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临床康复装置.pdf

上传人:磨** 文档编号:9682677 上传时间:2021-05-20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985.9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心血管内科临床康复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心血管内科临床康复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心血管内科临床康复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文档描述:

《心血管内科临床康复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血管内科临床康复装置.pdf(14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452761.1 (22)申请日 2020.03.31 (73)专利权人 河南省中医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 第二附属医院) 地址 450002 河南省郑州市东风路6号 (72)发明人 索红亮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代理人 王新爱 (51)Int.Cl. A63B 23/04(2006.01) A63B 23/12(2006.01) A63B 21/06(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康。

2、复装置 (57)摘要 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康复装置,包括底座, 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下肢锻炼装置, 所述下肢锻炼 装置包括下肢支撑板, 所述下肢支撑板上设置有 下肢力度调节结构和与下肢力度调节结构相配 合的下肢传动结构; 所述底座上连接有移动滑 板, 所述移动滑板上设置有上肢锻炼装置, 所述 上肢锻炼装置包括与移动滑板固接的上肢支撑 板, 所述上肢支撑板内设置有一对上肢力度调节 结构, 所述上肢支撑板上还设置有与上肢力度调 节结构相配合的上肢传动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下 肢力度调节结构和上肢力度调节结构方便患者 对负重进行调节; 患者可以利用上肢锻炼装置和 下肢锻炼装置进行锻炼, 使上肢和下肢都能进行。

3、 的锻炼, 身体的锻炼更加协调, 达到更好的康复 效果。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5页 CN 211863736 U 2020.11.06 CN 211863736 U 1.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康复装置,包括底座(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下 肢锻炼装置(4), 所述下肢锻炼装置(4)包括下肢支撑板(407), 所述下肢支撑板(407)上设 置有下肢力度调节结构和与下肢力度调节结构相配合的下肢传动结构; 所述底座(1)上连 接有移动滑板(3), 所述移动滑板(3)上设置有上肢锻炼装置(2), 所述上肢锻炼装置(2)包 括与移动滑板(3)固接的上肢支撑板(201), 所述。

4、上肢支撑板(201)内设置有一对上肢力度 调节结构, 所述上肢支撑板(201)上还设置有与上肢力度调节结构相配合的上肢传动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血管内科临床康复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肢支撑板 (201)上开有与上肢力度调节结构相配合的圆柱凹槽; 所述上肢传动结构包括圆柱凹槽内 滑动连接的限位体(202), 所述限位体(202)包括圆柱凹槽内滑动连接的限位圆板, 所述限 位圆板上端固接有连接柱, 所述连接柱上远离限位圆板的一端固接有上肢牵引绳, 所述上 肢支撑板(201)上端转动连接有与上肢牵引绳相配合的第一上肢带轮(207); 所述上肢支撑 板(201)上端固接有一对与上肢传。

5、动结构相配合的支撑柱, 所述支撑柱与上肢支撑板(201) 垂直设置, 所述支撑柱上远离上肢支撑板(20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与上肢牵引绳相配合的 第二上肢带轮(209), 所述上肢牵引绳远离连接柱的一端固接有拉伸握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血管内科临床康复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肢力度调节结 构包括连接柱外周套设的弹簧(203), 所述弹簧(203)远离限位圆板的一端设置有压紧柱 (204), 所述压紧柱(204)上开有与连接柱相配合的通孔; 所述压紧柱(204)下端固接有滑 轨, 所述上肢支撑板(201)上设置有与滑轨相配合的滑道, 所述压紧柱(204)外端设置有螺 纹, 所述压紧柱。

6、(204)上螺接有压紧组合齿轮(205), 所述压紧组合齿轮(205)与上肢支撑板 (201)转动连接, 所述上肢支撑板(201)上设置有与压紧组合齿轮(205)相配合的压紧动力 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心血管内科临床康复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肢支撑板 (201)上设置有与上肢传动结构相配合的调节装置; 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上肢支撑板(201)上 固接的方柱, 所述方柱与上肢支撑板(201)相互垂直; 所述方柱远离上肢支撑板(201)的一 端固接有调节丝杆, 所述调节丝杆上螺接有调节圆筒, 所述调节圆筒下端个接有旋转盘; 所 述调节圆筒上转动连接有T字架, 所述T字架两端转动连接有与。

