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形磁钢加工装置.pdf
《扇形磁钢加工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扇形磁钢加工装置.pdf(13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037521.5 (22)申请日 2020.01.07 (73)专利权人 浙江盘毂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321100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经济开发 区江南园区23号路 (72)发明人 严建新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11304 代理人 王会会 (51)Int.Cl. B24B 19/00(2006.01) B24B 27/00(2006.01) B24B 41/06(2012.01) B24B 47/20(2006.01) (54)实用新。
2、型名称 一种扇形磁钢加工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扇形磁钢加工装置, 包括第一压板、 上砂轮组件、 下砂轮组件和导轨 组件。 将磨削待加工磁钢的上表面的上砂轮组件 和磨削待加工磁钢的下表面的下砂轮组件设置 在能够支撑和导向待加工磁钢的导轨组件的上 下两侧, 待加工磁钢沿着导轨组件滑动的过程中 依次经过上砂轮组件和下砂轮组件, 完成对待加 工磁钢的上弧面和下弧面加工。 本方案通过扇形 磁钢加工装置就可以实现对待加工磁钢的加工,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 需要通过工作人员将待加工 磁钢由一个磨削工具转移至下一个磨削工具的 方式, 待加工磁钢在导轨组件自主滑动, 从而降 低了扇形磁钢加工的人。
3、工劳动强度。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4页 CN 211805330 U 2020.10.30 CN 211805330 U 1.一种扇形磁钢加工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第一压板(1), 用于压紧待加工磁钢(4)的上弧面; 上砂轮组件(2), 用于磨削所述待加工磁钢(4)的上弧面; 下砂轮组件(3), 用于磨削所述待加工磁钢(4)的下弧面, 所述下砂轮组件(3)与所述第 一压板(1)位置对应; 导轨组件(5), 能够支撑和导向所述扇形磁钢, 所述扇形磁钢能够沿所述导轨组件(5) 滑动, 所述导轨组件(5)的上方设置所述上砂轮组件(2)和所述第一压板(1), 所述导轨组件 (5)的。
4、下方设置所述下砂轮组件(3), 所述导轨组件(5)上开设有与所述下砂轮组件(3)位置 对应的第一开口, 所述下砂轮组件(3)伸入所述第一开口磨削所述下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形磁钢加工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轨组件(5)包括: 底板(51), 所述底板(51)的上端面开设有凹槽; 第一导轨(52), 安装在所述凹槽内, 且能够与所述下弧面相抵, 所述第一导轨(52)上开 设所述第一开口; 第二导轨(53), 安装在所述底板(51)上, 所述第二导轨(53)的个数为两个且对称分布 在所述第一导轨(52)的两侧, 所述第二导轨(53)的内侧能够与所述待加工磁钢(4)的侧面 相抵。 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扇形磁钢加工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传送组件(6), 所述传 送组件(6)的个数为两个, 其中一个所述传送组件(6)位于所述导轨组件(5)的下方, 用于传 送所述待加工磁钢(4), 另一个所述传送组件(6)位于所述导轨组件(5)的上方, 用于压紧所 述待加工磁钢(4); 所述传送组件(6)包括: 同步带(61); 齿轮(62), 所述齿轮(62)的个数为两个, 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同步带(61)的两端, 其中一 个所述齿轮(62)与电机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扇形磁钢加工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送组件(6)还包括张 紧轮(63), 所述张紧轮(63)与所述齿轮。
