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虚拟电厂系统.pdf
《用于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虚拟电厂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虚拟电厂系统.pdf(13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542461.2 (22)申请日 2020.04.13 (73)专利权人 合肥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习友路 1699号研发中心楼六层 (72)发明人 苏阳王宝文张彦虎周辉 (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 理事务所 44287 代理人 肖文静 (51)Int.Cl. H02J 3/38(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用于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虚拟电厂系统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分布式光伏电站 的虚。
2、拟电厂系统, 该虚拟电厂系统包括: 光伏组 串, 光伏组串包括至少一个分布式光伏组件; 变 流器, 通过连接器与光伏组串的输出端连接; 配 电装置, 配电装置的输入端与变流器的输出端连 接, 配电装置的输出端与负载连接, 配电装置的 输出端还通过并网开关与公共电网连接; 控制中 心, 分别与配电装置和并网开关连接。 本实用新 型解决了分布式光伏电站所在台区/区域范围内 负荷较小不稳定、 且用电计划难以预估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4页 CN 211908389 U 2020.11.10 CN 211908389 U 1.一种用于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虚拟电厂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
3、虚拟电厂系统包括: 光伏组串, 所述光伏组串包括至少一个分布式光伏组件; 变流器, 通过连接器与所述光伏组串的输出端连接; 配电装置, 所述配电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变流器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配电装置的输出 端与负载连接, 所述配电装置的输出端还通过并网开关与公共电网连接; 控制中心, 分别与所述配电装置和所述并网开关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虚拟电厂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伏组 串的数量为多个; 所述变流器为组串式逆变器, 所述组串式逆变器的数量与所述光伏组串的数量对应; 每一所述光伏组串与一所述组串式逆变器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虚拟电厂系。
4、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流器 包括汇流装置及集中式逆变器; 所述光伏组串的数量为多个, 多个所述光伏组串的输出端经所述汇流装置与所述集中 式逆变器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虚拟电厂系统, 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光 伏组串之间通过连接器可拆卸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虚拟电厂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 为Y型连接器、 T型连接器、 三通接头、 接线盒之中的任意一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虚拟电厂系统, 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光 伏组串之间通过连接器并联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虚拟电厂系统, 。
