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转盘机的烧结盘升降机构.pdf
《自动转盘机的烧结盘升降机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转盘机的烧结盘升降机构.pdf(8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810902.2 (22)申请日 2020.05.15 (73)专利权人 湖南汇创智造自动化科技有限公 司 地址 412000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黄河南 路利德工业园研发中心A区一楼101室 (72)发明人 薛勇易佳曾羡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616 代理人 范国刚 (51)Int.Cl. B66F 7/00(2006.01) B66F 7/28(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自动转盘机的烧结盘升降机构 (57)摘要 。
2、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设备技术领域, 且公开 了自动转盘机的烧结盘升降机构, 包括架体, 所 述架体的内部开设有第一输送腔, 架体的内部开 设有位于第一输送腔右侧的第二输送腔。 该自动 转盘机的烧结盘升降机构, 通过设置第一驱动电 机、 第二驱动电机、 第一放置箱和第二放置箱, 由 于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的运行将会使 得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发生转动, 此时两个活动 板将会分别带动第一放置箱和第二放置箱上升, 进而实现了第一放置箱和第二放置箱的升降功 能, 而由于第一放置箱和第二放置箱的设计, 不 仅扩大了对烧结盘的输送量, 而且也满足了对不 同类型烧结盘的输送, 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因此增。
3、加了该升降机构的实用性。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212198324 U 2020.12.22 CN 212198324 U 1.自动转盘机的烧结盘升降机构, 包括架体(1), 其特征在于: 所述架体(1)的内部开设 有第一输送腔(2), 所述架体(1)的内部开设有位于第一输送腔(2)右侧的第二输送腔(3), 所述架体(1)两侧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板(4), 所述架体(1)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位于 固定板(4)上方的安装板(5), 所述安装板(5)的数量为两个, 两个所述安装板(5)的顶部均 固定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6)和第二驱动电机(7), 所述第一驱动电机(6)和第二驱。
4、动电机 (7)输出轴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套接有第一丝杠(8)和第二丝杠(9), 所述第一丝杠(8)和第二 丝杠(9)的底端均与固定板(4)的顶部活动套接, 所述第一输送腔(2)和第二输送腔(3)内腔 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轨道块(15)和第一轨道块(14), 所述第一输送腔(2)的内部活 动套接有位于第二轨道块(15)之间的第二放置箱(12), 所述第二输送腔(3)的内部活动套 接有位于第一轨道块(14)之间的第一放置箱(11), 所述第一丝杠(8)和第二丝杠(9)的外表 面均螺纹套接有活动板(10), 所述活动板(10)的数量为两个, 两个所述活动板(10)的另一 侧分别与第一放置箱(11)的。
5、右侧和第二放置箱(12)的左侧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转盘机的烧结盘升降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放置箱 (11)和第二放置箱(12)的底部均活动安装有滚轮(13), 所述第一放置箱(11)和第二放置箱 (12)的顶部分别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二输送腔(3)和第一输送腔(2)内部的顶架(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转盘机的烧结盘升降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轨道块 (14)的数量为两个, 两个所述第一轨道块(14)彼此之间相对应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位于顶 架(20)上方的第一固定块(1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转盘机的烧结盘升降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
6、轨道块 (15)的数量为两个, 两个所述第二轨道块(15)彼此之间相对应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位于顶 架(20)上方的第二固定块(19), 所述第二固定块(19)与第一固定块(18)处于同一位置高 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转盘机的烧结盘升降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轨道块 (14)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位于第一放置箱(11)右侧的活动块(16), 所述活动块(16)的左侧 与第一放置箱(11)的右侧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转盘机的烧结盘升降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轨道块 (15)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位于第二放置箱(12)右侧的运动块(17), 所述运动块(17)的左侧。
