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动聚羧酸减水剂搅拌釜.pdf

上传人:徐敬 文档编号:9569019 上传时间:2021-05-1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09.0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摇动聚羧酸减水剂搅拌釜.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摇动聚羧酸减水剂搅拌釜.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摇动聚羧酸减水剂搅拌釜.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文档描述:

《摇动聚羧酸减水剂搅拌釜.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摇动聚羧酸减水剂搅拌釜.pdf(9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457224.6 (22)申请日 2020.04.01 (73)专利权人 天津市科冠达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300000 天津市南开区渭水道3号C21 室(科技园) (72)发明人 刘彪鹏 (51)Int.Cl. B01F 7/18(2006.01) B01F 15/00(2006.01) B01D 53/04(2006.01) B01D 46/1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摇动聚羧酸减水剂搅拌釜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聚羧酸减水剂生产附属装 。

2、置的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摇动聚羧酸减水剂搅 拌釜, 其可增强其搅拌效果, 且减轻有较强烈刺 激性气味的聚羧酸减水剂在输出时对周围环境 造成的影响, 提高使用可靠性; 包括釜体、 支架、 进料管、 出料斗、 搅拌棒和电动机, 电动机的底部 输出端设置有传动轴, 出料斗上设置有控制阀; 还包括减震罩、 透明挡板、 四组刮板、 转动轴、 多 组搅拌叶、 固定架、 处理箱、 排风扇、 输入管和两 组输出管, 透明挡板与刮板接触, 转动轴固定在 搅拌棒底端, 多组搅拌叶均固定在转动轴外侧面 上, 输入管输入端位于进料斗输出端后侧, 两组 输出管分别固定在处理箱顶端左右两侧上, 两组 输出管上均设置有单。

3、向阀。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CN 212017531 U 2020.11.27 CN 212017531 U 1.一种摇动聚羧酸减水剂搅拌釜, 包括釜体(1)、 支架(2)、 进料管(3)、 出料斗(4)、 搅拌 棒(5)和电动机(6), 釜体(1)设置在支架(2)上, 釜体(1)内设置有工作腔, 进料管(3)连通设 置在釜体(1)顶端, 电动机(6)设置在釜体(1)顶端中部, 电动机(6)的底部输出端设置有传 动轴, 搅拌棒(5)设置在传动轴底端, 且搅拌棒(5)位于工作腔内, 出料斗(4)设置在釜体(1) 底端, 并在出料斗(4)上设置有控制阀;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减震。

4、罩(7)、 透明挡板(8)、 四组 刮板(9)、 转动轴(10)、 多组搅拌叶(11)、 固定架(12)、 处理箱(13)、 排风扇(14)、 输入管(15) 和两组输出管(16), 所述减震罩(7)固定在电动机(6)外侧, 釜体(1)前端设置有固定口, 所 述透明挡板(8)固定在固定口内, 四组刮板(9)分别固定在搅拌棒(5)左端、 右端、 前端和后 端上, 且透明挡板(8)与刮板(9)接触, 所述转动轴(10)固定在搅拌棒(5)底端, 且转动轴 (10)位于出料斗(4)内部, 所述多组搅拌叶(11)均固定在转动轴(10)外侧面上, 固定架(12) 固定在釜体(1)后端, 所述处理箱(13)。

5、固定在固定架(12)上, 排风扇(14)固定在处理箱(13) 内部, 所述输入管(15)固定在处理箱(13)底端, 且输入管(15)输入端位于进料斗输出端后 侧, 所述两组输出管(16)分别固定在处理箱(13)顶端左右两侧上, 且两组输出管(16)输出 端分别与出料斗(4)左端下侧和右端下侧连通, 所述两组输出管(16)上均设置有单向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摇动聚羧酸减水剂搅拌釜, 其特征在于: 所述釜体(1)内 顶壁上设置有环形凹槽, 四组刮板(9)顶端均插入至环形凹槽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摇动聚羧酸减水剂搅拌釜,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震罩(7) 包括罩体(21)、 。

6、两组减震弹簧组(22)、 两组减震板(23)和两组防护网(24), 罩体(21)固定在 釜体(1)顶端, 所述两组减震弹簧组(22)分别固定在罩体(21)内左侧壁和内右侧壁上, 两组 减震板(23)分别固定在两组减震弹簧组(22)输出端上, 且所述两组减震板(23)分别与电动 机(6)左右两侧接触, 两组防护网(24)分别固定在罩体(21)前后两侧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摇动聚羧酸减水剂搅拌釜,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箱(13) 包括箱体(25)和吸附板(26), 箱体(25)内部设置有放置腔, 箱体(25)内左侧壁和内右侧壁 上均设置有插槽, 所述吸附板(26)外侧壁与箱体(25)。