5、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伏组 串的包括第一光伏组串和第二光伏组串; 所述第一光伏组串和第二光伏组串的数量为多 个; 所述变流器包括组串式逆变器和集中式逆变器; 所述组串式逆变器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光伏组串的数量对应; 每一所述第一光伏组串与 一所述组串式逆变器连接; 所述变流器还包括汇流装置; 多个所述第二光伏组串的输出端经所述汇流装置与所述集中式逆变器连接。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虚拟电厂系统, 其特征在 于, 所述用于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虚拟电厂系统还包括计量装置, 所述计量装置的数量与所 述光伏组串的数量对应, 所述计量装置串联设置于所述光伏组串与所述变流器之间。 9。
6、.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虚拟电厂系统, 其特征在 于, 所述用于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虚拟电厂系统还包括储能设备, 所述储能设备与所述光伏 组串并联设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虚拟电厂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能 设备中设置有DC/DC变换器和蓄电池, 所述DC/DC变换器用于将所述分布式光伏组件输出的 电能输出至所述蓄电池进行存储。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908389 U 2 用于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虚拟电厂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布式发电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虚拟 电厂系统。 背景技术 0。
7、002 推进分布式光伏发展将是未来光伏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但是分布式光伏的发展 面临着单个项目规模较小、 产权不统一, 项目分布零散, 且待渗透率提高后将对电网的稳定 性、 可靠性带来冲击。 尤其是小型分布式光伏项目将更靠近城市负荷中心, 且可提供用于安 装的位置一般都较为零散且有限, 分布式光伏的未来发展面临着规模碎片化和位置分散化 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虚拟电厂系统, 旨在解 决分布式光伏电站所在台区/区域范围内负荷较小不稳定、 且用电计划难以预估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虚拟。
8、电厂系统, 所 述虚拟电厂系统包括: 0005 光伏组串, 所述光伏组串包括至少一个分布式光伏组件; 0006 变流器, 通过连接器与所述光伏组串的输出端连接; 0007 配电装置, 所述配电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变流器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配电装置的 输出端与负载连接, 所述配电装置的输出端还通过并网开关与公共电网连接; 0008 控制中心, 分别与配电装置和所述并网开关连接。 0009 可选地, 所述光伏组串的数量为多个; 0010 所述变流器为组串式逆变器, 所述组串式逆变器的数量与所述光伏组串的数量对 应; 每一所述光伏组串与一所述组串式逆变器连接。 0011 可选地, 所述变流器包括汇流装。
9、置及集中式逆变器; 0012 所述光伏组串的数量为多个, 多个所述光伏组串的输出端经所述汇流装置与所述 集中式逆变器连接。 0013 可选地, 多个所述光伏组串之间通过连接器可拆卸电连接。 0014 可选地, 所述连接器为Y型连接器、 T型连接器、 三通接头、 接线盒之中的任意一种。 0015 可选地, 多个所述分布式光伏组件串联设置形成一所述光伏组串。 0016 可选地, 多个所述光伏组串之间通过连接器并联连接。 0017 可选地, 所述光伏组串的包括第一光伏组串和第二光伏组串; 所述第一光伏组串 和第二光伏组串的数量为多个; 0018 所述变流器包括组串式逆变器和集中式逆变器; 0019 。
10、所述组串式逆变器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光伏组串的数量对应; 每一所述第一光伏组 串与一所述组串式逆变器连接; 说明书 1/7 页 3 CN 211908389 U 3 0020 所述变流器还包括汇流装置; 0021 多个所述第二光伏组串的输出端经所述汇流装置与所述集中式逆变器连接。 0022 可选地, 多个所述分布式光伏组件用于分布式安装于楼宇的多个房屋单元。 0023 可选地, 楼宇每一楼层的各所述分布式光伏组件串联设置形成一所述光伏组串。 0024 可选地, 楼宇的各楼层对应同一房屋单元的分布式光伏组件串联设置形成一所述 光伏组串。 0025 可选地, 至少部分楼宇的楼层中部分房屋单元的分布式光。
