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风源废热利用与空调系统.pdf
《矿风源废热利用与空调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风源废热利用与空调系统.pdf(13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731330.9 (22)申请日 2020.05.06 (73)专利权人 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四勘探队 地址 261201 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凤凰大 街88号 (72)发明人 郝君吴建华王红梅戴国英 张晓锋王维想翟培富高鹏 文兰庞鹏程李婷丁缓缓 郑音曹国栋 (74)专利代理机构 泰安市诚岳专利代理事务所 (特殊普通合伙) 37267 代理人 姚艳梅 (51)Int.Cl. F25B 29/00(2006.01) F25B 27/02(2006.01) F24F 5/00。
2、(2006.01) F24D 15/04(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矿风源废热利用与空调系统 (57)摘要 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矿风源废热利用与空 调系统, 包括矿风源换热系统、 热泵机组换热系 统、 洗浴加热系统和建筑中央空调系统, 矿风源 换热系统通过第一换热装置与热泵机组换热系 统连接, 热泵机组换热系统通过热泵机组与建筑 中央空调系统连接; 热泵机组换热系统通过第二 换热装置与洗浴加热系统连接, 本实用新型利用 矿井风 (2030) 为冷、 热源, 实现冬季为矿 区建筑供暖、 夏季为矿区建筑供冷, 全年为职工 洗浴热水加热, 。
3、降低了能耗和成本, 减少环境污 染。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4页 CN 212205135 U 2020.12.22 CN 212205135 U 1.一种矿风源废热利用与空调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部件: 矿风源换热系统, 用于利用水与风井回风喷淋换热实现冬季吸热、 夏季散热, 同时利用 第一换热装置将矿风源换热系统循环水与热泵机组换热系统循环水进行换热达到冬季加 热、 夏季放热的目的; 热泵机组换热系统, 通过热泵机组将热泵机组换热系统循环水与建筑中央空调系统换 热; 通过热泵机组、 第二换热装置将热泵机组换热系统循环水与洗浴加热系统的水换热; 洗浴加热系统, 用于向矿区洗。
4、浴水箱提供洗浴热水; 建筑中央空调系统, 用于向矿区建筑提供空调热水或冷水; 矿风源换热系统通过第一换热装置与热泵机组换热系统连接, 热泵机组换热系统通过 热泵机组与建筑中央空调系统连接; 热泵机组换热系统通过热泵机组、 第二换热装置与洗 浴加热系统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风源废热利用与空调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矿风源换热系 统包括回风箱、 导流板、 整流板、 挡水板、 喷淋箱、 喷淋管、 集水箱、 喷淋潜水泵和蓄水池; 回 风箱安装在喷淋箱一侧, 且回风箱与喷淋箱之间设置有整流板, 所述回风箱中安装有多个 导流板, 所述喷淋箱另一侧安装有挡水板, 所述喷淋箱中安装有喷淋管, 所。
5、述喷淋箱中的喷 淋管下方安装有所述集水箱, 水蓄水池中设置有相互连通的喷水池和回水池, 所述集水箱 通过管路与回水池连通, 所述喷水池中的喷淋潜水泵通过管路与喷淋管连通, 所述回水池 中设置有循环潜水泵, 循环潜水泵通过管路与第一换热器第一入口连通, 所述第一换热器 第一出口通过管路与喷水池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风源废热利用与空调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泵机组换热 系统包括中间水循环泵、 冷凝进水管路、 冷凝出水管路、 蒸发器、 冷凝器、 蒸发出水管路、 蒸 发进水管路、 第一阀门组和第二阀门组, 第一换热器的第二出口通过中间水循环泵、 第一阀 门组、 冷凝进水管路与冷凝器入口。
