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性能好的自行车后座.pdf
《减震性能好的自行车后座.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减震性能好的自行车后座.pdf(7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630187.4 (22)申请日 2020.04.23 (73)专利权人 天津美尔诺工贸有限公司 地址 301713 天津市武清区王庆坨镇东环 路 (72)发明人 曹学明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华专卓海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64 代理人 王文峰 (51)Int.Cl. B62J 1/0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减震性能好的自行车后座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震性能好的自行 车后座, 包括固定板、 载板, 所述固定。
2、板的前侧外 壁上设置有固定螺栓, 且固定板通过固定螺栓与 载板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外壁上焊接有 底板, 且固定板通过底板与斜杆焊接连接, 所述 斜杆的底部外壁上焊接有连接板, 且连接板的内 部开设有固定孔, 所述固定板与载板之间设置有 间隔板, 所述载板的内部开设有减震腔, 所述减 震腔的底部内壁上焊接有垫板, 且垫板的上方设 置有弹簧柱, 且弹簧柱的顶端外壁上设置有顶 板, 且顶板的上方外壁上设置有塑胶板。 本实用 新型通过设置有一系列的结构解决了现有的自 行车后座在使用时存在, 其为金属结构质地太硬 在使用时极易引起使用者不适感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
3、211943591 U 2020.11.17 CN 211943591 U 1.一种减震性能好的自行车后座, 包括固定板(1)、 载板(3),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板 (1)的前侧外壁上设置有固定螺栓(2), 且固定板(1)通过固定螺栓(2)与载板(3)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板(1)的底部外壁上焊接有底板(4), 且固定板(1)通过底板(4)与斜杆(5)焊接连 接, 所述斜杆(5)的底部外壁上焊接有连接板(6), 且连接板(6)的内部开设有固定孔(7), 所 述固定板(1)与载板(3)之间设置有间隔板(8), 所述载板(3)的内部开设有减震腔(9), 所述 减震腔(9)的底部内壁上焊接有垫板(。
4、10), 且垫板(10)的上方设置有弹簧柱(11), 且弹簧柱 (11)的顶端外壁上设置有顶板(12), 且顶板(12)的上方外壁上设置有塑胶板(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性能好的自行车后座,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板(3)共 设置有五到七个, 且载板(3)与固定板(1)呈相互垂直状结构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性能好的自行车后座,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螺栓 (2)穿过固定板(1)的外侧壁以及间隔板(8)与载板(3)的外壁固定连接, 所述载板(3)的厚 度与固定板(1)的厚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性能好的自行车后座,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板(3)。
5、内 的弹簧柱(11)共设置有五个, 且弹簧柱(11)之间呈等距结构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性能好的自行车后座, 其特征在于: 所述垫板(10)的 通过弹簧柱(11)与顶板(12)的底部外壁焊接连接, 且弹簧柱(11)与顶板(12)相互垂直设 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性能好的自行车后座, 其特征在于: 所述塑胶板(13) 通过高温融化与顶板(12)的上方外壁粘合连接, 且顶板(12)的外侧壁与减震腔(9)的内壁 配合连接。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943591 U 2 一种减震性能好的自行车后座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配件技术领域,。
6、 具体为一种减震性能好的自行车后座。 背景技术 0002 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 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 人骑上车后, 以脚踩踏板 为动力, 可以作为环保的交通工具用来代步、 出行; 越来越多的人将自行车作为健身器材用 来骑行锻炼、 自行车出游; 自行车本身也是一项体育竞技运动, 有公路自行车赛、 山地自行 车赛、 场地自行车赛、 特技自行车比赛等, 目前, 现有的自行车后座在使用时存在, 其为金属 结构质地太硬在使用时极易引起使用者不适感的问题, 局限性较大,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 术进行改进, 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
7、于提供一种减震性能好的自行车后座,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 中提出的问题。 0005 (二)技术方案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减震性能好的自行车后座, 包括固定板、 载板, 所述固定板的前侧外壁上设置有固定螺栓, 且固定板通过固定螺栓与载 板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外壁上焊接有底板, 且固定板通过底板与斜杆焊接连接, 所 述斜杆的底部外壁上焊接有连接板, 且连接板的内部开设有固定孔, 所述固定板与载板之 间设置有间隔板, 所述载板的内部开设有减震腔, 所述减震腔的底部内壁上焊接有垫板, 且 垫板的上方设置有弹簧柱, 且弹簧柱的顶端外壁上设置有顶板, 且顶板。
8、的上方外壁上设置 有塑胶板。 0007 优选的, 所述载板共设置有五到七个, 且载板与固定板呈相互垂直状结构设置。 0008 优选的, 所述固定螺栓穿过固定板的外侧壁以及间隔板与载板的外壁固定连接, 载板的厚度与固定板的厚度相同。 0009 优选的, 所述载板内的弹簧柱共设置有五个, 且弹簧柱之间呈等距结构设置。 0010 优选的, 所述垫板的通过弹簧柱与顶板的底部外壁焊接连接, 且弹簧柱与顶板相 互垂直设置。 0011 优选的, 所述塑胶板通过高温融化与顶板的上方外壁粘合连接, 且顶板的外侧壁 与减震腔的内壁配合连接。 0012 (三)有益效果 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
