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给排水用送管装置.pdf

上传人:jo****n 文档编号:9497004 上传时间:2021-05-17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64.3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市政给排水用送管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市政给排水用送管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市政给排水用送管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文档描述:

《市政给排水用送管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给排水用送管装置.pdf(10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522194.2 (22)申请日 2020.04.10 (73)专利权人 深圳市弘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 5181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 道黄阁坑社区龙飞大道333号启迪协 信5栋A座605 (72)发明人 刘亚英 (74)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壹手知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50267 代理人 刘军 (51)Int.Cl. B62B 3/02(2006.01) B62B 3/04(2006.01) B62B 5/00(2006.01) B62B 5/04(。

2、2006.01) B62B 5/06(2006.01) B60B 33/0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市政给排水用送管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排水管输送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市政给排水用送管装置, 本实用新 型通过向右转动手轮, 使转杆带动转轴转动, 使 限位块转动至下一个二号槽口, 并受弹簧力的作 用卡进后, 停止转动手轮, 使抓紧机构转动90 , 抓紧机构不仅能够抓取竖直放置的给排水管道, 还能够抓取横向放置的给排水管道, 提高工作效 率; 并且能够将给排水管道进行横向和竖向的摆 放, 合理利用存放空间; 通过电机带动双向螺纹 杆转动, 实现自动抓紧和放。

3、松给排水管道, 操作 简单方便, 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工作强度, 减少人 力的使用; 底座下端设置有万向轮, 便于移动和 输送给排水管道; 控制电动推杆的伸缩能够对不 同高度的给排水管道进行抓取和输送。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 CN 212098944 U 2020.12.08 CN 212098944 U 1.一种市政给排水用送管装置, 包括底座 (1) 和电动推杆 (2) ;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 (1) 上端与电动推杆 (2) 固接, 所述电动推杆 (2) 上端固接有安装板 (3) , 所述安装板 (3) 上转 动安装有转向机构 (4) , 所述转向机构 (4) 右端安装。

4、有抓取机构 (5) , 所述转向机构 (4) 与抓 取机构 (5) 相配合, 所述底座 (1) 下端四角安装有万向轮 (6) ; 所述转向机构 (4) 包括手轮 (401) 、 转杆 (402) 、 转轴 (403) 、 固定盘 (404) 、 限位块 (405) 和弹簧 (406) , 所述固定盘 (404) 右端与安装板 (3) 固接, 固定盘 (404) 左端开设有圆形槽口 (407) , 所述圆形槽口 (407) 内设置有转轴 (403) , 所述转轴 (403) 右端穿过固定盘 (404) 和安 装板 (3) , 并与固定盘 (404) 和安装板 (3) 转动连接, 转轴 (403)。

5、 右侧末端与抓取机构 (5) 固 接, 转轴 (403) 左端周侧均布开设有四个一号槽口 (408) , 所述一号槽口 (408) 设置有限位块 (405) , 所述限位块 (405) 通过弹簧 (406) 与一号槽口 (408) 连接, 所述固定盘 (404) 内侧设置 有限位块 (405) 相对应的二号槽口 (409) , 所述转轴 (403) 左端中部固接有转杆 (402) , 所述 转杆 (402) 左端固接有手轮 (401)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给排水用送管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块 (405) 外端右侧呈斜口状, 所述限位块 (405) 斜口状顶部至倾斜低端深。

6、度是二号槽口 (409) 深度的 1.2-1.5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给排水用送管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抓取机构 (5) 包括转板 (501) 、 电机 (502) 、 双向螺纹杆 (503) 、 连接杆 (504) 、 一号圆弧抓手 (505) 和二号圆 弧抓手 (506) , 所述转板 (501) 左端与转向机构 (4) 连接, 转板 (501) 右端开设有方形槽口 (507) , 所述方形槽口 (507) 内安装有双向螺纹杆 (503) , 所述双向螺纹杆 (503) 后端与转板 (501) 转动连接, 前端穿过转板 (501) 并与电机 (502) 输出端连接, 所。

7、述双向螺纹杆 (503) 前 后两端均螺接有连接杆 (504) , 位于后侧所述连接杆 (504) 右端前侧固接有一号圆弧抓手 (505) , 位于前端所述连接杆 (504) 右端后侧固接有二号圆弧抓手 (506)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市政给排水用送管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向螺纹杆 (503) 前端螺纹旋向和后端螺纹旋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市政给排水用送管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杆 (504) 为方柱型杆, 连接杆 (504) 与方形槽口 (507) 相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市政给排水用送管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号圆弧抓手 (505)。

