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检查井爬梯安装的工具.pdf
《便于检查井爬梯安装的工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便于检查井爬梯安装的工具.pdf(10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513236.6 (22)申请日 2020.04.10 (73)专利权人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 201900 上海市宝山区庆安路77号 (72)发明人 任贺贺刘济松 (74)专利代理机构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41111 代理人 高为宝 (51)Int.Cl. E06C 1/34(2006.01) E06C 7/08(2006.01) E06C 7/48(2006.01) E06C 7/46(2006.01) E06C 7/00(2006.01) (5。
2、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便于检查井爬梯安装的工具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查井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 一种便于检查井爬梯安装的工具, 包括设置在检 查井上方的把手和设置在检查井底部的支撑节, 所述把手和支撑节之间设置有若干标准节, 所述 标准节平行于检查井的侧壁设置, 标准节的高度 等于相邻的爬梯之间的间距, 标准节和支撑节上 均设置有踏板, 相邻的踏板之间的间距等于爬梯 之间的间距。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检 查井爬梯安装费时费力且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 问题, 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5页 CN 212002994 U 2020.11.24 CN 212。
3、002994 U 1.一种便于检查井爬梯安装的工具, 包括设置在检查井 (6) 上方的把手 (1) 和设置在检 查井 (6) 底部的支撑节 (2) ,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 (1) 和支撑节 (2) 之间设置有若干标准节 (3) , 所述标准节 (3) 平行于检查井 (6) 的侧壁设置, 标准节 (3) 的高度等于相邻的爬梯 (5) 之 间的间距, 标准节 (3) 和支撑节 (2) 上均设置有踏板 (4) , 相邻的踏板 (4) 之间的间距等于爬 梯 (5) 之间的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检查井爬梯安装的工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 (1) 包括两根互相平行的 “L” 形的。
4、握持段 (101) 和设置在握持段 (101) 之间的连接杆 (102) , 所述 握持段 (101) 水平段底部设置有橡胶防滑垫 (103) , 握持段 (101) 竖直段的底部连接有标准 节 (3)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检查井爬梯安装的工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准节 (3) 包括两根平行的立杆 (301) , 所述立杆 (301) 的高度等于相邻的爬梯 (5) 之间的间距, 两 根立杆 (301) 的中部之间设置有踏板 (4) , 立杆 (301) 上部设置有垂直于立杆 (301) 的支撑杆 (302) , 支撑杆 (302) 的前端抵至检查井 (6) 的侧壁, 相邻的标。
5、准节 (3) 之间通过立杆 (301) 插 接连接, 连接处设置有固定螺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检查井爬梯安装的工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杆 (302) 的端部设置有橡胶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检查井爬梯安装的工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节 (2) 包括互相平行的竖直杆 (201) , 所述竖直杆 (201) 之间设置有若干踏板 (4) , 相邻的踏板 (4) 之间的间距等于相邻的爬梯 (5) 之间的间距, 竖直杆 (201) 的上端设置有插杆 (202) 、 下 端设置有橡胶垫, 所述插杆 (202) 与最下端的标准节 (3) 插接连接, 连接处设置有固定螺。
6、栓。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2002994 U 2 一种便于检查井爬梯安装的工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查井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检查井爬梯安装的工具。 背景技术 0002 检查井是为城市地下基础设置的供电、 给水、 排污、 通讯等维修安装方便而设置 的, 一般设置在管道交汇处、 转弯处、 管径或坡度改变处、 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段距离处, 是便于定期检查附属建筑物的设施。 0003 为了方便施工人员进入检查, 通常会在检查井的内壁上设置爬梯, 目前大多数的 检查井爬梯都是将铸铁材质的爬梯垂直于井壁并通过膨胀螺栓连接在井壁上。 通常是在检 查井浇筑施工结束后。
