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夹套的搅拌设备.pdf
《带夹套的搅拌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带夹套的搅拌设备.pdf(10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529360.1 (22)申请日 2020.04.10 (73)专利权人 艾品美化妆品 (上海) 有限公司 地址 201400 上海市奉贤区远东路1515弄 20号2幢 (72)发明人 袁彬 (51)Int.Cl. B01F 15/00(2006.01) B01F 7/18(2006.01) B01F 15/02(2006.01) B01F 15/06(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带夹套的搅拌设备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夹套的搅拌设备, 其。
2、 包括罐体、 进料口、 密封盖、 连通于罐体顶部的液 体进料管以及安装于罐体内的搅拌组件, 罐体的 外侧壁固接有夹套, 夹套与罐体的外侧壁围成空 腔; 空腔上设置有加热组件, 加热组件包括连通 于空腔的蒸汽进管以及连通于空腔的蒸汽出管; 蒸汽进管远离空腔的一端与蒸汽源连通, 蒸汽进 管和蒸汽出管上均安装有第一手动阀; 空腔上设 置有冷却装置, 冷却装置包括连通于空腔的冷却 水进管以及连通于空腔的冷却水出管; 冷却水进 管远离空腔的一端连通有冷却水泵, 冷却水泵的 进水口连通有冷却水箱, 冷却水进管和冷却水出 管上均安装有第二手动阀。 本实用新型能够加快 罐体内物料的冷却速度, 从而能够提高生产。
3、效 率。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3页 CN 211964043 U 2020.11.20 CN 211964043 U 1.一种带夹套的搅拌设备, 包括罐体(1)、 开设于罐体(1)顶部的进料口(11)、 安装于进 料口(11)的密封盖(12)、 连通于罐体(1)顶部的液体进料管(13)以及安装于罐体(1)内的搅 拌组件(14), 其特征在于: 所述罐体(1)的外侧壁固接有夹套(2), 所述夹套(2)与罐体(1)的 外侧壁围成空腔(21); 所述空腔(21)上设置有加热组件(3), 所述加热组件(3)包括连通于空腔(21)的蒸汽进 管(31)以及连通于空腔(21)的蒸汽出管(32);。
4、 所述蒸汽进管(31)远离空腔(21)的一端与蒸 汽源连通, 所述蒸汽进管(31)和蒸汽出管(32)上均安装有第一手动阀(33); 所述空腔(21)上设置有冷却装置(4), 所述冷却装置(4)包括连通于空腔(21)的冷却水 进管(41)以及连通于空腔(21)的冷却水出管(42); 所述冷却水进管(41)远离空腔(21)的一 端连通有冷却水泵(43), 所述冷却水泵(43)的进水口连通有冷却水箱(44), 所述冷却水进 管(41)和冷却水出管(42)上均安装有第二手动阀(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夹套的搅拌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水出管(42)远 离空腔(21)的一端安装有降。
5、温装置(5), 所述降温装置(5)包括连通于冷却水出管(42)远离 空腔(21)一端的降温箱(51)以及安装于降温箱(51)内的降温机构(6); 所述降温箱(51)上 连通有抽水管(52), 所述抽水管(52)上安装有第三手动阀(53), 所述抽水管(52)远离降温 箱(51)的一端连通有抽水泵(54), 所述抽水泵(54)的出水口与冷却水箱(44)的顶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夹套的搅拌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降温机构(6)包括 安装于降温箱(51)顶部的水平板(61)、 沿水平板(61)的长度方向依次转动连接于水平板 (61)的多个竖轴(62)以及安装于水平板(61)的顶部。
6、用于驱动多个竖轴(62)转动的驱动组 件(65); 每个所述竖轴(62)的外侧壁固接有多个浆片(6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夹套的搅拌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组件(65)包括 转动连接于水平板(61)顶部的水平轴(651)以及安装于水平板(61)顶部的气动马达(652); 所述气动马达(652)的输出轴与水平轴(651)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水平轴(651)上沿其轴 向依次设置有多个主动锥齿轮(653), 每个所述竖轴(62)的顶部固接有从动锥齿轮(654), 所述主动锥齿轮(653)与所述从动锥齿轮(654)一一对应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夹套的搅拌设备, 其。