11、伏组件串联设置形成一 所述光伏组串。 0026 可选地, 所述用于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虚拟电厂系统还包括计量装置, 所述计量装 置的数量与所述光伏组串的数量对应, 所述计量装置串联设置于所述光伏组串与所述变流 器之间。 0027 可选地, 所述用于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虚拟电厂系统还包括储能设备, 所述储能设 备与所述光伏组串并联设置 0028 可选地, 所述储能设备中设置有DC/DC变换器和蓄电池, 所述DC/DC变换器用于将 所述分布式光伏组件输出的电能输出至所述蓄电池进行存储。 0029 本实用新型将分布式电站中各个分布式光伏组件串接在一起构成一个光伏组串 后, 将各个分布式光伏组件转化为电能通过。
12、连接装置输出至变流器, 以使变流器统一将各 个分布式光伏组件产生的电能进行变流后输出至配电装置, 配电装置再将电能输出至各个 负载, 和/或通过并网开关与公共电网连接后将电能输出至公共电网。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分 布式光伏电站所在台区/区域范围内负荷较小不稳定、 且用电计划难以预估的问题。 本实用 新型构建的聚合分布式光伏电站形成的虚拟电厂系统, 由于可以不受个别资源接入和退出 系统、 及其所处物理环境位置变化的影响, 可以实现分布式资源的利用率的最大化, 且通过 构建虚拟电厂系统, 可以实现的资源集约化、 规模化, 有助于协助分布式光伏资源集中管 理。 本实用新型采用虚拟电厂聚合的形式解决分布。
13、式电站的并网问题, 可以避免采用技术 更为复杂、 成本更为高昂的小微网系统。 附图说明 0030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虚拟电厂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虚拟电厂系统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 图; 0033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分布式光伏。
14、电站的虚拟电厂系统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 图; 0034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虚拟电厂系统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 图。 0035 附图标号说明: 说明书 2/7 页 4 CN 211908389 U 4 0036 标号名称标号名称 10光伏组串K1并网开关 20变流器100负载 30配电装置200公共电网 40连接装置11分布式光伏组件 50计量装置60储能设备 0037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 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 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
15、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 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 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9 需要说明, 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 下、 左、 右、 前、 后),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 位置关系、 运动情况等, 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 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40 另外, 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 “第一” 、“第二” 等的描述, 则该 “第一” 、“第 二” 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 而不能。
16、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 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由此, 限定有 “第一” 、“第二” 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 个该特征。 另外, 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 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 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 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 案的结合不存在, 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41 本文中术语 “和/或” , 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 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 系, 例如, A和/或B, 可以表示: 单独存在A, 同时存在A和B, 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另外, 本文 中字符 “/” , 一般表示。
