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清理闸门污垢、蓄水区悬浮物的闸门.pdf

上传人:磨** 文档编号:9667347 上传时间:2021-05-2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90.1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可清理闸门污垢、蓄水区悬浮物的闸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可清理闸门污垢、蓄水区悬浮物的闸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可清理闸门污垢、蓄水区悬浮物的闸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文档描述:

《可清理闸门污垢、蓄水区悬浮物的闸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清理闸门污垢、蓄水区悬浮物的闸门.pdf(8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119578.X (22)申请日 2020.01.19 (73)专利权人 杨波 地址 451450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官渡大 街西段116号院2号楼13号 (72)发明人 杨波 (74)专利代理机构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 司 41109 代理人 赵磊 (51)Int.Cl. E02B 8/02(2006.01) E02B 7/26(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可清理闸门污垢、 蓄水区悬浮物的闸门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清理闸门污垢、 。

2、蓄 水区悬浮物的闸门, 包括闸墩、 闸门以及支撑架, 所述蓄水区侧的闸门表面上设置有对称的滑槽, 两个滑槽之间设置有清理装置, 所述清理装置包 括横杆、 刮刀、 第一滤网和拖拽绳。 本实用新型通 过刮刀与蓄水区侧闸门表面的紧贴, 在向上拉动 清理装置时, 刮刀对闸门表面的污垢进行刮除, 清理装置中的第一滤网收集经刮刀刮除的污垢, 与此同时, 清理装置中的第一滤网还会收集悬浮 物, 保证了蓄水区侧的闸门表面的清洁, 也对漂 浮的悬浮物进行了清理。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CN 211898233 U 2020.11.10 CN 211898233 U 1.一种可清理闸门污垢、 蓄水。

3、区悬浮物的闸门, 包括设置在河道或渠道中的闸墩 (1) , 以及设置在相邻闸墩 (1) 之间的可升降的闸门 (2) , 以及设置在闸门 (2) 上方的支撑架 (3) , 支撑架 (3) 和闸门 (2) 之间设置有螺杆结构 (4) , 闸门 (2) 将河道或渠道分割为蓄水区和泄水 区, 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水区侧的闸门 (2) 表面上设置有对称的滑槽 (5) , 两个滑槽 (5) 之间 设置有清理装置; 所述清理装置包括横杆 (6) 、 刮刀 (7) 、 第一滤网 (8) 和拖拽绳 (9) , 横杆 (6) 的两端设置在相应侧的滑槽 (5) 中, 刮刀 (7) 的一端与横杆 (6) 固定连接, 。

4、刮刀 (7) 的另一端 朝上倾斜并贴紧蓄水区侧的闸门 (2) 表面, 第一滤网 (8) 为弧形状, 第一滤网 (8) 的一端与横 杆 (6) 铰接连接, 拖拽绳 (9) 的一端与横杆 (6) 固定连接, 拖拽绳 (9) 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支 撑架 (3) 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清理闸门污垢、 蓄水区悬浮物的闸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 槽 (5) 的底端和顶端封闭, 滑槽 (5) 的顶端延伸至闸门 (2) 的上方, 支撑架 (3) 上设置有与滑 槽 (5) 相对应的第一贯穿孔 (31) , 滑槽 (5) 上设置有若干个贯穿滑槽 (5) 的第二贯穿孔 (51)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

5、述的可清理闸门污垢、 蓄水区悬浮物的闸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 槽 (5) 的顶端设置为可拆卸结构, 可拆卸结构包括设置在滑槽 (5) 顶端的螺纹结构以及与螺 纹结构螺纹连接的螺杆或螺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清理闸门污垢、 蓄水区悬浮物的闸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 水区侧的闸门 (2) 表面下端设置有第二滤网 (10) , 第二滤网 (10) 为弧形状, 第二滤网 (10) 的 一端固定在闸门 (2) 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清理闸门污垢、 蓄水区悬浮物的闸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刮 刀 (7) 的截面为三角形。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898233 U 。

6、2 一种可清理闸门污垢、 蓄水区悬浮物的闸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工程的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可清理闸门污垢、 蓄水区悬 浮物的闸门。 背景技术 0002 闸门是用于关闭和开放泄水通道的控制措施, 一般修建在河道和渠道上用于调节 水位和控制流量, 关闭闸门可以起到拦洪、 拦潮或抬高上游水位的作用, 开启闸门则可以宣 泄洪水, 也可以为下游河道供水, 以满足灌溉、 发电、 航运、 水产、 环保、 工业和生活用水等需 要。 0003 现有的一些闸门安装有滤网, 对水流中的垃圾、 水草进行拦截, 但现有的滤网多数 不可拆卸, 进而无法进行更换, 只能人为地对滤网截留的垃圾进行清理。