7、, 工作人员通过吊装工具进入检查井内进行安装, 但是由于检查井内 空间较小, 工作人员安装时费时费力, 同时工作人员吊在半空中作业, 不方便施力的同时容 易引发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检查井爬梯安装费时费力且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问题, 本 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检查井爬梯安装的工具。 0005 一种便于检查井爬梯安装的工具, 包括设置在检查井上方的把手和设置在检查井 底部的支撑节, 所述把手和支撑节之间设置有若干标准节, 所述标准节平行于检查井的侧 壁设置, 标准节的高度等于相邻的爬梯之间的间距, 标准节和支撑节上均设置有踏板, 相邻 的踏板之间的间距等于爬梯之间的间。
8、距。 0006 进一步地, 所述把手包括两根互相平行的 “L” 形的握持段和设置在握持段之间的 连接杆, 所述握持段水平段底部设置有橡胶垫, 握持段竖直段的底部连接有标准节。 0007 进一步地, 所述标准节包括两根平行的立杆, 所述立杆的高度等于相邻的爬梯之 间的间距, 两根立杆的中部之间设置有踏板, 立杆上部设置有垂直于立杆的支撑杆, 支撑杆 的前端抵至检查井的侧壁, 相邻的标准节之间通过立杆插接连接, 连接处设置有固定螺栓。 0008 进一步地, 所述支撑杆的端部设置有橡胶垫。 0009 进一步地, 所述支撑节包括互相平行的竖直杆, 所述竖直杆之间设置有若干踏板, 相邻的踏板之间的间距等。
9、于相邻的爬梯之间的间距, 竖直杆的上端设置有插杆、 下端设置 有橡胶垫, 所述插杆与最下端的标准节插接连接, 连接处设置有固定螺栓。 0010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1 本实用新型包括设置在把手和支撑节之间的若干标准节, 可以根据检查井的深度 选择标准节的数量, 适用于不同深度的检查井, 使用范围广; 标准节的高度等于相邻爬梯之 间的间距, 方便工作人员安装爬梯; 标准节和支撑节上均设置有踏板, 方便工作人员上下; 把手包括 “L” 形的握持段, 握持段水平段的底部设置有橡胶防滑垫, 可以增大摩擦, 防止把 手滑移; 握持段之间设置有连接杆, 能够增加把手强度, 防。
10、止断裂。 0012 标准节包括两根平行的立杆, 立杆的中部设置有踏板, 便于工作人员上下, 立杆的 说明书 1/3 页 3 CN 212002994 U 3 上部设置有垂直于立杆的支撑杆, 支撑杆的前端抵至检查井的侧壁, 可以对标准节起到支 撑作用, 防止立杆断裂; 相邻的标准节之间通过立杆插接连接, 拆装快捷, 使用方便; 支撑杆 的底部设置有橡胶层, 能够增大摩擦, 防止支撑杆偏移; 支撑节包括两根竖直杆, 竖直杆之 间设置有若干踏板, 方便工作人员上下标准节安装爬梯, 同时可以对标准节起到支撑和固 定作用。 附图说明 0013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检查井爬梯安装的工具的结构示意图一。。
11、 0014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检查井爬梯安装的工具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5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检查井爬梯安装的工具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6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检查井爬梯安装的工具的标准节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检查井爬梯安装的工具的支撑节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检查井爬梯安装的工具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9 附图标号为: 1为把手, 2为支撑节, 3为标准节, 4为踏板, 5为爬梯, 6为检查井, 101 为握持段, 102为连接杆, 103为橡胶防滑垫, 201为竖直杆, 202为插杆, 301为立杆, 3。
12、02为支 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解释说明: 0021 如图15所示, 一种便于检查井爬梯安装的工具, 包括设置在检查井6上方的把手1 和设置在检查井6底部的支撑节2, 所述把手1包括两根互相平行的 “L” 形的握持段101和设 置在握持段101之间的连接杆102, 所述握持段101水平段底部设置有橡胶防滑垫103, 具体 地, 橡胶防滑垫103设置在握持段101水平段的端部, 所述把手1和支撑节2之间设置有若干 标准节3, 具体地, 握持段101竖直段的底部连接有标准节3, 所述标准节3平行于检查井6的 侧壁设置, 标准节3的高度等于相邻的。
13、爬梯5之间的间距。 0022 标准节3包括两根平行的立杆301, 所述立杆301的高度等于相邻的爬梯5之间的间 距, 两根立杆301的中部之间设置有踏板4, 立杆301上部设置有垂直于立杆301的支撑杆 302, 支撑杆302的前端抵至检查井6的侧壁, 具体地, 支撑杆302的前端设置有橡胶层, 相邻 的标准节3之间通过立杆301插接连接, 连接处设置有固定螺栓, 具体地, 本实施例中的立杆 301上端设置有插入端, 下端设置有与插入段匹配的插槽, 插入端的上端设置有水平的孔, 固定螺栓穿过插槽和插入端的上端将相邻的立杆301连接。 0023 支撑节2包括互相平行的竖直杆201, 所述竖直杆2。