17、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 “或” 的关系。 0042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虚拟电厂系统。 0043 针对分布式光伏电站推广的技术研究已经持续展开, 但是研究内容基本都局限于 基于每个小型分布式电站项目(如阳台电站)直接并网的单一形式, 其相关技术方案和应用 场景的探索基本沿用和照搬了大型电站的相关方案, 这种形式有两个特征: 1、 规模上, 由每 个独立产权单位的 “小光伏+小储能+小负荷” 组成; 2、 控制上, 大多采用传统电站直接并网 且不施加控制的粗放策略, 或者考虑采用微网的结构。 但是由分布式光伏电站所在台区/区 域范围内负荷不稳定、 且用电计划难以预估; 若为了实现微。
18、网的控制效果, 单独配置小规模 储能系统成本也较为高昂, 且可提供用于安装的位置一般都较为零散且有限, 分布式光伏 的未来发展面临着规模碎片化和位置分散化的问题。 0044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虚拟电厂系统。 0045 参照图1至图4,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 该虚拟电厂系统包括: 0046 光伏组串10, 所述光伏组串10包括至少一个分布式光伏组件11; 0047 变流器20, 通过连接器与所述光伏组串10的输出端连接; 0048 配电装置30, 所述配电装置30的输入端与所述变流器20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配电 说明书 3/7 页 5 CN 211908389 U 5 装。
19、置30的输出端与负载100连接, 所述配电装置30的输出端还通过并网开关K1与公共电网 200连接; 0049 控制中心70, 分别与配电装置30和所述并网开关K1连接。 0050 本实施例中, 光伏组串10为由各分布式电站所布置的分布式光伏组件11所构成, 各个分布式光伏组件11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该电能可以送往蓄电池中存储起来, 也可以 用于推动负载工作。 其中, 分布式光伏组件11设置在建筑物的房顶上, 或者设置在家庭的阳 台上。 在实际应用时, 光伏组串10分别由若干个太阳能分布式光伏组件11串联形成。 本实施 例可以根据需求, 来设置分布式光伏组件11的数量, 以串联形成不同电压的。
20、光伏组串10。 如 此设置, 可以将分布式电站中, 分布在不同地方, 例如各个用户房屋单元的分布式光伏组件 11串接在一起后进行聚合, 再集中进行逆变变流处理后输出。 0051 该变流器20可以是光伏逆变器, 其作用是将光伏组串10输出的直流电逆变成交流 电, 推动负载工作, 或并入市电电网。 逆变器根据输入的直流电电压值来确定是否启动工 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 还可以在逆变器满足启动电压的情况下, 根据电能的高低, 分为高电 压工作模式和低电压工作模式。 其中, 启动电压为启动逆变器工作的最低直流电电压, 例如 20V; 高电压工作模式为分布式光伏组件11输出的电能较高时, 逆变器高效工作的。
21、模式; 低 电压工作模式为分布式光伏组件11输出的电能较低时, 逆变器低效工作的模式。 光伏组串 10输出的直流电是直接进入逆变器的, 由于光伏组串10受太阳光照的影响较大, 在早上及 傍晚太阳光照较弱的时候, 光伏组串10输出的直流电电压值较低, 使得逆变器的工作效率 处于低效工作区间内, 而在日间太阳光照较强的时候, 光伏组串10输出的直流电电压较高, 使逆变器的工作效率较高。 其中, 所述连接装置40可以是Y型连接器、 T型连接器、 三通接头 之中的任意一种。 0052 配电装置30用于在正常运行时将变流器20输出的电能进行电能的传输和再分配, 并且在故障情况下切除故障部分恢复运行。 在。
22、配电装置30中, 可以设置有断路器、 隔离开 关、 电抗器、 避雷器、 电压互感器、 电容器、 电缆和测量仪表等二次设备。 配电装置30可以根 据应用需求, 将逆变器输出的电能输出至各个用户侧, 或者将逆变器输出的电能输出公共 电网200。 系统的虚拟电厂控制中心70可以设置在配电装置和并网开关所在的配电室的位 置。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主要内容是涉及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虚拟电厂系统构架, 本领 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现有技术来确定控制中心70的结构及工作方式, 控制中心70中还集成 有控制软件, 此处也不对控制中心70内部的主机及其安装的控制软件等进行赘述。 0053 本实用新型将分布式电站中各个。