7、特征在于: 所述降温箱(51)的顶部 安装有多个风扇(64)。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夹套的搅拌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降温箱(51)上安装 有清洁装置, 所述清洁装置包括清洗机构(7)以及排污机构(8); 所述清洗机构(7)包括固接 于降温箱(51)内周面顶部的环形管(71)以及连通于环形管(71)的供水管(72); 所述环形管 (71)的内侧沿其周向依次设置有多个喷头(73), 每个所述喷头(73)向下倾斜设置; 所述供 水管(72)远离环形管(71)的一端与水源连通, 所述供水管(72)上安装有第四手动阀(7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夹套的搅拌设备, 其特征在于: 。
8、所述排污机构(8)包括 连通于降温箱(51)底部的排污管(81)以及安装于降温箱(51)外的排污泵(82); 所述排污管 (81)远离降温箱(51)的一端连通于排污泵(82)的进口, 并且所述排污管(81)上安装有第五 手动阀(83); 所述排污泵(82)的出口与下水道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夹套的搅拌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组件(14)包括 转动连接于罐体(1)顶部的搅拌桨(141)以及竖直安装于罐体(1)顶部的搅拌电机(142); 所 述搅拌电机(142)的输出轴贯穿罐体(1)的顶部并竖直向下与搅拌桨(141)的顶部固定连接。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9。
9、64043 U 2 一种带夹套的搅拌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妆品原料搅拌技术领域, 尤其是涉及一种带夹套的搅拌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化妆品是指以涂抹、 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 散布于人体表面的任何部位, 如皮 肤、 毛发、 指趾甲、 唇齿等, 以达到清洁、 保养、 美容、 修饰和改变外观, 或者修正人体气味, 保 持良好状态为目的的化学工业品或精细化工产品, 在化妆品的生产中需要将化妆品原料混 合。 0003 现有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696559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其公开了一种 化妆品加工搅拌设备, 包括安装底座, 所述安装底座的上端左侧设有搅拌罐, 所。
10、述搅拌罐的 底部贯穿安装底座设有出料口, 所述搅拌罐的上端铰接有上端盖, 所述上端盖的上端中部 安装有伺服电机, 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贯穿上端盖设有转轴, 所述转轴的表面设有搅拌 杆, 所述上端盖的上端左侧设有入料口, 所述安装底座的上端右侧通过销轴连接有第一防 护罩和第二防护罩, 所述第一防护罩和第二防护罩位于搅拌罐的外侧, 所述第一防护罩和 第二防护罩的内部等距设有加热管, 所述第一防护罩和第二防护罩的左侧通过T型螺杆连 接。 0004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 上述搅拌罐被加热之后, 往往通过自然冷 却的方式进行冷却, 这样搅拌罐内物料的冷却速度较慢, 从而容易影响生产效率。 。
11、实用新型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夹套的搅拌设备, 能 够加快搅拌罐内物料的冷却速度, 从而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0006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 一种带夹套的搅拌设备, 包括罐体、 开设于罐体顶部的进料口、 安装于进料口的密 封盖、 连通于罐体顶部的液体进料管以及安装于罐体内的搅拌组件, 所述罐体的外侧壁固 接有夹套, 所述夹套与罐体的外侧壁围成空腔; 所述空腔上设置有加热组件, 所述加热组件 包括连通于空腔的蒸汽进管以及连通于空腔的蒸汽出管; 所述蒸汽进管远离空腔的一端与 蒸汽源连通, 所述蒸汽进管和蒸。
