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长短脚线束刺破机.pdf

上传人:柴****2 文档编号:9540520 上传时间:2021-05-18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1.3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全自动长短脚线束刺破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全自动长短脚线束刺破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全自动长短脚线束刺破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文档描述:

《全自动长短脚线束刺破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自动长短脚线束刺破机.pdf(19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450452.0 (22)申请日 2020.03.31 (73)专利权人 苏州凯翰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15100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 工业园区北区 (72)发明人 蔡动力 (74)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睿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32277 代理人 沈彬彬 (51)Int.Cl. H01R 43/01(2006.01) H01R 43/28(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全自动长短脚线束刺破机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自动。

2、长短脚线束 刺破机, 包括机体、 传送组件、 刺破组件、 切刀组 件、 拉线夹爪和移线组件, 传送组件包括传输通 道和第一机械手; 刺破组件包括第一压力件和与 第一压力件配合的对接件, 对接件和机体连接, 且对接件位于第一压力件的下方, 第一机械手用 于将连接头从传输通道移至对接件上; 拉线夹爪 能够通过第一推动件与机体沿水平方向滑动连 接; 机体上设置有第三推动件, 用于驱动切刀组 件沿竖直方向运动; 切刀组件包括第一切刀和第 二切刀, 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沿连接线的方向设 置; 移线组件包括夹线件, 夹线件能够将连接线 从切刀组件移至对接件上, 连接线能够通过第一 压力件与连接头配合。 本实。

3、用新型能够提高线束 装配的效率。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附图9页 CN 212062959 U 2020.12.01 CN 212062959 U 1.一种全自动长短脚线束刺破机, 其特征在于, 包括机体、 传送组件、 刺破组件、 切刀组 件、 拉线夹爪和移线组件, 所述传送组件包括传输通道和第一机械手; 所述刺破组件包括第 一压力件和与所述第一压力件配合的对接件, 所述对接件和所述机体连接, 且所述对接件 位于所述第一压力件的下方, 所述第一机械手用于将连接头从所述传输通道移至所述对接 件上; 所述拉线夹爪用于夹持线束, 且所述拉线夹爪能够通过第一推动件与所述机体沿水 平方向滑动连接;。

4、 所述机体上设置有第三推动件, 用于驱动所述切刀组件沿竖直方向运动; 所述切刀组件包括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 所述第一切刀和所述第二切刀沿连接线的方向设 置, 用以切断不同的所述连接线; 所述移线组件包括夹线件, 所述夹线件能够将连接线从所 述切刀组件移至所述对接件上, 所述连接线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压力件与所述连接头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长短脚线束刺破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线夹爪通过支撑 座和所述第一推动件连接, 所述拉线夹爪包括连接板、 第一动力源、 第一连杆、 第二连杆、 第 一支臂和第二支臂; 所述连接板和所述支撑座固定, 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对称设 置; 所述第一支。

5、臂的中部和所述第二支臂的中部共同铰接于所述连接板上, 所述第一支臂 的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杆铰接, 所述第二支臂的相对设置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铰接, 且所 述第一连杆的游离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游离端共同铰接于所述第一动力源的伸出端处; 所 述第一动力源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带动所述第一支臂的游离端和所述 第二支臂的游离端相对运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长短脚线束刺破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送组件还包括限 位板, 所述限位板和所述传输通道固定; 所述限位板包括位于其游离端的弯折部, 用于限制 所述连接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长短脚线束刺破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体上设。

6、置有剥线 夹爪, 所述剥线夹爪包括第一夹持臂、 第二夹持臂、 第三连杆、 第四连杆、 第二动力源和锁定 板; 所述锁定板和所述机体连接, 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对称设置; 所述第一夹 持臂的中部和所述第二夹持臂的中部共同铰接于所述锁定板上, 所述第一夹持臂的一端和 所述第三连杆铰接, 所述第二夹持臂的相对设置的一端和所述第四连杆铰接, 且所述第三 连杆的游离端和所述第四连杆的游离端共同铰接于所述第二动力源的伸出端处; 所述第二 动力源能够通过所述第三连杆和所述第四连杆带动所述第一夹持臂的游离端和所述第二 夹持臂的游离端相对运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动长短脚线束刺破机, 其特征在。

