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真空负压的放砂系统.pdf
《基于真空负压的放砂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真空负压的放砂系统.pdf(10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065541.3 (22)申请日 2020.01.13 (73)专利权人 艾堡 (泊头) 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地址 061000 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经济开 发区泊南路 (72)发明人 徐书新 (51)Int.Cl. B22C 5/12(2006.01) B22C 19/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基于真空负压的放砂系统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真空负压的放砂系 统, 属于铸造造型线技术领域, 包括负压系统、 放 砂系统、 控制电源和重力。
2、传感器, 负压放砂的方 式使得型砂落下后更加的紧实, 能够更加准确的 判断型砂的使用量, 更加容易判断放砂量, 当型 砂对重力传感器产生一定作用力时, 根据重力传 感器的信号, 能够更加准确的对放砂量进行控 制, 放砂系统设置匀砂斗和油缸, 匀砂斗的底部 连续且均匀设置至少两个挡板, 挡板的两端均设 置转动轴, 转动轴可活动贯穿匀砂斗的底部的第 二通孔并且在转动轴的伸出部分设置转动板, 转 动板通过连接板相互联接, 且连接板和转动板之 间均为铰接, 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匀砂斗的底部 挡板动作的统一性, 能够增加对放砂量控制的准 确性。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3页 CN 21188887。
3、0 U 2020.11.10 CN 211888870 U 1.一种基于真空负压的放砂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负压系统(1)、 放砂系统(2)、 控制 电源(3)以及用于控制控制电源(3)启停的重力传感器(4), 所述负压系统(1)包括连接管 (5)和负压室(6), 所述负压室(6)的内部设置有负压泵(7), 所述负压泵(7)的轴线水平设 置, 负压室(6)的外侧设置有和所述连接管(5)相互匹配的第一通孔(8), 连接管(5)可互动 贯穿所述第一通孔(8)并连接于负压泵(7)的输出端, 所述控制电源(3)通过电源线(9)和所 述放砂系统(2)相互连接, 所述重力传感器(4)通过信号控制线(1。
4、0)和控制电源(3)相互连 接, 所述放砂系统(2)包括油缸(11)和匀砂斗(12), 所述油缸(11)通过电源线(9)和控制电 源(3)相互连接, 所述匀砂斗(12)的底部连续且均匀设置有至少两个挡板(13), 匀砂斗(12) 的底部的外周设置有第二通孔(14), 所述第二通孔(14)的轴线水平设置, 所述挡板(13)的 两端均设置有和第二通孔(14)相互匹配的转动轴(15), 所述转动轴(15)可活动贯穿第二通 孔(14), 转动轴(15)伸出第二通孔(14)的部分设置有转动板(16), 所述转动板(16)的远离 转动轴(15)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板(17), 所述连接板(17)的走向水平设置。
5、, 连接板(17)和转 动板(16)之间相互铰接, 连接板(17)和油缸(11)的输出端相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真空负压的放砂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压系统 (1)和控制电源(3)之间通过电源线(9)相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真空负压的放砂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力传感器 (4)设置在砂箱设备的底部, 且重力传感器(4)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固定部(18), 砂箱设备的 底部设置有和所述第一固定部(18)相互匹配的第二固定部(19), 第一固定部(18)的底部设 置有第一凸环(20), 所述第一凸环(20)的轴线竖直设置, 第二固定部(19)的顶部设置有。
6、和 所述第一凸环(20)相互匹配的第一凹槽(21), 所述第一凹槽(21)通过和第一凸环(20)的相 互配合以限制第一固定部(18)和第二固定部(19)的相对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真空负压的放砂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凹槽 (21)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凹槽(22), 所述第二凹槽(22)的内部可活动设置有固定柱(23), 所 述固定柱(23)的端部呈弧形设置, 第一凸环(20)的朝向第二凹槽(22)的一侧设置有和所述 固定柱(23)相互匹配的第三凹槽(24), 固定柱(23)和第二凹槽(22)之间设置有弹簧(25), 所述弹簧(25)的一端和第二凹槽(22)的内侧相互连接另。