6、连通, 且冷凝器出口通过冷凝出水管路、 第一阀门组后与 第一换热器的第二入口连通; 蒸发器出口通过蒸发出水管路、 第二阀门组、 空调供水管后与 建筑中央空调系统的空调水管连通; 建筑中央空调系统的空调水管还通过空调回水管、 空 调水循环泵、 第二阀门组、 蒸发进水管路与蒸发器入口连通; 冷凝器出口通过管路与第二换 热装置第一入口连通, 第二换热装置第一出口通过洗浴中间水循环泵与冷凝器入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矿风源废热利用与空调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泵机组换热 系统还包括蒸发进水管路、 蒸发出水管路、 蒸发器、 冷凝器、 中间水循环泵、 冷凝进水管路、 冷凝出水管路、 第三阀门。
7、组和第四阀门组, 第一换热器的第二出口通过中间水循环泵、 第三 阀门组、 蒸发进水管路与蒸发器入口连通, 且蒸发器出口通过蒸发出水管路、 第三阀门组后 与第一换热器的第二入口连通; 冷凝器出口通过冷凝出水管路、 第四阀门组、 空调供水管后 与建筑中央空调系统的空调水管连通; 建筑中央空调系统的空调水管还通过空调回水管、 空调水循环泵、 第四阀门组、 冷凝进水管路与冷凝器入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矿风源废热利用与空调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洗浴加热系统 包括洗浴水箱、 洗浴中间水循环泵, 第二换热装置的第二出口通过洗浴水进水管与洗浴水 箱进水口连通, 所述洗浴水箱第一出水口通过洗浴水。
8、循环泵、 静电水处理仪后与第二换热 装置的第二入口连通, 且所述洗浴水箱还与补水管连通, 洗浴水箱的第二出水口与用水管 路连通。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212205135 U 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矿风源废热利用与空调系统, 其特征在于: 相互配合的蒸发器 和冷凝器有三组, 分别为第一至第三蒸发器和第一至第三冷凝器; 所述第一蒸发器入口与蒸发进水管路连通, 所述第一蒸发器出口与蒸发出水管路连 通, 所述第一冷凝器出口通过管路与第二换热装置的第一入口连通, 第一冷凝器的入口通 过洗浴中间水循环泵与第二换热器第一出口连通; 所述第二蒸发器入口通过蒸发进水管路与第三阀门组连通, 第。
9、二蒸发器入口还通过蒸 发进水管路、 第二阀门组与空调水循环泵连通; 所述第二蒸发器出口通过蒸发出水管路第 三阀门组连通, 所述第二蒸发器出口还通过蒸发出水管路、 第二阀门组与空调供水管连通; 所述第二冷凝器入口通过冷凝进水管路与第一阀门组连通, 第二冷凝器入口还通过冷凝进 水管路、 第四阀门组与空调水循环泵连通, 第二冷凝器入口还通过洗浴中间水循环泵与第 二换热器第一出口连通; 所述第二冷凝器出口通过冷凝出水管路与第一阀门组连通, 第二 冷凝器出口还通过冷凝出水管路、 第四阀门组后与空调供水管连通, 第二冷凝器出口通过 管路与第二换热装置第一入口连通; 所述第三蒸发器入口通过蒸发进水管路与第三。
10、阀门组连通, 第三蒸发器入口还通过蒸 发进水管路、 第二阀门组与空调水循环泵连通; 所述第三蒸发器出口通过蒸发出水管路与 第三阀门组连通, 所述第三蒸发器出口还通过蒸发出水管路、 第二阀门组与空调供水管连 通; 所述第三冷凝器入口通过冷凝进水管路与第一阀门组连通, 第三冷凝器入口还通过冷 凝进水管路、 第四阀门组与空调水循环泵连通; 所述第三冷凝器出口通过冷凝出水管路与 第一阀门组连通, 第三冷凝器出口还通过冷凝出水管路、 第四阀门组后与空调供水管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矿风源废热利用与空调系统, 其特征在于: 矿风源废热利用与 空调系统还包括补水装置, 所述补水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水。