7、于, 所述锁定板通过第二推 动件和所述机体连接, 以带动所述锁定板沿直线运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动长短脚线束刺破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夹持臂包括位 于其游离端的第一夹持部, 所述第一夹持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夹持臂的方向设置; 所述第 二夹持臂包括位于其游离端的第二夹持部, 所述第二夹持部沿垂直于所述第二夹持臂的方 向设置, 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相对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长短脚线束刺破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刀组件还包括第 三切刀、 第四切刀和主动件, 所述第三切刀和所述第四切刀沿所述连接线的方向设置, 并且 所述第三切刀和所述第四切刀均位于所述第一切刀和。

8、所述第二切刀之间; 所述第三切刀和 所述第四切刀均与所述主动件连接, 以驱动所述第三切刀和所述第四切刀同步地沿竖直方 向运动。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212062959 U 2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自动长短脚线束刺破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切刀和所述第 一切刀之间的距离, 等于所述第二切刀和所述第四切刀之间的距离。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长短脚线束刺破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推动件包括螺 杆和两座体, 两所述座体分别与两所述切刀组件连接; 所述螺杆包括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 纹部, 且所述第一螺纹部和所述第二螺纹部的螺纹相反; 两所述座体分别与所述第一螺纹 部和所述第。

9、二螺纹部配合。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长短脚线束刺破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体通过第四推 动件滑动连接有下料夹爪, 所述下料夹爪包括第三动力源、 第一固定臂和第二固定臂, 所述 第三动力源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固定臂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固定臂。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212062959 U 3 一种全自动长短脚线束刺破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加工设备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长短脚线束刺破机。 背景技术 0002 线束为一定负载源组提供服务设备的总体, 如中继线路、 交换装置、 控制系统等。 线束包括连接头和与上述连接头配合的连接线, 现有技术中一些线束的连接线。

10、的长度不 同, 因而在加工时需要人工根据所需的长度分别裁剪不同的连接线, 然后将连接线的端部 和连接头配合, 以完成长短脚线束的装配; 但是人工切断以及人工装配等操作降低了线束 装配的效率。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全自动长短脚线束刺破机, 其能够提高 线束装配的效率。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长短脚线束刺破机, 包括 机体、 传送组件、 刺破组件、 切刀组件、 拉线夹爪和移线组件, 所述传送组件包括传输通道和 第一机械手; 所述刺破组件包括第一压力件和与所述第一压力件配合的对接件, 所述对接 件和所述机体连接, 且所述对接件。

11、位于所述第一压力件的下方, 所述第一机械手用于将连 接头从所述传输通道移至所述对接件上; 所述拉线夹爪用于夹持线束, 且所述拉线夹爪能 够通过第一推动件与所述机体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 所述机体上设置有第三推动件, 用于 驱动所述切刀组件沿竖直方向运动; 所述切刀组件包括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 所述第一切 刀和所述第二切刀沿连接线的方向设置, 用以切断不同的所述连接线; 所述移线组件包括 夹线件, 所述夹线件能够将连接线从所述切刀组件移至所述对接件上, 所述连接线能够通 过所述第一压力件与所述连接头配合。 0005 进一步的, 所述拉线夹爪通过支撑座和所述第一推动件连接, 所述拉线夹爪包括 连接板。

12、、 第一动力源、 第一连杆、 第二连杆、 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 所述连接板和所述支撑座 固定, 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对称设置; 所述第一支臂的中部和所述第二支臂的中 部共同铰接于所述连接板上, 所述第一支臂的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杆铰接, 所述第二支臂的 相对设置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铰接, 且所述第一连杆的游离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游离端 共同铰接于所述第一动力源的伸出端处; 所述第一动力源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 二连杆带动所述第一支臂的游离端和所述第二支臂的游离端相对运动。 0006 进一步的, 所述传送组件还包括限位板, 所述限位板和所述传输通道固定; 所述限 位板包括位于其游离端的弯折。