7、内侧壁接触, 且吸附板(26)左右两端 分别插入至两组插槽内部, 所述箱体(25)后端设置有取放口, 并在取放口上设置有挡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摇动聚羧酸减水剂搅拌釜,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风扇(14) 包括安装架(27)、 旋转电机(28)和扇叶(29), 安装架(27)固定在箱体(25)内部, 所述旋转电 机(28)固定在安装架(27)上, 旋转电机(28)的顶部输出端上设置有驱动轴, 所述扇叶(29) 固定在驱动轴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摇动聚羧酸减水剂搅拌釜,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架(12) 包括两组架体、 两组缓冲弹簧组(30)和两组支板(31), 两组固定架。

8、(12)均固定在釜体(1)后 端, 所述两组缓冲弹簧组(30)分别固定在两组架体顶端, 两组支板(31)分别固定在两组缓 冲弹簧组(30)顶端, 且两组支板(31)顶端分别与箱体(25)底端左右两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摇动聚羧酸减水剂搅拌釜,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过滤板 (32), 所述过滤板(32)固定在输入管(15)输入口上。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2017531 U 2 一种摇动聚羧酸减水剂搅拌釜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聚羧酸减水剂生产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摇动聚羧酸 减水剂搅拌釜。 背景技术 0002 众所周知, 聚羧酸减水剂是一种。

9、高性能减水剂, 是水泥混凝土运用中的一种水泥 分散剂, 广泛应用于公路、 桥梁、 大坝、 隧道、 高层建筑等工程, 在聚羧酸减水剂生产的过程 中, 搅拌是不可缺少的步骤之一, 因此需要对聚羧酸减水剂具有良好搅拌效果的装置; 现有 的摇动聚羧酸减水剂搅拌釜包括釜体、 支架、 进料管、 出料斗、 搅拌棒和电动机, 釜体设置在 支架上, 釜体内设置有工作腔, 进料管连通设置在釜体顶端, 电动机设置在釜体顶端中部, 电动机的底部输出端设置有传动轴, 搅拌棒设置在传动轴底端, 且搅拌棒位于工作腔内, 出 料斗设置在釜体底端, 并在出料斗上设置有控制阀; 现有的摇动聚羧酸减水剂搅拌釜使用 时只需将配置好的。

10、聚羧酸减水剂原料通过进料管输入到工作腔内, 之后控制电动机带动传 动轴上的搅拌棒进行转动, 使搅拌棒对原料进行搅拌, 搅拌均匀后打开控制阀使成品通过 出料斗输出即可; 现有的摇动聚羧酸减水剂搅拌釜使用中发现其搅拌效果有限, 且由于不 同企业生产时对原材料的选择不同,其聚羧酸减水剂产品的气味也不尽相同,有的基本无 味, 有的则有较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而有较强烈刺激性气味的聚羧酸减水剂在输出时会对 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使用可靠性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增强其搅拌效果, 且减轻有较强 烈刺激性气味的聚羧酸减水剂在输出。

11、时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 提高使用可靠性的摇动聚 羧酸减水剂搅拌釜。 0005 (二)技术方案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摇动聚羧酸减水剂搅拌釜, 包括釜体、 支架、 进料管、 出料斗、 搅拌棒和电动机, 釜体设置在支架上, 釜体内设置有工作 腔, 进料管连通设置在釜体顶端, 电动机设置在釜体顶端中部, 电动机的底部输出端设置有 传动轴, 搅拌棒设置在传动轴底端, 且搅拌棒位于工作腔内, 出料斗设置在釜体底端, 并在 出料斗上设置有控制阀; 还包括减震罩、 透明挡板、 四组刮板、 转动轴、 多组搅拌叶、 固定架、 处理箱、 排风扇、 输入管和两组输出管, 所。

12、述减震罩固定在电动机外侧, 釜体前端设置有固 定口, 所述透明挡板固定在固定口内, 四组刮板分别固定在搅拌棒左端、 右端、 前端和后端 上, 且透明挡板与刮板接触, 所述转动轴固定在搅拌棒底端, 且转动轴位于出料斗内部, 所 述多组搅拌叶均固定在转动轴外侧面上, 固定架固定在釜体后端, 所述处理箱固定在固定 架上, 排风扇固定在处理箱内部, 所述输入管固定在处理箱底端, 且输入管输入端位于进料 斗输出端后侧, 所述两组输出管分别固定在处理箱顶端左右两侧上, 且两组输出管输出端 说明书 1/4 页 3 CN 212017531 U 3 分别与出料斗左端下侧和右端下侧连通, 所述两组输出管上均设置。