7、 与第二放置箱(12)的右侧固定连接。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2198324 U 2 自动转盘机的烧结盘升降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设备技术领域, 具体为自动转盘机的烧结盘升降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企业在利用自动转盘机进行加工生产的时候, 经常需要对其内部添加烧结 盘, 而烧结盘在送料的时候, 一般是通过升降机构和送料机构相配合来完成的, 然而现有的 烧结盘升降机构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 尽管可以实现对料盘的升降运输功能, 但是存在输 送量较少和难以分类输送的缺陷, 进而对企业的生产加工造成了影响, 因此需要对其进行 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
8、3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自动转盘机的烧结盘升降机构, 具备输 送量大和分类输送的优点, 解决了现有的烧结盘升降机构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 尽管可以 实现对料盘的升降运输功能, 但是存在输送量较少和难以分类输送的缺陷, 进而对企业生 产加工造成了影响的问题。 0004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自动转盘机的烧结盘升降机构, 包括架体, 所述架 体的内部开设有第一输送腔, 所述架体的内部开设有位于第一输送腔右侧的第二输送腔, 所述架体两侧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板, 所述架体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位于固定板上方 的安装板, 所述安装板的数量为两个, 两个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第。
9、一驱动电机 和第二驱动电机, 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输出轴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套接有第一 丝杠和第二丝杠, 所述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的底端均与固定板的顶部活动套接, 所述第一 输送腔和第二输送腔内腔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轨道块和第一轨道块, 所述第一输送 腔的内部活动套接有位于第二轨道块之间的第二放置箱, 所述第二输送腔的内部活动套接 有位于第一轨道块之间的第一放置箱, 所述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的外表面均螺纹套接有活 动板, 所述活动板的数量为两个, 两个所述活动板的另一侧分别与第一放置箱的右侧和第 二放置箱的左侧固定连接。 0005 优选的, 所述第一放置箱和第二放置箱的底部均活动安装有滚。
10、轮, 所述第一放置 箱和第二放置箱的顶部分别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二输送腔和第一输送腔内部的顶架。 0006 优选的, 所述第一轨道块的数量为两个, 两个所述第一轨道块彼此之间相对应的 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位于顶架上方的第一固定块。 0007 优选的, 所述第二轨道块的数量为两个, 两个所述第二轨道块彼此之间相对应的 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位于顶架上方的第二固定块, 所述第二固定块与第一固定块处于同一位 置高度。 0008 优选的, 所述第一轨道块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位于第一放置箱右侧的活动块, 所 述活动块的左侧与第一放置箱的右侧固定连接。 0009 优选的, 所述第二轨道块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位于第二放置箱右。
11、侧的运动块, 所 说明书 1/3 页 3 CN 212198324 U 3 述运动块的左侧与第二放置箱的右侧固定连接。 0010 与现有技术对比, 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1 1、 该自动转盘机的烧结盘升降机构, 通过设置第一驱动电机、 第二驱动电机、 第一 放置箱和第二放置箱, 由于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的运行将会使得第一丝杠和第二 丝杠发生转动, 此时两个活动板将会分别带动第一放置箱和第二放置箱上升, 进而实现了 第一放置箱和第二放置箱的升降功能, 而由于第一放置箱和第二放置箱的设计, 不仅扩大 了对烧结盘的输送量, 而且也满足了对不同类型烧结盘的输送, 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
12、率, 因 此增加了该升降机构的实用性。 0012 2、 该自动转盘机的烧结盘升降机构, 通过设置滚轮、 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 由 于滚轮的设计, 从而使得操作人员方便对该升降机构进行位置移动, 而由于第一固定块和 第二固定块的设计, 将会对活动块和运动块进行阻挡, 从而实现了对第一放置箱和第二放 置箱位置高度的限定作用, 方便操作人员把控升降高度, 因此进一步的增加了该升降机构 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5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6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 图中。
