耕深监测装置.pdf
大口径平推阀.pdf
水利工程防汛浮标.pdf
自动锁螺丝机锁紧力调节装置.pdf
数据交换装置.pdf
高效羊粪有机肥发酵罐.pdf
应用于船首的船舶防撞结构.pdf
渔光互补的监控系统及方法.pdf
适应于高污泥浓度的脱氮除磷系统及方法.pdf
具有清洁效果的真空镀铝丝复绕设备.pdf
影像分类模型建立方法及装置、分类方法、装置及系统.pdf
基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数据采集方法及系统.pdf
用于涵管的实时压力测试方法.pdf
人员安全转移救援舱及其制造方法.pdf
复合电缆生产用全自动绞线装置及方法.pdf
机载双站雷达间载波频率差高精度测量与补偿方法.pdf
量子密钥分发网络中负载均衡的分布式路由方法及系统.pdf
无线路由器间加密通讯方法及系统.pdf
一种可喷射灭火球的消防水枪.pdf
一种消防设备灭火器支撑架.pdf
一种茴香花椒调味鱼酿造酱油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用于辣椒污霉病的植物源天然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消炎利胆茶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辣椒.pdf
一种鱼干风干腌制的生产方法.pdf
一种支持压力报警的消防气瓶.pdf
雾培法生产的马铃薯微型种薯采后处理和贮藏方法.pdf
葛根木糖醇口香糖及其制备工艺.pdf
一种抗感冒生姜发酵益生菌液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含有香椿素的速溶调味饮品.pdf
一种高层建筑火灾救援的无人机多功能装置.pdf
一种果味安神营养多肽面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水带消防车.pdf
一种改善皮肤富硒芋头龟苓膏及其制备方法.pdf
辊清洁装置、草加工设备的光滑机头和草加工设备.pdf
一种灭火器筒底结构及其焊接设备.pdf
火场避难指引装置.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