23、分布式光伏组件11串接在一起构成一个光伏组 串10后, 将各个分布式光伏组件11转化为电能通过连接装置40输出至变流器20, 以使变流 器20统一将各个分布式光伏组件11产生的电能进行变流后输出至配电装置30, 配电装置30 再将电能输出至各个负载100, 和/或通过并网开关与公共电网200连接后将电能输出至公 共电网200。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分布式光伏电站所在台区/区域范围内负荷较小不稳定、 且 用电计划难以预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构建的聚合分布式光伏电站形成的虚拟电厂系统, 采用虚拟电厂的形式对多个小型分布式光伏电站进行整合, 有利于从技术上促进分布式光 伏发电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减少逻辑并。
24、网点、 减少电气一二次设计复杂度), 尤其是在人口 密集、 负荷集中的城市区域, 最大程度的实现就地自发自用, 由于可以不受个别资源接入和 退出系统、 及其所处物理环境位置变化的影响, 可以实现分布式资源的利用率的最大化, 且 说明书 4/7 页 6 CN 211908389 U 6 通过构建虚拟电厂系统, 可以实现的资源集约化、 规模化, 有助于协助分布式光伏资源集中 管理。 本实用新型采用虚拟电厂聚合的形式解决分布式电站的并网问题, 可以避免采用技 术更为复杂、 成本更为高昂的小微网系统。 0054 可以理解的是, 本实用新型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虚拟电厂系统在结构方案上, 针对 分布式光伏电站。
25、的实际情况, 摒弃采用单点直接并网或者独立小微网形式, 以各个分布式 电站为单元, 采取直接利用或者拆分后重新组合两种方式, 对分布式光伏资源进行直接整 合, 因地制宜形成合适的组串形式, 避免了针对各产权单元的特殊情况做复杂的定制化设 计, 从而简化系统结构, 提升系统可实现性。 0055 参照图1至图4, 在一实施例中, 所述光伏组串10的数量为多个(1#N#); 0056 每一所述光伏组串10与一所述组串式逆变器210连接。 和/或, 所述光伏组串10的 数量为多个, 多个所述光伏组串10的输出端经所述汇流装置221与所述集中式逆变器222连 接。 0057 本实施例中, 各个光伏组串1。
26、0之间可以分别连接一个组串式逆变器210, 在采用组 串式逆变器210分别对一个光伏组串10进行变流。 这样, 多串光伏组串10输向各个逆变器的 电压为两串光伏组串10的电压之和, 而电流则是单串光伏组串10的电流。 各个光伏组串10 之间也可以通过汇流装置221进行汇流后输出同一个逆变器。 多串光伏组串10的输出电压 也和单串太阳能光伏组串10的输出电压保持一致。 在采用汇流装置221进行汇流的方式进 行变流的方案中, 可将光伏组串10直流线缆数量有效减少, 降低光伏组串10直流线缆线缆 费用, 能极大减轻光伏项目的光伏组串10直流线缆走线工作量, 方便光伏组串10直流线缆 固定和整理、 以。
27、及后期运维工作。 本实用新型根据需要, 既可以进行对分布式电站中原组串 不进行改动直接连接到电网也可以对多个分布式电站中的组串统一汇流后再进行逆变合 并网。 0058 其中, 根据虚拟电厂中各分布式组串的构成情况, 配置相应的逆变器也可考虑采 用集中或组串形式。 在各个光伏组串10分立设置时, 所述变流器20为组串式逆变器210, 各 个光伏组串10之间可以分别连接一个组串式逆变器210, 所述组串式逆变器210的数量与所 述光伏组串10的数量对应; 在采用汇流的形式进行变流时, 所述变流器20包括汇流装置221 及集中式逆变器222, 电能通过汇流装置221进行汇流后输出至集中式逆变器222。
28、。 本实用新 型可以在多组串分别进行变流, 同时还可以采用汇流后直接配置统一的储能系统进行调 控。 本实用新型既简化了采用各独立小微网方案时配置不同容量储能系统的复杂性, 又实 现了配置统一后对储能系统利用率的技术。 同时还可以使经济效益最大化, 进一步降低分 布式光伏电站生产成本。 采用虚拟电厂聚合的形式解决分布式电站的并网问题, 可以避免 采用技术更为复杂、 成本更为高昂的小微网系统。 同时, 其系统中配置的其他设备(如储能) 成本更易控制, 技术灵活度也将大大提高(如组合后的每个组串既可以采用组串式逆变器, 也可以汇流后统一采用集中式逆变器, 选择范围更大, 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系统成本)。。