13、: 1、 架体; 2、 第一输送腔; 3、 第二输送腔; 4、 固定板; 5、 安装板; 6、 第一驱动电 机; 7、 第二驱动电机; 8、 第一丝杠; 9、 第二丝杠; 10、 活动板; 11、 第一放置箱; 12、 第二放置 箱; 13、 滚轮; 14、 第一轨道块; 15、 第二轨道块; 16、 活动块; 17、 运动块; 18、 第一固定块; 19、 第二固定块; 20、 顶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
14、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9 请参阅图1-4, 自动转盘机的烧结盘升降机构, 包括架体1, 架体1的内部开设有第 一输送腔2, 架体1的内部开设有位于第一输送腔2右侧的第二输送腔3, 架体1两侧的内部均 固定安装有固定板4, 架体1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位于固定板4上方的安装板5, 安装板5的数 量为两个, 两个安装板5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6和第二驱动电机7, 第一驱动电 机6和第二驱动电机7均为现有装置, 且第一驱动电机6和第二驱动电机7的型号均适用于 Y90S-2系列, 第一驱动电机6。
15、和第二驱动电机7输出轴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套接有第一丝杠8 和第二丝杠9, 第一丝杠8和第二丝杠9的底端均与固定板4的顶部活动套接, 第一输送腔2和 第二输送腔3内腔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轨道块15和第一轨道块14, 第二轨道块15的 外表面活动套接有位于第二放置箱12右侧的运动块17, 运动块17的左侧与第二放置箱12的 右侧固定连接, 第一轨道块14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位于第一放置箱11右侧的活动块16, 活 说明书 2/3 页 4 CN 212198324 U 4 动块16的左侧与第一放置箱11的右侧固定连接, 第二轨道块15的数量为两个, 两个第二轨 道块15彼此之间相对应的一侧均固定安装。
16、有位于顶架20上方的第二固定块19, 同一位置高 度的两个第二固定块19或第一固定块18之间距离大于顶架20顶部的长度, 第二固定块19与 第一固定块18处于同一位置高度, 第一轨道块14的数量为两个, 两个第一轨道块14彼此之 间相对应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位于顶架20上方的第一固定块18, 第一输送腔2的内部活动 套接有位于第二轨道块15之间的第二放置箱12, 第二输送腔3的内部活动套接有位于第一 轨道块14之间的第一放置箱11, 第一放置箱11和第二放置箱12的底部均活动安装有滚轮 13, 第一放置箱11和第二放置箱12的顶部分别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二输送腔3和第一输送腔2 内部的顶架20, 第。
17、一丝杠8和第二丝杠9的外表面均螺纹套接有活动板10, 活动板10的数量 为两个, 两个活动板10的另一侧分别与第一放置箱11的右侧和第二放置箱12的左侧固定连 接。 0020 工作时, 操作人员首先将该升降机构利用滚轮13移动到指定目标位置, 并且将架 体1与转盘机相连接, 之后操作人员可根据生产需求将两种不同类型的烧结盘分别放入至 第一放置箱11和第二放置箱12的内部, 然后可以分别启动第一驱动电机6和第二驱动电机 7, 第一驱动电机6和第二驱动电机7的运行将会分别使得第一丝杠8和第二丝杠9发生转动, 此时两个活动板10将会分别带动第一放置箱11和第二放置箱12上升, 同时活动块16和运动 。
18、块17也会随之运动, 最终活动块16和运动块17将会分别被第一固定块18和第二固定块19所 阻挡, 从而实现对第一放置箱11和第二放置箱12的定位作用。 0021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 修 改、 替换和变型,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说明书 3/3 页 5 CN 212198324 U 5 图1 说明书附图 1/3 页 6 CN 212198324 U 6 图2 图3 说明书附图 2/3 页 7 CN 212198324 U 7 图4 说明书附图 3/3 页 8 CN 212198324 U 8 。
- 内容关键字: 自动 转盘 烧结 升降 机构
馈纸式文档扫描仪.pdf
植物补光灯控制电路和植物补光灯.pdf
冷却装置.pdf
储能模组、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pdf
交直流高压电容器放电电路.pdf
带有中位锁止和提升回位功能的液压多路阀.pdf
输液杆外设供电线缆的收纳结构.pdf
车用尿素溶液生产的投料装置.pdf
复合外墙保温板和方便拼接的复合外墙.pdf
高硬度石材表面抛光装置.pdf
文胸模杯打孔装置.pdf
电磁干粉除铁器用布料装置.pdf
立体式离心筛.pdf
车底.pdf
用于树状空间节点试验的反力架装置.pdf
建筑节能外墙保温装饰板结构.pdf
便于温度调整的微生物离心设备.pdf
应用于钻柱内孔的泥浆过滤设备.pdf
铝合金门窗尺寸检测装置.pdf
肥料快速发酵装置.pdf
侧斜防撞型充电桩.pdf
柑橘栽种装置.pdf
用于高压传感器连接器的激光焊接工装.pdf
大豆种植根瘤菌剂接种装置.pdf
铝塑废料中铝箔分离设备以及方法.pdf
视频转码调度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电子设备.pdf
有机液体存储罐脱氢反应器.pdf
地坪研磨机齿轮箱多驱系统.pdf
溜槽防堵及检测装置.pdf
用于换热器铜管扩口机构.pdf
衣柜板材自动上下料装置及其方法.pdf
乳清蛋白的制备方法和乳清蛋白饮料.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