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轨道车辆驮背车中侧梁.pdf
《铁路轨道车辆驮背车中侧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轨道车辆驮背车中侧梁.pdf(5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415438.7 (22)申请日 2020.03.27 (73)专利权人 长春市新金享冷弯型钢有限公司 地址 130000 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四通路 南3766号 (72)发明人 邵婷温杰 (74)专利代理机构 长春市吉利专利事务所(普 通合伙) 22206 代理人 李晓莉 (51)Int.Cl. B61F 1/08(2006.01) B61D 3/16(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铁路轨道车辆驮背车中侧梁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一种铁路轨道车辆驮背。
2、车中侧 梁, 属于铁路轨道车车体构件领域, 特别是涉及 到一种铁路轨道车辆驼背车的车体构件; 包括中 侧梁、 直边I、 圆弧角、 直边II、 连接边、 直边III; 通过上述设计, 提供一种可以满足铁路轨道车辆 驮背车使用的中侧梁, 满足特定区域的环境工作 需要, 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和使用。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CN 211893229 U 2020.11.10 CN 211893229 U 1.一种铁路轨道车辆驮背车中侧梁, 其特征是: 包括中侧梁(1)、 直边I(101)、 圆弧角 (102)、 直边II(103)、 连接边(104)及直边III(105); 所述中侧梁(。
3、1)为厚度是8mm冷弯型钢板, 其上通过冷弯机组轧制加工顺次形成直边I (101)、 圆弧角(102)、 直边II(103)、 连接边(104)及直边III(105); 所述直边I(101)通过圆弧角(102)与直边II(103)连接; 其中直边I(101)与直边II(103)相互垂直, 直边I(101)的长度为182mm, 直边II(103)的 长度为80mm, 圆弧角(102)的圆弧半径为12mm; 所述连接边(104)两端分别与直边II(103)及直边III(105)连接; 其中直边II(103)与直边III(105)相互平行, 直边III(105)的长度为30mm。 2.根据权利要求1。
4、所述的一种铁路轨道车辆驮背车中侧梁, 其特征是: 所述中侧梁(1) 的宽度为15916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轨道车辆驮背车中侧梁, 其特征是: 所述中侧梁(1) 采用Q450NQR1型号的冷弯型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轨道车辆驮背车中侧梁, 其特征是: 所述直边I(101) 与圆弧角(102)相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轨道车辆驮背车中侧梁, 其特征是: 所述直边II (103)与圆弧角(102)相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轨道车辆驮背车中侧梁, 其特征是: 所述直边I(101) 与直边III(105)最远端的距离为320mm。 权利要求。
5、书 1/1 页 2 CN 211893229 U 2 一种铁路轨道车辆驮背车中侧梁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铁路轨道车车体构件领域, 特别是涉及到一种铁路轨道车辆驼背 车的车体构件。 背景技术 0002 轨道交通一直是一种快捷和成本相对低廉的交通方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轨道车辆 的构件也不断发生变化, 性能要求也随之逐渐提高。 0003 轨道车辆部件的表面, 由于实际需要不得存在起泡、 结疤、 折叠、 夹渣和断面分层 等缺陷, 同时不能带有划痕和压痕, 且表面不能有污渍保持色泽一致; 在部件的边缘不能存 在飞边和毛刺等缺陷, 否则会在工作中产生非常重大的安全隐患。 同时由于轨道车辆部件。
6、 是需要长期工作, 因此需要表面具有一定的抗酸碱液腐蚀的能力。 驼背运输车中侧梁是驼 背运输车组成部件之一, 也是铁路轨道车辆上重要的部件, 在屈服强度、 拉伸强度和断后伸 长率方面都有所不同。 0004 因此现有技术当中亟需要一种新型的技术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提供一种铁路轨道驮背车使用的中侧梁, 符 合设计和使用的需要。 0006 一种铁路轨道车辆驮背车中侧梁, 其特征是: 包括中侧梁、 直边I、 圆弧角、 直边II、 连接边及直边III; 0007 所述中侧梁为厚度是8mm冷弯型钢板, 其上通过冷弯机组轧制加工顺次形成直边 I、 。
7、圆弧角、 直边II、 连接边及直边III; 0008 所述直边I通过圆弧角与直边II连接; 0009 其中直边I与直边II相互垂直, 直边I的长度为182mm, 直边II的长度为80mm, 圆弧 角的圆弧半径为12mm; 0010 所述连接边两端分别与直边II及直边III连接; 0011 其中直边II与直边III相互平行, 直边III的长度为30mm。 0012 所述中侧梁的宽度为15916mm。 0013 所述中侧梁采用Q450NQR1型号的冷弯型钢。 0014 所述直边I与圆弧角相切。 0015 所述直边II与圆弧角相切。 0016 所述直边I与直边III最远端的距离为320mm。 001。
