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轨接头纵向累积加载装置.pdf
《钢轨接头纵向累积加载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轨接头纵向累积加载装置.pdf(12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484913.6 (22)申请日 2020.04.03 (73)专利权人 中南大学 地址 410083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 路932号 (72)发明人 曾志平郭无极朱志辉黄旭东 王卫东胡籍徐榕胡广辉 彭光钊叶梦旋王迪黄相东 (74)专利代理机构 合肥方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34158 代理人 刘跃 (51)Int.Cl. G01N 3/32(2006.01) G01N 3/02(2006.01) G01B 5/02(2006.01) (ESM)同样。
2、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钢轨接头纵向累积加载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轨设备技术领域, 且公开 了一种钢轨接头纵向累积加载装置, 包括钢轨接 头实验装置、 钢轨接头装置、 千分表、 千斤顶装置 和继电器装置, 钢轨接头实验装置包括固定框, 固定框的前后侧板四角贯穿螺纹连接有螺杆一, 螺杆一的前后两端螺纹连接有螺母一, 固定框的 底板中心处开设有通槽, 固定框的通槽内壁左右 侧面通过转轴和轴承转动连接有滚轴, 钢轨接头 装置位于滚轴的上方, 千分表位于钢轨接头装置 的上方, 钢轨接头装置包括钢轨一、 钢轨二和接 头夹板, 钢轨一和钢轨二的左右侧面开设有通。
3、 孔, 解决了常规实验中, 只能采用千斤顶进行人 为因素控制的加载模式, 难以实现自动化, 工作 效率低下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6页 CN 212134387 U 2020.12.11 CN 212134387 U 1.一种钢轨接头纵向累积加载装置, 包括钢轨接头实验装置(1)、 钢轨接头装置(2)、 千 分表(3)、 千斤顶装置(4)和继电器装置(5), 其特征在于: 所述钢轨接头实验装置(1)包括固 定框(101), 所述固定框(101)的前后侧板四角贯穿螺纹连接有螺杆一(102), 所述螺杆一 (102)的前后两端螺纹连接有螺母一(103), 所述固定框(101)的底。
4、板中心处开设有通槽, 所 述固定框(101)的通槽内壁左右侧面通过转轴和轴承转动连接有滚轴(104), 所述钢轨接头 装置(2)位于滚轴(104)的上方, 所述千分表(3)位于钢轨接头装置(2)的上方; 所述千分表(3)的后侧设置有测量装置; 所述千分表(3)的中部设置有连接装置; 所述千分表(3)的前侧设置有固定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轨接头纵向累积加载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钢轨接头 装置(2)包括钢轨一(201)、 钢轨二(202)和接头夹板(203), 所述钢轨一(201)和钢轨二 (202)的左右侧面开设有通孔, 所述接头夹板(203)的侧面贴合钢轨一(201)和钢轨。
5、二(202) 的左右侧面并且接头夹板(203)的通孔与钢轨一(201)和钢轨二(202)的通孔相通, 所述钢 轨一(201)、 钢轨二(202)和接头夹板(203)的通孔内壁贯穿螺纹连接有螺杆二(204), 所述 螺杆二(204)的左右两端螺纹连接有螺母二(205), 所述钢轨一(201)和钢轨二(202)的下表 面转动连接滚轴(104)的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轨接头纵向累积加载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量装置 包括固定块一(301), 所述固定块一(30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钢轨一(201)的上表面, 所述固 定块一(301)的上表面中心处转动连接有转盘一(302), 所述。
6、转盘一(302)的上表面中心处 固定连接有把手(303), 所述固定块一(301)的前侧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04), 所述 连接杆(304)的前端贯穿固定连接有仪表盘(3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轨接头纵向累积加载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装置 包括夹板(306), 所述夹板(306)的夹板内壁贴合连接杆(304)的圆周表面, 所述夹板(306) 的右侧面转动连接有伸缩杆一(307), 所述伸缩杆一(30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 (308), 所述连接块(308)的左侧面中心处转动连接有转动螺杆(309), 所述连接块(308)的 前侧面固定连接有伸缩杆二(310。
