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井漏条件下的井眼轨迹恢复系统.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9638625 上传时间:2021-05-1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725.4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恶性井漏条件下的井眼轨迹恢复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恶性井漏条件下的井眼轨迹恢复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恶性井漏条件下的井眼轨迹恢复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文档描述:

《恶性井漏条件下的井眼轨迹恢复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恶性井漏条件下的井眼轨迹恢复系统.pdf(9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623156.6 (22)申请日 2020.04.23 (73)专利权人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 司 地址 212000 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天桥路 22号 专利权人 中石化华东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林卫东曹华庆陈安明高长斌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32102 代理人 任利国 (51)Int.Cl. E21B 47/022(2012.01) E21B 43/34(2006.01) E21B 33/04(2006.01) E。

2、21B 41/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恶性井漏条件下的井眼轨迹恢复系统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恶性井漏条件下的井 眼轨迹恢复系统, 钻头上方设有MWD, 沿井口装置 的轴线设有双壁钻杆, 双壁钻杆的内管上端与水 龙头相连; 双壁钻杆的外管上端通过气盒子与注 气装置相连; 双壁钻杆的下端连接有气液混合 器, 其外周壁上均匀分布有多个与双壁钻杆夹层 相通的排气口, 单壁钻杆的上端旋接在气液混合 器的中心孔下方; 井口设有井口外排管, 井口外 排管与节流管汇的入口相连, 节流管汇出口与液 气分离器的入口相连, 液气分离器的出口管道与 振动筛的入口相连, 振动筛的钻井液。

3、出口与循环 罐的入口相连, 循环罐出口与钻井液泵的入口相 连, 钻井液泵的出口通过水龙带与水龙头的入口 相连。 该系统可以使MWD恢复对井眼轨迹的监控 功能。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CN 211950478 U 2020.11.17 CN 211950478 U 1.一种恶性井漏条件下的井眼轨迹恢复系统, 包括连接在单壁钻杆下端且位于裸眼底 部的钻头, 钻头上方设有无线随钻测斜仪, 裸眼上部至井口设有套管, 套管上端连接在井口 装置下方, 其特征在于: 沿井口装置的轴线设有双壁钻杆, 双壁钻杆的内管上端与水龙头相 连; 双壁钻杆的外管上端与气盒子相连, 所述气盒子的侧壁入口与注。

4、气装置相连; 双壁钻杆 的下端连接有气液混合器, 气液混合器的外周壁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混合器排气口, 各混合 器排气口的内端口分别与双壁钻杆的夹层空间相通, 单壁钻杆的上端旋接在气液混合器的 中心孔下方; 井口还设有穿越井口装置的井口外排管, 井口外排管通过连接管道与节流管 汇的入口相连, 节流管汇的出口与液气分离器的入口相连, 液气分离器的出口管道与振动 筛的入口相连, 振动筛的钻井液出口与循环罐的入口相连, 循环罐的出口与钻井液泵的入 口相连, 钻井液泵的出口通过水龙带与所述水龙头的入口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恶性井漏条件下的井眼轨迹恢复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壁 钻杆包括共轴线。

5、的内管和外管, 内管的上部设有向外伸出的内管凸圈, 所述内管凸圈的外 缘嵌于外管的内台阶上, 内管凸圈的上部设有卡簧, 所述卡簧嵌于外管的卡簧槽中, 所述内 管凸圈的圆周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沿轴向贯通的内管凸圈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恶性井漏条件下的井眼轨迹恢复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壁 钻杆的外管上端设有锥形母螺纹, 所述双壁钻杆的外管下端设有锥形公螺纹; 所述双壁钻 杆的内管上端设有内管外密封槽, 所述双壁钻杆的内管下端设有内管承插口, 所述内管承 插口的内径大于内管中心孔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恶性井漏条件下的井眼轨迹恢复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 述气液混合器的。

