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电路板热压设备.pdf
《多层电路板热压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层电路板热压设备.pdf(12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405468.X (22)申请日 2020.03.25 (73)专利权人 深圳捷飞高电路有限公司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福海街 道新和新兴工业园A18栋 (72)发明人 周海彬张次香李长伟 (51)Int.Cl. B32B 37/06(2006.01) B32B 37/10(2006.01) B32B 41/00(2006.01) B32B 39/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多层电路板热压设备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层。
2、电路板热压设备, 包括机体, 所述机体上开设有供电路板设置的内 腔, 所述机体内设置有从内腔底壁处穿入内腔的 移动柱, 所述内腔内竖直滑动设置有不少于两个 间隔设置且用于承接电路板的压合板, 所述移动 柱位于压合板底部, 还包括连接架, 所述连接架 上滑动连接有用于挡住内腔的挡板, 所述连接架 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挡板滑动的驱动组件, 所述机 体上设置有用于检测移动柱的位移并控制驱动 组件运行的检测触发模块。 本实用新型加设了可 在电路板组进行热压时将内腔挡住的挡板, 具有 可提高操作安全性的效果。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4页 CN 212046327 U 2020.12.01 CN 2。
3、12046327 U 1.一种多层电路板热压设备, 包括机体(1), 所述机体(1)上开设有供电路板设置的内 腔(11), 所述机体(1)内设置有从内腔(11)底壁处穿入内腔(11)的移动柱(14), 所述内腔 (11)内竖直滑动设置有不少于两个间隔设置且用于承接电路板的压合板(13), 所述移动柱 (14)位于压合板(13)底部,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连接架(2), 所述连接架(2)上滑动连接有用 于挡住内腔(11)的挡板(21), 所述连接架(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挡板(21)滑动的驱动组件, 所述机体(1)上设置有用于检测移动柱(14)的位移并控制驱动组件运行的检测触发模块。 2.根据权利。
4、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路板热压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丝杆 (22)和驱动丝杆(22)转动的驱动件, 所述丝杆(22)与连接架(2)转动连接, 所述挡板(21)螺 纹连接在丝杆(2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电路板热压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件包括电机 (23), 所述电机(23)安装在连接架(2)上, 所述电机(23)输出轴与丝杆(22)同轴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层电路板热压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体(1)内设置有用 于控制电机(23)启动的驱动控制模块, 所述驱动控制模块包括第一触发件(5)、 第一延时触 发单元(6)和正转触发单元(7), 所述检。
5、测触发模块用于输出驱动触发信号, 所述第一触发 件(5)与检测触发模块电连接且用于接收驱动触发信号并输出第一触发信号, 所述第一延 时触发单元(6)与第一触发件(5)电连接, 所述第一延时触发单元(6)用于接收第一触发信 号并输出第一延时触发信号, 所述正转触发单元(7)与第一延时触发单元(6)、 第一触发件 (5)和电机(23)电连接, 所述正转触发单元(7)用于接收第一延时触发信号、 第一触发信号 并向电机(23)输出正转触发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层电路板热压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控制模块还包括 第二触发件(8)、 第二延时触发单元(9)和反转触发单元(10), 所述第。