6、(62)配合张紧所述同步带(6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扇形磁钢加工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导轨(53)的长度自 所述传送组件(6)延伸至所述下砂轮组件(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扇形磁钢加工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砂轮组件(2)包括两 个上砂轮(21), 两个所述上砂轮(21)沿所述导轨组件(5)的长度方向设置; 下砂轮组件(3)包括两个下砂轮(31), 两个所述下砂轮(31)沿所述导轨组件(5)的长度 方向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扇形磁钢加工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压板组件(7), 所述压 板组件(7)与所述上砂轮(21)位置对应, 所述压板组件(7)包括。
7、两个第二压板(71), 两个所 述第二压板(71)分别位于所述上砂轮(21)的轴线方向的两侧, 位于后端的第二压板(71)的 高度高于位于前端的所述第二压板(71)的高度, 两个所述第二压板(71)之间设置有供所述上砂轮(21)伸出的第二开口, 所述上砂轮 (21)伸出所述第二开口磨削所述上弧面。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211805330 U 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扇形磁钢加工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板组件(7)、 所述第一 压板(1)和所述导轨组件(5)上均开设有冷却水孔(8)。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扇形磁钢加工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轨(52)的上端面 设。
8、置有第一合金块(54), 所述第一合金块(54)能够与所述下弧面相抵; 所述第二导轨(53)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合金块(55), 所述第二合金块(55)能够与所述待 加工磁钢(4)的侧面相抵。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扇形磁钢加工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压板(1)的下端面 设置有第三合金块(11), 所述第三合金块(11)能够与所述上弧面相抵。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211805330 U 3 一种扇形磁钢加工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扇形磁钢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 盘式电机已经开始运用在新能源汽车上。
9、, 导致盘式 电机的转子的扇形磁钢的使用量加大。 但是现有技术中扇形磁钢在加工过程中需要用到多 个不同的磨削工具, 且不同的磨削工具位置不同, 需要工作人员将待加工磁钢由一个磨削 工具转移至下一个磨削工具, 导致扇形磁钢加工的人工劳动强度大。 0003 因此, 如何降低扇形磁钢的加工人工劳动强度, 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 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有鉴于此,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扇形磁钢加工装置, 以降低扇形磁钢的加工人 工劳动强度。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扇形磁钢加工装置, 包括: 0007 第一压板, 用于压紧待加工磁钢的上。
10、弧面; 0008 上砂轮组件, 用于磨削所述待加工磁钢的上弧面; 0009 下砂轮组件, 用于磨削所述待加工磁钢的下弧面, 所述下砂轮组件与所述第一压 板位置对应; 0010 导轨组件, 能够支撑和导向所述扇形磁钢, 所述扇形磁钢能够沿所述导轨组件滑 动, 0011 所述导轨组件的上方设置所述上砂轮组件和所述第一压板, 所述导轨组件的下方 设置所述下砂轮组件, 所述导轨组件上开设有与所述下砂轮组件位置对应的第一开口, 所 述下砂轮组件伸入所述第一开口磨削所述下弧面。 0012 优选的, 在上述扇形磁钢加工装置中, 所述导轨组件包括: 0013 底板, 所述底板的上端面开设有凹槽; 0014 第。