9、果是: 该减震性能好的自行车后座相对于 传统减震性能好的自行车后座通过设置减震腔、 弹簧柱、 顶板、 塑胶板, 在使用时弹簧柱可 有效的缓解使用所带来的压力, 同时也可减少自行车历经坑洼地面时所带来的震动, 而塑 胶板则有效的提高了顶板的舒适度, 解决了现有的自行车后座在使用时存在, 其为金属结 说明书 1/3 页 3 CN 211943591 U 3 构质地太硬在使用时极易引起使用者不适感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图; 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载板侧剖图; 0016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载板俯剖图。 0017 图中附图标记为: 1、 固定板; 2、 固定螺栓;。
10、 3、 载板; 4、 底板; 5、 斜杆; 6、 连接板; 7、 固 定孔; 8、 间隔板; 9、 减震腔; 10、 垫板; 11、 弹簧柱; 12、 顶板; 13、 塑胶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9 请参阅图1-3,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一种减震性能好的自行车后座, 包 括。
11、固定板1、 载板3, 固定板1的前侧外壁上设置有固定螺栓2, 且固定板1通过固定螺栓2与载 板3固定连接, 固定板1可对载板3起到限位作用, 固定板1的底部外壁上焊接有底板4, 且固 定板1通过底板4与斜杆5焊接连接, 斜杆5的底部外壁上焊接有连接板6, 且连接板6的内部 开设有固定孔7, 通过固定孔7便于将设备固定在自行车上, 固定板1与载板3之间设置有间 隔板8, 载板3的内部开设有减震腔9, 减震腔9的底部内壁上焊接有垫板10, 且垫板10的上方 设置有弹簧柱11, 且弹簧柱11的顶端外壁上设置有顶板12, 且顶板12的上方外壁上设置有 塑胶板13。 0020 进一步, 载板3共设置有五。
12、到七个, 且载板3与固定板1呈相互垂直状结构设置。 0021 进一步, 固定螺栓2穿过固定板1的外侧壁以及间隔板8与载板3的外壁固定连接, 载板3的厚度与固定板1的厚度相同, 固定螺栓2可对载板3起到限位固定作用。 0022 进一步, 载板3内的弹簧柱11共设置有五个, 且弹簧柱11之间呈等距结构设置, 载 板3可有效的将人体支撑起来。 0023 进一步, 垫板10的通过弹簧柱11与顶板12的底部外壁焊接连接, 且弹簧柱11与顶 板12相互垂直设置, 弹簧柱11可有效的缓解振动。 0024 进一步, 塑胶板13通过高温融化与顶板12的上方外壁粘合连接, 且顶板12的外侧 壁与减震腔9的内壁配合。
13、连接, 塑胶板13避免了载板3直接与人体接触。 0025 工作原理: 在使用时将后座搬运到自行车的后车轮上, 使得载板3与自行车的后轮 轴相互平行, 并将连接板6通过固定孔7卡接在后车轮的固定轴上, 而后在连接板6的外侧套 上螺母, , 即可使用。 0026 需要说明的是, 在本文中, 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 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 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 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而且, 术语 “包括” 、“包含” 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 非排他性的包含, 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 方法、 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 素, 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 方法、 物品或者设备 说明书 2/3 页 4 CN 211943591 U 4 所固有的要素。 0027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 修 改、 替换和变型,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说明书 3/3 页 5 CN 211943591 U 5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2 页 6 CN 211943591 U 6 图3 说明书附图 2/2 页 7 CN 211943591 U 7 。
- 内容关键字: 减震 性能 自行车 后座
阻燃B1级高耐热节能环保型聚丙烯绝缘电力电缆.pdf
电池加解锁RGV.pdf
可自动调节加工设备位置的制袋机.pdf
高压变压器、高压发生器和医学影像设备.pdf
铝管密封接头一体成型装置.pdf
汽车分动器控制电路.pdf
护理垫包装生产线的推料装置.pdf
桥梁建设用预制混凝土运输装置.pdf
水泵电机零件试压装置.pdf
折叠式便携首饰盒.pdf
河道防汛水位预警装置.pdf
高压、大流量先导式电磁阀防冲开结构.pdf
半圆形光纤传感器.pdf
环氧树脂分离提纯装置.pdf
计时器.pdf
钢制骨架剪切机.pdf
基于斜滑块的转盘式封口机真空室升降定位高度调节机构.pdf
电加热系统用加热器结构.pdf
拼接式石墨型模具.pdf
波码通信井下智能配水器.pdf
钢波纹管涵内临时支撑装置.pdf
传动式钢材加工成型机.pdf
微纳米复合高稳定性超双疏金属防腐缓蚀材料的制备方法.pdf
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pdf
基于语义元数据的二次模糊搜索方法.pdf
基于污泥焚烧灰渣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矿浆品位仪的压榨装置及滤饼压榨方法.pdf
余热回收蒸汽发生系统.pdf
云计算虚拟网络系统、及其使用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pdf
基于潜在扩散模型的双目图像生成方法及系统.pdf
新型船用金属复合板的爆炸焊接制备方法.pdf
脱硫废液蒸发系统以及方法.pdf
无线充供电的USB.pdf
无线充供电的车载电子设备.pdf
无基础家用立体车位及其应用.pdf
一种显示搜索联系人信息的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pdf
高饱和容量的图像传感器像素及其工作方法.pdf
一种重合闸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波动方法.pdf
一种混合压电材料的能量收集天线.pdf
直流电源接于变电站直流母线上UPS直流电源接口装置.pdf
一种改进型直流母线式UPS装置.pdf
一种安装方便的电机磁瓦固定结构.pdf
一种接线端子排.pdf
一种音频信号的播放方法及装置.pdf
一种电池正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pdf
一种微电网混合储能系统控制方法.pdf
连接器自动化加工载具.pdf
基于开关电容和耦合电感的高电压增益双向DCDC变换器.pdf
锂离子二次电池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录音方法和装置.pdf
负荷转移用卡具式绝缘引流线夹.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