6、二触发件(8)与第一触 发件(5)并联, 所述第二触发件(8)用于接收驱动触发信号并输出第二触发信号, 所述第二 延时触发单元(9)与第二触发件(8)电连接, 所述第二延时触发单元(9)用于接收第二触发 信号并输出第二延时触发信号, 所述反转触发单元(10)与第二延时触发单元(9)、 第二触发 件(8)、 电机(23)电连接, 所述反转触发单元(10)用于接收第二延时触发信号、 第二触发信 号并向电机(23)输出反转触发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层电路板热压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触发模块包括检 测单元(3), 所述检测单元(3)选用红外传感器, 所述移动柱(14)上周壁上固定有。
7、凸块 (141), 所述红外传感器对准凸块(141)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层电路板热压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触发件(5)、 第二 触发件(8)均选用三极管, 所述检测触发模块还包括与检测单元(3)电连接的驱动触发单元 (4), 所述驱动触发单元(4)选用比较器, 所述检测单元(3)用于检测凸块(141)移动并输出 检测信号, 所述驱动触发单元(4)用于接收检测信号并输出驱动触发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层电路板热压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单元(3)实体安 装在机体(1)外壁上, 所述机体(1)上对准凸块(141)开设有与内腔(11)相通的光孔(15)。 权利要。
8、求书 1/1 页 2 CN 212046327 U 2 一种多层电路板热压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板加工的技术领域, 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层电路板热压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在进行承载着复杂电路的电路板进行生产加工时, 为减少电路板占用空间, 常通过压合技术将多块电路板压合呈一体实现复杂电路的承载。 0003 现有的压合技术包括热压和冷压, 其中热压是通过加热半固化片 (如环氧树脂材 料) , 并施加一定压力比如200-500PSI/cm2使半固化片融化并凝固成需要的多层线路板, 热 压工序常通过热压机完成。 0004 现有的热压机上设有内腔, 内腔壁上设有对内腔进行加。
9、热的加热机构, 同时内腔 内设置有通过真空泵驱动实现电路板压合的压合组件, 压合组件包括竖直间隔设置的多个 压合板以及推动压合板上移实现电路板压合的移动柱, 需进行压合的电路板设置在压合板 上, 压合板在热压机内腔内可实现竖直滑动, 真空泵启动时驱动移动柱上移, 进而推动位于 最下方的压合板的上移, 位于最下方的压合板上移至与位于其上方的压合板抵接后, 位于 最下方的压合板推动其上方的压合板同步上移, 如此持续, 最终在移动柱的推动下各压合 板之间间距均达到最低且所处高度最高的电路板与内腔顶壁紧抵, 真空泵持续启动, 使移 动柱持续对压合板施加推力, 在移动柱与内腔顶壁的夹持下, 电路板组得以。
10、热压成一个加 厚电路板, 实现了电路板的热压加工。 0005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 热压过程中, 内腔的温度较高, 当操作者出 现误操作而误将手或身体其他部位伸入内腔时易导致操作者的受伤, 故存在安全性不足的 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6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层电路板热压设备, 加设了可在电路板组进行热压时将内腔挡住的挡板, 具有可提高操作安全性的优点。 0007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8 一种多层电路板热压设备, 包括机体, 所述机体上开设有供电路板设置的内腔, 所 述机体内设置有从内腔底壁处穿入内。
11、腔的移动柱, 所述内腔内竖直滑动设置有不少于两个 间隔设置且用于承接电路板的压合板, 所述移动柱位于压合板底部, 还包括连接架, 所述连 接架上滑动连接有用于挡住内腔的挡板, 所述连接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挡板滑动的驱动组 件, 所述机体上设置有用于检测移动柱的位移并控制驱动组件运行的检测触发模块。 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操作者将多组电路板分别放在各压合板上后启动机体, 内腔内温度升高, 移动柱上移, 检测触发模块检测到移动柱的上升后控制驱动组件运行, 进 而使挡板移动至挡住内腔, 避免操作者在机体运行时误将手或身体其他部位伸入内腔, 避 免操作者身体烫伤, 提高了操作者操作的安全性。。