7、上肢牵引绳相配合的调节带 轮(208), 所述方柱上固接有导向滑柱, 所述导向滑柱远离方柱的一端与上肢支撑板(201) 固接, 所述T字架与导向滑柱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血管内科临床康复装置, 其特征在于: 下肢力度调节结构包 括下肢支撑板(407)上固接的一对导向柱, 所述下肢支撑板(407)底端设置有均布堆叠的配 重块, 所述配重块均与导向柱滑动连接; 所述配重块下端开有调节槽, 所述配重块上均开有 穿孔, 所述穿孔内插设有重力调节柱, 所述重力调节柱上开有与调节槽相配合的调节插孔; 所述下肢力度调节结构还包括与调节插孔和调节槽相配合的活动把手(406)。 6.根据权利要求。

8、1所述的心血管内科临床康复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肢传动结构包 括调节柱上端固接的连接板(405), 所述连接板(405)与导向柱滑动连接, 所述连接板(405) 上端固接有一对下肢牵引绳; 所述下肢支撑板(407)上端转动连接有与下肢牵引绳相配合 的第二下肢带轮(404), 所述下肢支撑板(407)下端转动连接有与下肢牵引绳相配合的第一 下肢带轮(402), 所述下肢支撑板(407)中部转动连接有与下肢牵引绳相配合的下肢张紧带 轮(403); 所述下肢支撑板(407)下部转动连接有腿部抬架(401), 所述腿部抬架(401)与下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211863736 U 。

9、2 肢牵引绳固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血管内科临床康复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1)上转动 连接有与移动滑板(3)相螺接的一对丝杆, 所述丝杆远离下肢支撑板(407)的一端均固接有 蜗轮(5), 所述底座(1)上转动连接有旋转轴(6), 所述旋转轴(6)上设置有一对与蜗轮(5)相 啮合的蜗杆, 所述旋转轴(6)中部固接有第一齿轮(7), 所述底座(1)上转动连接有与第一齿 轮(7)相啮合的第二齿轮(8), 所述底座(1)上还设置有与第二齿轮(8)相配合的调节动力装 置; 所述移动滑板(3)上设置有座椅, 所述座椅位于上肢支撑板(201)和下肢支撑板(407)之 间。 权利要求书 。

10、2/2 页 3 CN 211863736 U 3 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康复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康复器械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康复装 置。 背景技术 0002 心内科, 即心血管内科, 包括心绞痛、 高血压、 猝死、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早搏、 心 律不齐、 心肌梗死、 心肌病、 心肌炎、 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患者在进行手术治 疗后, 不仅仅需要继续进行药物治疗, 还需要进行身体锻炼, 目前大多数的康复锻炼装置功 能比较少, 无法满足对患者的上肢和下肢都能进行锻炼; 而且不能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进 行调节; 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 因此在。

11、锻炼的过程中, 所能够承载的力也不同, 目前 大多数的康复装置不能调节, 不能满足较多人群, 使用不便利。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康复装置, 有效的解 决了康复装置不能调节, 不能满足较多人群, 使用不便利以及无法满足对患者的上肢和下 肢都能进行锻炼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康复装置, 包括底座, 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下肢锻炼装置, 所述下肢锻炼装置包括下肢支撑板, 所述下肢 支撑板上设置有下肢力度调节结构和与下肢力度调节结构相配合的下肢传动结构; 所述底 座上连接有移动滑板, 所述。