29、 0059 本实用新型摒弃采用单点直接并网或者独立小微网形式, 以各个分布式电站为单 元, 采取直接利用或者拆分后重新组合两种方式, 相应地配置的逆变器可考虑采用集中或 组串形式, 实现了技术上的尽可能简化、 优化。 在控制方案上, 形成的多组串的基础上, 经过 汇流后直接配置统一的储能系统进行调控。 相较其他方案, 既简化了采用各独立小微网方 案时配置不同容量储能系统的复杂性, 又实现了配置统一后对储能系统利用率的技术和经 说明书 5/7 页 7 CN 211908389 U 7 济效益最大化, 从而进一步降低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投资成本。 0060 参照图1至图4, 在一实施例中, 多个所述光。
30、伏组串10之间通过连接器(图未标示) 可拆卸连接。 0061 本实施例中, 多个所述光伏组串10形成一分布式电站, 本实施例以三个分布式电 站为例, 三个分布式电站分别标记为610、 620、 630, 分布式电站610、 620之间通过连接器实 现可拆卸电连接。 多个分布式电站中的组串拆分后进行级联以满足构成虚拟电厂系统时, 与相关场地情况、 电站权属以及逆变器等设备匹配的具体需求。 此外, 在需要分布式电站需 要脱网时, 断开连接器则可以将一部分分布式电站进行脱网。 其中, 连接器可以是接线盒; 每个光伏组串10之间, 例如第N个光伏组串10与第N+1个光伏组串10分别接入一个接线盒。 所。
31、述光伏组串的包括第一光伏组串(610)和第二光伏组串(620、 630); 所述第一光伏组串 (610)和第二光伏组串(620、 630)的数量为多个; 0062 所述变流器包括组串式逆变器210和集中式逆变器222; 0063 所述组串式逆变器210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光伏组串(610)的数量对应; 每一所述第 一光伏组串与一所述组串式逆变器210连接; 0064 所述变流器还包括汇流装置221; 0065 多个所述第二光伏组串的输出端经所述汇流装置221与所述集中式逆变器222连 接。 0066 参照图1至图4, 在一实施例中, 多个所述分布式光伏组件11用于分布式安装于楼 宇的多个房屋单元。。
32、 各楼宇包括多个楼层(13), 每一楼层包括多个房屋单元(1n); 所述 分布式光伏组件11对应设置于每一所述房屋单元的位置上。 0067 每一楼层的各所述分布式光伏组件11串联设置形成一所述光伏组串10(图4中 1#)。 也即, 同一所述光伏组串10的各所述分布式光伏组件11串联连接, 并用于同一楼层的 多个房屋单元。 0068 或者, 各所述楼层对应同一房屋单元的分布式光伏组件11串联设置形成一所述光 伏组串10(图4中2#)。 也即, 同一所述光伏组串10的各所述分布式光伏组件串联连接, 并用 于同一楼层的多个房屋单元。 0069 或者, 至少部分楼宇的楼层中部分房屋单元的分布式光伏组件。
33、11串联设置形成一 所述光伏组串10(图4中N#)。 也即, 可以部分或者全部楼层的分布式光伏组件11中的部分房 屋单元串联设置形成一个光伏组串10。 也可以是部分楼层的部分或者全部房屋单元串联设 置形成一个光伏组串10。 0070 本实施例中, 光伏组串10可以设置于居民楼、 写字楼等楼宇上, 具体可以安装在楼 宇的阳台上, 分布式光伏组件11通过支架安装在阳台外, 可以直接接受太阳光照射。 针对分 布式电站中的楼宇光伏系统中的各个独立组件数量多、 产权分散的特点, 其各个组串的连 接形式也更为多样。 例如根据住宅楼宇的房屋单元和楼层, 灵活的采取以楼层为基准的横 向连接方式, 或者以房屋单。
34、元为基准的纵向连接方式、 抑或是同时以楼层和房屋单元为基 准的混合式连接方式。 所有连接方式的选择, 可以根据减小造成的组串失配损失、 以及各组 件或组串所有人便于协调管理的标准进行规划。 并且在将楼宇中的各个分布式光伏组件11 形成组串后, 各个组串之间可以分别采用组串式逆变器210进行变流后, 通过配电装置30进 行并网或者输出至负载100。 也可以将各个组串输出的能量进行汇流后再同一进行逆变变 说明书 6/7 页 8 CN 211908389 U 8 流。 本实用新型可以以各个分布式电站为房屋单元, 采取直接利用或者拆分后重新组合两 种方式, 对分布式光伏资源进行直接整合, 因地制宜形成。
35、合适的组串形式, 避免了针对各产 权房屋单元的特殊情况做复杂的定制化设计, 从而简化系统结构, 提升系统可实现性。 0071 其中, 针对最具代表性的楼宇分布式光伏系统, 其组串形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纵 向、 横向或者混合式串联。 相应地, 配置的逆变器也可考虑采用集中或组串形式, 实现了技 术上的尽可能简化、 优化; 解决了各分布式电站、 尤其是楼宇分布式光伏产权分散、 不统一, 在平价上网时期资产获利困难的问题。 将资源化零为整, 有利于实现发电资源竞价优势及 规模化效益。 分布式光伏电站的产权人将阳台电站交由虚拟电厂代理商托管, 由代理商负 责进行日常运行维护, 不必关心技术和收益的问题,。