6、上端面设有向下延伸的环形通气槽, 各混合器排气口的内端口分别与环形 通气槽相通。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950478 U 2 恶性井漏条件下的井眼轨迹恢复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钻井系统, 特别涉及一种恶性井漏条件下的井眼轨迹恢复系 统, 属于井眼作业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MWD (无线随钻测量) 是定向井井眼轨迹控制中一种常用的无线传输的井下测量系 统, 主要用于测量井斜角、 方位角、 工具面角等参数, 利用脉冲通过钻柱中的泥浆 (液体) 将 数据传送到地面。 定向钻井中一旦发生失返, 钻柱内液相将不再连续, 测量数据将不能上传 地面, 此。

7、时钻井处于 “盲打” 阶段。 应对这种情况, 国内外最常用的就是电磁波无线随钻系统 监控井眼轨迹, 但受井深、 套管下入深度、 地层岩性等影响较大, 一般井深超过2000米就不 再有效。 0003 京津冀地区的中深岩溶地热井的井深通常为2500-3500米, 不适用电磁波无线随 钻系统来监控井眼轨迹, 中深岩溶地热井的热储层极易发生恶性井漏, 为保证出水量甲方 一般禁止堵漏作业, 如果热储层岩性稳定, 那么强钻就是首选的技术方案。 问题是大多数地 热井是定向井, 强钻过程中失返会导致MWD没有信号, 无法获取井斜、 方位、 工具面的数据, 从而造成井眼轨迹控制失效。 这时强钻往往变成了 “盲打。

8、” 。 强钻所配备的简洁钻具组合不 足以克服地层自然造斜率, 常常不知不觉中井眼井斜呈无限大趋势, 此时井下摩阻增大导 致事故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 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提供一种恶性井漏条件下 的井眼轨迹恢复系统, 可以先建立有限循环再形成钻杆内连续液相, 使传统MWD仪器获得信 号解码, 恢复对井眼轨迹的监控功能。 0005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恶性井漏条件下的井眼轨迹恢复系统, 包括连接在单壁钻杆下端且位于裸眼底部的钻头, 钻头上方设有无线随钻测斜仪, 裸眼上 部至井口设有套管, 套管上端连接在井口装置下方, 沿井口装置的轴线设有双。

9、壁钻杆, 双壁 钻杆的内管上端与水龙头相连; 双壁钻杆的外管上端与气盒子相连, 所述气盒子的侧壁入 口与注气装置相连; 双壁钻杆的下端连接有气液混合器, 气液混合器的外周壁上均匀分布 有多个混合器排气口, 各混合器排气口的内端口分别与双壁钻杆的夹层空间相通, 单壁钻 杆的上端旋接在气液混合器的中心孔下方; 井口还设有穿越井口装置的井口外排管, 井口 外排管通过连接管道与节流管汇的入口相连, 节流管汇的出口与液气分离器的入口相连, 液气分离器的出口管道与振动筛的入口相连, 振动筛的钻井液出口与循环罐的入口相连, 循环罐的出口与钻井液泵的入口相连, 钻井液泵的出口通过水龙带与所述水龙头的入口相 连。

10、。 0006 相对于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 压缩空气通过气盒子进入双 壁钻杆内管与外管之间的环状间隙中, 沿双壁钻杆的环状夹层下行至气液混合器后, 从混 说明书 1/4 页 3 CN 211950478 U 3 合器排气口进入套管环空, 这时压气膨胀, 液气混合, 形成一种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的液气混 合物, 由于气体不断进入钻井液, 降低环空当量密度, 产生气举作用, 使得环空中液气混合 物与钻杆内的钻井液之间产生压差, 从而将液气混合物以较高的速度从井口外排管带出, 先建立起气液混合器至井口的有限循环; 流出井口的钻井液经节流管汇进入液气分离器进 行分离, 气体从液气分离器。

11、的顶部溢出, 钻井液进入振动筛筛分, 清洁的钻井液进入循环罐 暂存并进一步沉淀, 由钻井液泵将钻井液抽出, 并通过水龙带送入水龙头, 沿双壁钻杆的中 心孔下行, 越过气液混合器的中心孔进入单壁钻杆的中心孔, 在钻杆内的钻井液与环空气 举段压差作用下, 钻井液从钻头的喷嘴喷出, 冲刷井底的岩屑后, 沿环空上行, 如此钻杆内 形成连续液相, 使无线随钻测斜仪即MWD可以获得信号解码, 恢复对井眼轨迹的监控功能。 本系统不受井深限制, 气举后MWD信号传输正常, 上传数据解码后准确清晰; 可以强钻中定 时定点气举使用MWD测斜, 监测井眼轨迹。 发现井斜超标也可以长时间气举调整工具面, 控 制井眼轨。