13、部, 用于限制所述连接头。 0007 进一步的, 所述机体上设置有剥线夹爪, 所述剥线夹爪包括第一夹持臂、 第二夹持 臂、 第三连杆、 第四连杆、 第二动力源和锁定板; 所述锁定板和所述机体连接, 所述第一夹持 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对称设置; 所述第一夹持臂的中部和所述第二夹持臂的中部共同铰接 于所述锁定板上, 所述第一夹持臂的一端和所述第三连杆铰接, 所述第二夹持臂的相对设 说明书 1/7 页 4 CN 212062959 U 4 置的一端和所述第四连杆铰接, 且所述第三连杆的游离端和所述第四连杆的游离端共同铰 接于所述第二动力源的伸出端处; 所述第二动力源能够通过所述第三连杆和所述第四连杆 。

14、带动所述第一夹持臂的游离端和所述第二夹持臂的游离端相对运动。 0008 进一步的, 所述锁定板通过第二推动件和所述机体连接, 以带动所述锁定板沿直 线运动。 0009 进一步的, 所述第一夹持臂包括位于其游离端的第一夹持部, 所述第一夹持部沿 垂直于所述第一夹持臂的方向设置; 所述第二夹持臂包括位于其游离端的第二夹持部, 所 述第二夹持部沿垂直于所述第二夹持臂的方向设置, 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相 对设置。 0010 进一步的, 所述切刀组件还包括第三切刀、 第四切刀和主动件, 所述第三切刀和所 述第四切刀沿所述连接线的方向设置, 并且所述第三切刀和所述第四切刀均位于所述第一 切刀和所。

15、述第二切刀之间; 所述第三切刀和所述第四切刀均与所述主动件连接, 以驱动所 述第三切刀和所述第四切刀同步地沿竖直方向运动。 0011 进一步的, 所述第三切刀和所述第一切刀之间的距离, 等于所述第二切刀和所述 第四切刀之间的距离。 0012 进一步的, 所述第三推动件包括螺杆和两座体, 两所述座体分别与两所述切刀组 件连接; 所述螺杆包括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 且所述第一螺纹部和所述第二螺纹部的 螺纹相反; 两所述座体分别与所述第一螺纹部和所述第二螺纹部配合。 0013 进一步的, 所述机体通过第四推动件滑动连接有下料夹爪, 所述下料夹爪包括第 三动力源、 第一固定臂和第二固定臂, 所述第三。

16、动力源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固定臂靠近或远 离所述第二固定臂。 001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5 传送组件用于将连接头传输至刺破组件的工位上; 切刀组件用于将连接线切断, 并且切断后的连接线能够通过移线组件摆动至刺破组件的工位上; 刺破组件能够将连接线 压设进连接头的内部, 以实现线束的初步装配; 拉线夹爪用于夹持线束, 当拉线夹爪运动的 距离等于连接线所需的长度后, 第一推动件停止运动; 第三推动件驱动切刀组件运动, 第一 切刀和第二切刀分别将两连接线切断, 以得到不同长度的两连接线; 从而提高了生产的效 率。 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示意图; 0017 图2是本实用新。

17、型中传送组件、 刺破组件和移线组件的示意图; 0018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19 图4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 0020 图5本实用新型中移线组件的示意图; 0021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拉线夹爪、 剥线夹爪和切刀组件的示意图; 0022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拉线夹爪和剥线夹爪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切刀组件和第三推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切刀组件的示意图; 说明书 2/7 页 5 CN 212062959 U 5 0025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拉线夹爪的示意图; 0026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剥线夹爪的示意图。 0027 图中标号说明: 。

