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距可调同步对辊.pdf
《间距可调同步对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间距可调同步对辊.pdf(11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426384.4 (22)申请日 2020.03.30 (73)专利权人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 712000 陕西省咸阳市文汇西路12号 (72)发明人 郭新玲蔡建峰 (74)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睿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特殊普通合伙) 61218 代理人 蔡龙宝 (51)Int.Cl. B44B 5/00(2006.01) B44B 5/02(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间距可调同步对辊 (57)摘要 。
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间距可调同步对辊, 包括支架和偏心套, 支架包含左侧板和右侧板, 左侧板和右侧板上均竖向设置有两个偏心套安 装孔; 偏心套包含盘部和设置在盘部一个侧面的 颈套, 盘部中间开设有偏心孔; 每个偏心套安装 孔内安装一个偏心套, 每个偏心套的颈套插入偏 心套安装孔中, 左侧板上的偏心套和右侧板上的 偏心套对称安装且颈套相对; 上部的两个偏心套 之间夹设有上压辊, 上压辊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 与上部的两个偏心套连接; 下部的两个偏心套之 间夹设有下压辊, 下压辊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与 下部的两个偏心套连接; 本实用新型间距可调同 步对辊, 可以使上压辊、 下压辊的间距增大或缩 小, 且。
3、上压辊调整的同时下压辊同步反向旋转相 同角度。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4页 CN 211969034 U 2020.11.20 CN 211969034 U 1.一种间距可调同步对辊, 其特征在于, 包括支架(1)和偏心套(2), 所述支架(1)包含 左侧板(101)和右侧板(102), 所述左侧板(101)上竖向设置有两个偏心套安装孔(103), 右 侧板(102)上竖向设置有两个偏心套安装孔(103); 所述偏心套(2)包含盘部(201)和设置在盘部(201)一个侧面的颈套(202), 盘部(201) 中间开设有偏心孔(203), 颈套(202)与盘部(201)共中心线; 每个偏。
4、心套安装孔(103)内安 装一个偏心套(2), 每个偏心套(2)的颈套(202)插入偏心套安装孔(103)中, 左侧板(101)上 的偏心套(2)和右侧板(102)上的偏心套(2)对称安装且颈套(202)相对; 上部的两个偏心套(2)之间夹设有上压辊(3), 上压辊(3)的两端通过轴承(4)分别与上 部的两个偏心套(2)连接; 下部的两个偏心套(2)之间夹设有下压辊(5), 下压辊(5)的两端 通过轴承(4)分别与下部的两个偏心套(2)连接; 左侧的偏心套(2)与左侧板(101)之间通过锁紧机构实现锁紧或解锁; 右侧的偏心套 (2)与右侧板(102)之间通过锁紧机构实现锁紧或解锁; 所述左侧板。
5、(101)上设置有同步机构, 所述同步机构用于使上压辊(3)、 下压辊(5)同步 反向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距可调同步对辊, 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紧机构包含紧固螺栓 (6)和螺母(7), 所述偏心套(2)上均布有四个圆弧形长孔(204), 所述圆弧形长孔(204)与偏 心套(2)共中心线; 所述左侧板(101)和右侧板(102)上设置有螺栓孔(104), 所述螺栓孔 (104)位于所述圆弧形长孔(204)的中间位置; 所述紧固螺栓(6)穿过圆弧形长孔(204)并用 螺母(7)锁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距可调同步对辊,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同步机构包含上同步齿 轮(8)和下同步。
