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与气囊框安装配合的汽车饰板.pdf
《便于与气囊框安装配合的汽车饰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便于与气囊框安装配合的汽车饰板.pdf(9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053087.X (22)申请日 2020.01.10 (73)专利权人 广州市鸿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地址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永宁街 上邵村企岗厂房A-4号首层 (72)发明人 卢利笋 (51)Int.Cl. B60R 21/20(2011.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便于与气囊框安装配合的汽车饰板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与气囊框安装 配合的汽车饰板, 包括车体、 气缸、 气囊本体、 螺 栓和第二割线, 所述车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气。
2、囊 外框, 且气囊外框的上方活动安装有外压板, 并 且气囊外框的下方固定安装有气缸, 所述气缸的 上方固定安装有气囊本体, 所述气囊外框的内侧 活动安装有内压板, 且内压板的下方固定安装有 连接块, 所述气囊外框的内壁上开设有卡槽, 所 述外压板和内压板之间贴合安装有胶板, 且胶板 的表面开设有通孔, 并且通孔的内部安装有螺 栓, 所述胶板的上方粘贴连接有外包裹层。 该便 于与气囊框安装配合的汽车饰板可以防止气囊 打开后刮伤气囊, 而且可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 降低后续重新安装气囊的成本。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CN 211969371 U 2020.11.20 CN 21196。
3、9371 U 1.一种便于与气囊框安装配合的汽车饰板, 包括车体(1)、 气缸(4)、 气囊本体(5)、 螺栓 (13)和第二割线(14),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气囊外框(2), 且气囊外 框(2)的上方活动安装有外压板(3), 并且气囊外框(2)的下方固定安装有气缸(4), 所述气 缸(4)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气囊本体(5), 所述气囊外框(2)的内侧活动安装有内压板(7), 且 内压板(7)的下方固定安装有连接块(8), 所述气囊外框(2)的内壁上开设有卡槽(9), 所述 外压板(3)和内压板(7)之间贴合安装有胶板(12), 且胶板(12)的表面开设有通孔(6), 并。
4、且 通孔(6)的内部安装有螺栓(13), 所述胶板(12)的上方粘贴连接有外包裹层(10), 且胶板 (12)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割线(14), 所述外包裹层(10)和胶板(12)的表面均开设有第一割线 (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与气囊框安装配合的汽车饰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 压板(3)的外形呈 “口” 字形, 且外压板(3)通过螺栓(13)与内压板(7)之间构成可拆卸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与气囊框安装配合的汽车饰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 孔(6)在胶板(12)的左右两侧和胶板(12)的上下两侧均呈对称状分布, 所述螺栓(13)贯穿 于胶板(12)内部的通。
5、孔(6)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与气囊框安装配合的汽车饰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 压板(7)的外型和尺寸与外压板(3)的外型和尺寸均相同, 且外压板(3)和内压板(7)内壁的 边缘处均为弧面, 并且内压板(7)通过螺栓(13)与外压板(3)之间构成固定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与气囊框安装配合的汽车饰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 接块(8)下方纵截面的形状为斜面朝下的直角梯形, 且连接块(8)末端的外壁与卡槽(9)的 内壁均互相贴合, 所述内压板(7)通过连接块(8)和卡槽(9)与气囊外框(2)之间构成卡合结 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与气囊框安装配合的。
6、汽车饰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胶 板(12)上的第二割线(14)为分段状, 且第二割线(14)的分段间距从中间到两端逐渐增大, 所述胶板(12)通过外压板(3)与内压板(7)之间构成卡紧结构。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969371 U 2 一种便于与气囊框安装配合的汽车饰板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气囊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便于与气囊框安装配合的汽车饰 板。 背景技术 0002 汽车气囊通常由一个充气袋和传感器组成, 在车辆受到强烈冲击时, 传感器感应 到冲击力将气囊打开, 通过气囊保护车内人员, 避免冲击力过大导致人员伤亡, 在发生车祸 时, 可以起到防护作用,。
