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发动机机舱降温机构.pdf
《船用发动机机舱降温机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船用发动机机舱降温机构.pdf(9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111621.8 (22)申请日 2020.01.16 (73)专利权人 荣成易杨船舶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 264300 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黄海南 路296-6-7号 (72)发明人 滕晓楠董崇龙 (51)Int.Cl. B63J 2/1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船用发动机机舱降温机构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船用发动机机舱降 温机构, 包括外壳, 所述外壳顶部设置有散热机 构, 所述外壳内部两侧均设置有水箱, 所述外壳 两侧均设置有进气。
2、管, 所述进气管靠近外壳的一 端设置有单向阀, 所述散热机构包括电机、 传动 轴、 不完全齿轮、 滑框、 压块、 支撑板、 凸起、 活塞 杆、 活塞、 圆筒和弹簧, 所述传动轴与电机输出端 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活塞杆带动活塞向上 运动, 外界的气体会通过散热孔和进气管进入到 外壳内部, 从而可以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 这里 当气体通过进气管进入到外壳之前会通过水箱, 经过水箱内部的冷却液对气体降温后, 可以使进 入到外壳内部的气体温度降低, 从而进一步提高 降温效果。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CN 211969719 U 2020.11.20 CN 211969719 U 1。
3、.一种船用发动机机舱降温机构, 包括外壳(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1)顶部设置有 散热机构, 所述外壳(1)内部两侧均设置有水箱(2), 所述外壳(1)两侧均设置有进气管(3), 所述进气管(3)靠近外壳(1)的一端设置有单向阀(4); 所述散热机构包括电机(5)、 传动轴(6)、 不完全齿轮(7)、 滑框(8)、 压块(9)、 支撑板 (10)、 凸起(11)、 活塞杆(12)、 活塞(13)、 圆筒(14)和弹簧(15), 所述传动轴(6)与电机(5)输 出端固定连接, 所述不完全齿轮(7)固定连接于传动轴(6)远离电机(5)的一端, 所述滑框 (8)内部固定连接有与不完全齿轮(7。
4、)相啮合的传动齿轮, 所述压块(9)固定连接于滑框(8) 底部, 所述凸起(11)固定连接于支撑板(10)顶部, 所述活塞杆(12)固定连接于支撑板(10) 底部, 所述弹簧(15)固定连接于支撑板(10)底部, 所述活塞(13)固定连接于活塞杆(12)底 部, 所述活塞(13)滑动连接于圆筒(14)内部, 所述圆筒(14)底端贯穿外壳(1)并延伸至外壳 (1)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发动机机舱降温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管(3) 一端贯穿外壳(1)并延伸至外壳(1)外侧, 所述进气管(3)另一端设置于水箱(2)内部, 所述 水箱(2)内部设置有冷却液。 3.根据权利要求。
5、1所述的一种船用发动机机舱降温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框(8)两 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杆(16), 所述外壳(1)顶部两侧均保护连接有立板(1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船用发动机机舱降温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立板(17)一 侧设置有贯穿的圆孔, 所述滑杆(16)滑动连接于圆孔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发动机机舱降温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1)两 侧均设置有散热孔(18), 所述外壳(1)前侧铰接有门板(19), 所述门板(19)前侧固定连接有 把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发动机机舱降温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5)底 部设置有电机座, 所述。