7、, 无法完全清理干 净, 残留的垃圾会污染水质。 而且, 由于水的涡流效应, 水草、 垃圾等多数漂浮物会集中在闸 门的蓄水区一侧, 漂浮物不仅造成水质的污染、 影响美观, 同时还会随着水流的冲击进而对 闸门进行重复冲击, 降低闸门的疲劳强度, 在闸门的表面形成黏性污垢。 现有采用的方式均 是人工清洗与捞取, 这种操作不但费时费力, 而且还存在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清理闸门 污垢、 蓄水区悬浮物的闸门。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 一种可清理闸门污垢、 蓄水区悬浮物的闸门, 包括设置。

8、在河道或渠道中的闸墩, 以 及设置在相邻闸墩之间的可升降的闸门, 以及设置在闸门上方的支撑架, 支撑架和闸门之 间设置有螺杆结构, 闸门将河道或渠道分割为蓄水区和泄水区, 所述蓄水区侧的闸门表面 上设置有对称的滑槽, 两个滑槽之间设置有清理装置; 所述清理装置包括横杆、 刮刀、 第一 滤网和拖拽绳, 横杆的两端设置在相应侧的滑槽中, 刮刀的一端与横杆固定连接, 刮刀的另 一端朝上倾斜并贴紧蓄水区侧的闸门表面, 第一滤网为弧形状, 第一滤网的一端与横杆铰 接连接, 拖拽绳的一端与横杆固定连接, 拖拽绳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支撑架上。 0007 所述滑槽的底端和顶端封闭, 滑槽的顶端延伸至闸门的上方,。

9、 支撑架上设置有与 滑槽相对应的第一贯穿孔, 滑槽上设置有若干个贯穿滑槽的第二贯穿孔。 0008 所述滑槽的顶端设置为可拆卸结构, 可拆卸结构包括设置在滑槽顶端的螺纹结构 以及与螺纹结构螺纹连接的螺杆或螺帽。 0009 所述蓄水区侧的闸门表面下端设置有第二滤网, 第二滤网为弧形状, 第二滤网的 一端固定在闸门表面。 0010 所述刮刀的截面为三角形。 00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刮刀与蓄水区侧闸门表面的紧贴, 在 向上拉动清理装置时, 刮刀对闸门表面的污垢进行刮除, 清理装置中的第一滤网收集经刮 说明书 1/4 页 3 CN 211898233 U 3 刀刮除的污垢, 与。

10、此同时, 清理装置中的第一滤网在上升的过程中, 还会收集漂浮在蓄水区 侧闸门处的悬浮物, 当拉动清理装置到位以后, 由清理人员对其进行清除, 保证了蓄水区侧 的闸门表面的清洁, 也对漂浮的悬浮物进行了清理; 当开启闸门泄水时, 位于闸门底部的第 二滤网还可以再一次收集残余的或重新集中的悬浮物, 减少了流向泄水区的悬浮物, 提高 了泄水区的水质, 降低了在泄水区清理垃圾的成本。 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主视图。 0013 图2是本实用新型清理装置的侧视图。 0014 图3是本实用新型滑槽的截面图。 0015 图中, 1是闸墩, 2是闸门, 3是支撑架, 31是第一贯穿孔, 4是。

11、螺杆结构, 5是滑槽, 51 是第二贯穿孔, 6是横杆, 7是刮刀, 8是第一滤网, 81是第一杆, 82是第二杆, 83是弧形连接 件, 84是铁环, 9是拖拽绳, 10是第二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需要说明的是, 图13所示仅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示意图, 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 结构的限定, 其中, 拖拽绳9在图中仅仅为示意图, 实际的设置方式并不局限于此。 0017 如图13所示, 一种可清理闸门污垢、 蓄水区悬浮物的闸门, 结构简单、 实用性强, 包括设置在河道或渠道中的闸墩1, 闸墩1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通过浇筑的方式与河道或渠 道固定, 相邻闸墩1之间的底部还铺设有与闸墩1一体成。