7、一端和固定柱(23)的远离第三凹 槽(24)的一端相互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真空负压的放砂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柱(23) 的靠近第二凹槽(2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台(26), 所述第一凸台(26)和固定柱(23)同轴设 置, 第二凹槽(22)的外端设置有和第一凸台(26)相互匹配的第二凸台(27), 所述第二凸台 (27)通过和第一凸台(26)的相互配合以限制固定柱(23)和第二凹槽(22)相互脱离。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888870 U 2 一种基于真空负压的放砂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铸造造型线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真空。
8、负压的放砂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众所周知, 现如今, 铸造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快, 众多铸造企业为了提高产品的生产 效率, 大多引进并安装铸造造型线, 造型线能够显著的提升企业的产品生产效率, 并且还能 够有效的提高产品的质量, 造型线能够将多个造型辅机进行联接, 比如推箱机、 捅箱机、 分 箱机、 砂箱转向机以及翻箱机等, 现阶段的造型线在工作运行时大多利用型砂自身重力以 垂直落砂的方式放砂, 此种方式不易控制放砂量。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针对背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真空负压的放砂系统。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真空负压的放砂系统, 。
9、包括负压系 统、 放砂系统、 控制电源以及用于控制控制电源启停的重力传感器, 所述负压系统包括连接 管和负压室, 所述负压室的内部设置有负压泵, 所述负压泵的轴线水平设置, 负压室的外侧 设置有和所述连接管相互匹配的第一通孔, 连接管可互动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并连接于负压 泵的输出端, 所述控制电源通过电源线和所述放砂系统相互连接, 所述重力传感器通过信 号控制线和控制电源相互连接, 所述放砂系统包括油缸和匀砂斗, 所述油缸通过电源线和 控制电源相互连接, 所述匀砂斗的底部连续且均匀设置有至少两个挡板, 匀砂斗的底部的 外周设置有第二通孔, 所述第二通孔的轴线水平设置, 所述挡板的两端均设置有和第。
10、二通 孔相互匹配的转动轴, 所述转动轴可活动贯穿第二通孔, 转动轴伸出第二通孔的部分设置 有转动板, 所述转动板的远离转动轴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板, 所述连接板的走向水平设置, 连 接板和转动板之间相互铰接, 连接板和油缸的输出端相互连接。 0005 为了进一步的增加本实用新型控制放砂的便利性, 所述负压系统和控制电源之间 通过电源线相互连接。 0006 为了增加本实用新型的重力传感器和砂箱设备之间相互连接以及拆卸的便利性, 所述重力传感器设置在砂箱设备的底部, 且重力传感器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固定部, 砂箱设 备的底部设置有和所述第一固定部相互匹配的第二固定部, 第一固定部的底部设置有第一 凸环, 。
11、所述第一凸环的轴线竖直设置, 第二固定部的顶部设置有和所述第一凸环相互匹配 的第一凹槽, 所述第一凹槽通过和第一凸环的相互配合以限制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 相对滑动。 0007 为了增加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之间相互连接的稳定性, 所述第 一凹槽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凹槽, 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可活动设置有固定柱, 所述固定柱的 端部呈弧形设置, 第一凸环的朝向第二凹槽的一侧设置有和所述固定柱相互匹配的第三凹 槽, 固定柱和第二凹槽之间设置有弹簧, 所述弹簧的一端和第二凹槽的内侧相互连接另一 端和固定柱的远离第三凹槽的一端相互连接。 说明书 1/5 页 3 CN 211888870 U 。
12、3 0008 为了防止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柱和第二凹槽相互脱离, 所述固定柱的靠近第二凹槽 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台, 所述第一凸台和固定柱同轴设置, 第二凹槽的外端设置有和第一 凸台相互匹配的第二凸台, 所述第二凸台通过和第一凸台的相互配合以限制固定柱和第二 凹槽相互脱离。 0009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真空负压的 放砂系统, 通过设置负压系统、 放砂系统、 控制电源以及用于控制控制电源启停的重力传感 器, 使得本实用新型在放砂时采用负压放砂的方式进行, 使得型砂落下后更加的紧实, 能够 更加准确的判断型砂的使用量, 更加容易判断放砂量, 增加了本实用新型。
