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装置.pdf
![用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装置.pdf_第1页](https://img.zhuanlichaxun.net/fileroot4/2021-5/11/08accf00-5567-4ff6-b8e5-86eb159c8e31/08accf00-5567-4ff6-b8e5-86eb159c8e311.gif)
![用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装置.pdf_第2页](https://img.zhuanlichaxun.net/fileroot4/2021-5/11/08accf00-5567-4ff6-b8e5-86eb159c8e31/08accf00-5567-4ff6-b8e5-86eb159c8e312.gif)
![用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装置.pdf_第3页](https://img.zhuanlichaxun.net/fileroot4/2021-5/11/08accf00-5567-4ff6-b8e5-86eb159c8e31/08accf00-5567-4ff6-b8e5-86eb159c8e313.gif)
《用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装置.pdf(13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131600.2 (22)申请日 2020.01.20 (73)专利权人 高县鸿嘉茶业有限公司 地址 645157 四川省宜宾市高县蕉村镇青 云村村公所101号 (72)发明人 黄仕军 (74)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时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51250 代理人 李双 (51)Int.Cl. A23F 3/16(2006.01) B02C 18/10(2006.01) B02C 18/18(2006.01) B02C 18/24(2006.01) (54)实用新。
2、型名称 一种用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茶叶中提取茶 多酚的装置, 包括装置主体、 收集槽, 所述装置主 体的下方固定设置有所述收集槽, 靠近所述收集 槽的一侧设置有底板, 所述底板的中部固定设置 有气缸, 所述气缸的顶部与转盘活动连接, 所述 转盘的上方固定设置有旋转臂, 所述旋转臂的两 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 所述第一卡 槽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茶室, 所述第一茶室的顶部 固定设置有第一限位块, 所述第一限位块可滑动 嵌入至所述第一卡槽的内部, 所述第一茶室顶部 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进料口, 所述第二进料口的下 方固定设置有限位板, 所述第一茶室的外壁。
3、设置 有若干气孔; 本实用新型中, 通过卡槽与限位块 的结合, 避免了弹簧结构出现卡簧的问题, 结构 简单, 故障率低。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8页 附图3页 CN 211910383 U 2020.11.13 CN 211910383 U 1.一种用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装置主体(1)、 收集槽(23); 所述装置主体(1)的下方固定设置有所述收集槽(23), 靠近所述收集槽(23)的一侧设 置有底板(30), 所述底板(30)的中部固定设置有气缸(29), 所述气缸(29)的顶部与转盘 (25)活动连接, 所述转盘(25)的上方固定设置有旋转臂(20), 所述旋转臂。
4、(20)的两端分别 开设有第一卡槽(21)和第二卡槽(22), 所述第一卡槽(21)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茶室(27), 所 述第一茶室(27)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限位块(24), 所述第一限位块(24)可滑动嵌入至所 述第一卡槽(21)的内部, 所述第一茶室(27)顶部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进料口(38), 所述第二 进料口(38)的下方固定设置有限位板(39), 所述第一茶室(27)的外壁设置有若干气孔 (40), 所述第二卡槽(22)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茶室(28), 所述第二茶室(28)的结构与所述第 一茶室(27)相同; 所述底板(30)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溶液箱(31), 所述溶液箱(31)的侧壁顶部。