6、电机座固定连接于外壳(1)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发动机机舱降温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15)的 数量设置为多个, 多个所述弹簧(15)均匀分布于支撑按底部, 所述活塞杆(12)的数量设置 为多个, 多个所述活塞杆(12)均均匀分布于支撑板(10)底部。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969719 U 2 一种船用发动机机舱降温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机舱降温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船用发动机机舱降温机 构。 背景技术 0002 船用机舱由于空间过小, 装机二至三台大功率柴油机, 工作时柴油机发出的热能 高达5060, 这样高的温度对于船。
7、舱内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都是有很大危害 的, 因此, 在科学技术比较发达的当代, 对机舱进行降温是必须要进行的工作, 对工作人员 的身心和船舶安全运行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0003 但是目前的发动机机舱的散热机构在实际使用时, 采用散热的方式单一, 导致散 热效果效果并不好, 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0004 因此, 发明一种船用发动机机舱降温机构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船用发动机机舱降温机构, 通过不完全齿轮和传动 齿的啮合使得传动轴可以带动滑框在水平方向上做往复运动, 从而带动压块运动, 当压块 与凸起接触时会通过挤压凸起带动支撑板向。
8、下运动, 从而带动活塞在圆筒内部向下滑动, 有利于将外壳内部的空气通过散热孔排出, 当压块逐渐脱离凸起时, 在弹簧的作用力会带 动支撑板向上运动, 从而通过活塞杆带动活塞向上运动, 外界的气体会通过散热孔和进气 管进入到外壳内部, 从而可以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 这里当气体通过进气管进入到外壳之 前会通过水箱, 经过水箱内部的冷却液对气体降温后, 可以使进入到外壳内部的气体温度 降低, 从而进一步提高降温效果, 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船用发动机机舱降温机 构, 包括外壳, 所述外壳顶部设置有散热机构, 所述外壳内部两侧均设置。
9、有水箱, 所述外壳 两侧均设置有进气管, 所述进气管靠近外壳的一端设置有单向阀; 0007 所述散热机构包括电机、 传动轴、 不完全齿轮、 滑框、 压块、 支撑板、 凸起、 活塞杆、 活塞、 圆筒和弹簧, 所述传动轴与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 所述不完全齿轮固定连接于传动轴 远离电机的一端, 所述滑框内部固定连接有与不完全齿轮相啮合的传动齿轮, 所述压块固 定连接于滑框底部, 所述凸起固定连接于支撑板顶部, 所述活塞杆固定连接于支撑板底部, 所述弹簧固定连接于支撑板底部, 所述活塞固定连接于活塞杆底部, 所述活塞滑动连接于 圆筒内部, 所述圆筒底端贯穿外壳并延伸至外壳内部。 0008 优选的, 所。
10、述进气管一端贯穿外壳并延伸至外壳外侧, 所述进气管另一端设置于 水箱内部, 所述水箱内部设置有冷却液。 0009 优选的, 所述滑框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杆, 所述外壳顶部两侧均保护连接有立板。 0010 优选的, 所述立板一侧设置有贯穿的圆孔, 所述滑杆滑动连接于圆孔内部。 0011 优选的, 所述外壳两侧均设置有散热孔, 所述外壳前侧铰接有门板, 所述门板前侧 说明书 1/4 页 3 CN 211969719 U 3 固定连接有把手。 0012 优选的, 所述电机底部设置有电机座, 所述电机座固定连接于外壳顶部。 0013 优选的, 所述弹簧的数量设置为多个, 多个所述弹簧均匀分布于支撑按底部。
11、, 所述 活塞杆的数量设置为多个, 多个所述活塞杆均均匀分布于支撑板底部。 0014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5 通过不完全齿轮和传动齿的啮合使得传动轴可以带动滑框在水平方向上做往复 运动, 从而带动压块运动, 当压块与凸起接触时会通过挤压凸起带动支撑板向下运动, 从而 带动活塞在圆筒内部向下滑动, 有利于将外壳内部的空气通过散热孔排出, 当压块逐渐脱 离凸起时, 在弹簧的作用力会带动支撑板向上运动, 从而通过活塞杆带动活塞向上运动, 外 界的气体会通过散热孔和进气管进入到外壳内部, 从而可以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 这里当 气体通过进气管进入到外壳之前会通过水。
