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筛选生料磨系统.pdf
《循环筛选生料磨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循环筛选生料磨系统.pdf(9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427685.9 (22)申请日 2020.03.28 (73)专利权人 郏县中联天广水泥有限公司 地址 467100 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黄道镇 林场万花山林区 (72)发明人 宋玉安李晓锋李海鹏宋海炤 (51)Int.Cl. B02C 21/00(2006.01) B02C 23/08(2006.01) B02C 23/00(2006.01) F26B 11/06(2006.01) F26B 23/10(2006.01) F26B 25/04(2006.01) F2。
2、6B 25/16(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循环筛选生料磨系统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一种循环筛选生料磨系统, 包 括中卸磨, 中卸磨包括粗磨仓、 细磨仓, 粗磨仓与 细磨仓之间设置有中卸仓, 中卸仓上设置有出料 口, 出料口处设置有运料斜槽, 运料斜槽连通有 斗式提升机, 斗式提升机上连通有选粉机, 选粉 机上设置上连通有成品仓, 且选粉机上设置有回 料口, 回料口与粗磨仓以及细磨仓均连通, 粗磨 仓一端设置有烘干仓, 烘干仓与粗磨仓连通设 置, 烘干仓上连通有余热管道, 烘干仓内设置有 烘干转筒, 烘干转筒与粗磨仓一体设置, 烘干仓 与烘干转筒转动连接, 且烘干转筒与。
3、烘干仓内壁 之间设置有导热腔, 导热腔与余热管道连通设 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利用余热进行烘干的烘 干仓, 实现了对整体原料的烘干作用, 大幅减少 了原料中所含水分。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CN 211964510 U 2020.11.20 CN 211964510 U 1.一种循环筛选生料磨系统, 包括中卸磨(1), 所述中卸磨(1)包括粗磨仓(11)、 细磨仓 (12), 所述粗磨仓(11)与所述细磨仓(12)之间设置有中卸仓(13), 所述中卸仓(13)上设置 有出料口(14), 所述出料口(14)处设置有运料斜槽(2), 所述运料斜槽(2)连通有斗式提升 机(3), 。
4、所述斗式提升机(3)上连通有选粉机(4), 所述选粉机(4)上设置上连通有成品仓 (5), 且所述选粉机(4)上设置有回料口(41), 所述回料口(41)管道连通有分选机构(6), 其 特征在于: 所述粗磨仓(11)一端设置有烘干仓(8), 所述烘干仓(8)与所述细磨仓(12)上均 设置有再加工口(15), 所述再加工口(15)与所述分选机构(6)之间均连接有回料管道(7), 所述烘干仓(8)与所述粗磨仓(11)连通设置, 所述烘干仓(8)上连通有余热管道(81), 所述 烘干仓(8)内设置有烘干转筒(82), 所述烘干转筒(82)与所述粗磨仓(11)一体设置, 所述烘 干仓(8)与所述烘干转。
5、筒(82)转动连接, 且所述烘干转筒(82)与所述烘干仓(8)内壁之间设 置有导热腔(83), 所述导热腔(83)与所述余热管道(81)连通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筛选生料磨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烘干转筒(82)内 壁等间距设置有若干搅拌叶片(8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循环筛选生料磨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若干搅拌叶片 (84)设置为弧形片, 且所述若干弧形的搅拌叶片(84)呈向所述粗磨仓(11)螺旋进给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循环筛选生料磨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烘干转筒(82)外 壁设置有若干凹孔(8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循环筛选。