12、移动滑板上设置有上肢锻炼装置, 所述上肢锻炼装置包括与移 动滑板固接的上肢支撑板, 所述上肢支撑板内设置有一对上肢力度调节结构, 所述上肢支 撑板上还设置有与上肢力度调节结构相配合的上肢传动结构。 0005 进一步地, 所述上肢支撑板上开有与上肢力度调节结构相配合的圆柱凹槽; 所述 上肢传动结构包括圆柱凹槽内滑动连接的限位体, 所述限位体包括圆柱凹槽内滑动连接的 限位圆板, 所述限位圆板上端固接有连接柱, 所述连接柱上远离限位圆板的一端固接有上 肢牵引绳, 所述上肢支撑板上端转动连接有与上肢牵引绳相配合的第一上肢带轮; 所述上 肢支撑板上端固接有一对与上肢传动结构相配合的支撑柱, 所述支撑柱与。

13、上肢支撑板垂直 设置, 所述支撑柱上远离上肢支撑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与上肢牵引绳相配合的第二上肢带 轮, 所述上肢牵引绳远离连接柱的一端固接有拉伸握把。 0006 进一步地, 所述上肢力度调节结构包括连接柱外周套设的弹簧, 所述弹簧远离限 位圆板的一端设置有压紧柱, 所述压紧柱上开有与连接柱相配合的通孔; 所述压紧柱下端 固接有滑轨, 所述上肢支撑板上设置有与滑轨相配合的滑道, 所述压紧柱外端设置有螺纹, 所述压紧柱上螺接有压紧组合齿轮, 所述压紧组合齿轮与上肢支撑板转动连接, 所述上肢 支撑板上设置有与压紧组合齿轮相配合的压紧动力装置。 0007 进一步地, 所述上肢支撑板上设置有与上肢传动结。

14、构相配合的调节装置; 所述调 节装置包括上肢支撑板上固接的方柱, 所述方柱与上肢支撑板相互垂直; 所述方柱远离上 说明书 1/6 页 4 CN 211863736 U 4 肢支撑板的一端固接有调节丝杆, 所述调节丝杆上螺接有调节圆筒, 所述调节圆筒下端个 接有旋转盘; 所述调节圆筒上转动连接有T字架, 所述T字架两端转动连接有与上肢牵引绳 相配合的调节带轮, 所述方柱上固接有导向滑柱, 所述导向滑柱远离方柱的一端与上肢支 撑板固接, 所述T字架与导向滑柱滑动连接。 0008 进一步地, 下肢力度调节结构包括下肢支撑板上固接的一对导向柱, 所述下肢支 撑板底端设置有均布堆叠的配重块, 所述配重块。

15、均与导向柱滑动连接; 所述配重块下端开 有调节槽, 所述配重块上均开有穿孔, 所述穿孔内插设有重力调节柱, 所述重力调节柱上开 有与调节槽相配合的调节插孔; 所述下肢力度调节结构还包括与调节插孔和调节槽相配合 的活动把手。 0009 进一步地, 所述下肢传动结构包括调节柱上端固接的连接板, 所述连接板与导向 柱滑动连接, 所述连接板上端固接有一对下肢牵引绳; 所述下肢支撑板上端转动连接有与 下肢牵引绳相配合的第二下肢带轮, 所述下肢支撑板下端转动连接有与下肢牵引绳相配合 的第一下肢带轮, 所述下肢支撑板中部转动连接有与下肢牵引绳相配合的下肢张紧带轮; 所述下肢支撑板下部转动连接有腿部抬架, 所。

16、述腿部抬架与下肢牵引绳固接。 0010 进一步地, 所述底座上转动连接有与移动滑板相螺接的一对丝杆, 所述丝杆远离 下肢支撑板的一端均固接有蜗轮, 所述底座上转动连接有旋转轴, 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有一 对与蜗轮相啮合的蜗杆, 所述旋转轴中部固接有第一齿轮, 所述底座上转动连接有与第一 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 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与第二齿轮相配合的调节动力装置; 所述移 动滑板上设置有座椅, 所述座椅位于上肢支撑板和下肢支撑板之间。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2 1、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患者可以利用上肢锻炼装置和下肢锻炼装置进行锻炼, 上肢和下肢均能得到很好的锻。