12、箱, 经过水箱内部的冷却液对气体降温后, 可以 使进入到外壳内部的气体温度降低, 从而进一步提高降温效果。 附图说明 001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 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 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部结构放大图; 0021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B部结构放大图。 0。
13、022 附图标记说明: 0023 1外壳、 2水箱、 3进气管、 4单向阀、 5电机、 6传动轴、 7不完全齿轮、 8滑框、 9压块、 10 支撑板、 11凸起、 12活塞杆、 13活塞、 14圆筒、 15弹簧、 16滑杆、 17立板、 18散热孔、 19门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 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25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船用发动机机舱降温机构, 包括外壳1, 所 述外壳1顶部设置有散热机构, 所述外壳1内部两侧均设置有水箱2, 所述外壳1两侧均设置 有进气管3, 所述进气管3靠。
14、近外壳1的一端设置有单向阀4; 0026 所述散热机构包括电机5、 传动轴6、 不完全齿轮7、 滑框8、 压块9、 支撑板10、 凸起 11、 活塞杆12、 活塞13、 圆筒14和弹簧15, 所述传动轴6与电机5输出端固定连接, 所述不完全 齿轮7固定连接于传动轴6远离电机5的一端, 所述滑框8内部固定连接有与不完全齿轮7相 啮合的传动齿轮, 所述压块9固定连接于滑框8底部, 所述凸起11固定连接于支撑板10顶部, 所述活塞杆12固定连接于支撑板10底部, 所述弹簧15固定连接于支撑板10底部, 所述活塞 13固定连接于活塞杆12底部, 所述活塞13滑动连接于圆筒14内部, 所述圆筒14底端贯。
15、穿外 壳1并延伸至外壳1内部; 说明书 2/4 页 4 CN 211969719 U 4 0027 进一步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进气管3一端贯穿外壳1并延伸至外壳1外侧, 所述进气管3另一端设置于水箱2内部, 所述水箱2内部设置有冷却液, 冷却液有利于对空气 进行冷却; 0028 进一步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滑框8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杆16, 所述外壳1顶 部两侧均保护连接有立板17。 立板17有利于支撑滑杆16; 0029 进一步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立板17一侧设置有贯穿的圆孔, 所述滑杆16滑 动连接于圆孔内部; 0030 进一步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外壳1。
16、两侧均设置有散热孔18, 所述外壳1前侧 铰接有门板19, 所述门板19前侧固定连接有把手; 0031 进一步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电机5底部设置有电机座, 所述电机座固定连 接于外壳1顶部, 电机座有利于支撑电机5; 0032 进一步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弹簧15的数量设置为多个, 多个所述弹簧15均 匀分布于支撑按底部, 所述活塞杆12的数量设置为多个, 多个所述活塞杆12均均匀分布于 支撑板10底部; 0033 实施方式具体为: 通过在外壳1顶部设置有电机5, 利用电机5输出端带动传动轴6 转动, 传动轴6带动不完全齿轮7转动, 通过不完全齿轮7和传动齿的啮合使得传动轴6。
17、可以 带动滑框8在水平方向上做往复运动, 这里通过在滑框8两侧固定连接有滑杆16, 将滑杆16 与立板17滑动连接, 有利于保持滑框8在运动时均有较高的稳定性, 滑框8运动会带动其底 部的压块9运动, 当压块9与支撑板10顶部的凸起11接触时, 继续运动的压块9会通过挤压凸 起11带动其和支撑板10向下运动, 支撑板10可以带动活塞杆12向下运动, 从而带动活塞13 在圆筒14内部向下滑动, 有利于将外壳1内部的空气压缩, 使其通过散热孔18排出, 这里在 进气管3一端设置有单向阀4, 因此气体不会从进气管3排出, 可以防止水箱2内部的水从进 气管3被排出, 当压块9逐渐脱离凸起11时, 在弹。