11、管、 软水器、 软水箱, 所述软 水箱通过中间水补水泵、 囊式落地膨胀罐后与中间水循环泵入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矿风源废热利用与空调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囊式落地膨胀 罐还与空调水循环泵入口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矿风源废热利用与空调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囊式落地膨胀 罐还与洗浴中间水循环泵入口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矿风源废热利用与空调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软水箱还通 过喷淋水补水泵与喷水池连通。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212205135 U 3 一种矿风源废热利用与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实用新型涉及煤矿风井废热回收技术领域, 具。
12、体是一种矿风源废热利用与空调系 统。 背景技术 0002 为促进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 矿井必须进行通风。 煤矿的地温基本恒定, 致使煤矿 回风的温度全年基本恒定, 受外界气温的影响很少。 故而, 煤矿乏风是一类稳定的较优质的 余热资源。 若对该余热资源加以利用, 必将推进煤矿的节能减排工作, 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 会效益。 目前的矿井回风废热利用往往是单一的在出风口取热后进行取暖, 而没有系统的 进一步对余热进行综合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 从而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利用 风井回风作为热媒或者冷媒的矿风源废热利用与空调系统。 0004 实用新型的上。
13、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0005 实用新型的一种矿风源废热利用与空调系统, 包括以下部件: 0006 矿风源换热系统, 用于利用水与风井回风喷淋换热, 同时利用第一换热装置将矿 风源换热系统循环水与热泵机组换热系统循环水进行换热; 0007 热泵机组换热系统, 通过热泵机组将热泵机组换热系统循环水与建筑中央空调系 统换热; 通过第二换热装置将热泵机组换热系统循环水与洗浴加热系统的水换热; 0008 洗浴加热系统, 用于向矿区洗浴水箱提供洗浴热水; 0009 建筑中央空调系统, 用于向矿区建筑提供空调热水或冷水; 0010 矿风源换热系统通过第一换热装置与热泵机组换热系统连。
14、接, 热泵机组换热系统 通过热泵机组与建筑中央空调系统连接; 热泵机组换热系统通过第二换热装置与洗浴加热 系统连接。 0011 进一步地, 所述矿风源换热系统包括回风箱、 导流板、 整流板、 挡水板、 喷淋箱、 喷 淋管、 集水箱、 喷淋潜水泵和蓄水池; 回风箱安装在喷淋箱一侧, 且回风箱与喷淋箱之间设 置有整流板, 所述回风箱中安装有多个导流板, 所述喷淋箱另一侧安装有挡水板, 所述喷淋 箱中安装有喷淋管, 所述喷淋箱中的喷淋管下方安装有所述集水箱, 蓄水池中设置有相互 连通的喷水池和回水池, 所述集水箱通过管路与回水池连通, 所述喷水池中的喷淋潜水泵 通过管路与喷淋管连通, 所述回水池中设。
