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电动葫芦张紧装置.pdf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电动葫芦张紧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电动葫芦张紧装置.pdf(10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753238.2 (22)申请日 2020.05.09 (73)专利权人 南通安恒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 226000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人民东 路887号尚东国际商务中心5幢1101室 (72)发明人 徐卫星何志刚孙季超朱兆国 韩尚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通毅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32386 代理人 韩冬 (51)Int.Cl. E04G 3/28(2006.01) E04G 3/32(2006.01) E04G 5/00(2006.01) E0。
2、4G 5/0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电动葫芦张紧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电动葫芦张紧装置, 包括提升支座, 所述提升支 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上牵引件, 所述上牵引件的 顶部设置有吊杆, 所述吊杆的底端贯穿所述上牵 引件且延伸至所述上牵引件的底部, 所述吊杆的 表面且位于所述上牵引件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螺 母, 所述吊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悬挂架, 所述悬 挂架的底部挂接有电动葫芦, 所述电动葫芦的底 部设置有链条, 本实用新型通过电动葫芦张紧装 置, 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拧动螺母来调节吊杆的长 度, 从而调节电动葫芦, 十分的方便, 。
3、同时也将链 条收紧, 降低了整个装置在架体上升和下降时葫 芦卡链的风险, 确保架体平稳运行。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 CN 212201229 U 2020.12.22 CN 212201229 U 1.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电动葫芦张紧装置, 包括提升支座 (1) , 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 升支座 (1) 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上牵引件 (3) , 所述上牵引件 (3) 的顶部设置有吊杆 (4) , 所述 吊杆 (4) 的底端贯穿所述上牵引件 (3) 且延伸至所述上牵引件 (3) 的底部, 所述吊杆 (4) 的表 面且位于所述上牵引件 (3) 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螺母 (5) , 所述吊杆。
4、 (4) 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悬 挂架 (6) , 所述悬挂架 (6) 的底部挂接有电动葫芦 (2) , 所述电动葫芦 (2) 的底部设置有链条 (7)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电动葫芦张紧装置, 还包括附墙支座 (8) , 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升支座 (1) 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夹具 (9) , 所述提升支座 (1) 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夹具 (10) , 所述第二转动夹具 (10) 的左端设置有卡接组件 (11) , 所述附墙支座 (8) 位于所述第一转动夹具 (9) 与第二转动夹具 (10) 的内部, 所述提升 支座 (1) 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垫层 (12) 。。
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电动葫芦张紧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 第一转动夹具 (9) 包括第一折行杆 (91) , 所述第一折行杆 (91) 底部的中间设置有第二垫层 (92) , 所述第一折行杆 (91) 的左端开设有第一连接槽 (93)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电动葫芦张紧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 第二转动夹具 (10) 包括第二折行杆 (101) , 所述第二折行杆 (101) 顶部的中间设置有第三垫 层 (102) , 所述第二折行杆 (101) 左端的底部开设有限位槽 (103) , 所述限位槽 (103) 内表面 的顶部连通有第二连接。