17、炼, 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0013 2、 因为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下肢力度调节结构和上肢力度 调节结构方便患者对负重进行调节, 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轴测图; 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0016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轴测图; 0017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结构示意图; 0018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上肢锻炼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 图中, 1、 底座, 2、 上肢锻炼装置, 201、 上肢支撑板, 202、 限位体, 203、 弹簧, 204、 压 紧柱, 205、 压紧组合齿轮, 206、 第二动力齿轮, 2。

18、07、 第一上肢带轮, 208、 调节带轮, 209、 第二 上肢带轮, 3、 移动滑板, 4、 下肢锻炼装置, 401、 腿部抬架, 402、 第一下肢带轮, 403、 下肢张紧 带轮, 404、 第二下肢带轮, 405、 连接板, 406、 活动把手, 407、 下肢支撑板, 5、 蜗轮, 6、 旋转轴, 7、 第一齿轮, 8、 第二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康复装置,如图1-5所示, 包括底座, 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下肢 说明书 2/6 页 5 CN 211863736 U 5 锻炼装置4, 所述下肢锻炼装置4包括下肢支撑板407, 所述下肢支撑板407上设置有下肢。

19、力 度调节结构和与下肢力度调节结构相配合的下肢传动结构; 所述底座1上连接有移动滑板 3, 所述移动滑板3上设置有上肢锻炼装置2, 所述上肢锻炼装置2包括与移动滑板3固接的上 肢支撑板201, 所述上肢支撑板201内设置有一对上肢力度调节结构, 所述上肢支撑板201上 还设置有与上肢力度调节结构相配合的上肢传动结构。 0021 所述底座1上转动连接有与移动滑板3相螺接的一对丝杆, 所述丝杆远离下肢支撑 板407的一端均固接有蜗轮5, 所述底座1上转动连接有旋转轴6, 所述旋转轴6上设置有一对 与蜗轮5相啮合的蜗杆, 所述旋转轴6中部固接有第一齿轮7, 所述底座1上转动连接有与第 一齿轮7相啮合。

20、的第二齿轮8, 所述底座1上还设置有与第二齿轮8相配合的调节动力装置, 所述调节动力装置包括与第二齿轮8相啮合的第一动力齿轮, 所述底座1上固接有第一电 机, 所述第一动力齿轮与第一电机相固接; 所述移动滑板3上设置有座椅, 所述座椅位于上 肢支撑板201和下肢支撑板407之间, 所述座椅上设置有与第一电机相配合的第一控制开 关。 0022 患者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 如图1和图4所示, 患者坐在座椅上, 患者在进行下肢锻 炼时, 先坐在座椅上,然后将腿部放置在腿部抬架401下端, 如果腿部距离腿部抬架401较 远, 患者可以按动第一控制开关, 第一电机转动带动第一动力齿轮转动, 第一动力齿轮带。

21、动 第二齿轮8转动, 第二齿轮8带动第一齿轮7转动, 第一齿轮7带动旋转轴6转动, 旋转轴6带动 两个蜗杆转动, 蜗杆同时带动两个蜗轮5转动, 蜗轮5带动两个丝杆转动, 丝杆带动移动滑板 3水平移动, 移动滑板3带动座椅移动, 患者可以调节腿部距离腿部支架的距离, 来找到合适 的位置, 方便使用, 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便利性; 座椅的位置调节完成后, 患者利用下肢支 撑板407上的下肢力度调节结构和下肢传动结构可以对患者自身的下肢进行锻炼, 不同的 人腿部力度的大小不同, 可以利用下肢力度调节结构选择不同的负重, 方便使用, 提高了本 实用新型的便利性; 患者利用上肢支撑板201上的上肢力度调节。