12、汽出管上均安装有第一手动阀; 所述空腔上设置有冷却装 置, 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连通于空腔的冷却水进管以及连通于空腔的冷却水出管; 所述冷却 水进管远离空腔的一端连通有冷却水泵, 所述冷却水泵的进水口连通有冷却水箱, 所述冷 却水进管和冷却水出管上均安装有第二手动阀。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通过进料口以及液体进料管将物料加至罐体内, 接着打 开两个第一手动阀, 此时通过蒸汽对罐体内的物料进行加热, 然后通过搅拌组件对罐体内 的物料进行搅拌; 当罐体内的物料搅拌好以后, 关闭两个第一手动阀, 然后打开两个第二手 动阀以及启动冷却水泵, 此时冷却水进入空腔内, 从而能够加快罐体内物料的冷却。
13、速度, 因 而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说明书 1/5 页 3 CN 211964043 U 3 0009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 所述冷却水出管远离空腔的一端 安装有降温装置, 所述降温装置包括连通于冷却水出管远离空腔一端的降温箱以及安装于 降温箱内的降温机构; 所述降温箱上连通有抽水管, 所述抽水管上安装有第三手动阀, 所述 抽水管远离降温箱的一端连通有抽水泵, 所述抽水泵的出水口与冷却水箱的顶部连通。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通过降温机构对降温箱内的水进行降温, 然后通过抽水 泵将降温箱内的水抽至冷却水箱内, 这样能够实现水循环, 从而能够节约水资源。 0011 。
14、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 所述降温机构包括安装于降温箱 顶部的水平板、 沿水平板的长度方向依次转动连接于水平板的多个竖轴以及安装于水平板 的顶部用于驱动多个竖轴转动的驱动组件; 每个所述竖轴的外侧壁固接有多个浆片。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当需要对降温箱内的水进行降温时, 通过驱动组件驱动 多个竖轴转动, 竖轴转动驱动浆片转动, 浆片转动能够使降温箱内的水翻滚, 从而能够加快 降温箱内水的降温速度, 因而便于对降温箱内的水进行降温。 0013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水 平板顶部的水平轴以及安装于水平板顶部的气动马达; 。
15、所述气动马达的输出轴与水平轴的 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水平轴上沿其轴向依次设置有多个主动锥齿轮, 每个所述竖轴的顶部 固接有从动锥齿轮, 所述主动锥齿轮与所述从动锥齿轮一一对应啮合。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启动气动马达, 气动马达的输出轴驱动水平轴转动, 水平 轴转动驱动多个主动锥齿轮转动, 多个主动锥齿轮转动驱动多个从动锥齿轮转动, 多个从 动锥齿轮转动驱动多个竖轴转动; 通过设置驱动组件, 便于驱动多个竖轴转动。 0015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 所述降温箱的顶部安装有多个风 扇。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通过设置风扇, 能够进一步加快降温箱内水的降。
16、温速度。 0017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 所述降温箱上安装有清洁装置, 所述清洁装置包括清洗机构以及排污机构; 所述清洗机构包括固接于降温箱内周面顶部的 环形管以及连通于环形管的供水管; 所述环形管的内侧沿其周向依次设置有多个喷头, 每 个所述喷头向下倾斜设置; 所述供水管远离环形管的一端与水源连通, 所述供水管上安装 有第四手动阀。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降温箱在长时间使用的情况下, 其内壁容易附着一些杂 物; 当需要对这些杂物进行清理时, 打开第四手动阀, 此时水依次经过供水管以及环形管后 从喷头喷向降温箱的内壁, 从而便于对降温箱侧壁上的杂物进行清理, 。