13、有单向阀。 0007 优选的, 所述釜体内顶壁上设置有环形凹槽, 四组刮板顶端均插入至环形凹槽内 部。 0008 优选的, 所述减震罩包括罩体、 两组减震弹簧组、 两组减震板和两组防护网, 罩体 固定在釜体顶端, 所述两组减震弹簧组分别固定在罩体内左侧壁和内右侧壁上, 两组减震 板分别固定在两组减震弹簧组输出端上, 且所述两组减震板分别与电动机左右两侧接触, 两组防护网分别固定在罩体前后两侧上。 0009 优选的, 所述处理箱包括箱体和吸附板, 箱体内部设置有放置腔, 箱体内左侧壁和 内右侧壁上均设置有插槽, 所述吸附板外侧壁与箱体内侧壁接触, 且吸附板左右两端分别 插入至两组插槽内部, 所述。

14、箱体后端设置有取放口, 并在取放口上设置有挡门。 0010 优选的, 所述排风扇包括安装架、 旋转电机和扇叶, 安装架固定在箱体内部, 所述 旋转电机固定在安装架上, 旋转电机的顶部输出端上设置有驱动轴, 所述扇叶固定在驱动 轴上。 0011 优选的, 所述固定架包括两组架体、 两组缓冲弹簧组和两组支板, 两组固定架均固 定在釜体后端, 所述两组缓冲弹簧组分别固定在两组架体顶端, 两组支板分别固定在两组 缓冲弹簧组顶端, 且两组支板顶端分别与箱体底端左右两侧连接。 0012 优选的, 还包括过滤板, 所述过滤板固定在输入管输入口上。 0013 (三)有益效果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

15、新型提供了一种摇动聚羧酸减水剂搅拌釜, 具备以下有 益效果: 0015 1、 该摇动聚羧酸减水剂搅拌釜, 通过排风扇将输入管输入口处的空气抽入处理箱 内并通过两组输出管排出, 从而使通过输出管输出的空气对釜体内部的物料进行辅助混 合, 同时通过转动轴上的搅拌叶对出料斗内部物料进行搅拌, 通过四组刮板对位于釜体内 侧壁处的物料进行刮动, 增强其搅拌效果, 并在刮动过程中可对透明挡板进行清洁, 以保证 透明挡板对釜体内部物料效果的显示; 0016 2、 该摇动聚羧酸减水剂搅拌釜, 通过排风扇将输入管输入口处的空气抽入处理箱 内, 从而减轻有较强烈刺激性气味的聚羧酸减水剂在输出时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

16、, 同时 通过处理箱对输入管输入的空气进行处理, 提高使用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0019 图3为处理箱与排风扇间的后侧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为减震罩与电动机间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中: 1、 釜体; 2、 支架; 3、 进料管; 4、 出料斗; 5、 搅拌棒; 6、 电动机; 7、 减震罩; 8、 透 明挡板; 9、 刮板; 10、 转动轴; 11、 搅拌叶; 12、 固定架; 13、 处理箱; 14、 排风扇; 15、 输入管; 16、 输出管; 21、 罩体; 22、 减震弹簧组; 23、 减震板; 24、。

17、 防护网; 25、 箱体; 26、 吸附板; 27、 安装架; 28、 旋转电机; 29、 扇叶; 30、 缓冲弹簧组; 31、 支板; 32、 过滤板。 说明书 2/4 页 4 CN 212017531 U 4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3 请参阅图1-4, 一种摇动聚羧酸减水剂搅拌釜, 。

18、包括釜体1、 支架2、 进料管3、 出料斗 4、 搅拌棒5和电动机6, 釜体1设置在支架2上, 釜体1内设置有工作腔, 进料管3连通设置在釜 体1顶端, 电动机6设置在釜体1顶端中部, 电动机6的底部输出端设置有传动轴, 搅拌棒5设 置在传动轴底端, 且搅拌棒5位于工作腔内, 出料斗4设置在釜体1底端, 并在出料斗4上设置 有控制阀; 还包括减震罩7、 透明挡板8、 四组刮板9、 转动轴10、 多组搅拌叶11、 固定架12、 处 理箱13、 排风扇14、 输入管15和两组输出管16, 减震罩7固定在电动机6外侧, 釜体1前端设置 有固定口, 透明挡板8固定在固定口内, 透明挡板8可辅助工作人员。

19、对釜体1内部物料情况进 行查看, 四组刮板9分别固定在搅拌棒5左端、 右端、 前端和后端上, 四组刮板9对位于釜体1 内侧壁处的物料进行刮动, 增强其搅拌效果, 且透明挡板8与刮板9接触, 刮动过程中可对透 明挡板8进行清洁, 转动轴10固定在搅拌棒5底端, 且转动轴10位于出料斗4内部, 多组搅拌 叶11均固定在转动轴10外侧面上, 转动轴10上的搅拌叶11对出料斗4内部物料进行搅拌, 固 定架12固定在釜体1后端, 处理箱13固定在固定架12上, 排风扇14固定在处理箱13内部, 输 入管15固定在处理箱13底端, 且输入管15输入端位于进料斗输出端后侧, 排风扇14将输入 管15输入口处。