6、齿轮(9), 所述上同步齿轮(8)的中部和下同步齿轮(9)的中部设置有轴承 (4), 所述上同步齿轮(8)和下同步齿轮(9)与轴承(4)的外圈连接, 轴承(4)的内圈连接有半 轴(12), 所述半轴(12)设置有外螺纹, 所述左侧板(101)上设置有竖向的腰形孔(105), 所述 上同步齿轮(8)和下同步齿轮(9)通过半轴(12)和螺母(7)连接于所述左侧板(101)上; 所述 腰形孔(105)的宽度大于半轴(12)的直径; 所述上压辊(3)的左端设置有与上同步齿轮(8) 啮合的上传动齿轮(10), 所述下压辊(5)的左端设置有与下同步齿轮(9)啮合的下传动齿轮 (11)。 4.根据权利要求1。
7、所述的间距可调同步对辊,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压辊(3)的外表面设 置有周向的环形凸筋(301), 相应的, 所述下压辊(5)的外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环形凸筋(301) 匹配的环形凹槽(5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距可调同步对辊,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压辊(3)表面设置有 凸模(302), 所述下压辊(5)的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凸模(302)匹配的凹模(50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间距可调同步对辊,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压辊(3)的两个端面 和下压辊(5)的两个端面分别设置有对齐标识, 所述左侧板(101)和右侧板(102)的中部设 置有用于观察对齐标识的透视窗(106)。 7.根据。
8、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距可调同步对辊,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压辊(3)和下压辊(5) 的外径从中部向两边逐渐递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距可调同步对辊,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压辊(3)的一端或者 下压辊(5)的一端连接有电动机。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969034 U 2 一种间距可调同步对辊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辊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间距可调同步对辊。 背景技术 0002 压辊在生活中经常使用, 对辊属于压辊的一种, 对辊对物料的碾压效果更高, 常见 的是一个主动压辊和另一个从动压辊互相挤压。 但生活中, 有时需要立体压花, 比如在上压 辊上设置凸模, 在。
9、下压辊上设置凹模, 由于上压辊与下压辊转速不相等, 会对物料进行拉 扯、 撕裂, 往往成型质量很差达不到要求。 这时就需要使用上压辊与下压辊具有相同角速度 的同步对辊。 现有技术的同步对辊往往给上压辊和下压辊设置单独的电动机, 即使设定相 同的转速, 由于电动机的设计误差, 也做不到绝对同步, 较小的错位就会导致物料辊压失 败。 另外, 现有技术中, 对辊的间距调节过程繁琐, 调节不精确, 调节后难以固定。 0003 因而, 如何实现对辊的同步转动、 对辊间距可调, 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 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间距可调同步。