6、生料磨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料斜槽(2)内 设置有传送带(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循环筛选生料磨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料管道(7)内 壁上设置有缓冲板(9), 且所述缓冲板(9)均向下倾斜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循环筛选生料磨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再加工口(15)处 设置有缓冲弯管(91), 所述缓冲弯管(91)与所述再加工口(15)以及所述回料管道(7)均法 兰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循环筛选生料磨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弯管(91)上 正对回料管处设置有导向板(92), 所述导向板(92)朝向所述再加工口(15)倾斜, 且所述导 。
7、向板(92)与所述缓冲弯管(91)法兰连接。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964510 U 2 一种循环筛选生料磨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泥生产设备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循环筛选生料磨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在水泥生产行业通常采用中卸烘干磨对生料进行加工, 中卸磨的烘干热源来自于 窑尾废气, 在正常生产中生料中各原料的配比为: 石灰石88、 硅石8、 铁粉4。 由于石灰 石钙质含量较低, 易磨性较差。 虽然从许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可磨机台时还是不能得到 有效提高。 为了解磨内工况, 曾多次在正常喂料时突然停磨, 进磨取样发现大于5mm的颗粒 含量都在6-10。
8、。 由于细磨仓球径较小, 很难将其砸碎, 降低了研磨效率, 导致入选粉 机物料过粗, 选粉机的循环负荷率过高达500600。 经常出现因出磨斗式提升机和选粉 机电流过大, 被迫降低台时, 产量无法提高。 经过反复研究发现, 选粉机回料当中大于5颗 粒含量过高是导致细磨仓效率降低, 中卸磨产量低的主要原因。 0003 针对上述方案, 公告号为CN20432043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水泥生料制备 的中卸磨选粉装置, 包括选粉机、 细磨仓和粗磨仓, 选粉机的底部设有粗粉下料管和成品下 料管, 粗粉下料管的末端设有一个分级回转下料筛, 该分级回转下料筛包括壳体、 筛网和驱 动电机, 筛网能够在。
9、驱动电机的带动下完成粉料的筛选作业; 分级回转下料筛的筛网下方 通过下料管连接至细磨仓, 筛网上方通过一个回粉皮带连接至粗磨仓, 细磨仓和粗磨仓的 出料口均通过一个斜槽与一个循环斗式提升机连接, 循环斗式提升机连接至选粉机。 该实 用新型在原中卸磨系统中增加了一套分级筛分装置, 安装在选粉机粗粉下料管的末端, 筛 孔直径5mm, 配备7.5kw电机并配备变频器, 便于调整筛体的转速。 选粉机回料经过分级筛分 装置的回转筛筛选后, 大于5mm的粗颗粒, 经回料皮带送入粗磨仓进行二次破碎; 小于5mm的 颗粒进入细磨仓进行研磨。 0004 上述方案仍存在以下问题, 当原料进入粗磨仓和细磨仓之前由于。
10、运输、 储存等过 程中空气中含水量较大, 原料中会变得潮湿, 这样的原料放入中卸磨中会影响对原料的研 磨。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循环筛选生料磨系统, 通过设置利用余热进行烘干 的烘干仓, 实现了对整体原料的烘干作用, 大幅减少了原料中所含水分。 0006 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 一种循环筛选生料磨系统, 包括中卸磨, 所述中卸磨包括粗磨仓、 细磨仓, 所述粗 磨仓与所述细磨仓之间设置有中卸仓, 所述中卸仓上设置有出料口, 所述出料口处设置有 运料斜槽, 所述运料斜槽连通有斗式提升机, 所述斗式提升机上连通有选粉机, 所述选粉机 上。