18、簧15的作用力会带动支撑板10向上运动, 从 而通过活塞杆12带动活塞13向上运动, 使外壳1内部形成负压, 此时外界的气体会通过散热 孔18和进气管3进入到外壳1内部, 通过此结构可以实现外壳1内部气体和外界的流通, 从而 可以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 这里当气体通过进气管3进入到外壳1之前会通过水箱2, 经过水 箱2内部的冷却液对气体降温后, 可以使进入到外壳1内部的气体温度降低, 从而进一步提 高降温效果, 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发动机机舱进行降温的问题。 0034 本实用工作原理: 0035 参照说明书附图1-5, 通过电机5输出端带动传动轴6转动, 通过不完全齿轮7和传 动齿的。
19、啮合使得传动轴6可以带动滑框8在水平方向上做往复运动, 滑框8运动会带动其底 部的压块9运动, 当压块9与支撑板10顶部的凸起11接触时, 继续运动的压块9会通过挤压凸 起11带动其和支撑板10向下运动, 支撑板10可以带动活塞杆12向下运动, 从而带动活塞13 在圆筒14内部向下滑动, 可以将外壳1内部的空气压缩, 使其通过散热孔18排出, 当压块9逐 渐脱离凸起11时, 在弹簧15的作用力会带动支撑板10向上运动, 从而通过活塞杆12带动活 塞13向上运动, 此时外界的气体会通过散热孔18和进气管3进入到外壳1内部, 这里当气体 通过进气管3进入到外壳1之前会通过水箱2, 经过水箱2内部的。
20、冷却液对气体降温后, 可以 使进入到外壳1内部的气体温度降低, 从而进一步提高降温效果。 0036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 毋庸置疑, 对于 说明书 3/4 页 5 CN 211969719 U 5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 可以用各种不同的 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 因此, 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 不应理解为 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说明书 4/4 页 6 CN 211969719 U 6 图1 说明书附图 1/3 页 7 CN 211969719 U 7 图2 图3 说明书附图 2/3 页 8 CN 211969719 U 8 图4 图5 说明书附图 3/3 页 9 CN 211969719 U 9 。
- 内容关键字: 发动机 机舱 降温 机构
快装预应力锚索.pdf
电池级碳酸锂制备用的烧结设备.pdf
研磨用高效除尘装置.pdf
新型罩杯间距可调的文胸.pdf
防卡板结构.pdf
卧式微波辅助酸碱预处理秸秆的装置.pdf
建筑工程用混凝土回弹仪的弹击杆校准装置.pdf
转移基膜纸及其制备系统、包装膜及其制备系统.pdf
防水卷材成卷后的捆扎装置.pdf
介质加载腔体滤波器.pdf
乳制品自动检测系统与智慧实验室.pdf
屠宰刀具全方位消毒器.pdf
循环气幕集气装置.pdf
含油污泥处理加药装置.pdf
Z轴带双R轴切换作业机构及点胶机.pdf
急诊实验室自动化样本处理及检测系统.pdf
零件3D扫描辅助旋转台.pdf
圆柱电池盖帽焊接工装.pdf
建筑施工土方开挖基坑防护装置.pdf
睡眠感知音乐理疗系统.pdf
自动计数立盒机.pdf
扬声器.pdf
电池钢壳清洗用滚筒机构.pdf
便携式应急LED灯.pdf
超声手术器械.pdf
胸腔镜镜头清洁装置.pdf
工业硅破碎除杂装置.pdf
具有多环境模拟功能的混凝土性能检测装置.pdf
自动纠偏修正的防水卷材绕卷装置.pdf
基于离心过滤洗涤的碳酸锂回收设备.pdf
绝缘电缆料生产设备.pdf
电厂脱硫废水的处理方法.pdf
一种基于场景的AVS二次编码码率控制方法.pdf
模拟数字电视综合系统及其切换方法.pdf
电子装置及其电源充电系统.pdf
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pdf
维持协议状态的方法及通信设备.pdf
单机扫描装置及单机扫描方法.pdf
一种高速上行分组接入调度信息上报方法及用户设备.pdf
一种整数频偏估计方法和装置.pdf
速率匹配方法及装置.pdf
一种实现内容源选择的方法、系统和设备.pdf
一种视讯会议中实现端口热备份的方法、装置及系统.pdf
一种时钟优化处理的装置和方法.pdf
一种释放网络带宽的方法和装置.pdf
数字音像播放系统及其使用者操作界面设定修改方法.pdf
一种获取动态路由的方法和设备.pdf
一种采样保持单元及其中的电压处理方法、电子设备.pdf
液晶显示面板.pdf
蓄电池的化成的充放电方法、化成方法及化成装置.pdf
蓄电池正板栅的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