12、迹, 彻底消除失返井井眼轨迹失控的巨大风险。 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 所述双壁钻杆包括共轴线的内管和外管, 内管的上部设 有向外伸出的内管凸圈, 所述内管凸圈的外缘嵌于外管的内台阶上, 内管凸圈的上部设有 卡簧, 所述卡簧嵌于外管的卡簧槽中, 所述内管凸圈的圆周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沿轴向贯通 的内管凸圈通孔。 外管的内台阶与卡簧实现内管的轴向定位, 内管凸圈的外缘与外管内壁 的配合实现内管的径向定位, 确保内管可靠悬吊在外管中且两者共轴线, 多个内管凸圈通 孔可以保证压缩空气顺利下行进入内管与外管之间的环状夹层中。 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双壁钻杆的外管上端设有锥形母。

13、螺纹, 所述 双壁钻杆的外管下端设有锥形公螺纹; 所述双壁钻杆的内管上端设有内管外密封槽, 所述 双壁钻杆的内管下端设有内管承插口, 所述内管承插口的内径大于内管中心孔的直径。 外 管通过螺纹与上下部件连接并承担双壁钻杆及其下方的载荷, 内管外密封槽中嵌有密封圈 与上方插入的管接头实现密封, 下方的管接头插入内管承插口中, 且内管承插口的内台阶 处设有密封垫实现密封。 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气液混合器的上端面设有向下延伸的环形通 气槽, 各混合器排气口的内端口分别环形通气槽相通。 来自双壁钻杆的环状夹层的压缩空 气先进入气液混合器的环形通气槽中, 然后转向从各混合器排气口。

14、均匀向外喷出, 确保套 管环空的气举比较均匀。 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本实用新型恶性井漏条件下的井眼轨迹恢复系统的流程图。 0011 图2为图1中井眼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0012 图3为图2中双壁钻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中: 1.井口装置; 2.套管; 3.注气装置; 4.水龙带; 5.水龙头; 6.气盒子; 7.双壁钻 杆; 7a.外管; 7a1.锥形母螺纹; 7a2.锥形公螺纹; 7b.内管; 7b1.内管中心孔; 7b2.内管外密 封槽; 7b3.内管凸圈; 7b4.内管凸圈通孔; 7b5.内管承插口; 7c.卡簧; 7d.环状夹层; 8.气液 混合器; 9.单壁钻杆; 10。

15、.无线随钻测斜仪; 11.钻头; 12.井口外排管; 13.连接管道; 14.节流 管汇; 15.液气分离器; 16.振动筛; 17.循环罐; 18.钻井液泵。 说明书 2/4 页 4 CN 211950478 U 4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如图1至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恶性井漏条件下的井眼轨迹恢复系统包括连接在单 臂钻杆9下端且位于裸眼底部的钻头11, 钻头11上方设有无线随钻测斜仪10, 裸眼上部至井 口设有套管2, 套管2上端连接在井口装置1下方, 沿井口装置1的轴线设有双壁钻杆7, 双壁 钻杆7的内管7b上端与水龙头5相连; 双壁钻杆的外管7a上端与气盒子6相连, 气盒子6的侧 壁入。

16、口与注气装置3相连; 双壁钻杆7的下端连接有气液混合器8, 气液混合器8的外周壁上 均匀分布有多个混合器排气口, 各混合器排气口的内端口分别与双壁钻杆7的夹层空间相 通, 单臂钻杆9的上端旋接在气液混合器8的中心孔下方; 井口还设有穿越井口装置1的井口 外排管12, 井口外排管12通过连接管道13与节流管汇14的入口相连, 节流管汇14的出口与 液气分离器15的入口相连, 液气分离器15的出口管道与振动筛16的入口相连, 振动筛16的 钻井液出口与循环罐17的入口相连, 循环罐17的出口与钻井液泵18的入口相连, 钻井液泵 18的出口通过水龙带4与水龙头5的入口相连。 0015 压缩空气通过气。