17、因而能够降低降温 箱侧壁附着有太多杂物的可能性。 0019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 所述排污机构包括连通于降温箱 底部的排污管以及安装于降温箱外的排污泵; 所述排污管远离降温箱的一端连通于排污泵 的进口, 并且所述排污管上安装有第五手动阀; 所述排污泵的出口与下水道连通。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当需要对降温箱内的杂物进行清理时, 通过喷头再向降 温箱内喷洒一些水, 然后通过浆片对降温箱内的混合物进行搅拌, 这样可使杂物与水混合 均匀, 接下来打开第五手动阀以及启动排污泵, 从而便可将降温箱内的水排出; 通过设置排 污机构, 便于对降温箱内的污水进行排放。 002。
18、1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 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罐 说明书 2/5 页 4 CN 211964043 U 4 体顶部的搅拌桨以及竖直安装于罐体顶部的搅拌电机; 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贯穿罐体的 顶部并竖直向下与搅拌桨的顶部固定连接。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当需要对罐体内的物料进行搅拌时, 启动搅拌电机, 搅拌 电机的输出轴驱动搅拌桨转动, 从而便可对罐体内的物料进行搅拌。 0023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 1.通过进料口以及液体进料管将物料加至罐体内, 接着打开两个第一手动阀, 此 时通过蒸汽对罐体内的物料进行加热, 。
19、然后通过搅拌组件对罐体内的物料进行搅拌; 当罐 体内的物料搅拌好以后, 关闭两个第一手动阀, 然后打开两个第二手动阀以及启动冷却水 泵, 此时冷却水进入空腔内, 从而能够加快罐体内物料的冷却速度, 因而能够提高生产效 率; 0025 2.当需要对降温箱内的水进行降温时, 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多个竖轴转动, 竖轴转 动驱动浆片转动, 浆片转动能够使降温箱内的水翻滚, 从而能够加快降温箱内水的降温速 度, 因而便于对降温箱内的水进行降温; 0026 3.降温箱在长时间使用的情况下, 其内壁容易附着一些杂物; 当需要对这些杂物 进行清理时, 打开第四手动阀, 此时水依次经过供水管以及环形管后从喷头喷向降。
20、温箱的 内壁, 从而便于对降温箱侧壁上的杂物进行清理, 因而能够降低降温箱侧壁附着有太多杂 物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0027 图1为实施例中凸显搅拌桨的局部剖视图; 0028 图2为实施例中凸显降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3为实施例中凸显清洗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0030 图中, 1、 罐体; 11、 进料口; 12、 密封盖; 13、 液体进料管; 14、 搅拌组件; 141、 搅拌桨; 142、 搅拌电机; 2、 夹套; 21、 空腔; 3、 加热组件; 31、 蒸汽进管; 32、 蒸汽出管; 33、 第一手动阀; 4、 冷却装置; 41、 冷却水进管; 42、 冷却水出管; 43、。
21、 冷却水泵; 44、 冷却水箱; 45、 第二手动阀; 5、 降温装置; 51、 降温箱; 52、 抽水管; 53、 第三手动阀; 54、 抽水泵; 6、 降温机构; 61、 水平板; 62、 竖轴; 63、 浆片; 64、 风扇; 65、 驱动组件; 651、 水平轴; 652、 气动马达; 653、 主动锥齿轮; 654、 从动锥齿轮; 7、 清洗机构; 71、 环形管; 72、 供水管; 73、 喷头; 74、 第四手动阀; 8、 排污机 构; 81、 排污管; 82、 排污泵; 83、 第五手动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 如图1所。
22、示, 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带夹套的搅拌设备, 包括罐体1、 开设于罐体 1顶部的进料口11、 安装于进料口11的密封盖12、 连通于罐体1顶部的液体进料管13以及安 装于罐体1内的搅拌组件14; 罐体1的底部连通有排料管 (图未示) , 排料管上安装有阀体 (图 未示) , 阀体可选用自动阀或者手动阀; 搅拌组件14包括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罐体1顶部的 搅拌桨141以及竖直安装于罐体1顶部的搅拌电机142; 搅拌电机142的输出轴贯穿罐体1的 顶部并竖直向下与搅拌桨141的顶部固定连接。 0033 如图1所示, 罐体1的外侧壁固接有夹套2, 夹套2与罐体1的外侧壁围成空腔21; 空 说明书 3。