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轨接头纵向累积加载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装置 包括固定块二(312), 所述固定块二(3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钢轨二(202)的上表面, 所述固 定块二(312)的上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一(311), 所述连接块一(311)的上端转动 连接连接块一(311)的下端, 所述固定块二(312)的前侧面转动连接有转盘二(3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轨接头纵向累积加载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千斤顶装 置(4)包括千斤顶(401), 所述千斤顶(401)的后侧面开设有通口并滑动连接有顶杆(402), 所述顶杆(402)的后侧面固定连接有挡。
8、板(403), 所述千斤顶(401)、 顶杆(402)和挡板(403) 的下表面贴合固定框(101)的底板上表面, 所述千斤顶(401)的前侧面贴合固定框(101)前 侧板的后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钢轨接头纵向累积加载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千斤顶 (40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二(404), 所述连接块二(40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信号 传输线(405), 所述信号传输线(405)在远离连接块二(40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继电器装置 (5)。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2134387 U 2 一种钢轨接头纵向累积加载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轨设。
9、备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钢轨接头纵向累积加载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铁路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重要的运输工具。 它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铁路运输也飞速发展,并以 “高速客运,重载货运” 为主要发展方向。 0003 钢轨接头是铁路线路三大薄弱环节小半径曲线、 道岔及钢轨接头之一。 目前我国 地铁线路的道岔区段大量存在钢轨接头。 传统的钢轨接头一般通过两块夹板和若干个螺栓 来连接两相邻的钢轨,如设置钢轨接头目的之一是使相邻钢轨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保持 一致,保证轨道的几何形位不受破坏。 0004 其中, 在大坡度道岔区段, 由于列车的刹车作用, 将会带动钢轨产生较。
10、大的爬行。 随着列车运行次数的增加, 在钢轨接头处会逐渐产生具有累积效应的变形量, 为了揭示钢 轨接头累积变形的机理, 需要展开相关的实验研究。 0005 由于钢轨累积变形效应的模拟是一个长期过程, 然而在常规钢轨接头实验中, 往 往采用千斤顶进行人为因素控制的加载模式, 难以实现自动化, 工作效率低下, 并且控制时 间间隔需要操作人员精确操作, 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以上因素的存在使得相关研究 尚属铁道科学领域的一个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轨接头纵向累积加载装置, 具备 自动化程度高和方便操作等优点,。
