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质边坡滑移试验系统.pdf
《岩质边坡滑移试验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质边坡滑移试验系统.pdf(9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543683.6 (22)申请日 2020.04.14 (73)专利权人 内江师范学院 地址 641112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东桐路 705号 (72)发明人 何春梅胡浩梁雪婷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盛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901 代理人 张海青 (51)Int.Cl. G01N 33/24(2006.01) G01N 3/56(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岩质边坡滑移试验系统 (57)摘要 本实。
2、用新型公开一种岩质边坡滑移试验系 统, 包括底座, 底座上设置有安装机构及试验机 构, 试验机构包括底板及挡板, 两挡板之间布置 有坡体, 坡体上方设置有循环降雨机构, 底板的 一端开设有滑槽; 坡体由外至内依次为上覆岩 层、 软土夹层和基岩层, 底座上设置有收集槽, 收 集槽底部安装有过滤机构, 过滤机构与循环降雨 机构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岩质边坡滑移试验 系统, 可以在室内实验中模拟自然界中顺层岩质 边坡滑移运动, 用以研究边坡破坏过程及机理; 并可以模拟自然界中不同组合结构面的顺层岩 质边坡滑移运动; 而且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相应 的检测仪器得到相应破坏的试验数据, 用于对岩 质边坡的。
3、破坏过程的深入研究。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CN 212031474 U 2020.11.27 CN 212031474 U 1.一种岩质边坡滑移试验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底座(1), 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安装 机构及试验机构; 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的安装座(2)和千斤顶(3); 所述试验机构包括倾斜设置的底板(4)及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4)两侧的挡板(5), 两所述 挡板(5)之间布置有坡体, 所述坡体上方设置有循环降雨机构; 所述底板(4)上端底部与所 述千斤顶(3)铰接, 所述底板(4)的下端底部与所述安装座(2)铰接, 所述底板(4)靠近所述。
4、 千斤顶(3)的一端开设有滑槽(6); 所述坡体由外至内依次为上覆岩层(7)、 软土夹层(8)和 基岩层(9), 所述基岩层(9)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10), 所述滑块(10)与所述滑槽(6)相适 配; 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收集槽(12), 所述底板(4)靠近所述安装座(2)的一端与所述收集 槽(12)槽口齐平; 所述收集槽(12)底部安装有过滤机构, 所述过滤机构与所述循环降雨机 构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质边坡滑移试验系统,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软土夹层(8)中 布置有两组以上的监测传感器(11), 每组所述监测传感器(11)包括孔隙水压计与压力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
5、质边坡滑移试验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循环降雨机构包括 循环泵(19)、 连接所述循环泵(19)出水口的供水管(13)及安装在所述供水管(13)末端的花 洒喷头(14), 所述花洒喷头(14)位于所述坡体上方, 所述供水管(13)上安装有流量计(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岩质边坡滑移试验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机构包括固定 安装在所述收集槽(12)上的进水管(16)及与所述进水管(16)螺纹连接的滤杯(17)和连接 筒(21); 所述进水管(16)靠近收集槽(12)的一端安装有滤网(18), 所述滤杯(17)设置在所 述连接筒(21)内, 所述连接筒(21)底部连接有出水管(2。
6、2), 所述出水管(22)末端与所述循 环泵(19)进水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岩质边坡滑移试验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水管(13)为硬质 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岩质边坡滑移试验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板(5)外侧设置 有录像装置(15), 所述录像装置(15)固定安装在所述供水管(13)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质边坡滑移试验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板(5)为透明挡 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质边坡滑移试验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覆岩层(7)、 基岩 层(9)为混凝土层; 所述软土夹层(8)为砂土层或粘土层。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
7、12031474 U 2 一种岩质边坡滑移试验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力学实验装置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岩质边坡滑移试验 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西南山区高速公 路、 铁路及桥梁建设发展迅速, 工程活动持续加大, 地质环境所受扰动越来越强烈, 滑坡灾 害尤其是大型滑坡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 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也不断加大。 与土质边坡相比, 岩质边坡由于内部存在大量的节理、 裂隙等不连续结构面, 其破坏模式和 机制得到广泛关注。 岩质边坡的破坏类型分为多种, 在我国历史发生的大型滑坡中占比例 最大的。
