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麻醉按摩器.pdf
《便携式麻醉按摩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便携式麻醉按摩器.pdf(7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266634.2 (22)申请日 2020.03.06 (73)专利权人 张凯 地址 250200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明水街 道办事处绣水大街1463号 (72)发明人 张凯 (74)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鼎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37245 代理人 陈良 (51)Int.Cl. A61M 5/178(2006.01) A61M 5/31(2006.01) A61M 5/315(2006.01) A61H 15/02(2006.01) A61M 19/00(2。
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便携式麻醉按摩器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麻醉按摩器, 包括麻醉装置本体, 所述麻醉装置本体的左侧固 定安装有握把, 所述麻醉装置本体内部的左端通 过伸缩杆连接有固定块, 所述伸缩杆的表面套接 有第一弹簧, 所述第一弹簧与麻醉装置本体之间 设置有缓冲装置, 所述麻醉装置本体内部设置有 按摩机构, 所述固定块的右侧安装有固定装置, 且固定装置的内部插设有注射器, 所述注射器上 侧固定连接有按压杆。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按压块 和滚轮, 便于使用者对患者的麻醉部位进行按 摩, 有效提高了麻醉剂在血液中的流动速率, 设 置有伸缩杆和缓冲装置, 便。
3、于使用者对麻醉装置 本体内部的滚轮和注射器进行防护, 减轻本装置 掉落地面的时的冲击力。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12038477 U 2020.12.01 CN 212038477 U 1.一种便携式麻醉按摩器, 包括麻醉装置本体(1), 其特征在于: 所述麻醉装置本体(1) 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握把(2), 所述麻醉装置本体(1)内部的左端通过伸缩杆(3)连接有固定 块(4), 所述伸缩杆(3)的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5), 所述第一弹簧(5)与麻醉装置本体(1)之 间设置有缓冲装置(6), 所述麻醉装置本体(1)内部设置有按摩机构, 所述固定块(4)的右侧 安装有固定装置。
4、(14), 且固定装置(14)的内部插设有注射器(15), 所述注射器(15)上侧固 定连接有按压杆(16), 所述麻醉装置本体(1)的正面开设有盒盖(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麻醉按摩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块(4)的右侧 开设有滑槽(12), 且滑槽(12)的内部卡合有滑块(13), 所述滑块(13)的右侧与固定装置 (14)相连接, 所述固定装置(14)通过滑块(13)和滑槽(12)与固定块(4)构成滑动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麻醉按摩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装置(6)包括 第一铰接杆(61)、 第二铰接杆(62)和第二弹簧(63), 所述第一。
5、铰接杆(61)与第二铰接杆 (62)相铰接, 且第二铰接杆(62)与第一铰接杆(61)之间通过第二弹簧(63)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麻醉按摩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摩机构包括第三 弹簧(7)、 按压块(8)、 连接杆(9)、 连接块(10)和滚轮(11), 所述第三弹簧(7)的底端连接有 麻醉装置本体(1), 且麻醉装置本体(1)的上侧通过第三弹簧(7)连接有按压块(8), 所述按 压块(8)的下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9), 且连接杆(9)插设在固定块(4)的内部, 所述连接杆 (9)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块(10), 且连接块(10)的左右两侧通过轴承连接有滚轮(11),。