22、结构和上肢传动结构对上 肢进行锻炼, 患者可以利用上肢调节结构选择不同的力负重, 方便使用, 提高了本实用新型 的便利性。 0023 所述上肢支撑板201上开有与上肢力度调节结构相配合的圆柱凹槽; 所述上肢传 动结构包括圆柱凹槽内滑动连接的限位体202, 所述限位体202包括圆柱凹槽内滑动连接的 限位圆板, 所述限位圆板上端固接有连接柱, 所述连接柱上远离限位圆板的一端固接有上 肢牵引绳, 所述上肢支撑板201上端转动连接有与上肢牵引绳相配合的第一上肢带轮207; 所述上肢支撑板201上端固接有一对与上肢传动结构相配合的支撑柱, 所述支撑柱与上肢 支撑板201垂直设置, 所述支撑柱上远离上肢支。

23、撑板20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与上肢牵引绳相 配合的第二上肢带轮209, 所述上肢牵引绳远离连接柱的一端固接有拉伸握把。 0024 所述上肢力度调节结构包括连接柱外周套设的弹簧203, 所述弹簧203远离限位圆 板的一端设置有压紧柱204, 所述压紧柱204上开有与连接柱相配合的通孔; 所述压紧柱204 下端固接有滑轨, 所述上肢支撑板201上设置有与滑轨相配合的滑道, 所述压紧柱204外端 设置有螺纹, 所述压紧柱204上螺接有压紧组合齿轮205, 所述压紧组合齿轮205与上肢支撑 板201转动连接, 所述上肢支撑板201上设置有与压紧组合齿轮205相配合的压紧动力装置, 所述压紧动力装置包括与。

24、压紧组合齿轮205相啮合的第二动力齿轮206, 所述上肢支撑板 201上设置有与第二动力齿轮206相固接的第二电机, 所述座椅上设置有与第二电机相配合 说明书 3/6 页 6 CN 211863736 U 6 的第二控制开关。 0025 患者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 如图3、 图4和图5所示, 患者按动第二控制开关, 第二电 机转动带动第二动力齿轮206转动, 第二动力齿轮206同时带动两个压紧组合齿轮205转动, 压紧组合齿轮205带动内部螺接的的压紧柱204移动, 压紧柱204带动滑轨沿滑道上下移动, 压紧柱204向上移动时, 弹簧203伸长, 压紧柱204向下移动时, 弹簧203压缩, 通过。

25、改变弹簧 203的伸展的长度来控制弹簧203对限位圆板的压力的大小, 弹簧203对限位圆板的压力大 小调节好后, 患者停止按动第二控制开关; 患者拉动拉伸握把, 拉伸握把拉动两根上肢牵引 绳, 上肢牵引绳沿着第二上肢带轮209和第一上肢带轮207被拉动, 上肢牵引绳穿过压紧柱 204拉动连接柱, 连接柱带动限位圆板压缩弹簧203; 患者可以循环拉动拉伸握把来对上肢 进行锻炼。 0026 所述上肢支撑板201上设置有与上肢传动结构相配合的调节装置; 所述调节装置 包括上肢支撑板201上固接的方柱, 所述方柱与上肢支撑板201相互垂直; 所述方柱远离上 肢支撑板201的一端固接有调节丝杆, 所述调。

26、节丝杆上螺接有调节圆筒, 所述调节圆筒上转 动连接有T字架, 所述T字架两端转动连接有与上肢牵引绳相配合的调节带轮208, 所述方柱 上固接有导向滑柱, 所述导向滑柱远离方柱的一端与上肢支撑板201固接, 所述T字架与导 向滑柱滑动连接。 0027 患者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 如图3所示, 因为每个人的上肢长度不同, 所以需要调 节拉伸握把离双手的距离, 患者可以转动旋转盘, 旋转盘带动调节圆筒转动, 调节圆筒沿着 与调节圆筒螺接的调节丝杆上下移动, 调节圆筒带着T字架沿着方柱上固接有导向滑柱上 下移动, 同时T字架带动调节带轮208上下移动, 上肢牵引绳位于调节带轮208下端, 调节带 轮20。