20、的空气抽入处理箱13内, 从而减轻有较强烈刺激性气味的聚羧酸减水剂在输 出时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 同时通过处理箱13对输入管15输入的空气进行处理, 两组输 出管16分别固定在处理箱13顶端左右两侧上, 且两组输出管16输出端分别与出料斗4左端 下侧和右端下侧连通, 排风扇14将输入管15输入口处的空气抽入处理箱13内并通过两组输 出管16排出, 从而使通过输出管16输出的空气对釜体1内部的物料进行辅助混合, 两组输出 管16上均设置有单向阀, 釜体1内顶壁上设置有环形凹槽, 四组刮板9顶端均插入至环形凹 槽内部, 增强刮板9对釜体1间的稳固性, 减震罩7包括罩体21、 两组减震弹簧组22、。

21、 两组减震 板23和两组防护网24, 罩体21固定在釜体1顶端, 两组减震弹簧组22分别固定在罩体21内左 侧壁和内右侧壁上, 两组减震板23分别固定在两组减震弹簧组22输出端上, 且两组减震板 23分别与电动机6左右两侧接触, 两组防护网24分别固定在罩体21前后两侧上, 增强电动机 6与釜体1间的缓冲减震效果, 同时增强对电动机6的保护效果, 处理箱13包括箱体25和吸附 板26, 箱体25内部设置有放置腔, 箱体25内左侧壁和内右侧壁上均设置有插槽, 吸附板26外 侧壁与箱体25内侧壁接触, 且吸附板26左右两端分别插入至两组插槽内部, 箱体25后端设 置有取放口, 并在取放口上设置有挡。

22、门, 吸附板26可对输入至箱体25内的空气进行过滤吸 附处理, 同时打开挡门可将吸附板26从箱体25内部取出, 排风扇14包括安装架27、 旋转电机 28和扇叶29, 安装架27固定在箱体25内部, 旋转电机28固定在安装架27上, 旋转电机28的顶 部输出端上设置有驱动轴, 扇叶29固定在驱动轴上, 旋转电机28带动驱动轴上的扇叶29进 行转动可对空气进行输送, 固定架12包括两组架体、 两组缓冲弹簧组30和两组支板31, 两组 固定架12均固定在釜体1后端, 两组缓冲弹簧组30分别固定在两组架体顶端, 两组支板31分 别固定在两组缓冲弹簧组30顶端, 且两组支板31顶端分别与箱体25底端左。

23、右两侧连接, 弹 簧作用可增强处理箱13及排风扇14与釜体1间的缓冲减震效果, 还包括过滤板32, 过滤板32 说明书 3/4 页 5 CN 212017531 U 5 固定在输入管15输入口上, 过滤板32对输入管15输入口进行遮挡, 避免杂物的进入。 0024 在使用时, 将配置好的聚羧酸减水剂原料通过进料管3输入到工作腔内, 之后控制 电动机6带动传动轴上的搅拌棒5进行转动, 使搅拌棒5和转动轴10上的搅拌叶11对釜体1和 出料斗4内部物料进行搅拌, 同时通过四组刮板9对位于釜体1内侧壁处的物料进行刮动, 增 强其搅拌效果, 并在刮板9刮动过程中可对透明挡板8进行清洁, 以保证透明挡板8。

24、对釜体1 内部物料的显示效果, 同时在搅拌过程中打开挡门并将吸附板26从箱体25内部取出, 然后 关闭箱门并控制旋转电机28带动驱动轴上的扇叶29进行转动, 使输入管15输入口处的空气 抽入处理箱13内并通过两组输出管16排出, 通过输出管16输出的空气对釜体1内部的物料 进行辅助混合, 搅拌均匀后打开控制阀使成品通过出料斗4输出即可; 同时在输出时, 若生 产的聚羧酸减水剂有较强烈刺激性气味, 则打开挡门并将吸附板26放置回箱体25内, 之后 关闭挡门并过排风扇14将输入管15输入口处的空气抽入处理箱13内, 通过吸附板26对输入 至箱体25内的空气进行过滤吸附处理, 减轻有较强烈刺激性气味。

25、的聚羧酸减水剂在输出时 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 提高使用可靠性。 0025 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 并且主控器可为计 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并且在该文中的描述中,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术 语 “相连” 、“连接” 应做广义理解。 0026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 修 改、 替换和变型,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说明书 4/4 页 6 CN 212017531 U 6 图1 说明书附图 1/3 页 7 CN 212017531 U 7 图2 图3 说明书附图 2/3 页 8 CN 212017531 U 8 图4 说明书附图 3/3 页 9 CN 212017531 U 9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摇动 羧酸 水剂 搅拌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摇动聚羧酸减水剂搅拌釜.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956901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