17、盒子6进入双壁钻杆内管7b与外管7a之间的环状间隙中, 沿双壁 钻杆7的环状夹层7d下行至气液混合器8后, 从混合器排气口进入套管2环空, 这时压气膨 胀, 液气混合, 形成一种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的液气混合物, 由于气体不断进入钻井液, 降低 环空当量密度, 产生气举作用, 使得环空中液气混合物与钻杆内的钻井液之间产生压差, 从 而将液气混合物以较高的速度从井口外排管12带出, 先建立起气液混合器8至井口的有限 循环; 流出井口的钻井液经节流管汇14进入液气分离器15进行分离, 气体从液气分离器15 的顶部溢出, 钻井液进入振动筛16筛分, 清洁的钻井液进入循环罐17暂存并进一步沉淀, 由 钻井。

18、液泵18将钻井液抽出, 并通过水龙带4送入水龙头5, 沿双壁钻杆7的中心孔下行, 越过 气液混合器8的中心孔进入单壁钻杆9的中心孔, 在钻杆内的钻井液与环空气举段压差作用 下, 钻井液从钻头11的喷嘴喷出, 冲刷井底的岩屑后, 沿环空上行, 如此钻杆内形成连续液 相, 使无线随钻测斜仪10即MWD可以获得信号解码, 恢复对井眼轨迹的监控功能。 0016 双壁钻杆7包括共轴线的内管7b和外管7a, 内管7b的上部设有向外伸出的内管凸 圈7b3, 内管凸圈7b3的外缘嵌于外管7a的内台阶上, 内管凸圈7b3的上部设有卡簧7c, 卡簧 7c嵌于外管7a的卡簧7c槽中, 内管凸圈7b3的圆周上均匀分布。

19、有多个沿轴向贯通的内管凸 圈通孔7b4。 外管7a的内台阶与卡簧7c实现内管7b的轴向定位, 内管凸圈7b3的外缘与外管 7a内壁的配合实现内管7b的径向定位, 确保内管7b可靠悬吊在外管7a中且两者共轴线, 多 个内管凸圈通孔7b4可以保证压缩空气顺利下行进入内管7b与外管7a之间的环状夹层7d 中。 0017 双壁钻杆7的外管7a上端设有锥形母螺纹7a1, 双壁钻杆7的外管7a下端设有锥形 公螺纹7a2, 外管7a通过螺纹与上下部件连接并承担双壁钻杆7及其下方的载荷。 0018 双壁钻杆7的内管7b上端设有内管外密封槽7b2, 双壁钻杆7的内管7b下端设有内 管承插口7b5, 内管承插口7。

20、b5的内径大于内管中心孔7b1的直径。 内管外密封槽7b2中嵌有 密封圈与上方插入的管接头实现密封, 下方的管接头插入内管承插口7b5中, 且内管承插口 7b5的内台阶处设有密封垫实现密封。 0019 气液混合器8的上端面设有向下延伸的环形通气槽, 各混合器排气口的内端口分 别环形通气槽相通。 来自双壁钻杆7的环状夹层7d的压缩空气先进入气液混合器8的环形通 气槽中, 然后转向从各混合器排气口均匀向外喷出, 确保套管2环空的气举比较均匀。 说明书 3/4 页 5 CN 211950478 U 5 0020 本系统不受井深限制, 气举后MWD信号传输正常, 上传数据解码后准确清晰; 可以 强钻中。

21、定时定点气举使用MWD测斜, 监测井眼轨迹。 发现井斜超标也可以长时间气举调整工 具面, 控制井眼轨迹, 彻底消除失返井井眼轨迹失控的巨大风险。 002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 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 保护范围。 除上述实施例外,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 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 换形成的技术方案, 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 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 在此不再赘述。 说明书 4/4 页 6 CN 211950478 U 6 图1 说明书附图 1/3 页 7 CN 211950478 U 7 图2 说明书附图 2/3 页 8 CN 211950478 U 8 图3 说明书附图 3/3 页 9 CN 211950478 U 9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恶性 条件下 轨迹 恢复 系统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恶性井漏条件下的井眼轨迹恢复系统.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963862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