11、设置上连通有成品仓, 且所述选粉机上设置有回料口, 所述回料口管道连通有分选机构, 所述粗磨仓一端设置有烘干仓, 所述烘干仓与所述细磨仓上均设置有再加工口, 所述再加 工口与所述分选机构之间均连接有回料管道, 所述烘干仓与所述粗磨仓连通设置, 所述烘 说明书 1/4 页 3 CN 211964510 U 3 干仓上连通有余热管道, 所述烘干仓内设置有烘干转筒, 所述烘干转筒与所述粗磨仓一体 设置, 所述烘干仓与所述烘干转筒转动连接, 且所述烘干转筒与所述烘干仓内壁之间设置 有导热腔, 所述导热腔与所述余热管道连通设置。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原材料在使用中卸磨进行粉磨时, 会先进入。
12、烘干转筒内, 烘干转筒与烘干仓之间形成了导热腔, 余热管道中在生产线上产生的余热会作为热源供给 到烘干仓中的导热腔中, 导热腔中的热量会进一步传导至烘干转筒上, 原料在烘干转筒内 部进行烘干之后会进入粗磨仓中, 原料在进行粗磨之后进入细磨仓, 在细磨仓中原料被进 一步进行粉磨, 两次的粉磨可以大幅提原材料的质量, 之后完成细磨的原材料会从中卸仓 中排出至运料斜槽中, 并在斜槽中运送至斗式提升机中, 在都是斗式提升机的作用下原材 料被运送至选粉机, 选粉机会筛选经过粉磨的原材料, 符合标准的原材料会进入成品仓中, 不符合原材料使用标准的会从回料口通出, 并在分选机构的作用下分别, 分出需要进入粗。
13、 磨仓的材料和需要进入细磨仓的材料, 经过分选之后的材料会在回料管道中分别移动至粗 磨仓和细磨仓。 经过烘干仓烘干后的原料会提高原料的质量, 防止原料中水分含量过大降 低原材料粉磨成品质量的情况发生。 0009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烘干转筒内壁等间距设置有若干搅拌叶片。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搅拌叶片的设置可以使得原材料在烘干转筒中进行烘干 时被充分搅拌, 使原材料充分被翻动, 使原材料与烘干仓内的热量充分接触, 使得烘干仓内 的各种原料能够被均匀的烘干, 增强了烘干效果。 0011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若干搅拌叶片设置为弧形片, 且所述若干弧形的 搅拌叶片呈向。
14、所述粗磨仓螺旋进给状。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弧形片的设置可以使原材料在进行搅拌的时候呈现整体 向粗磨仓方向运动, 避免了原料在烘干转筒内停留时间过长无法进入粗磨仓内部的情况发 生。 0013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烘干转筒外壁设置有若干凹孔。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凹孔的设置可以使得烘干转筒的外壁与导热腔之间的接 触面积增大, 使得导热腔内的热量可以更快的传递至烘干转筒上, 从而提高热传导的效率, 使得烘干转筒可以更快的将热量传导至内部对原材料进行烘干作业。 0015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运料斜槽内设置有传送带。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传。
15、送带的设置可以使得经过粉磨的原材料不会在运料斜 槽内出现滞留的情况, 提高了运送的效率。 0017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回料管道内壁上设置有缓冲板, 且所述缓冲板均 向下倾斜设置。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缓冲板的设置可以使得原材料在回料管道中下落时被阻 碍, 从而减小原材料下落时产生的冲击力, 增加了管道的使用寿命。 0019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再加工口处设置有缓冲弯管, 所述缓冲弯管与所 述再加工口以及所述回料管道均法兰连接。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当缓冲弯管在长时间的物料冲击下产生损坏时, 工作人 员可以只更换缓冲弯管, 从而避免更换整条管道的。