6、槽 (104) 。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电动葫芦张紧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 卡接组件 (11) 包括限位块 (111) , 所述限位块 (111) 设置于所述限位槽 (103) 的内部, 所述限 位块 (111) 顶部的中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 (112) , 所述连接杆 (112) 的顶端通过第二连接槽 (104) 和第一连接槽 (93) 且延伸至所述第一折行杆 (91) 的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电动葫芦张紧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 连接杆 (112) 内部的顶端开设有伸缩槽 (113) , 所述伸缩槽 (113) 的内部设置有弹簧 (。
7、114) , 所述弹簧 (114) 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卡块 (115) , 所述卡块 (115) 的一侧贯穿所述连接 杆 (112) 且延伸至所述连接杆 (112) 的外部。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2201229 U 2 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电动葫芦张紧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脚手架技术领域, 更具体地说, 它涉及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 架电动葫芦张紧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电动葫芦是一种特种起重设备, 安装在天车、 龙门吊之上, 电动葫芦具有体积小, 自重轻, 操作简单, 使用方便等特点, 用于工矿企业, 仓储, 码头等场所。 0003 传统的附着式升。
8、降脚手架升降作业采用正挂葫芦的方式进行, 在架体上升和下降 时, 葫芦存在卡链的风险, 因此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提升系统如何设置可以有效降低架体 上升和下降时葫芦卡链的风险, 确保架体平稳运行, 成为了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以上 不足, 本文提出了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电动葫芦张紧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通过倒挂葫芦 的方式, 结合上牵引件的吊杆, 有效降低了架体上升和下降时葫芦卡链的风险, 确保架体平 稳运行, 减轻作业人员的体力劳动量, 提高工作效率, 更好的满足施工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电 动葫芦张紧装置, 采。
9、用上述技术方案, 通过使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时, 工作人员将物体悬挂 在电动葫芦上的链条下方连接的下悬挂件上, 然后启动电动葫芦, 整个电动葫芦张紧装置 可以将物体提升起来, 而在使用时, 若电动葫芦的悬挂高度不适合时, 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拧 动螺母来调节吊杆的长度, 从而调节电动葫芦, 同时也将链条收紧, 降低了整个装置在架体 上升和下降时葫芦卡链的风险, 确保架体平稳运行。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电动葫芦张紧装置, 包括提升支座, 所述提升支座的一侧 固定连接有上牵引件, 所述上牵引件的顶部设置有吊杆, 所述吊杆的底端贯穿所述。
10、上牵引 件且延伸至所述上牵引件的底部, 所述吊杆的表面且位于所述上牵引件的顶部螺纹连接有 螺母, 所述吊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悬挂架, 所述悬挂架的底部挂接有电动葫芦, 所述电动葫 芦的底部设置有链条。 000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使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时, 工作人员将物体悬挂在电动 葫芦上的链条下方连接的下悬挂件上, 然后启动电动葫芦, 整个电动葫芦张紧装置可以将 物体提升起来, 而在使用时, 若电动葫芦的悬挂高度不适合时, 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拧动螺母 来调节吊杆的长度, 从而调节电动葫芦, 同时也将链条收紧, 降低了整个装置在架体上升和 下降时葫芦卡链的风险, 确保架体平稳运行。 0008 。