15、置有循环潜水泵, 循环潜水泵通过管路与第一换 热器第一入口连通, 所述第一换热器第一出口通过管路与喷水池连通。 0012 进一步地, 所述热泵机组换热系统包括中间水循环泵、 冷凝进水管路、 冷凝出水管 路、 蒸发器、 冷凝器、 蒸发进水管路、 蒸发出水管路、 第一阀门组和第二阀门组, 第一换热器 的第二出口通过中间水循环泵、 第一阀门组、 冷凝进水管路与冷凝器入口连通, 且冷凝器出 口通过冷凝出水管路、 第一阀门组后与第一换热器的第二入口连通; 蒸发器出口通过蒸发 说明书 1/6 页 4 CN 212205135 U 4 出水管路、 第二阀门组、 空调供水管后与建筑中央空调系统的空调水管连通;。
16、 建筑中央空调 系统的空调水管还通过空调回水管、 空调水循环泵、 第二阀门组、 蒸发进水管路与蒸发器入 口连通; 冷凝器出口通过管路与第二换热装置第一入口连通, 第二换热装置第一出口通过 洗浴中间水循环泵与冷凝器入口连通。 0013 进一步地, 所述热泵机组换热系统还包括蒸发进水管路、 蒸发出水管路、 冷凝进水 管路、 冷凝出水管路、 第三阀门组和第四阀门组, 第一换热器的第二出口通过中间水循环 泵、 第三阀门组、 蒸发进水管路与蒸发器入口连通, 且蒸发器出口通过蒸发出水管路、 第三 阀门组后与第一换热器的第二入口连通; 冷凝器出口通过冷凝出水管路、 第四阀门组、 空调 供水管后与建筑中央空调。
17、系统的空调水管连通; 建筑中央空调系统的空调水管还通过空调 回水管、 空调水循环泵、 第四阀门组、 冷凝进水管路与冷凝器入口连通。 0014 进一步地, 所述洗浴加热系统包括洗浴水箱、 洗浴中间水循环泵, 第二换热装置的 第二出口通过洗浴水进水管与洗浴水箱进水口连通, 所述洗浴水箱第一出水口通过洗浴水 循环泵、 静电水处理仪后与第二换热装置的第二入口连通, 且所述洗浴水箱还与补水管连 通, 洗浴水箱的第二出水口与用水管路连通。 0015 进一步地, 相互配合的蒸发器和冷凝器有三组, 分别为第一至第三蒸发器和第一 至第三冷凝器; 0016 所述第一蒸发器入口与蒸发进水管路连通, 所述第一蒸发器出。
18、口与蒸发出水管路 连通, 所述第一冷凝器出口通过管路与第二换热装置的第一入口连通, 第一冷凝器的入口 通过洗浴中间水循环泵与第二换热器第一出口连通; 0017 所述第二蒸发器入口通过蒸发进水管路与第三阀门组连通, 第二蒸发器入口还通 过蒸发进水管路、 第二阀门组与空调水循环泵连通; 所述第二蒸发器出口通过蒸发出水管 路与第三阀门组连通, 所述第二蒸发器出口还通过蒸发出水管路、 第二阀门组与空调供水 管连通; 所述第二冷凝器入口通过冷凝进水管路与第一阀门组连通, 第二冷凝器入口还通 过冷凝进水管路、 第四阀门组与空调水循环泵连通, 第二冷凝器入口还通过洗浴中间水循 环泵与第二换热器第一出口连通;。
19、 所述第二冷凝器出口通过冷凝出水管路与第一阀门组连 通, 第二冷凝器出口还通过冷凝出水管路、 第四阀门组后与空调供水管连通, 第二冷凝器出 口通过管路与第二换热装置第一入口连通; 0018 所述第三蒸发器入口通过蒸发进水管路与第三阀门组连通, 第三蒸发器入口还通 过蒸发进水管路、 第二阀门组与空调水循环泵连通; 所述第三蒸发器出口通过蒸发出水管 路与第三阀门组连通, 所述第三蒸发器出口还通过蒸发出水管路、 第二阀门组与空调供水 管连通; 所述第三冷凝器入口通过冷凝进水管路与第一阀门组连通, 第三冷凝器入口还通 过冷凝进水管路、 第四阀门组与空调水循环泵连通; 所述第三冷凝器出口通过冷凝出水管 。
20、路与第一阀门组连通, 第三冷凝器出口还通过冷凝出水管路、 第四阀门组后与空调供水管 连通。 0019 进一步地, 矿风源废热利用与空调系统还包括补水装置, 所述补水装置包括依次 连通的进水管、 软水器、 软水箱, 所述软水箱通过中间水补水泵、 囊式落地膨胀罐后与中间 水循环泵入口连通。 0020 进一步地, 所述囊式落地膨胀罐还与空调水循环泵入口连通。 0021 进一步地, 所述囊式落地膨胀罐还与洗浴中间水循环泵入口连通。 说明书 2/6 页 5 CN 212205135 U 5 0022 进一步地, 所述软水箱还通过喷淋水补水泵与喷水池连通。 0023 本实用新型利用矿井风井的回风 (203。