8、滑坡类型为顺层岩质滑坡, 其控制性滑面以软弱夹层最为常见。 0003 顺层岩质滑坡在我国发育的广泛性及其致灾的严重性决定了顺层岩质滑坡的成 因机理研究越来越成为研究热点, 室内模拟试验是灾害研究的重要手段, 顺层岩质边坡滑 移模拟系统的缺乏, 也进一步限制了顺层边坡的失稳机制及力学响应研究的开展。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状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岩质边坡滑移试 验系统, 能够用于测试顺层岩质边坡的稳定性。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岩质边坡滑 移试验系统, 包括底座, 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安装机构及试验机构, 所述安。
9、装机构包括固定安 装在所述底座上的安装座和千斤顶, 所述试验机构包括倾斜设置的底板及固定安装在所述 底板两侧的挡板, 两所述挡板之间布置有坡体, 所述坡体上方设置有循环降雨机构; 所述底 板上端底部与所述千斤顶铰接, 所述底板的下端底部与所述安装座铰接, 所述底板靠近所 述千斤顶的一端开设有滑槽; 所述坡体由外至内依次为上覆岩层、 软土夹层和基岩层, 所述 基岩层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 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相适配; 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收集槽, 所述 底板靠近所述安装座的一端与所述收集槽槽口齐平; 所述收集槽底部安装有过滤机构, 所 述过滤机构与所述循环降雨机构连通。 0006 优选的, 在所述软土夹。
10、层中布置有两组以上的监测传感器, 每组所述监测传感器 包括孔隙水压计与压力计。 0007 优选的, 所述循环降雨机构包括循环泵、 连接所述循环泵出水口的供水管及安装 在所述供水管末端的花洒喷头, 所述花洒喷头位于所述坡体上方, 所述供水管上安装有流 量计。 0008 优选的, 所述过滤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收集槽上的进水管及与所述进水管螺 纹连接的滤杯和连接筒; 所述进水管靠近收集槽的一端安装有滤网, 所述滤杯设置在所述 连接筒内, 所述连接筒底部连接有出水管, 所述出水管末端与所述循环泵进水口连接。 0009 优选的, 所述供水管为硬质管。 说明书 1/3 页 3 CN 212031474 。
11、U 3 0010 优选的, 所述挡板外侧设置有录像装置, 所述录像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供水管上。 0011 优选的, 所述挡板为透明挡板。 0012 优选的, 所述上覆岩层、 基岩层为混凝土层; 所述软土夹层为砂土层或粘土层。 0013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岩质边坡滑移试验系统, 可 以在室内实验中模拟自然界中顺层岩质边坡滑移运动, 用以研究边坡破坏过程及机理; 并 且通过坡体坡面的分段设计及基岩层的可拆卸安装, 可以模拟自然界中不同组合结构面的 顺层岩质边坡滑移运动, 提高了试验系统的实用性; 而且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相应的检测 仪器得到相应破坏的试验数据, 用于对岩。
12、质边坡的破坏过程的深入研究; 本实用新型的供 水系统采用循环供水方式, 通过过滤机构对收集槽内的水进行过滤后再次泵送到花洒喷头 中继续使用, 延长了收集槽的清理周期, 节约了用水, 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001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 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 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 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岩质边坡滑移试验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坡体与底板的分开示意图; 0017 。
13、图3为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4为坡体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9 图5为过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其中, 1底座、 2安装座、 3千斤顶、 4底板、 5挡板、 6滑槽、 7上覆岩层、 8软土夹层、 9基 岩层、 10滑块、 11监测传感器、 12收集槽、 13供水管、 14花洒喷头、 15录像装置、 16进水管、 17 滤杯、 18滤网、 19循环泵、 20流量计、 21连接筒、 22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
14、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2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 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 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3 如图1-5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岩质边坡滑移试验系统, 包括底座1, 所述底座 1上设置有安装机构及试验机构, 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的安装座2和 千斤顶3, 所述试验机构包括倾斜设置的底板4及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4两侧的挡板5, 所述 挡板5为透明挡板, 两所述挡板5之间布置有坡体, 所述挡板5。
15、外侧设置有录像装置15, 所述 坡体上方设置有循环降雨机构; 所述循环降雨机构包括循环泵19、 连接所述循环泵19出水 口的供水管13及安装在所述供水管13末端的花洒喷头14, 所述花洒喷头14位于所述坡体上 方, 所述供水管13上安装有流量计20, 所述供水管13为硬质管, 所述录像装置15固定安装在 说明书 2/3 页 4 CN 212031474 U 4 所述供水管13上; 所述底板4上端底部与所述千斤顶3铰接, 所述底板4下端底部与所述安装 座2铰接, 所述底板4靠近所述千斤顶3的一端开设有滑槽6; 所述坡体由外至内依次为上覆 岩层7、 软土夹层8和基岩层9, 所述上覆岩层7、 基岩层。