11、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电动葫芦张紧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 还包括附墙支座, 所 述提升支座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夹具, 所述提升支座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夹 具, 所述第二转动夹具的左端设置有卡接组件, 所述附墙支座位于所述第一转动夹具与第 二转动夹具的内部, 所述提升支座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垫层。 说明书 1/4 页 3 CN 212201229 U 3 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通过第一转动夹具和第二转动夹具的配合, 然后在通过 卡接组件将第一转动夹具和第二转动夹具固定在一起, 使提升支座可以稳定的固定在附墙 支座的外表面, 同时第一垫层可以填满提升支座与附墙支座之间的空隙, 从而增大。
12、两者之 间的摩擦, 使固定的更稳定, 电动葫芦张紧装置的安装和拆卸操作简单, 方便人们改变电动 葫芦张紧装置的高度来吊起不同的物体, 增强了装置的实用性。 0010 进一步的, 所述第一转动夹具包括第一折行杆, 所述第一折行杆底部的中间设置 有第二垫层, 所述第一折行杆的左端开设有第一连接槽。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第一折行杆与附墙支座使适配的, 第二垫层也可增大与 附墙支座之间的摩擦。 0012 进一步的, 所述第二转动夹具包括第二折行杆, 所述第二折行杆顶部的中间设置 有第三垫层, 所述第二折行杆左端的底部开设有限位槽, 所述限位槽内表面的顶部连通有 第二连接槽。 0013 通。
13、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第二折行杆是与附墙支座适配的, 同时配合第三垫层, 使 固定的更稳定。 0014 进一步的, 所述卡接组件包括限位块, 所述限位块设置于所述限位槽的内部, 所述 限位块顶部的中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 所述连接杆的顶端通过第二连接槽和第一连接槽且 延伸至所述第一折行杆的顶部。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限位块与限位槽之间是适配的, 限位块与限位槽配合, 使 连接杆可以卡接稳定。 0016 进一步的, 所述连接杆内部的顶端开设有伸缩槽, 所述伸缩槽的内部设置有弹簧, 所述弹簧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卡块, 所述卡块的一侧贯穿所述连接杆且延伸至所述连 接杆的外部。 0017。
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弹簧将卡块挤压出来, 再通过卡块与第一折行杆之间的 配合, 是连接杆可以稳定的将第一转动夹具和第二转动夹具固定在一起。 0018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使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时, 工作人 员将物体悬挂在电动葫芦上的链条下方连接的下悬挂件上, 然后启动电动葫芦, 整个电动 葫芦张紧装置可以将物体提升起来, 而在使用时, 若电动葫芦的悬挂高度不适合时, 工作人 员可以通过拧动螺母来调节吊杆的长度, 从而调节电动葫芦, 同时也将链条收紧, 降低了整 个装置在架体上升和下降时葫芦卡链的风险, 确保架体平稳运行。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
15、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电动葫芦张紧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 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电动葫芦张紧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 构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实用图2所示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0022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0023 图中: 1、 提升支座; 2、 电动葫芦; 3、 上牵引件; 4、 吊杆; 5、 螺母; 6、 悬挂架; 7、 链条; 8、 附墙支座; 9、 第一转动夹具; 91、 第一折行杆; 92、 第二垫层; 93、 第一连接槽; 10、 第二转动 说明书 2/4 页 4 CN 212201229 U 4 夹具; 101、 第二折行杆。