5、与所述限位 板(39)套装连接, 所述溶液箱(3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放液口(41), 所述第一放液口(41)与 第一管道(32)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管道(32)的另一端与增压泵(33)的进液口固定连 接, 所述增压泵(33)的出液口与第二管道(34)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管道(34)的另一 端与提取室(42)顶部的进料口固定连接, 所述提取室(42)的顶部设置有离心机(35), 所述 离心机(35)与第四转轴(44)的一端转动连接, 所述第四转轴(44)的另一端与滤筒(36)活动 连接, 所述提取室(42)的下方开设有第二放液口(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茶叶中提取茶。
6、多酚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集槽 (23)与所述底板(30)之间固定设置有泵送装置, 且泵送装置的出料口与所述第一茶室(27) 或第二茶室(28)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孔 (40)的孔径小于茶叶的粒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溶液箱 (31)其中一侧壁设置有观察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取室 (42)下方固定设置有支撑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进 料口。
7、(38)处设置有可插拔的活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 (30)远离所述溶液箱(3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残渣接收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 (30)周围设置有固定装置。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910383 U 2 一种用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茶叶提取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装 置。 背景技术 0002 茶提取物是从茶叶片中提取的活性成分, 主要包括茶多酚、 咖啡碱、 芳香油、 水分、 矿物质、 色素、 。
8、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 氨基酸、 维生素等; 茶多酚具有抗氧化、 清除自由基等作 用, 明显降低高脂血症的血清总胆固醇、 甘油三脂、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 同时具有恢 复和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茶多酚的降血脂作用也是茶叶能使肥胖者减肥不反弹的主 要原因之一; 0003 在现有技术中, 一般的提取装置在对茶叶进行浸泡提取时, 多采用弹簧结构连接 升降装置对茶叶进行浸泡, 但在高频率使用装置时, 弹簧结构故障率高, 会出现卡簧的现 象, 从而导致无法将盛有茶叶的容器与装置分离, 且在浸泡茶叶之前无法充分的对茶叶进 行搅碎, 因此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
9、于提供一种用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装置, 用于解决现有技术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如: 在高频率使用装置时, 弹簧结构故障率高, 会出现卡簧的现象, 从而 导致无法将盛有茶叶的容器与装置分离, 且在浸泡茶叶之前无法充分的对茶叶进行搅碎, 因此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 一种用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装置, 包括茶叶搅碎及茶多酚提取装置, 包括装置 主体、 切割室; 0007 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 所述装置主体顶部还设置有第一进料 口, 所述第一进料口的下方设置有所述切割室, 所述切割室的内壁与第一刀网固定连接, 所 述第。
