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调节轮开关机构.pdf
《变速调节轮开关机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速调节轮开关机构.pdf(8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1411843.8 (22)申请日 2020.07.17 (73)专利权人 江苏大学 地址 212013 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学府路 301号江苏大学 (72)发明人 李海东庄星李响 (51)Int.Cl. H01H 3/42(2006.01) B60K 20/0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变速调节轮开关机构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速调节轮开关机 构, 芯轴和凸轮组件; 凸轮组件包含第一凸轮、 第 二凸轮和第三凸轮; 第一凸轮、 第二凸轮。
2、和第三 凸轮为三组不同偏转角度的凸轮且轴向方向自 上而下同轴错位安装于芯轴上, 芯轴顶部装有用 于转动芯轴的调节轮; 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装于 芯轴轴体上, 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通过固定柱相 连接; 第一开关、 第二开关、 第三开关通过螺钉轴 向方向自上而下固定于固定柱一侧; 第一开关、 第二开关、 第三开关上均装有与凸轮组件相配合 的滚轮组件, 用户可通过连续转动调节轮实现逻 辑编码信号的叠加, 进而控制车辆速度变化, 达 到无级调速的目的, 具有调控效果好、 精确性高、 性能稳定可靠、 工作效率高等优点。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212209267 U 2020.12.22。
3、 CN 212209267 U 1.一种变速调节轮开关机构, 其特征在于, 包括芯轴(2)和凸轮组件; 所述凸轮组件包 含第一凸轮(6)、 第二凸轮(7)和第三凸轮(8); 所述第一凸轮(6)、 第二凸轮(7)和第三凸轮 (8)为三组不同偏转角度的凸轮且轴向方向自上而下同轴错位安装于所述芯轴(2)上, 芯轴 (2)顶部装有用于转动芯轴(2)的调节轮(1); 上固定板(18)和下固定板(19)装于所述芯轴(2)轴体上, 上固定板(18)和下固定板 (19)通过固定柱(15)相连接; 第一开关(11)、 第二开关(12)、 第三开关(13)通过螺钉(14)轴 向方向自上而下固定于所述固定柱(15)。
4、一侧; 第一开关(11)、 第二开关(12)、 第三开关(13) 上均装有与所述凸轮组件相配合的滚轮组件(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调节轮开关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固定板(19)位于芯 轴(2)底部位置, 上固定板(18)位于调节轮(1)与第一凸轮(6)之间; 所述上固定板(18)、 下 固定板(19)均开有相配合的通孔, 芯轴(2)贯穿所述通孔并通过上法兰盘(4)、 下法兰盘 (10)与所述上固定板(18)、 下固定板(19)相连接; 所述芯轴(2)与上法兰盘(4)、 下法兰盘 (10)接合处设置有滑动轴承(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调节轮开关机构, 其特征在于,。
5、 所述上法兰盘(4)、 下法兰 盘(10)中均开有卡槽, 上卡簧(5)、 下卡簧(9)对应装于所述卡槽中, 上卡簧(5)、 下卡簧(9) 与所述凸轮组件相抵用于限制所述凸轮组件相对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调节轮开关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轮(6)、 第二凸 轮(7)和第三凸轮(8)中心处开有六边形孔; 所述芯轴(2)轴体上设有与第一凸轮(6)、 第二 凸轮(7)和第三凸轮(8)相配合的六边形柱状体, 用以保证第一凸轮(6)、 第二凸轮(7)和第 三凸轮(8)随芯轴(2)一体转动; 所述凸轮组件由铝合金或尼龙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调节轮开关机构, 其特征在于。