11、 解决了在常规实验中, 只能采用千斤顶进行人为因素控 制的加载模式, 难以实现自动化, 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0008 (二)技术方案 0009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轨接头纵向累积加载装 置, 包括钢轨接头实验装置、 钢轨接头装置、 千分表、 千斤顶装置和继电器装置, 所述钢轨接 头实验装置包括固定框, 所述固定框的前后侧板四角贯穿螺纹连接有螺杆一, 所述螺杆一 的前后两端螺纹连接有螺母一, 所述固定框的底板中心处开设有通槽, 所述固定框的通槽 内壁左右侧面通过转轴和轴承转动连接有滚轴, 所述钢轨接头装置位于滚轴的上方, 所述 千分表位于钢轨接头装置的上方; 。
12、0010 所述千分表的后侧设置有测量装置; 0011 所述千分表的中部设置有连接装置; 0012 所述千分表的前侧设置有固定装置。 0013 优选的, 所述钢轨接头装置包括钢轨一、 钢轨二和接头夹板, 所述钢轨一和钢轨二 的左右侧面开设有通孔, 所述接头夹板的侧面贴合钢轨一和钢轨二的左右侧面并且接头夹 板的通孔与钢轨一和钢轨二的通孔相通, 所述钢轨一、 钢轨二和接头夹板的通孔内壁贯穿 说明书 1/4 页 3 CN 212134387 U 3 螺纹连接有螺杆二, 所述螺杆二的左右两端螺纹连接有螺母二, 所述钢轨一和钢轨二的下 表面转动连接滚轴的上表面, 所述测量装置包括固定块一, 所述固定块一的。
13、下表面固定连 接钢轨一的上表面, 所述固定块一的上表面中心处转动连接有转盘一, 所述转盘一的上表 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把手, 所述固定块一的前侧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连接杆, 所述连接杆 的前端贯穿固定连接有仪表盘。 0014 优选的, 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夹板, 所述夹板的夹板内壁贴合连接杆的圆周表面, 所 述夹板的右侧面转动连接有伸缩杆一, 所述伸缩杆一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 所述连 接块的左侧面中心处转动连接有转动螺杆, 所述连接块的前侧面固定连接有伸缩杆二, 所 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块二, 所述固定块二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钢轨二的上表面, 所述固定块 二的上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一, 所述连接。
14、块一的上端转动连接连接块一的下端, 所述固定块二的前侧面转动连接有转盘二。 0015 优选的, 所述千斤顶装置包括千斤顶, 所述千斤顶的后侧面开设有通口并滑动连 接有顶杆, 所述顶杆的后侧面固定连接有挡板, 所述千斤顶、 顶杆和挡板的下表面贴合固定 框的底板上表面, 所述千斤顶的前侧面贴合固定框前侧板的后表面, 所述千斤顶的上表面 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二, 所述连接块二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信号传输线, 所述信号传输线在 远离连接块二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继电器装置。 0016 (三)有益效果 0017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轨接头纵向累积加载装置, 具备以下 有益效果: 0018 1、 。
15、该钢轨接头纵向累积加载装置, 通过将钢轨接头装置放置在钢轨接头实验装置 的内部使钢轨一的后侧面贴合固定框的后侧板前侧面, 将千斤顶装置放置在钢轨接头实验 装置内钢轨接头装置的前端使挡板的后侧面贴合钢轨二的前侧面, 并且在固定框的前后侧 板贯穿螺纹连接四根螺杆一和螺母一, 加强固定框的强度, 使模拟过程能承受的力量更大。 0019 2、 该钢轨接头纵向累积加载装置, 通过将千分表放置在钢轨一和钢轨二的接缝处 的上方, 具体为固定块一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钢轨一的上表面, 固定块二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钢轨二的上表面, 能够实时测量相邻两股钢轨之间的位移差, 并且读取数据方便快速。 0020 3、 该钢轨接。
16、头纵向累积加载装置, 通过信号传输线将千斤顶与继电器装置连接, 通过继电器装置上的控制器调整继电器装置的加载时间, 摆脱了只能采用千斤顶进行人为 因素控制的加载模式, 使装置运行自动化, 提高效率。 0021 4、 该钢轨接头纵向累积加载装置, 通过将继电器装置的加载时间设置为 38秒, 每 隔38秒进行一次加载, 每次加载持续时间为2秒, 目的在于模拟列车每隔38秒经过一次, 每 次持续时间为2秒, 使模拟结果更接近真实情况。 附图说明 0022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4 图3为本实用新型钢轨接头实验装置结构示意图; 0。