6、 所 述按压块(8)的下侧连接的左右两端连接有第三弹簧(7), 且第三弹簧(7)的另一端与麻醉 装置本体(1)顶端相连接, 所述按压块(8)通过第三弹簧(7)与麻醉装置本体(1)构成弹性伸 缩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麻醉按摩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轮(11)的外表面 均匀分布有凸起块, 且凸起块与病人皮肤相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麻醉按摩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装置(14)包括 移动块(141)、 第四弹簧(142)和挤压板(143), 所述移动块(141)的内侧通过第四弹簧(142) 连接有挤压板(143)。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2。
7、038477 U 2 一种便携式麻醉按摩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麻醉设备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便携式麻醉按摩器。 背景技术 0002 麻醉是进行各项外科手术治疗前必须进行的步骤, 当前麻醉的方式普遍采用注射 麻醉针进行, 在准备麻醉的时候, 需要利用麻醉装置辅助医护人员进行麻醉工作, 但是现有 的麻醉装置在注射完成后, 需要医护人员手动对麻醉部位进行按摩, 费时费力, 医护人员的 劳动强度增加, 且现有的麻醉装置没有进行防护, 使用寿命较低, 因此亟需一种便携式麻醉 按摩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麻醉按摩器,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
8、中提出 的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增加和没有进行防护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式麻醉按摩器, 包括麻 醉装置本体, 所述麻醉装置本体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握把, 所述麻醉装置本体内部的左端通 过伸缩杆连接有固定块, 所述伸缩杆的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 所述第一弹簧与麻醉装置本 体之间设置有缓冲装置, 所述麻醉装置本体内部设置有按摩机构, 所述固定块的右侧安装 有固定装置, 且固定装置的内部插设有注射器, 所述注射器上侧固定连接有按压杆, 所述麻 醉装置本体的正面开设有盒盖。 0005 优选的, 所述固定块的右侧开设有滑槽, 且滑槽的内部卡合有滑块, 所述滑块。
9、的右 侧与固定装置相连接, 所述固定装置通过滑块和滑槽与固定块构成滑动结构。 0006 优选的, 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第一铰接杆、 第二铰接杆和第二弹簧, 所述第一铰接杆 与第二铰接杆相铰接, 且第二铰接杆与第一铰接杆之间通过第二弹簧相连接。 0007 优选的, 所述按摩机构包括第三弹簧、 按压块、 连接杆、 连接块和滚轮, 所述第三弹 簧的底端连接有麻醉装置本体, 且麻醉装置本体的上侧通过第三弹簧连接有按压块, 所述 按压块的下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 且连接杆插设在固定块的内部, 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固定 安装有连接块, 且连接块的左右两侧通过轴承连接有滚轮, 所述按压块的下侧连接的左右 两端连接有第。
10、三弹簧, 且第三弹簧的另一端与麻醉装置本体顶端相连接, 所述按压块通过 第三弹簧与麻醉装置本体构成弹性伸缩结构。 0008 优选的, 所述滚轮的外表面均匀分布有凸起块, 且凸起块与病人皮肤相贴合。 0009 优选的,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移动块、 第四弹簧和挤压板, 所述移动块的内侧通过第 四弹簧连接有挤压板。 0010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便携式麻醉按摩器设置有按压块 和滚轮, 便于使用者对患者的麻醉部位进行按摩, 有效提高了麻醉剂在血液中的流动速率, 设置有伸缩杆和缓冲装置, 便于使用者对麻醉装置本体内部的滚轮和注射器进行防护, 减 轻本装置掉落地面的时的冲击力。 说。