16、情况, 减少了物料浪费。 0021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缓冲弯管上正对回料管处设置有导向板, 所述导 说明书 2/4 页 4 CN 211964510 U 4 向板朝向所述再加工口倾斜, 且所述导向板与所述缓冲弯管法兰连接。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导向板的设置可以对物料进行导向作用, 防止物料在弯 管拐弯处产生堆积。 0023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24 通过设置利用余热进行烘干的烘干仓, 实现了对整体原料的烘干作用, 大幅减少 了原料中所含水分。 附图说明 0025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卸磨结构示意图。。
17、 0027 图3图2中A-A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8 图中, 1、 中卸磨; 11、 粗磨仓; 12、 细磨仓; 13、 中卸仓; 14、 出料口; 15、 再加工口; 2、 运料斜槽; 21、 传送带; 3、 斗式提升机; 4、 选粉机; 41、 回料口; 5、 成品仓; 6、 分选机构; 7、 回料 管道; 8、 烘干仓; 81、 余热管道; 82、 烘干转筒; 83、 导热腔; 84、 搅拌叶片; 85、 凹孔; 9、 缓冲板; 91、 缓冲弯管; 92、 导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 参照图1和图2, 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
18、种循环筛选生料磨系统, 包括中卸磨1, 中 卸磨1包括粗磨仓11、 细磨仓12, 粗磨仓11与细磨仓12之间设置有中卸仓13, 中卸仓13上设 置有出料口14, 出料口14处设置有运料斜槽2, 运料斜槽2内设置有传送带21。 传送带21的一 端连接有斗式提升机3, 斗式提升机3上连通有选粉机4, 选粉机4上设置上连通有成品仓5, 且选粉机4上设置有回料口41, 回料口41通过管道连接有分选机构6。 粗磨仓11一端设置有 烘干仓8, 烘干仓8与细磨仓12上均设置有再加工口15, 再加工口15与分选机构6之间均连接 有回料管道7, 烘干仓8与粗磨仓11连通设置, 烘干仓8上连通有余热管道81, 参。
19、照图3, 烘干 仓8内设置有烘干转筒82, 烘干转筒82外壁设置有若干凹孔85, 凹孔85的设置可以使得烘干 转筒82的外壁与导热腔83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 使得导热腔83内的热量可以更快的传递至 烘干转筒82上, 从而提高热传导的效率。 烘干转筒82与粗磨仓11一体设置, 烘干仓8与烘干 转筒82转动连接, 且烘干转筒82与烘干仓8内壁之间设置有导热腔83, 导热腔83与余热管道 81连通设置。 经过烘干仓8烘干后的原料会提高原料的质量, 防止原料中水分含量过大降低 原材料粉磨成品质量的情况发生。 0031 参照图2和图3, 为了提高烘干效率, 烘干转筒82内壁等间距设置有若干搅拌叶片 84。
20、, 且若干搅拌叶片84设置为弧形片, 且若干弧形的搅拌叶片84呈向粗磨仓11螺旋进给状。 搅拌叶片84的设置可以使得原材料在烘干转筒82中进行烘干时被充分搅拌, 使原材料充分 被翻动, 使原材料与烘干仓8内的热量充分接触, 使得烘干仓8内的各种原料能够被均匀的 烘干, 增强了烘干效果。 弧形片的设置可以使原材料在进行搅拌的时候呈现整体向粗磨仓 11方向运动, 避免了原料在烘干转筒82内停留时间过长无法进入粗磨仓11内部的情况发 生。 0032 参照2和图3, 为了防止回料管道7中不合格原料下坠对管道的冲击, 回料口41处设 说明书 3/4 页 5 CN 211964510 U 5 置有缓冲弯管。
21、91, 缓冲弯管91与回料口41以及回料管道7均法兰连接。 且在回料管道7内壁 上设置有缓冲板9, 且缓冲板9均向下倾斜设置。 缓冲弯管91上正对回料管道7处设置有导向 板92, 导向板92朝向回料口41倾斜, 且导向板92与缓冲弯管91法兰连接。 当缓冲弯管91在长 时间的物料冲击下产生损坏时, 工作人员可以只更换缓冲弯管91, 从而避免更换整条管道 的情况, 减少了物料浪费。 缓冲板9的设置可以使得原材料在回料管道7中下落时被阻碍, 从 而减小原材料下落时产生的冲击力, 增加了管道的使用寿命。 导向板92的设置可以对物料 进行导向作用, 防止物料在弯管拐弯处产生堆积, 同时由于下落的物料冲。