14、01之间设置有若干踏板4, 相邻 的踏板4之间的间距等于相邻的爬梯5之间的间距, 竖直杆201的上端设置有插杆202、 下端 设置有橡胶垫, 插杆202与最下端的标准节3插接连接, 连接处设置有固定螺栓, 具体地, 插 杆202的尺寸与立杆301上的插槽尺寸相匹配, 固定螺栓穿过最下端的立杆301底部和插杆 202的上端将竖直杆201和最下端的立杆301连接, 实现支撑节2和标准节3的连接。 0024 如图6所示,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 工作人员根据检查井6的深度计算需要安装爬 梯5的数目, 确定需要的标准节3的数目, 然后将标准节3依次安装在支撑节2上, 具体地, 工 作人员将立杆301底部。
15、的插槽对应插杆201连接, 通过固定螺栓固定, 然后将需要的标准节3 说明书 2/3 页 4 CN 212002994 U 4 通过固定螺栓依次插接连接, 最上端的标准节3上端连接上把手1, 连接完成后将整体工具 通过吊装装置放入检查井6内, 保证支撑节2底部稳定支撑在检查井6底部, 同时标准节3上 的支撑杆302支撑在检查井6的侧壁上, 确保标准节3的稳定支撑, 握持段101的端部设置的 橡胶防滑垫103保证把手1稳定不滑动, 多点支撑确保整个工具稳定放置, 避免发生安全事 故。 0025 在安装爬梯5时, 工作人员通过标准节3上设置的踏板4进入检查井6内, 从检查井6 的底部开始逐步向上进。
16、行安装, 具体地, 工作人员站在踏板4上将爬梯5通过工具固定在检 查井6的侧壁上, 在踏板4的支撑下工作人员可以稳定施力, 保证爬梯5安装牢固, 同时相邻 踏板4之间的间距等于爬梯5之间的间隔, 工作人员每次上升的高度即为下一爬梯5的安装 高度, 方便施工, 省时省力。 0026 在使用结束后工作人员可以将把手1、 标准节3和支撑节2依次拆卸, 方便保存和移 动, 在下次使用时根据检查井6的深度重新组装, 适用多种深度的检查井, 适用范围广。 0027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 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 实施范围, 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 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 均 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说明书 3/3 页 5 CN 212002994 U 5 图1 说明书附图 1/5 页 6 CN 212002994 U 6 图2 说明书附图 2/5 页 7 CN 212002994 U 7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3/5 页 8 CN 212002994 U 8 图5 说明书附图 4/5 页 9 CN 212002994 U 9 图6 说明书附图 5/5 页 10 CN 212002994 U 10 。
- 内容关键字: 便于 检查井 爬梯 安装 工具
新能源汽车用直流充电座.pdf
汽车智能避碰装置.pdf
骨料分选系统.pdf
片材生产用冷却设备.pdf
排水管道定位结构.pdf
一体式地面操作控制台.pdf
调色色浆过滤装置.pdf
干式变压器线圈吊具.pdf
下肢体能训练机器人.pdf
具有振动功能的发声装置.pdf
方便调整的缝纫机卷布装置.pdf
通讯接口.pdf
挤浆机加料装置.pdf
检测光刻胶适用性的方法及装置.pdf
齿轮箱生产用滚齿装置.pdf
基于动态规划和量子退火的RNA结构预测方法及系统.pdf
基于大数据的电力数据监管系统及方法.pdf
基于UWB的音频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pdf
铸造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
内置光纤电缆导体的制作方法.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噪声等级监测装置、监测方法及电子设备.pdf
轨道交通车辆电连接器用固定框装置.pdf
碳氮共渗的加热装置.pdf
油田隐患井报废的连续注浆封堵设备及方法.pdf
多角度辐照抗菌装置及其在制备抗菌面料中的应用.pdf
流星雨页面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航路与平台之间安全距离的评估方法、电子设备.pdf
混凝土密实用混凝土振动装置.pdf
基于NS3网络仿真平台的数据链仿真方法.pdf
双重降低残碱的高镍无钴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PTFE膜自动缠卷设备及缠卷方法.pdf
装配式断热桥楼宇景观亮化结构及其应用.pdf
彩色显象管.pdf
磁动机.pdf
一种螺旋桨.pdf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pdf
矩阵动圈扬声器.pdf
横向风冷双掺晶体激光器.pdf
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及其随机访问控制方法与基站.pdf
穿墙式隔离真空负荷开关.pdf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新型阳极材料的制备方法.pdf
简易型联网接警数据收/发中心.pdf
钛酸锶晶体管.pdf
数字电话双音频自动拨号的方法.pdf
服装翻倍裁剪法.pdf
一种降压保健鞋.pdf
固体电解质制氧机电极及其制备方法.pdf
无线传输自动回报方法及无线数据机.pdf
基于压电柱的弯曲振动超声波微电机及电极组合激励方法.pdf
女性性功能障碍治疗仪.pdf
光同步数字传输系统中的并行帧同步加/解扰码器.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