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线缆用的绕包铜线.pdf
《传输线缆用的绕包铜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输线缆用的绕包铜线.pdf(7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635358.2 (22)申请日 2020.04.24 (73)专利权人 昆山盛兴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地址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锦溪镇 锦商路241号7号房 (72)发明人 龙浩李辉妹秦承国 (51)Int.Cl. H01B 7/18(2006.01) H01B 7/04(2006.01) H01B 11/00(2006.01) B65H 54/02(2006.01) B65H 54/7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传输线缆用的绕包铜线 (。
2、57)摘要 本实用新型中一种传输线缆用的绕包铜线, 包括绕包铜线, 所述绕包铜线包括传输铜线、 填 料纤维层和内芯包裹层, 且所述内芯包裹层的内 侧固定安装有填料纤维层, 且所述内芯包裹层的 内侧填充设置有传输铜线, 且所述内芯包裹层的 外侧交错缠绕设置有多个内层铜丝绕线, 且所述 内层铜丝绕线的外侧缠绕设置有外芯包裹层, 其 中所述外芯包裹层和内层铜丝绕线的夹层位置 处填充设置有玻璃纤维层, 通过将多个线芯编织 成的绕包铜线, 使其具备高韧性和耐磨性能, 保 证传输线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同时避免了传 统单根铜线韧性较低, 极易折损的情况, 且利用 填充设置的玻璃纤维层和传输铜线, 增加了。
3、装置 的紧凑性, 避免了脱线情况。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11980250 U 2020.11.20 CN 211980250 U 1.一种传输线缆用的绕包铜线, 其特征在于, 包括绕包铜线(1), 所述绕包铜线(1)包括 传输铜线(15)、 填料纤维层(14)和内芯包裹层(16), 且所述内芯包裹层(16)的内侧固定安 装有填料纤维层(14), 且所述内芯包裹层(16)的内侧填充设置有传输铜线(15), 且所述内 芯包裹层(16)的外侧交错缠绕设置有多个内层铜丝绕线(12), 且所述内层铜丝绕线(12)的 外侧缠绕设置有外芯包裹层(11), 其中所述外芯包裹层(11)。
4、和内层铜丝绕线(12)的夹层位 置处填充设置有玻璃纤维层(13), 其中所述外芯包裹层(11)的外侧交错缠绕有多个外层铜 丝绕线(10), 且所述外层铜丝绕线(10)的外侧处缠绕设置有包线铜丝层(9), 且所述绕包铜 线(1)的外侧缠绕安装在绕线轴(2)上, 且所述绕包铜线(1)的一端通过磁性套机构与绕线 轴(2)固定连接, 所述磁性套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绕包铜线(1)外侧的引磁套筒(7), 以及对 应安装在绕包铜线(1)外侧的橡胶阻隔套(8), 且所述绕线轴(2)的两侧开设有供绕包铜线 (1)卡合的卡线槽(5), 且所述卡线槽(5)上固定安装有限位磁性槽(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
5、输线缆用的绕包铜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绕线轴(2)的 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把手(3), 且所述绕线轴(2)的底部位置处对称安装有收卷支腿(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输线缆用的绕包铜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橡胶阻隔套 (8)的外侧开设有螺纹, 且所述引磁套筒(7)和橡胶阻隔套(8)通过螺纹旋合连接, 其中所述 橡胶阻隔套(8)的内侧设置有对称的坡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输线缆用的绕包铜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磁性槽 (6)和引磁套筒(7)通过磁性吸附固定, 其中所述绕线轴(2)和限位磁性槽(6)通过螺钉固定 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传输线缆用的绕包铜线。
6、,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把手(3) 上固定安装有防滑螺纹, 且所述固定把手(3)的外侧对应防滑螺纹的位置处套装有防滑胶 套。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传输线缆用的绕包铜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卷支腿(4) 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耐磨胶垫, 且所述绕线轴(2)和收卷支腿(4)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输线缆用的绕包铜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磁套筒(7) 为中空管状机构, 且所述引磁套筒(7)的外侧对应限位磁性槽(6)的卡合吸附位置处开设有 卡合槽。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980250 U 2 一种传输线缆用的绕包铜线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