16、9为混凝土层, 所述软土夹层8为砂土 层或粘土层, 所述基岩层9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10, 所述滑块10与所述滑槽6相适配; 所述底 座1上设置有收集槽12, 所述底板4靠近所述安装座2的一端与所述收集槽12槽口齐平; 所述 收集槽12底部安装有过滤机构, 所述过滤机构与所述循环降雨机构连通。 0024 所述过滤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收集槽12上的进水管16及与所述进水管16螺 纹连接的滤杯17和连接筒21; 进水管16安装在收集槽12底部偏高位置, 以防止试验工程中 冲刷下来的泥沙将进水管16堵塞, 所述进水管16靠近收集槽12的一端安装有滤网18, 利用 滤网18进行初步过滤, 所述滤杯17。
17、设置在所述连接筒21内, 利用滤杯17进行二次过滤, 保证 进入循环降雨机构的水不会堵塞花洒喷头14, 所述连接筒21底部连接有出水管22, 所述出 水管22末端与所述循环泵19进水口连接。 在使用时需定期将连接筒21和滤杯17取下进行清 理, 保证试验用水可以正常供给。 0025 进一步优化方案, 为更好的获得各项试验数据, 在所述软土夹层8中布置有两组以 上的监测传感器11, 每组所述监测传感器11包括孔隙水压计与压力计。 0026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岩质边坡滑移试验系统在使用时, 首先根据工程项目所在位置 的岩质边坡的构造情况和室内模型试验的相似比, 将组成边坡的各类结构体和软弱夹层8 进。
18、行相似模拟, 制备出满足与原型材料的物理和力学性能相似的各类结构体和软弱夹层8 的模型材料; 然后利用千斤顶3将底板4的坡度调节至试验所需的坡度, 利用底板4上的滑槽 6将基岩层9固定在底板4上, 根据岩质边坡的模拟范围及地形特点, 将准备好的各类结构体 和软弱夹层8的模型材料再进行逐层砌筑, 直至完成边坡模型的制作, 形成坡体; 再然后向 收集槽12中灌入一定量的试验用水, 打开循环泵19利用花洒喷头14模拟降雨, 由花洒喷头 14流出的水经坡体重新流入到收集槽12中循环使用, 同时记录流量计20及各个监测传感器 11的数据, 并通过挡板5观察坡体的情况, 直到边坡整体失稳为止, 最后根据测。
19、试数据对边 坡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 0027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岩质边坡滑移试验系统, 可以在室内实验中模拟自然界中顺层 岩质边坡滑移运动, 用以研究边坡破坏过程及机理; 并且通过坡体坡面的分段设计及基岩 层的可拆卸安装, 可以模拟自然界中不同组合结构面的顺层岩质边坡滑移运动, 提高了试 验系统的实用性; 而且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相应的检测仪器得到相应破坏的试验数据, 用 于对岩质边坡的破坏过程的深入研究。 0028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需要理解的是, 术语 “纵向” 、“横向” 、“上” 、“下” 、“前” 、 “后” 、“左” 、“右” 、“竖直” 、“水平” 、“顶” 、“底” 、“内”。
20、 、“外”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 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 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 的限制。 0029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 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 范围进行限定,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 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 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 内。 说明书 3/3 页 5 CN 212031474 U 5 图1 说明书附图 1/4 页 6 CN 212031474 U 6 图2 说明书附图 2/4 页 7 CN 212031474 U 7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3/4 页 8 CN 212031474 U 8 图5 说明书附图 4/4 页 9 CN 212031474 U 9 。
- 内容关键字: 岩质边坡 滑移 试验 系统
能有效保证吸嘴袋质量的焊嘴机.pdf
市政工程用围栏.pdf
高浓度有机废气高效吸收精馏装置.pdf
摆动结构及出水装置.pdf
绝缘环保气体柜.pdf
用于氧化锌生产用的干燥机.pdf
弹出式卫星相机及分离装置.pdf
汽车充电桩电源线地下自动回收装置.pdf
皮带输送机.pdf
有利于促进SBS效应的布里渊光纤激光器.pdf
PDC钻头装卸辅助器.pdf
手套夹取码沓机构.pdf
吸附滤芯的功能恢复设备.pdf
自动化打磨装置.pdf
防爆型振动电机的加固机构.pdf
茶叶加工的烘干装置.pdf
多功能起重机.pdf
建筑材料单体燃烧性能检测辅助安装的装置.pdf
生态微景观演示用教具.pdf
频域知识继承的遥感基础模型轻量化方法.pdf
精制棉漂白滤水装置.pdf
复合型空壳平衡重消失模模具.pdf
铣口自动检测的全自动双激光打标机.pdf
韧性增强型钴锆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pdf
基于设计校核一体化的紧固连接正向设计方法.pdf
气流疏导件及动力电池.pdf
小模数齿轮精度的视觉检测方法及系统.pdf
2,4,5-三氟苯乙酸的合成方法.pdf
船载油污收集组件及垃圾收集装置.pdf
大豆分级筛选设备.pdf
多轴分布式驱动车辆路面行驶条件识别方法、装置及设备.pdf
Java系统消息推送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pdf
智能建筑节能系统、节能方法和控制器.pdf
磁控开关电气寿命的检测装置.pdf
一种稀土荧光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pdf
固定片连接装置.pdf
脂质双层传感器阵列.pdf
气井动态产能预测方法.pdf
一种用于回收式锚杆锁具的上下锁工具.pdf
一种具有水位控制器的无土栽培装置.pdf
钛基底上多孔镍铜氧化物纳米线阵列无酶葡萄糖传感器电极.pdf
电子式互感器现场校验仪.pdf
自动阶梯上料机.pdf
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转归预测蛋白芯片.pdf
自锁式整绳破断夹具.pdf
烟草限根直播育苗盘及育苗方法.pdf
非接触控制LED电子钟.pdf
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的制造方法、使用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的光源、使用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的图像显示装置.pdf
连轨式轨道衡.pdf
一种芳香共轭聚合物的制备方法.pdf
一种调整雷达视轴的方法及装置.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