13、工作运行的准确 性, 通过将重力传感器和控制电源通过电源箱相互连接, 当型砂对重力传感器产生一定作 用力时, 根据重力传感器的信号, 能够更加准确的对放砂量进行控制, 进一步的增加了本实 用新型控制放砂量的准确性, 通过在放砂系统设置匀砂斗和油缸, 且匀砂斗的底部连续且 均匀设置至少两个挡板, 挡板的两端设置转动轴, 转动轴可活动贯穿匀砂斗的底部的第二 通孔并且在转动轴的伸出部分设置转动板, 转动板通过连接板相互联接, 且连接板和转动 板之间均相互铰接, 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匀砂斗的底部挡板动作的统一性, 进一步的增加 了对放砂量控制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10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框图结构示意。
14、图。 0011 图2是本实用新型放砂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2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连接板和转向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4是本实用新型负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5中所示A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16 附图中标记: 1、 负压系统; 2、 放砂系统; 3、 控制电源; 4、 重力传感器; 5、 连接管; 6、 负压室; 7、 负压泵; 8、 第一通孔; 9、 电源线; 10、 信号控制线; 11、 油缸; 12、 匀砂斗; 13、 挡板; 14、 第二通孔; 15、 转动轴; 16、 转动。
15、板; 17、 连接板; 18、 第一固定部; 19、 第二固定部; 20、 第一 凸环; 21、 第一凹槽; 22、 第二凹槽; 23、 固定柱; 24、 第三凹槽; 25、 弹簧; 26、 第一凸台; 27、 第 二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明白, 结合以下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 的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实用新型, 并不用于限定本 实用新型。 0018 参照附图1-6,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真空负压的放砂系统, 包括负压系统 1、 放 砂系统2、 控制电源3以及用于控制控制电源3启停的重力传感器4, 所述负压系统1包。
16、括连接 管5和负压室6, 所述负压室6的内部设置有负压泵7, 所述负压泵7的轴线水平设置, 负压室6 的外侧设置有和所述连接管5相互匹配的第一通孔8, 连接管5可互动贯穿所述第一通孔8并 连接于负压泵7的输出端, 所述控制电源3通过电源线9和所述放砂系统2相互连接, 所述重 力传感器4通过信号控制线10和控制电源3相互连接, 所述放砂系统2包括油缸11 和匀砂斗 说明书 2/5 页 4 CN 211888870 U 4 12, 所述油缸11通过电源线9和控制电源3相互连接, 所述匀砂斗12的底部连续且均匀设置 有至少两个挡板13, 匀砂斗12的底部的外周设置有第二通孔14, 所述第二通孔14的。
17、轴线水 平设置, 所述挡板13的两端均设置有和第二通孔14相互匹配的转动轴15, 所述转动轴15可 活动贯穿第二通孔14, 转动轴15伸出第二通孔14的部分设置有转动板16, 所述转动板16的 远离转动轴15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板17, 所述连接板17的走向水平设置, 连接板17和转动板 16之间相互铰接, 连接板17和油缸11的输出端相互连接, 以往的造型线在放砂时大都利用 型砂的重力自然垂直下落, 如此, 型砂下落后, 其紧实性很差, 对型砂做紧实处理后还需再 次放砂, 因此对于放砂量不易控制, 本实用新型设置负压系统1、 放砂系统2、 控制电源3以及 用于控制控制电源3启停的重力传感器4, 。
18、本实用新型采用负压放砂的方式进行放砂, 负压 放砂方式下落的型砂紧实度高, 更加方便对放砂量进行控制, 并且本实用新型设置重力传 感器4, 通过重力传感器4能够更加准确的控制放砂量的多少, 重力传感器4安装在砂箱设备 的底部, 重力传感器4和控制电源3之间通过电源线9相互连接, 放砂系统2和控制电源3之间 通过电源线9相互连接, 控制电源3为放砂系统2提供电源, 重力传感器4能够为控制电源3提 供信号并且控制控制电源3的启停。 0019 优选的, 所述负压系统1和控制电源3之间通过电源线9相互连接, 在负压系统1和 控制电源3之间设置电源线9相互连接, 更加方便的对负压系统1 进行控制, 能够。