18、1、 机体; 11、 支撑座; 111、 连接板; 12、 第一推动件; 13、 检测件; 14、 第二推动件; 15、 第三推动件; 151、 螺杆; 152、 座体; 21、 传输通道; 22、 第一机械手; 23、 限位 板; 31、 第一压力件; 32、 对接件; 4、 切刀组件; 41、 第一切刀; 42、 第二切刀; 43、 第三切刀; 44、 第四切刀; 45、 主动件; 46、 间隔板; 5、 拉线夹爪; 51、 第一支臂; 511、 第一连杆; 52、 第二支臂; 521、 第二连杆; 53、 空槽; 54、 第一动力源; 541、 联动件; 61、 第一夹持臂; 611、 。

19、第一夹持部; 612、 第一限位槽; 613、 第三连杆; 62、 第二夹持臂; 621、 第二夹持部; 622、 第二限位槽; 623、 第四连杆; 63、 第二动力源; 64、 锁定板; 7、 移线组件; 71、 夹线件; 72、 第二压力件; 73、 第五推 动件; 731、 丝杆; 732、 台面; 81、 第四推动件; 82、 第三动力源; 821、 不完全齿轮; 822、 齿条; 83、 第一固定臂; 84、 第二固定臂; 9、 线束; 91、 连接头; 92、 连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可以更好地理。

20、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 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29 参照图1-图11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全自动长短脚线束刺破机的一实施例, 包 括机体1, 机体1上设置有传送组件、 刺破组件、 切刀组件4、 拉线夹爪5和移线组件7, 传送组 件用于将连接头91传输至刺破组件的工位上; 切刀组件4用于将连接线92切断, 并且切断后 的连接线92能够通过移线组件7摆动至刺破组件的工位上; 刺破组件能够将连接线92压设 进连接头91的内部, 以实现线束9的初步装配。 0030 传送组件包括振动盘(图中未示出)、 传输通道21和第一机械手22, 振动盘和第一 机械手22分别位于传输通道2。

21、1的两侧, 连接头91能够从振动盘内部传送至第一机械手22 处, 然后第一机械手22能够夹持住上述连接头91, 并将其放置在刺破组件的工位上。 第一机 械手22包括夹爪和用于驱动夹爪的气缸, 并且第一机械手22的上方连接有气缸, 以驱动第 一机械手22沿直线运动, 从而使得第一机械手22能够在传动组件和刺破组件之间往复运 动。 0031 此外, 传送组件还包括限位板23, 限位板23通过紧固螺钉与传输通道21固定, 并且 本实施例中限位板23靠近第一机械手22设置。 限位板23包括位于其游离端的弯折部, 上述 弯折部沿垂直于限位板23主体的方向设置。 弯折部位于传输通道21的末端, 当连接头9。

22、1运 动到传输通道21的末端时, 弯折部能够限制连接头91继续运动, 以便于第一机械手22夹持 连接头91; 同时, 利用弯折部限制连接头91的位置, 能够防止连接头91与传输通道21脱离, 以增大连接头91运送时的安全性。 0032 刺破组件包括第一压力件31和对接件32, 上述对接件32位于第一压力件31的下 方, 并且与第一压力件31配合使用。 第一压力件31的伸出端设置有压板, 压板上开设有与连 接线92配合的凹槽, 从而便于第一压力件31压设连接线92, 本实施例中第一压力件31可以 选用直线模组、 气缸等直线动力件。 对接件32的下表面和机体1固定, 在装配线束9时, 首先 通过第。

23、一机械手22将连接头91放置在对接件32的上表面, 然后利用移线组件7将切断后的 连接线92摆动至对接件32上, 使得连接线92的端部放置在连接头91上。 通过第一压力件31 驱动连接线92的端部嵌设进连接头91中, 从而实现连接头91和连接线92的刺破连接。 说明书 3/7 页 6 CN 212062959 U 6 0033 机体1上设置有第三推动件15, 并且上述第三推动件15能够驱动切刀组件4沿竖直 方向运动, 以将连接线92切断。 切刀组件4包括第一切刀41和第二切刀42, 第一切刀41和第 二切刀42均沿连接线92的拉动方向分布设置, 利用第一切刀41和第二切刀42能够将不同的 连接。