11、一导轨, 安装在所述凹槽内, 且能够与所述下弧面相抵, 所述第一导轨上开设所 述第一开口; 0015 第二导轨, 安装在所述底板上, 所述第二导轨的个数为两个且对称分布在所述第 一导轨的两侧, 所述第二导轨的内侧能够与所述待加工磁钢的侧面相抵。 0016 优选的, 在上述扇形磁钢加工装置中, 还包括传送组件, 所述传送组件的个数为两 个, 其中一个所述传送组件位于所述导轨组件的下方, 用于传送所述待加工磁钢, 另一个所 述传送组件位于所述导轨组件的上方, 用于压紧所述待加工磁钢; 0017 所述传送组件包括: 0018 同步带; 说明书 1/6 页 4 CN 211805330 U 4 001。
12、9 齿轮, 所述齿轮的个数为两个, 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同步带的两端, 其中一个所述齿 轮与电机连接。 0020 优选的, 在上述扇形磁钢加工装置中, 所述传送组件还包括张紧轮, 所述张紧轮与 所述齿轮配合张紧所述同步带。 0021 优选的, 在上述扇形磁钢加工装置中, 所述第二导轨的长度自所述传送组件延伸 至所述下砂轮组件。 0022 优选的, 在上述扇形磁钢加工装置中, 所述上砂轮组件包括两个上砂轮, 两个所述 上砂轮沿所述导轨组件的长度方向设置; 0023 下砂轮组件包括两个下砂轮, 两个所述下砂轮沿所述导轨组件的长度方向设置。 0024 优选的, 在上述扇形磁钢加工装置中, 还包括压板组件。
13、, 所述压板组件与所述上砂 轮位置对应, 所述压板组件包括两个第二压板, 两个所述第二压板分别位于所述上砂轮的 轴线方向的两侧, 位于后端的第二压板的高度高于位于前端的所述第二压板的高度, 0025 两个所述第二压板之间设置有供所述上砂轮伸出的第二开口, 所述上砂轮伸出所 述第二开口磨削所述上弧面。 0026 优选的, 在上述扇形磁钢加工装置中, 所述压板组件、 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导轨组 件上均开设有冷却水孔。 0027 优选的, 在上述扇形磁钢加工装置中, 所述第一导轨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合金块, 所述第一合金块能够与所述下弧面相抵; 0028 所述第二导轨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合金块, 所述第二合。
14、金块能够与所述待加工磁钢 的侧面相抵。 0029 优选的, 在上述扇形磁钢加工装置中, 所述第一压板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三合金块, 所述第三合金块能够与所述上弧面相抵。 0030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扇形磁钢加工装置, 包括第一压板、 上砂轮组件、 下砂轮组件和导轨组件。 将磨削待加工磁钢的上表面的上砂轮组件和磨削待 加工磁钢的下表面的下砂轮组件设置在能够支撑和导向待加工磁钢的导轨组件的上下两 侧, 待加工磁钢沿着导轨组件滑动的过程中依次经过上砂轮组件和下砂轮组件, 完成对待 加工磁钢的上弧面和下弧面加工。 本方案通过扇形磁钢加工装置就可以实现对待加工磁钢 的加工, 相对于现。
15、有技术中, 需要通过工作人员将待加工磁钢由一个磨削工具转移至下一 个磨削工具的方式, 待加工磁钢在导轨组件自主滑动, 从而降低了扇形磁钢加工的人工劳 动强度。 附图说明 003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2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扇形磁钢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2为图1中A-A的剖面图; 0034 图3为图1中B-。
16、B的剖面图; 说明书 2/6 页 5 CN 211805330 U 5 0035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砂轮与压板组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砂轮的剖面图; 0037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砂轮的剖面图。 0038 其中, 0039 1、 第一压板, 11、 第三合金块, 2、 上砂轮组件, 21、 上砂轮, 3、 下砂轮组件, 31、 下砂 轮, 4、 待加工磁钢, 5、 导轨组件, 51、 底板, 52、 第一导轨, 53、 第二导轨, 54、 第一合金块, 55、 第二合金块, 6、 传送组件, 61、 同步带, 62、 齿轮, 63、。