12、 0010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丝杆和驱动丝 说明书 1/6 页 3 CN 212046327 U 3 杆转动的驱动件, 所述丝杆与连接架转动连接, 所述挡板螺纹连接在丝杆上。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挡板与连接架滑动连接, 连接架从而限制了挡板的转动, 故丝杆转动时带动挡板滑动, 通过驱动件的启动与否控制挡板对内腔的阻挡与否, 操作方 便。 0012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 所述驱动件包括电机, 所述电机 安装在连接架上, 所述电机输出轴与丝杆同轴固定。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带动丝杆转动, 进。
13、而带动了挡板的滑 动, 且操作者可通过控制电机输出轴的正转与反转驱动挡板的正反向滑动, 通过操控电机 即可实现对挡板挡住内腔与否的控制, 操作方便。 0014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 所述机体内设置有用于控制电机 启动的驱动控制模块, 所述驱动控制模块包括第一触发件、 第一延时触发单元和正转触发 单元, 所述检测触发模块用于输出驱动触发信号, 所述第一触发件与检测触发模块电连接 且用于接收驱动触发信号并输出第一触发信号, 所述第一延时触发单元与第一触发件电连 接, 所述第一延时触发单元用于接收第一触发信号并输出第一延时触发信号, 所述正转触 发单元与第一延时触发单元、 第一。
14、触发件、 电机电连接, 所述正转触发单元用于接收第一延 时触发信号、 第一触发信号并向电机输出正转触发信号。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驱动控制模块在检测移动柱移动之后输出驱动触发信 号, 第一触发件接收驱动触发信号, 当移动柱上移时第一触发件输出第一触发信号, 在第一 延时触发单元的延时时间内正转触发单元输出正转触发信号, 电机启动且电机输出轴转 动, 带动挡板上移以挡住内腔, 在第一延时触发单元的延时时长内挡板恰好移动至完全挡 住内腔, 待第一延时触发单元信号的延时时间结束后第一延时触发单元输出第一延时触发 信号, 从而使正转输出信号停止输出, 电机停止运行; 电机随移动柱的移动而。
15、自动启动, 电 机输出轴随移动柱的上移而转动, 操作者不需手动控制电机的启动和关闭, 操作方便。 0016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 所述驱动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二触 发件、 第二延时触发单元和反转触发单元, 所述第二触发件与第一触发件并联, 所述第二触 发件用于接收驱动触发信号并输出第二触发信号, 所述第二延时触发单元与第二触发件电 连接, 所述第二延时触发单元用于接收第二触发信号并输出第二延时触发信号, 所述反转 触发单元与第二延时触发单元、 第二触发件、 电机电连接, 所述反转触发单元用于接收第二 延时触发信号、 第二触发信号并向电机输出反转触发信号。 0017 通过采用上。
16、述技术方案, 当电路板热压完成后移动柱下移, 待移动柱下移至初始 高度时第二触发件接收驱动触发信号并输出第二触发信号, 在第二延时触发单元的延时时 间内反转触发单元输出反转触发信号, 电机启动且电机输出轴反向转动, 在第二延时触发 单元的延时时长内挡板恰好移动至使内腔完全敞开, 待第二延时触发单元信号的延时时间 结束后第二延时触发单元输出第二延时触发信号, 从而使反转输出信号停止输出, 电机停 止运行; 电机随移动柱的移动而启动, 电机输出轴随移动柱的下移而反向转动, 操作者不需 手动对挡板的下移进行操作, 方便操作者对完成热压的电路板的取出, 操作方便。 0018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
17、以进一步配置为: 所述检测触发模块包括检测单 元, 所述检测单元选用红外传感器, 所述移动柱上周壁上固定有凸块, 所述红外传感器对准 凸块设置。 说明书 2/6 页 4 CN 212046327 U 4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当未进行电路板热压时, 红外传感器射出的光线受到凸 块阻隔, 待移动柱上移时凸块解除对红外传感器射出的光线的阻挡, 红外传感器输出一电 压信号, 第一触发件输出第一触发信号, 从而使电机输出轴转动, 使挡板移动至挡住内腔; 待完成对电路板的热压后, 移动柱下移带动凸块下移, 红外传感器射出的光线再次被遮挡, 红外传感器输出另一电压信号, 第二触发件输出第二触发。
18、信号, 从而使电机输出轴反向转 动, 带动挡板反向移动至初始位置。 通过对红外传感器射出光线被阻断与否对电机输出轴 的正转、 反转进行控制, 操作方便。 0020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 所述第一触发件、 第二触发件均 选用三极管, 所述检测触发模块还包括与检测单元电连接的驱动触发单元, 所述驱动触发 单元选用比较器, 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凸块移动并输出检测信号, 所述驱动触发单元用 于接收检测信号并输出驱动触发信号。 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三极管仅在接收到数字信号后会正常做出相应响应, 红 外传感器输出的电压信号常为模拟信号, 比较器可对输入端的模拟电压信号作。