24、线92切断。 并且通过连接线92所需长度不同, 预先调整第一切刀41和第二切刀42的位 置, 以实现对不同长度的连接线92进行切断。 本实施例中连接头91上仅设置有两条长度不 同的连接线92, 因而切刀组件4中包含了第一切刀41和第二切刀42分别用于切断两长度不 同的连接线92。 当连接头91上设置有多个连接线92时, 也可以按照上述方式对应的设置多 组切刀, 在此不做赘述。 0034 移线组件7包括夹线件71、 第五推动件73和第二压力件72, 夹线件71和第五推动件 73连接, 第五推动件73能够带动夹线件71沿垂直于连接线92的方向运动。 第二压力件72和 第五推动件73连接, 并且第二。

25、压力件72位于夹线件71的后方, 从而能够利用第二压力件72 压设连接线92, 以减小连接线92在切断和刺破时位置的偏移, 本实施例中第二压力件72优 选气缸。 本实施例中第五推动件73包括台面732和两丝杆731, 台面732和两丝杆731螺纹配 合, 因而利用伺服电机带动两丝杆731旋转时, 通过丝杆731和台面732的螺纹配合能够驱动 台面732沿直线运动, 从而带动夹线件71将切断后的连接线92摆动至对接件32上。 0035 拉线夹爪5用于夹持初步装配后的线束9, 拉线夹爪5位于支撑座11的上表面, 并且 第一推动件12能够通过支撑座11带动拉线夹爪5沿直线运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推动件。

26、12可 以选用带传动副、 直线模组或者气缸等直线运动件。 0036 拉线夹爪5包括第一支臂51、 第二支臂52、 第一连接杆、 第二连接杆、 连接板111和 第一动力源54, 连接板111和支撑座11固定连接。 第一支臂51和第二支臂52对称设置, 并且 第一支臂51和第二支臂52均包括首端和末端, 本实施例中首端用于夹持连接线92。 第一支 臂51的中部和第二支臂52的中部铰接, 并且上述铰接点位于连接板111上, 因而通过上述铰 接点能够限制第一支臂51和第二支臂52的位置, 以避免第一支臂51和第二支臂52在自身重 力的作用下位置发生偏移。 第一支臂51的末端和第一连杆511的端部铰接,。

27、 同时第二支臂52 的末端也和第二连杆521的端部铰接; 并且第一连杆511的游离端和第二连杆521的游离端 共同铰接在第一动力源54的游离端, 本实施例中第一动力源54可以选用气缸或直线电机 等。 0037 当第一动力源54的伸出端伸出时, 第一动力源54会带动第一连杆511的端部和第 二连杆521的端部处的铰接点超靠近首端的方向运动; 从而使得第一连杆511和第二连杆 521之间的夹角增大。 第一连杆511会施加给第一支臂51的末端一定的压力, 上述压力沿垂 直与第一连杆511的方向作用在第一支臂51上; 第一支臂51在压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朝向第 二支臂52的转矩。 第二连杆521会施加给第。

28、二支臂52的一定的推力, 上述推力沿垂直于第二 连杆521的方向作用在第二支臂52上; 第二支臂52在推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朝向第一支臂51 的转矩, 因而第一支臂51的首端和第二支臂52首端相会靠近并贴合, 以夹持连接线92。 同 理, 当第一动力源54的伸出端回收时, 第一动力源54会拉动第一连杆511的端部和第二连杆 521的端部处的铰接点超远离首端的方向运动, 从而使得第一连杆511和第二连杆521之间 的夹角减小。 第一连杆511会产生与其垂直的拉力作用在第一支臂51的末端, 第一支臂51的 末端在上述拉力的作用下会产生远离第二支臂52的转矩。 第二连杆521会产生与其垂直的 推力作用在。

29、第二支臂52的末端, 第二支臂52的末端在上述推力的作用下会产生远离第一支 说明书 4/7 页 7 CN 212062959 U 7 臂51的转矩。 因而第一支臂51的首端和第二支臂52的首端相互分离, 以使拉线夹爪5打开将 连接线92与其分离。 0038 此外, 第一连杆511和第二连杆521通过联动件541与第一动力源54的伸出端铰接, 以便于装配。 0039 第一支臂51的首端和第二支臂52的首端处均开设有空槽53, 当连接线92被夹持在 拉线夹爪5上时, 连接头91位于空槽53处, 因而开设在第一支臂51和第二支臂52上的空槽53 能够减小对连接头91规格的限制, 以使得拉线夹爪5能够。