8、 和二号圆弧抓手 (506) 内侧均设有防滑纹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给排水用送管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推杆 (2) 固定端上端固接有支撑板 (7) , 所述支撑板 (7) 左端前后侧均安装有支杆 (8) , 所述支杆 (8) 末端固接有推动把手 (9) , 所述推动把手 (9) 上设置有防滑层 (10) 。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给排水用送管装置, 其特征在于, 位于底座 (1) 下端 左侧两角所述万向轮 (6) 上安装有刹车片 (11) 。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2098944 U 2 一种市政给排水用送管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

9、涉及市政排水管输送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市政给排水用送管装 置。 背景技术 0002 给排水一般指的是城市用水供给系统、 排水系统 (市政给排水和建筑给排水) , 简 称给排水。 给水工程为居民和厂矿运输企业供应生活生产用水的工程。 以及消防用水、 道路 绿化用水等, 由给水水源、 取水构筑物、 原水管道、 给水处理厂和给水管网组成, 具有取集和 输送原水改善水质的作用。 0003 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 市政建设也越来越趋于高质量化。 市政给排水管线的施 工在整个市政工程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是保证城市发展建设和居民稳定生活的关键工 程。 0004 目前, 在对市政给排水进行铺设管道时, 。

10、需要人工或采用吊装方式来移动管道; 当 采用人工输送时, 其劳动强度大, 输送效率低; 当采用吊装方式时, 其需要吊装前的起吊准 备工作、 起吊移动、 下放管道等操作流程, 其输送过程繁琐, 输送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市政给排水用送管装 置, 能够有效地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当采用人工输送时, 其劳动强度大, 输送效率低; 当采 用吊装方式时, 其需要吊装前的起吊准备工作、 起吊移动、 下放管道等操作流程, 其输送过 程繁琐, 输送效率低; 的问题。 0006 为实现以上目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7 一种市政。

11、给排水用送管装置, 包括底座和电动推杆; 所述底座上端与电动推杆固 接, 所述电动推杆上端固接有安装板, 所述安装板上转动安装有转向机构, 所述转向机构右 端安装有抓取机构, 所述转向机构与抓取机构相配合, 所述底座下端四角安装有万向轮; 0008 所述转向机构包括手轮、 转杆、 转轴、 固定盘、 限位块和弹簧, 所述固定盘右端与安 装板固接, 固定盘左端开设有圆形槽口, 所述圆形槽口内设置有转轴, 所述转轴右端穿过固 定盘和安装板, 并与固定盘和安装板转动连接, 转轴右侧末端与抓取机构固接, 转轴左端周 侧均布开设有四个一号槽口, 所述一号槽口设置有限位块, 所述限位块通过弹簧与一号槽 口连。

12、接, 所述固定盘内侧设置有限位块相对应的二号槽口, 所述转轴左端中部固接有转杆, 所述转杆左端固接有手轮。 0009 更进一步地, 所述限位块外端右侧呈斜口状, 所述限位板斜口状顶部至倾斜低端 深度是二号槽口深度的1.2-1.5倍, 限制转轴仅能够向右转动, 并在转轴带动限位块转动 时, 限位块的斜口面受二号槽口的挤压, 缩回一号槽口内, 实现转向机构的90 转动。 0010 更进一步地, 所述抓取机构包括转板、 电机、 双向螺纹杆、 连接杆、 一号圆弧抓手和 二号圆弧抓手, 所述转板左端与转向机构连接, 转板右端开设有方形槽口, 所述方向槽口内 说明书 1/4 页 3 CN 21209894。

13、4 U 3 安装有双向螺纹杆, 所述双向螺纹杆后端与转板转动连接, 前端穿过转板并与电机输出端 连接, 所述双向螺纹杆前后两端均螺接有连接杆, 位于后侧所述连接杆右端前侧固接有一 号圆弧抓手, 位于前端所述连接杆右端后侧固接有二号圆弧抓手。 0011 更进一步地, 所述双向螺纹杆前端螺纹旋向和后端螺纹旋向相反, 电机带动双向 螺纹杆转动时, 使位于双向螺纹杆前后两端的连接杆因螺接的螺纹转向不同, 到时连接杆 相向移动, 实现对给排水管道的抓紧和放松。 0012 更进一步地, 所述连接杆为方柱型杆, 连接杆与方型槽口相配合, 使双向螺纹杆在 转动时, 与之螺接的连接杆因方形槽口限制不会随双向螺纹。