17、 张紧轮, 7、 压板组件, 71、 第二压板, 8、 冷 却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扇形磁钢加工装置, 以降低扇形磁钢的加工人工劳动强 度。 004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42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扇形磁钢加工装置, 包括第一压板1、 上砂轮组件2、 下砂轮 组件3和导轨组件5。 。
18、0043 本方案所述的待加工磁钢4在未经过上砂轮组件2和下砂轮组件3的磨削前, 是截 面为梯形的长条形结构。 0044 导轨组件5用于支撑和导向待加工磁钢4。 支撑作用为上砂轮组件2磨削待加工磁 钢4时导轨组件5对待加工磁钢4的下表面进行支撑, 导向作用为待加工磁钢4能够沿着导轨 组件5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 0045 导轨组件5的上端设置上砂轮组件2和第一压板1, 导轨组件5的下端设置下砂轮组 件3, 第一压板1和下砂轮组件3的位置对应, 导轨组件5上开设有与下砂轮组件3位置对应的 第一开口, 下砂轮组件3伸入第一开口对待加工磁钢4的下表面进行磨削。 具体的, 待加工磁 钢4沿着导轨组件5滑动。
19、时, 会依次经过上砂轮组件2和下砂轮组件3与第一压板1, 且待加工 磁钢4同时经过下砂轮组件3和第一压板1。 0046 由于导轨组件5上设置有第一开口, 下砂轮组件3对待加工磁钢4的下表面磨削时, 待加工磁钢4的下表面与下砂轮组件3接触, 为了保证下砂轮组件3对待加工磁钢4的有效磨 削, 需要在第一开口的位置设置第一压板1, 第一压板1用于压紧待加工磁钢4在下砂轮组件 3上。 0047 本方案公开的扇形磁钢加工装置, 将磨削待加工磁钢4的上表面的上砂轮组件2和 磨削待加工磁钢4的下表面的下砂轮组件3设置在能够支撑和导向待加工磁钢4的导轨组件 5的上下两侧, 待加工磁钢4沿着导轨组件5滑动的过程。
20、中依次经过上砂轮组件2和下砂轮组 件3, 完成对待加工磁钢4的上弧面和下弧面加工。 本方案通过扇形磁钢加工装置就可以实 现对待加工磁钢4的加工,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 需要通过工作人员将待加工磁钢4由一个磨 削工具转移至下一个磨削工具的方式, 待加工磁钢4在导轨组件5自主滑动, 从而降低了扇 形磁钢加工的人工劳动强度。 说明书 3/6 页 6 CN 211805330 U 6 0048 同时, 本方案公开的扇形磁钢加工装置, 对待加工磁钢4的磨削仅用到上砂轮组件 2和下砂轮组件3, 减少了磨削工具的使用数量,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扇形磁钢加工的成本。 0049 在本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 导轨组。
21、件5包括底板51、 第一导轨52和第二导轨 53。 0050 其中, 第一导轨52和第二导轨53均安装在底板51上。 0051 如图2和3所示, 底板51上开设有凹槽, 优选的, 凹槽开设在底板51的中部, 凹槽的 开口方向朝向底板51的上端面; 第一导轨52安装在凹槽内; 第二导轨53也安装在底板51上 且安装在底板51的上端面, 第二导轨53的个数为两个, 两个第一导轨52对称分布在第一导 轨52的两侧。 0052 为了实现与下砂轮组件3的配合, 第一导轨52上开设有第一开口, 下砂轮组件3伸 入第一开口对待加工磁钢4的下表面进行磨削。 0053 第一导轨52还能够与待加工磁钢4的下表面相。
22、抵, 实现对待加工磁钢4的下表面的 支撑。 0054 导轨组件5的第二导轨53的内侧能够与待加工磁钢4的侧面相抵, 使得待加工磁钢 4能够在两个第二导轨53之间滑动。 0055 如图2和3所示, 第一导轨52与底板51通过螺栓连接。 0056 本方案公开的扇形磁钢加工装置还包括传送组件6, 用于将待加工磁钢4传送至导 轨组件5。 0057 传送组件6的个数为两个, 其中一个传送组件6位于导轨组件5的下方, 用于传送待 加工磁钢4, 另一个传送组件6位于导轨组件5的上方, 用于将待加工磁钢4压紧在位于导轨 组件5下方的传送组件6上, 两个传送组件6同步夹着待加工磁钢4运动。 0058 两个传送组。