10、一刀网的上方旋转设置有第一刀片, 所述第一刀片与第一转轴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转 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刀片, 所述第 二刀片的下方固定设置有第二刀网, 所述第二刀片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刀片相同, 所述第二 刀网的下方固定设置有筛分层, 所述筛分层的下方固定设置有搅拌室, 所述装置主体的一 侧开设有封闭门; 0008 所述搅拌室的内部设置有搅拌叶, 所述搅拌叶的尺寸由中部向两端逐渐递减, 所 述搅拌叶固定设置在第二转轴的两侧, 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壁下方固定设置有第一轴承, 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轴承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机的转轴 。
11、端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电机的下方固定设置有托板, 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料 口。 0009 进一步的, 所述第一刀网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刀网的孔径。 说明书 1/8 页 3 CN 211910383 U 3 0010 进一步的, 所述筛分层内设置有多层筛网, 且每层筛网之间设置有空隙。 0011 进一步的, 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一刀网和第二刀网的衔接处分别设置有轴承。 0012 进一步的, 所述第一刀网、 第二刀网可从所述封闭门内取出。 0013 进一步的, 所述第一刀片、 第一刀网、 第二刀片、 第二刀网均采用不锈钢材质。 0014 进一步的, 所述搅拌叶两端的宽度逐渐递减, 所述搅拌叶远。
12、离所述第二转轴的一 端为弧形。 0015 进一步的, 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开设有气孔。 0016 通过上述方案, 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 通过所述第一电机带 动下方的传动结构, 通过第一进料口填装茶叶原材料, 通过设置所述切割室提供用于切割 的操作空间, 所述切割室的内壁与第一刀网固定连接, 所述切割室的内壁固定所述第一刀 网的位置, 所述第一刀网的上方旋转设置有第一刀片, 所述第一刀片与第一转轴固定连接, 通过所述第一转轴带动所述第一刀片转动, 使得第一刀片与第一刀网在旋转的过程中形成 剪切力, 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传动连接, 通过所述第一电机为所述第一转 轴提供动。
13、力来源, 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刀片, 使得通过第一刀片进行初 步切割后的材料进行进一步的切割, 使得茶叶原料的粒径更小, 所述第二刀网的下方固定 设置有筛分层, 通过所述筛分层进行筛分, 使得没有得到切割或切割不充分的材料留在筛 分层上, 所述筛分层的下方固定设置有搅拌室, 对于进行充分切割之后的原材料通过所述 筛分层进入到所述搅拌室的内部, 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开设有封闭门, 在装置停止运转时, 通过所述封闭门取出筛网上的残留进行进一步加工或处理, 同时也可对刀片及刀网进行拆 分清洗或更换新的部件; 0017 所述搅拌室的内部设置有搅拌叶, 所述搅拌叶的尺寸由中部向两端逐渐递减,。
14、 进 一步的通过搅拌叶对搅拌室内部的原料进行搅拌混合, 使得原料内的水分进行平衡, 在搅 拌的过程中加快所述搅拌室内部的空气流通, 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壁下方固定设置有第一 轴承, 通过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伴随所述第二转轴转动, 且通过所述第一轴承与装置主体 内壁的固定连接, 从而固定所述第二转轴的位置, 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机的转 轴端转动连接, 使得所述第二电机为所述第二转轴提供动力来源, 所述第二电机的下方固 定设置有托板, 通过所述托班对所述第二电机起到承托的作用, 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设置 有第一出料口, 通过所述第一出料口将初步搅碎加工好的原料排出。 0018 所述第一刀网的孔径。
15、大于所述第二刀网的孔径, 使得原料可以通过两层刀网逐层 进行切割, 避免了单一切割层切割不均匀的情况。 0019 所述筛分层内设置有多层筛网, 且每层筛网之间设置有空隙, 使得个别切割不充 分的原料留在筛网中。 0020 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一刀网和第二刀网的衔接处分别设置有轴承, 通过轴承的内圈 伴随所述第一转轴的转动, 轴承的外圈起到固定位置的作用。 0021 所述第一刀网、 第二刀网可从所述封闭门内取出, 使得所述切割室内的部件可以 进行清洗或更换。 0022 所述第一刀片、 第一刀网、 第二刀片、 第二刀网均采用不锈钢材质, 从而避免由于 所述切割室内潮湿的工作环境使得刀网或刀片生锈。 0。