19、出比较而输 出数字信号, 故红外传感器与三极管之间连接的比较器确保驱动控制模块根据检测单元输 出的检测信号作出响应, 确保驱动控制模块的正常运行。 0022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 所述检测单元实体安装在机体外 壁上, 所述机体上对准凸块开设有与内腔相通的光孔。 002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选用红外传感器作为检测单元后, 红外传感器实体安装 在机体外壁上课避免内腔内温度过高而导致红外传感器的损坏, 同时光孔保证了红外传感 器射出的光线可进入到内腔内, 保证驱动控制模块和电机的正常运行。 0024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5 1.进行。
20、电路板热压时移动柱上升, 检测触发模块检测到移动柱的上升后控制驱动 组件运行, 进而使挡板移动至挡住内腔, 避免操作者在机体运行时误将手或身体其他部位 伸入内腔, 避免操作者身体烫伤, 提高了操作者操作的安全性; 0026 2.电机随移动柱的移动而自动启动, 电机输出轴随移动柱的上移而正向转动, 随 输出轴下移而反向转动, 操作者不需手动控制电机的启动、 关闭以及电机输出轴的转向, 操 作方便。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2是本实施例中内腔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9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30 图4是本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0031 图中, 1、 。
21、机体; 11、 内腔; 12、 滑杆; 13、 压合板; 131、 底板; 132、 容板框; 14、 移动柱; 141、 凸块; 15、 光孔; 2、 连接架; 21、 挡板; 22、 丝杆; 23、 电机; 24、 机槽; 3、 检测单元; 31、 发射 部; 32、 接收部; 4、 驱动触发单元; 5、 第一触发件; 6、 第一延时触发单元; 7、 正转触发单元; 8、 第二触发件; 9、 第二延时触发单元; 10、 反转触发单元。 说明书 3/6 页 5 CN 212046327 U 5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3 参照图1和图2, 为。
22、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多层电路板热压设备, 包括机体1和连接 架2, 机体1竖直设置在地面上, 机体1正面开设有内腔11, 内腔11顶壁上固定有穿透机体1顶 部的滑杆12, 滑杆12上竖直滑动连接有多个压合板13, 压合板13包括底板131和供需要压合 的电路板组放置的容板框132, 容板框132固定在底板131顶面上, 底板131与滑杆12竖直滑 动连接, 初始状态下各底板131在竖直方向上均匀间隔设置, 且各底板131之间的间距大于 容板框132的高度; 机体1内竖直滑动连接有移动柱14, 移动柱14穿透内腔11底壁进入内腔 11, 移动柱14在真空泵的驱动下竖直移动, 移动柱14竖直向上移。
23、动时推动压合板13逐个相 互靠近并紧抵。 0034 参照图1和图2, 连接架2固定在机体1正面且高度与机体1相等, 连接架2呈矩形框 体状, 连接架2两内侧壁上竖直滑动连接有用于挡住内腔11的挡板21, 连接架2上设置有用 于驱动挡板21滑动的驱动组件, 驱动组件包括丝杆22和驱动件, 丝杆22竖直设置在内壁底 部, 丝杆22与连接架2转动连接, 挡板21螺纹连接在丝杆22上, 驱动件包括电机23, 连接架2 底部开设有机槽24, 电机23安装在机槽24内, 电机23的输出轴朝向上方且穿过机槽24顶壁, 电机23的输出轴与丝杆22同轴固定, 本实施例中电机23为直流电机, 机槽24、 电机23。
24、、 丝杆 22均位于内腔11下方。 0035 参照图2和图3, 机体1上内设置有检测触发模块和驱动控制模块, 检测触发模块包 括检测单元3, 检测单元3选用红外传感器, 检测单元3包括用于射出红外光线的发射部31 (见图1) 和用于接收红外光线的接收部32, 发射部31 (见图1) 、 接收部32分别固定安装机体1 两外侧壁上, 移动柱14周壁上固定有凸块141, 初始状态下凸块141位于内腔11底部处, 发射 部31 (见图1) 、 接收部32对准凸块141初始位置设置, 机体1两侧壁上开设有与内腔11连通的 供红外光线穿过的光孔15; 0036 参照图4, 检测单元3还包括驱动触发单元4,。