7、 汽车饰板是车内的外板, 用于挡住车内的金属部分, 保持车内美观 度, 同时保护驾驶人员和乘客, 防止头部磕碰。 0003 目前市场上的一些汽车气囊在打开时: 0004 (1)气囊打开通常是将车内饰板和与车内饰板连接的外包裹层一起打开, 打开后, 车内的装饰用布层通常呈撕裂状, 不便于后续修复, 修复需要对汽车饰板进行大面积的更 换, 使用成本较高; 0005 (2)一些车内饰板在气囊打开后, 饰板会翘起, 翘起的硬质饰板有划破气囊的风 险, 同时也有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在气囊打开后有一定的危险性。 0006 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便于与气囊框安装配合的汽车饰板, 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 的问题。。
8、 实用新型内容 0007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与气囊框安装配合的汽车饰板, 以解决上述 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一些汽车气囊在打开后内饰板上的布层通常呈撕裂状, 不便 于后续修复, 而且饰板会翘起, 有刮破气囊的风险, 而且有可能对车内人员造成伤害的问 题。 0008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与气囊框安装配合的 汽车饰板, 包括车体、 气缸、 气囊本体、 螺栓和第二割线, 所述车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气囊外 框, 且气囊外框的上方活动安装有外压板, 并且气囊外框的下方固定安装有气缸, 所述气缸 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气囊本体, 所述气囊外框的内侧活动安装有内。
9、压板, 且内压板的下方固 定安装有连接块, 所述气囊外框的内壁上开设有卡槽, 所述外压板和内压板之间贴合安装 有胶板, 且胶板的表面开设有通孔, 并且通孔的内部安装有螺栓, 所述胶板的上方粘贴连接 有外包裹层, 且胶板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割线, 所述外包裹层和胶板的表面均开设有第一割 线。 0009 优选的, 所述外压板的外形呈 “口” 字形, 且外压板通过螺栓与内压板之间构成可 拆卸结构。 0010 优选的, 所述通孔在胶板的左右两侧和胶板的上下两侧均呈对称状分布, 所述螺 栓贯穿于胶板内部的通孔中。 0011 优选的, 所述内压板的外型和尺寸与外压板的外型和尺寸均相同, 且外压板和内 说明书 。
10、1/3 页 3 CN 211969371 U 3 压板内壁的边缘处均为弧面, 并且内压板通过螺栓与外压板之间构成固定结构。 0012 优选的, 所述连接块下方纵截面的形状为斜面朝下的直角梯形, 且连接块末端的 外壁与卡槽的内壁均互相贴合, 所述内压板通过连接块和卡槽与气囊外框之间构成卡合结 构。 0013 优选的, 所述胶板上的第二割线为分段状, 且第二割线的分段间距从中间到两端 逐渐增大, 所述胶板通过外压板与内压板之间构成卡紧结构。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便于与气囊框安装配合的汽车饰 板: 0015 (1)在装置上设置有外包裹层, 外包裹层上连续的割线可以。
11、配合胶板上的割线来 方便后续气囊的打开, 而且外包裹层与车内的用于装饰的布层互不相连, 方便在气囊打开 后对气囊进行重新安装, 不需要大面积的更换车内的外包裹层; 0016 (2)在装置的胶板上设置有中断状的割线, 而且中间的割线较密集, 更加有利于气 囊从中间打开, 并且外压板和内压板的内壁边缘均为弧面, 防止刮坏气囊, 胶板在裂开时不 会对车内人员造成伤害, 提升了装置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囊外框俯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气囊外框正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结构示。
12、意图; 0021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B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6为本实用新型胶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 图中: 1、 车体; 2、 气囊外框; 3、 外压板; 4、 气缸; 5、 气囊本体; 6、 通孔; 7、 内压板; 8、 连接块; 9、 卡槽; 10、 外包裹层; 11、 第一割线; 12、 胶板; 13、 螺栓; 14、 第二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13、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5 请参阅图1-6,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与气囊框安装配合的汽车 饰板, 包括车体1、 气囊外框2、 外压板3、 气缸4、 气囊本体5、 通孔6、 内压板7、 连接块8、 卡槽9、 外包裹层10、 第一割线11、 胶板12、 螺栓13和第二割线14, 车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气囊外框 2, 且气囊外框2的上方活动安装有外压板3, 并且气囊外框2的下方固定安装有气缸4, 气缸4 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气囊本体5, 气囊外框2的内侧活动安装有内压板7, 且内压板7的下方固 定安装有连接块8, 气囊外。