16、023 所述搅拌叶两端的宽度逐渐递减, 所述搅拌叶远离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为弧形, 说明书 2/8 页 4 CN 211910383 U 4 使得所述搅拌叶更贴合所述搅拌室内部的环境, 更有效的达到充分搅拌的效果。 0024 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开设有气孔, 使得所述装置主体内部的空气得以流通。 0025 优选的, 还包括用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装置, 包括装置主体、 收集槽; 0026 所述装置主体的下方固定设置有所述收集槽, 靠近所述收集槽的一侧设置有底 板, 所述底板的中部固定设置有气缸, 所述气缸的顶部与转盘活动连接, 所述转盘的上方固 定设置有旋转臂, 所述旋转臂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卡槽和。
17、第二卡槽, 所述第一卡槽的下 方设置有第一茶室, 所述第一茶室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限位块, 所述第一限位块可滑动 嵌入至所述第一卡槽的内部, 所述第一茶室顶部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进料口, 所述第二进料 口的下方固定设置有限位板, 所述第一茶室的外壁设置有若干气孔, 所述第二卡槽的下方 设置有第二茶室, 所述第二茶室的结构与所述第一茶室相同; 0027 所述底板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溶液箱, 所述溶液箱的侧壁顶部与所述限位板套装连 接, 所述溶液箱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放液口, 所述第一放液口与第一管道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 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与增压泵的进液口固定连接, 所述增压泵的出液口与第二管道的一端 固定连。
18、接, 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与提取室顶部的进料口固定连接, 所述提取室的顶部设 置有离心机, 所述离心机与第四转轴的一端转动连接, 所述第四转轴的另一端与滤筒活动 连接, 所述提取室的下方开设有第二放液口。 0028 进一步的, 所述收集槽与所述底板之间固定设置有泵送装置, 且泵送装置的出料 口与所述第一茶室或第二茶室活动连接。 0029 进一步的, 所述气孔的孔径小于茶叶的粒径。 0030 进一步的, 所述溶液箱其中一侧壁设置有观察窗。 0031 进一步的, 所述提取室下方固定设置有支撑架。 0032 进一步的, 所述第二进料口处设置有可插拔的活塞。 0033 进一步的, 所述底板远离所述溶液。
19、箱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残渣接收槽。 0034 进一步的, 所述底板周围设置有固定装置。 0035 通过上述方案, 所述装置主体的下方固定设置有所述收集槽, 通过所述收集槽对 装置主体搅碎的原材进行收集, 通过底板对上部的结构起支撑固定位置的作用, 通过所述 气缸的收缩和顶伸使得上部结构达到升降的效果, 在所述气缸升起时, 进一步通过所述转 盘旋转方向, 通过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对茶室进行限位, 进一步的在通过所述旋转臂 与所述转盘的配合, 使得茶室得以旋转运动, 通过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一卡槽的配合 连接, 使得所述第一茶室与所述旋转臂活动连接, 所述第一茶室顶部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进 料口, 通。
20、过进料口填装原料, 所述第二进料口的下方固定设置有限位板, 设置限位板使得茶 室与所述溶液箱接触时得以控制茶室的嵌入深度, 所述第一茶室的外壁设置有若干气孔, 在所述第一茶室嵌入至所述溶液箱内时, 所述溶液箱内的溶液与茶叶通过所述气孔进行交 换反应, 通过所述第一茶室与所述第二茶室的循环浸泡从而节省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0036 通过所述限位板对茶室的嵌入深度进行限位, 所述溶液箱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放液 口, 通过所述第一放液口将浸泡后的液体排出, 所述第一放液口与第一管道的一端固定连 接, 使得溶液通过所述第一管道进入到所述增压泵内, 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与增压泵的 进液口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使。