10、对辊, 使 上压辊、 下压辊的间距可调, 且上压辊与下压辊能同步转动, 互相反向旋转相同的角度。 0005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0006 一种间距可调同步对辊, 包括支架和偏心套, 支架包含左侧板和右侧板, 左侧板上 竖向设置有两个偏心套安装孔, 右侧板上竖向设置有两个偏心套安装孔; 偏心套包含盘部 和设置在盘部一个侧面的颈套, 盘部中间开设有偏心孔, 颈套与盘部共中心线; 每个偏心套 安装孔内安装一个偏心套, 每个偏心套的颈套插入偏心套安装孔中, 左侧板上的偏心套和 右侧板上的偏心套对称安装且颈套相对; 上部的两个偏心套之间夹设有上压辊, 上压辊的 两端。
11、通过轴承分别与上部的两个偏心套连接; 下部的两个偏心套之间夹设有下压辊, 下压 辊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与下部的两个偏心套连接; 左侧的偏心套与左侧板之间通过锁紧机 构实现锁紧或解锁; 右侧的偏心套与右侧板之间通过锁紧机构实现锁紧或解锁; 左侧板上 设置有同步机构, 同步机构用于使上压辊、 下压辊同步反向旋转。 0007 进一步的, 锁紧机构包含紧固螺栓和螺母, 偏心套上均布有四个圆弧形长孔, 圆弧 形长孔与偏心套共中心线; 左侧板和右侧板上设置有螺栓孔, 螺栓孔位于圆弧形长孔的中 间位置; 紧固螺栓穿过圆弧形长孔并用螺母锁紧。 0008 进一步的, 同步机构包含上同步齿轮和下同步齿轮, 上同步齿。
12、轮的中部和下同步 齿轮的中部设置有轴承, 上同步齿轮和下同步齿轮与轴承的外圈连接, 轴承的内圈连接有 半轴, 半轴设置有外螺纹, 左侧板上设置有竖向的腰形孔, 上同步齿轮和下同步齿轮通过半 轴和螺母连接于左侧板上; 腰形孔的宽度大于半轴的直径; 上压辊的左端设置有与上同步 齿轮啮合的上传动齿轮, 下压辊的左端设置有与下同步齿轮啮合的下传动齿轮。 0009 进一步的, 上压辊的外表面设置有周向的环形凸筋, 相应的, 下压辊的外表面设置 说明书 1/5 页 3 CN 211969034 U 3 有与环形凸筋匹配的环形凹槽。 0010 进一步的, 上压辊表面设置有凸模, 下压辊的表面设置有与凸模匹配。
13、的凹模。 0011 进一步的, 上压辊的两个端面和下压辊的两个端面分别设置有对齐标识, 左侧板 和右侧板的中部设置有用于观察对齐标识的透视窗。 0012 进一步的, 上压辊和下压辊的外径从中部向两边逐渐递减。 0013 进一步的, 上压辊的一端或者下压辊的一端连接有电动机。 0014 本实用新型间距可调同步对辊, 可以灵活实现上压辊、 下压辊的间距增大或缩小, 且上压辊调整的同时下压辊同步反向旋转相同角度。 附图说明 0015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
14、型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间距可调同步对辊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间距可调同步对辊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18 图3本实用新型间距可调同步对辊一种实施例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0019 图4本实用新型间距可调同步对辊一种实施例偏心套的主视图; 0020 图5为图4偏心套的俯视图且在A-A处的剖视图; 0021 图6为上同步齿轮、 下同步齿轮、 上传动齿轮、 下传动齿轮初始啮合状态示意图; 0022 图7为对辊间距调大的示意图, 以上压辊。
15、顺时针旋转30 、 下压辊逆时针旋转30 为 例, 上同步齿轮与上传动齿轮分离、 下同步齿轮与下传动齿轮分离的示意图; 0023 图8为对辊间距调小的示意图, 以上压辊逆时针旋转30 、 下压辊顺时针旋转30 为 例, 上同步齿轮与上传动齿轮分离、 下同步齿轮与下传动齿轮分离的示意图; 0024 在以上图中: 0025 e偏心距; 0026 1支架; 101左侧板; 102右侧板; 103偏心套安装孔; 104螺栓孔; 105腰形孔; 106透视 窗; 0027 2偏心套; 201盘部; 202颈套; 203偏心孔; 204圆弧形长孔; 0028 3上压辊; 301环形凸筋; 302凸模; 0。