14、框2的内壁上开设有卡槽9, 外压板3和内压板7之间贴合安装有胶 板12, 且胶板12的表面开设有通孔6, 并且通孔6的内部安装有螺栓13, 胶板12的上方粘贴连 接有外包裹层10, 且胶板12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割线14, 外包裹层10和胶板12的表面均开设 有第一割线11。 说明书 2/3 页 4 CN 211969371 U 4 0026 外压板3的外形呈 “口” 字形, 且外压板3通过螺栓13与内压板7之间构成可拆卸结 构, 可以通过拆卸外压板3来对内部的物件进行移除或者更换, 方便后续对挡在气囊本体5 外侧的物件进行更换。 0027 通孔6在胶板12的左右两侧和胶板12的上下两侧均呈对称状。
15、分布, 螺栓13贯穿于 胶板12内部的通孔6中, 方便后续对胶板12进行拆卸, 同时保证胶板12的稳固放置。 0028 内压板7的外型和尺寸与外压板3的外型和尺寸均相同, 且外压板3和内压板7内壁 的边缘处均为弧面, 并且内压板7通过螺栓13与外压板3之间构成固定结构, 使得装置整体 保持稳定, 方便后续气囊本体5正常工作, 同时防止刮伤气囊本体5。 0029 连接块8下方纵截面的形状为斜面朝下的直角梯形, 且连接块8末端的外壁与卡槽 9的内壁均互相贴合, 内压板7通过连接块8和卡槽9与气囊外框2之间构成卡合结构, 在需要 更换内压板7时, 可以通过下压内压板7, 来对内压板7进行固定。 00。
16、30 胶板12上的第二割线14为分段状, 且第二割线14的分段间距从中间到两端逐渐增 大, 胶板12通过外压板3与内压板7之间构成卡紧结构, 使得气囊本体5可以从装置的正中间 弹出, 同时防止弹开的板块对人体造成伤害。 0031 工作原理: 在使用该便于与气囊框安装配合的汽车饰板时, 如图1-6所示, 在安装 该汽车饰板时, 下压内压板7使得连接块8的上半部分折弯, 直到连接块8的下半部分卡进气 囊外框2内的卡槽9中, 此时气囊外框2与连接块8和内压板7达到稳固状态(如图5所示), 然 后将胶板12平铺在内压板7的表面, 此时胶板12上的通孔6与内压板7上的螺孔一一对应, 此 时再将外压板3安。
17、装到胶板12的表面, 对螺栓13进行安装, 完成对外压板3、 胶板12和内压板 7的拼接工作; 0032 如图1和图3-6所示, 在汽车受到冲击时, 传感器会使得气缸4工作, 向气囊本体5的 内部充气, 在气囊本体5内部的气压足够大时, 气囊本体5对胶板12的压力会将胶板12顶开, 由于胶板12上设置有第二割线14, 而且第二割线14中间部分较为密集, 因此, 气囊本体5首 先将胶板12的中间部位顶开, 胶板12的中间部位会沿着第一割线11向两侧裂开, 外包裹层 10也会跟随胶板12一起裂开, 向外裂开的胶板12相比于车内的常规使用的的塑料板可以防 止对人体造成二次伤害, 该装置在对气囊本体5。
18、重新安装时, 可以通过螺栓13拆卸外压板3 来对胶板12和外包裹层10进行更换, 以上便是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 且本说明书中未作详 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0033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 说,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 行等同替换,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 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3/3 页 5 CN 211969371 U 5 图1 说明书附图 1/4 页 6 CN 211969371 U 6 图2 图3 说明书附图 2/4 页 7 CN 211969371 U 7 图4 图5 说明书附图 3/4 页 8 CN 211969371 U 8 图6 说明书附图 4/4 页 9 CN 211969371 U 9 。
- 内容关键字: 便于 气囊 安装 配合 汽车
相机模块.pdf
具有防堵机构的浆水处理用滤筛装置.pdf
打包设备.pdf
可回收动脉瘤辅助支架及输送系统.pdf
电梯井道相邻房间的复合隔声墙体构造.pdf
灯具的免接电线的导电铜片触点结构.pdf
管式反应器.pdf
陶瓷纤维管.pdf
留孔装置.pdf
冲压机用的送料机构.pdf
玻璃装饰条组装装置.pdf
电缆抗拉强度检测装置.pdf
电网建设的架线机.pdf
家电玻璃多向磨边机.pdf
用于土壤肥料的均匀泼洒机构.pdf
漏电电流检测仪及防护组件.pdf
洁净室多重复合杀菌过滤风口结构.pdf
纸垛自动整理装置.pdf
有机废气、有机废液及烟气的协同处理系统.pdf
铜锭抛光用夹具.pdf
指纹取景器.pdf
新型电动自楔式安全制动器.pdf
新型血糖试纸盒.pdf
中远距离传输零中频接收机电路.pdf
纳米铁强化磺胺废水厌氧消化的方法.pdf
鱼缸除垢机器人.pdf
可变形手持便携式三防平板电脑.pdf
步进电机散热方法、系统及介质.pdf
建筑施工降尘设备.pdf
防水防潮型家用可燃气体探测器.pdf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实验室安全管理策略确定方法及装置.pdf
基于双边带光频梳的快速布里渊光学时域分析仪.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