21、得液体通过所述增压泵和所述第二管道, 将溶液泵送入所述 提取室, 所述提取室的顶部设置有离心机, 其中, 离心机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元件, 不是本 说明书 3/8 页 5 CN 211910383 U 5 方案的创新点, 此处不再赘述, 所述离心机与第四转轴的一端转动连接, 通过所述第四转轴 与所述滤筒的配合转动, 使得提取物从溶液中分离, 进一步的通过所述第二放液口将液体 排出。 0037 所述收集槽与所述底板之间固定设置有泵送装置, 且泵送装置的出料口与所述第 一茶室或第二茶室活动连接, 通过泵送装置将所述装置主体搅碎后的物料装入茶室内。 0038 所述气孔的孔径小于茶叶的粒径, 从而避免茶。
22、室内的茶叶从气孔冲渗出。 0039 所述溶液箱其中一侧壁设置有观察窗, 通过观察窗用于实时观察所述溶液箱内的 状态。 0040 所述提取室下方固定设置有支撑架通过支撑架对所述提取室产生支撑力, 提高所 述提取室的稳定性。 0041 所述第二进料口处设置有可插拔的活塞, 避免其他杂质通过所述第二进料口进入 到茶室内。 0042 所述底板远离所述溶液箱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残渣接收槽, 使得茶室内粒径过小的 残渣或其他细小颗粒从气孔中渗出时得以收集, 减低了装置使用后的清理难度。 0043 所述底板周围设置有固定装置, 避免在装置工作时产生位移, 进一步的提高了稳 定性。 004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
23、效果是: 0045 (1)通过双层刀网及刀片的组合, 提高了装置的剪切力, 同时通过筛分增进一步的 控制原料的粒径, 提高了工作效率, 节省了工作时间; 0046 (2)通过卡槽与限位块的结合, 避免了弹簧结构出现卡簧的问题, 结构简单, 故障 率低; 0047 (3)通过搅碎装置与浸泡提取装置的配合, 进一步提高了提取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48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和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49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浸泡工序的工作示意图; 0050 图3显示为图1中, 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51 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搅碎装置上部结构示意图 0052 图。
24、中, 1-装置主体, 2-第一进料口, 3-第一刀片, 4-封闭门, 5-第一刀网, 6-第一转 轴, 7-筛分层, 8-搅拌室, 9-搅拌叶, 10-第二转轴, 11-第一轴承, 13-第一电机, 14-第二刀 片, 15-第二电机, 16-第一出料口, 17-托板, 18-切割室, 19-第二刀网, 20-旋转臂, 21-第一 卡槽, 22-第二卡槽, 23-收集槽, 24-第一限位块, 25-转盘, 27第一茶室, 28-第二茶室, 29-气 缸, 30-底板, 31-溶液箱, 32-第一管道, 33-增压泵, 34-第二管道, 35-离心机, 36-滤筒, 38第 二进料口, 39-限。
25、位板, 40-气孔, 41-第一放液口, 42-提取室, 43-第二放液口, 44-第四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53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1-4,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 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 说明书 4/8 页 6 CN 211910383 U 6 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54 实施例1: 0055 如图1-4所示, 一种茶叶搅碎及茶多酚提取装置, 包括装置主体1、 切割室18; 0056 。
26、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13, 所述装置主体1顶部还设置有第一 进料口2, 所述第一进料口2的下方设置有所述切割室18, 所述切割室18的内壁与第一刀网5 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刀网5的上方旋转设置有第一刀片3, 所述第一刀片3与第一转轴6固定 连接, 所述第一转轴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13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转轴6的另一端固定连 接有第二刀片14, 所述第二刀片14的下方固定设置有第二刀网19, 所述第二刀片14的结构 与所述第一刀片3相同, 所述第二刀网19的下方固定设置有筛分层7, 所述筛分层7的下方固 定设置有搅拌室8, 所述装置主体1的一侧开设有封闭门4; 0057 所述。