23、/5 页 5 CN 211964043 U 5 腔21上设置有加热组件3, 加热组件3包括连通于空腔21的蒸汽进管31以及连通于空腔21的 蒸汽出管32; 蒸汽进管31远离空腔21的一端与蒸汽源连通, 蒸汽出管32远离空腔21的一端 可与下水道连通, 蒸汽进管31和蒸汽出管32上均安装有第一手动阀33; 空腔21上设置有冷 却装置4, 冷却装置4包括连通于空腔21的冷却水进管41以及连通于空腔21的冷却水出管 42; 冷却水进管41远离空腔21的一端连通有冷却水泵43, 冷却水泵43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 通有冷却水箱44, 冷却水进管41和冷却水出管42上均安装有第二手动阀45; 对于空腔21内。
24、 的残留的水, 可通过在空腔21的底部设置排水管的方式排出, 排水管上设置阀体, 关于排水 管和阀体图中未示出。 通过进料口11以及液体进料管13将物料加至罐体1内, 接着打开两个 第一手动阀33, 此时通过蒸汽对罐体1内的物料进行加热, 然后通过搅拌组件14对罐体1内 的物料进行搅拌; 当罐体1内的物料搅拌好以后, 关闭两个第一手动阀33, 然后打开两个第 二手动阀45以及启动冷却水泵43, 此时冷却水进入空腔21内, 从而能够加快罐体1内物料的 冷却速度, 因而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0034 如图1和图2所示, 冷却水出管42远离空腔21的一端安装有降温装置5, 降温装置5 包括连通于冷却水。
25、出管42远离空腔21一端的降温箱51以及安装于降温箱51内的降温机构 6; 降温箱51上连通有抽水管52, 抽水管52上安装有第三手动阀53, 抽水管52远离降温箱51 的一端连通有抽水泵54, 抽水泵54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冷却水箱44的顶部连通。 通过降温 机构6对降温箱51内的水进行降温, 然后通过抽水泵54将降温箱51内的水抽至冷却水箱44 内, 这样能够实现水循环, 从而能够节约水资源。 0035 如图2和图3所示, 降温机构6包括安装于降温箱51顶部的水平板61、 沿水平板61的 长度方向依次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水平板61的多个竖轴62以及安装于水平板61的顶部用 于驱动多个竖轴62转。
26、动的驱动组件65; 每个竖轴62的外侧壁固接有多个浆片63; 降温箱51 的顶部安装有多个风扇64。 当需要对降温箱51内的水进行降温时, 通过驱动组件65驱动多 个竖轴62转动, 竖轴62转动驱动浆片63转动, 浆片63转动能够使降温箱51内的水翻滚, 从而 能够加快降温箱51内水的降温速度, 因而便于对降温箱51内的水进行降温。 0036 驱动组件65包括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水平板61顶部的水平轴651以及安装于水平 板61顶部的气动马达652; 气动马达652的输出轴与水平轴651的一端固定连接, 水平轴651 上沿其轴向依次设置有多个主动锥齿轮653, 每个竖轴62的顶部固接有从动锥齿轮。
27、654, 主 动锥齿轮653与从动锥齿轮654一一对应啮合。 启动气动马达652, 气动马达652的输出轴驱 动水平轴651转动, 水平轴651转动驱动多个主动锥齿轮653转动, 多个主动锥齿轮653转动 驱动多个从动锥齿轮654转动, 多个从动锥齿轮654转动驱动多个竖轴62转动; 通过设置驱 动组件65, 便于驱动多个竖轴62转动。 0037 降温箱51上安装有清洁装置, 清洁装置包括清洗机构7以及排污机构8; 清洗机构7 包括固接于降温箱51内周面顶部的环形管71以及连通于环形管71的供水管72; 环形管71的 内侧沿其周向依次设置有多个喷头73, 每个喷头73向下倾斜设置; 供水管72。
28、远离环形管71 的一端与水源连通, 供水管72上安装有第四手动阀74。 降温箱51在长时间使用的情况下, 其 内壁容易附着一些杂物; 当需要对这些杂物进行清理时, 打开第四手动阀74, 此时水依次经 过供水管72以及环形管71后从喷头73喷向降温箱51的内壁, 从而便于对降温箱51侧壁上的 杂物进行清理, 因而能够降低降温箱51侧壁附着有太多杂物的可能性。 0038 排污机构8包括连通于降温箱51底部的排污管81以及安装于降温箱51外的排污泵 说明书 4/5 页 6 CN 211964043 U 6 82; 排污管81远离降温箱51的一端连通于排污泵82的进口, 并且排污管81上安装有第五手 。