21、0) 为冷、 热源, 实现冬季给矿区建筑 供暖、 夏季给矿区建筑供冷, 全年加热职工洗浴热水, 降低了能耗和成本, 减少环境污染。 该 举措符合国家有关节能减排的政策和地方发展规划, 并将有力的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和绿色 矿区建设。 附图说明 002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或 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 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 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 图1是实用新型的矿风源废热利用与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
22、26 图2是实用新型中矿风源换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3是实用新型中热泵机组换热系统和补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4是实用新型中洗浴加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以使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 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从而对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 定。 0030 实施例一 0031 参阅图1所示, 实用新型的一种矿风源废热利用与空调系统, 包括以下部件: 0032 矿风源换热系统A, 用于利用水与风井回风喷淋换热, 风井回风一般温度在20至 30, 同时利用第一换热装置E将矿风源换热系统A循。
23、环水与热泵机组换热系统B循环水进 行换热; 0033 热泵机组换热系统B, 通过热泵机组将热泵机组换热系统B循环水与建筑中央空调 系统D换热; 通过第二换热装置F将热泵机组换热系统B循环水与洗浴加热系统C的水换热; 0034 洗浴加热系统C, 用于向矿区洗浴水箱提供洗浴热水; 0035 建筑中央空调系统D, 用于向矿区建筑提供空调热水或冷水; 0036 矿风源换热系统A通过第一换热装置E与热泵机组换热系统B连接, 热泵机组换热 系统B通过热泵机组与建筑中央空调系统D连接; 热泵机组换热系统B通过第二换热装置F与 洗浴加热系统C连接。 0037 本实用新型是利用矿风源换热系统A以矿井回风 (20。
24、30) 为冷、 热源, 实现冬 季为矿区建筑供暖、 夏季为矿区建筑供冷, 全年加热职工洗浴热水, 降低了能耗和成本, 减 少环境污染。 该举措符合国家有关节能减排的政策和地方发展规划, 并将有力的推动和谐 社会建设和绿色矿区建设。 0038 参阅图2所示, 所述矿风源换热系统A包括回风箱11、 导流板12、 整流板13、 挡水板 14、 喷淋箱15、 喷淋管16、 集水箱17、 喷淋潜水泵18和蓄水池19; 回风箱11安装在喷淋箱15一 侧, 且回风箱11与喷淋箱15之间设置有整流板13, 所述回风箱11中安装有多个导流板12, 所 说明书 3/6 页 6 CN 212205135 U 6 述。
25、喷淋箱15另一侧安装有挡水板14, 所述喷淋箱15中安装有喷淋管16, 所述喷淋箱15中的 喷淋管16下方安装有所述集水箱17, 蓄水池19中设置有相互连通的喷水池191和回水池 192, 所述集水箱17通过管路与回水池192连通, 所述喷水池191中的喷淋潜水泵18通过管路 与喷淋管16连通, 所述回水池192中设置有循环潜水泵20, 循环潜水泵20通过管路与第一换 热器E第一入口连通, 所述第一换热器E第一出口通过管路与喷水池191连通。 风井的热风通 过回风箱11, 由导流板12导流, 然后整流板13将风隔离均匀, 流过喷淋管16, 通过挡水板14 后吹出。 喷淋潜水泵18将喷水池191。