12、型的底座, 底座用于保证当下述闸 门2落下时, 可以完全封闭水的流动, 底座还能够起到截留一些沉积的垃圾或是淤泥的作 用; 还包括设置在相邻闸墩1之间的可升降的闸门2, 闸门2为钢铁材料, 以及设置在闸门2上 方的支撑架3, 支撑架3为钢筋混凝土材料浇筑而成; 支撑架3和闸门2之间设置有螺杆结构 4, 通过螺杆结构4来实现闸门2的升降, 螺杆结构4多为丝杠结构或蜗轮蜗杆结构; 闸门2将 河道或渠道分割为蓄水区和泄水区, 按照水流的方向来分, 上游即为蓄水区, 下游即为泄水 区, 图1中所示的面即为蓄水区侧闸门1的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 闸墩1、 底座、 闸门2、 支撑架3 以及实现闸门2升降的。

13、螺杆结构4均为现有技术, 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 0018 在所述蓄水区侧的闸门1表面上设置有对称的滑槽5, 滑槽5的下端设置在闸门2 上, 滑槽5的下端并没有设置到闸门2的底部, 滑槽5为U型开口结构, 两个滑槽5的开口相对 设置, 在两个滑槽5之间设置有清理装置, 清理装置用于刮除蓄水区侧的闸门2表面上的污 垢以及集中漂浮在蓄水区侧的闸门2表面处的悬浮物, 保证了蓄水区侧的闸门2表面的清 洁, 也对漂浮的悬浮物进行了清理 0019 上述的清理装置包括横杆6、 刮刀7、 第一滤网8和拖拽绳9; 横杆6的两端设置在相 应侧的滑槽5中, 受到滑槽5的限位作用, 横杆6在滑槽5中只能够上下移。

14、动; 刮刀7的一端与 横杆6固定连接, 刮刀7的另一端朝上倾斜并贴紧蓄水区侧的闸门2表面, 刮刀7的截面为三 角形, 三角形的刮刀7增加了刮刀7的刚性, 使得刮刀7在刮除污垢时, 刮刀7能够顺利的刮除 污垢, 且刮刀7不易变形, 能够保证刮刀7的顺利使用; 第一滤网8为弧形状, 第一滤网8的一 端与横杆6铰接连接, 拖拽绳9的一端与横杆6固定连接, 拖拽绳9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支撑 架3上, 通过清洁人员手动拖拽清理装置; 由于拖拽绳9的两端均为固定状态, 故拖拽绳9不 说明书 2/4 页 4 CN 211898233 U 4 会落到水中, 在升降闸门2时, 只需合理布置拖拽绳9, 即可使拖拽绳。

15、9不会发生缠绕等现象, 不会影响到闸门2的正常升降以及拖拽绳9的正常使用。 上述的横杆6和刮刀7均为钢铁等金 属材料制作。 0020 考虑到横杆6的上下移动作用, 在滑槽5的底端和顶端做封闭处理, 使得横杆6不易 脱离滑槽5; 滑槽5的顶端延伸至闸门2的上方, 滑槽5延伸出闸门2上方的高度, 以清理人员 方便清除第一滤网8中收集物的高度为准; 支撑架3上设置有与滑槽5相对应的第一贯穿孔 31, 第一贯穿孔31如图1中支撑架3上的虚线所示, 当闸门2上升的时候, 保证滑槽5的顶端能 够从第一贯穿孔31中穿出, 以免支撑架3与滑槽5的顶端发生干涉现象; 在滑槽5上设置有若 干个贯穿滑槽5的第二贯穿。

16、孔51, 当通过拖拽绳9拖拽横杆6上升到指定高度时, 通过在第二 贯穿孔51中插入销轴或是其他杆状物体, 以对横杆6进行限位, 阻挡横杆6下移, 方便清理人 员对第一滤网8中的收集物进行清除。 0021 进一步的, 为了定期更换和维护第一滤网8和刮刀7, 将滑槽5的顶端设置为可拆卸 结构, 可拆卸结构包括设置在滑槽5顶端的螺纹结构以及与螺纹结构螺纹连接的螺杆或螺 帽; 其中, 螺纹结构可以设置为在滑槽5内的内螺纹或者滑槽5外的外螺纹, 则与之相对应的 就是螺杆或是螺帽, 起到封闭滑槽5顶端的作用, 也方便拆卸拆装清理装置。 0022 为了在闸门2开启泄水时, 能够进一步的收集漂浮的悬浮物, 在。