16、; 102、 第三垫层; 103、 限位槽; 104、 第二连接槽; 11、 卡接组件; 111、 限 位块; 112、 连接杆; 113、 伸缩槽; 114、 弹簧; 115、 卡块; 12、 第一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 第一实施例 0026 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电动葫芦张紧装置, 如图 1所示, 包括提升支座1, 所述提 升支座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上牵引件3, 所述上牵引件3的顶部设置有吊杆4, 所述吊杆4的底 端贯穿所述上牵引件3且延伸至所述上牵引件3的底部, 所述吊杆4的表面且位于所述上牵 引件3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螺母5,。
17、 所述吊杆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悬挂架6, 所述悬挂架6的底部 挂接有电动葫芦2, 所述电动葫芦2的底部设置有链条7。 0027 提升支座1是由厚钢板和型钢焊接而成, 提升支座1安装在附墙支座8左侧或右侧, 使用两根的螺杆、 弹垫及垫板进行固定, 上牵引件3是由方管和矩形管焊接而成, 下端悬挂 电动葫芦2, 与竖向导轨使用三套高强螺栓进行固定连接, 吊杆4是由螺杆与钢板焊接而成, 主要用于电动葫芦2的悬挂, 通过螺母5调节电动葫芦2悬挂高度, 悬挂架6由钢板焊接而成, 它与提升支座1配合使用, 通过销轴进行固定连接, 电动葫芦2的底部通过倒挂的方式与下 悬挂件连接, 下悬挂件由方管和牵引板组合而成。
18、, 主要作用是传递电动葫芦2产生的力, 其 与竖向导轨通过五套高强螺栓进行固定连接。 0028 使用方法: 使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时, 工作人员将物体悬挂在电动葫芦2上的链条 下方连接的下悬挂件上, 然后启动电动葫芦2, 整个电动葫芦张紧装置可以将物体提升起 来, 而在使用时, 若电动葫芦2的悬挂高度不适合时, 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拧动螺母5来调节吊 杆4的长度, 从而调节电动葫芦2, 同时也将链条7收紧, 降低了整个装置在架体上升和下降 时葫芦卡链的风险, 确保架体平稳运行。 0029 第二实施例 0030 请结合参阅图2、 图3和图4, 基于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电 动葫芦张紧。
19、装置, 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电动葫芦张紧装置。 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优选的方式, 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 会造成影响。 0031 具体的, 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电动葫芦张紧装置的不同 之处在于, 如图2所示, 还包括附墙支座8, 所述提升支座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夹具 9, 所述提升支座1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夹具10, 所述第二转动夹具10的左端设置有 卡接组件11, 所述附墙支座8位于所述第一转动夹具9与第二转动夹具10的内部, 所述提升 支座1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垫层12。 0032 第一转动夹具9和第二转动夹具10共。
20、同配合, 使提升支座1可以稳定的固定在附墙 支座8的表面, 第一垫层12是橡胶材质的, 是粘连在提升支座1上的, 第一垫层12可以增大提 升支座1与附墙支座8之间的摩擦, 第一转动夹具9和第二转动夹具10的数量均为2个。 0033 较佳地, 如图3和4所示, 所述第一转动夹具9包括第一折行杆91, 所述第一折行杆 91底部的中间设置有第二垫层92, 所述第一折行杆91的左端开设有第一连接槽93。 0034 第一折行杆91是钢材质的一块板, 第二垫层92和第一垫层12是相同材质的, 第二 说明书 3/4 页 5 CN 212201229 U 5 垫层92也是粘连在第一折行杆91底部的, 第一折行。
21、杆91的形状是与附墙支座8的外形适配 的。 0035 较佳地, 如图3和4所示, 所述第二转动夹具10包括第二折行杆101, 所述第二折行 杆101顶部的中间设置有第三垫层102, 所述第二折行杆101左端的底部开设有限位槽103, 所述限位槽103内表面的顶部连通有第二连接槽104。 0036 第二折行杆101和第一折行杆91形状是相同的, 而第三垫层102与第二垫层92是完 全相同的, 限位槽103是与限位块111适配的槽, 第二连接槽104的位置是与第一连接槽93的 位置对应的。 0037 较佳地, 如图4所示, 所述卡接组件11包括限位块111, 所述限位块111设置于所述 限位槽10。
22、3的内部, 所述限位块111顶部的中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12, 所述连接杆112的顶 端通过第二连接槽104和第一连接槽93且延伸至所述第一折行杆91的顶部。 0038 连接杆112穿过限位槽103后, 又进入第二连接槽104中, 然后在进入第一连接槽93 中, 之后从第一连接槽93中出来, 第一连接槽93和第二连接槽104是与连接杆112适配的槽。 0039 较佳地, 如图4所示, 所述连接杆112内部的顶端开设有伸缩槽113, 所述伸缩槽113 的内部设置有弹簧114, 所述弹簧114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卡块115, 所述卡块115的一 侧贯穿所述连接杆112且延伸至所述连接杆112的外。