26、中的冷水抽至喷淋管16中, 对通过的热风喷淋吸热。 而 循环潜水泵20将换热的热水抽至第一换热器E第一入口, 换热后从第一出口回流至喷水池 191, 喷水池191中的冷水重新被喷淋潜水泵18抽入喷淋管16中加热。 矿风源换热系统A的材 料及配套的管道等均使用玻璃钢材料。 0039 参阅图3所示, 所述热泵机组换热系统B包括中间水循环泵201、 冷凝进水管路202、 冷凝出水管路203、 蒸发器204、 冷凝器205、 蒸发进水管路212、 蒸发出水管路213、 第一阀门 组206和第二阀门组207, 第一换热器E的第二出口通过中间水循环泵201、 第一阀门组206、 冷凝进水管路202与冷凝器。
27、205入口连通, 且冷凝器205出口通过冷凝出水管路203、 第一阀 门组206后与第一换热器E的第二入口连通; 蒸发器204出口通过蒸发出水管路213、 第二阀 门组207、 空调供水管208后与建筑中央空调系统D的空调水管连通; 建筑中央空调系统D的 空调水管还通过空调回水管209、 空调水循环泵210、 第二阀门组207、 蒸发进水管路212与蒸 发器204入口连通; 冷凝器205出口通过管路与第二换热装置F第一入口连通, 第二换热装置 F第一出口通过洗浴中间水循环泵211与冷凝器205入口连通。 0040 在冬季需要对矿区建筑中央空调系统D进行加热升温时,中间水循环泵201将第一 换热。
28、装置E第二出口换热过的水通过第三阀门组214、 蒸发进水管路212、 后进入蒸发器204, 放热后的水通过蒸发出水管路213、 第三阀门组214进入第一换热装置E的第二入口; 0041 矿区建筑的空调水通过空调回水管209、 空调水循环泵210、 第四阀门组215后进入 冷凝器205加热, 然后通过第四阀门组215、 空调供水管208进入矿区建筑, 加热后的循环水 为矿区建筑升温供热; 并且洗浴中间水通过洗浴中间水循环泵211进入冷凝器入口加热, 从 冷凝器出口进入第二换热装置F第一入口, 对洗浴水换热以后从第二换热装置第一出口进 入洗浴中间水循环泵211, 实现对洗浴水的加热。 0042 实。
29、施例二 0043 为了能够对建筑中央空调系统D不仅实现冬季供热, 还要实现夏季供冷的功能, 本 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所述热泵机组换热系统B还包括冷凝进水管路202、 冷凝出 水管路203、 蒸发进水管路212、 蒸发出水管路213第一阀门组206和第二阀门组207, 第一换 热器E的第二出口通过中间水循环泵201、 第一阀门组206、 冷凝进水管路202与冷凝器205入 口连通, 且冷凝器205出口通过冷凝出水管路203、 第一阀门组206后与第一换热器E的第二 入口连通; 蒸发器204出口通过蒸发出水管路213、 第二阀门组207、 空调供水管208后与建筑 中央空调系统D的空调供。
30、水管连通; 建筑中央空调系统D的空调水管还通过空调回水管209、 空调水循环泵210、 第二阀门组207、 蒸发进水管路212与蒸发器204入口连通。 通过这样设 置, 夏季可以通过调整吸热后高温的空调水进入蒸发器降温, 蒸发器中被加热的中间水被 中间水循环泵201抽入第一换热器E, 热量换热至喷淋循环水, 换热后的喷淋循环水进入喷 水池191, 喷淋潜水泵18将热水抽至喷淋管16, 由风井中的风对喷淋水进行降温, 降温后的 说明书 4/6 页 7 CN 212205135 U 7 水流入回水池192, 实现对工厂建筑的供冷; 该状态下, 喷水池191为热水池、 回水池192为冷 水池, 与冬。
31、季供热情况相反。 打开第一阀门组206和第二阀门组207, 关闭第三阀门组214和 第四阀门组215就可以为矿区建筑供冷; 打开第三阀门组214和第四阀门组215, 关闭第一阀 门组206和第二阀门组207就可以为工厂建筑供热。 0044 参阅图4所示, 所述洗浴加热系统C包括洗浴水箱31、 洗浴中间水循环泵32, 第二换 热装置F的第二出口通过洗浴水进水管36与洗浴水箱31进水口连通, 所述洗浴水箱31第一 出水口通过洗浴水循环泵32、 静电水处理仪33后与第二换热装置F的第二入口连通, 且所述 洗浴水箱31还与补水管34连通, 洗浴水箱31的第二出水口与用水管路35连通。 洗浴水箱31 中。