27、8上下移动会拉动上肢牵引绳, 上肢牵引绳会拉动质量较轻的拉伸握把上下移动, 调节 拉伸握把距离手部的距离, 方便患者使用, 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便利性。 0028 下肢力度调节结构包括下肢支撑板407上固接的一对导向柱, 所述下肢支撑板407 底端设置有均布堆叠的配重块, 所述配重块均与导向柱滑动连接; 所述配重块下端开有调 节槽, 所述配重块上均开有穿孔, 所述穿孔内插设有重力调节柱, 所述重力调节柱上开有与 调节槽相配合的调节插孔; 所述下肢力度调节结构还包括与调节插孔和调节槽相配合的活 动把手406。 0029 所述下肢传动结构包括调节柱上端固接的连接板405, 所述连接板405与导向柱滑。

28、 动连接, 所述连接板405上端固接有一对下肢牵引绳; 所述下肢支撑板407上端转动连接有 与下肢牵引绳相配合的第二下肢带轮404, 所述下肢支撑板407下端转动连接有与下肢牵引 绳相配合的第一下肢带轮402, 所述下肢支撑板407中部转动连接有与下肢牵引绳相配合的 下肢张紧带轮403; 所述下肢支撑板407下部转动连接有腿部抬架401, 所述腿部抬架401与 下肢牵引绳固接。 0030 患者在使用下肢锻炼装置4时, 如图1、 图3和图4所示, 患者将下肢放置在腿部抬架 401下端, 用下肢抬起腿部抬架401, 腿部抬架401拉动两端固接的两根下肢牵引绳, 下肢牵 引绳沿着第一下肢带轮402、。

29、 下肢张紧带轮403和第二下肢带轮404被拉动, 下肢张紧带轮 403也能防止下肢牵引绳与腿部抬架401相接触; 下肢牵引绳拉动连接板405沿着导向柱上 下滑动, 同时连接板405带动重力调节柱上下移动, 重力调节柱带动活动把手406上端的配 重块沿着导向柱上下移动, 如果患者感觉重力过大, 患者可以将活动把手406从调节插孔和 说明书 4/6 页 7 CN 211863736 U 7 调节槽内拔出, 然后患者选择不同数量的配重块, 然后重新插到调节插孔和调节槽内; 本实 用新型可以方便的选择不同数量的配重块, 来选择不同的重力进行锻炼, 提高了本实用新 型的便利性。 0031 所述座椅下端固。

30、接有支撑杆, 所述移动滑板3上固接有与支撑杆相配合的导向筒, 所述支撑杆和导向筒上均开有均布的插接限位孔, 所述插接限位孔上插接有限位销, 所述 导向筒内设置有复位弹簧, 所述复位弹簧位于支撑杆下端; 所述座椅下端固接有一对导向 圆柱, 所述移动滑板3上固接有与导向圆柱相配合的导向圆筒; 所述移动滑板3两端均固接 有与丝杆相配合的挡板, 所述底座1上开有与挡板相配合的滑槽。 0032 患者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 如图1和图4所示, 患者可以将限位销从支撑杆和导向 筒上的插接限位孔内拔出, 然后患者可以通过按压座椅来调节座椅的高度, 座椅高度调节 好后, 患者重新将限位销插进支撑杆和导向筒所述对于。

31、的插接限位孔内, 导向圆柱和导向 圆筒对座椅的一端具有导向作用, 将限位销从插接限位孔内拔出后, 在不对座椅按压的情 况下, 复位弹簧无法将支撑杆从导向筒内弹出; 座椅的高度可以调节方便患者使用下肢锻 炼装置4, 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便利性; 因为底座1上开有容纳丝杆的凹槽, 移动滑板3在移 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挡板在滑槽内滑动, 挡板可以盖着凹槽, 便于使用。 003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0034 患者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 患者在锻炼上肢时, 因为每个人的上肢长度不同, 所以 需要调节拉伸握把离双手的距离, 患者可以转动旋转盘, 旋转盘带动调节圆筒转动, 调节圆 筒沿着与调节圆筒螺接的调。