36、 资产更为安全、 可靠; 分布式光伏电站 的虚拟电厂代理商代理的分布式资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 既有助于实现分布式资源对电网 的友好性, 同时可以获得代理收益, 保证了业务的可持续性; 0072 参照图1至图4, 在一实施例中, 所述用于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虚拟电厂系统还包括 计量装置50, 所述计量装置50的数量与所述光伏组串10的数量对应, 所述计量装置50串联 设置于所述光伏组串10与所述变流器20之间。 0073 在每一个光伏组串10的输出端均设置有一个独立的计量装置50, 即电量表, 电量 表用于计量单个组串的发电量, 用于后期分析比较。 0074 参照图1至图4, 在一实施例中, 所述用。
37、于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虚拟电厂系统还包括 储能设备60, 所述储能设备60与所述光伏组串10并联设置。 0075 本实施例中, 储能设备60与各个光伏组串10并联设置, 储能设备60中设置有DC/DC 变换器和蓄电池, 可以将分布式光伏组件11输出的电能输出至蓄电池进行存储, 也可以将 存储的电能经变流器20进行逆变变流后经配电装置30输出至负载100或者公共电网200。 太 阳能光伏系统中蓄电池可以采用铅酸蓄电池。 其中, 蓄电池可以是深放电阀调节密封铅酸 蓄电池和深放电吸气式铅酸蓄电池。 本实用新型经过汇流后直接配置统一的储能设备60进 行调控。 相较其他方案, 既简化了采用各独立小微网方案时。
38、配置不同容量储能设备60的复 杂性, 又实现了配置统一后对储能设备60利用率的技术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从而进一步降 低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投资成本。 007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 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 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 变换, 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说明书 7/7 页 9 CN 211908389 U 9 图1 说明书附图 1/4 页 10 CN 211908389 U 10 图2 说明书附图 2/4 页 11 CN 211908389 U 11 图3 说明书附图 3/4 页 12 CN 211908389 U 12 图4 说明书附图 4/4 页 13 CN 211908389 U 13 。
- 内容关键字: 用于 分布式 电站 虚拟 电厂 系统
防水接线结构.pdf
在线测量散状物料真密度的装置.pdf
适用于室内装修的工作架.pdf
套管施工辅助装置.pdf
防水开关.pdf
水循环增氧轮虫培养池.pdf
新型的包装袋.pdf
建筑涂料搅拌设备.pdf
薄膜生产用加热定型装置.pdf
电机转子线圈绕线机.pdf
激光器保护电路、激光器驱动电源和电子设备.pdf
养殖场通风管道生产用法兰冲孔机.pdf
分子筛吸附分离能力检测系统.pdf
寄存器、寄存器配置方法及芯片.pdf
信号质量检测方法及信号质量检测电路.pdf
基于自适应卷积核和级联检测头的土地覆盖变化检测方法.pdf
运梁炮车自动化调姿系统和方法.pdf
RPA流程操作异常检测方法、设备及存储设备.pdf
适用于PEEK材料的高温3D打印机高温舱结构.pdf
户用电池储能系统.pdf
空气质量预报评估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pdf
基于环境嵌入的分布式光纤入侵预警方法及系统.pdf
显示模组拆解装置和显示模组拆解方法.pdf
安全检测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pdf
自清洁式铝合金门窗及清洁方法.pdf
基于pipeline流程的业务管理方法及装置.pdf
警力资源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pdf
离子氮化炉罩自动升降行走机构.pdf
蓝牙耳机及其存储收纳充电装置.pdf
X射线管.pdf
用于飞机蒙皮精密激光焊接工艺的快速冷却装置.pdf
生物资产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透析仪.pdf
用于通气治疗的装置和方法.pdf
用于控制伤口愈合的组织氧合并促进组织活力的设备和方法.pdf
一种小儿内科用雾化吸入装置.pdf
注射器.pdf
带有屏蔽件操作的针促动器的药物输送装置.pdf
野战中心供氧装置.pdf
一种医用雾化器.pdf
基于角度识别技术的穿刺辅助装置及其操作方法.pdf
一种便携式超声波雾化装置.pdf
一种腹膜透析套管针.pdf
一种可以根据气量自动调整雾化速率的便携式雾化器.pdf
用于再填充气溶胶递送装置的容纳流体系统.pdf
一种有效缓解眼睛疲劳的镜架夹持模块.pdf
一种新型肠胃减压器.pdf
一种具有双重防返流瓣膜的静脉导管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引流管悬挂架.pdf
基于扫描滴管的输液报警机器人.pdf
一种输液瓶穿刺针的固定装置.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