32、的水通过洗浴水循环泵32、 静电水处理仪33与第二换热器F连通; 加热后的洗浴循环水通 过洗浴水进水管36进入洗浴水箱41中。 实现对水箱中的水进行加热, 补水管34用于对水箱 进行补水。 0045 参阅图3所示, 矿风源废热利用与空调系统还包括补水装置G, 所述补水装置G包括 依次连通的进水管41、 软水器42、 软水箱43, 所述软水箱43通过中间水补水泵44、 囊式落地 膨胀罐45后与中间水循环泵201入口连通。 用于对中间水进行补充软水。 所述囊式落地膨胀 罐45还与空调水循环泵210入口连通, 用于对矿区建筑中央空调水循环水补充软水。 所述囊 式落地膨胀罐45还与洗浴中间水循环泵21。
33、1入口连通, 用于对洗浴循环水补充软水。 所述软 水箱43还通过喷淋水补水泵46与喷水池191连通。 0046 实施例三 0047 参阅图4所示, 由于夏季和冬季洗浴加热系统C和建筑中央空调系统D对蒸发器冷 凝器功率要求不同, 为了提高热机的适配能力, 所以相互配合的蒸发器和冷凝器有三组, 分 别为第一至第三蒸发器 (2041-2043) 和第一至第三冷凝器 (2051-2053) ; 0048 所述第一蒸发器2041入口与蒸发进水管路212连通, 所述第一蒸发器2041出口与 蒸发出水管路213连通, 所述第一冷凝器2051出口通过管路与第二换热装置F的第一入口连 通, 第一冷凝器2051的。
34、入口还通过洗浴中间水循环泵211与第二换热器F第一出口连通; 0049 所述第二蒸发器2042入口通过蒸发进水管路212与第三阀门组214连通, 第二蒸发 器2042入口还通过蒸发进水管路212、 第二阀门组207与空调水循环泵210连通; 所述第二蒸 发器2042出口通过蒸发出水管路213、 第三阀门组214连通, 所述第二蒸发器2042出口还通 过蒸发出水管路213、 第二阀门组207与空调供水管208连通; 所述第二冷凝器2052入口通过 冷凝进水管路202与第一阀门组206连通, 第二冷凝器2052入口还通过冷凝进水管路202、 第 四阀门组215与空调水循环泵210连通, 第二冷凝器。
35、2052入口还通过洗浴中间水循环泵211 与第二换热器F第一出口连通; 所述第二冷凝器2052出口通过冷凝出水管路203与第一阀门 组206连通, 第二冷凝器2052出口还通过冷凝出水管路203、 第四阀门组215后与空调供水管 208连通, 第二冷凝器2052出口通过管路与第二换热装置F第一入口连通; 0050 所述第三蒸发器2043入口通过蒸发进水管路212与第三阀门组214连通, 第三蒸发 器2043入口还通过蒸发进水管路212、 第二阀门组207与空调水循环泵210连通; 所述第三蒸 发器2043出口通过蒸发出水管路213与第三阀门组214连通, 所述第三蒸发器2043出口还通 过蒸发。
36、出水管路213、 第二阀门组207与空调供水管208连通; 所述第三冷凝器2053入口通过 冷凝进水管路202与第一阀门组206连通, 第三冷凝器2053入口还通过冷凝进水管路202、 第 四阀门组215与空调水循环泵210连通; 所述第三冷凝器2053出口通过冷凝出水管路203与 说明书 5/6 页 8 CN 212205135 U 8 第一阀门组206连通, 第三冷凝器2053出口还通过冷凝出水管路203、 第四阀门组215后与空 调供水管208连通。 0051 通过上述设置, 在夏季时, 第一阀门组206、 第二阀门组207打开, 第三阀门组214、 第四阀门组215关闭, 第二蒸发器2。
37、042和第二冷凝器2052用于向建筑中央空调系统D供冷的 同时为洗浴加热系统C供热, 第三蒸发器2043和第三冷凝器2053全部向建筑中央空调系统D 供冷; 第一蒸发器2041和第一冷凝器2051不工作; 0052 在冬季时, 第一阀门组206、 第二阀门组207关闭, 第三阀门组2014、 第四阀门组215 打开; 第一蒸发器2041和第一冷凝器2051对洗浴加热系统C供热; 第二蒸发器2042和第二冷 凝器2052用于向建筑中央空调系统D供热同时为洗浴加热系统C供热; 第三蒸发器2043和第 三冷凝器2053全部用于对建筑中央空调系统D供热。 0053 通过上述设置, 可以上述热机在夏季和。