30、适配多种线束9的加工。 0040 上述拉线夹爪5能够夹持住连接线92靠近连接头91的位置, 然后其能够在第一推 动件12的驱动下沿直线运动, 同时拉动连接线92运动, 当拉线夹爪5运动的距离等于连接线 92所需的长度后, 第一推动件12停止运动。 切线装置还包括剥线夹爪, 上述剥线夹爪能够夹 持住连接线92的中部位置。 同时为了避免剥线夹爪对拉线夹爪5的运动造成干涉, 在第一推 动件12带动拉线夹爪5运动的过程中, 剥线夹爪均处于开启的状态。 当拉动连接线92达到预 定的长度后, 剥线夹爪会夹持住连接线92的中部。 然后第三推动件15会驱动切刀组件4沿竖 直方向向下, 以利用第一切刀41和第二。

31、切刀42分别切断两连接线92。 0041 剥线夹爪设置在机体1上, 上述剥线夹爪包括第一夹持臂61、 第二夹持臂62、 第三 连杆613、 第四连杆623、 第二动力源63和锁定板64, 锁定板64和机体1连接, 以防止剥线夹爪 在使用的过程中位置发生偏移。 第一夹持臂61和第二夹持臂62对称设置, 并且第一夹持臂 61和第二夹持臂62均包括前端和后端, 本实施例中前端用于夹持连接线92。 第一夹持臂61 的中部和第二夹持臂62的中部铰接, 并且上述铰接点位于锁定板64上, 因而通过上述铰接 点能够限制第一夹持臂61和第二夹持臂62的位置, 以避免第一夹持臂61和第二夹持臂62在 自身重力的作。

32、用下位置发生偏移。 第一夹持臂61的后端和第三连杆613的端部铰接, 同时第 二夹持臂62的后端也和第四连杆623的端部铰接; 并且第三连杆613的游离端和第四连杆 623的游离端共同铰接在第二动力源63的游离端, 本实施例中第二动力源63可以选用气缸 或直线电机等。 0042 当第二动力源63的伸出端伸出时, 第二动力源63会带动第三连杆613的端部和第 四连杆623的端部处的铰接点超靠近前端的方向运动; 从而使得第三连杆613和第四连杆 623之间的夹角增大。 第三连杆613会施加给第一夹持臂61的后端一定的压力, 上述压力沿 垂直与第三连杆613的方向作用在第一夹持臂61上; 第一夹持臂。

33、61在压力的作用下会产生 朝向第二夹持臂62的转矩。 第四连杆623会施加给第二夹持臂62的一定的推力, 上述推力沿 垂直于第四连杆623的方向作用在第二夹持臂62上; 第二夹持臂62在推力的作用下会产生 朝向第一夹持臂61的转矩, 因而第一夹持臂61的前端和第二夹持臂62前端相会靠近并贴 合, 以夹持连接线92的中部。 同理, 当第二动力源63的伸出端回收时, 第二动力源63会拉动 第三连杆613的端部和第四连杆623的端部处的铰接点超远离前端的方向运动, 从而使得第 三连杆613和第四连杆623之间的夹角减小。 第三连杆613会产生与其垂直的拉力作用在第 一夹持臂61的后端, 第一夹持臂6。

34、1的后端在上述拉力的作用下会产生远离第二夹持臂62的 转矩。 第四连杆623会产生与其垂直的推力作用在第二夹持臂62的后端, 第二夹持臂62的后 端在上述推力的作用下会产生远离第一夹持臂61的转矩。 因而第一夹持臂61的前端和第二 夹持臂62的前端相互分离, 以使剥线夹爪打开将连接线92与其分离。 0043 锁定板64通过第二推动件14和机体1连接, 因而通过第二推动件14能够带动锁定 说明书 5/7 页 8 CN 212062959 U 8 板64以及设置在其上的剥线夹爪沿直线运动。 第二推动件14可以选用带传动副、 齿轮齿条 传动副、 直线模组以及气缸等。 本实施例中第二推动件14包括齿轮。