27、搅拌室8的内部设置有搅拌叶9, 所述搅拌叶9的尺寸由中部向两端逐渐递减, 所述搅拌叶9固定设置在第二转轴10的两侧, 所述装置主体1的一侧壁下方固定设置有第一 轴承11, 所述第二转轴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轴承11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转轴10的另一端与 第二电机15的转轴端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电机15的下方固定设置有托板17, 所述装置主体1 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料口16。 0058 进一步的, 所述第一刀网5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刀网19的孔径。 0059 进一步的, 所述筛分层7内设置有多层筛网, 且每层筛网之间设置有空隙。 0060 进一步的, 所述第一转轴6与第一刀网5和第二刀网19的衔接处分。
28、别设置有轴承。 0061 进一步的, 所述第一刀网5、 第二刀网19可从所述封闭门4内取出。 0062 进一步的, 所述第一刀片3、 第一刀网5、 第二刀片14、 第二刀网19均采用不锈钢材 质。 0063 进一步的, 所述搅拌叶9两端的宽度逐渐递减, 所述搅拌叶9远离所述第二转轴10 的一端为弧形。 0064 进一步的, 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部开设有气孔。 0065 实施例1的工作原理简述: 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13, 通过所 述第一电机带动下方的传动结构, 通过第一进料口填装茶叶原材料, 通过设置所述切割室 18提供用于切割的操作空间, 所述切割室18的内壁与第一刀网5固定。
29、连接, 所述切割室18的 内壁固定所述第一刀网5的位置, 所述第一刀网5的上方旋转设置有第一刀片3, 所述第一刀 片3与第一转轴6固定连接, 通过所述第一转轴6带动所述第一刀片3转动, 使得第一刀片3与 第一刀网5在旋转的过程中形成剪切力, 所述第一转轴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13传动连 接, 通过所述第一电机13为所述第一转轴6提供动力来源, 所述第一转轴6的另一端固定连 接有第二刀片14, 使得通过第一刀片3进行初步切割后的材料进行进一步的切割, 使得茶叶 原料的粒径更小, 所述第二刀网19的下方固定设置有筛分层7, 通过所述筛分层7进行筛分, 使得没有得到切割或切割不充分的材料留在筛分层上。
30、, 所述筛分层7的下方固定设置有搅 拌室8, 对于进行充分切割之后的原材料通过所述筛分层7进入到所述搅拌室8的内部, 所述 装置主体1的一侧开设有封闭门4, 在装置停止运转时, 通过所述封闭门4取出筛网上的残留 进行进一步加工或处理, 同时也可对刀片及刀网进行拆分清洗或更换新的部件; 0066 所述搅拌室8的内部设置有搅拌叶9, 所述搅拌叶9的尺寸由中部向两端逐渐递减, 进一步的通过搅拌叶9对搅拌室8内部的原料进行搅拌混合, 使得原料内的水分进行平衡, 说明书 5/8 页 7 CN 211910383 U 7 在搅拌的过程中加快所述搅拌室8内部的空气流通, 所述装置主体1的一侧壁下方固定设置 。
31、有第一轴承11, 通过所述第一轴承11的内圈伴随所述第二转轴10转动, 且通过所述第一轴 承11与装置主体1内壁的固定连接, 从而固定所述第二转轴10的位置, 所述第二转轴10的另 一端与第二电机15的转轴端转动连接, 使得所述第二电机15为所述第二转轴10提供动力来 源, 所述第二电机15的下方固定设置有托板17, 通过所述托班17对所述第二电机15起到承 托的作用, 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料口16, 通过所述第一出料口16将初步搅碎 加工好的原料排出。 0067 所述第一刀网5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刀网19的孔径, 使得原料可以通过两层刀网 逐层进行切割, 避免了单一切割层切割不均匀。
32、的情况。 0068 所述筛分层7内设置有多层筛网, 且每层筛网之间设置有空隙, 使得个别切割不充 分的原料留在筛网中。 0069 所述第一转轴6与第一刀网5和第二刀网19的衔接处分别设置有轴承, 通过轴承的 内圈伴随所述第一转轴6的转动, 轴承的外圈起到固定位置的作用。 0070 所述第一刀网5、 第二刀网19可从所述封闭门4内取出, 使得所述切割室18内的部 件可以进行清洗或更换。 0071 所述第一刀片3、 第一刀网5、 第二刀片14、 第二刀网19均采用不锈钢材质, 从而避 免由于所述切割室18内潮湿的工作环境使得刀网或刀片生锈。 0072 所述搅拌叶9两端的宽度逐渐递减, 所述搅拌叶9。