23、部。 0040 伸缩槽113是与弹簧114适配的槽, 弹簧114是压缩弹簧, 压缩弹簧是承受轴向压力 的螺旋弹簧, 它所用的材料截面多为圆形, 也有用矩形和多股钢萦卷制的, 弹簧一般为等节 距的, 压缩弹簧的形状有: 圆柱形、 圆锥形、 中凸形和中凹形和少量的非圆形等, 压缩弹簧的 圈与圈之间会有一定的间隙, 当受到外载荷的时候弹簧收缩变形, 储存变形能, 卡块115的 数量为2个, 两个卡块115延伸到连接杆112外部的一端是弧形的面, 减小与第一连接槽93和 第二连接槽104内壁之间的摩擦。 0041 使用方法: 当工作人员需要将电动葫芦张紧装置安装到附墙支座8上时, 工作人员 首先手动按。
24、压卡块115, 使两个卡块115向伸缩槽113的内部挤压弹簧114, 然后再通过限位 块111将连接杆112向限位槽103一侧拉动, 当连接杆112的一端离开第一连接槽93后, 工作 人员便可转动第一转动夹具9和第二转动夹具10, 使两个转动夹具之间张开。 0042 然后将整个电动葫芦张紧装置附着在附墙支座8的表面, 之后便可再将第一转动 夹具9和第二转动夹具10向一起转动, 之后手动将第一转动夹具9和第二转动夹具10与附墙 支座8挤紧, 然后将连接杆112向第一连接槽93一侧挤压, 当连接杆112挤压出第一连接槽93 后, 伸缩槽113中一直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114需要恢复形变, 从而将连个。
25、卡块115挤压出 来, 通过卡块115和第一折行杆91以及限位块111与限位槽103之间的配合, 使第一转动夹具 9与第二转动夹具10固定在一起, 从而将电动葫芦张紧装置稳定的固定在附墙支座8的表 面, 电动葫芦张紧装置的安装和拆卸操作简单, 方便人们改变电动葫芦张紧装置的高度来 吊起不同的物体, 增强了装置的实用性。 0043 本实用新型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0044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 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领 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 但 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说明书 4/4 页 6 CN 212201229 U 6 图1 说明书附图 1/4 页 7 CN 212201229 U 7 图2 说明书附图 2/4 页 8 CN 212201229 U 8 图3 说明书附图 3/4 页 9 CN 212201229 U 9 图4 说明书附图 4/4 页 10 CN 212201229 U 10 。
- 内容关键字: 附着 升降 脚手架 电动葫芦 装置
硫磺或硫铁矿制酸低温废热回收装置.pdf
沙蚕养殖装置.pdf
木材生产加工的翻转输送装置.pdf
马铃薯贮藏装置.pdf
自动输送扎花机.pdf
便于下料的不锈钢板压弯装置.pdf
海洋潮汐的水位监测仪安装装置.pdf
采血冰浴盒及样本固定装置.pdf
基于活性炭吸附脱附的有机废气连续处理系统.pdf
水利勘测水位计.pdf
微型高压放气阀.pdf
燃气管内壁清洁设备.pdf
光伏支架表面热镀锌装置.pdf
软管收卷调节机构及收卷机.pdf
转子线圈绕线压线装置.pdf
陶瓷坯泥生产设备.pdf
FRID通道式扫描机.pdf
智能电网安全运维监测装置.pdf
密封性好的细胞培养皿.pdf
计算机散热装置降噪组件.pdf
间续进料机构.pdf
电解液配置系统.pdf
实验小鼠喂药装置.pdf
智能防脱机械手.pdf
槽钢的压延结构.pdf
局部集中载荷作用下的组合梁精细化应力位移分析方法.pdf
精准按摩机芯机构.pdf
位置自动调节的热压装置.pdf
用于糠醛生产的糠醛渣输送装置.pdf
硫酸钾镁盐添加剂饲料生产用搅拌式混合装置.pdf
AIP三维堆叠TR气密封装组件.pdf
应急储能电源系统及应急储能电源.pdf
玻璃涂层.pdf
制备难溶薄涂层的方法.pdf
闪光器件、配有镜头的拍摄胶片单元、照相机及其制作方法.pdf
塑料薄膜软管的引出装置.pdf
用于真空紫外线辐射激发发光装置的荧光材料.pdf
新的工程化大肠杆菌G830.pdf
掺杂稀土改性钛酸钡电流变液及其制备方法.pdf
应用KSUB3/SUBFECNSUB6/SUB氧化制备茶色素的方法.pdf
酚醛树脂低温发泡机.pdf
热可塑性塑料与木竹粉复合材及其应用.pdf
一种合成聚乙烯的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新的多肽组氨醇脱氢酶1232和编码这种多肽的多核苷酸.pdf
光纤光栅、光纤光栅的制造方法和光纤光栅制造设备.pdf
磁阻元件以及磁阻效应型存储元件.pdf
5-甲酰戊酸直链烷基酯的分离方法.pdf
用于液晶盒的密封胶、用于液晶盒密封胶的组合物以及液晶显示器件.pdf
一种制造塑料器皿的工艺.pdf
安全背心.pdf
微波汽爆同步耦合法对植物秸秆去晶化的方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