19、使得负压 系统1的启停更加及时。 0020 优选的, 所述重力传感器4设置在砂箱设备的底部, 且重力传感器4的底部设置有 第一固定部18, 砂箱设备的底部设置有和所述第一固定部18相互匹配的第二固定部19, 第 一固定部18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凸环20, 所述第一凸环20 的轴线竖直设置, 第二固定部19的 顶部设置有和所述第一凸环20相互匹配的第一凹槽21, 所述第一凹槽21通过和第一凸环20 的相互配合以限制第一固定部18和第二固定部19的相对滑动, 在第一凸环20和第一凹槽21 的作用下, 方便了第一固定部18和第二固定部19的相互连接以及相互拆卸。 0021 优选的, 所述第一凹槽21的侧。
20、壁设置有第二凹槽22, 所述第二凹槽22的内部可活 动设置有固定柱23, 所述固定柱23的端部呈弧形设置, 第一凸环20 的朝向第二凹槽22的一 侧设置有和所述固定柱23相互匹配的第三凹槽24, 固定柱23和第二凹槽22之间设置有弹簧 25, 所述弹簧25的一端和第二凹槽22 的内侧相互连接另一端和固定柱23的远离第三凹槽 24的一端相互连接, 在固定柱23和第三凹槽24的相互配合下, 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固 定部18和第二固定部19相互连接的稳定性。 0022 优选的, 所述固定柱23的靠近第二凹槽2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台26, 所述第一凸 台26和固定柱23同轴设置, 第二凹槽22的外端。
21、设置有和第一凸台26 相互匹配的第二凸台 27, 所述第二凸台27通过和第一凸台26的相互配合以限制固定柱23和第二凹槽22相互脱 离, 在第一凸台26和第二凸台27的作用下, 能够有效的防止固定柱23和第二凹槽22相互脱 离。 002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一种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 包括负压系统1、 放砂系统2、 控制电源3以及用于控制控制电源3启停的重力传感器4, 负压系统 1包括连接管5和负压室 6, 负压室6的内部设置有负压泵7, 负压泵7的轴线水平设置, 负压室6的外侧设置有和连接 管5相互匹配的第一通孔8, 连接管5 可互动贯穿第一通孔8并连接于负压泵7的输出端, 控 制电。
22、源3通过电源线9 和放砂系统2相互连接, 重力传感器4通过信号控制线10和控制电源3 说明书 3/5 页 5 CN 211888870 U 5 相互连接, 放砂系统2包括油缸11和匀砂斗12, 油缸11通过电源线9和控制电源3 相互连接, 匀砂斗12的底部连续且均匀设置有至少两个挡板13, 匀砂斗12的底部的外周设置有第二通 孔14, 第二通孔14的轴线水平设置, 挡板13的两端均设置有和第二通孔14相互匹配的转动 轴15, 转动轴15可活动贯穿第二通孔 14, 转动轴15伸出第二通孔14的部分设置有转动板 16, 转动板16的远离转动轴15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板17, 连接板17的走向水平设置,。
23、 连接板17 和转动板 16之间相互铰接, 连接板17和油缸11的输出端相互连接, 以往的造型线在放砂时 大都利用型砂的重力自然垂直下落, 如此, 型砂下落后, 其紧实性很差, 对型砂做紧实处理 后还需再次放砂, 因此对于放砂量不易控制, 本实用新型设置负压系统1、 放砂系统2、 控制 电源3以及用于控制控制电源3启停的重力传感器4, 本实用新型采用负压放砂的方式进行 放砂, 负压放砂方式下落的型砂紧实度高, 更加方便对放砂量进行控制, 并且本实用新型设 置重力传感器4, 通过重力传感器4能够更加准确的控制放砂量的多少, 重力传感器4安装在 砂箱设备的底部, 重力传感器4和控制电源3之间通过电。
24、源线9相互连接, 放砂系统2 和控制 电源3之间通过电源线9相互连接, 控制电源3为放砂系统2提供电源, 重力传感器4能够为控 制电源3提供信号并且控制控制电源3的启停。 0024 本实施例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运行过程当中, 放砂系统2包括油缸11 和匀砂 斗12, 且匀砂斗12的底部连续且并列设置至少两个挡板13, 挡板13的两端均设置有转动轴 15, 匀砂斗12的底部周边设置有和转动轴15相互匹配的第二通孔14, 转动轴15可活动贯穿 第二通孔14, 并且在转动轴15的端部设置转动板16, 转动板16的远离转动轴15的一端设置 连接板17, 连接板17将多个转动板16相互联接, 并且连。
25、接板17和转动板16之间相互铰接, 当 需要放砂时, 驱动电源为本实用新型的放砂系统2和负压系统1提供电源, 负压系统1 启动 负压泵7, 负压泵7通过连接管5为砂箱设备提供负压, 通过匀砂斗12进行放砂, 在油缸11的 驱动下, 连接板17带动转动板16转动, 使得匀砂斗12 的底部的挡板13将匀砂斗12的底部打 开, 型砂落在砂箱设备的内部, 在负压系统1的作用下, 型砂下落在砂箱设备内部后更加的 紧实, 能够准确的对型砂量进行判断, 当型砂放至一定量后, 重力传感器4将信号通过信号 控制线10传递至控制电源3, 使得控制电源3停止向负压系统1以及防水系统提供电源, 负压 泵7停止运行, 。