16、029 4轴承; 5下压辊; 501环形凹槽; 502凹模; 0030 6紧固螺栓; 7螺母; 8上同步齿轮; 9下同步齿轮; 10上传动齿轮; 11下传动齿轮; 12 半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 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 下面结合附图对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32 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 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 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 说明书 2/5 页 4 CN 211969034 U 4 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 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
17、方式的限制。 0033 参考图1、 图2和图3, 一种间距可调同步对辊, 包括支架1和偏心套2, 所述支架1包 含左侧板101和右侧板102, 所述左侧板101上竖向设置有两个偏心套安装孔103, 右侧板102 上竖向设置有两个偏心套安装孔103; 参考图4和图5, 所述偏心套2包含盘部201和设置在盘 部201一个侧面的颈套202, 盘部201中间开设有偏心孔203, 颈套202与盘部201共中心线; 每 个偏心套安装孔103内安装一个偏心套2, 每个偏心套2的颈套202插入偏心套安装孔103中, 左侧板101上的偏心套2和右侧板102上的偏心套2对称安装且颈套202相对; 上部的两个偏 心。
18、套2之间夹设有上压辊3, 上压辊3的两端通过轴承4分别与上部的两个偏心套2连接; 下部 的两个偏心套2之间夹设有下压辊5, 下压辊5的两端通过轴承4分别与下部的两个偏心套2 连接; 左侧的偏心套2与左侧板101之间通过锁紧机构实现锁紧或解锁; 右侧的偏心套2与右 侧板102之间通过锁紧机构实现锁紧或解锁; 所述左侧板101上设置有同步机构, 所述同步 机构用于使上压辊3、 下压辊5同步反向旋转。 0034 以上实施例中, 上压辊3通过上部的两个偏心套2安装在支架1上, 上压辊3的两端 通过轴承4与偏心套2连接, 旋转上部的两个偏心套2可以上下移动上压辊3, 同理, 下压辊5 通过下部的两个偏心。
19、套2安装在支架1上, 下压辊5的两端通过轴承4与偏心套2连接, 旋转下 部的两个偏心套2可以上下移动下压辊5。 通过上下设置的四个偏心套2可以实现上压辊3与 下压辊5间距的调整。 由于偏心套2与左侧板101或右侧板102之间设置有锁紧机构, 当上压 辊3和下压辊5的间距调整好后, 通过锁紧机构将偏心套2与左侧板101或右侧板102的位置 固定, 上压辊3与下压辊5之间的间距就被固定。 左侧板101上设置有同步机构, 可以实现上 压辊3与下压辊5的同步反向转动, 即: 上压辊3顺时针转时下压辊5以相同的角速度逆时针 旋转, 或上压辊3逆时针转时下压辊5以相同的角速度顺时针旋转。 0035 优选的。
20、, 所述锁紧机构包含紧固螺栓6和螺母7, 所述偏心套2上均布有四个圆弧形 长孔204, 所述圆弧形长孔204与偏心套2共中心线; 所述左侧板101和右侧板102上设置有螺 栓孔104, 所述螺栓孔104位于所述圆弧形长孔204的中间位置; 所述紧固螺栓6穿过圆弧形 长孔204并用螺母7锁紧。 0036 以上实施例中, 锁紧机构采用紧固螺栓6和螺母7。 具体的, 在偏心套2上开设与偏 心套2同圆心的圆弧形长孔204, 在左侧板101和右侧板102上开设螺栓孔104, 紧固螺栓6依 次穿过螺栓孔104、 圆弧形长孔204用螺母7锁紧。 初次安装时, 使圆弧形长孔204的中间位置 对齐螺栓孔104处。
21、,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 无论上压辊3还是下压辊5, 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 就可以上下调整上压辊3或下压辊5。 实现上压辊3和下压辊5间距的增大或缩小。 0037 进一步的, 所述同步机构包含上同步齿轮8和下同步齿轮9, 所述上同步齿轮8的中 部和下同步齿轮9的中部设置有轴承4, 所述上同步齿轮8和下同步齿轮9与轴承4的外圈连 接, 轴承4的内圈连接有半轴12, 所述半轴12设置有外螺纹, 所述左侧板101上设置有竖向的 腰形孔105, 所述上同步齿轮8和下同步齿轮9通过半轴12和螺母7连接于所述左侧板101上; 所述腰形孔105的宽度大于半轴12的直径; 所述上压辊3的左端设置有与上同步齿轮8。