6、, 所述下固定板(19)通过连 杆连接至底板(17); 所述底板(17)上装有用于保护电路的二极管(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调节轮开关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柱(15)至少设置 有两组, 固定柱(15)通过紧固件与上固定板(18)、 下固定板(19)固定连接; 所述芯轴(2)、 凸 轮组件、 第一开关(11)、 第二开关(12)、 第三开关(13)相对位置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调节轮开关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轮组件包含滚轮连 杆装置和滚轮, 固定柱(15)与所述滚轮连杆装置之间连接有减震弹簧; 固定柱(15)内侧装 有与所述滚轮配合使用的缓冲块。 权利要。
7、求书 1/1 页 2 CN 212209267 U 2 一种变速调节轮开关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变速传动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变速调节轮开关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汽车变速传动装置主要分为有级齿轮传动装置和无级变速传动装置。 传统的有级 齿轮传动装置是通过改变不同齿轮副的啮合来实现速比调节, 其主要缺点是在换档时造成 输出扭矩非连续变化或中断, 引起传动系统的振动冲击, 导致汽车行驶振动大。 无级变速传 动装置, 特别是具有高承载能力的弧锥环盘式无级变速器, 解决了换档带来的振动冲击, 并 获得连续的输出扭矩, 使汽车行驶平稳, 因而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现有的无级变。
8、速传动装置 中, 大多数通过机械结构的变速开关来控制车辆行驶速度, 结构复杂, 调控效果不佳, 精确 性差, 效率低下, 制造成本高, 重量大, 零部件之间易摩擦损坏, 使用寿命低, 因此需要设计 一种机电一体化的开关机构来实现车辆的无级调速。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变速调节轮开关机构, 用户可通过连 续转动调节轮实现逻辑编码信号的叠加, 进而控制车辆速度变化, 达到无级调速的目的, 具 有调控效果好、 精确性高、 工作效率高等优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5 一种变速调节轮开关机构, 包括芯轴和凸轮组件; 所述凸轮组件包含第一凸轮、。
9、 第 二凸轮和第三凸轮; 所述第一凸轮、 第二凸轮和第三凸轮为三组不同偏转角度的凸轮且轴 向方向自上而下同轴错位安装于所述芯轴上, 芯轴顶部装有用于转动芯轴的调节轮; 0006 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装于所述芯轴轴体上, 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通过固定柱相连 接; 第一开关、 第二开关、 第三开关通过螺钉轴向方向自上而下固定于所述固定柱一侧; 第 一开关、 第二开关、 第三开关上均装有与所述凸轮组件相配合的滚轮组件。 0007 上述方案中, 所述下固定板位于芯轴底部位置, 上固定板位于调节轮与第一凸轮 之间; 所述上固定板、 下固定板均开有相配合的通孔, 芯轴贯穿所述通孔并通过上法兰盘、 下法兰盘与所。
10、述上固定板、 下固定板相连接; 所述芯轴与上法兰盘、 下法兰盘接合处设置有 滑动轴承。 0008 上述方案中, 所述上法兰盘、 下法兰盘中均开有卡槽, 上卡簧、 下卡簧对应装于所 述卡槽中, 上卡簧、 下卡簧与所述凸轮组件相抵用于限制所述凸轮组件相对滑动。 0009 上述方案中, 所述第一凸轮、 第二凸轮和第三凸轮中心处开有六边形孔; 所述芯轴 轴体设有与轴体上设有与第一凸轮、 第二凸轮和第三凸轮相配合的六边形柱状体上设有与 第一凸轮、 第二凸轮和第三凸轮相配合的六边形柱状体, 用以保证第一凸轮、 第二凸轮和第 三凸轮随芯轴一体转动; 所述凸轮组件由铝合金或尼龙材料制成。 0010 上述方案中。
11、, 所述下固定板通过连杆连接至底板; 所述底板上装有用于保护电路 的二极管。 说明书 1/3 页 3 CN 212209267 U 3 0011 上述方案中, 所述固定柱至少设置有两组, 固定柱通过紧固件与上固定板、 下固定 板固定连接; 所述芯轴、 凸轮组件、 第一开关、 第二开关、 第三开关相对位置固定。 0012 上述方案中, 所述滚轮组件包含滚轮连杆装置和滚轮, 固定柱与所述滚轮连杆装 置之间连接有减震弹簧; 固定柱内侧装有与所述滚轮配合使用的缓冲块。 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4 1.本实用新型所述芯轴上设有多组不同偏转角度的凸轮, 多组凸轮根据使用。
12、需求 同轴错位安装, 用户可转动调节轮带动芯轴转动, 使得凸轮与对应滚轮组件相接触, 进而控 制开关闭合, 输出逻辑编码信号; 最终通过连续转动调节轮实现信号的叠加, 从而控制车辆 速度变化, 达到无级调速的目的, 调控效果好, 工作效率高。 0015 2.本实用新型通过上、 下卡簧限制凸轮组件轴向方向上发生滑动; 同时在芯轴上 设置有六边形柱状体, 与凸轮中心处开有的六边形孔相配合, 增大了凸轮与芯轴之间的应 力, 用以保证多组凸轮随芯轴一体转动, 避免凸轮因相对转动而影响开关传递信号的精确 性。 0016 3.本实用新型所述底板上设有二极管用以保护电路, 避免因调节轮转动出错而产 生反向信。