17、所述蓄水区侧的闸 门2表面下端设置有第二滤网10, 第二滤网10为弧形状, 第二滤网10的一端固定在闸门2表 面。 第二滤网10设置在第一滤网8的下方, 二者互不干涉。 0023 具体的, 第一滤网8和第二滤网10的结构设置为相同的结构, 具体如下: 包括第一 杆81和第二杆82, 第一杆81和第二杆82的两端均通过弧形连接件83进行连接, 以组成弧形 状的第一滤网8和第二滤网10, 选择合适孔径的滤网设置在第一杆81、 第二杆82以及两端的 弧形连接件83所组成的结构中, 最终得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滤网8和第二滤网10。 其中, 第 一滤网8通过铰接方式铰接在横杆6上, 通过铰接方式, 使得第。

18、一滤网8在上升的过程中, 能 够顺着水流的方向转动, 与水流的方向一致, 更有利于收集悬浮物。 其中一种较为简单的铰 接方式为: 在第一杆81或者第二杆82上套设铁环84, 铁环84的内径大于第一杆81或第二杆 82的内径, 在套设铁环84后, 组装弧形连接件83、 第一杆81和第二杆82, 再将铁环84焊接在 横杆6上即可; 而且, 受到弧形连接件83的限位作用, 第一杆81或第二杆82均不能从铁环84 中脱离出来。 0024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为: 当闸门2关闭时, 闸门2将河道或渠道分割为蓄水区和 泄水区, 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 受到垃圾、 水草的污染作用以及水流的涡流现象, 蓄水区侧。

19、 的闸门2表面会集中大量的悬浮物, 蓄水区侧的闸门2表面会产生污垢。 0025 当清理人员需要清理污垢以及悬浮物时, 清理人员需要做好安全措施, 例如佩戴 安全带等防护措施; 清理人员通过拖拽绳9拖拽清理装置, 在清理装置上升的过程当中, 刮 刀7刮除蓄水区侧的闸门2表面的污垢, 第一滤网8收集污垢的同时收集悬浮物, 当清理装置 上升到指定高度后, 在第二贯穿孔51中插入销轴, 对横杆6进行限位, 由清理人员对第一滤 网8中的收集物进行清除。 在清理人员拖拽的同时, 清理人员根据刮刀7上升过程中的顺滑 过程, 来判断闸门2表面上是否存在不明物体, 当清理人员感觉到上升过程中受到较大阻 力, 清。

20、理人员可进行标记, 以方便在大修时对其进行查看和维护, 通过人工拖拽清理装置, 有利于清理人员判断闸门2位于水中的部分是否良好。 说明书 3/4 页 5 CN 211898233 U 5 0026 当清理人员清除完第一滤网8中的收集物之后, 清理人员撤掉第二贯穿孔51中的 销轴, 下放拖拽绳9, 使得清理装置按照原路返回, 直到横杆6下滑到滑槽5的底端, 至此, 蓄 水区侧的闸门2上的污垢以及蓄水区的悬浮物清理完毕。 需要说明的是, 在实际使用中, 通 过一次清理, 并不能百分百的清除掉污垢和悬浮物, 还会残留少量的污垢和悬浮物, 但这已 经影响不大。 0027 当需要开启闸门2泄水时, 通过。

21、螺杆结构4, 使得闸门2上升, 清理装置和滑槽5与闸 门2一起上升, 在闸门2开启的瞬间, 大量的水从闸门2下方通过, 产生涡流现象, 其中残留的 少量的垃圾、 水草在涡流现象的作用下快速移动, 在经过第二滤网10时被截留一部分, 进一 步清除蓄水区侧的垃圾、 水草, 尽量减少流入泄水区的垃圾、 水草; 当闸门2上升到最高处 时, 即使设计的滑槽5延伸出闸门2上方的高度较高, 滑槽5的顶端也会顺利通过第一贯穿孔 31顺利上升, 不会影响到闸门2的正常上升。 当闸门2停止上升以后, 先进行泄水, 待泄水完 成之后, 由清理人员在做好安全措施的前提下快速清理掉第二滤网10中的收集物, 之后, 通 过反转螺杆结构4下放闸门2, 使得闸门2再次关闭, 至此, 泄水工作完成。 0028 以上所述, 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 定, 应当指出,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再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前提下, 还可以作出进一步的 改进和改变, 这些改进和改变都应该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说明书 4/4 页 6 CN 211898233 U 6 图1 说明书附图 1/2 页 7 CN 211898233 U 7 图2 图3 说明书附图 2/2 页 8 CN 211898233 U 8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清理 闸门 污垢 蓄水 悬浮物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可清理闸门污垢、蓄水区悬浮物的闸门.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966734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