17、025 图4为本实用新型钢轨接头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6 图5为本实用新型千斤顶装置和继电器装置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 2/4 页 4 CN 212134387 U 4 0027 图6为本实用新型钢轨接头装置结构拆解图; 0028 图7为本实用新型钢轨接头实验装置结构拆解图; 0029 图8为本实用新型钢轨接头实验装置与钢轨接头装置结构连接示意图; 0030 图9为本实用新型钢轨实验装置与千斤顶装置结构连接示意图; 0031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千分表结构拆解细节图。 0032 图中: 1钢轨接头实验装置、 101固定框、 102螺杆一、 103螺母一、 104 滚轴、 2钢轨接 头装置、 20。
18、1钢轨一、 202钢轨二、 203接头夹板、 204螺杆二、 205螺母二、 3千分表、 301固定块 一、 302转盘一、 303把手、 304连接杆、 305仪表盘、 306夹板、 307伸缩杆一、 308连接块、 309转 动螺杆、 310伸缩杆二、 311连接块一、 312固定块二、 313转盘二、 4千斤顶装置、 401千斤顶、 402顶杆、 403挡板、 404连接块二、 405信号传输线、 5继电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
19、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4 请参阅图1-10,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轨接头纵向累积加载装置, 包括钢轨接头实验装置1、 钢轨接头装置2、 千分表3、 千斤顶装置4和继电器装置5, 钢轨接头 实验装置1包括固定框101, 固定框101的前后侧板四角贯穿螺纹连接有螺杆一102, 螺杆一 102的前后两端螺纹连接有螺母一103, 固定框101的底板中心处开设有通槽, 固定框101的 通槽内壁左右侧面通过转轴和轴承转动连接有滚轴104, 钢轨接头装置2位。
20、于滚轴104的上 方, 千分表3位于钢轨接头装置2的上方; 0035 千分表3的后侧设置有测量装置; 0036 千分表3的中部设置有连接装置; 0037 千分表3的前侧设置有固定装置。 0038 钢轨接头装置2包括钢轨一201、 钢轨二202和接头夹板203, 钢轨一201 和钢轨二 202的左右侧面开设有通孔, 接头夹板203的侧面贴合钢轨一201 和钢轨二202的左右侧面 并且接头夹板203的通孔与钢轨一201和钢轨二202 的通孔相通, 钢轨一201、 钢轨二202和 接头夹板203的通孔内壁贯穿螺纹连接有螺杆二204, 螺杆二204的左右两端螺纹连接有螺 母二205, 钢轨一201 和。
21、钢轨二202的下表面转动连接滚轴104的上表面, 测量装置包括固定 块一 301, 固定块一30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钢轨一201的上表面, 固定块一301的上表面中心 处转动连接有转盘一302, 转盘一302的上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把手303, 固定块一301的 前侧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04, 连接杆304 的前端贯穿固定连接有仪表盘305, 连接 装置包括夹板306, 夹板306的夹板内壁贴合连接杆304的圆周表面, 夹板306的右侧面转动 连接有伸缩杆一307, 伸缩杆一30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308, 连接块308的左侧面中 心处转动连接有转动螺杆309, 连接块308的前侧面。
22、固定连接有伸缩杆二310, 固定装置包括 固定块二312, 固定块二3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钢轨二202的上表面, 固定块二312的上表面 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一311, 连接块一311的上端转动连接连接块一311的下端, 固定块 二312的前侧面转动连接有转盘二313, 千斤顶装置4包括千斤顶401, 千斤顶401的后侧面开 说明书 3/4 页 5 CN 212134387 U 5 设有通口并滑动连接有顶杆402, 顶杆402的后侧面固定连接有挡板403, 千斤顶401、 顶杆 402和挡板403的下表面贴合固定框101的底板上表面, 千斤顶401的前侧面贴合固定框101 前侧板的后表面, 。