23、件6在导轨组件5的长度方向上错位布置, 如图1所示, 位于导轨组件5 下方的传送组件6与位于导轨组件5上方的传送组件6的长度相等, 且位于导轨组件5下方的 传送组件6的位置在位于导轨组件5上方的传送组件6的前端。 此处的前端是以待加工磁钢4 的传输方向为参照。 0059 在本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 传送组件6包括同步带61和齿轮62。 齿轮62的个数 为两个, 且分别设置在同步带61的两端, 其中一个齿轮62与电机连接。 0060 为了保证同步带61的传送能力, 本方案公开的传送组件6还包括张紧轮63, 张紧轮 63压紧在同步带61上, 与齿轮62配合实现同步带61的张紧。 0061 优选的。
24、, 张紧轮63设置在同步带61的不用于传送待加工磁钢4的一侧。 0062 张紧轮63的设置数量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0063 如图1所示, 为了保证对待加工磁钢4的导向和支撑效果, 第二导轨53的长度自传 送组件6延伸至下砂轮组件3。 0064 第二导轨53的首端与位于导轨组件5下方的传送组件6的首端平齐, 第二导轨53的 末端与下砂轮组件3的末端平齐。 0065 本方案将第二导轨53的设计的足够长, 优选的, 第二导轨53的长度为整个扇形磁 钢加工装置的长度, 第二导轨53对待加工扇形磁钢进入扇形磁钢加工装置开始至离开扇形 磁钢加工装置均起到导向和支撑作用, 进而保证扇。
25、形磁钢的加工效果。 0066 在本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 上砂轮组件2包括两个上砂轮21, 两个上砂轮21沿 说明书 4/6 页 7 CN 211805330 U 7 导轨组件5的长度方向设置。 待加工磁钢4在经过上砂轮组件2时能够进行两次磨削, 具体 的, 位于前端的上砂轮21对待加工磁钢4的上表面进行第一次磨削, 位于后端的上砂轮21对 待加工磁钢4的上表面进行第二次磨削, 第二次磨削为辅助加工, 以使待加工磁钢4的上表 面达到磨削精度要求。 0067 在本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 下砂轮组件3包括两个下砂轮31, 两个下砂轮31沿 导轨组件5的长度方向设置。 待加工磁钢4在经过下砂轮组。
26、件3时能够进行两次磨削, 具体 的, 位于前端的下砂轮31对待加工磁钢4的下表面进行第一次磨削, 位于后端的下砂轮31对 待加工磁钢4的下表面进行第二次磨削, 第二次磨削为辅助加工, 以使待加工磁钢4的下表 面达到磨削精度要求。 0068 如图1所示, 上砂轮组件2位于下砂轮组件3的前端。 加工时, 首先对待加工磁钢4的 上表面进行磨削, 再对待加工磁钢4的下表面进行磨削。 0069 上砂轮组件2也可以位于下砂轮组件3的后端。 加工时, 首先对待加工磁钢4的下表 面进行磨削, 再对待加工磁钢4的上表面进行磨削。 0070 上砂轮组件2磨削待加工磁钢4的上表面的一端时, 待加工磁钢4的另一端会发。
27、生 倾斜, 此时会影响待加工磁钢4的上表面的加工效果。 本方案为了保证待加工磁钢4的上表 面的加工效果, 设计了压板组件7。 0071 如图6所示, 压板组件7与上砂轮21位置对应, 压板组件7的个数与上砂轮21的个数 相等。 0072 压板组件7包括两个第二压板71, 两个第二压板71分别位于上砂轮21的轴线方向 的两侧, 位于后端的第二压板71的高度高于位于前端的第二压板71的高度。 0073 在加工时, 压板组件7能够对待加工磁钢4的两端进行压紧, 避免因为磁钢的一端 撬起, 影响待加工磁钢4的磨削效果。 0074 位于后端的第二压板71是与磨削后的待加工磁钢4配合, 位于前端的第二压板。
28、71 是与磨削前的待加工磁钢4配合, 因此, 需要保证位于后端的第二压板71的高度高于位于前 端的第二压板71的高度。 0075 两个第二压板71之间设置有供上砂轮21伸出的第二开口, 上砂轮21伸出第二开口 与位于第二压板71下方的待加工磁钢4接触, 实现对待加工磁钢4的上表面的磨削。 0076 待加工磁钢4在加工过程中, 会产生很多磨屑和大量的热。 本方案在压板组件7、 第 一压板1和导轨组件5上开设有冷却水孔8, 冷却水冷与冷却水供入装置连接, 向冷却水孔8 内供入冷却水。 冷却水不仅能够冲走磨屑, 而且能够带走磨削产生的热量。 0077 冷却水孔8的开设数量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 在此。