22、啮合 的上传动齿轮10, 所述下压辊5的左端设置有与下同步齿轮9啮合的下传动齿轮11。 0038 以上实施例中, 同步机构采用两个互相啮合的上同步齿轮8和下同步齿轮9。 上同 步齿轮8与上传动齿轮10啮合带动上压辊3转动, 下同步齿轮9与下传动齿轮11啮合带动下 压辊5转动。 以下压辊5为例, 如果下压辊5连接有电动机, 电动机驱动下压辊5旋转, 下压辊5 说明书 3/5 页 5 CN 211969034 U 5 带动下传动齿轮11旋转, 下传动齿轮11驱动下同步齿轮9旋转, 下同步齿轮9驱动上同步齿 轮8旋转, 上同步齿轮8驱动上传动齿轮10, 上传动齿轮10带动上压辊3转动, 从而实现上压。
23、 辊3和下压辊5的同步反向转动。 0039 上压辊3、 下压辊5间距调整好后, 与上同步齿轮8、 下同步齿轮9的啮合关系需重新 设置, 因此, 上同步齿轮8和下同步齿轮9需要在腰形孔105内上、 下、 左或右方向移动, 因此, 本实施例中, 腰形孔105的长度需要设计足够余量, 腰形孔105的宽度大于半轴12的直径, 上 同步齿轮8和下同步齿轮9可以在腰形孔105内上、 下、 左、 右方向调整, 当啮合关系调整好之 后, 用螺母7将上同步齿轮8和下同步齿轮9紧固在左侧板101上。 0040 进一步的, 所述上压辊3的外表面设置有周向的环形凸筋301, 相应的, 所述下压辊 5的外表面设置有与所。
24、述环形凸筋301匹配的环形凹槽501。 0041 以上实施例中, 在上压辊3的外表面设置环形凸筋301, 在下压辊5的外表面对应设 置环形凹槽501, 可以有效阻止上压辊3与下压辊5轴向的窜动。 0042 进一步的, 所述上压辊3表面设置有凸模302, 所述下压辊5的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凸 模302匹配的凹模502。 0043 以上实施例中, 在上压辊3表面设置凸模302, 在下压辊5表面设置凹模502, 可以实 现立体压花工艺。 而立体压花工艺对上压辊3和下压辊5的同步性要求很高。 因此, 具有同步 机构的对辊可以实现高质量的立体压花工艺。 0044 进一步的, 所述上压辊3的两个端面和下压辊5。
25、的两个端面分别设置有对齐标识, 所述左侧板101和右侧板102的中部设置有用于观察对齐标识的透视窗106。 0045 在调整上压辊3和下压辊5间距的过程中, 由于上压辊3和下压辊5旋转的角度不同 容易导致错位, 本实施例中, 在上压辊3的两个端面上设置对齐标识, 在下压辊5的两个端面 也设置对齐标识, 可以通过左侧板101和右侧板102上的透视窗106观察上压辊3是否与下压 辊5对齐。 例如在上压辊3的端面沿边沿设置刻度, 并标注刻度值, 同样在下压辊5的端面沿 边沿设置刻度, 并标注刻度值, 上压辊3旋转多少度, 下压辊5朝相反方向旋转同样的度数, 通过观察、 计算, 可以很方便的使上压辊3。
26、和下压辊5同步调整。 0046 进一步的, 所述上压辊3和下压辊5的外径从中部向两边逐渐递减。 0047 以上实施例中, 上压辊3和下压辊5设计锥度, 中间高两边低, 物料会沿着中间速度 高的方向进料, 送料不跑偏, 保证压花时物料不起皱, 压花质量高。 0048 进一步的, 所述上压辊3的一端或者下压辊5的一端连接有电动机。 0049 以上实施例中, 上压辊3或下压辊5中的任一个都可以连接电动机作为主动压辊, 则另一个为同步从动压辊。 0050 示例性的, 以下举例说明间距可调同步对辊如何实现调整间距和实现同步转动。 0051 参考图6, 图6为上同步齿轮、 下同步齿轮、 上传动齿轮、 下传。
27、动齿轮初始啮合状态 示意图; 其中, 偏心孔203在偏心套2的左侧, 偏心距e5mm, 初始状态, 上压辊3和下压辊5中 心轴间距为85mm; 0052 以调大上压辊3和下压辊5间距为例: 0053 第一步, 旋松左侧板101和右侧板102上紧固左侧板101与偏心套2、 右侧板102与偏 心套2的螺母7, 旋松右侧板102上紧固上同步齿轮8和下同步齿轮9的螺母7, 顺时针旋转上 压辊3的角度为30 , 逆时针旋转下压辊5的角度为30 , 由于偏心距e5mm, 可得, 上压辊3向 说明书 4/5 页 6 CN 211969034 U 6 上移动距离Lesin30 2.5mm, 下压辊5向下移动距。