35、和与齿轮啮合的齿条, 齿 条固定在锁定板64上, 齿轮通过伺服电机设置在机体1上; 因而通过齿轮与齿条的啮合能够 推动剥线夹爪沿直线运动。 0044 第一夹持臂61包括位于其前端的第一夹持部611, 并且上述第一夹持部611沿第一 夹持部611的方向设置。 第二夹持臂62包括位于其前端的第二夹持部621, 并且上述第二夹 持部621沿第二夹持部621的方向设置。 第一夹持部611和第二夹持部621相对设置, 当第一 夹持臂61的前端和第二夹持臂62的前端相互靠近或者远离时, 第一夹持部611和第二夹持 部621也能够同步的相互靠近或远离。 第一夹持部611和第二夹持部621与拉线夹爪5位于同 。

36、一直线上, 因而当拉线夹爪5在运动的过程中, 第一夹持部611和第二夹持部621相互分离, 以避免对拉线夹爪5的运动产生干涉。 0045 此外, 第一夹持部611的下表面以及第二夹持部621的上表面均设置有摩擦层, 本 实施例中摩擦层的材料优选橡胶或硅胶。 上述摩擦层能够增大第一夹持部611和第二夹持 部621与连接线92之间的摩擦力, 以增大第一夹持部611和第二夹持部621夹取时的稳定性; 同时摩擦层能够避免第一夹持部611和第二夹持部621与连接线92的直接接触, 从而对连接 线92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0046 第一夹持臂61上开设有与第一夹持部611的第一限位槽612, 第二夹持臂6。

37、2上开设 有与第二夹持部621的第二限位槽622。 第一限位槽612和第二限位槽622便于确实第一夹持 部611和第二夹持部621安装时位置的精度; 同时第一限位槽612和第二限位槽622也能够减 小第一夹持部611和第二夹持部621使用时位置的偏差, 以保证其使用时位置的准确性。 0047 机体1上设置有检测件13, 同时锁定板64上设置有检测件13配合的遮挡件, 通过遮 挡件和检测件13的配合以便于在加工结束后确定锁定板64的位置是否恢复到其初始位置。 0048 切刀组件4还包括第三切刀43和第四切刀44, 上述第三切刀43和第四切刀44均沿 连接线92前进的方向分布设置; 同时第三切刀4。

38、3和第四切刀44均位于第一切刀41和第二切 刀42之间, 本实施例中第三切刀43和第四切刀44用于对连接线92进行剥皮处理。 第三切刀 43和第四切刀44共同连接有主动件45, 上述主动件45能够驱动第三切刀43和第四切刀44同 步的沿竖直方向运动, 本实施例中主动件45可以选用直线模组、 气缸等直线驱动件。 当第一 切刀41和第二切刀42分别将连接线92切断后, 根据预先设置的剥皮长度, 剥皮夹爪会带动 连接线92移动对应的距离; 然后主动件45带动第三切刀43和第四切刀44向下运动, 以分别 切断连接线92外部的包覆层。 0049 此外, 第三切刀43和所述第一切刀41之间的距离, 等于第。

39、二切刀42和第四切刀44 之间的距离, 因而可以保证两连接线92的剥皮距离相等。 0050 切刀组件4还包括若干间隔板46, 间隔板46可以通过紧固螺钉与第一切刀41、 第二 切刀42、 第三切刀43和第四切刀44连接, 间隔板46的下表面呈尖端设置, 其用于将相邻的连 接线92分离, 以便于连接线92的切断。 0051 第三推动件15包括螺杆151和两座体152, 两座体152分别与两切刀组件4连接, 从 而能够利用座体152带动切刀组件4运动。 螺杆151包括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 且第一螺 纹部和第二螺纹部的螺纹相反; 两座体152分别与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配合, 因而当螺 杆151。