38、冬季负载均与功率相适应。 0054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相比传统矿风源系统, 本实用新型中不但采用矿风 (20 -30) 作为热源 (制热时循环水温度在10-20) ; 在夏天制冷时, 矿风 (20-30) 作 为冷源 (制冷时循环水温度在30-40) ; 相比传统制冷时以土壤或者室外风作为冷源, 减 少了一套换热系统; 同时本实用新型中利用蒸发进水管路212、 蒸发出水管路213、 冷凝进水 管路202、 冷凝出水管路203作为总线管路, 又进一步精简了管路布置。 0055 以上所述, 仅为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 都应涵盖在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因此, 实 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说明书 6/6 页 9 CN 212205135 U 9 图1 说明书附图 1/4 页 10 CN 212205135 U 10 图2 说明书附图 2/4 页 11 CN 212205135 U 11 图3 说明书附图 3/4 页 12 CN 212205135 U 12 图4 说明书附图 4/4 页 13 CN 212205135 U 13 。
- 内容关键字: 风源 利用 空调 系统
防水接线结构.pdf
在线测量散状物料真密度的装置.pdf
适用于室内装修的工作架.pdf
套管施工辅助装置.pdf
防水开关.pdf
水循环增氧轮虫培养池.pdf
新型的包装袋.pdf
建筑涂料搅拌设备.pdf
薄膜生产用加热定型装置.pdf
电机转子线圈绕线机.pdf
激光器保护电路、激光器驱动电源和电子设备.pdf
养殖场通风管道生产用法兰冲孔机.pdf
分子筛吸附分离能力检测系统.pdf
寄存器、寄存器配置方法及芯片.pdf
信号质量检测方法及信号质量检测电路.pdf
基于自适应卷积核和级联检测头的土地覆盖变化检测方法.pdf
运梁炮车自动化调姿系统和方法.pdf
RPA流程操作异常检测方法、设备及存储设备.pdf
适用于PEEK材料的高温3D打印机高温舱结构.pdf
户用电池储能系统.pdf
空气质量预报评估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pdf
基于环境嵌入的分布式光纤入侵预警方法及系统.pdf
显示模组拆解装置和显示模组拆解方法.pdf
安全检测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pdf
自清洁式铝合金门窗及清洁方法.pdf
基于pipeline流程的业务管理方法及装置.pdf
警力资源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pdf
离子氮化炉罩自动升降行走机构.pdf
蓝牙耳机及其存储收纳充电装置.pdf
X射线管.pdf
用于飞机蒙皮精密激光焊接工艺的快速冷却装置.pdf
生物资产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一种烷基芳烃脱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用布处理装置的内循环系统制备的布处理液处理布的方法及装置.pdf
减少收缩的水泥组合物.pdf
卤化催化剂.pdf
具有高速滑行或半滑行船身船舶.pdf
轮胎、轮箍、支承环和包括前述零件的组件.pdf
激光/粉末金属涂层喷头.pdf
具有低反射色抗反射涂层的柔性塑料基片及其方法.pdf
配电盘开关装置及具有配电盘开关装置的监控系统.pdf
一种蜡模制造方法.pdf
用于蒸馏系统的中空纤维膜组件.pdf
节能电冰箱及其节能方法.pdf
一种橡胶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pdf
催化剂和吸附剂的再生工艺.pdf
安全气囊装置的一个气袋的折叠方法.pdf
水泥外加剂和使用该外加剂的水泥组合物.pdf
记录介质与应用该介质的成像方法.pdf
液压电梯速度电反馈电液比例流量阀.pdf
一种合金钢、特种钢、高温合金管的制造方法.pdf