23、千斤顶40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二404, 连接块二404的上表面固定 连接有信号传输线405, 信号传输线405在远离连接块二40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继电器装置 5。 0039 在使用时, 将钢轨接头装置2放置在钢轨接头实验装置1的内部使钢轨一201的后 侧面贴合固定框101的后侧板前侧面, 将千斤顶装置4放置在钢轨接头实验装置1内钢轨接 头装置2的前端使挡板403的后侧面贴合钢轨二 202的前侧面, 将千分表3放置在钢轨一201 和钢轨二202的接缝处的上方, 具体为固定块一30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钢轨一201的上表面, 固定块二312 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钢轨二202的上表面, 千斤顶401。
24、通过信号传输线405与继 电器装置5连接, 通过继电器装置5上的控制器调整继电器装置5的加载时间, 每隔38秒进行 一次加载, 每次加载持续时间为2秒, 目的在于模拟列车每隔38秒经过一次, 每次持续时间 为2秒, 继电器装置5通过信号传输线 405将加载信号传输至千斤顶401, 千斤顶401依照设 置好的加载时间通过顶杆402对挡板403推动将钢轨二202向后推, 以模仿列车通过时对钢 轨接缝产生的纵向力, 由于固定块一301和固定块二312固定不动, 在钢轨接缝受力产生位 移时, 接缝上方的连接装置受力使仪表盘305感应到力度变化, 再通过仪表盘305上表面的 显示屏将数据展示, 使测量人。
25、员能够及时读取记录数据, 在一次模拟受力后, 千斤顶401卸 力并等待38秒, 然后再次施加力度, 以此重复, 全过程自动化高, 提高测量人员工作效率。 0040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 修 改、 替换和变型,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说明书 4/4 页 6 CN 212134387 U 6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6 页 7 CN 212134387 U 7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2/6 页 8 CN 212134387 U 8 图5 图6 说明书附图 3/6 页 9 CN 212134387 U 9 图7 说明书附图 4/6 页 10 CN 212134387 U 10 图8 图9 说明书附图 5/6 页 11 CN 212134387 U 11 图10 说明书附图 6/6 页 12 CN 212134387 U 12 。
- 内容关键字: 钢轨 接头 纵向 累积 加载 装置
硫磺或硫铁矿制酸低温废热回收装置.pdf
沙蚕养殖装置.pdf
木材生产加工的翻转输送装置.pdf
马铃薯贮藏装置.pdf
自动输送扎花机.pdf
便于下料的不锈钢板压弯装置.pdf
海洋潮汐的水位监测仪安装装置.pdf
采血冰浴盒及样本固定装置.pdf
基于活性炭吸附脱附的有机废气连续处理系统.pdf
水利勘测水位计.pdf
微型高压放气阀.pdf
燃气管内壁清洁设备.pdf
光伏支架表面热镀锌装置.pdf
软管收卷调节机构及收卷机.pdf
转子线圈绕线压线装置.pdf
陶瓷坯泥生产设备.pdf
FRID通道式扫描机.pdf
智能电网安全运维监测装置.pdf
密封性好的细胞培养皿.pdf
计算机散热装置降噪组件.pdf
间续进料机构.pdf
电解液配置系统.pdf
实验小鼠喂药装置.pdf
智能防脱机械手.pdf
槽钢的压延结构.pdf
局部集中载荷作用下的组合梁精细化应力位移分析方法.pdf
精准按摩机芯机构.pdf
位置自动调节的热压装置.pdf
用于糠醛生产的糠醛渣输送装置.pdf
硫酸钾镁盐添加剂饲料生产用搅拌式混合装置.pdf
AIP三维堆叠TR气密封装组件.pdf
应急储能电源系统及应急储能电源.pdf
一种一孔两用的隧洞排水孔结构.pdf
钢管桩围堰结构.pdf
一种生态砌块.pdf
一种铁路桥梁用泄水管.pdf
一种卷帘门的抗风装置.pdf
一种掺有非预应力钢筋的管桩钢筋笼.pdf
大型沉管隧道管段基础.pdf
汽车手套箱开启装置.pdf
城市道路上空花园式电动跃层停车商务楼.pdf
蒸压加气砌块砌窗结构.pdf
一种升降式旋转室外消火栓.pdf
框架结构T型连接柱.pdf
防静电地板吸板器.pdf
一种建筑用箱体或井口预留孔洞活动模具.pdf
速成拉建房屋.pdf
预制桥面板精轧螺纹钢筋弧形连接构造.pdf
一种内固定式伸缩门滑行导轨及伸缩门.pdf
多用途封井器.pdf
一种新型圆弧建筑模板紧固件.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