33、远离所述第二转轴10的一端为弧 形, 使得所述搅拌叶9更贴合所述搅拌室8内部的环境, 更有效的达到充分搅拌的效果。 0073 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部开设有气孔, 使得所述装置主体1内部的空气得以流通。 0074 实施例2: 0075 如图1-4所示,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 还包括用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装置, 包括装 置主体1、 收集槽23; 0076 所述装置主体1的下方固定设置有所述收集槽23, 靠近所述收集槽23的一侧设置 有底板30, 所述底板30的中部固定设置有气缸29, 所述气缸29的顶部与转盘25活动连接, 所 述转盘25的上方固定设置有旋转臂20, 所述旋转臂20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
34、一卡槽21和第二 卡槽22, 所述第一卡槽21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茶室27, 所述第一茶室27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第 一限位块24, 所述第一限位块24可滑动嵌入至所述第一卡槽21的内部, 所述第一茶室27顶 部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进料口38, 所述第二进料口38的下方固定设置有限位板39, 所述第一 茶室27的外壁设置有若干气孔40, 所述第二卡槽22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茶室28, 所述第二茶 室28的结构与所述第一茶室27相同; 0077 所述底板30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溶液箱31, 所述溶液箱31的侧壁顶部与所述限位板 39套装连接, 所述溶液箱3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放液口41, 所述第一放液口41与第一管道。
35、32 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管道32的另一端与增压泵33的进液口固定连接, 所述增压泵33 的出液口与第二管道34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管道34的另一端与提取室42顶部的进料 口固定连接, 所述提取室42的顶部设置有离心机35, 所述离心机35与第四转轴44的一端转 动连接, 所述第四转轴44的另一端与滤筒36活动连接, 所述提取室42的下方开设有第二放 液口43。 0078 进一步的, 所述收集槽23与所述底板30之间固定设置有泵送装置, 且泵送装置的 说明书 6/8 页 8 CN 211910383 U 8 出料口与所述第一茶室27或第二茶室28活动连接。 0079 进一步的, 所。
36、述气孔40的孔径小于茶叶的粒径。 0080 进一步的, 所述溶液箱31其中一侧壁设置有观察窗。 0081 进一步的, 所述提取室42下方固定设置有支撑架。 0082 进一步的, 所述第二进料口38处设置有可插拔的活塞。 0083 进一步的, 所述底板30远离所述溶液箱3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残渣接收槽。 0084 进一步的, 所述底板30周围设置有固定装置。 0085 实施例2的工作原理简述: 所述装置主体1的下方固定设置有所述收集槽23, 通过 所述收集槽23对装置主体1搅碎的原材进行收集, 通过底板30对上部的结构起支撑固定位 置的作用, 通过所述气缸29的收缩和顶伸使得上部结构达到升降的效果。
37、, 在所述气缸29升 起时, 进一步通过所述转盘25旋转方向, 通过所述第一卡槽21和第二卡槽22对茶室进行限 位, 进一步的在通过所述旋转臂20与所述转盘25的配合, 使得茶室得以旋转运动, 通过所述 第一限位块24与所述第一卡槽的配合连接, 使得所述第一茶室27与所述旋转臂20活动连 接, 所述第一茶室27顶部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进料口38, 通过所述进料口38填装原料, 所述第 二进料口38的下方固定设置有限位板39, 设置限位板39使得茶室与所述溶液箱31接触时得 以控制茶室的嵌入深度, 所述第一茶室27的外壁设置有若干气孔40, 在所述第一茶室27嵌 入至所述溶液箱31内时, 所述溶液箱。
38、31内的溶液与茶叶通过所述气孔40进行交换反应, 通 过所述第一茶室27与所述第二茶室28的循环浸泡从而节省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0086 通过所述限位板39对茶室的嵌入深度进行限位, 所述溶液箱3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 放液口41, 通过所述第一放液口41将浸泡后的液体排出, 所述第一放液口41与第一管道32 的一端固定连接, 使得溶液通过所述第一管道32进入到所述增压泵33内, 所述第一管道32 的另一端与增压泵33的进液口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使得液体通过所述增压泵33和所述第二 管道34, 将溶液泵送入所述提取室42, 所述提取室42的顶部设置有离心机35, 其中, 离心机 35为现有技术中常。