26、在油缸11的驱动下, 匀砂斗12的底部的挡板13将匀砂斗12 的底部进行封堵, 停止放砂。 0025 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相适配的电源进行连接, 并且主控器 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0026 在该文中的描述中, 除非另有说明,“多个” 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术语 “上” 、 “下” 、“左” 、“右” 、“内” 、“外” 、“前端” 、“后端” ,“头部” 、“尾部”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 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 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
27、 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该文中的描述中, 需要说明的是,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术语 “相连” 、“连接” 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 可以是固定连接, 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一体地 连接; 可以是机械连接, 也可以是电连接, 可以是直接相连, 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 义。 0027 需要说明的是, 在本文中, 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 说明书 4/5 页 6 CN 211888870 U 6 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 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 在任。
28、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而且, 术语 “包括” 、“包含” 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 非排他性的包含, 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 方法、 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 素, 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 方法、 物品或者设备 所固有的要素。 002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凡是 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 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 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说明书 5/5 页 7 CN 211888870 U 7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3 页 8 CN 211888870 U 8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2/3 页 9 CN 211888870 U 9 图5 图6 说明书附图 3/3 页 10 CN 211888870 U 10 。
- 内容关键字: 基于 真空 系统
多功能信号采集控制器.pdf
用于汽车曲轴加工用表面打磨装置.pdf
金属锂锭包装装置.pdf
漏电检测设备.pdf
用于管件与端盖焊接的夹具.pdf
电池检测防爆机构.pdf
塑料造粒机用输送装置.pdf
可调路灯.pdf
用于保护电池及储存运输安全的熔断片.pdf
用于不锈钢开平机的可调限位装置.pdf
摆动脉冲出水结构及出水装置.pdf
车载充电器.pdf
隧道内部照明装置.pdf
抗冲击耐腐蚀风机叶片.pdf
装盒机入盒机构及装盒机.pdf
轨道集装箱门式起重机的运行机构.pdf
电极植入设备.pdf
阀门加工用尺寸检测装置.pdf
汽车地桩锁的防撞装置.pdf
污水处理用生态浮床.pdf
汽车散热器管路折弯工装.pdf
玻璃幕墙拼接装置.pdf
钢筋衍架楼承板防漏浆结构及楼承板.pdf
充电桩用防撞阻拦杆.pdf
电视音频测试装置.pdf
定位装夹设备及加工系统.pdf
基于BIM和AI大模型的工程进度管理方法及系统.pdf
基于4D毫米波雷达的目标航迹起始方法.pdf
基于多层级虚拟电厂的能量协调控制分配方法及系统.pdf
钻孔灌注桩清孔装置及其施工方法.pdf
建筑施工安全智能监控系统及方法.pdf
接插件到位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其介质.pdf
一种一孔两用的隧洞排水孔结构.pdf
钢管桩围堰结构.pdf
一种生态砌块.pdf
一种铁路桥梁用泄水管.pdf
一种卷帘门的抗风装置.pdf
一种掺有非预应力钢筋的管桩钢筋笼.pdf
大型沉管隧道管段基础.pdf
汽车手套箱开启装置.pdf
城市道路上空花园式电动跃层停车商务楼.pdf
蒸压加气砌块砌窗结构.pdf
一种升降式旋转室外消火栓.pdf
框架结构T型连接柱.pdf
防静电地板吸板器.pdf
一种建筑用箱体或井口预留孔洞活动模具.pdf
速成拉建房屋.pdf
预制桥面板精轧螺纹钢筋弧形连接构造.pdf
一种内固定式伸缩门滑行导轨及伸缩门.pdf
多用途封井器.pdf
一种新型圆弧建筑模板紧固件.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