28、离Lesin30 2.5mm; 参考图7, 上压 辊3和下压辊5中心轴间距增大为90mm; 0054 第二步, 从透视窗106观察上压辊3和下压辊5上的对齐标识, 使上压辊3和下压辊5 对齐; 0055 第三步, 旋紧固定左侧板101与偏心套2、 右侧板102与偏心套2的螺母7; 0056 第四步, 调整上同步齿轮8、 下同步齿轮9在右侧板102上的位置, 在上同步齿轮8与 下同步齿轮9啮合的情况下, 使上同步齿轮8与上传动齿轮10啮合, 使下同步齿轮9与下传动 齿轮11啮合; 0057 第五步, 旋紧固定上同步齿轮8、 下同步齿轮9的螺母7, 间距可调同步对辊调整完 毕。 0058 其中, 。
29、第四步中, 图7示出: 上压辊3顺时针旋转30 、 下压辊5逆时针旋转30 , 上同 步齿轮8与上传动齿轮10分离, 下同步齿轮9与下传动齿轮11分离, 此时需要调整上同步齿 轮8和下同步齿轮9, 使其重新啮合; 0059 同理, 图8示出了上压辊3逆时针旋转30 , 下压辊5顺时针旋转30 , 上同步齿轮8与 上传动齿轮10分离, 下同步齿轮9与下传动齿轮11分离, 此时仍需要调整上同步齿轮8和下 同步齿轮9, 使其重新啮合。 0060 虽然, 本说明书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 述, 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 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 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 的。 因此, 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 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 护的范围。 说明书 5/5 页 7 CN 211969034 U 7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4 页 8 CN 211969034 U 8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2/4 页 9 CN 211969034 U 9 图5 图6 说明书附图 3/4 页 10 CN 211969034 U 10 图7 图8 说明书附图 4/4 页 11 CN 211969034 U 11 。
- 内容关键字: 间距 可调 同步
快装预应力锚索.pdf
电池级碳酸锂制备用的烧结设备.pdf
研磨用高效除尘装置.pdf
新型罩杯间距可调的文胸.pdf
防卡板结构.pdf
卧式微波辅助酸碱预处理秸秆的装置.pdf
建筑工程用混凝土回弹仪的弹击杆校准装置.pdf
转移基膜纸及其制备系统、包装膜及其制备系统.pdf
防水卷材成卷后的捆扎装置.pdf
介质加载腔体滤波器.pdf
乳制品自动检测系统与智慧实验室.pdf
屠宰刀具全方位消毒器.pdf
循环气幕集气装置.pdf
含油污泥处理加药装置.pdf
Z轴带双R轴切换作业机构及点胶机.pdf
急诊实验室自动化样本处理及检测系统.pdf
零件3D扫描辅助旋转台.pdf
圆柱电池盖帽焊接工装.pdf
建筑施工土方开挖基坑防护装置.pdf
睡眠感知音乐理疗系统.pdf
自动计数立盒机.pdf
扬声器.pdf
电池钢壳清洗用滚筒机构.pdf
便携式应急LED灯.pdf
超声手术器械.pdf
胸腔镜镜头清洁装置.pdf
工业硅破碎除杂装置.pdf
具有多环境模拟功能的混凝土性能检测装置.pdf
自动纠偏修正的防水卷材绕卷装置.pdf
基于离心过滤洗涤的碳酸锂回收设备.pdf
绝缘电缆料生产设备.pdf
电厂脱硫废水的处理方法.pdf
超声波振子及超声波内窥镜.pdf
干膜抗蚀层基材用聚酯薄膜.pdf
将水溶液喷射到喷射式发动机当中的喷射系统.pdf
用于膨胀锚的安装设备.pdf
尤其是为了操控建筑物中的房间操作元件而提供基于语音的服务的方法和系统.pdf
针对基础设施的警告消息路由.pdf
马铃薯淀粉和马铃薯淀粉组合物.pdf
用于在自动制造机器中供给部件的单元.pdf
拉伸膜的制造方法.pdf
二维衍射光栅.pdf
剥离方向盘的装置及方法.pdf
冷阴极型X射线管及其控制方法.pdf
膜状粘合剂及半导体加工用片.pdf
用于产生主动触觉反馈的设备和方法.pdf
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pdf
用于制造助听器部件的组合物.pdf
用于解卷积分区条码的方法和组合物.pdf
用于装饰层合镶板的喷墨印刷方法.pdf
具有改善的免疫治疗效果但减轻的不良作用的突变体抗CTLA-4抗体.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