29、不做具体限定。 0078 为了降低对导轨组件5的损伤, 本方案在第一导轨52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合金块 54, 第一合金块54能够与下弧面相抵。 第一合金块54为硬质合金块, 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 降低对第一导轨52的磨损。 0079 为了进一步降低对导轨组件5的损伤, 本方案在第二导轨53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合 金块55, 第二合金块55能够与待加工磁钢4的侧面相抵。 第二合金块55为硬质合金块, 具有 较好的耐磨性能, 降低对第二导轨53的损伤。 0080 优选的, 第一合金块54和第二合金块55采用同种硬质合金材料制作。 0081 为了降低对压板组件7的磨损, 本方案在第一压板1的下端面设置有。
30、第三合金块 说明书 5/6 页 8 CN 211805330 U 8 11, 第三合金块11能够与上弧面相抵。 0082 优选的, 第三合金块11与第一合金块54采用同种硬质合金材料制作。 0083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 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 型。 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 本文中所定 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 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 因 此, 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 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 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说明书 6/6 页 9 CN 211805330 U 9 图1 说明书附图 1/4 页 10 CN 211805330 U 10 图2 图3 说明书附图 2/4 页 11 CN 211805330 U 11 图4 图5 说明书附图 3/4 页 12 CN 211805330 U 12 图6 说明书附图 4/4 页 13 CN 211805330 U 13 。
- 内容关键字: 扇形 磁钢 加工 装置
高密度微藻培养装置.pdf
垫片检测装置.pdf
微型扬声器音腔定量灌装装置.pdf
晶圆夹持旋转机构.pdf
流延机分切装置.pdf
不规则瓶身喷涂用包覆工装装置.pdf
宽锂带滚切设备.pdf
不锈钢分条加工开平机的导出架结构.pdf
流延机辊筒.pdf
工业硅原料用筛选装置.pdf
激光导引头零位误差测量校准装置.pdf
中药提取物过滤装置.pdf
具有绝缘边的涂碳箔、正极极片及锂电池.pdf
可自动进行降温的新能源配电柜.pdf
多角度预制梁液压钢模板自动开合装置.pdf
烧结矿制备系统.pdf
钢坯十字转盘冷却装置.pdf
快速出料的农膜原料混合装置.pdf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购物推荐方法及系统.pdf
短暂保持芯片内存储数据电路及方法.pdf
井盖生产用中频感应电炉.pdf
基于边缘计算的电网异常运行状态监测方法.pdf
自适应PID控制器的参数优化方法.pdf
渲染自定义几何体依附模型的方法及装置.pdf
具有高隔离度的紧凑型功率分配器.pdf
基于CSS样式预渲染对比的UI自动化方法及相关装置.pdf
卷对卷镭射收放卷机.pdf
熔敷陶瓷粉棒条筛板及包含其的筛分装置.pdf
纤维增强型氟塑料电线电缆及其制造方法.pdf
光固化修复机器人.pdf
尺寸可调节的飞机侧副翼组装型架.pdf
套管扶正器.pdf
信息通讯用机柜除尘装置.pdf
车载设备的验证方法、服务器、车载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虾饲料复式双冷却装置.pdf
操作便捷性高的数控火焰切割机.pdf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pdf
分散式空气压缩储能系统.pdf
可打磨的光缆拔头机.pdf
基于深度学习模型识别结果的区域检测修正方法.pdf
聚丙烯生产用旋风分离器.pdf
纸箱生产用剪裁装置.pdf
区块同步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pdf
机器智能问答方法、装置与电子设备.pdf
园林绿化浇水转换装置.pdf
止血贴.pdf
超轻透气鞋面.pdf
基于特征向量空间滤值的区域人口密度模拟方法.pdf
小程序通知消息的处理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pdf
环保除臭功能服装面料.pdf
蜂蜜生产用蜂蜜过滤装置.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