8、7 通过上述设计方案, 本实用新型可以带来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上述设计, 提供一种 可以满足铁路轨道车辆驮背车使用的中侧梁, 满足特定区域的环境工作需要, 可以进行大 规模生产和使用。 说明书 1/2 页 3 CN 211893229 U 3 附图说明 0018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9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0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1 图中: 1-中侧梁、 101-直边I、 102-圆弧角、 103-直边II、 104-连接边、 105-直边III。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如图1-2所示, 一种铁路轨道车辆驮背车。
9、中侧梁, 其特征是: 包括中侧梁1、 直边 I101、 圆弧角102、 直边II103、 连接边104及直边III105; 0023 所述中侧梁1为厚度是8mm冷弯型钢板, 其上通过冷弯机组轧制加工顺次形成直边 I101、 圆弧角102、 直边II103、 连接边104及直边III105; 0024 所述直边I101通过圆弧角102与直边II103连接; 0025 其中直边I101与直边II103相互垂直, 直边I101的长度为182mm, 直边II103的长度 为80mm, 圆弧角102的圆弧半径为12mm; 0026 所述连接边104两端分别与直边II103及直边III105连接; 002。
10、7 其中直边II103与直边III105相互平行, 直边III105的长度为30mm。 0028 所述中侧梁1的宽度为15916mm。 0029 所述中侧梁1采用Q450NQR1型号的冷弯型钢。 0030 所述直边I101与圆弧角102相切。 0031 所述直边II103与圆弧角102相切。 0032 所述直边I101与直边III105最远端的距离为320mm。 0033 通过本申请的设计, 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铁路轨道车辆驮背车的中侧梁, 圆弧角102 提高了中侧梁1的强度, 符合特定需求的驮背车的要求。 说明书 2/2 页 4 CN 211893229 U 4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1 页 5 CN 211893229 U 5 。
- 内容关键字: 铁路 轨道 车辆 驮背车中侧梁
新能源汽车用直流充电座.pdf
汽车智能避碰装置.pdf
骨料分选系统.pdf
片材生产用冷却设备.pdf
排水管道定位结构.pdf
一体式地面操作控制台.pdf
调色色浆过滤装置.pdf
干式变压器线圈吊具.pdf
下肢体能训练机器人.pdf
具有振动功能的发声装置.pdf
方便调整的缝纫机卷布装置.pdf
通讯接口.pdf
挤浆机加料装置.pdf
检测光刻胶适用性的方法及装置.pdf
齿轮箱生产用滚齿装置.pdf
基于动态规划和量子退火的RNA结构预测方法及系统.pdf
基于大数据的电力数据监管系统及方法.pdf
基于UWB的音频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pdf
铸造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
内置光纤电缆导体的制作方法.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噪声等级监测装置、监测方法及电子设备.pdf
轨道交通车辆电连接器用固定框装置.pdf
碳氮共渗的加热装置.pdf
油田隐患井报废的连续注浆封堵设备及方法.pdf
多角度辐照抗菌装置及其在制备抗菌面料中的应用.pdf
流星雨页面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航路与平台之间安全距离的评估方法、电子设备.pdf
混凝土密实用混凝土振动装置.pdf
基于NS3网络仿真平台的数据链仿真方法.pdf
双重降低残碱的高镍无钴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PTFE膜自动缠卷设备及缠卷方法.pdf
装配式断热桥楼宇景观亮化结构及其应用.pdf
商混站专用混凝土增强剂及制备方法.pdf
折叠雨伞快速烘干设备.pdf
除湿再热的单元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pdf
二氧化硫气体浸取废旧锂电池制备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pdf
模型试验用高精度水位自动测量仪.pdf
橡胶加工用烘干装置.pdf
遗传性疾病辅助决策的建立方法和系统.pdf
煤矸石综合再利用加工处理系统.pdf
自动上料的磨簧机.pdf
农作物秸秆制取木炭活性炭可燃气生物油的制作方法.pdf
企业服务总线配置文件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pdf
基于BS架构的表格数据汇总分析方法.pdf
包装盒的打包辅助封口设备.pdf
双组份无溶剂型聚氨酯复膜胶及制备方法.pdf
紫外光固化标签用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pdf
电力输入侧电流及温度在线监测系统.pdf
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控制方法.pdf
省间电力交易结算方法及系统.pdf
分离式隧道排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