11、明书 1/3 页 3 CN 212038477 U 3 0011 (1)该装置通过设置有按压块和滚轮, 便于使用者对患者的麻醉部位进行按摩, 有 效提高了麻醉剂在血液中的流动速率, 加速麻醉剂的扩散, 提高了麻药扩散的效率, 降低医 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增强本装置的实用性。 0012 (2)该装置通过设置有伸缩杆和缓冲装置, 便于使用者对麻醉装置本体内部的滚 轮和注射器进行防护, 减轻本装置掉落地面的时的冲击力, 增强本装置的抗摔性, 进而延长 装置的实用寿命, 进一步增强本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0014 图2为本实用新型缓冲装置结构的正视。
12、剖面示意图; 0015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0016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0017 图中: 1、 麻醉装置本体; 2、 握把; 3、 伸缩杆; 4、 固定块; 5、 第一弹簧; 6、 缓冲装置; 61、 第一铰接杆; 62、 第二铰接杆; 63、 第二弹簧; 7、 第三弹簧; 8、 按压块; 9、 连接杆; 10、 连接 块; 11、 滚轮; 12、 滑槽; 13、 滑块; 14、 固定装置; 141、 移动块; 142、 第四弹簧; 143、 挤压板; 15、 注射器; 16、 按压杆; 17、 盒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
13、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9 请参阅图1-4,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0020 一种便携式麻醉按摩器, 包括麻醉装置本体1, 麻醉装置本体1的左侧固定安装有 握把2, 握把2方便使用者的携带, 麻醉装置本体1内部的左端通过伸缩杆3连接有固定块4, 伸缩杆3的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5, 第一弹簧5与麻醉装置本体1之间设置有缓冲装置6, 。
14、缓冲 装置6包括第一铰接杆61、 第二铰接杆62和第二弹簧63, 第一铰接杆61与第二铰接杆62相铰 接, 且第二铰接杆62与第一铰接杆61之间通过第二弹簧63相连接, 当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将 本装置掉落地面时, 第一铰接杆61和第二铰接杆62受力发生角度变化, 挤压两者之间相连 的第二弹簧63, 对冲击力进行缓冲, 进而实现了对麻醉装置本体1内部零件的防护, 延长装 置的使用寿命。 0021 麻醉装置本体1内部设置有按摩机构, 按摩机构包括第三弹簧7、 按压块8、 连接杆 9、 连接块10和滚轮11, 第三弹簧7的底端连接有麻醉装置本体1, 且麻醉装置本体1的上侧通 过第三弹簧7连接有按压块8。
15、, 按压块8的下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9, 且连接杆9插设在固定块 4的内部, 连接杆9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块10, 且连接块10的左右两侧通过轴承连接有滚 轮11, 按压块8的下侧连接的左右两端连接有第三弹簧7, 且第三弹簧7的另一端与麻醉装置 本体1顶端相连接, 按压块8通过第三弹簧7与麻醉装置本体1构成弹性伸缩结构, 对患者的 麻醉部位进行按摩, 有效提高了麻醉剂在血液中的流动速率, 加速麻醉剂的扩散, 提高了麻 药扩散的效率, 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增强本装置的实用性, 同时便于使用者不在按压 说明书 2/3 页 4 CN 212038477 U 4 按压块8后, 按压块8通过第三弹簧。
16、7的回弹力复位, 滚轮11的外表面均匀分布有凸起块, 且 凸起块与病人皮肤相贴合, 便于增大与皮肤间的面积, 同时增强按摩效果, 进而增强麻醉剂 在血液中的流动速率。 0022 固定块4的右侧安装有固定装置14, 且固定装置14的内部插设有注射器15, 固定装 置14包括移动块141、 第四弹簧142和挤压板143, 移动块141的内侧通过第四弹簧142连接有 挤压板143, 通过第四弹簧142的弹力, 利用挤压板143对注射器15进行挤压固定, 便于满足 不同规格的注射器15, 增强装置的适用性, 固定块4的右侧开设有滑槽12, 且滑槽12的内部 卡合有滑块13, 滑块13的右侧与固定装置1。
17、4相连接, 固定装置14通过滑块13和滑槽12与固 定块4构成滑动结构, 使用者可推动滑块13在固定块4内开设的滑槽12内滑动, 将固定装置 14调整至合适位置, 方便进行注射工作, 注射器15上侧固定连接有按压杆16, 麻醉装置本体 1的正面开设有盒盖17。 0023 工作原理: 当使用者需要利用本装置对患者进行麻醉工作时, 可开启麻醉装置本 体1正面开设的盒盖17, 将吸满麻醉药的注射器15放置在固定装置14内部, 通过第四弹簧 142的弹力, 利用挤压板143对注射器15进行挤压固定, 随后将推动滑块13在固定块4内开设 的滑槽12内滑动, 将固定装置14调整至合适位置后, 将盒盖17关。