7、及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传输线缆用的绕包铜线。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耳机手机医疗器械等电子产品的要求越来越精细, 在这些高端产品的高频信号传输技术上, 对传输线缆的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耳机线数据 线医疗线等传输线材导体为复合绞铜, 它由中心一根纤维丝和均匀布置在纤维丝周围的单 支铜线一次性梅花状绞合而成。 0003 现有传输线缆用的绕包铜线在缠绕固定时, 极其不便对端部进行固定和使用, 且 直接夹持缠绕在线圈中, 常会给使用者造成极大困扰, 影响工作效率, 其一般的传输线缆用 的绕包铜线多是单层结构, 使用时发生折叠会导致铜线折断, 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为此。
8、 提出的一种传输线缆用的绕包铜线。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传输线缆用的绕包铜线在使用时不便对轴卷 筒进行快速缠绕固定, 且一般的绕包铜线韧性较差, 极易折断的问题, 而提出的一种传输线 缆用的绕包铜线。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传输线缆用的绕包铜 线, 包括绕包铜线, 所述绕包铜线包括传输铜线、 填料纤维层和内芯包裹层, 且所述内芯包 裹层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填料纤维层, 且所述内芯包裹层的内侧填充设置有传输铜线, 且所 述内芯包裹层的外侧交错缠绕设置有多个内层铜丝绕线, 且所述内层铜丝绕线的外侧缠绕 设置有外芯包裹层, 其。
9、中所述外芯包裹层和内层铜丝绕线的夹层位置处填充设置有玻璃纤 维层, 其中所述外芯包裹层的外侧交错缠绕有多个外层铜丝绕线, 且所述外层铜丝绕线的 外侧处缠绕设置有包线铜丝层, 且所述绕包铜线的外侧缠绕安装在绕线轴上, 且所述绕包 铜线的一端通过磁性套机构与绕线轴固定连接。 所述磁性套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绕包铜线 外侧的引磁套筒, 以及对应安装在绕包铜线外侧的橡胶阻隔套, 且所述绕线轴的两侧开设 有供绕包铜线卡合的卡线槽, 且所述卡线槽上固定安装有限位磁性槽。 0006 优选的, 所述绕线轴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把手, 且所述绕线轴的底部位置处对 称安装有收卷支腿。 0007 优选的, 所述橡胶阻隔套。
10、的外侧开设有螺纹, 且所述引磁套筒和橡胶阻隔套通过 螺纹旋合连接, 其中所述橡胶阻隔套的内侧设置有对称的坡面结构。 0008 优选的, 所述限位磁性槽和引磁套筒通过磁性吸附固定, 其中所述绕线轴和限位 磁性槽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0009 优选的, 所述固定把手上固定安装有防滑螺纹, 且所述固定把手的外侧对应防滑 螺纹的位置处套装有防滑胶套。 0010 优选的, 所述收卷支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耐磨胶垫, 且所述绕线轴和收卷支腿通 说明书 1/3 页 3 CN 211980250 U 3 过螺钉固定连接。 0011 优选的, 所述引磁套筒为中空管状机构, 且所述引磁套筒的外侧对应限位磁性槽 的卡合吸。
11、附位置处开设有卡合槽。 00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3 1、 通过将多个线芯编织成的绕包铜线, 使其具备高韧性和耐磨性能, 保证传输线 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同时避免了传统单根铜线韧性较低, 极易折损的情况, 且利用填充 设置的玻璃纤维层和传输铜线, 增加了装置的紧凑性, 避免了脱线情况。 0014 2、 通过设计安装在绕包铜线外侧的引磁套筒, 以及对应安装在绕线轴上的限位磁 性槽, 同时利用橡胶阻隔套的阻隔吸附, 便捷了对绕包铜线上使用位置的吸附固定, 极大的 增加了装置的功能性, 增加了使用人员的缠绕效率。 0015 3、 通过设计安装在绕线轴上的固定把手和收卷支腿, 实现。
12、了对绕线轴的功能性增 加, 同时通过设计安装在固定把手上的防滑胶套, 增加了绕线轴的人性化设计, 增加了装置 的防滑性能。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绕包铜线和磁性套机构组合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引磁套筒和橡胶阻隔套组合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绕包铜线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 图中: 1、 绕包铜线; 2、 绕线轴; 3、 固定把手; 4、 收卷支腿; 5、 卡线槽; 6、 限位磁性 槽; 7、 引磁套筒; 8、 橡胶阻隔套; 9、 包线铜丝层; 10、 外层铜丝绕线; 11、 外芯包裹层。
13、; 12、 内层 铜丝绕线; 13、 玻璃纤维层; 14、 填料纤维层; 15、 传输铜线; 16、 内芯包裹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0022 参照图1-图4, 一种传输线缆用的绕包铜线, 包括绕包铜线1, 绕包铜线1包括传输 铜线15、 填料纤维层14和内芯包裹层16, 且内芯包裹层16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填料纤维层14, 且内芯包裹层16的内侧填充设置有传输铜线15, 且内芯包裹层16的外侧交错缠绕设置有多 个内层铜。