25、 驱动触发单元4为比较器A1, 比较器A1 的同向输入端与接收部32电连接, 反向输入端输入基准电压。 0037 参照图2和图4, 检测单元3通过检测凸块141的移动实现对移动柱14移动的检测并 输出检测信号, 检测信号为电压信号, 当接收部32接收到发射部31 (见图1) 射出的光线时接 收部32输出电压值大于基准电压的电压信号, 比较器A1输出高电平信号; 当发射部31 (见图 1) 射出的光线被凸块141挡住而无法被接收部32接收到时, 接收部32输出电压值小于基准 电压的电压信号, 比较器A1输出低电平信号。 0038 参照图4, 驱动控制模块包括第一触发件5、 第一延时触发单元6和正。
26、转触发单元7, 第一触发件5与驱动触发单元4电连接且用于接收驱动触发信号并输出第一触发信号, 第一 延时触发单元6与第一触发件5电连接, 第一延时触发单元6用于接收第一触发信号并输出 第一延时触发信号, 正转触发单元7与第一延时触发单元6、 第一触发件5和电机23电连接, 正转触发单元7用于接收第一触发信号、 第一延时触发信号并向电机23输出正转触发信号。 0039 参照图4, 第一触发件5为三极管Q1, 三极管Q1为NPN型三极管, 三极管Q1的基极连 接比较器A1输出端, 发射极接地, 第一延时触发单元6为时间继电器KT1, 时间继电器KT1包 括线圈和时间继电器KT1的常闭触点开关S1,。
27、 时间继电器KT1的常闭触点开关S1延时断开, 时间继电器KT1线圈一端连接直流电源, 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 时间继电器KT1的 说明书 4/6 页 6 CN 212046327 U 6 常闭触点开关S1一端接直流电源, 正转触发单元7为继电器KM1, 继电器KM1包括线圈、 继电 器KM1的常开触点开关S2和继电器KM1的常开触点开关S3, 继电器KM1的线圈一端与时间继 电器KT1的常闭触点开关S1远离直流电源的一端连接, 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集电极和时间 继电器KT1线圈的连接点上, 继电器KM1的常开触点开关S2一端连接直流电源, 另一端连接 电机23, 继电器KM1的常开触。
28、点开关一端接地, 另一端连接电机23远离继电器KM1常开触点 开关S2的一端。 0040 参照图4, 驱动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二触发件8、 第二延时触发单元9和反转触发单元 10, 第二触发件8与第一触发件5并联, 第二触发件8用于接收驱动触发信号并输出第二触发 信号, 第二延时触发单元9与第二触发件8电连接, 第二延时触发单元9用于接收第二触发信 号并输出第二延时触发信号, 反转触发单元10与第二延时触发单元9、 第二触发件8和电机 23电连接, 反转触发单元10用于接收第二延时触发信号、 第二触发信号并向电机23输出反 转触发信号。 0041 参照图4, 第二触发件8为三极管Q2, 三极管Q2。
29、为PNP型三极管, 三极管Q2基极连接 在三极管Q1基极与比较器A1输出端的连接点上, 发射极接直流电源, 第二延时触发单元9为 时间继电器KT2, 时间继电器KT2包括线圈和时间继电器KT2的常闭触点开关S4, 时间继电器 KT2的常闭触点开关S4延时断开, 时间继电器KT2线圈一端接地, 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集 电极, 时间继电器KT2的常闭触电开关S4一断接地, 反转触发单元10为继电器KM2, 继电器 KM2包括线圈、 继电器KM1的常开触点开关S5和继电器KM2的常开触点开关S6, 继电器KM2的 线圈一端与时间继电器KT2的常闭触点开关S4远离地线的一端连接, 另一端连接在三极管。
30、 Q2集电极和时间继电器KT2的连接点上, 继电器KM2的常开触点开关S5一端连接在直流电源 与继电器KM1的常开触点开关S2的连接点上, 另一端连接在电机23与继电器KM1常开触点开 关S3的连接点上, 继电器KM2的常开触点开关S6一端连接在继电器KM1常开触点开关S3接地 端上, 另一端连接在电机23与继电器KM1的常开触点开关S2的连接点上。 0042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初始状态下发射部31射出的红外光线受到凸块141遮挡, 操作者将多组电路板分别放在各压合板13上后启动机体1, 内腔11内温度升高, 真空泵启动 进而驱动移动柱14上移, 带动凸块141上移, 凸块141解除对红。
31、外光线的阻挡, 接收部32接收 到发射部31射出的红外光线, 接收部32输出一电压值大于基准电压的电压信号, 比较器输 出高电平信号, 三极管Q1的集电极、 发射极导通, 三极管Q2的无响应, 时间继电器KT1的线圈 通电, 时间继电器KT1的常闭触点开关S1、 继电器KM1的线圈连成的电路通电, 继电器KM1的 常开触点开关S2、 常开触点开关S3闭合, 电机23启动, 电机23输出轴转动带动丝杆22转动, 进而带动挡板21上升, 当时间继电器KT1的延时时间到达后, 挡板21完全挡住内腔11, 时间 继电器KT1的常闭触点开关S1断开, 时间继电器KT1的常闭触点开关S1、 继电器KM1的。