39、用的元件, 不是本方案的创新点, 此处不再赘述, 所述离心机35与第四转 轴44的一端转动连接, 通过所述第四转轴44与所述滤筒36的配合转动, 使得提取物从溶液 中分离, 进一步的通过所述第二放液口43将液体排出。 0087 所述收集槽23与所述底板30之间固定设置有泵送装置, 且泵送装置的出料口与所 述第一茶室27或第二茶室28活动连接, 通过泵送装置将所述装置主体1搅碎后的物料装入 茶室内。 0088 所述气孔40的孔径小于茶叶的粒径, 从而避免茶室内的茶叶从气孔40冲渗出。 0089 所述溶液箱31其中一侧壁设置有观察窗, 通过观察窗用于实时观察所述溶液箱31 内的状态。 0090 所。
40、述提取室42下方固定设置有支撑架通过支撑架对所述提取室42产生支撑力, 提 高所述提取室42的稳定性。 0091 所述第二进料口38处设置有可插拔的活塞, 避免其他杂质通过所述第二进料口37 进入到茶室内。 0092 所述底板30远离所述溶液箱3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残渣接收槽, 使得茶室内粒径过 小的残渣或其他细小颗粒从气孔中渗出时得以收集, 减低了装置使用后的清理难度。 0093 所述底板30周围设置有固定装置, 避免在装置工作时产生位移, 进一步的提高了 说明书 7/8 页 9 CN 211910383 U 9 稳定性。 0094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需要理解的是, 术语 “逆时针” 、。
41、“顺时针”“纵向” 、“横向” 、 “上” 、“下” 、“前” 、“后” 、“左” 、“右” 、“竖直” 、“水平” 、“顶” 、“底” 、“内” 、“外” 等指示的方位或 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 而不是指示 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 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说明书 8/8 页 10 CN 211910383 U 10 图1 说明书附图 1/3 页 11 CN 211910383 U 11 图2 图3 说明书附图 2/3 页 12 CN 211910383 U 12 图4 说明书附图 3/3 页 13 CN 211910383 U 13 。
- 内容关键字: 用于 茶叶 提取 茶多酚 装置
纳米气泡布面除油预缩设备.pdf
半导体老化冷热测试装置.pdf
RFID芯片剪切力测试仪.pdf
可按摩式颈托睡眠头枕及汽车座椅.pdf
汽车点火装饰圈.pdf
起落架部件机加工同心度辅助工装.pdf
园林绿化垃圾处理装置.pdf
施工物料分筛装置.pdf
鸡粪螺旋挤出设备.pdf
用于分砖的压砖装置.pdf
故障电池包防护箱.pdf
耐磨型泥沙挖掘齿.pdf
阀门锁盖设备.pdf
用于多肽固相合成的后处理系统及多肽固相合成设备.pdf
高压线圈导线拉紧装置.pdf
可调式带锯机切割辅助工装.pdf
温度压力一体化检测的波码通信控制装置.pdf
屋面防水卷材辅助施工设备.pdf
桥梁支座变形角度测量装置.pdf
便于冷却烘干的塑料玩具注塑机.pdf
防护插板.pdf
基于特征融合Transformer的多对比度核磁共振图像超分辨率方法.pdf
复叠制冷压缩机组.pdf
盾构管片拼装定位分体测量装置.pdf
自组装多肽RAKA 16的合成方法.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盾构掘进机姿态分项预测方法.pdf
宫颈TCT切片的多类型细胞核标注及多任务处理方法.pdf
基于自然资源工程勘测面积的测量装置.pdf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生物质电厂燃烧控制决策优化方法及系统.pdf
低功率的医院污水处理装置.pdf
基于FV-MViT的指静脉识别方法、装置及相关介质.pdf
一种升降式旋转室外消火栓.pdf
框架结构T型连接柱.pdf
防静电地板吸板器.pdf
一种建筑用箱体或井口预留孔洞活动模具.pdf
速成拉建房屋.pdf
预制桥面板精轧螺纹钢筋弧形连接构造.pdf
一种内固定式伸缩门滑行导轨及伸缩门.pdf
多用途封井器.pdf
一种新型圆弧建筑模板紧固件.pdf
一种超实木防水组合踢脚线.pdf
电气柜前门板门锁装置.pdf
双人正杆器.pdf
一种纳米铝塑复合板.pdf
强磁打捞器.pdf
一种基于无刷直流电机的环卫车电动扫盘系统.pdf
一种可调节型门铰链.pdf
一种用于基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的船筏式试验装置.pdf
免贴墙砖.pdf
一种聚氨酯仿石材防火保温装饰复合板.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