14、丝绕线12, 且内层铜丝绕线12的外侧缠绕设置有外芯包裹层11, 其中外芯包裹层 11和内层铜丝绕线12的夹层位置处填充设置有玻璃纤维层13, 其中外芯包裹层11的外侧交 错缠绕有多个外层铜丝绕线10, 且外层铜丝绕线10的外侧处缠绕设置有包线铜丝层9, 且绕 包铜线1的外侧缠绕安装在绕线轴2上, 且绕包铜线1的一端通过磁性套机构与绕线轴2固定 连接。 磁性套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绕包铜线1外侧的引磁套筒7, 以及对应安装在绕包铜线1 外侧的橡胶阻隔套8, 且绕线轴2的两侧开设有供绕包铜线1卡合的卡线槽 5, 且卡线槽5上 固定安装有限位磁性槽6, 绕线轴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把手3, 且绕线轴2。
15、的底部位置处 对称安装有收卷支腿4通过将多个线芯编织成的绕包铜线1, 使其具备高韧性和耐磨性能, 保证传输线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同时避免了传统单根铜线韧性较低, 极易折损的情况, 说明书 2/3 页 4 CN 211980250 U 4 且利用填充设置的玻璃纤维层13和传输铜线15, 增加了装置的紧凑性, 避免了脱线情况。 0023 进一步地, 橡胶阻隔套8的外侧开设有螺纹, 且引磁套筒7和橡胶阻隔套8通过螺纹 旋合连接, 其中橡胶阻隔套8的内侧设置有对称的坡面结构, 限位磁性槽6和引磁套筒7通过 磁性吸附固定, 其中绕线轴2和限位磁性槽6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通过设计安装在绕包铜线 1外侧。
16、的引磁套筒7, 以及对应安装在绕线轴2上的限位磁性槽6, 同时利用橡胶阻隔套8的阻 隔吸附, 便捷了对绕包铜线1上使用位置的吸附固定, 极大的增加了装置的功能性, 增加了 使用人员的缠绕效率。 0024 进一步地, 固定把手3上固定安装有防滑螺纹, 且固定把手3的外侧对应防滑螺纹 的位置处套装有防滑胶套, 收卷支腿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耐磨胶垫, 且绕线轴2和收卷支腿4 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引磁套筒7为中空管状机构, 且引磁套筒7的外侧对应限位磁性槽6的卡 合吸附位置处开设有卡合槽, 通过设计安装在绕线轴2上的固定把手 3和收卷支腿4, 实现 了对绕线轴2的功能性增加, 同时通过设计安装在固定把手。
17、3上的防滑胶套, 增加了绕线轴2 的人性化设计, 增加了装置的防滑性能。 0025 工作原理: 此类磁性套机构传输线缆用的绕包铜线在制作时, 将至少六根传输铜 线15以一根传输铜线15为中心线进行平行编织, 并将内芯包裹层16沿着传输铜线15的一端 包裹缠绕, 同时应将填料纤维层14对两者间隙进行抽芯填充, 填充完成后, 将八根内层铜丝 绕线12缠绕呈麻花状缠绕设置在内芯包裹层16的外侧, 同理将外芯包裹层11从传输铜线15 的一端包裹缠绕, 将玻璃纤维层13进行抽芯填充, 再将八根外层铜丝绕线10呈麻花状编织 在外芯包裹层11的外侧, 同理将包线铜丝层9沿着传输铜线15的一端包裹缠绕, 实现。
18、对绕包 铜线1的编织成型, 需要对绕包铜线1缠绕在绕线轴2上自由活动一端固定时, 将引磁套筒7 套装在绕包铜线1的外侧, 同理将橡胶阻隔套8通过形变套装在绕包铜线1的外侧, 并与引磁 套筒7旋合固定, 将引磁套筒7卡合在绕线轴2上卡线槽5的位置处, 直至限位磁性槽6与引磁 套筒7吸附固定, 完成安装。 0026 以上所述, 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 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根据本实用 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 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之内。 说明书 3/3 页 5 CN 211980250 U 5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2 页 6 CN 211980250 U 6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2/2 页 7 CN 211980250 U 7 。
- 内容关键字: 传输 线缆 铜线
集成热烟雾激发模块的超低容喷雾机构.pdf
射孔弹用药型罩压制防护装置.pdf
摆动出水结构及出水装置.pdf
片材送片装置.pdf
园林节水灌溉装置.pdf
液液非均相物料混合装置.pdf
茶叶包装用的称量装置.pdf
新型的托料块的调节结构.pdf
寡核苷酸检测用振荡混合装置.pdf
钢筋弯曲装置.pdf
建筑检测用贯入式砂浆强度检测仪.pdf
西药剂分类存放装置.pdf
具有辅助支撑结构的绘图尺.pdf
建筑工程基桩检测装置.pdf
水利施工用挖方设备.pdf
用于柴油发电机组的安装结构.pdf
便于布线的智能化弱电箱.pdf
二氧化碳排放用定期采样监测装置.pdf
钢丝网架固定结构.pdf
高精度高压力气体安全阀.pdf
茶叶加工用滚筒干燥装置.pdf
活塞加工用夹持工装.pdf
生活垃圾发酵堆肥处理设备.pdf
刀塔旋转分度摆线马达.pdf
基于自适应周期发现的工业母机加工工件质量预测方法.pdf
烹饪信息的分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高压厚壁球壳内壁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方法.pdf
电芬顿法预处理水环境微塑料样品的装置.pdf
扩膜后晶圆检查测试一体机及检查方法.pdf
基于量子密码设备的文件系统流加解密方法及系统.pdf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pdf
高收率节能球形石墨深加工设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