32、线圈连 成的电路断路, 继电器KM1的常开触点开关S2、 常开触点开关S3断开, 电机23断电并停止运 行, 此时移动柱14仍逐渐向上移动, 使各压合板13逐个贴合并最终相互挤压; 0043 电路板热压完成后, 在操作者的操作下移动柱14下移, 各压合板13在重力作用下 下移, 待移动柱14下移至初始位置时, 各压合板13移动至初始位置且凸块141重新挡住发射 端射出的红外光线, 接收端输出电压值低于基准电压的电压信号, 比较器A1输出低电平信 号, 三极管Q2集电极、 发射极导通, 三极管Q1无响应, 时间继电器KT2的线圈通电, 时间继电 器KT2的常闭触点开关S4、 继电器KM2的线圈连。
33、成的电路通电, 继电器KM2的常开触点开关 说明书 5/6 页 7 CN 212046327 U 7 S5、 常开触点开关S6闭合, 电机23启动, 电机23输出轴反向转动带动丝杆22反向转动, 进而 带动挡板21下滑, 当时间继电器KT2的延时时间到达后, 挡板21滑动至初始位置, 内腔11常 开, 时间继电器KT2的常闭触点开关S4断开, 时间继电器KT2的常闭触点开关S4、 继电器KM2 的线圈连成的电路断路, 继电器KM2的常开触点开关S5、 常开触点开关S6断开, 电机23断电 并停止运行, 操作者即可将完成热压的电路板从内腔11内取出并放入新的电路板组以进行 下一轮热压。 0044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 型的保护范围, 故: 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形状、 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 均应涵盖于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6/6 页 8 CN 212046327 U 8 图1 说明书附图 1/4 页 9 CN 212046327 U 9 图2 说明书附图 2/4 页 10 CN 212046327 U 10 图3 说明书附图 3/4 页 11 CN 212046327 U 11 图4 说明书附图 4/4 页 12 CN 212046327 U 12 。
- 内容关键字: 多层 电路板 热压 设备
便于组装的铝单板及其成型加工装置.pdf
水藻打捞装置.pdf
无缝针织内衣机针盘弹性让位式导纱装置.pdf
自动化的农作物运输储存设备.pdf
应用于电缆井的边缘物联代理装置.pdf
机电一体化实训设备.pdf
双层折叠式无线充电设备.pdf
撬装式压裂液混合装置.pdf
适应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支座.pdf
墙面打磨设备.pdf
适用于网条拉伸试验的夹具工装.pdf
污水处理过滤装置.pdf
干式变压器拉板.pdf
工业密集区空气粉尘检测装置.pdf
物料上下转运夹持机械手.pdf
具有收集结构的地质取样器.pdf
机车装配自动化车.pdf
燃气阀流量控制安全结构.pdf
可正反转的风扇灯.pdf
有效保护石墨鳞片特性的球磨系统.pdf
反渗透膜气密性检测装置.pdf
方便更换的除尘滤芯.pdf
棋类设备.pdf
秦皮甲素在提高水曲柳抗旱能力中的应用.pdf
针对Ceph文件的读取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pdf
分布式电表采集系统及采集方法.pdf
用于幼教的智慧教学管理系统及方法.pdf
具有硬质镀层的活塞环及其制备方法.pdf
对准标记及图形对准方法.pdf
输出功率的调整方法及美容仪、存储介质、电子设备.pdf
冷氢化生产系统装置及生产工艺.pdf
基于PLC和图像识别的电子围栏安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pdf
一种纯相铁酸铋粉体的制备方法.pdf
一种利用金针菇菇渣处理染料废水的方法.pdf
一种建筑环保型水泥.pdf
利用电镀污泥制备的胶凝材料、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由其制备的水泥.pdf
核电低热水泥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无机水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处理污水、垃圾及修复土壤时消除臭味、废气的调节剂和生态处理系统及方法.pdf
可调转速比的平面研磨装置.pdf
一种小摆角全浮动珩磨机用夹头.pdf
一种光伏用玻璃盖片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玻璃加热石墨模具及其制作方法.pdf
一种用于玻璃工业生产的超细硅粉粗化方法.pdf
用于制备玻璃的组合物、玻璃制品及用途.pdf
旋转加工承载装置.pdf
一种光泽釉卫生陶瓷的制备方法.pdf
一种鲁山段店窑柳斗纹釉料及其制作工艺.pdf
一种防冻水泥.pdf
一种异形弯钢钢化玻璃的生产设备.pdf
一种玻璃切割装置.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