13、号, 性能稳定可靠, 安全性高; 所述凸轮组件由铝合金或尼龙材料制成, 有效减小 零部件之间的摩擦, 减轻整体重量, 使用寿命长, 同时也减小凸轮在工作时因偏心产生的惯 性力, 进一步提高信号传递的精确性。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剖视图。 0018 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0019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凸轮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芯轴结构示意图。 0021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凸轮结构示意图。 0022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凸轮结构示意图。 0023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三凸轮结构示意图。 0024 图中: 0025 1-调节轮; 2-芯轴。
14、; 3-滑动轴承; 4-上法兰盘; 5-上卡簧; 6-第一凸轮; 7-第二凸轮; 8-第三凸轮; 9-下卡簧; 10-下法兰盘; 11-第一开关; 12-第二开关; 13-第三开关; 14-螺钉; 15-固定柱; 16-二极管; 17-底板; 18-上固定板; 19-下固定板; 20-滚轮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 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0027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需要说明的是, 术语 “中心” 、“上” 、“下” 、“左” 、“右” 、“竖 直” 、“水平” 、“内” 、“外” 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
15、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 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 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 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 术语 “第一” 、“第二” 、“第三” 等仅用于 说明书 2/3 页 4 CN 212209267 U 4 区分描述, 而不能立即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8 如图1和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变速调节轮开关机构, 包括芯轴2和凸轮组 件; 所述凸轮组件包含第一凸轮6、 第二凸轮7和第三凸轮8; 所述第一凸轮6、 第二凸轮7和第 三凸轮8为三。
16、组不同偏转角度的凸轮, 凸轮可根据使用需求同轴错位安装于芯轴2上。 0029 芯轴2顶部装有用于转动所述凸轮组件的调节轮1, 具体的, 调节轮1的圆心孔和芯 轴2顶部连接; 所述芯轴2上装有上固定板18和下固定板19, 上固定板18和下固定板19通过 固定柱15相连接; 所述固定柱15至少设置有两组, 固定柱15通过紧固件与上固定板18、 下固 定板19固定连接。 0030 所述下固定板19位于芯轴2底部位置, 上固定板18位于调节轮1与第一凸轮6之间; 所述下固定板19通过连杆连接至底板17; 所述底板17上装有用于保护电路的二极管16, 防 止因调节轮转动出错而出现反向信号, 安全性高。 。
17、所述上固定板18、 下固定板19均开有相配 合的通孔, 芯轴2贯穿所述通孔并通过上法兰盘4、 下法兰盘10与所述上固定板18、 下固定板 19相连接; 所述芯轴2与上法兰盘4、 下法兰盘10接合处设置有滑动轴承3。 所述上法兰盘4、 下法兰盘10外侧均开有卡槽, 上卡簧5和下卡簧9分别装于对应的卡槽中, 上卡簧5、 下卡簧9 与所述凸轮组件相抵用于限制凸轮组件相对滑动。 0031 所述第一凸轮6、 第二凸轮7和第三凸轮8中心处开有六边形孔; 所述芯轴2轴体上 设有与第一凸轮6、 第二凸轮7和第三凸轮8相配合的六边形柱状体, 增大了凸轮与芯轴之间 的应力, 用以保证第一凸轮6、 第二凸轮7和第三。