29、动阀83; 排污泵82的出口通过管道与下水道连通。 当需要对降温箱51内的杂物进行清理时, 通过喷头73再向降温箱51内喷洒一些水, 然后通过浆片63对降温箱51内的混合物进行搅 拌, 这样可使杂物与水混合均匀, 接下来打开第五手动阀83以及启动排污泵82, 从而便可将 降温箱51内的水排出; 通过设置排污机构8, 便于对降温箱51内的污水进行排放。 0039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通过进料口11以及液体进料管13将物料加至罐体1内, 接 着打开两个第一手动阀33, 此时通过蒸汽对罐体1内的物料进行加热, 然后启动搅拌电机 142, 搅拌电机142的输出轴驱动搅拌桨141转动, 搅拌桨141。
30、转动能够对罐体1内的物料进行 搅拌; 当罐体1内的物料搅拌好以后, 关闭两个第一手动阀33, 然后打开两个第二手动阀45 以及启动冷却水泵43, 此时冷却水进入空腔21内, 从而能够加快罐体1内物料的冷却速度, 因而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0040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 型的保护范围, 故: 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形状、 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 均应涵盖于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5/5 页 7 CN 211964043 U 7 图1 说明书附图 1/3 页 8 CN 211964043 U 8 图2 说明书附图 2/3 页 9 CN 211964043 U 9 图3 说明书附图 3/3 页 10 CN 211964043 U 10 。
- 内容关键字: 带夹套 搅拌 设备
相机模块.pdf
具有防堵机构的浆水处理用滤筛装置.pdf
打包设备.pdf
可回收动脉瘤辅助支架及输送系统.pdf
电梯井道相邻房间的复合隔声墙体构造.pdf
灯具的免接电线的导电铜片触点结构.pdf
管式反应器.pdf
陶瓷纤维管.pdf
留孔装置.pdf
冲压机用的送料机构.pdf
玻璃装饰条组装装置.pdf
电缆抗拉强度检测装置.pdf
电网建设的架线机.pdf
家电玻璃多向磨边机.pdf
用于土壤肥料的均匀泼洒机构.pdf
漏电电流检测仪及防护组件.pdf
洁净室多重复合杀菌过滤风口结构.pdf
纸垛自动整理装置.pdf
有机废气、有机废液及烟气的协同处理系统.pdf
铜锭抛光用夹具.pdf
指纹取景器.pdf
新型电动自楔式安全制动器.pdf
新型血糖试纸盒.pdf
中远距离传输零中频接收机电路.pdf
纳米铁强化磺胺废水厌氧消化的方法.pdf
鱼缸除垢机器人.pdf
可变形手持便携式三防平板电脑.pdf
步进电机散热方法、系统及介质.pdf
建筑施工降尘设备.pdf
防水防潮型家用可燃气体探测器.pdf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实验室安全管理策略确定方法及装置.pdf
基于双边带光频梳的快速布里渊光学时域分析仪.pdf
光固化树脂组合物、制造光学膜的方法和光学膜.pdf
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的贴膜及其制造方法.pdf
噁二唑-腺苷型化合物作为TyrRS抑制剂及其制法和用途.pdf
辛烯基酯的制备方法.pdf
光散射组合物.pdf
车灯真空镀膜用紫外光-热双重固化底漆及使用方法.pdf
一种喷涂遮蔽保护膜和保护膜胶带.pdf
一种用于检测番茄不孕病毒的方法.pdf
乳制品中8种致病菌检测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pdf
N-(2,4-二硝基苯基)-罗丹明B酰肼的制备方法及其检测Cu(II)的应用.pdf
阿洛西林钠的制备方法.pdf
一种室温下快速去除RAFT聚合物末端硫代羰基的方法.pdf
一种金雀异黄素盐、其晶体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增韧聚乳酸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低气味、抗菌ABS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聚酰亚胺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一种聚酰亚胺泡沫.pdf
乙二醇降解聚酯的废液的回收利用方法.pdf
聚合物和聚合方法.pdf
一种无甲醛固色剂及其制备方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