14、杆转动而转动, 实现连接杆的 直线移动。 0013 更进一步地, 所述一号圆弧抓手和二号圆弧抓手内侧均设有防滑纹路, 使得一号 圆弧抓手和二号圆弧抓手在连接杆的带动下, 抓紧给排水管道后, 防滑纹路增加给排水管 道与一号圆弧抓手和二号圆弧抓手之间的摩擦力, 防止在输送过程中出现给排水管道掉落 现象, 造成损失。 0014 更进一步地, 所述电动推杆固定端上端固接有支撑板, 所述支撑板左端前后侧均 安装有支杆, 所述支杆末端固接有推动把手, 所述推动把手上设置有防滑层。 0015 更进一步地, 位于底座下端左侧两角所述万向轮上安装有刹车片, 万向轮便于移 动装置, 使装置输送给排水管道后, 或在。

15、需要将抓取的给排水管道稳定时, 踩下刹车片, 固 定装置, 从而固定给排水管道的位置, 增加安全性。 0016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 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 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 本实用新型通过向右转动手轮, 使转杆带动转轴转动, 使限位块的斜口面受二号 槽口侧边的挤压, 向一号槽口内收缩, 直至完全缩回一号槽口内, 继续转动手轮, 使限位块 转动至下一个二号槽口, 并受弹簧力的作用卡进后, 停止转动手轮, 使抓紧机构转动90 , 使 抓紧机构不仅能够抓取竖直放置的给排水管道, 还能够抓取横向放置的给排水管道, 提高 工作效率; 并且能够将给排水管道进行横向和竖向的摆放, 合。

16、理利用存放空间, 减少空间使 用的浪费; 通过电机带动双向螺纹杆转动, 实现自动抓紧和放松给排水管道, 操作简单方 便, 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工作强度, 减少人力的使用; 底座下端设置有万向轮, 便于移动和输 送给排水管道; 控制电动推杆的伸缩能够对不同高度的给排水管道进行抓取和输送。 附图说明 001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

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抓取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抓取机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向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向机构剖视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 2/4 页 4 CN 212098944 U 4 0025 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 1-底座, 2-电动推杆, 3-安装板, 4-转向机构, 401-手轮, 402-转杆, 403-转轴, 404-固定盘, 405-限位块, 406-弹簧, 407-圆形槽口, 408-一号槽口, 409-二号槽口, 。

18、5-抓取机构, 501-转板, 502-电机, 503-双向螺纹杆, 504-连接杆, 505-一号 圆弧抓手, 506-二号圆弧抓手, 507-方形槽口, 6-万向轮, 7-支撑板, 8-支杆, 9-推动把手, 10-防滑层, 11-刹车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 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 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 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

19、于 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7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8 参照图1至图6, 本实施例的一种市政给排水用送管装置, 包括底座1和电动推杆2; 底座1上端与电动推杆2固接, 具体的, 电动推杆2固定端上端固接有支撑板7, 支撑板7左端 前后侧均安装有支杆8, 支杆8末端固接有推动把手9, 推动把手9上设置有防滑层10。 电动推 杆2上端固接有安装板3, 安装板3上转动安装有转向机构4, 转向机构4右端安装有抓取机构 5, 转向机构4与抓取机构5相配合, 底座1下端四角安装有万向轮6, 具体的, 位于底座1下端 左侧两角万向轮6上安装有刹车片11, 万向轮6便于移动。

20、装置, 使装置输送给排水管道后, 或 在需要将抓取的给排水管道稳定时, 踩下刹车片11, 固定装置, 从而固定给排水管道的位 置, 增加安全性。 0029 具体的, 参照图1和图2、 图5和图6, 转向机构4包括手轮401、 转杆402、 转轴403、 固 定盘404、 限位块405和弹簧406, 固定盘404右端与安装板3固接, 固定盘404左端开设有圆形 槽口407, 圆形槽口407内设置有转轴403, 转轴403右端穿过固定盘404和安装板3, 并与固定 盘404和安装板3转动连接, 转轴403右侧末端与抓取机构5固接, 转轴403左端周侧均布开设 有四个一号槽口408, 一号槽口408。