40、在伺服电机的驱动下旋转时, 分别与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螺纹配合的两座体152 说明书 6/7 页 9 CN 212062959 U 9 会同步地靠近或者远离, 从而带动两切刀组件4同步的靠近或远离。 当需要切断连接线92 时, 螺杆151旋转带动两座体152相互靠近, 以利用两切刀组件4切断连接线92; 当连接线92 切断后螺杆151反向旋转, 从而利用两座体152带动两切刀组件4相互远离。 0052 机体1上还设置有下料夹爪, 上述下料夹爪通过第四推动件81与机体1滑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四推动件81优选直线电机。 下料夹爪包括主体、 第三动力源82、 第一固定臂83 和第二固定臂84, 。

41、主体和上述第四推动件81连接, 第二固定臂84和主体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 中第三动力源82用于驱动第一固定臂83靠近或远离第二固定臂84。 第三动力源82包括不完 全齿轮821、 齿条822和气缸, 气缸和齿条822的侧壁固定连接, 以利用气缸驱动齿条822沿直 线运动。 第一固定臂83和不完全齿轮821连接, 通过齿条822和不完全齿轮821的配合, 能够 带动第一固定臂83旋转, 从而使得第一固定臂83能够相对于第二固定臂84转动。 0053 运动过程: 0054 放置在振动盘内的连接头91沿传输通道21运动到其末端, 并被限位板23的弯折部 阻挡; 第一机械手22将连接头91移送至对接件。

42、32上表面。 移线组件7将经第一切刀41切断后 的连接线92移送至对接件32上; 第一压力件31向下运动, 以使连接件嵌设在连接头91中; 然 后移线组件7将刺破后的线束9移动到靠近拉线夹爪5处。 0055 第一动力源54的伸出端伸出, 通过第一连杆511和第二连杆521分别作用在第一支 臂51和第二支臂52上的转矩, 带动第一支臂51和第二支臂52相互靠近以夹持连接线92; 然 后第一推动件12通过支撑座11带动拉线夹爪5沿直线运动; 当拉线夹爪5运动的距离等于连 接线92所需的长度后, 第一推动件12停止运动。 此时第二动力源63的伸出端伸出, 其通过第 三连杆613和第四连杆623分别作。

43、用在第一夹持臂61和第二夹持臂62上的转矩, 带动第一夹 持臂61和第二夹持臂62相互靠近并夹紧连接线92。 螺杆151通过旋转带动两座体152相互靠 近, 第一切刀41和第二切刀42分别将两连接线92切断, 以得到不同长度的两连接线92。 0056 然后第一动力源54的伸出端回收, 通过第一连杆511和第二连杆521使得第一支臂 51和第二支臂52相互远离, 以将线束9和拉线夹爪5分离。 伺服电机会带动齿轮旋转, 通过齿 轮和齿条的啮合驱动剥线夹爪沿直线运动, 当剥线夹爪的运动距离等于预设的剥线长度 时, 第二推动件14停止工作。 此时, 两连接线92的游离端也运动至剥线位置处, 主动件45。

44、会 带动第三切刀43和第四切刀44同步地向下运动, 以分别切断两连接线92的包覆层。 0057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 换, 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说明书 7/7 页 10 CN 212062959 U 10 图1 说明书附图 1/9 页 11 CN 212062959 U 11 图2 说明书附图 2/9 页 12 CN 212062959 U 12 图3 说明书附图 3/9 页 13 CN 212062959 U 13 图4 说明书附图 4/9 页 14 CN 212062959 U 14 图5 说明书附图 5/9 页 15 CN 212062959 U 15 图6 图7 说明书附图 6/9 页 16 CN 212062959 U 16 图8 说明书附图 7/9 页 17 CN 212062959 U 17 图9 图10 说明书附图 8/9 页 18 CN 212062959 U 18 图11 说明书附图 9/9 页 19 CN 212062959 U 19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全自动 长短 脚线束 刺破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全自动长短脚线束刺破机.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954052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