18、凸轮8随芯轴2一体转动, 避免凸轮因相对转 动而影响传递信号的精确性; 所述凸轮组件由铝合金或尼龙材料制成, 可有效减小零部件 之间的摩擦, 减轻整体重量, 使用寿命长, 同时也减小凸轮在工作时因偏心产生的惯性力, 进一步提高信号传递的精确性。 0032 第一开关11、 第二开关12、 第三开关13通过螺钉14轴向方向自上而下依次固定于 所述固定柱15一侧, 上紧四根固定柱15上的螺钉14, 并保证相关零件的同轴, 使得芯轴2、 凸 轮组件、 第一开关11、 第二开关12、 第三开关13相对位置固定。 第一开关11、 第二开关12、 第 三开关13上均装有与所述凸轮组件相配合的滚轮组件20, 。
19、所述滚轮组件包含滚轮连杆装置 和滚轮, 固定柱15与所述滚轮连杆装置之间连接有减震弹簧; 固定柱15内侧装有与所述滚 轮配合使用的缓冲块。 转动调节轮1, 带动芯轴2转动使得凸轮与对应滚轮组件20相接触, 进 而控制开关闭合, 输出逻辑编码信号; 最终通过连续转动调节轮实现信号的叠加, 从而控制 车辆速度变化, 达到无级调速的目的, 调控效果好, 工作效率高。 0033 安装时先将下卡簧9卡在卡槽中, 再依次穿装入第一凸轮6、 第二凸轮7和第三凸轮 8, 卡上上卡簧5, 在芯轴2安装上下两个滑动轴承, 安装上下两个法兰盘, 安装上、 下固定板 和四根固定柱, 上紧四根固定柱上的螺钉, 并保证相。
20、关零件的同轴度, 使芯轴2转动灵活, 在 左边两根定位柱的左侧, 自上而以螺钉14分别安装第一开关11、 第二开关12和第三开关13, 并保证开关上的滚轮组件20依次对准相关凸轮, 上紧螺钉14, 安装调节轮1、 底板17及二极 管19。 0034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例的具体 说明, 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 效实施例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3/3 页 5 CN 212209267 U 5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3 页 6 CN 212209267 U 6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2/3 页 7 CN 212209267 U 7 图5 图6 图7 说明书附图 3/3 页 8 CN 212209267 U 8 。
- 内容关键字: 变速 调节 开关 机构
电子债权凭证数据信息安全存储方法.pdf
玄武岩管道弯曲性能检测装置及方法.pdf
板仓感应装置.pdf
软土地基用防渗塑钢板桩.pdf
瓶盖及灌装产品.pdf
汽车仪表饰条总成.pdf
基于光伏顶棚的不停车充电车道.pdf
具有泄漏气体回收功能的甲醛储罐.pdf
自动开蛋机.pdf
高稳定性管道焊接机器人.pdf
陶瓷纤维保温结构.pdf
快速对接的管道连接机构.pdf
自动化磁体振动研磨清洗生产连接线.pdf
土地测绘用具有定位结构的测绘支架.pdf
用于监测土壤滑坡的监测球及系统.pdf
自清洗型乳化液过滤器.pdf
按摩垫滚轮导电结构.pdf
铁塔钢材表面防腐涂层的喷涂装置.pdf
高容量低成本层状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烧结用匣钵.pdf
集成模块化电源.pdf
精度可控制调节输出装置.pdf
输液杆的集中供电结构.pdf
桥式起重机吊钩.pdf
活塞止转销自动定位安装装置.pdf
超疏水表面减阻测量装置.pdf
电池链接护罩.pdf
城市地下空间拖曳式时频联合电磁探测系统及方法.pdf
基于区块链的电动自行车智能计时方法及系统.pdf
高精密减速器的磨损检测装置.pdf
T型气密检测装置.pdf
环形钢桁架地面散件拼装高空胎架组装施工工艺.pdf
杂化改性高吸油树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pdf
全自动探空系统远端站、探空装备和远端站探空方法.pdf
生物识别警用装备柜.pdf
新风空调制冷控制系统及方法.pdf
应用于爆胎应急安全装置上的紧固结构.pdf
抗冲击耐候型PC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烘干机湿度检测方法及装置.pdf
姜黄素纳米分散膜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pdf
长效保湿型保湿面霜及其制备方法.pdf
用于合成己二胺关键中间体的工艺系统.pdf
矿热炉炉前多功能机械臂.pdf
建筑装饰材料干挂石材铺装后表面处理系统.pdf
提高色织物色泣牢度的染整方法.pdf
实现光度计光栅直驱的细分电机驱动电路.pdf
用于高温油气田的热固性堵水体系.pdf
4-Boc-2,5,6,7-四氢吡唑并4,3-b吡啶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pdf
多功能机器人视觉分拣设备.pdf
新型红外线节能大锅灶.pdf
低阻力吸附处理装置.pdf
带吸能结构的座椅座框侧板和座椅骨架.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