32、节丝杆上下移动, 调节圆筒带着T字架沿着方柱上固接有导向 滑柱上下移动, 同时T字架带动调节带轮208上下移动, 上肢牵引绳位于调节带轮208下端, 调节带轮208上下移动会拉动上肢牵引绳, 上肢牵引绳会拉动质量较轻的拉伸握把上下移 动, 调节拉伸握把距离手部的距离; 拉伸握把和手的距离调节好后, 患者坐在座椅上先调节 上肢力度调节结构, 患者按动第二控制开关, 第二电机转动带动第二动力齿轮206转动, 第 二动力齿轮206同时带动两个压紧组合齿轮205转动, 压紧组合齿轮205带动内部螺接的的 压紧柱204移动, 压紧柱204带动滑轨沿滑道上下移动, 压紧柱204向上移动时, 弹簧203伸 。

33、长, 压紧柱204向下移动时, 弹簧203压缩, 通过改变弹簧203的伸展的长度来控制弹簧203对 限位圆板的压力的大小, 弹簧203对限位圆板的压力大小调节好后, 患者停止按动第二控制 开关; 患者拉动拉伸握把, 拉伸握把拉动两根上肢牵引绳, 上肢牵引绳沿着第二上肢带轮 209和第一上肢带轮207被拉动, 上肢牵引绳穿过压紧柱204拉动连接柱, 连接柱带动限位圆 板压缩弹簧203来进行上肢的锻炼。 0035 患者在进行下肢锻炼时, 患者先坐在座椅上,然后将腿部放置在腿部抬架401下 端, 如果腿部距离腿部抬架401较远, 患者可以按动第一控制开关, 第一电机转动带动第一 动力齿轮转动, 第一。

34、动力齿轮带动第二齿轮8转动, 第二齿轮8带动第一齿轮7转动, 第一齿 轮7带动旋转轴6转动, 旋转轴6带动两个蜗杆转动, 蜗杆同时带动两个蜗轮5转动, 蜗轮5带 动两个丝杆转动, 丝杆带动移动滑板3水平移动, 移动滑板3带动座椅移动, 患者可以调节腿 部距离腿部支架的距离, 来找到合适的位置; 患者可以调节座椅的高度, 患者可以将限位销 从支撑杆和导向筒上的插接限位孔内拔出, 然后患者可以通过按压座椅来调节座椅的高 度, 座椅高度调节好后, 患者重新将限位销插进支撑杆和导向筒所述对于的插接限位孔内; 座椅的高度调节好后, 患者将下肢放置在腿部抬架401下端, 用下肢抬起腿部抬架401, 腿部 。

35、说明书 5/6 页 8 CN 211863736 U 8 抬架401拉动两端固接的两根下肢牵引绳, 下肢牵引绳沿着第一下肢带轮402、 下肢张紧带 轮403和第二下肢带轮404被拉动, 下肢张紧带轮403也能防止下肢牵引绳与腿部抬架401相 接触; 下肢牵引绳拉动连接板405沿着导向柱上下滑动, 同时连接板405带动重力调节柱上 下移动, 重力调节柱带动活动把手406上端的配重块沿着导向柱上下移动, 如果患者感觉重 力过大, 患者可以将活动把手406从调节插孔和调节槽内拔出, 然后患者选择不同数量的配 重块, 然后重新插到调节插孔和调节槽内, 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负重, 方便使 用。 说明书 6/6 页 9 CN 211863736 U 9 图1 说明书附图 1/5 页 10 CN 211863736 U 10 图2 说明书附图 2/5 页 11 CN 211863736 U 11 图3 说明书附图 3/5 页 12 CN 211863736 U 12 图4 说明书附图 4/5 页 13 CN 211863736 U 13 图5 说明书附图 5/5 页 14 CN 211863736 U 14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心血管 内科 临床 康复 装置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心血管内科临床康复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968267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