22、击缓冲弯管91时 会首先冲击导向板92, 缓冲弯管91在物料冲击下产生的损坏就会较为集中与导向板92上, 工作人员就可以只更换导向板92以达到对缓冲弯管91的维修, 从而进一步节省材料。 0033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原材料在使用中卸磨1进行粉磨时, 会先进入烘干转筒82 内, 烘干转筒82与烘干仓8之间形成了导热腔83, 余热管道81中在生产线上产生的余热会作 为热源供给到烘干仓8中的导热腔83中, 导热腔83中的热量会进一步传导至烘干转筒82上, 原料在烘干转筒82内部进行烘干之后会进入粗磨仓11中, 原料在进行粗磨之后进入细磨仓 12, 在细磨仓12中原料被进一步进行粉磨, 两次的粉。
23、磨可以大幅提原材料的质量, 之后完成 细磨的原材料会从中卸仓13上的出料口14排出至运料斜槽2中的传送带21上, 并在斜槽中 运送至斗式提升机3中, 在都是斗式提升机3的作用下原材料被运送至选粉机4, 选粉机4会 筛选经过粉磨的原材料, 符合标准的原材料会进入成品仓5中, 不符合原材料使用标准的会 从回料口41通出, 并在分选机构6的作用下分别, 分出需要进入粗磨仓11的材料和需要进入 细磨仓12的材料, 经过分选之后的材料会在回料管道7中分别移动至粗磨仓11和细磨仓12。 0034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 型的保护范围, 故: 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形状、 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 均应涵盖于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4/4 页 6 CN 211964510 U 6 图1 说明书附图 1/3 页 7 CN 211964510 U 7 图2 说明书附图 2/3 页 8 CN 211964510 U 8 图3 说明书附图 3/3 页 9 CN 211964510 U 9 。
- 内容关键字: 循环 筛选 生料 系统
高密度微藻培养装置.pdf
垫片检测装置.pdf
微型扬声器音腔定量灌装装置.pdf
晶圆夹持旋转机构.pdf
流延机分切装置.pdf
不规则瓶身喷涂用包覆工装装置.pdf
宽锂带滚切设备.pdf
不锈钢分条加工开平机的导出架结构.pdf
流延机辊筒.pdf
工业硅原料用筛选装置.pdf
激光导引头零位误差测量校准装置.pdf
中药提取物过滤装置.pdf
具有绝缘边的涂碳箔、正极极片及锂电池.pdf
可自动进行降温的新能源配电柜.pdf
多角度预制梁液压钢模板自动开合装置.pdf
烧结矿制备系统.pdf
钢坯十字转盘冷却装置.pdf
快速出料的农膜原料混合装置.pdf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购物推荐方法及系统.pdf
短暂保持芯片内存储数据电路及方法.pdf
井盖生产用中频感应电炉.pdf
基于边缘计算的电网异常运行状态监测方法.pdf
自适应PID控制器的参数优化方法.pdf
渲染自定义几何体依附模型的方法及装置.pdf
具有高隔离度的紧凑型功率分配器.pdf
基于CSS样式预渲染对比的UI自动化方法及相关装置.pdf
卷对卷镭射收放卷机.pdf
熔敷陶瓷粉棒条筛板及包含其的筛分装置.pdf
纤维增强型氟塑料电线电缆及其制造方法.pdf
光固化修复机器人.pdf
尺寸可调节的飞机侧副翼组装型架.pdf
套管扶正器.pdf
小儿引流瓶或引流袋护理背心.pdf
履带式移动破碎站底盘与骨架的销轴连接机构.pdf
钢制护栏托盘.pdf
具有断绳保护可预警的电梯.pdf
服装花边生产设备.pdf
服装生产用钉扣机.pdf
线对板信号传输机构.pdf
冶金焦炭反应镀碳增强装置.pdf
应用于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系统中的堆肥发酵系统.pdf
便于料筒拆装的印刷包装用颜料混合装置.pdf
月饼分流输送机.pdf
祭祀用插香神像.pdf
高防护的楼宇对讲装置.pdf
锁舌的锁定与解锁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全自动锁.pdf
用于粮食存储的密封结构.pdf
含重金属离子工业废水处理装置.pdf
智能远程医疗机器人系统.pdf
应用于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系统中的烧砖系统.pdf
医用冷藏箱.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