21、设置有限位块405, 限位块405通过弹簧406与一号槽口 408连接, 固定盘404内侧设置有限位块405相对应的二号槽口409, 转轴403左端中部固接有 转杆402, 转杆402左端固接有手轮401。 限位块405外端右侧呈斜口状, 限位板405斜口状顶 部至倾斜低端深度是二号槽口409深度的1.2-1.5倍, 限制转轴403仅能够向右转动, 并在转 轴403带动限位块405转动时, 限位块405的斜口面受二号槽口409的挤压, 缩回一号槽口408 内, 实现转向机构4的90 转动。 0030 具体的, 参照图1至图4, 抓取机构5包括转板501、 电机502、 双向螺纹杆503、 连接。

22、杆 504、 一号圆弧抓手505和二号圆弧抓手506, 转板501左端与转向机构4连接, 转板501右端开 设有方形槽口507, 方向槽口507内安装有双向螺纹杆503, 双向螺纹杆503后端与转板501转 动连接, 前端穿过转板501并与电机502输出端连接, 双向螺纹杆503前后两端均螺接有连接 杆504, 位于后侧连接杆504右端前侧固接有一号圆弧抓手505, 位于前端连接杆504右端后 侧固接有二号圆弧抓手506。 双向螺纹杆503前端螺纹旋向和后端螺纹旋向相反, 电机502带 动双向螺纹杆503转动时, 使位于双向螺纹杆503前后两端的连接杆504因螺接的螺纹转向 不同, 到时连接杆。

23、504相向移动, 实现对给排水管道的抓紧和放松。 连接杆504为方柱型杆, 说明书 3/4 页 5 CN 212098944 U 5 连接杆504与方型槽口507相配合, 使双向螺纹杆503在转动时, 与之螺接的连接杆504因方 形槽口507限制不会随双向螺纹杆503转动而转动, 实现连接杆504的直线移动。 一号圆弧抓 手505和二号圆弧抓手506内侧均设有防滑纹路, 使得一号圆弧抓手505和二号圆弧抓手506 在连接杆504的带动下, 抓紧给排水管道后, 防滑纹路增加给排水管道与一号圆弧抓手505 和二号圆弧抓手506之间的摩擦力, 防止在输送过程中出现给排水管道掉落现象, 造成损 失。 。

24、0031 需要说明的是, 本实施所使用的电动推杆2的型号为LAP25或其他具有相同功能的 电动推杆, 电机502的型号为EDSMT-2T080-013A或其他具有相同功能的伺服电机, 本实用新 型未对其结构和原理做任何改变, 故说明书中不做赘述。 0032 参照图1至图6, 使用本实施例时, 手扶推动把手9, 推动装置至合适位置, 踩下刹车 片11; 根据需要抓取的给排水管道的高度不同, 通过电动推杆2, 控制抓取机构5的位置; 启 动电机502, 使双向螺纹杆503转动, 带动连接杆504向内移动, 直至将给排水管道抓紧, 关闭 电机502; 抬起刹车片11, 将桶形输送至指定位置。 需要抓。

25、取与抓取机构5不同方向的给排水 管道时, 通过向右转动手轮401, 使转杆402带动转轴403转动, 使限位块405的斜口面受二号 槽口409侧边的挤压, 向一号槽口408内收缩, 直至完全缩回一号槽口408内, 继续转动手轮 401, 使限位块405转动至下一个二号槽口409, 并受弹簧406力的作用卡进后, 停止转动手轮 401, 使抓紧机构5转动90 , 调整抓取机构5方向与给排水管道同向。 0033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 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 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而这些 修改或者替换, 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 范围。 说明书 4/4 页 6 CN 212098944 U 6 图1 说明书附图 1/4 页 7 CN 212098944 U 7 图2 图3 说明书附图 2/4 页 8 CN 212098944 U 8 图4 图5 说明书附图 3/4 页 9 CN 212098944 U 9 图6 说明书附图 4/4 页 10 CN 212098944 U 10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市政 排水 用送管 装置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市政给排水用送管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949700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