18、闭, 按压按压杆16对患者注 射麻醉药剂, 随后再次开启盒盖17, 将注射器15位置上移, 按压按压块8, 与按压块8相连的 连接杆9受力向下, 带动滚轮11向下与患者麻醉部位接触, 通过滚动滚轮11对麻醉部位进行 按摩, 有效提高了麻醉剂在血液中的流动速率, 加速麻醉剂的扩散, 提高了麻药扩散的效 率, 随后可不再按压按压块8, 按压块8通过第三弹簧7的回弹力复位, 停止对患者的按摩, 当 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将本装置掉落地面时, 通过伸缩杆3上套接的第一弹簧5对冲击力进行缓 冲, 同时第一铰接杆61和第二铰接杆62受力发生角度变化, 挤压两者之间相连的第二弹簧 63, 再次对冲击力进行缓冲, 。
19、进而实现了对麻醉装置本体1内部零件的防护, 延长装置的使 用寿命。 0024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 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 而 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 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 型。 因此, 无论从哪一点来看, 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 而且是非限制性的, 本实用新 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 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 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 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说明书 3/3 页 5 CN 212038477 U 5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2 页 6 CN 212038477 U 6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2/2 页 7 CN 212038477 U 7 。
- 内容关键字: 便携式 麻醉 按摩
介孔蛋黄壳纳米颗粒及其在构建分泌物代谢指纹谱图中的应用和用其筛选的代谢标志物.pdf
制袋机的放卷机构.pdf
双枪激光焊机.pdf
锂离子正极材料异常料筛分装置.pdf
用于芯片开盖的可调整平台.pdf
防腐伸缩蝶阀.pdf
可分离式检修插座箱.pdf
自承重保温复合屋面板.pdf
螺杆钻具定子壳体打磨装置.pdf
提升机机尾增压防尘结构.pdf
简易分条机构.pdf
煤矿探水钻孔快速密封装置.pdf
新能源电池储能充电用触发控制电路.pdf
加速植株晾干设备.pdf
高可靠电容切换开关.pdf
散热器翅片的冲片装置.pdf
可拆式偏心加强撑.pdf
农业种植用可调节式农业种植架.pdf
饮品和冰棒的新型包装袋.pdf
卧式搅拌反应釜.pdf
平板玻璃切割加工系统.pdf
器件复用的射频收发电路及其控制方法.pdf
基于单片FPGA的PET正弦图数据压缩存储方法、系统及设备.pdf
风机轴承剩余有效寿命优化方法、设备及介质.pdf
远程控制车辆分享解锁方法及系统.pdf
多轴分布式电驱车辆转向控制方法及车辆.pdf
无对照HRD检测方法、系统及装置.pdf
人工植入物以及介入系统.pdf
实心分割铝导体高压电缆制备方法.pdf
基于图像处理的影动方向计算系统及屈光度估计系统.pdf
热塑性复合工程材料缸盖罩自动校平装置及校平方法.pdf
多尺寸的晶圆传输装置、方法及电子设备.pdf
一种植物甾醇及甾醇酯的制备方法.pdf
一种白色静电喷涂底漆、制备方法及其应用.pdf
一种用于制备氯甲烷的氯化剂及其用途和氯甲烷的制备方法.pdf
一种高透光率可自动调色保护膜及制备方法.pdf
重组核酸片段RecCR010212及其检测方法.pdf
一种钙钛矿结构发光材料及其基于抗溶剂的生产方法.pdf
一种胶合木用胶粘剂的固化剂.pdf
制备催化剂组分的方法.pdf
一种蝉拟青霉人工培养的方法及其培养产物的应用.pdf
含有固体增塑剂的基于聚烯烃的热熔粘合剂.pdf
一种果酒除菌除浊装置.pdf
一种混凝土构件抗盐冻与阻锈涂料.pdf
一种溜冰鞋冰刀的保护涂料.pdf
一种光催化型自修复超疏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酱香型白酒的生产方法.pdf
阻燃聚碳酸共混物.pdf
一种中空碳纳米颗粒及由其制备得到的吸波材料.pdf
橡胶沥青母体制备工艺.pdf
含有氰基丙烯酸酯稳定剂化合物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